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活动课;变奏;和谐
一、活动课存在的不和谐之处。
1、活动课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不和谐。
新课程改革摈弃了知识本位观,但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和我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体现课堂的“活”和“动”,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上,但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教学中常常蜻蜓点水,似乎以为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的不和谐。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动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成语接力赛、虚拟拍卖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时候教师没有根据不同特点的内容设计适合该内容的情景和活动方式,不可能达到教学目标。
3、师生互动与课堂秩序的不和谐。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时候课堂内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确实很活。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
在教《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某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自由组合,分成文学组、书法组、戏剧组、绘画组、雕塑组等,每个组就自己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各小组的同学非常积极,纷纷展示了自己喜爱的作品,学生的参与面出现了少有的广泛。但是,在其中某个小组展示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某些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们最多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探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虽然活起来了,但却不是一个成功的课堂。
4、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不和谐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也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们似乎忘了自己扮演的角色,这样缺少老师引导和点拨提升的知识是肤浅的、不成系统的、甚至还可能是错误的。
二、活动课和谐美的实践探索。
尽管教师费尽脑汁设计组织了活动,但像以上分析中的不和谐音符确实很多,要让这些音符和谐起来,笔者在自己的实践探索中认为可以拉好以下几个“调”:
1、确定活动主题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
①主题的设计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②主题应适宜于开展活动。
③主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2、转变教师的观念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将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宰和评判者变为引导者和合作者;将重教师的“教”变为重学生的“学”;将对学生的态度由居高临下变为平等融洽。其次,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仅熟悉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即综合、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再次,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活动课所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涉及的知识也往往超出了大纲和教材的范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拓宽知识的广度,对与历史与社会相关的学科知识也要有所涉猎。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才可能在开展活动课时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做到游刃有余,有声有色,因而要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合格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不忘记对自己“充电”。
3、建立课堂秩序是上好活动课的保障。
卢梭有句话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所以我们在追求课堂的自由和民主的同时也应该受到必要的约束和限制,使得各个个体之间不发生矛盾与冲突,使课堂在活起来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更高层次。课堂秩序和规则是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遵守的规范,上好活动课更需要有好秩序。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对此问题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共同讨论出一个历史与社会课堂规则,使他们自己成为规则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另外在建立起新规则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4、确定评价方式是上好活动课的提升
对活动的评价与总结也是活动课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活动课中要突出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同时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在学生评价中,要把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的行为表现、课后的总结反思、课堂内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变化、学习中的资料成果积累以及特长才艺养成与展示作为考查评价内容,所以只有确定良好的评价方式,才能提升活动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牛学文 主编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2
物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理论运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实验,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思考,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其中初中物理实验主要由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组成,占比例较大的就是分组实验同时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并且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和概念,从更加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物理是一门兼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也正是由于物理的这一特性使得在物理教学中需要采用贴近其物理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实现较高的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教学恰恰体现了物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实验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抬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其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将简要探究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度分组实验重视不足
现阶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与课时之间的压力和实验教学需要消耗较多的课时,导致大多数物理教师都为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愿意进行试验教学,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老师对分组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在课下没有认真的进行相关试分组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如有迫不得已必须使用分组实验教学也只是老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或者是在实验室学生被动的接受试验步骤,照葫芦画瓢。
(二)分组实验教学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少拥有自己动手,自己分配课堂时间和自己管理课堂纪律的情况。但是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课堂的时间大多数由学生自己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不断的讲话,嬉戏打闹等,使得整个的分组实验教学的课堂一直都处于一种教务混乱和嘈杂的环境,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纪律远远比不上传统的教学课堂纪律。这就使得分组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物力分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力教学中的开展。
(三)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度不高
初中生尚且还只是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总是很好奇但是能够坚持的时间又不够长,同时,初中也是学生的叛逆期,这就使得很多的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很多的学生在物力分组实验教学课堂上心思散漫,听课的心都被实验桌上的设备仪器吸引走了,在物理课堂上不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处于好奇的仅仅只是将实验器材,设备不断把玩,到了交实验报告的时候就敷衍了事。这样不断影响自己的试验而且影响整个的学习进度和课堂纪律。[1]
二、解决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物理分组实验的重视程度
老师对物理分组实验重不重视主要体现在老师在上课之前是否认真准备上课所需器材,课下是否对上课的进度和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因此,提高教师对分组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就需要教师做到:1 上课前认真备课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是为了说明某一物理现象或者是某一规律,或者是验证某一定律。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充分准备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尽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认真准备器材 分组实验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教学器材,同时,实验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试验能否成功,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及时发现并更换有问题的器材。3 课下认真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老师在实验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较高效率的实验教学等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课堂行为
