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的成长史》一文中把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一、“语文味”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的影响,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 理解偏差,由于语文教师个体素质和理论修养上的差异……不少语文课堂,仍然枯燥乏味——“语文味” 依然远离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教学大纲到教材文本,语文教育仍不能完全排斥政治因素。语文的教化作用,是要教出学生情感、 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主要是人文精神和文学功能的张扬,而绝不是政治仆化语文。 虽然新课改这种现象正逐步改观,但这种现象仍客观存在。

其次,语文文本解读仍有教条化和概念化现象存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是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和陈腐观念,使得他们在经典文本的解读中依然存在教条化、僵化、单一、概念化,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无形的框框里面。

另外,我们有的语文课堂仍缺乏激情,缺乏美感。 我们不少语文课还是在枯燥的说教中,教师感情内敛,表情僵硬,语言干瘪,声调平缓;学生目光呆滞,神游物外,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一堂课下来,老师喊累,学生也乏味。其实我们很多教师不乏学识,不乏内涵,也算得上感情丰富,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是 “煽情” ,是韵律,是美感。 缺乏用情感激荡课堂,用美感震撼课堂。最后,新课改下 “综合性学习” 也产生了一些误区:语文老师应成为“杂家”。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讲解科普文章,对于文中涉及诸多科学术语,花了近半节课的时间,介绍这些术语及它们的关系,运用多媒体投影出结构图等等。这位老师确实是在开展 “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但这些知识是否就要语文教师来解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但语文教学决不能越俎代庖,语文教师也不应该成为“杂家”。

以上列举的只是比较突出的几种。这样的语文课堂远离了语文学科的本真,失去“语文味”或使“语文味”不浓或变味。

二、课堂中如何凸显语文味

1.重视语文选修课,走出地下状态毋庸置疑

语文选修课是教育发展的进步,但对于很多学校而言,选修课仍被列入隐形课程,是语文课的衍生物,可有可无对此,我们不要再考虑选修课是否值得存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选修课已经存在,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有效的发展的问题。首先要为选修课明确独立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其次是在教学中付诸于行为,最后就是后期补充完成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得选修课走出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 地下状态,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审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他们从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开展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即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而不能理解为单纯的看资料、展图片、玩玩游戏就完事了。

3.关注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入心

阅读教学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阅读咀嚼对比揣摩,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字词 理解文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只有通过有效的语言品味的指导,课堂上才会有思想的交锋 心灵的碰撞,学生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教学也才会变得深刻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火一句中的“决心”一词,引导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极富同情心以及对人类无私的爱,真正实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情感的深入体验的丰富理解的深刻和语言的发展

4.创设灵动课堂,追求深切的情感

我们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上出自己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 煽情 的人,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 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 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 增力效应 ,让激情燃烧课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析句,品味“语文味”

品词析句,是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感受力的主要方法,更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学生只有在品读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有目的 有选择地于细微处辨析字词,看成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唯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徐丽敏.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2]王超.语文选修课的困惑与对策浅议[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5)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2

一、理科生的语文现状诊断

我们知道,理科班学生很多容易在语文上感到吃力,大多数理科生对语文是谈不上“热爱的”。他们在数理化上思维很活跃,他们喜欢写写算算,他们陶醉于挑战难题带来的成就感。但提到阅读,谈到语文,这群数理化里的英雄却往往落寞。

1、轻视语文

我的学生常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面对数理化高效率的回报,对于语文,他们投入不起。即使他的数理化已经很好了,而语文却还从来没有及过格,但在功利心的驱使下,他也乐意在数理化的题海中“沉醉不知归路”。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听,做笔记也很认真,课后作业也会去做。然而,对于语文他们做到的就只是这些。问谁去看过笔记,谁去记过字词,点头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他们认为学得再认真,分数也就那么多;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于是天天都选择先放一放,直到考试临近了,再搞突击。

2、敷衍语文

如果是敷衍,就一定是缺乏热情和主动意识。

面对高考的压力、老师的压力,面对语文“学也考那么多分,不学也考那么多分”的回报现状,他们只是上课听讲,完成书面作业。记诵和复习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并不是要完成的作业,除非老师要考查,否则他们有人甚至不去晃一眼。他们很少能体会到语文的趣味,当老师说起某首诗很美时,你甚至会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

3、害怕语文

面对150分的分值,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的认识,但由于之前的底子薄和学习方法不当,加上语文的慢效回报,尽管他们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成绩仍然不减提高。于是,他们开始茫然,再回想从初中开始的语文成绩的辛酸史,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学习语文的细胞。

