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法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0.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滨州西站客运站房工程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车站建筑总面积11486.54,站房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中部屋面局部采用钢网架结构,两侧屋面为钢筋混凝土平面屋,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站房A区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厚度为0.8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抗渗等级P8。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其特点为:结构厚实、体积大、钢筋密、整体性要求高、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换层梁柱)、施工技术要求高、水泥水化热较大等特点。

2.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以上特点,导致在实际施工中会出现其特有的质量通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早期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后由于结构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两种:

2.1.1表面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的水化热量大,由于体积大,混凝土外部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表面散热较快,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很低,从而出现裂缝。同时因为这种温差一般仅在接近表面处最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的范围内发生,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2.1.2贯穿裂缝

由于混凝土强度的上升,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以及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穿整个截面的裂缝。

2.2施工冷缝

因大体积混凝土的混凝土浇筑量很大,结构体积大,在分层浇筑时,混凝土供应不连续、混凝土运输输送设备出现故障、天气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造成前浇筑混凝土在已经初凝后,后浇筑混凝土才开始浇筑,使前后混凝土连接处出现一个软弱的结合面。

2.3泌水现象

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达到初凝时由于颗粒下沉而水的密度最小,部分水分就会析出而出现泌水现象。

3.控制预防措施

3.1早期裂缝

3.1.1水泥选择及其质量要求

所用水泥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对有抗渗要求的,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3.1.2控制骨料级配及合泥量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可有效减少水泥的用量,含泥量不大于3%。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有效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含泥量不大于1%。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3.1.3选择适当外加剂

根据混凝土的要求和特点不同,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用量外加剂,如防水剂、膨胀剂、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3.1.4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采取分层进行。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砼供应等具体情况,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即按照“一个坡度,分层浇捣,循序渐进”的方法实施,此方法既可方便振捣,又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有利。在浇筑时,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同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注意整个振捣作业中,不要振模振筋,不得碰撞各种埋件等。并且在20~30min左右进行复振,增加砼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为确保砼的密实性,振动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不漏振,不过振。当砼浇筑到最后离边模板5m左右时,应将布料管转移到边模板处,使砼从边缘向中间浇筑,不使浮浆、砂浆集聚在边模板处。浇筑砼每振捣完一段,应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用铁抹子拍压,木抹子搓平。

3.1.5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最好季节是春秋季节,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若是在夏季施工,最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入模温度,浇注宜在夜间进行,避免浇筑混凝土在太阳下直接爆晒。混凝土拌合前应对碎石洒水或搭设遮阳棚降温,同时也要保证水泥库通风良好。

3.1.6加强现场管控

加强混凝土的检测、试验工作。施工组织安排合理,人员分工,机械布置得当,提前检查机具设备运转是否良好,做好浇注前的交底工作。技术人员全过程旁站,做好详细的旁站记录。

3.1.7加强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为了及时掌握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埋设薄皮钢管。测温度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按浇筑高度断面,每个测点分上、中、下三根钢管埋设,三根钢管呈三角形布置,管口用木塞塞住。

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测温,混凝土浇筑后的前3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第4天至第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后每12小时测温一次。连续测温至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对稳定后即可停止测温工作。

3.1.8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

夏季养护时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降低混凝土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外约束力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混凝土浇筑后应尽快回填土。土是混凝土最好的养护材料之一。也可采用内部布置预埋循环冷却水管或贯通块体的大口径垂直换热水管等方法进行降温。

冬季施工时为了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可采用木、竹模板为混凝土的侧模,因为其散热慢。同时在混凝土表面使用麻袋,草帘或塑料薄膜加盖等保温方法。在保温材料覆盖完毕后,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3.2施工冷缝的预防

为了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在前浇筑混凝土初凝前,后浇筑混凝土必须进行浇注、捣固,与前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必要时可掺入一定量的缓凝剂,推迟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做好混凝土供应的协调工作,随时和混凝土供应站保持联系,掌握混凝土供应量,防止因其运输输送设备的故障,影响混凝土供应。

做好混凝土浇注前的准备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对现场的施工机具、用电线路等进行提前检测,保证其运转情况良好。可在现场放置备用机具和小型发电机,防止因机具损坏或停电等不定因素而造成浇注间歇。

