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1
我用了二百亿人民币买了一架时空机。
我将要到时空中去旅游了。
可法律上规定只允许穿越到以前,不允许向未来时空走去,否则将处于绞刑。
我开始穿越了,由于我不精通驾驶技术,一下子就返回到了几百万年前。
我看到的全是高山、大树,火山在不停地喷发。
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我觉得后面有许多眼睛盯着我,它们在议论:“唉,这家伙应该用火烤呢,还是白煮?”
我一听吓坏了,把马力拉到最高,以超火势行驶。
也就这样,我不小心撞了一颗星星,使它偏离了运转轨道,直向地球飞去。这造成了恐龙的灭绝,也许这就是它们想吃我的报应。
我又向古代飞去,在时空机上,我随意打开了我用二十元钱买来的《三国演义》。
由于刚才我把机上的窗子撞坏,不小心把这本书掉下去了。
最后被一个叫诸葛亮的人拾到了。他把这本书全背熟了,这使他成了有名的军师,百战百胜。因为他早已知道未来的一切。
我又飞往别国。路上我肚子饿了,我打开包,看见里面一个苹果腐烂了,我便把它扔下去。
这下打到了正在用心看书的牛顿,苹果掉在他的头上,这使他大发灵感,发表了“地球引力学说”。
我这次穿越时空中,已做错了三件事,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2
一、学写诗必须多读诗
清乾隆蘅塘退士孙洙给《唐诗三百首》的题词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对唐诗的极高评价,说明唐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说明唐诗对人们的影响力相当大,对人们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古代流传下来的诗作多数是优秀作品,特别是《唐诗三百首》,诗中优美深邃的意境,耐人寻味;有规律的节奏、韵律、平仄,充分体现了古诗的形式美,让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熟读古诗的人,谈吐优雅,文化品位较高,一般也会写一些诗歌。很难想象,一个连唐诗宋词都不熟悉几首的人能写出上乘的诗作。所以,我在开办诗教班时,首先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过的古诗,然后检查学生还能熟读多少课外的诗歌。在课堂上,我运用“开火车”的方法,让学生轮流背诵古诗,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习的热情高涨。我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古诗,为进行诗歌创作作好 “热身”准备。当然,我也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理解诗歌大意,不能囫囵吞枣地读,不能对诗意、主题和创作技巧一无所知,否则读诗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二、让学生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
我们所读的古诗,之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因为这些诗歌讲究押韵、平仄错落有致、节奏分明、用词准确精当,所以,我在诗歌写作教学时首先为学生讲了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什么是律诗、什么是绝句、什么是押韵、什么是平仄等。讲授这些知识不免让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因而,我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讲解,尽量做到浅显易懂。如讲到押韵,我先列举了学生最熟悉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是同韵的,即“光”、“霜”、“乡”的韵母都有“ang”,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读起来“顺口悦耳”。一般来说二、四、六、八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然后,我又举了另外几首诗讲解“押韵”。
在讲到字的平仄声时,我引用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诗。这首诗从第一句到第四句,每句一个声调,四句分别是一、二、三、四声:“今天张先生归东山,明晨杨同学来河南,请你往酒馆打好酒,路过万寿路叫舅舅。”读后,我问学生这首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边读边思考,并很快回答了我的问题。然后我给大家讲解:现代汉语中的阴平、阳平(一、二声)基本上是归入平声(有个别特殊的归仄声),上声、去声(三、四声)一般归入仄声。平仄交错运用是为了读音的起伏变化,它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样让学生初步有了平仄的概念。
我还出示了杜甫的《绝句》来讲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知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首句不入韵,二、四句押“an”韵。四句的平仄格式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前两句和后两句都是对仗的绝句。对仗就是要求上下两句(出句对句)中对应处的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反。诗人在《绝句》中的对仗,布置得非常工整。上下联中,数词相对,量词相对,物种相对,动词相对,色彩相对。
经过我这样浅白的讲解,学生初步了解了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的一般常识。我还为学生讲解了现代自由诗的一些创作理论和技巧,指导学生在创作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明、暗)、拟人、象征、排比等手法。
三、对初学者要求不能太高