学生课堂上表现散漫,随便嬉戏打闹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还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因此,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师有必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保证课堂秩序。对于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学生加以适当的惩罚,对遵守课堂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表扬。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改变课堂结构,增设老师提问环节,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秩序的课堂环境。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视程度
初中生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的引导。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老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使其明白实验对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1 提问 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验现象中得出问题的答案。2 潜移默化的引导 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自觉中向学生讲解一些由于不断实验最终取得巨大成绩的事例。从现实事例中让其明白实验的重要性。3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实验课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断重视实验课 4 老师的引导作用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增长明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重要性;存在问题;完善建设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学校在呼吁重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学,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则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入手分析,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都可以依靠教学常规的科学实践来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符合学校相关的教学规定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趣味性的认识,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讲求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传统的方式和观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更好地加强教育方式的改革,但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甚至一些学校至今没有重视起小学体育教学,更谈不上建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是直接聘请一些兼职代课老师。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专业素养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一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教学不规范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依据课堂教学常规来进行,这些都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课堂纪律不严明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殴打,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在学生中引发恶劣的影响,而且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此类事件,耽误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善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不仅可以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规范课堂秩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才能发挥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应当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进行严格的把关,并组织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
(1)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应当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常规
在体育课前,要换上适宜运动的服装,不要带尖锐的东西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以及班级干部要进行课前的检查。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要清点人数,告诉小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结束后,组织学生积极归还体育器材、做放松运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总结,总结下堂课的注意事项。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把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供体育教师进行参考。
(4)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委员,并实行轮岗制
在帮助体育教师处理一部分琐碎事项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设立和开展,需要尽快得到完善,虽然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纪律不严明等,但是为了完善建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雄华.运用课堂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林业教育,2008(2):39-41.
[2].吴沛林,张超.加快发展我国课堂教学常规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0(7):83-85.
[3].张玉红.课堂教学常规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0(2):42-43.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有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有度教学理念,把握好课堂进度,使学生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
一、有度教学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使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是数学课堂的最终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有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需求得到满足,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带着高度的热情学习数学。另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度教学,通常是结合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实现的,例如多媒体工具,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之下,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使课堂张弛有度。
二、管理课堂秩序是有度教学的基础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有度教学,必须确保良好的课堂秩序,规定课堂纪律并传达给学生;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达成共识,并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应通过激励措施制约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把握好课堂教学进度,避免拖堂现象发生,防止学生因拖堂而产生不良情绪,这样既能使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将自身主导作用发挥出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进度,确保课堂的良好秩序。
三、掌握教材节奏是有度教学的资源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有度教学,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资源。因此教师必须谨慎选择教材,并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中的内容,避免学生的认知被忽略。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完善课堂教材的安排,把握好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领悟教材内涵所在,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充分拓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不能一味用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实施教学,避免给学生过多压力,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养成独立解题的习惯,并引导学生使用多样化手段进行解题,在此过程中改善原有的定向思维。另外,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需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寻找合适的契机为学生解答这些题目,以此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小杨去复印店复印两份文件,其中有一份文件需要复印15份,另一份文件需要复印25份,请问根据以下价目表,小杨使用怎样的复印方式比较划算?(使用复印机印刷,每页复印一份的价格为0.5元;使用一体机印刷,每页复印一份的价格为0.15元,每起印一次需要另加5元制板费)这类问题可以有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应确保教学中各个课时习题量的平衡性,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跟踪,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评价。
四、创新教学方式是有度教学的延伸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分析问题,寻找各种契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利用一些计算机教学设备辅助有度教学的开展,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应养成撰写教学日记的习惯,通过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将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记录下来,并持续跟踪,使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确保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最后,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一定的技巧进行提问,围绕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问题,避免偏离课堂主题的现象发生。
五、开展教学实践是有度教学的结果
根据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并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水平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拓展课堂内容,使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得到提升。另外,还应跟随课堂进度进行相应转换,通过批判性思维学习新的理念,并接纳传统观念,提高对学生参与性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共享,但是对于这种合作的开放度也要把握到位,并掌握好教学难易程度,避免出现与学生能力不相符的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作者:吴鸣凤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高建国.小学数学目标教学的实验探讨[J].湖南教育,2003(12).
