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诊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诊疗

中医诊疗范文1

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有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提供不少启示。

五谷为养

《周礼》中“五谷”是指黍、稷、菽、麦、稻。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而菽是指豆类。古代医家们认为五谷能养五脏之真气。五谷不足,五脏失养,百病丛生。据现代研究,五谷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其次是植物蛋白质。糖类是提供高效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糖类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摄入热量的50%~60%”。其次,“为养”的前提是“五谷”,非“一谷”“二谷”,这即现代所说的“粗细搭配”“食物多样”。比如大米蛋白质所含赖氨酸少,燕麦所含赖氨酸较多,而赖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大米与燕麦搭配,可起到蛋白质互补效应,使人体获得的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更全面。《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又指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有利于血糖控制”。燕麦、荞麦等杂粮、豆类都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此外,富含抗性淀粉的食物,比如最近研发上市的优糖米,它所含的抗性淀粉比普通粳稻米高出20倍以上,可以作为主食的选择之一。

五畜为益

《黄帝内经》“五畜”指牛、犬、猪、羊、鸡,是现代饮食中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能量供给不足,机体通过蛋白质分解提供能量,容易出现负氮平衡。所以膳食中应补充适量奶、蛋、鱼、瘦肉和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一般患者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蛋白质1~1.5克。儿童、孕妇、乳母、消瘦的重型患者和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酌情增加。

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五果”指枣、李、栗、杏、桃,“五菜”指韭、薤、葵、葱、藿。“薤”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如中药薤白;“葵”指现在的“冬苋菜”;“藿”则泛指草木嫩苗,特指豆叶。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纤维,尤其是绿叶菜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心食用。

中医诊疗范文2

 

关键词:  妊娠合并贫血  中医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门诊产前检查发现轻中度贫血孕妇并自愿参加该治疗组的共80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患者,孕周28~38周,年龄21~39岁。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识

        中医古籍中未见妊娠贫血的记载,但对妊娠血虚的影响则有不少的论述。主要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精血亏虚;或脾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后,精血暗耗,均可致气血亏虚,脏腑失养而影响胎儿的发育。正如《妇人大全良方》指出胎儿不长的原因是“脏腑虚衰,气血虚赢”。《傅青主女科》曰:“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脾健则血旺而荫胎……积而成浮肿症,非由脾肺之气血虚而然耶。”又《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凡妊娠之数堕胎者……血虚则灌溉不周。”《胎产心法》说:“孕妇有素常虚弱……用力太早,及儿将出,母已无力,令儿停住,产户干涩,产亦艰难。”说明妊娠贫血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死宫内、妊娠肿胀、妊娠眩晕、胎漏、胎动不安,甚至堕胎、小产及难产。

        (1)气血虚弱:素体气血虚弱,或脾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暗耗营血,均可使气血不足,胚胎或胎儿失于濡养而影响正常妊娠。

        (2)肝肾虚损:先天禀赋不足,或孕后不节,损伤肝肾,或大病、久病耗伤精血,均可使精亏血少,胚胎或胎儿失于濡养而影响正常妊娠。

        鉴别诊断

        (1)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之间的鉴别:妊娠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均以实验室检查的标准为主要鉴别点。

        (2)妊娠肿胀:单纯的妊娠肿胀以浮肿为主要表现,未见贫血的征象;而本病以贫血征象为主,如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

        (3)妊娠合并心脏病:主要为心脏器质性病变的表现,心脏检查有助于诊断。

        辨证纲目

        妊娠贫血,总以虚症为主。不论气血之虚,或肝肾不足,均可使胚胎或胎儿失于濡养而致异常妊娠。

        1.气血虚弱

        妊娠期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口淡无味,食少纳呆,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唇甲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黄,腹胀便溏,或腹痛,浮肿。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或缓弱。

        2.肝肾虚损

        妊娠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肢体麻木,爪甲不荣,筋脉挛急,心烦胁痛,或腹痛绵绵。舌质淡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

