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本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本教案

校本教案范文1

我国对高校教学质量进行外部综合评估活动的开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方法、成效等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近年来才开始推行,并逐渐扩大了影响范围。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教学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设定合理的图书资料指标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提升高效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提高了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如果依然沿用原有的纸质图书相关指标,很难适应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只有对图书资料指标的相关设定进行分析并改进,才能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设定高校图书资料指标方面存在的不足

1.1对馆藏资源的评估范围不够广泛

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对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评估,只设定了年均藏书量与年均进书量这两个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只是限定为纸质图书,对于数字化资源并没有纳入其中。这样的评估指标将图书资源的投入与规模作为重点,完全无法摆脱传统图书管理理念的束缚。而在这样的评估体系下,很多高校图书馆可能存在图书的随意采购,并且在不注重质量的情况下扩充馆藏资源的问题,进而导致购进的图书质量低劣,或者完全没有利用价值。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达成以上两个指标,存在将已经过时的图书重新加工使用,或者对部分图书随意增加副本,不仅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1.2没有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深入分析教学评估方案中对于图书资料指标的设定,可以发现其中并没有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一方面这些指标并没有与读者满意度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没有体现出对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的内容。由于评估方案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读者满意度评估方法,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评估工作过程中,只是做到了表面上的迎合,以保障在综合评估中得到好的成绩,而很少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这与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相背离的。同时现有评估方案中没有涉及到对馆员进行素质考评的内容,这也忽略了人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若图书馆无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1.3对地区差异性欠缺考虑

评估方案中指出不同类型高校学生的年平均进书量为三到四册,而每个学生所阅读平均图书的数量为60至100册,这些规定并没有体现出地区差异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同类型的高校在自身发展方面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评。若部分图书的价格持续上涨,对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就很难达成评估方案中规定的目标。

2.高校图书资料指标的具体改进策略

2.1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促进图书馆内涵的拓展。高校图书馆若无法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很难提高馆藏资源以及信息服务的质量。著名图书管理学者哈里森指出,就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水平较高的高校图书馆,若无法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挖掘,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很难为读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这样来看,在高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过程中,要提高对图书馆的评估质量,就需要提高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业务技能、学历、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图书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

2.2加入测评读者满意度的内容

高校本科评估方案中应该加入测评读者满意度的内容,以体现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高校图书馆作为为高校教学提供服务的机构,需要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信息获取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在评估方案中纳入评估读者满意度的内容,对于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有益。

2.3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社会效益。高校本科评估方案中的年均进书量,以及学生的年阅读量这两个指标,虽然能够反映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数量,但对于高校馆藏资源的质量以及资源利用率很难进行评价。因此,在对馆藏资源进行评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纸质图书以及其他图书资源的购买与利用情况,并分析图书资料的利用效果。可以引入“适用率”这一指标,保障图书馆收藏书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计算方法为使用当前用户借阅图书资料的种类数目,去除以图书馆馆藏图书的种类并乘以百分数。高校图书馆有较高的图书适用率,就表明馆藏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即其也具有更高的社会效益。

2.4根据区域的不同设定指标

我国制定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并没有界定地域性,并且对于各类高校均适用。但是由于不同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自身的办学水平以及专业设置等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导致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目标与服务内容不尽相同,在图书馆经费来源与主要任务方面也存在差异。我国在教育长期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于不同的高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并进行合理分类,以体现不同高校的特色。因此,在设定图书资料指标时需要结合高校的地域性,并充分考虑各类高校的实际需求,了解不同规模、区域高校图书馆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并明确国家对各类高校投入经费的差异。在清楚上述内容后根据不同院校图书馆的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料指标,将每个分类的具体要求体现在细节中,并保障指标体系有一定的灵活性,进而摆脱传统图书资料评估思路的束缚。

2.5在馆藏资源管理中引入电子仪器

在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并且更加注重对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目前大部分读者的阅读方式,就是利用互联网获取所需的资源。高校图书馆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就需要朝着馆藏资源信息化、多样化以及信息传递高速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文献资源管理方法。而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作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科研以及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且不逊色于纸质文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改变原有的图书资料指标设定理念,创新图书资料评估模式,并将各种电子仪器引入图书馆藏资源管理中,进而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对馆藏资源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可将重心单纯放在纸质资源上,也应该及时补充电子资源,进而促进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