采用合理的浇注方法:对于平面尺寸较小的构件,可将其进行全面分层浇注。对于平面尺寸较大的构件,可采用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浇注。当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的3倍时,可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

3.3泌水预防

为了避免泌水现象,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较好的保水性,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从配合比及组成材料的选择出发,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过大;其次,施工过程要严禁随意向混凝土加水,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过振造成严重的离析与泌水。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2

摘 要: 可处置性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解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大而不能倒”问题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 美国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问题与启示 国际组织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及启示 分析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法律制度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及规则的构建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创新发展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确立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监管趋势浅析 论金融机构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对策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三》:如何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国际金融监管模式与规则的建构 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综述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监管及在我国的应用 【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系列评论之二】大型金融机构危机挑战传统观点 亚投行: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新发展 试论科技查新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从网红经济看创新发展对企业的重要性 图书馆导读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与创新发展 对金融机构信贷调查报告中非财务分析重要性的阐述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在与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Guidance on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Fu-nctions and Critical Shared Services[J/OL].FSB,2013,(16) [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a.htm.

[5]Guidance on Developing Effective Res-olution Strategies[J/OL].FSB,2013,(16)[2013-08-20].http:///publications/r_130716b.pdf .

[6]Guidance on Recovery Triggers and Str-ess Scenarios:Survey Results and Areas forFuture Focus[J/OL].FSB 2012,(16) [2013- 08-20].http://financial publications/r_130716c.pdf.htm.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止措施;处理方法

在现代建设中,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调配、方案制定、质量控制和处理等方面需要广泛、综合地运用现代化科手段,对施工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是防止混凝土质量通病[1-4]产生的关键。

1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二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三是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四是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五是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六是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大。七是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止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0~1.5 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三是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露筋

露筋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架立筋、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其产生原因:一是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二是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三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四是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防止措施: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 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0∶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先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参考文献

[1] 姜妮.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预防与处理[J].科技信息,2009(29):IO514.

[2] 王崴,侯奕.浅谈混凝土施工中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以及处理方法[J].北方交通,2008(7):33-34.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4

一、“全民记者”时代的特点

信息自由迅速。微博上,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读者,传统纸媒体将很难再垄断信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必将对传统纸媒体造成极大冲击,从而改变信息传播格局。

信息成本低廉。现在传统新闻媒体积极开通微博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由于微博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在突发事件中占有信息迅速的优势,将会有更多的传统纸媒体采用微博的传播模式提前消息,争取新闻传播的时间价值。与个体微博相比,媒体微博专业水平高,可信度强,而且可以对事件追踪报道,因此,媒体微博将更能够促进微博的成长。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必将形成传统纸媒体与自媒体传播两种模式并存的局面。

受众有一定局限。尽管微博来势迅猛,但因对计算机以及手机上网技能有一定要求,目前我国中老年人尚未普遍接受,而且,目前开通微博的社会组织机构只是少部分,而且这些组织机构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也就是说,目前只是少部分组织机构敏感地意识到了微博潜藏的巨大传播和宣传价值,更多社会组织机构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极其自身的成长成熟,它将会赢得更多的社会组织机构的认可,在未来,将有更多的社会组织机构采用微博进行消息和自身宣传。

“全民记者”带来“信息碎片”。前面说到,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中占有很强的时间优势,但是,微博上不完整的信息经过用户不断转发后,难以找到信源。当突发事件即时公布,用户或传统纸媒体想要对信源进行调查、核实或对事件进行跟进时,困难重重。当用户不上线时。对事件的跟踪调查无从下手或被迫中断。在提供实时的现场信息时微博虽具有一定优势,但非专业的信息采集者提供的信息在关键环节上容易出现断层,使其难以对事件做跟踪调查或深入分析,而受众面对这些破碎的信息,有时会显得无所适从,转而期望得到传统媒体的权威与证实,这也是微博时代传统媒体新的发展空间,传统纸媒体应充分利用这个阵地。