[2]肖光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师生课堂互动;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互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特殊的一种交往方式,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成果能否有效的主要部分。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积极的交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1.师生积极的课堂互动对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上的师生交往有效化程度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进步在课堂教育中受到极大重视。在课堂交往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具体信息交流会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会使课堂教学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吸收课堂所学,积累知识。
2.师生积极的课堂互动对教学效果有积极的反馈作用
教学中的反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极其重要的,反馈能够让教师知道学生当堂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
例如,课堂上有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其他学生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正确的,教师仍然还要问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学生齐答:“对。”教师继续追问:“他回答得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据调查,教师提问的这些问题中,大多数都是学生不用深思就能得出结论的,根本不能反馈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不能积极地向教师反映出该节课教的知识是否适中以及是否是有效课堂。
师生之间在课堂教育中建立的积极互动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也使教师意识到课堂所教是否恰当,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和谐、平等的师生课堂互动氛围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课堂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建设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尤为重要。
1.和谐、平等的师生课堂互动氛围的积极意义
现今社会中,国家正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希望构建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绿色课堂,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位学生的义务。和谐、平等的师生课堂互动会使课堂氛围融洽,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促进知识的传递,激发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教授知识的兴趣。
例如,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有23个小学生,每4个人一条船,要租几条船?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问题,学生都能列式解答:23÷4=5(条)……3(人)。但是这剩下的三个人还要租一条船,在讲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剩下的三个人怎么办?”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现场表演,让学生明白剩下的三个人也要租一条船。这类题型的解答需要联系实际经验,学生理解题意就简单多了。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这堂课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知识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提问,学生经过仔细思考得出答案,促使了学生自主思考,也引出了该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适时地夸奖也使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
2.和谐、平等的师生课堂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对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关怀,由此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师生不能和谐平等相处,那么课堂氛围会变得死板、严肃,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学习,整节课很紧张,不能集中注意力,也影响了教师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反之,课堂氛围和谐温馨,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平等的融洽关系,会使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大大增加。
(2)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平等温馨的课堂中,学生心情怡然,思路清晰,学习状态极佳。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会得以体现出来。每个人的性格有所不同,每个人的能力也迥异,就像有的人善于数学,语言类的东西却难以理解,正如《师说》中所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当学生将他们的性格和能力展露出硎保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发展他们的能力,尽力弥补学生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现代社会中师生如何做到积极的课堂互动
在课堂上,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课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师生之间保持积极的交往对课堂教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那么,要做到在课堂上师生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合适的方法。
1.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以前,在课堂上教师不太注重和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课堂交流,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没有注意到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对学生不理不睬,缺乏最基本的沟通,甚至有的教师会对学生实施体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些不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导致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融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钻研精神,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由讨论,关心学生内心所想,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和认可。平等的互动关系会让师生更加和谐相处,讨论问题更加透彻,对调解课堂氛围有重要的作用。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是学生课堂的朋友。
2.使教学内容更加有趣
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教学有效性就会大大提高。要上好一堂课,不仅需要教师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因此,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完善自己,必须认真备课、多动脑、多想办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教学上,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假如教师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他的教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利于师生的发展进步。
(1)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装束和自身素质
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几百面镜子前面,因为课堂上有几百双精锐的、富有敏感的、善于窥视你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你。”一个从外到内都美丽的教师会深深吸引着学生,教师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2)不断掀起课堂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当课堂上发生“奇怪”的现象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这些现象上,因此,教师要学会制造悬念,使学生因为好奇而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积极引导
教师的积极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被替代的作用,教师将问题抛出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不仅能建立师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要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