3.结语

校本教案范文2

为了进一步做好全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意见》和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遵循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的方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全员性、主体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面向全体教师,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人人参与;同时还要树立起“每一所学校都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每一个教师都是校本研修的主力军”的思想。

(二)针对性、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着力解决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突出实效,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性、共享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搭建“大校本”平台,构建“大校本”研修体系,促进教师间同伴互助、校际间合作交流、片区间联动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理论性、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修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确保微观研修的正确方向,把宏观理论的统一性与微观研究的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上级的总体要求与各校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

三、研修目标

1.建设一支校本研修指导教师骨干队伍。 “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我区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以及学校教科主任的作用,开展校本研修指导专项培训。

2.打造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基地。 推进校本研修示范基地建设,创建3-5个区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力争创建一所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为大面积推进校本研修积累经验。

3.提升校本研修水平。在各类培训中增设校本研修指导课程,积极创新校本研修模式,探索并完善“短期集中—送培下乡—远程跟进—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我区教师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本研修不得少于40学时,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研修内容

1.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学科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成果;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学科学段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组织策略;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等。

2.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育法规与政策;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与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心理调适与情绪调控;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评价;现代教育技术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等。

3.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学校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校本研修规划与方案等。

4.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学生成长与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与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班务管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辅导;团队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五、研修方式

1.侧重课堂教学的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观摩、听课评课、同课异构、案例分析等。

2.依靠专家指导的研修:专家讲座、案例点评、咨询诊断、交流研讨、名师引领等。

3.凭借同伴互助的研修: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教研活动、专题沙龙、兴趣小组等。

4.通过校际合作的研修:对口支教、项目合作、校际结对等。

5.着眼专业发展的研修:实践反思、技能训练、教学竞赛、专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

6.利用网络平台的研修:校园网站、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流等。

7.确立专项课题的研修:实践积累、排查问题、聚焦重点、诊断剖析、发现规律等。

8.突出“一功五化”的研修:锤炼教学底功;转化教学理念;内化课标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校本教研。

六、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2012年1月-2012年7月)

(1)宣传学习

认真组织学习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全区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

(2)制定方案

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以及相关制度,以保障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

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4年12月)

全面展开校本研修的各项工作,确保校本研修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不断总结研究校本研修中的实际问题,调整优化研修方案,确保研修工作稳步健康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3.评估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

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修成果,上报总结材料。区教育局对各校和教师研修情况的逐年考核进行汇总,评选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七、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

1.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 长:刘巨广

副组长:申章昌

成 员:常艳珍 高建强 高凤成 刘 杰

2.成立榆阳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

组 长:常艳珍

副组长:吴志清

成 员:赵英炳 谢海雄 杜治礼 罗 慧 方尚林 王仪荣

3.榆阳区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常艳珍同志兼任。

(二)明确职责

1.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

2.区校本研修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和年度工作具体方案,组织学校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负责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与管理,抓好校本研修创新试点工作,对各学校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进行督导检查。对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要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优秀成果。

3. 各组长学校的校长负责主持联片研修工作,计划安排联片教研活动,督促学科研修指导组有效开展研修工作。各学校校长具体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4. 教师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选择自己的研修内容和学习方式,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研修计划,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从自己最为困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进行自主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完成校本研修的规定学时,并做好研修笔记。

(三)落实措施

1.狠抓校本研修规划落实

各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明确校本研修具体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年度实施方案,每年重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主研修,每年的年度研修实施方案及时报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2.保证校本研修经费投入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的政策规定,确保校本研修的经费投入,为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提供经费保障。

3.完善校本研修激励机制

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将校本研修纳入教育督导、考核范畴,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小组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校本研修工作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年度表彰奖励。

4.重视校本研修基地建设

各学校要在区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区校本研修业务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负责抓好校本研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同课异构、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展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校本研修考勤、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校本研修过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档案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及时填写校本研修记录。

校本教案范文3

关键词:国际私法;案例;教学

一、法学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高校法学教学的一门艺术,基本特点就是教学中选用精当的案例,以启发学生对案例的讨论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的思维对法律事实进行分析的能力,实现对法律基本原理和规范的准确理解。人民大学的王利明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丛书》序言中说:“作为一名民法教师,我认为在民法教学中应当特别注重案例教学……因此,作为作为一个民法教师如果只能教授规则的语义、演化、特征甚至是规则间的联系,但没有教会学生将特定的规则与相应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进而运用规则去解释现实生活和处理各类纠纷,这种教学活动在我看来是不成功的”。可见,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式,是高等院校法学本科阶段教学改革的发展势向。