        审因论治

        妊娠贫血主要是虚症,故治疗以补虚为原则,滋精血之源,补气养血,气旺血生,使胎有所载,胎有所养,胚胎或胎儿得以正常发育。气血来源于脏腑,故治疗时注重调理脏腑。

        1.气血虚弱

        益气养血育胎,给予八珍汤(《瑞竹堂经验方》)加减。人参15 g,茯苓25 g,自术15 g,当归15 g,白芍25 g,川芎10 g,熟地25 g,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5枚。

        原方治疗脐腹疼痛,全不思食,脏腑怯弱、泄泻,小腹坚痛,时作寒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若血虚甚者,重用当归,酌加枸杞、山萸肉养血安胎;兼气滞,加陈皮、苏叶理气行滞;伴肠燥便秘,加玄参、生首乌润肠通便。

        2.肝肾虚损

        滋肾养肝,养血安胎,方用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菟丝子20 g,当归15 g,熟地25 g,山药25 g,山茱萸20 g,杜仲15 g,枸杞20 g,茯苓15 g。

        原方治疗肾水真阴不足,精衰血少,腰酸脚软,形容憔悴,遗泄阳衰等证。菟丝子、杜仲补益肾气,熟地、枸杞、山茱萸滋肾养肝,茯苓、山药健脾和中,当归养血补血。本方肾阴阳双补,兼顾肝脾,重在益精养血。若肾阴虚甚,加女贞子25 g,早莲草25 g,玄参15 g,滋养肾阴;若阴虚有热,去菟丝子、杜仲,加丹皮15 g,知母15 g生地25 g,滋阴清热。

中成药治疗

中医诊疗范文3

接市卫健委《关于开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诊疗专项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的文件,我院在分管领导带领下,组织医务科对中医科及中药房对我院中医规范执业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如下:

1.本院中医科目前有执业中医师4名,中药师2名,外聘中医专家3名,均严格按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诊疗活动,不存在违法违规行医。在诊疗过程中诊断规范合理(有依据),治疗科学规范和合理恰当。

2.本院中医科能开展8大类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医疗、中医适宜技术规范落实到位,中药饮片处方规范,中医适宜技术符合规范和质控管理要求(未开展中医护理操作)。处方超量使用以及十八、十九畏使用的均有双签名。各项诊疗操作按诊疗规范开展,定期监管制度,首诊负责、知情告知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3. 中药饮片进货渠道合法合规;质量符合《浙江省炮制规范》以及《中国药典》的质量要求;未采购毒性中药饮片;中药饮片价格符合物价部门的规定;中药饮片调查剂人员符合上岗资质,医院未设煎药室;未采购野生动物药材;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散剂符合要求。

4.诊疗中不存在虚假诊断治疗、过度检查、治疗和用药;无不符合规定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执业范围、收费服务项目和价格都是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并在医疗机构内公示。

5.疫情防控方面.医院大门及门诊大厅设立了预检分诊,“三门”管理(查绿码、测体温、戴口罩等)到位。院感管理和疫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

存在的问题

1.个别病历书写较为简单,诊断上没有中医证型;

中医诊疗范文4

【摘要】 简略地介绍了德尔菲法,结合“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及“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肯定了德尔菲法作用,探讨了德尔菲法在中医学中运用的优缺点,认为中医诊疗指南的制定在运用德尔菲法的同时应注意与循证医学方法相结合。

【关键词】 德尔菲法;诊疗指南;中医

1 指南制定的常用方法及现状

一般而言,科学编写的临床指南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专家共识的指南(consensus based guide|line)和循证指南(evidence based guideline)[1]。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按照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研究方法制定出的一组临床指导意见,是目前指南研究发展的主流,在1996—2006年间国际上颁布的20个指南中,就有12个为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像任何科学程序一样,制定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是基于证据的方法学,其结论(推荐意见)须有可靠的证据支持[2]。