经过一两节诗歌理论课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诗歌创作知识的基础。但你还不能对学生写诗的期望值过高,否则会让你信心全无。我在诗教班上第二节课后,布置学生写第一首诗歌,题材自选,题目自拟。结果是令人大失所望,一些学习成绩较好,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首次写诗却出现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语序颠三倒四等问题,更顾不上是否押韵、对仗、平仄协调等问题了。面对几十首写得一塌糊涂的“诗歌”,我开始进行认真的思考:理论归理论,实践归实践。诗歌理论学得多好,不经过多次的艰苦创作,是很难写出好诗的。因而,对刚学写诗的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循序渐进,先从“写通顺、能表达清楚意思和能够押韵”入手。我对第一次诗歌习作进行了点评后,要求学生写第二首诗歌。当时,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带学生到小东江去观察秋色,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回来后布置学生写一首以小东江为题材的诗歌,大部分学生的第二次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不少习作稍作修改后,不失为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有一定意境的小诗。略举以《小东江之秋》为题的诗两首:
小东江畔草青青,
严寒酷暑无枯影。
金黄稻谷弯腰笑,
随风滚滚现海景。
小东江畔景色鲜,
野花朵朵映蓝天。
芒絮洁白如飞雪,
黄金一片满稻田。
像这样档次的诗作有二十多首,虽然在用词的准确性和意思表达方面仍有欠缺,平仄对仗也不讲究,但总算写得语句通顺、有一定意境,也做到了押韵。因此,算是开始入门了。
四、激发兴趣多鼓励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3
低年级的诗歌,通常是口头表达后转录为书面文字,尤其是一年级,受识字量与写字量的约束,迅速捕捉语音,家长再原汁原味地以文字呈现,则趣味十足。一年级傅怀石同学的《一个六岁男孩儿的诗》,共有6首,就是这样和妈妈配合完成的,还原了他从幼儿园至一年级的典型生活画面,选择其中一首摘录如下――
怀石画画
古有怀素龙飞凤舞
今有抱石泼墨丹青
我叫怀石
也爱画画
走在城墙
看着一群飞舞的鸽子
画面就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天空是大海
城墙就是沉船
鸽子成了密密麻麻的沙丁鱼
伏在桌前
摊开一本厚厚的画纸
画面又在我的眼前
如果说猫咪是武士
铜刀就是长矛
马儿就是威风凛凛的胯下宝
我看着吴道子的画
画了一幅很好的线描
大家叽叽喳喳
说
吴道子是画圣
怀石以后会是画家
我很好奇
吴道子还活着吗
妈妈摇摇头
他活在唐朝
人们永远记住他的画
我点点头
我的画
一定也会长生不老
《怀石画画》描写的是小学生活,“古有怀素龙飞凤舞,今有抱石泼墨丹青”,是家长在全诗零散画面之上增加的起始句,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怀素写字》课文,这种“增加”也合情合理。“如果说天空是大海,城墙就是沉船,鸽子成了密密麻麻的沙丁鱼”与“我的画一定也会长生不老”等,都是孩子在不同时间脱口而出的句子,被家长原样记录下来,精心组合。
低年级的诗歌创作,可以是有大人陪伴的文字游戏,生活用心了,自然水到渠成。
第十届江苏省中小学诗歌大赛中,我们五(6)班有11个学生获得南京赛区小学组一等奖。我翻看了留存的诗歌大赛上交作品的复印件,总结了一下这个班自三年级起,近三年来诗歌大赛捷报频传的有效做法:其一,选择叙事形式;其二,给诗歌加引子;其三,大人参与极少量文字的推敲,不干涉诗歌内容,保持原汁原味。
学生徐子涵写了《我爱你,小弟》,这是有二宝的家庭才具备的创作内容。“二胎”政策放宽之后,“二宝”之类的选材也多了起来,在众多诗歌稿件中胜出,就要靠文字优势了。现摘录几段如下:
襁褓中的你
用特殊的方式宣告了你的领地
阳台晒满了你雪白的尿布
零食架上摆满了你的奶粉
嗷嗷待哺的你
占据了爸妈大量的精力
……
学着走路的你
盯上了我的房间
书桌抽屉里辛苦赚来的积分券
被扔在不同的角落
桌上的作业本留下你随手乱画的痕迹
正想发火时
抬头看到一张满是墨水的小脸
赶紧仔细检查
钢笔尖有没有把你戳坏
……
又如学生蔡柠泽在《写给奶奶的诗》引子中所写:“2015年的暑假,奶奶忽然晕倒之后就一直陷入昏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奶奶能像以前一样,唤一声我的小名,写下这首诗,为奶奶祈福――”
……
我亲爱的奶奶
您怎能如此狠心
难道您忘了和我的约定
等我长大了
好好孝敬您
我亲爱的奶奶
您看这样可好
我们的约定不变
只是这一次
换作我等您
等您还像从前一样
低声地温柔地唤一声我的乳名
我曾经作为评委,拜读过一卷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诗歌作品。先是被不拘一格却各具风流的笔触着实吸引了,暗自佩服这些素未谋面的才子们的绮丽构思,忍不住读出声音,赞不绝口。随手摘抄了几句,“百度”之后,竟发现是街头巷尾传唱已久的歌~,不禁自我解嘲,孤陋寡闻。再看见好诗歌,我显得淡定一些。
这一卷高三的诗歌里有一首《雪》。起初写着“雪,一片、两片、三片,摇摇晃晃地飘落”,真不觉得惊艳。不知不觉,从“好久不见”开始,与雪花对话,写到“在商的青铜造物上见过”“在周的鼎器上短暂相会”“在秦皇的帝冠上匆匆一瞥”。能在“黑色高三”夜以继日地埋头刷题中,留得“回味那一抹绝世容颜”“追忆那一场倾城爱恋”的情怀,何其容易。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4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1-01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1]课标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也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与自由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也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快乐自由地学习诗歌。本文结合诗歌本身的特质和小学生的想象力、情感、个性、审美特点以及目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初步拟定“以画导诗以诗入画诗画结合”的小学诗歌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画导诗