在本科法学教学中要贯彻案例教学法就必须准确把握和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法律问题、解决法律纠纷的基本能力。法律本身的抽象性和高度概括性,因此案例教学就必须给学生以模拟化的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这种情景中以激发自己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和看重的是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的过程,对结论本身不太注重;它重在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过程。案例分析是一个从具体案例到学科理论,再从学科理论到具体案例的双重思考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其中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换句话说,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得到释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2、以学生讨论为主体,以教师提问引导为主线。夸美纽斯创立课堂教学论以来,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一致都认为:教学过程是贯穿着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既对立又统一。只有调动教师和学生这对矛盾的两个面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主导性,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灌输,形成了一种注入式倾向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对教师而言,容易操作,但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将受到影响。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呈双向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而是“教练”,教师在教学中通常起组织、指挥作用,他的任务是对案例进行选择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场上的“运动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论辩、质疑,发表新看法、新观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思索的智慧火花。

3、以案例为媒介,渗透着法律原理和法律规范。案例教学是以经典案情事例的探讨、研究,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扩展到一般,从而达到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的认识,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们的认识规律。当然,在以案例探寻法理之前,必须以一定的法律法学知识的介绍做前提,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印证法律规范和法学理论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案说法,法从案来。传统法律法学教学以概念先行法规铺述,即通过系统的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讲授中引用相应的实践事例加以佐证;而案例教学法则以现实案情事例先行,即通过大量的事例剖析,让学生在感性事例中引申出对应的理论结论,对自己的本体认知结论加以发挥印证,深切感受正确思路的内心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对法律理论知识的探寻和内心感通体验。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有社会现实的源泉,学生能感同身受、亲临其境,能够以其敏锐的触角增加了其感性认识。学生的感性知识越丰富,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就越深刻。

二、 国际私法课程特点

国际私法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国际私法是以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它与国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宪法学、民商法学、婚姻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仲裁法学等法律学科联系紧密,并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对上述学科的知识,至少是民商法学的内容有一定掌握。否则,学习起来困难很多。教学或学习中应注意本学科与上述学科的课程的相互衔接,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课程。它与国际法方面的法律学科,诸如国际公法学、国际贸易法学、国际投资法学等法律学科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承,调整国际经济交往和国际民事往来中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

由此可见,国际私法课程是法学本科阶段中较高段学习的内容,它建构在众多其他基础法学知识的基础上,是“抽象中得抽象,理性中的理性,知识架构跨度大”。因此,是最需要案例教学的一门法学学科,感性案例的引用和教学事关本学科教学的成功效果。

三、国际私法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国际私法课程本科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法学本科教育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运用案例教学并不等同于举例教学。举例教学比较简单,可以随时插入,信手拈来,不必精心准备,更没有启人思索的耐人寻味。然而案例教学却有其完整的实施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总结点评阶段。而在这三大阶段中,以下环节确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课前精选案例

法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学生的讨论分析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为了实现教学目的,重要的是实现讨论的成效,因此教师应该课前进行效果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关键的准备工作是:优选案例与确定分析思路、重点难点。因为案例教学中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也不可能把案例涉及到的所有问题都拉入教学过程中去分析。王利明教授认为:第一,所选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案例不在大小,内容不在繁简,关键在于能不能解释一个或者数个法律规则的内涵及其运用。第二,案例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换言之,即使是情节非常简单的案例,也可能出现多种结论性意见。第三,案例的选用不能够完全拘泥于现行法的框架。因为现实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立法本身具有被动性。[1]因此,选择案例一般要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案例具有针对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二是典型性,富有区分度,学生具备思考的意义,可以培养法律意识。比如,国际私法中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冲突的时候,可以举这样的案例来讨论:中国女生李某(某大学西班牙语系)结交了一个西班牙在中国经商的男子阿德拉,并建立了恋爱关系,由于意外怀孕,他们回到西班牙商议婚事,由于西班牙男子阿德拉出现车祸死亡,李某伤心过度早产,孩子出生5小时后死亡,由于阿德拉在西班牙和中国留有动产,李某和阿德拉的父母对于阿德拉的遗产继承产生矛盾,李某于西班牙和中国。这个问题就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并串连国际私法中的国籍冲突、权利能力冲突、公共秩序保留和管辖权等问题。三是客观性,最好是现实中发生的案例,编入法院案例精选中,这样案例本身就富有现实意义。

