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文1

摘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行业的准入证书,全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都由传统的纸质考试改革为无纸化考试,考生的通过率大大降低,这给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必考课程之一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文章针对会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双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 双证融合 教学模式

新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文件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四川省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传统的纸质考试改革为无纸化考试。考试方式的转变导致考生的通过率大大降低,这给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必考课程之一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将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对接,如何推进会计课程教学和考证融合,提高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仍是目前会计课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之一,该课程的学习对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真正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脱节

首先,会计基础课程大纲没有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修订,导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上存在一定偏差,有些会计基础考证的内容在教材没有或者只是要求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参加考证的通过率。其次,在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的选择上,以前一般选择高职高专规划类教材,而没有参考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考试指定教材,导致教材内容与考证要求不完全一致,最终影响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会计基础是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更重视理论讲解,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时间太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体现高职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于实训操作部分,也往往停留在教师讲授如何操作,学生看如何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有限,无法通过实训操作真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有些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致使课程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不理想。

(三)会计实训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由于资金等原因,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并不完善,或者即使完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充分利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中虽然列示了一些实训项目,但受实训条件限制,并未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实训操作,而且课程实训成绩所占比重太低,分布也不合理。一般实训成绩只占到20%左右,而且在理论结束后才安排模拟实训,这样的安排使理论与实训完全脱节,实训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会计工作是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即便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实训,也不一定能获得真实的会计体验。

(四)课程考核方式没有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模式对接

会计基础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理论考试至少要占到60%左右,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20%。期末理论考试主要是笔试,全班做同一套题,个别学生可能还会有抄袭现象。而实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特别是现在的无纸化考试,每个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题,每个学生的题可能都不一样,不可能作弊,考核内容更全面。学生平常没有见过这种考试方式,导致考证时不适应,通过率低。

二、“双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群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大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因此,实行“双证融合”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近年来,随着各高校扩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或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压力呈上升趋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学生在圆满完成学历教育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取得了一个或多个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在企业招聘会计时,持有“双证”的学生无疑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所称的“双证融合”是指以就业为导向,在会计课程学习过程中融入会计职业证书的相关内容,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考试内容、考试模式一致,学生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能通过课程考试最终拿到毕业证书,同时又能学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最终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双证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高职会计课程的“双证融合”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考证意识

为了保证“双证融合”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在学院和系部层面应将“双证”获取纳入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硬”指标,不是可以取得可以不取得,而是必须取得。在新生进校进行专业入学教育时,专业教研室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专业学习的最终目标,一定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领取毕业证书,鼓励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基础课程的第一次课上,主讲教师再次强调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详细讲解考证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考试方式、学习要求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在期末学生对照反思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计划,最终实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目标。课堂还可以通过以前学生考证的成功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考证意识,为“双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深度融合

教学标准(大纲)直接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最新考试大纲对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对于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基础课程标准中,让课程标准与职业证书考试大纲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融合。按照考证大纲要求,详细列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熟悉的知识点和一般了解的内容。课程标准内容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覆盖学生考证的全部考点,同时突出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三)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将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机融合,紧扣考试大纲进行内容整合,理论教学部分以“必需、够用”为度。在实际教学中,课程的理论部分完全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讲解,及时将考试内容通过模拟考试系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重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双证融合”教学模式要求选择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编写的“课证”真正融合的教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选用两套教材。一是考证指定教材及考证相关的教辅资料,如采用会计无纸化考试的“课证融通”教材和习题集(或题库)。二是技能训练的实训教材,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既能满足知识性考试的教学需要,又能实现提高学生会计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而帮助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能力。

(四)有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辅助教学

会计基础是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单纯讲授理论知识或单纯做实训项目均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理实结合,在“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体验会计职业的工作内容,促进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可借助现场观摩、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常考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每章学习结束按照无纸化考试要求都安排一次单元测验,可通过无纸化模拟考试系统或课堂及时完成测试,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让学生把考试的压力变成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深入理解考证的重要考点和考试模式,提高考证的通过率。另外,可以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重,以典型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两大内容的一体化。通过会计基础实训软件和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等,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验真实的计工作,提高实际会计工作能力和素质。