二、理科生的语文现状探源

他们轻视语文,是因为比较其它学科,语文更需要坚持不懈,更考察综合能力,更需要长时间的付出。

数理化的“低风险,高回报”,强化了理科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功利心。鉴于语文“长疗效,慢见效”的特点,很多理科生视主科语文为副科,不想学又不得不学。这种被动不仅无法保证语文学习的效率,就连课堂之外的作业效率及自主学习时间都没法保障,这样绝对学不好语文。

他们敷衍语文,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质疑:反正考试考课外的,课堂上的学得再好也没有作用。

他们害怕语文,是因为语文从来就是一道让他们失去兴趣和面子的伤口。

就这样,沉淀了十几年后,这群可怜的孩子对语文的情感就只剩下了恐惧和害。

三、替理科生向40分钟要“收成”

1、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提高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内部动机虽然非常重要,但是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比较薄弱,所以适当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动机显得非常必要,要试着变语文学习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学习语文的内部动机比较薄弱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在这一学科上主动或是被动地“带过帽子”,“不行”已经是语文学科上习以为常的暗示或回报了。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使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挖掘他们在语文上的“闪光点”,即使是偶尔表现出的兴趣,我们也要并倍加珍惜;即使是微弱的,我们也要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争取进步的信心。

2、让课堂灵动而风趣

有一个高效课堂概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让学生“活”起来,高效才有望。教师如果还是带着学生“遨游”文本,“遨游”知识之海的话,课堂上恐怕只剩下死气沉沉了。

我们知道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做得还很有些欠缺,但我感到理科班的教学中我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课堂气氛会很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烈。记得开学之初,课堂上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如果那个学生的名字能给他们联想,比如“魏沛智”――“胃必治”,“何俊杰”――“林俊杰”,大家试着就此取笑别个一番。对此,我先纠正大家要念准字音,尊重同学,并且申明如果再念就进我们的“扫盲培训班”,接着给大家补充关于谐音的知识和语义双关的知识。

3、坚守课堂的“语文味儿”

注重课堂形式固然无可厚非,毕竟,让他们带着兴趣来学语文是个大前提。但是不应该每节课都大肆地弄些什么角色表演、熏陶。如果在理科班语文课堂上,花哨的东西多了,语文离他们也就远了。课堂是热闹了,但是也就只有热闹了。

《五人墓碑记》的教学上我至今记忆犹新,按常规,理科班的文言文是最难上的。但是,教学设计上我定点“活法――平凡人的不一样的选择”, 课堂 按照“前置作业、课堂展示、课后总结”的形式来构建,课堂有我的讲解,但更多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参与,学生的展示丰富而精彩,让人意外让人感慨。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理科班的语文教学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才能争取达到理科班语文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瑞芳 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网络”和“多媒体”两个方面,二者可以看作是驱动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电教化高速发展的“双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双轮”同时驱动的观念。

一、要重视网络这一崭新载体的作用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目的。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但这种互动,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在同步条件下对学生“耳提面命”来实现的。过多的耳提面命,会使语文教学失去活力,学生没有兴趣。因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并非一门自身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知识课。几十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严格按照文体、语法、写作、文学史等知识体系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率,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它需要以“能力”立意,需要在读写听说等各方面切实从学生母语实际水平出发来着意培养训练。说它是“能力课”,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倘若是传授知识,“耳提面命”自然有其优势。但若要提高母语的能力,高质量的读、写、听、说等母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读、自学、讨论、研究等做法,在语文教学中一再被提倡、被强调,但效果一直不显著。时至今日,“讲”风不息仍是语文教学中难以革除的一大弊端。

在一周几个“45分钟”的语文课上,师生“交互”的局限性的确很大。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如果能够找班上每位同学谈心一次,就很不容易。但如果借助网络,这些问题会大为改观。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十分容易、方便、快捷,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不仅师生之间如此,“生生”之间亦如此。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这两年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凭借网络除弊兴利、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效果明显。