2、设问引导,学生讨论

精选案例只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准备,案例教学的实现还要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设问引导与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案例的讨论中教师的设问和语言启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教学就应当是一个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拟设问题应考虑以下方面: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提出的问题紧扣学习的理论知识,引导思考和讨论的方向。二是提出的问题具有现实趣味,符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有思考的可能。三是提出的问题要具体化,对综合性理论能够以具体问题分解。四是问题具有发散性,要多角度变化。五是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能够环环相扣。

学生课堂讨论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全体讨论和分组讨论。但是无论以何种形式讨论,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注重教师的引导,但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角色主次不能够颠倒。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习者去探讨案例中复杂的、深层次的、有争议性的问题,协助学习者进行讨论。针对复杂的疑难案例,教师也可设疑方式加以引导,给学生提供选择思路。但是,教师在引导中不能够出现结论性暗示,因为这样会诱发学生的“懒惰”潜能,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对学生的探索行为要以鼓励和肯定来不断强化。案例讨论中学生探寻的结论无所谓正确与否,注重的是分析方法和研究方向是否科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争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争论不是争吵,旨在对问题的分析,切忌对人身进行攻击,教师要特别注意杜绝此类倾向。另外每个人的发言都能够迸发思维的灵光,是彼此学习的借鉴,只有科学的肯定和尊重才能激发参与的兴趣和促进共同进步。

3、总结评议阶段

在课堂讨论结束和终止了,教师可以发表个人意见和学术问题专家的结论。对学生的异义允许保留意见,并鼓励课后探究。总结中不能够对发表低水平错误意见的同学嘲讽或责备,只要有参与精神都要求给予鼓励和引导。同时在总结中对教学的知识点要进行体系化梳理,指导学生巩固掌握,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书面总结、交流。

[参考文献]

校本教案范文4

一、调查统计范围

调查统计范围为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及幼儿园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编制等部门办理手续的在册正式人员、离退休人员。同时统计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数量。

二、调查统计工作程序

调查统计工作以县为主进行,主要了解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数、编制、职务职称、工资收入等基本信息。

(一)学校信息采集与录入

1、各学校按照调查统计工作要求,对在册正式教职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编制状态、工资收入和离退休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离退休前职务职称、离退休费等基本信息逐项采集,认真填写《**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信息登记表》。(表格请在省教育厅政务信息网下载,网址:**)

2、信息采集结束后,对拟录入的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姓名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通过“**省中小学教职工统计分析系统”录入教职工信息,并通过系统打印纸质材料,经学校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

(二)学校信息的初审与汇总上报

1、各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主管部门负责各校上报纸质材料的初审工作。其中义务教育学校、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县(市)、区级教育部门负责;技工学校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县(市)、区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其他公办普通中专、幼儿园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各学校主管部门初审主要审核在册正式教职工的职务职称、岗位身份、编制情况、工资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审核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前职务职称、离退休费等方面的情况。如审核不合格,则退回学校修改并重新上报。初审合格后,学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学校上报材料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通知学校通过管理系统提交电子数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做好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的调查统计工作,认真填写《**省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统计表》(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三)信息的审核与公示

1、学校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所属学校的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初审合格并签字盖章后统一送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单位进行审核。财政、人事部门在审核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信息的同时,根据离退休人员工资审批情况和财政供养情况,审核离退休人数和离退休费。

2、审核工作结束后,由县(市)、区编办对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进行公示。

3、市直中小学校(职业中专)、幼儿园、技工学校在册正式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信息审核与公示工作,按照以上程序进行。

(四)信息上报

1、审核结束、公示无异议后,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打印好《**省中小学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情况表》、《**省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基本情况表》、《**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汇总表》,经机构编制、教育(或劳动保障或其他学校、幼儿园主管部门)、财政、人事部门确认并报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年4月5日前以政府名义报襄樊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通过管理系统将本县(市)、区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电子数据上报(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2、报送的材料要求:《**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汇总表》、《**省中小学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和《**省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各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省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统计表》一式二份(加盖教育部门公章)(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三、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我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调查统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的调查统计工作,切实加强我市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市政府成立襄樊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附后),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检查督办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迅速成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尽快落实办公地点,及时配备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布置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县(市)、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名单于3月20日前报襄樊市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一并报送办公室的联系电话和工作人员手机号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