(五)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四川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全面实行无纸化考试模式,每个考生从考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这就要求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也应从纸质的考试方式逐步转变为无纸化考试模式。课程应完全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大纲、考试内容、考试题型、考试时间建立无纸化考试题库。期末理论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方式,通过无纸化考试系统成绩代替期末考试成绩,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提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应试能力,从而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实训操作成绩由手工会计实训和仿真软件实训成绩组成,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实融为一体。

(六)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实施“双证融合”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是关键,需要培养或储备一批教学经验和会计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作为会计基础课程的主讲教师,首先自己应具备“双证”,除毕业证书外,至少要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全面了解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发展状态,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要理解透彻,明确要考哪些知识点,这样课程教学才会有针对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避免培养的学生只是考试能力强而实际工作能力弱,这样培养出的会计人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四、“双证融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文2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必须依据经过审核的(

)登记会计账簿。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凭证

D.法定凭证

2.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下列年限中,不属于会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的是(

)年。

A.5

B.10

C.15

D.20

3.开立(

)账户,实行备案制,无须中国人民银行核准。

A.基本存款

B.一般存款

C.专用存款

D.临时存款

4.持票人对前手行使再追索权,应自清偿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

)内实行。

A.3个月

B.6个月

C.1年

D.2年

5.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的税款,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

)年。

A.4

B.5

C.6

D.10

6.某建筑公司2012年5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自建完工一栋楼房对外销售,取得销售收入500万元:公司所属车队对外提供货物运输服务,取得货运收入82万元、装卸费6万元;另外,车队当月发生营运费用20万元。该公司当月应交营业税(

)万元。

A.25.04

B.27.64

C.25.o0

D.27.04

7.张某2014年出版流行小说一部,取得稿酬8000元,同年该小说在一家晚报上连载,取得稿酬3500元,张某为此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元。

A.1548

B.1840

C.1820

D.1274

8.采用汇兑结算时,汇入银行对于向收款人发出取款通知,经过(

)无法交付的汇款,应主动办理退汇。

A.10天

B.15天

C.1个月

D.2个月

9.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联次中,作为购买方核算采购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记账凭证的是(

)。

A.记账联

B.发票联

C.抵扣联

D.其他联次

10.票据的金额应以中文大写和阿拉伯数字同时记载,下列中文大写的写法中,正确的是(

)。

A.叁仟零捌元肆分整

B.壹佰贰拾伍元零叁分

C.伍仟肆佰壹元整

D.七仟贰佰贰拾元整

11.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

)年。

A.3

B.5

C.20

D.15

12.商业汇票的绝对记载事项不包括(

)。

A.确定的金额

B.无条件支付的委托

C.出票日期

D.付款日期

13.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当自出票之日起(

)内向付款人提示承兑。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开立临时存款账户的条件的是(

)。

A.设立临时机构

B.异地临时经营活动

C.注册验资

D.短期借款

15.从事下列工作,不需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是(

)。

A.出纳

B.稽核

C.会计机构负责人

D.药房收费员

16.会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是会计职业道德中(

)的基本要求。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坚持准则

D.客观公正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作用的是(

)。

A.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B.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是实行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C.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D.对会计职务犯罪严加处罚

18.下列不属于预算组织程序的是(

)。

A.编制

B.控制

C.调整

D.审批

19.关于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性质不同

B.内容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20.下列对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文3

关键词:会计从业考试;改革;影响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从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先前的办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让现有的考试体制适应我国当下行业需求,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强和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财政部决定对会计从业考试进行改革。

一、会计从业考试的改革内容

财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第73号令),自2013年7月1日实施。新办法做出了如下调整。

第一,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免试规定、办法第十条规定,会计从业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

第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办法第十条规定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

第三,新规加强了持证人员的管理,持证人员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调转登记手续 。

第四,完善了持证人员的法律责任。如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的2年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办法第八条规定,因违法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