2 德尔菲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Delphi法,中文译为德尔菲法。它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德尔菲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O.赫尔姆和N.达尔首创,经过T.J.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它是由主持机构以书面的形式征询各专家的意见,背靠背反复多次征询意见与汇总,依据多位专家的知识、经验、综合分析能力和个人价值观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判断并主观赋权值的一种多次调查方法。我国称之为专家评分法或专家咨询法。随着德尔菲法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方法本身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尔菲法开始在医学领域中有所应用,之后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我们承担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ZYYS—20060013)”及“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ZYYS—20060014)”就采用了德尔菲法。其实施主要分4轮进行:①针对本研究主题提问,请专家提供该病的最佳诊疗指南的初步意见;②课题组就第1轮专家意见汇总统计分析,提出第2轮征询表,请专家就其中各个问题做出选择与评价;③课题组就第2轮专家意见汇总统计分析,提出第3轮征询表,请专家再一次判断并提出修改意见;④在第3轮的基础上,专家们再次判断和论证。通过4轮调查,形成初步诊疗方案。最后将诊疗方案提交给专家论证会,经过专家论证定稿,形成该病的诊疗指南。

3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的专家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专家的横向联系,只与调查者发生联系,专家之间不能相互讨论,经多轮的归纳、总结、修改,最后形成一致意见。避免了权威专家对结果的干扰,反映了专家的真实想法。

单纯的专家经验集成,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可靠性较低。本课题组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结合循证医学开展文献研究,将循证医学与德尔菲法结合起来相互参照、对比,最后形成诊疗指南。

德尔菲法为专家问卷调查,专家组的组成对问卷的实施和最终诊疗指南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在具体实施中选取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的专家(兼顾年龄、地域、科研、医疗、教学等因素)组成专家调查组,进行问卷调查,较为全面地采集到专家意见,对指南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咨询表的设计应简明扼要,咨询答案除必须用文字表述外,应尽量用数字或符号表述。在问卷选项的设计上既要忠于专家意见,又要较好地提取语言,避免表达模糊的选项出现在下一轮问卷上,避免因此产生分歧,降低专家集中趋势。

传统的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多采用邮寄的方式进行,这种邮寄的形式造成了反馈意见较慢的缺点。鉴于现在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兼顾部分地区上网仍然受到一定制约的现状,课题组对本课题的实施采用了纸质和电子问卷同时发送的方法,有效提高了问卷回馈的速度,提高了调查的效率。

经典的问卷调查均采用的是不见面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匿名的调查方法在实际中还是造成了对部分问题存在差异的现状。考虑到问卷调查目的最终是要形成共识,本课题组在4轮问卷调查后又举行了专家论证会议,在会议上将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形成共识。

4 讨论和展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全球化的进程在加速。中医药学起源于中国,也正在加速向世界传播,为各国人民健康服务。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药学科包括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尽管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在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中却经常存在无章可依、有章难循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学科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医学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加速标准化的进程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循证医学是国外制定诊疗指南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但是专家经验在中医药学术中较之西医有独特的作用和较高的地位。对中医药的标准化研究我们认为不应该照搬循证医学方法,应该根据中医学自身的特点,合理地运用德尔菲法,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研究。

探讨中医药研究的方法学成为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关键,客观量化、科学合理地提取中医、中西医专家的医疗经验和临床诊疗方案成为影响诊疗指南水平的关键。德尔菲法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特点,应用德尔菲法对中医药科研课题研究为数不多。本课题组应用德尔菲法,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制定出较为科学规范的“小儿泄泻中医诊疗指南”及“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为进一步全面进行儿科疾病的诊疗指南建立基础。

【参考文献】

中医诊疗范文5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证候;治疗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简称VD)是在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出现脑功能障碍的一种获得性智力损害综合症。临床上以认知、记忆、语言运用和视空间技能损害为主。

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对人民健康的威胁越发严重。因此,如何提高其治疗水平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就近年来对其病因病机、症候类型及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一、VD病因病机

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学中属于“呆病”“善忘”“文痴”“颠疾”等范畴,历代医家对该病都有描述。《景岳全书杂证谟》“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此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于是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血证论健忘》“健忘者…病主心脾二经,盖心之官主思,脾之官亦主思。此由思虑过多,心脾耗散而神不守舍。脾气衰惫而意不强。”“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等等。古人多从肾精不足,脑减髓消,肝郁,痰浊,淤血及情志内伤等方面探讨了VD的病因病机,这些认识对当今临床具有指导意义。现代学者在古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对VD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1五脏与痴呆的关系VD是以认知障碍和行为能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均与人的神志活动有关。因此VD的发生必然与五脏关系密切。

