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头表达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1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种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充满信心,执着追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说,这就要求教师在说话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精心设计。

1.把握好入学的第一时段

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很重要的。学生对学校生活懵懵懂懂。我认为这时不能急于教课本上的知识应先想办法贴近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与他们聊天,与他们做知心朋友,等学生喜欢你、喜欢上班集体、喜欢学校生活的时候,再引入课本上的知识,虽然你的教学进度慢于平行班,但殊不知,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中已经逐步进入了角色。之后,我再教拼音的时候,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每天放学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回家把自己喜欢的音节词记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有一部分学生,就会走上讲台落落大方地拿着自己事先准备好的音节词卡片说: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音节词,你们愿意记住它们吗?不论他们教得好与不好,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大其辞地把赞美之词送给他们。一段时间后,班中则出现了一批乐于表现的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学校为每个教学班配置了电脑及大屏幕投影。这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每次到讲读课文时,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都期待尽快播放多媒体动画短片。学生看片是相当专注的,看着看着……一些学生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们有话要说,他们急于想要把他们看到的说出来。这时,我就让他们说,尽情地说。大部分学生兴致盎然,说得非常生动,非常丰富,连我自己都被他们感染了。课文内容已无须逐句理解了,只引导他们读好课文即可。我想,当学生言之有物的时候,他们会很积极、很激动,只要稍稍加以引导,即可获得收获。

二、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

1.可以从朗读着手

因为朗读除了可以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外,还为说话的准确、生动、流畅、自然打下了基础。说话是朗读技巧在生活中的应用。先从模仿开始,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让学生听教师的示范朗读,有意识地让他们进行模仿,教师的示范很好,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朗读,背诵,讲故事比赛。由于训练得当,在学校组织的朗读、背诵竞赛中,我班均获团体第一。

2.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营造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必备的条件。小组交流、同桌交流都是好办法。在小组交流中,学生交往的对象是自己熟悉的同学,这时他们的心情、心态都非常地放松,觉得这时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了,想说就可以大胆地说了。只要在这时,老师及时、明确地提出说话的要求,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了。这为他们上台表演或即兴发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受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有 “上台说话恐惧证”,他们在台上就手足无措,半天说不出话来。因而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有一些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练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子,提高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表现能力。

三、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口头作文能力

口头作文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地说清一件事或是表达自己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以来的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再提高。学生由在规定的时间内说通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这个梯度、这个过度一定要把握好。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2

一、创设与他人快乐交往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如果缺乏丰富的生活,那么也就无从谈起拥有丰富的语言了。对于幼儿而言,只有给他们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才能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根据幼儿思维性格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在做中能够相互说,在做后又能对着说,这也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要在教学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体验到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此外,还要鼓励他们多到大自然中去听、去看,多与社会接触,从而激发他们的说话欲望。尤其对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呵护,使他们在平时锻练说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说话的水平。例如,早上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要多多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与他们进行最简单的对话。又如在进行课堂活动时,让幼儿“做前先说情节”——谈谈自己的计划或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思去做。

二、创设发展创新思维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设了口语能力的宣传栏。例如可以在学生中定期举办一些诸如“讲故事比赛”“抢答题比赛”等多种活动,使他们能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用口语表达出来,并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物,让幼儿在充分观察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对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自由地讨论与解说,并由老师加以整合写到宣传栏,从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的话被老师写上了宣传栏,也不甘示弱地要表现。

三、创设综合性口头表达环境,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相互渗透中,这也是发展和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幼儿说话的经验,而且能为他们进行口语表达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如讲故事、朗诵儿歌、诵读童谣、表演相声等形式,都能创设口语表达的环境。教师通过讲述,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人的外貌特征的形容词;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描写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语言描写,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头表达能力。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说话环境,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 口语 表达能力

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能言善辩”的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那么,在新课改的实施下,然后培养初中生语文的表达能力呢?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口语的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1、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强调了语文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口语交际”和“写作”的重要性。以往由于语文考试形式的限制,广大教师及学生非常重视语文读和写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往往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针对以往的不足,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个学段都有“口语交际”内容设置,在课程内容上,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课程结构上,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和综合性学习的结合。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改革上应该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

2、有利于实施语文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口头表达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从学生自身情况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面临重要转变。据研究,15岁前后的中学生脑容量已十分接近成年人,思维品质也在迅速完善,其视觉和听觉的灵敏度甚至超过了成年人。所以,对初中生进行严格的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可行的。其次,初中学生知识增强了,感情丰富了,独立意识和遇事想要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大大增强;他们可塑性强,天真烂漫,在说话和交际中没有高中生那么多羞涩感,更没有成年人那样复杂的心理障碍,这也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话要清清楚楚地说”的要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口语交际”训练,对说话从内容、中心、条理、态度、口齿等方面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规范化要求。从初中课时的安排、教材的内容与数量等方面看,对初中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有时间和精力的乃至情绪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应抓住初中阶段这个训练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段,进行训练。

3、顺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密不可分。语文教育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离不开“现实生活”这块土壤,对教师来讲,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都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并体现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学生来讲,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生活。今天,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人才的素质核心,作为基础教育主体学科的语文教育要率先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1、立足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态激发得越强烈,就越能使学生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能潜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45分钟,竭尽全力,创造“人人参与”的局面,使学生思维活跃、有话可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使课堂设计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教师独霸课堂的局面,力求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真正实现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教师只是引导者,点拨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敢于放开自己的课堂,大胆地让学生去说,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与学生一起思辩,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假启发式”,在这之前,答案已经有了,教师的任务就是怎样将学生的思想引到正确答案上来。