“诗中有画”是评论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诗人在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时都有意识地借鉴绘画艺术中构图色彩、线条等技法运用于诗,在诗中展现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其中既有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又有壮丽的江河湖海气势。“以画导诗”,是让学生走进诗境,体会诗情的第一步。
1.由课文插图导入诗歌:在小学教材尤其在低年级教材中,诗歌往往配有色彩绚丽的插图,这些五彩缤纷、生动多变、形象直观的画面能给予孩子们想象、创造的蓝天。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先欣赏观察图画。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能体现图画性的诗歌有杨万里的《小池》、杜甫的《绝句》、李白的《望天门山》,其它的还有《画》、《小小竹排水中游》、《村居》、《小池》等。这种插图景象的创设使学生更易于快速融入诗境诗情。
2.利用课件画面导入诗歌:在诗歌教学中,除了用书本上的插图导入诗歌,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音乐、动画等手段导入诗歌的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如诗如画的情境创设中,从而提高诗歌的教学效率。现代孩子如今很难亲临美丽的大自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雨后森林美景的展示,可以很直观地观赏到雨后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身临其境中投入对新诗的学习。
以上可见,利用课本中插图、多媒体课件以及简笔画导入诗歌的学习,自然简单,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时间,避免了越俎代庖的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导入方式相对于由诗歌背景介绍等常识传统的导入能从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诗歌的乐趣,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诗歌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以诗入画
“诗中有画”是评论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诗人在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时,都有意识地借鉴绘画艺术中构图色彩、线条等技法运用于诗,在诗中展现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奇特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借助想象的翅膀,想象诗歌所创设出来的画面,从而领悟诗境,“以诗入画”是学习诗歌的第二步。
1.指导学生讲述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画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有利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抓住作品中的想象点,设置训练点,引导学生绘图,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能力,进行再造想象。而在诗词的教学中,应以诗词作品的语言作为想象的一切入点。在《四季童话》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抓住诗歌中“春姑娘”、“小燕子”“小溪流”、“夏娃娃”、“青蛙”、“知了”、“秋姐姐”、“红苹果”、“黄香蕉”、“冬哥哥”、“小雪花”、“小孩子”等关键词汇领略各个季节里不同色彩的风致。接着可以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领悟诗境。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所描绘的四季画面。如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诗歌中描写的四季轮回的美丽景色中,从而达到能与诗人相共鸣的学习境界,诗歌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指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动手创作图画
小学生处在由儿童到青少年的特殊过渡阶段,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兴奋点,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授《咏柳》这首诗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创造一幅满生机活力的美丽的柳树随风吹拂的图画,领悟诗境。