1.1.1痴呆与肾脑为髓海,为元神之府,是主宰人神志活动的主要器官。而肾藏精生髓。因此,肾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了脑主神明的功能。方氏等认为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神明失养是VD发生的基础。肾阴虚,阴血不足,脉道涩滞可成瘀,肾气虚,无力行血,则血瘀。气化无力则津聚成痰,瘀痰痹阻脉络,损伤脑髓。张氏等认为肾精亏虚,痰瘀内阻是VD发病的机理,或以亏损为主,或以阳气不足为著,但总以肾精亏损为发病基础,痰瘀则是脏腑功能失调的产物,也是VD致病的重要因素。

1.1.2痴呆与心脾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而气血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的行血和脾的运化统血功能。同时脾主升清,若清阳不升,则清窍失养。李氏等认为VD患者肾精不足是在五脏之气不足的基础上发生的,与心脾的关系更为密切。神之所出是与心的机能分不开的。同时还指出痰瘀的生成也与心脾有密切关系。徐氏等认为VD病位虽在脑,但与心密切相关,脑虽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但从属于心主神明。同时指出,人到中老年,髓减气衰,血滞淤生,痰浊内留,在上则血脉不通,在下则弥漫心窍,脑与心气不相接,心火上扰以致心无所主,神无所依,而成痴呆。

1.1.3痴呆与肝肝五行属木,主疏泄而藏血,应春日生发之气。老年人髓海渐空,又因情志相激,水不涵木,肝郁化火,肝火上炎,扰乱神明可发为痴呆。历氏等认为肝气郁结则心情抑郁,沉默寡言。肝郁化火则性情烦乱,急躁易怒。临床上也常常见到肝肾阴虚,心肝血虚,肝脾不和的VD患者。

1.1.4痴呆与肺以往学者对痴呆与肺的关系认识不多,VD的发生似乎与肺也关系不大,实则不然。中医五脏与精神思维活动均密切相关。肺脏的虚损及功能失调在V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肺主调通水道,肺虚则无力助脾运化水液而生痰。唐氏等认为肺主气,朝百脉,主治节。VD症候分类中腑滞浊留证与肺密不可分。腑滞浊留主要指大肠传到功能失常,VD时形成的浊毒或大肠中的糟粕不能及时排除,上扰清窍,损害智力。而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的通降功能,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肺气不足,宣降失司,从而导致大肠不能正常传导。

1.2病络、浊毒与VD所谓病络,王氏认为病络是络脉的病理过程,病机环节,病证产生的根源。络脉有常有变,常则通变则病。病则必有病络产生。常氏认为病络机制在VD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络脉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流通和渗灌气血,以此来运转神机。当络脉发生病变时,气络的病变影响气机的运行,血络的病变影响血液的渗灌,气络血络皆病时则势必影响气血的流通和神机的运转。而高氏认为VD是浊毒所致的脑络病变。由于中风后淤血痰浊互结,日久不去,化生浊毒,结滞脑络,败坏脑髓形体,致神机失用,渐成VD。邓氏认为VD患者肾精亏虚可致脑络失养,神机失用,久病正气渐损,络气空虚,病邪乘袭,盘踞不去,终致络脉淤阻。七情内伤,气机逆乱,气血运行不畅可致淤血阻络,饮食不节,脾胃乃伤,痰浊内聚,阻滞络道。任氏等[12]认为中风后由于经络淤阻直接损伤脑髓,又脑络淤阻,气血精气难以上输,导致脑乏清阳之助,津血之濡,痰淤浊气杂于脑髓,使清窍不清,元神失养,出现神思迟钝,遇事善忘等呆傻之症状。