难易适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意义的问题,会使知识的传达变得具体有效。在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在探索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找到答案的同时,这节课的内容也被引导出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2)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教师的教学一点点地深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体会到思考的乐趣,享受知识的精华。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4.师生配合共学习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在课堂上和教师共同探讨,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教师不要去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而要极力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这样,学生也会在课堂上配合教师的教学。
(1)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当堂课的重点或难点,学生要认真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既配合了教师,调节了课堂氛围,也亲身体验到了学习的过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2)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互动,所以,良好的课堂秩序极其重要。如果课堂秩序遭到破坏,那么营造的温馨课堂氛就会毁于一旦,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只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为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保障,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建立有效的课堂师生互动,是如今新课程理论中的一项重要理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合法权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上不能分割的两部分,只有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取得应有的成效。师生之间在课堂教育中保持积极互动对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师生之间平等互助,成为彼此的朋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课堂秩序的重要性范文6
作为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深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小学教育普遍缺乏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造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参差不齐,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构成了挑战。小学科学课程尤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传统学科相比,科学教学理论和实践兼顾,并且尤其重视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为学生建立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渠道。为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施针对科学学科的教学策略。
一、仔细研究教学内容,提高备课质量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教师需要在课前加强教学内容研究,认真备课。然而,小学科学教学的备课与其他学科备课还存在不一样的地方。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备课时,首先要理清教材结构,揭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授课的流程和框架;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取舍,进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高效教学;最后,教师还要在教学案中设计实验环节,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其他互动活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生活与科技”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包括“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哪几种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防范恶劣天气造成的危害”等等。另外,教师还针对“天气与生活”设计了小实验,如“探究雨雪天气的成因”。
二、管理课堂秩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策略的“试验地”,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然而,课堂秩序混乱、课堂效率差等问题也出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从管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率两方面着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能够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教师可将自然科学中的典型事例、奇特现象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设计一系列的课堂实验项目,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全面参与课堂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升对小学科学的认同感
1.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其自主探究。科学学科包含很多千奇百怪的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展示了人类世界多姿多彩的一面。面对神奇的自然现象,小学生的好奇心会无形中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其深入学习下去。
2.创设有利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班级氛围。学生在学习科学学科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自发地探究未知的领域,教师应提供及时的帮助。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或者提出大胆的猜想时,教师不应表明反对的态度,而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指导。
3.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感性认识。科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应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帮助人们增强幸福感。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连接,灵活运用生活中案例,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感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我们的家园”时,教材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介绍自己看到的各种住房的特点,还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动物的家。这块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为此,教师可安排学生回归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总结规律。每个学生首先讲述自己家的结构、装饰风格、朝向等,并结合自然规律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住宅设计模型,参观结束后,教师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准备一份陈述报告,向大家讲述我们的美丽家园。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突显小学科学的内涵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发现细微的现象。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具备观察力。学生通过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发现物体及其运动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小学科学教学包含很多实验课程,而较强的观察能力有利于提升实验效果,这也应成为实验课程的训练目的。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小学科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热爱操作、热爱实践的人。正如上文所述,科学学科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教师科学设置实验课程,增强针对性,有效消除每个学生的短板。
3.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科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相似的现象,学生只有依靠强大的辨别能力,才能发现彼此之间的异同,迅速捕捉到要点。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应建立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之上,并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其辨别基础。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