(二)认真做好调查统计的培训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有关人员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调查统计工作培训会。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地也要对学校调查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三)明确工作职责,抓住关键环节。此次调查统计工作,要坚持谁统计、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信息采集填报环节。学校填报是此次调查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信息填报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调查统计质量的高低。各填报学校要选择能坚持原则、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同志担任调查统计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在册正式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数据采集、录入、上报等工作,把好调查统计工作的“第一关”。二是信息审核环节。县(市)、区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汇总、初审基本情况时,要认真核对填报信息。县(市)、区教育、编制、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教职工的编制情况、人事关系和工资情况逐一审核,做到准确无误。三是公示环节。对在册正式人员实行县(市)、区和学校层层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和县(市)、区公示时间一般为3—5天,考虑到此次调查统计工作时间紧,各地可以将公示与填报、审核工作同时进行。襄樊市汇总后,将对上报的在册正式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在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和教育信息网上公示。对编制情况有异议的,由编制部门负责处理,对其他信息有异议的,由学校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工作纪律。县(市)、区要加强对调查统计工作的检查监督,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统计质量。市教育、编制、人事、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将组织人员对调查统计情况进行抽查。要严肃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职称聘用和工资政策。建立调查统计工作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要结合调查统计工作,认真清理“吃空饷”人员。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调查统计工作中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在教师调查统计工作中存在谎报、漏报、错报情况的单位,责令其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在全市范围内通报。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编办关于全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电[**]53号)的要求,为全面系统掌握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数和基本信息,正确分析我市教师队伍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市政府决定从3月中旬开始,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统计范围

调查统计范围为全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及幼儿园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教育、编制等部门办理手续的在册正式人员、离退休人员。同时统计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数量。

二、调查统计工作程序

调查统计工作以县为主进行,主要了解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人数、编制、职务职称、工资收入等基本信息。

(一)学校信息采集与录入

1、各学校按照调查统计工作要求,对在册正式教职工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编制状态、工资收入和离退休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离退休前职务职称、离退休费等基本信息逐项采集,认真填写《**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信息登记表》。(表格请在省教育厅政务信息网下载,网址:**)

2、信息采集结束后,对拟录入的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姓名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通过“**省中小学教职工统计分析系统”录入教职工信息,并通过系统打印纸质材料,经学校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后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

(二)学校信息的初审与汇总上报

1、各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主管部门负责各校上报纸质材料的初审工作。其中义务教育学校、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县(市)、区级教育部门负责;技工学校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县(市)、区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其他公办普通中专、幼儿园的材料初审工作由其主管部门负责。

各学校主管部门初审主要审核在册正式教职工的职务职称、岗位身份、编制情况、工资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审核离退休人员的退休前职务职称、离退休费等方面的情况。如审核不合格,则退回学校修改并重新上报。初审合格后,学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学校上报材料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通知学校通过管理系统提交电子数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负责做好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的调查统计工作,认真填写《**省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统计表》(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三)信息的审核与公示

1、学校主管部门负责汇总所属学校的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情况汇总表,初审合格并签字盖章后统一送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单位进行审核。财政、人事部门在审核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信息的同时,根据离退休人员工资审批情况和财政供养情况,审核离退休人数和离退休费。

2、审核工作结束后,由县(市)、区编办对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姓名和工作单位进行公示。

3、市直中小学校(职业中专)、幼儿园、技工学校在册正式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的信息审核与公示工作,按照以上程序进行。

(四)信息上报

1、审核结束、公示无异议后,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打印好《**省中小学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情况表》、《**省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基本情况表》、《**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汇总表》,经机构编制、教育(或劳动保障或其他学校、幼儿园主管部门)、财政、人事部门确认并报当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年4月5日前以政府名义报襄樊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通过管理系统将本县(市)、区在册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电子数据上报(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2、报送的材料要求:《**省中小学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汇总表》、《**省中小学在册正式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和《**省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基本情况表》各一式二份。同时报送《**省中小学校代课人员统计表》一式二份(加盖教育部门公章)(表格下载地址同上)。

三、工作要求和工作纪律

开展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我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调查统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的调查统计工作,切实加强我市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市政府成立襄樊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名单附后),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校教职工基本情况调查统计的组织领导、协调指挥和检查督办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要迅速成立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尽快落实办公地点,及时配备工作人员,集中办公。要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布置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县(市)、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人员名单于3月20日前报襄樊市市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一并报送办公室的联系电话和工作人员手机号码(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