1.3玄府与VD狭义的玄府指的是汗孔,而广义的玄府是指玄微之府。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并云“所谓玄府者汗孔也”。尤氏等认为玄府是精神、荣卫、气血、津液出入流行的纹理,气血津液等物质在体内的输布及代谢有赖于玄府的畅通。玄府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流通气液,渗灌血气和运转神机。VD以神志活动和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而神志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玄府作为气液运行的道路其功能的异常必然与VD有关。VD常常继发于中风,孟氏认为,人体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气不行津,水浊充斥于玄府,玄府郁闭,发为水肿,是为形成急性中风之脑水肿,而玄府又是神机出入之所,火热之邪拂郁闭结玄府,以致神机不用,形成痴呆。杨氏等指出VD的病位在脑,病变在玄府。脑内玄府郁闭,神机失用是其基本病机。同时还指出,VD多继发于中风,中风后产生的瘀毒、热毒、痰毒等,毒邪产生后破坏形体,损伤脑络是VD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脑内玄府郁闭,又是VD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

总之,近年来对血管性痴呆的病机认识趋于一致,其病位在脑,病变在玄府,与五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脑减髓消,痰淤痹阻,火扰神明,神机失用。其病性不外乎虚、痰、淤、毒、火。

二、VD的证候类型

所谓证候是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病理变化的反映,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2000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延缓衰老委员会对VD的证候进行了规范,将VD分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滞证、瘀血阻络证、肝阳上亢证、火热内扰证、腑滞浊留和气血亏虚7型。但是在临床上以上类型常常相互交错为病。因此许多学者都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VD的证候进行分型。如赵氏介绍郑绍周治疗血管性痴呆分为气虚血瘀、肾精亏虚、肝肾阴虚、痰浊阻窍等4型。张氏等将VD分为风、火、痰、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肺气虚7型。并将VD分为平台期、波动期、下滑期。平台期的基本证候为痰证、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部分兼风证;波动期基本证类为火证、风证、痰证、瘀证。下滑期的基本证类是在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的基础上又有火证、风证、痰证夹杂。谢氏等认为平台期以本虚标实兼夹,虚实力量相对平衡为主要特点,肾虚,痰淤内阻这一基础证候特征在此期体现最突出。波动期痰浊淤阻,蒙窍,痰热内扰或风痰淤阻为主,以浊实之邪壅盛为主要特点。下滑期则以浊毒壅盛为特点。以上学者的观点一方面说明了VD证候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对VD的症候分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临床医生应该在工作中认识VD证候的多样性,抓住VD的本质,辨证施治。

三、VD的辨证论治

近年来VD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使VD患者的愈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各家的治疗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多以从肝肾、痰淤、气血、病络及玄府入手进行论治。

3.1从肝肾论治占氏等认为肾精不足,脑减髓消是VD的基本病机,其病位在脑,自拟益肾醒脑汤(羊藿、何首乌、龟甲胶、巴戟天、黄芪、地龙、丹参、当归、水蛭、赤芍、桃仁、石菖蒲、远志、陈皮)治疗VD患者25例,采用简单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医症状分级评分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总有效率为86.1%,明显高于对照脑复康组64.3%,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厉氏等从肝论治VD,采用疏肝化浊法,自拟复聪饮(基本组成佛手、香附、柴胡、石菖蒲、郁金、半夏、茯苓、苍术、川芎、礞石、冰片)治疗患者150例,总有效率86.67%。朱氏等亦从肝论治,采用平肝熄风复方颗粒(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益母草、首乌藤、槐花、栀子。生药有效成分含量约为1.65gkg-1)治疗VD,对照组用西药都可喜治疗,应用MMES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对行为和认知功能进行疗效评估。中药组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方面与都可喜对比有明确临床疗效,而在行为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都可喜。吴氏等用采用补肾活血,开窍益智的方法治疗VD,应用补肾活血汤(熟地、牛膝、山药、菖蒲、首乌、水蛭、炙甘草、鸡血藤、远志)。总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石杉碱甲片组(53.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