第五,简化了领证程序,只需要通过考试的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证书。简化了之前的申请,审理等证书领取程序。

改革内容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旨在规范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规避一些制度上的漏洞,防止有的考生用不合法的手段取得证书。第三条和第四条则完善对已取得证书人员的管理,保证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第五条简化了领证时间,删除了不必要的程序,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形式主义。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一,无纸化考试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题库,有助于统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这避免了有的地区用过旧的考试题目,甚至是历年原题充当考题,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作用。

第二,无纸化考试是随机抽取考题,考察更加全面,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大考试范围,增加卷面内容,能有效防止考试作弊,漏题等情况。

第三,明确并加强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得到更加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行政部门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助于继续提高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有利于会计行业水平保持稳定,也淘汰考试通过之后不符合行业要求的人员,避免会计行业无上岗能力的人过多。

第五,考试次数有望一年多次。一年多次考试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早有实行,如上海每个月都可以报名考试,但一位考生一年只有两次报考机会,这样安排可以方便考生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更加充分,顺利通过考试。这也有利于缓解组织方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更加科学地组织考试。

三、会计从业考试改革的深远影响

(一)改革突显会计专业教育的弊端

会计从业证书是会计行业的入门证书,俗称“敲门砖”,因其专业性质强而考试难度不高,是专业出身或者想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人的最优选择。

然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最让人关注到的词是“通过率低”。无论是各大高校或者是培训机构都没能“幸免”于这场改革。

据调查,全国各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以一个二线城市为例,其实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数一年大概有4万至8万人,但通过率不足20%,有的省市甚至不到6%。据某校老师统计,他所在的大学会计专业的新生考试通过为3%。而另一老师从某一培训班得到的数据,竟然无一人通过。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不仅引起了会计专业人员的关注,更使希望投身于会计行业的人们望而却步。通过调查,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考题题量多、范围广、难度大以及对无纸化考试不适应等方面。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改革,使得很多人无从下手,一片茫然。

这一现象反映出考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考试内容,依然停留在名词解释和死记硬背这一层面上。考生因为没能领会理论知识,没能将知识运用到电算化中而没有通过。这正是改革后的考试要求考生具备的素质,因为会计行业作为技能型行业,其考试内容旨在让考生通过认真理解理论知识和贯通知识与操作的联系来达到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进入会计行业的目的。可见,以前那种应试学习不再有效。使不明白知识内容靠记忆力通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考试改革已然实行,若考生依然没能明白考试的真正意义,不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还是为了考试而复习,而没有把所学、所想应用到考试中去,以为简单重复的做题就能通过,那么下一次的考试还是很难通过。

现实中,除了高校还有许许多多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很多培训机构共用一个系统,落后甚至无效。老师没有专业知识,照本宣科,难以为考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更有甚者直接做出“包过”、“软过”的荒唐承诺,使学生心存错误的思想。而在改革之后,采用无纸化考试,强化监督,不再让考生心存侥幸。

(二)会计从业考试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会计从业证书作为行业入门证书,其重要性不用赘述。以往的考试使其并没有对进入行业的人才起到把关作用,翻看教材、看熟背会、多做历年真题便轻松通过。即使拿到证书仍旧不会做账核算,这样企业又凭什么来选择专业人员呢?这使会计行业出现了会计从业人员过多饱和,而高级财会人员太少无法满足当前行业需求的现状。考试的改革,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科目更加注重应试人员专业素质的考察,本门考试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人员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大大提高入门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会计从业证书更有“含金量”。

改革之前,个别地方也存在对该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如用其他省市之前考过的题目滥竽充数,或者对多年前的题库重复使用,结果是其中一些知识点较为老旧,不能适应时展。这样的考试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只会使得这个行业的人数猛增,可是能上的了岗位的确没有多少,让人们对会计行业存在误解。