在小学生获得诗歌意境初步体验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以诗入画”的环节让小学生进一步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以感受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和魅力。在这个环节中,虽然看起来是学生在动嘴动手,但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缺少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感知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有限,这就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注意用浅近的语言描述和简单的画面创造这样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创造天赋和表现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自主融入到诗歌意境中去。但是毕竟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来说这个环节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老师利用合理的方法组织和主导课堂。
三、诗画结合
“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诗歌的阅读也要借助想象对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才能把握诗歌中的形象,领会蕴含其中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通过“以画导诗,以诗入画”步骤对诗歌的学习获得初步的的感悟和领略之后,还需要“诗画结合”的环节创设新的意境以获得诗歌的韵外之致。
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诗歌能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最精准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语言具备象征性、隐喻性、多义性和非确定性等特点的同时,又赋予其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和语象造型的画面美。在《暮江吟》的教学过程中,可用多媒体课件描绘出一幅由西下的夕阳、波光粼粼的江水、晶莹露珠、新月所组成的暮江夕阳新月图。并一边播放一曲古典轻音乐,先让学生睁开眼睛跟着音乐和画面吟诵诗歌,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画面,把诗和画相结合,从而感受诗境理解诗情。
诗歌中所描绘的一个或多个意象多为精心选择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而且所描写的对象跳跃性大,画面还具有动态美的特点。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还应引导学生把诗中那一幅幅生动画面,在脑海中构成一幅幅完整意象境界。在“诗画结合”这一拓展延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图片、音乐、教师诗意化语言描述和教师深情示范朗读等等多种手段去营造一种诗画结合的意境,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去不断朗读吟诵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对整首诗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一个更加深切的感受。
诗歌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诗歌特有的意境。高明的诗人总是能透过简短的文字传递无比丰富的内涵,要知道这些信息,必须透过诗歌中的表象去把握诗歌的意境。因此在小学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和对诗歌情感的体验。而“以画导诗以诗入画诗画结合”小学诗歌教学模式遵照的就是诗歌意境创设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义内涵,重点引导小学生通过眼前具体的“画面”和想象的画面等形象的手段去感受体悟诗歌。事实上,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唯有创设情境体验,带领小学生在不自觉中走入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之中,方能启发小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真正体味到诗人寄寓诗中的丰富情感,亦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加之而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发达的年龄阶段,诗歌教学尤要关注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形象思维记忆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参考文献: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5
[摘 要]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背诵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要想小学生能够背得快、记得牢,教师必须在背诵指导上下工夫。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能够提高学生学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典诗歌的了解和热爱。
[关键词]古诗 背诵 方法 趣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58
在我国,“诗教”源远流长,许多孩子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读诗背词。然而进入小学后,诗词背诵却遭遇了尴尬——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的积极性低,转眼就忘。这与相对单一乏味的背诵方法不无关系。因此,只有变换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诵读,学生才会诵得有滋有味,记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一、看一看,诗画合一助记忆