3.2从气血论治王氏认为气虚是VD的病理基础,其病因为湿瘀痰郁,故益气化淤开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在西药脑复康、尼莫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VD。采用HDS-R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单纯应用脑复康、尼莫地平的西药组)有显著差异。李氏等采用补阳还五汤制成胶囊,建立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通过跳台实验发现,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致大鼠记忆获得和乙醇致大鼠记忆再现障碍,也可明显改善大鼠持久性前脑灌注不足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同时测定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说明益气活血复方还可通过促进大脑皮质递质分泌,加强皮层活动来改善VD。

3.3从络病论治常氏等认为髓海不足、脑络空虚,脾肾两虚、水脑络,痰浊壅盛、滞于络道,久病入络、淤血内阻所致的神机运转障碍是VD的络病发生基础。韩氏等从络病入手,在服用西药阿司匹林、脑复康、维脑路通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免煎颗粒(水蛭、地龙、僵蚕、地鳖虫)。结果与单纯西药组对照相比可明显提高MMES积分,降低BBS、ADL积分,对VD病人的血脂亦有一定改善作用。

3.4从玄府论治近年来,VD的玄府发病机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也都从这一角度治疗VD。杨氏认为脑内玄府郁闭,神机失用是VD的主要病机,采用开通玄府,畅达脑部气血的方法治疗VD,以王永炎院士经验方研制而成的增智胶囊(人参、何首乌、石菖蒲、僵蚕、蝉蜕、姜黄、大黄、麝香)为治疗组,以西药喜得镇为对照组,通过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BS,中医证候,痴呆程度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对轻中度VD疗效肯定,明显改善VD病人的认知功能,减轻痴呆症状。wWw.gWyoO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在VD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对VD的病因病机、症候类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分型尚不统一,治疗方法较混乱,临床运用的方剂药味偏多,难以揭示方中起主导作用的药物等。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筛选出有效的方剂或药物,进行多中心、盲法、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治疗VD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允岭,梅建勋,谢颖桢,等.老年期血管性痴呆分期分证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2):173.

[2]方正龙,秦保锋.血管性痴呆与脏腑关系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15.

[3]张允岭,梅建勋,谢颖桢,等.老年期血管性痴呆分期分证探讨[J].中医杂志,2008,49(2):173.

[4]李志强,赵国平.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J].四川中医,2008,26(9):29.

[5]徐新春,张亚敏,张慧.清心化痰汤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6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35.

[6]厉秀云,张巧霞,贾杰,等.疏肝化浊法治疗血管性痴呆150例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82.

[7]唐农,黄立武.对血管性痴呆从肺论治的思考[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1.

[8]王永炎,杨宝琴,黄启福.络脉络病与病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1.

中医诊疗范文6

国家中医管理局公布了《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条例,并出台了《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为江西省中医院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使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及相关资金的配套支持,解决了发展电子病历系统的后顾之忧。

中医电子病历的研发需求

中医院病人病程内容多、持续时间长,用纸质病历非常不便,尤其是主治医生查阅多年治疗情况较为麻烦,不利于标准的治疗和研究。为此,用信息化手段定制一套内容标准、结构合理和方便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必不可少。

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特色是在中医院使用,符合中医临床记录特点,满足所有医疗、护理和管理需求的计算机病历。同时,中医电子病历也是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系统,是中医临床研究工作站建立的基础,也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与主要工具。

总之,中医电子病历除具有一般电子病历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的作用与地位。它不仅有西医电子病历的所有特征及意义,还包括四诊、辨病辨证、中医处方、中医诊断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内容。如:中医的病案首页,不但具有西医的所有内容,还增加了中医的诊断信息。

江西省中医院研发的中医电子病历系统采用C/S设计模式,以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为方便科研和不同医疗机构间的病历共享,所有病例信息均可导出XM L数据格式。目前,公钥体制广泛用于CA认证、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领域,PKI可解决绝大多数网络安全问题,并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可作为支持认证、完整性、机密性的不可否认性技术基础,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应用,极为适合电子病历系统的身份认证鉴别系统。

该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是HIS中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完全渗透于HIS中。

技术创新带来应用突破

江西省中医院自主研发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的使用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同时,为社会各行业如司法鉴定、医疗纠纷、医疗保险等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服务,提升了社会效应。