2、开展多种活动,锤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1)、组织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有效方法。可以不定专题,不限范围,采用自由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余准备好内容,每堂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作三分钟的演讲。材料可选自各种报刊杂志、课外阅读材料、电视广播、文学作品,或将一些课文改编成讲演稿,或几个同学联合演出根据课文自己改编的小话剧,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真人真事等等。这样的演讲寓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但使学生得到锻炼口才的机会,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吸取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一举多得。

2)、辩论也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有效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4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是笔者多年来关于培养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紧扣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好教材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形象、生动、优美,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供极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紧扣语文教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1.低年级阶段从词语、句子入手

低年级教学是训练基本功的阶段,如果基本功打不好,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不便。据多年观察,小学生滥用词语,有三种类型的毛病,一是生搬硬套,不考虑语言环境;二是词不达意,张冠李戴,词语搭配不合乎逻辑;三是不求实际,大词小用,尤其是滥用形容词。因此,低年级的字词句训练很重要。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从简单句式入手,引导学生口头表达。如:“爸爸在干什么?”“小牛在干什么?”等这类简单的句式入手,让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让学生在原有的句子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如此循序渐进地训练。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教学中教师不应放过任何“说”的机会。经过长期训练,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丰富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中年级阶段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材是规范的语言,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凭借。在教学中多读、多背是规范语言、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把学生引入角色,把思想带入意境,再把读的速度变为说的速度,并让学生熟读、背诵,多说、多练,这样必然会达到好的效果。教学中还可以以直观模仿朗读和说话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在朗读中既体会了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学习了用恰当语气语调的朗读,又训练了“说”的能力,一举两得。

3.高年级阶段加强口头复述训练

一是按课文内容详细复述。要求紧扣原文,同时把读的语气变成说的语气。完成口头复述必须要在学生熟读、记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创造性复述。这种复述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述时,教师一定注意学生是否紧扣课文的主题思想,对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看法。有时也可以适当补充和发挥。如,在教六年级《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先理解“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熟读课文,弄清课文内容。在口述时学生除了复述课文中有关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及文化特征外,还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地方民居。如,陕北民居(窑洞的特点),从而使全班学生对一些地方民居有了了解。

二、联系生活实际训练说话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说话兴趣(尤其是低年级段)把学生引领到语言情境之中。教师要想办法使学生的内心产生f话的欲望。

1.通过观察生活来丰富说话内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很多,如,看图说话,留心身边的事物、看实物叙述等,观察是构建思维的桥梁,是说话能力表达的途径,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然后有顺序地进行叙述。如,在教二年级语文《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葡萄,一边指导观察,一边启发学生思考并指导他们口头回答问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组织语言,把葡萄的特点叙述完整,教师借助实物与多媒体,采用看、说、品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观察葡萄的颜色、光泽,再品尝味道,引诱兴趣,最后问:这发光发亮的葡萄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一个个小小的灯笼;有的说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宝石。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对“五光十色”这个词语有了形象而准确的理解。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扩展语言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5

一、注意矫正方言的影响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孩子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了方言的影响,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教师要建立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二、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幼儿许多时候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但由于语言发展没有跟上思维的发展,因此头脑中想的问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清楚。当幼儿当众表达没有把握时,就容易出现胆小、羞怯的心态,有的更是不爱回答问题。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得无拘无束、轻松愉快,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都应伴随着游戏,游戏能为幼儿提供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尝试采用多种游戏方法,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

三、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在周而复始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丰富、积累起来的。这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长期的语言教学,让词汇量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四、鼓励幼儿说话完整

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话,有时根本就不能清楚地表达。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五、指导幼儿围绕着一个中心内容造句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6

在结合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之后,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成长的特点,我认为我们应该制订科学的培训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即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会说为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具体措施上,我认为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一、 积极创设语境,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敢说”

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的发展都是先有的声音,后有的文字。由此看来,要想学好一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要学会“会说”才算真正入门。可是,如果你发音不准确,别人是很难听懂的,更不可能展开交流对话了,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大胆开口——开口“读”,开口“说”。

在我们现阶段的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其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同时,由于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心理变化,学生怕丢面子、害羞的思想比较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自我否定意识的产生。因此,我认为为了鼓励学生敢读、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敢于表现自己。为了达到这个初级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教学相长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要实行民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且平等地与自己讨论问题,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鼓舞、去激励学生大胆开口。其次,我们要有欣赏的意识,要用我们的慧眼去观察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多给学生微笑以示肯定和赞许,我们更要通过多表扬,多树典型去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第三,要引导学生走出自我否定的心理状态,要适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对外开放”,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一切的意识,要积极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引导他们消除自己的恐惧心理,消除怕被别人笑话的顾虑,进而自觉、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二、 通过有目的的思维训练,去培养学生“能说”、“善说”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遇到一定的问题时,好不容易聚集了勇气想说,但话到嘴边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选准能刺激学生表达的兴奋点,从而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并且非说不可。 转贴于

曾经有语言专家指出: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更谈不上准确表达自己心里的意识了。只有思维清晰而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晰而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我认为我们应把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善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括,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这样激励学生每节课都要主动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然后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一举两得既使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又使学生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我们还可以练习学生即席演讲的能力,即通过让学生就一种现象或一张图片等进行口头作文、来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学生会想、会思考,“能说”、“善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进一步培养学生将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同时,另一方面也要学生学会认真“听”,听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倾听中去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别人的缺点,争取做到“扬长避短”。 只有我们在日常练习中注重把“听”与“说”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句子的音形义在记忆中更加有效,才能取得效果的最大化,学生的能力才会快速地提升。

三、 注重培养学生表达技巧的提升、实现学生“会说”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