在小学阶段的很多诗词,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因此,在指导背诵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插画,让学生通过鲜活的画面记住文字,达到诗画合一,这样记忆就会更加牢靠。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对于背诵景物类诗词最为适宜。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是一首意境优美的写景曲,在引导学生背诵这首曲时,我先让学生按曲中描写的景物顺序去观察插画。当学生把曲中的美景了然于心时,整首曲也就熟记了。
二、演一演,一招一式涨兴趣
我们身体中不仅是大脑有记忆功能,而且每一个细胞都能存储记忆。在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中都含有很多的动作,这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背诵,让身体也参与到记忆活动中。在指导背诵《池上》这首诗时,学生们边吟读边做着划船、采莲、摆手的动作,俨然就是诗中天真无邪的小娃了。这些动作让学生摆脱了“正正经经”的上课坐姿,使身体活动起来,他们兴趣大涨,很快就背诵了下来。
三、填一填,填字游戏记难句
在检查背诵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学生在背一些本来背得很熟的诗时,会突然在某个环节上卡壳了。这时如果提示一下某个字(或词),学生就会很快地接上。抓住这个特征,我经常和学生一起玩“填字游戏”,所填的字一般是关键字或是易错字。如《石灰吟》这首诗,第三句为“粉骨碎身浑不怕”,但是有学生习惯性地背为“粉身碎骨浑不怕”,于是我就专门抓第三句“粉骨碎身”这一词进行填空:“粉( )碎( )浑不怕。”而背到最后一句 “要留清白在人间”时,就会有学生与《墨梅》(王冕)最一后句“只留清气满乾坤”混淆了,我就抓最后一句进行填字:“……要留( )( )在人间。”“……要留清白( )( )( )。”这样,根据学生的错点进行几次变换填字,学生就能够区别诗句,牢牢记住了。
四、猜一猜,益智诗谜得意趣
在浩如云烟的古典诗词中,有很多的诗谜,充分显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平时,我经常说一些诗谜让学生猜。这些诗谜以五言居多,字简意浅又生动有趣,花的时间少又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如关于“风”的诗谜:“吹落三秋树,能解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还有关于“雨”的、“琴”的、“松”的诗谜……同样的,也可以是学生说给老师猜、家长猜。这样,谜也猜了,诗也背了,趣也生了,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五、唱一唱,诗乐结合感古韵
诗词是一种音韵的文学,诗和音乐的结合,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根据诗词的这一特点,我将“吟唱”引入课堂。在指导《送元二使安西》的诵读时,我让学生先听《阳关三叠》古乐,在音乐声中感受古诗特有的韵味和感情。之后组织学生以“一唱三叹”的演唱方式来进行吟唱。一声唱,三声叹让学生们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对古诗的韵律节奏也获得了一定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了古诗,进而积极地诵读。
六、讲一讲,故事情境入诗情
讲《赠汪伦》时,我和学生讲述“汪伦妙计邀李白”的故事,学生听得兴味盎然,自然也就很好地理解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并记住了这首诗。在学习《石灰吟》时,我引入于谦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人高贵的品格。如此一来,这些人物形象深植于学生心中,诗文也随之烙进了学生脑海中。在艺术节活动中,学生们还排演了故事情景诗《回乡偶书》,将诗人的乡心、乡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令观众拍掌叫绝。
七、串一串,以点带面促积累
在诵完一首诗之后,我常常要求学生找一找与诗歌内容相仿的诗。如诵完《春夜喜雨》后,我要求学生找一找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比较一下写春的不同心情,并运用已学过的方法将它背诵下来。在主题诗交流活动中,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认识到了十几首与春有关的诗歌,有《春游曲》(王涯)、《春雪》(韩愈)、《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等,如此“春意盎然”的情景更激发了他们找诗、背诗的热情。这种以点带面的背诵积累,不仅丰富了同类诗的积累,还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主题内容诗歌的不同之处。
小学生写的诗歌范文6
诗歌教学中的难点
一是有些教师课堂教学诗歌的方式常规且无趣,容易压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笔者在与一些小学生交流时发现,部分教师更倾向于通过翻译诗歌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将教学重心放在对诗歌字句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对诗歌整体意境的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引,对诗歌的热情会下降;同时,这一行为极易抹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生命的灵性,更别谈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个性思维的发掘与发展了。