另外,高校毕业生难找工作的现实情况多少也与证书代表意义与其能力不匹配有关系。就会计行业来说,如果会计毕业生各种证书都有,到了岗位却做不了工作,企业就不会选择应届毕业生,而应届毕业找不到工作势必会转换工作内容。这也会导致最后留在会计行业的人或者选择会计专业的人数下降。改革后,证书意义和能力更加匹配,使得会计行业的基础人员能更大地发挥其价值。

(三)会计从业考试对考生的影响

改为无纸化考试后,考试是从财政部组织建设的题库中随机抽题,每个考生的考题不同,具有很大随机性,这需要考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系统、全面地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解答考题。在这里建议考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多练习机考,很多考生是因为电算化没过,这一点考生一定要注意。

四、对未来会计前景的展望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初期是对一些考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从长远来看此举势在必行且意义非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使得会计专业教育一并改革了,摒弃了过去陈旧的方法。同时,使考生更正了心态、改变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人才的素质。虽然改革后的考试存在一定难度,不过相信只要熟悉知识、明白原理通过不是难事。

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库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慕课 教学模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慕课改革的意义

慕课是指为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学校组织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慕课简称为 MOOC,即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慕课以一种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频繁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受到许多学习者的好评,慕课主要具有三个特征,即:开放性、规模大、自主性。借助慕课改革,推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借助慕课改革,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便捷

授课教师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信息在在线教育平台上,学生只要获得相应权限,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学习课程。慕课将若干知识点简短化、碎片化,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大约播放10分钟,这符合多数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规律,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在慕课平台里,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课程讨论、完成并提交作业、互评作业、参加测试等学习活动。

(二)借助慕课改革,能够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依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学习本课程,而且课程进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在观看课程视频过程中,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 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实时交互的平台,体现了信息获取实时、快速的特点。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借助慕课改革,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教师借助于慕课的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每个知识点分别回放了几次,在哪里停留,停留时间有多久,自测中回答对了几道题,也知道学生哪方面学习有困难,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在课堂上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课堂上教师的时间不再主要用在讲授新课而用在答疑解惑,课堂上学生讨论互动、合作学习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学习质量和探究能力都有可能提高,能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四)借助慕课改革,能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慕课是网络课程,提供在线学习,它对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的要求不多,而且慕课操作简便,所以一门课程可以允许很多学生同时学习,学生可以较低成本获取知识和信息,同时,减轻教师负担,教师只需要进行教学辅导和教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众多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从而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了教与学的双赢。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介绍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又讲授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理解会计电算化系统常用模块的基本功能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各个模块的上机操作,熟悉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各个模块的上机操作的一般步骤。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基础多元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复合型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基础知识。会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知识、网络技术等相关课程的内容。信息科学技术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分析原理等。管理科学包括运筹学、生产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可见,本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较多,具有基础多元性的特点。

(二)与时俱进性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接轨,会计工作必须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会计电算化课程常在第三学年开设,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到学习会计电算化时,有的已经陈旧过时,会计电算化课程又不能按旧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制度处理相关的问题。此外,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从发展初期的单项业务处理到能够完成大部分的会计核算业务,再到目前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需要跟上时展步伐,需要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因此,本课程具有与时俱进性。

(三)实践本位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可以在操作会计软件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亲自上机操作,体会诸如岗位责任、操作权限、操作流程等内容,才能更容易地掌握一些相关理论知识。此外,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会计软件使用和计算机操作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财务软件,才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只有在学习中不断地、反复地操作,才能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技能与操作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实践本位性。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工作中,针对本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践,深入的教学研究,总结出基于慕课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渐进化”教学模式即:“视频放映-网上互动-课堂交流-上机实训-网上测试-考核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一)视频放映