分页打印。中医医院在病人住院过程中的一些经验表明,中医院的医生会根据上级医生指导,经常录入或修改病程记录。本软件提供了分页打印功能,医生只需打印被修改的该页即可。

分行打印。本系统提供了分行打印功能,如没有用完的纸张放入打印机再次打印,光标插入需继续打印的行,右键单击“从该行开始打印”,系统则自动接着前面的内容继续打印。

专用编辑器。因中医病历病程长,内容多,需输入大量内容。系统提供专用编辑器,用户可自行调整输入界面、报表格式等。

有一定的安全性。江西省中医院对用户授予了权限,以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不能查看或修改电子病历,从而保障了电子病历的安全性,并保护病历不遭盗取。同时,系统的跟踪日志只允许医生读取不允许修改,如该医生进行了修改,系统则自动生成日志,可查询某人某时对某病历进行了写入操作。

江西省中医院于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后,医生从过去手工书写、修改等繁忙工作转为电子病历系统管理,此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归案的电子病历清晰、规范,医疗管理更加规范。

质控医生阅读更加方便,不会出现此前手写病历的字迹潦草、错别字现象,实现无缺项。

业务学习过程中经常涉及病案讨论,江西省中医院利用多媒体教室直接调用HIS中的电子病例进行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直观。

科研工作者可直接调用HIS中的电子病案进行查询、统计,使得科研工作更加便捷高效。

系统尚存问题

该系统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CA认证操作繁琐。频繁操作电子病历使USB KEY频繁插拔,对医生工作带来不便,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病历保存方法的统一性问题。卫生部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涉及到电子病历管理问题,并要求电子病历完成后需打印成纸张病历才能归档保存。据此,先前要求电子保存的方法与此次提出纸质保存方法缺乏一致性。

“电子型”与“纸张型”并用有弊端。“电子型”与“纸张型”并用的过程,给病案管理带来许多弊端。一是经管医师因病历并用不能认真核查,错字、漏签名等频繁出现。二是雷同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真实性,影响病历质量。三是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版面排列不规范,纸张消耗浪费严重,个别医生在完成病历后没有及时保存,加大了工作量。

USB KEY密码管理问题。USB KEY是由江西省认证中心统一管理,密码登录连续出现六次错误即失效,必须到省数字认证中心重新置换新密码后才能使用,给操作者带来了不便。

电子病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目前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规范和保护。出现问题后,责任和义务划分不清。在医疗事故、公检法立案、交通事故等案件诉讼中,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记录会成为重要证据,医生不重视电子病历的法律作用,一旦发生各类纠纷,会使医生和医院处于被动位置。

有些医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病历在健康保险、伤残鉴定、遗产继承、疾病鉴定等民事案件以及刑事案件中起着重要的法律凭证作用,有的医生为规避责任,私自篡改,容易引起纠纷。

安全性、隐私性以及保密性不够。虽然每个医生都有专属的账号密码,但大部分还在使用原始密码、弱口令,甚至有的实习生直接使用老师的代码与口令,致使他人随意修改病历的情况出现。

提出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江西省中医院提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策略:

CA认证方式的改进。USB KEY频繁插拔遭到一些用户抵触,可考虑其他方式实行认证,如开发蓝牙无线技术、用户手机安装软件获得口令、刷卡等方式。不论何种认证方式,方便用户的同时还要提高安全性。

实现“电子型”存储。为解决“电子型”与“纸张型”并用给管理及操作者带来的不便,提高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如双机热备、异地备份数据等多重数据备份方式,实现单一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摒弃“纸张型”的传统管理模式。

USB KEY权限管理设定。对忘记密码的USB KEY,建议数字认证中心将密码重置的权限授权给医院信息科,当操作者忘记密码时,通过医院的信息科就能解决,有利于工作及时开展。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出台后,国家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电子病历方面的法规,力求实现电子病历的法律保护。

加强医院的培训和宣传。组织和安排医生学习《病例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例管理规定》等法规性文件,使其切实领会电子病历对维护患者、医生、医院三者利益的重要性,以及在预防医疗事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