二、新闻周刊在“全民记者”时代的出路与发展

(一)首要任务是将微博作为营销自己的新阵地

与微博快速传播特点相比,新闻周刊显然具有时效上的局限性。但传统纸媒体(新闻周刊)不妨借助微博的这个特点,克服自身局限――建立自己的微博,微博上真实的声音,可以帮助新闻周刊接触到读者心理。了解读者对新闻信息的感受,获取新闻的动态反映。现在,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都已经在第一时间注册了自己微博,借助最先进的平台加强与社会、与读者的联系,克服传统纸媒体的时效性局限,传统纸媒体(新闻周刊)通过微博充分与网民进行沟通,较强的互动性带来了以往所无法企及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二)抓住传统纸媒体的优势,以新闻真实、信息有效作为生命之源

虽然微博来势汹汹。“全民记者”弱化了传统纸媒体的强势地位。但因其简便,篇幅有局限(最多140字),且者均希望最大限度博得关注,因此导致微博带有明显的缺陷:有效信息少,可信度差,信息利用成本高。

微博追求快速传递,对信息者的文化水平限制门槛低。因此很多信息质量低下,文字内容松散,不能清晰有效地向受众传达事件信息。简洁的信息方式,促使用户繁上传信息,微博页面上的文本多数是闲言碎语或重复信息,信息超载现象较为严重。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微博传播内容的80%以上,这样的结果使得有效信息很容易被湮没,若对其进行提取。成本耗费高昂。目前,微博还没有确立信息管理机制,也没有把关人对信息进行筛选,信息的取决于用户的自律。低门槛的操作制度、迅速激增的信源,人人皆可传播的权力,软性的道德自律,使得很多信息未经核实便已,可信度受质疑。而对此现状,传统纸媒体一贯坚持的新闻真实有效,权威的原则就被凸显出来,对此,传统纸媒体人应头脑清醒、严格自律、坚持原则,把握住这一自身发展的生命之源。

(三)在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眼下看来,微博的传授都被限定在特定的群体组织内,不管是信息的者还是接受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对于信息的者来说,他所的信息只能被他的关注者看到,非关注者是看不到的:对于信息受众来说。接受者也只能看到自己关注的对象的信息,除此而外的信息是看不到的,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信息的传播范围。此外,微博用户按照各自关注点的不同,自我选择形成组织。自为组织的形成,使信息传播多数情况限于在群体或组织中。关注点的差异使组织之间形成交流壁垒,传播广度受限。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5

Abstract:The synergy of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FTA, Guangxi should focus on the "entry point, operation mode, operation mechanism " and so on.

关键词:基础设施 协同性 切入点 运行模式 机制

Key words:infrastructure synergy entry point operation mode mechanism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10LX692;项目名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它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狭义的基础设施仅指交通、通讯、水利、供电、供水、供气设施等。广义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利、供电、供水、供气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则将其归纳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使广西成了中国面向东盟发展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广西这种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赋予广西服务于中国-东盟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使命,从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与规模便具有了国际意义。鉴于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要想很好地履行“桥头堡”的职责、出色完成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伟大使命,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从协同性角度加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好几个比较关键的工作:

一、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切入点

前面提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应该从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来建设,在如此广泛的领域,要想把各基础设施建设得水平相当、相互配套、互成体系,实属难事。因此,非常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实际上也是全部建设工程的核心,其他各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以达到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个方面中,交通是最为核心的领域,因为交通基础设施所及之处以及其发达程度,决定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程度,对能源、水利、信息等需求也相应而生。因此,应该选择交通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切入点,以它为突破口,逐步使后三者与之协同建设与发展。为做到这种协同,首先要求广西的铁路、公路、机场、航空、港口、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做到协同发展,这样才能为能源、水利、信息的配套跟进与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课题将另启文章加以论述,此处不予重复。

二、选择恰当的运行模式

这里所说的运行模式(Operate model),是指与地区的技术现状、市场环境及政府的政策法规直接相关的投资行为方式。

在选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的运行模式时,要综合考虑到资金需求、资金保障体系、投资回报、政府财政能力、管理特点等各种情况。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维护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政府财政能力是有限的,更何况各种基础设施同时建设、立体施工、协同发展,需要的资金将是巨大的,政府要在短期内承担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困难可想而知。