(二)认真做好调查统计的培训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有关人员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调查统计工作培训会。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地也要对学校调查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校本教案范文5

注意!校园里闯进一个人

2012年6月15日,位于樱花小镇附近的青岛日本人学校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下午的课程刚刚开始,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石中贤吾向15名刚入学的学生絮叨着学习纪律,窗外的操场上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分成两队做游戏。为了区分敌友,一半学生把棒球帽反过来戴。

“我进去找人!”13:45,一名戴着帽子和口罩的男子闯到学校门口大喊着。虽然门口的保安一遍遍地重复着“出入登记”的规定,该男子却置若罔闻。

突然,该男子强行推开保安往校园里冲,几个保安见势赶紧跑过来阻止,并按下了警报装置。

“校园里有不明人员闯入,请同学们赶紧撤离。”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广播里传来一位女老师的紧急通知。操场上的孩子们从嬉笑中回过神来,在体育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排成一队。他们甚至没来得及把头上的帽子正过来。听到通报的石中贤吾也放下手中的课本,引导所有学生站到走廊上,并关掉了教室的灯。此时,隔壁班级的学生也已经排好了队列。没有人指令,孩子们一个接一个,步履匆匆地向三楼的体育馆走去。

几分钟后,全校师生集合完毕。学生们两人一排队列齐整,按照班级顺序席地而坐。每个班的班主任站在旁边,仔细地清点好人数,确认没有遗漏后向校领导报告。之后,每个班主任都走到远离学生们的角落里,拿出花名册和手机,向学生家长通告情况,并提前放学。

而在校园门口,不法分子也已经得到了控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是一场演习,记者真的会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

便捷的家长联系网

体育馆里,日本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副领事古川直幸还在一本正经地向学生们讲解安全逃生的知识。“遇到不明身份的人闯入的时候,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到避难场所去。如果落单了,不要在外边乱跑,要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他一边拿出报警器向学生演示,一边解释——“真被坏人抓住了,要大哭来引起别人注意,还可以摁下报警器。”

接下来,校长亲自扮作拦路抢劫的坏人,与一名女老师演示了如何利用警报器和催泪喷雾进行自我防卫。

“演习的内容每次都不一样,有地震逃生、火灾逃生等。在日本本土,这样的演习每个月要举行一次。但我们这里条件有限,每三个月举行一次。”青岛日本人学校的事务主任李榛告诉记者,这是今年4月开学以来,他们举行的第一次安全逃生演习。

李榛介绍,在人学的时候,每个班都会排一张家长的联系网,自动排好顺序。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班主任只通知第一位家长,然后该家长再通知下一个家长,最后一名家长接到通知后,再给班主任打个电话以确认已经全部通知完毕即可。这样一来,老师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能节约应对突况的时间。

在家长联系网上,还有许多用虚线圈起的名字。李榛说,用虚线圈起的人说明他还有兄弟姐妹在学校上学,可能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浪费人力,老师只在老大的班级联系网中加入该家长,而其他的班级就不需要再通知该家长了。

14:30,学校正式放学。由于有危险情况发生,放学时间比平常提前了近两个小时。如果以为演习就此结束,那就错了。

收拾完毕后,学生们在一楼大厅里排成几列纵队,按顺序走出大厅上校车。每当一队学生走出后,守在门口的老师便迅速把门关上。这也是遇到突发时的特殊处理方式。

不坐校车的人在墙边单独站成一排,等待自己的父母来接。老师把学生一对一地交给家长。“平时司机和亲戚来接都可以,但特殊情况不行。”

当最后一名学生冈田秀秀被母亲接走后,这场演习才真正结束了。“我们每次演习都力求真实,这样学生们才会有那种真切的感觉,等到危急事件真正发生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怎么做,我们不可能草草地结束。”对于这场学校家长总动员的演习,李榛并不觉得是件稀奇事儿。

出了事再谈安全教育

就在青岛日本人学校忙于举行演习的时候,青岛救生协会会长王超也在为学生安全教育忙得焦头烂额。与日本人学校不同的是,他们的方式是开会和发通知。

6月9日,山东、湖南和黑龙江三地在同一天16名学生溺水。之后,随着教育部通知的下发,各地都开展了防溺水的活动。王超一天要开好几个会,“从来没这么忙过,现在几乎天天都要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连续几天加班加点,由青岛市救生协会主编的一本关于安全逃生知识的小册子已经快编写完成了,不久将下发到岛城各个学校和社区。