进行慕课教学,首先要放映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观看视频是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的主要手段。慕课课程上线后,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相应知识点的微视频以及辅助学习资料,阅读教师设计的学习指导书,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作业。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慕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都是可以实现的。学生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针对自己没有听懂的环节,反复收看某个微视频片断,学生在学完慕课资料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整理出知识点,并发现疑问之处,可以在同学间进行讨论。针对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向教师请教,或者将这些带回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与时俱进性,因此,随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调整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更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慕课视频的制作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二)网上互动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基础多元性的特点,该课程应该借助慕课平台,提供网络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广泛求知欲。例如:教师可以创建讨论互动区,不限制注册人数,不设学习时间,没有固定学习空间,从而为学生大规模参与学习与互动提供了条件。学生可将有疑问的问题提交到讨论互动区,向教师求教或者提出讨论,主讲教师或相关成员每天要留出一段时间在网上和学生交流,使学生的疑惑和提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反馈。此外,还可以借助微信群、百度贴吧等与学生互动答疑。答疑的过程不再是由教师主导,而是集体式、开放式的,问题也可以由在线的其他同学代为解答,教师对已解答的问题只进行点评或补充,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样,就会进一步将学习由课堂上延伸至课堂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学习,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堂交流

课堂教学之前,学生通过观看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与基本操作教学内容的慕课视频,进行了该课程有关知识点的预习。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课堂活动的主持人,又是教学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应当重点解决学生提出课程预习中没有理解明白的疑问。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被动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主动型教学方式。同时,根据本课程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课堂上应该多补充新内容、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根据本课程实践本位性的特点,课堂上应该突出讲解上机操作的注意事项。让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从静态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动态智能开发的过程,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培养起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不断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上机实训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验课程为主,具有实践本位性的特点。实验课教学一般是在计算机房进行。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上的实训任务,参照实训教材进行练习。教师应当现场指导实训。在计算机房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根据教学要求分别安排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稽核会计、记账会计、报表会计等角色,然后模仿企业的实际情境,引入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后,由学生依据自己担任的角色,分别上机填制对应实训业务的相关原始凭证或者记账凭证、账簿资料等原始资料,直至完成各自担任角色的工作任务。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或者与其他学生、教师讨论,来完成工作任务;一轮完成后,可以安排一次测试,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得好,可以进行角色轮换后的训练,否则,推迟进行角色轮换,仍然进行原角色的训练,直到全部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所有岗位的业务操作为止。

(五)网上测试

会计电算化课程网上测试之前,需要先建立本课程的测试题库。测试题库分为进阶测试题库与期末考试题库。设计进阶测试题库,是为了监控学生在慕课学习平台上的注意力,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而设立的,在每阶段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进阶测试题,只有进阶测试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才能继续观看后一阶段的视频,这类似于网络游戏的“闯关”设置。期末考试题库包括课程的理论部分试题、实验部分试题。理论部分试题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实验部分试题通常以业务操作题的形式出现,例如:创建某公司的账套、填制相应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等。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具有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应当广泛搜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有关的试题资料,使测试题库不断得到充实、更新。此外,由于课程还具有实践本位性的特点,还应当根据具体真实的工作案例,创造一些仿真模拟的业务操作题,以充实测试题库。

(六)考核评价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评价应从多角度进行,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总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30%,实践技能成绩占10%。期末考试既要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要测试学生的上机操作技能。期末考试也实行百分制,其中,理论知识部分分数为50―55分,操作技能部分分数为45―50分。平时成绩取决于平时的学习表现,主要从观看视频、课堂参与、上机实训这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学生观看视频的情况可以依据慕课平台的有关记录进行评价,慕课平台记录了学生登录、点击、作业、发帖、讨论的每一次过程和内容;学生课堂参与的情况可以从课堂作业与测试、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学生上机实训的情况可以对实验课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实践技能成绩可以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情况、参加技能竞赛的情况等进行评价。总之,根据本课程实践本位性的特点,在期末考试成绩与实践技能成绩中应注重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同时兼顾本课程基础多元性、与时俱进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评。J

参考文献:

[1]邓宏钟,李孟军,迟妍,谭思呈.“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2]杨旭辉.“慕课”教学模式下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与利用探析――

以苏州大学为例[J].新西部, 2014,(10).

[3]曹卫忠,崔晓雪,周平,杨旭,于淑萍.“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04).

[4]王艺寰.浅析“慕课”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 20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