二是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阅读诗歌感受的机会并不多,课后能饶有兴趣品味的频率也不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唯有发自内心地对诗歌学习的渴望,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直接经验,才能将所学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生命体验,享受诗歌学习的乐趣。相应的另一个现象也值得重视,许多学生在课后运用的诗歌并非“正统”诗歌,他们热衷于改编诗歌字句,让诗歌更加通俗,然而过犹不及,往往使得诗歌趣味更加低级,娱乐性质浓厚,这在当前诗歌教学中必须正视。
三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诗歌的机会极少,自创诗歌的尝试情况并不理想。知识积累固然重要,但是能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才是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究其根本,许多人认为诗歌离人们的生活很远,甚至有人说,它仿似另一个国度生存的种子,卑微到尘埃里。这些观点无形中影响着学生学习诗歌的态度,需要得到正视。
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朗读、诵读齐头并进 诗歌,寄予着诗人深重的情感及对生活无限的向往,朗读诗歌与朗读白话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不一样的。诗歌的体制特点决定了它的情感推进是快节奏的,甚至是爆发式的。诗歌朗读可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原则下,回归对诗歌本身的关注,让学生对诗歌字句有更直观的观感。在学生对诗歌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找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后,诵读诗歌,可以对诗眼、诗意有更全面的了解;几次三番诵读下来,学生对诗歌中情感把握自然到位不少,越读越有韵味,越读越多感悟,成就感不断飙升,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发表对诗歌的看法。
斟酌字句,激趣换新词 语言高度凝练是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诗歌学习中不容小觑的环节。诗歌的美,很大一部分就是美在它的字词。如何让学生发现美,对教师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换一换”的方法,扩展学生的字词储备,灵活使用字词。以《夜书所见》为例,诗中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一句点睛之笔是“送”和“动”两个动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送”和“动”这两个词在这首诗中的意思和作用,然后让学生自主找出可以替换的动词,并描述更换后的动词所描写的诗歌意境是怎样的,表达的感情如何?有没有改变诗歌基调?学生们通过对动词的选用,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诗人选词的用意。“换词”也算是学生写诗的尝试,当学生从中找到乐趣,兴趣自会随之而生。
激发想象,品味意境 没有想象力就没有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诗歌能流传至今,除了高度凝练的文字、优美的意境外,更多的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诱发人们无穷的思考和解读。小学生正处在想象力极为旺盛的时期,感悟诗歌意境,就必须充分发挥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首先是还原想象,感悟诗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的内容出发,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联想引入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天马行空、凭空臆造,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意境。其次是定向联想,把握意象。诗歌的意象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比如“莲花”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松树”代表刚毅挺拔等。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为例,就可以抓住“孤云”“闲”等意象,通过诗配画的形式展示,把握诗歌意境。
以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积累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适时举办一些诗歌朗诵、诗歌积累、诗歌创作比赛等,激发师生对诗歌学习及创作的关注,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对于诗歌学习的重视,无形中给予他们一种教育暗示――诗歌学习很重要。在举办一项有关诗歌的比赛或者活动时,学校首先要注意的是确立此次比赛或活动的首要目的及期望,只有围绕着比赛或活动目标来进行相关项目的设定,才能让学生关注到诗歌,体会到学校的良苦用心,感受春风化雨般的学校诗歌教育;其次,有关诗歌的比赛应特别注意以年级为单位来进行实际操作,具体年级有诗歌学习方面的具体要求,不可一概而论;最后,学校在举行此类活动时,应注意邀请家长作为评审或者观众一同参与进来,唯有让家长真正意识到诗歌学习的重要性,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孩子的诗歌教育及积累,学生们才能真正生活在一个诗歌浸润的天地中,重视诗歌,爱上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