与此同时,富源路小学主管安全的副校长赵以宁也忙碌着打印青岛市教育局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信里呼吁家长,“教育孩子提高防止溺水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

那么,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到底如何?6月14日、15日,记者在富源广场、六十五中、午山小学和青岛二中等地,随机采访了50名中小学生。50名学生都明确表示曾经接受过逃生演习的训练,时间大多在一年一次,多以火灾、地震逃生演习为主。其中,32名学生表示曾经上过专门的安全教育课,但都停留小学阶段上。当问到同伴溺水时如何施救的问题时,除了有11个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外,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有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会游泳,可以下去救同伴。有的表示,可以找大人来救。还有的说,如果离岸边近,可以用手拉上来,或者用竹竿之类的把同伴拖上来。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2008年,青岛市共发生学生溺水事故34起,死亡42人。2009年,全市共有95名孩子溺亡。

“中国的教育部门并不是不重视学生安全,但中国安全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科学、持续的教育体系。”王超感慨说,“每次出事了,大家就一窝蜂地强调安全教育。等这一阵儿过去了,一切依然如故。”

停在课本上的安全教育

记者了解到,安全教育课早已被青岛市列入地方课程。但按照规定实施的是弹性课时制,而且是和实践课程挂钩,怎么上要看学校的重视程度。“今年不知道安全教育还是不是地方课程了,我听说地方课程要改上环境教育。”青岛某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午山小学六年级学生孙嘉(化名)告诉记者,他们所受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来自于班主任每周开班会时所讲的内容。青岛富源路小学的安全教育课是每两周上一次,因为有统一的课本,上课的主要形式就是老师讲解课本的知识。该校三年级二班的学生孟祥菲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学到学校网络安全这一部分了。但提及具体的知识,孟祥菲很多都答不上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课本上的知识比较偏理论,孩子们学起来比较枯燥,所以有些知识,孩子们记不太住。

而对于火灾逃生的知识,孟祥菲回答得头头是道。这要归功于每年都要进行的逃生演练。“我们和市北消防大队浮山后消防中队有合作,每年都会举行消防演习,还会去他们的基地进行模拟逃生演练。”副校长赵以宁说,为了能让学生们真正深入地了解自救知识,学校自主开展了红十字救援队的课程,教授该课的老师是该校校医。上课时会让同学们亲自实践包扎、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不会游泳的一代

对于国内的安全教育状况,青岛救生协会会长王超有很多感触。此前,青岛救生协会曾经和岛城多所中小学合作进行过安全教育。在协会会长王超看来,中国的安全教育还比较落后。“没有专业的老师,没有专业的场所,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很少有亲自实践的机会,中国的安全教育看起来跟应试教育一脉相承,基本靠课本和老师讲,这样是学不好的。”

胶州市洋河爱基金小学校长杨松鹏则感慨,现在的这种安全教育方式让许多学生不会游泳了。“我们小时候都是小孩儿跟着大孩儿学,自己在水里扑腾一段时间就学会游泳了。而现在,我们要求学生不准到有水的地方去玩,他们绝大多数都不会游泳了。”杨松鹏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有90%的学生不会游泳。校方很想让学生学会游泳并进行一些溺水救援方面的演练,但苦于没有游泳池。“要是到外边的水塘里去就太危险了,我们根本不敢。”

校本教案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案教学;教学质量

“学案教学”模式是“减负提质”背景下对目前教学方法的创新,其本着“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以数学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由“导读”“导听”向“导学”“导做”过渡,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尽可能地减少教师“主流”思想对学生思维的“干预”,强调学生思维的“第一性”.

数学学案的建构

数学学案主要由“定向自学”“小组互助”“学生展示”“反思领悟”和“补救达标”五个环节构成,采用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构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明确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还给学生,善于挖掘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1. 定向自学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思路,以减少学生独立学习的盲目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学习,从而提高自学效率.

学习任务的设计应以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为主,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自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学习任务设计要重视知识的纵向联系,即任务与任务之间的传递和递进,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2. 小组互助

定向自学强调学生个体之间的独立性学习,而小组互助则倾向于团体间的合作学习. 小组互助环节意在解决学生在定向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通过学生间互助的形式共同探讨遗留下来的问题,以达到互补思维的目的. 教师在小组互助的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结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等.