因此,本文认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选择“政府+企业”的运行模式比较可行,即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来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具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得比较多的BOT投融资方式来说,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思是“建设-经营-移交”。典型的BOT定义是:政府就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与非政府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来承担该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该项目公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以此收回项目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和维护的成本,并获取合理利润,政府部门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监督权;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以象征性价格移交政府部门。

国际上著名的BOT项目有英吉利海峡隧道、马来西亚高速公路、香港东区海底隧道、菲律宾的电厂项目等等,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也有许多建设项目是采用BOT方式进行。

如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以BOT方式这样的运行模式进行,就可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资金,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对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支持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在人们的各种活动中,影响活动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作用机理及其运行方式。

实践中,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保证社会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协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所牵涉到的因素很多,关系复杂,要想使各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做保障,为此,应该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

(一)确保政府角色合理定位并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从理论上说,政府职能包括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其中:规划是指政府要承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中长期计划的任务,通过中长期计划,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引导是指政府要通过制定各种经济政策、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各种经济信息等,引导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基本目标的要求。协调是指政府要及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关系,比如总供求关系、产业间关系、部门间关系、企业间关系以及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解决它们之间的各种矛盾。监督是指政府要随时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偏差,并且通过监督过程,反馈国民经济运行的信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服务是指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宏观管理的优势,收集和提供全面的经济信息,提供相关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等。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到不越位、不越权,积极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以BOT项目为例,政府在BOT项目中担当着各种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使政府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主要有:

1.政府是BOT项目的发起人。BOT方式主要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比如:铁路、公路、隧道、桥梁、港口、码头、水厂、电厂、通讯、燃气管道、燃油管道等等,虽说建设经营这样的项目也是一个投资方向,但是,私人投资者一般不会主动去投资这样的领域,而且一般投资者也无力投资这样的领域,因为这些基础设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项目建设的投资额大、回报期长、风险大、不易管理等等。在私人投资者不会主动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情况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发起者往往是政府。

2.政府是BOT项目的招标者和项目特许权的授予者。首先由政府组织和引导投标、评标等工作,然后由政府与中标者签订BOT项目特许权协议。

3.政府是BOT项目的监督者和管理者。政府必须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行监管,包括建设者是否按协议规定的要求和规格来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的价格出售BOT项目的产品、是否按期向政府移交项目以及移交时项目剩余资产的价值是否符合协议规定的要求等等。

4.政府是BOT项目的协调者。政府负责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等),协调各种关系,平衡供求。

5.政府是BOT项目的服务者。政府要在BOT项目的审批和担保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在BOT项目中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

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政策制定、调整及利用的机制、制度措施等,确定好政策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由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庞大,涉及的部门、单位很多,要协调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比如,成立类似于“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在其领导下,再成立各职能部门,建立起一整套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措施,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和监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政策制定、调整与执行、项目评估与申报、立项与引资、建设与运营、纠纷与处理等等事宜。

(三)建立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对象的工作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对不正确、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纠正,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工程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应该包括组织结构、业务关联性、管理者的素质、企业内部机制等四个方面[2]。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的工作通过专家实地调查、打分及评价即可完成。

1.组织结构。该指标主要考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各单位、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程度及政策的一致性,其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及正常运行。

2.业务关联性。该指标主要考查业务往来较频繁的单位和部门之间关系协调程度,因为这些部门之间的工作在整个工程中处于重要位置,其关系协调与否,对整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至关重要,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业务衔接跟不上或者出错,就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正常进行。

3.管理者的素质。该指标主要考查管理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领导能力。由于各单位和部门的目标不尽相同,各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也不尽相同,要想灵活运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工作方法等非常重要,管理者对事物是否有良好的观察力和预见性,被管理者是否认同和服从其管理,满意度如何等等,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

4.企业内部机制。该指标主要考查各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否灵活高效。主要指标包括单位内部是否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体现企业价值观取向的奖惩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统计法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政府财政;统计体系;权责发生制