3. 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是指学生在充分交流和讨论之后,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如总结知识点、提出尚未解决的疑惑等.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答疑或质疑,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活动目的.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发展,从而推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4. 反思领悟

反思领悟是“学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在以上三个环节中,学生的认知仍停留在表象层次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由“表层学习”过渡到“内层学习”,重视发现知识间纵横向的联系,注重挖掘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和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内容,以对已学的知识、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分解和建构.

5. 达标补救

达标补救是检验课堂效果以及弥补学生认知不足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发放课堂检测试卷. 学生完成、反馈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知识理解、运用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如再次进行讲解.

学案教学模式在不同课型中的

实际操作

“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有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三种不同课型的课堂,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预习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展示课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上,鼓励学生拓展、延伸思维,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反馈课则重在查缺补漏,以巩固知识点.

1. 预习课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发源地――杜朗中学的教师认为: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同样,没有预习好的课也不能上,预习至少要占课堂的70%. 预习课的重心自然要向学生自主学习倾斜,从而突出“定向自学”这一环节.

(1)预习准备(5~8分钟)

在预习课上,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发放预习学案,学案可以包括预习提纲、预习方法、预习重难点、预习反馈等内容,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学. 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文本的时间. 学生既可以自己独立分析学案要点,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既可以跨座位讨论,也可以借用教室内的多媒体上网查阅资料.

(2)细化知识点,疑难解答(约8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组长为中心,一步步地细化预习提纲上的知识点. 对于新出现的问题,组建成员可以互相“扶持”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则记录下来,与其他小组或教师共同探讨. 教师可以穿插其中,指导、点拨学生,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提问.

(3)分配并完成学习任务(约15分钟)

教师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同样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任务过程主要有文本解读、适当拓展、学生展示以及教师点评等几个环节.

(4)反馈练习(约10分钟)

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些典型的试题,组间可以展开竞赛,看哪一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对的题目多,并评比出最佳小组和最佳组员.

(5)课堂小结(3~5分钟)

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可以反思这节课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2. 展示课

展示课重在展示学生在预习模块中所收获的成果,如对知识点的提炼、概括和实际运用,对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自己小组的想法等. 展示课意在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自我展示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1)预习交流(2~3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和讨论,提前了解展示的重点及难点,以为接下来的小组展示做准备.

(2)确立展示内容(1~2分钟)

各个小组可以根据展示的内容和本小组的优势,自由地选择一项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帮助协调各个小组之间的选择,确保每一项展示内容都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

(3)分组合作(8~10分钟)

各组组长根据本组选择的展示内容,将任务分配给组员,并领导组员共同完成. 各个小组需具有本小组的特色,如对于较浅的数学问题,可以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探索,总结和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探寻理解知识点的捷径等,总之,要具有创新性.

(4)展示交流(18~20分钟)

各个小组将自己的成果进行一一展示,与其他小组共同分享本组的收获. 展示的小组可以随机地向其他小组发问,其他小组也可以随时向其提出质疑,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另外,教师要在一旁进行适当点拨和引导,如指出易错点和注意点,总结规律、解题思想等.

研究合作学习的策略――建立

一套有序的小组合作常规

1. 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而良好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 首先,在确定组长上,应挑选领导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 其次,组长在分配任务时,应注意合理性,遵循“自愿”的原则,明确各个组员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地完成任务.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各展其能,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中,组长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热情. 另外,为了提高效率和避免责任的交叉,组长应注意各个成员的擅长点和薄弱环节,最好能够优势互补.

2.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合作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应保证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避免“人云亦云”,从而提高交流效率.

(2)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3)遵守规则的习惯

每一个学生都要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权利,并能够遵守相关的课堂纪律.

建立小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的

激励功能

良好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在“学案教学”中要强化评价体系的激励功能,注意评价的多样化和开放性. 一方面,要实现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且侧重小组集体评价的评价方式,即将学生个体置放于整个合作小组中进行评价,以加强学生对合作探究型学习的重视. 另一方面,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且侧重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评价的权力将从教师的手中分出一部分到学生手中,即教师的评分占50%,组内成员互评占50%,其中组长占20%,其他成员占30%. 教师根据整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如合作的默契程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讨论交流情况等指标进行打分;各组长则根据组员在各个环节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其他成员则根据其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程度进行打分. 教师可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并授予“数学小能手”的称号. 另外,还可以推选出“最佳小组”,作为学习合作小组的典范. 为激发数学“困难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立“进步奖”的擂台赛,嘉奖那些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表现突出的学生.

上一篇刷牙教案

下一篇测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