1.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考察,权责发生制取代现金收付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以交换方式为标准,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3个阶段。自然经济阶段,由于商品经济尚未发展,并没有权责发生制等复杂理论假设的存在土壤,会计、统计也以一种原始的形式存在,人们习惯以直接的现金收付为基础进行原始的簿记活动。当社会进入货币经济阶段,随着复式记账方法的发明,近代簿记开始产生,但是当时社会尚处于资本主义发展前期,商业信用和借贷行为并不多见,现金收付制依旧是中西方复式簿记的基础,商人与企业主习惯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差额来确定某一时期的收益,以金银货币的拥有量来衡量自身的财富。

工业革命到来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商品交换中的信用行为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信用经济成为经济行为中的主流经济模式。在信用经济模式下,现金收付制逐渐暴露了它在核算中的弱点与不足。首先,在工商企业等微观核算领域,由于经济规模膨胀,经济复杂程度加深等原因,现金收付制下难以解决企业的收益确认与资产衡量这两个簿记的基本问题,出现了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比如,大量的应收应付往来与复杂的债务债权情况在账面得不到记录、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的损耗不能根据实际消耗情况配比入账,扭曲了企业收益与财务状况。这些缺陷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对资本的吸纳,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现金收付制在企业微观核算等领域逐渐失去了其生存基础,相对地权责发生制就应运而生,取代现金收付制成为记录经济事件的基础。

2.现金收付制在政府财政核算体系中的适用性分析

2.1历史传统中政府财政活动特点决定了现金收付制在财政核算中的实用性

在政府财政核算悠久的历史中,与经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无论是中国古代王朝与西方中世纪的封国,簿记制度的记录基础只能是现金收付制。当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财政产生于英国后,现代意义上的政府财政核算模式也随之产生,因此,探讨政府财政核算模式,必然要回顾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政府财政历史。

近代英国为了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奉行亚当·斯密提出的“政府是国家守夜人”的政策,在政治上实行小政府治理,经济上实施自由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早期英国政府的财政活动内容、规模与现代政府财政活动相比就要简单得多。同时,一批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等也纷纷仿效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实施小政府模式,使得当时的各国政府财政活动在经济生活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情况非常简单,比如美国政府早期其政府收入主要就依赖于印花税。由此,政府财政核算主要是编制现金收付制为基础的预算,并记录政府收到的税收收入与各项现金支出。这与当时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行为日益增多,企业核算不得不采取权责发生制这种复杂的确认基础形成了鲜明对照。显然,在政府活动规模小,事务简单,现金往来为政府财政活动主要特点的情况下,采用现金收付制作为确认基础比权责发生制更有现实的合理性。

2.2政府财政活动在权责发生时确切计量的困难决定了现金收付制活动空间的存在

现代政府财政核算中采用现金收付制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与现代政府财政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政府财政活动在权责发生时确切计量的困难有着直接的关系。很显然,现实生活中,多数与政府有关的权责变动在发生时政府难以确切的掌握,只有当负债方向政府偿还支付或债权方向政府要求支付时,政府才明了这一负债;因此,政府往往不能轻易地在权责发生时就进行记录和核算。例如,在企业销售产品得到收入时,就产生了对政府的应纳税金,这实际上是企业对政府的税收负债,企业依权责发生制已登记,而这时政府却一点不知道。直到经过一段时间,企业依法向政府呈报纳税时,政府才能加以记录。在此之前,政府可能有所了解,但很难得到确实资料进行登录。又如当有居民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时,在社会救济、福利制度下便发生了贫困居民对政府的债权,也即政府对贫困居民的负债。但只有贫困居民向政府民政部门递交申请时,政府才确切了解,在政府依据法定程序向贫困居民发放补助时,才能记录核算。由此可知,政府对自己发生的债权债务了解有很大的滞后性,往往只能在收支实际发生时才能记录、核算。正是政府负债、债权的这一特点确定了政府财政核算,包括政府会计与政府财政统计倾向于以现金收付制为核算原则,即在现金收支实际发生时,加以登录。

3.政府财政统计(GFS)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现实原因分析

3.1发达国家的财政实践要求

在政府财政核算中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取代现金收付制在发达国家形成了潮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实践表明,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对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鉴别与控制财政风险以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管理等有重要作用,目前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一半以上的成员国在政府财政核算中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也正在逐步推进中,这自然为政府财政统计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了良好铺垫。

3.2经济全球化中,控制政府财政风险、加强宏观协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