二、要提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关注度

在网络还未普及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常被称为“演示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出现关键词、句或一段重要文字时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出来,达到视听结合的强化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可见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简单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恰当的使用文本显现、模拟动画或表演的片段,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看看科技工作者拍摄的极光照片,看看追踪极光出现过程的实况录象;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操作一下模拟贝格尔号巡洋舰环球航行的动画,让学生自行选择达尔文日记中几处记述,浏览一下那些地方的风光;将连环画穿插在长篇名著中,这有利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原著,证明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较大的作用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由局部使用到全部使用,由为教师讲授服务到为学生学习服务,从单纯使用到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趋势。在语文课件的观摩交流中,不少教师意识到,语文课件不应仅仅为教师授课提供背景,更不应仅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而应当是体现资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平台。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发开放性强的课件,以保证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产生了用网页制作、便于教学中随机选择的“素材积成”型课件,产生了微型网站型课件,也产生了供学生自学的“学件”型课件。课件类型的多样化,说明“课件”最初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仍探索“局部使用课件”,有的潜心于探索贯穿全课的多媒体教案设计。在极富启发的“讲授讨论”中,结合重难点插入制作精美的课件,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学课文的体会作成课件,上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课件讨论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有的实验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探索让学生当堂提交作业、当堂交流、当堂评改的规律;有的实验则选定一定范围,广泛整合有关资源,打通课内课外,探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总而言之,语文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以上走势,反映了语文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方面的长足进步,也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深入思考。语文学科在重视网络应用的同时,对多媒体教学同样应给以高度重视。局部使用课件也可以完成一节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并不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更何况目前各地各校软硬件条件差别很大。语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多媒体教学方面,应当不拘一格;对于课件,应看重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对于课件的使用,要在体现语文教学规律上下工夫。至于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则断不可取。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4

关键词:教育;高中语文;课堂效率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的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学转变成更加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高效课堂中主动求知的新模式。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1.教师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准确定位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母语文化的传播者,要在课堂中做到精准定位。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时,应做到只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都不能理解的不讲。同时还应有效地开发学生积极创造、主动交流的潜能,将课堂转变为学堂,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做到以上两点,首先要做到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才气和灵性的,并能充分理解每个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上的个体差异性,做到给优等生以雄心,中等生以恒心,差等生以信心。其次,教师还应做到真正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中胆怯、怕说话和基础不好的弱势群体,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使学生在鼓励和赞赏中找到积极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教学,在讲解和学习语文课文时,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问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提出好的问题,何时是提出问题的最好时机,这样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开发智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更高效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表现在对所学课文的提前预习上。学生要认真细致地将要学的课文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文章大意,在有困惑或疑点的地方做好标记,在教师讲课过程中重点理解和记忆,会使语文的学习事半功倍。其次表现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将读到的精彩句子、经典段落摘抄记忆。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还能在作文时引用,使得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课外练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表现形式。学生通过仿写、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心声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也可以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生自主交流不仅包括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将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与教师进行沟通,还包括与同学分享和探讨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感悟和问题。

二、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得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在判断语义时不能做到正确把握,这无疑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过分重视学生自己讨论和探索,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新课标提倡语文学习应该灵活多变,可诵读经典范文和古诗词无疑是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积累。最后,虽然提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多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可对于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导致其在自身不积极主动的情况下,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走入学习的误区。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标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高耗低效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高效的发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刻不容缓,但在积极推广高效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和回避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东洋.浅谈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1):36.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5

一、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特征

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应先充分掌握生态课堂的特征及其和传统课堂间的不同之处,唯有清晰的知道生态课堂的特征,方可保证生态课堂的顺利构建。生态课堂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从教学方式角度上分析。生态课堂使用的是学生自觉、探究、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导作用的发挥,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生态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 从教学内容角度上看。生态课堂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外,还强调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将重心放在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上,未强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担负传授学生知识的职责外,还是提高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所以,生态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还要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

3. 从教学地位角度上看。语文生态课堂中老师与学生间的地位不分高低,完全平等,师生间能够和谐平等的沟通,这对教学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利。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者主导者角色,认为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学中一切都要听教师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不仅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及时接受,而且还使得学生难以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转变,远不及生态课堂教学方式。

二、高中语文生态课堂的实现途径及方法

1. 保证师生平等地位。高中语文生态课堂构建过程中首先就应保证师生平等地位,这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时,应完全摒弃传统以教师为课堂主导地位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时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开展教学活动,唯有如此,师生间才会真正实现良好的互动。

2. 实现精彩化的课堂生活,提高课堂活力。我们应为学生提供精彩化的课堂生活,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证课堂的朝气蓬勃与良好生命力。教师应积极开展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的各类教学活动,营造氛围环境好的意境。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动手与动脑能力增强,进而产生活跃精彩的课堂生活,散发着极强的生命力。比如,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时,教师把与意境相符的图片弄成幻灯片,让学生在聆听朗诵的同时观看诗句中所描绘的场景。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诗情画意的大好氛围,而且还充分了解了诗人的情怀,进而产生了浓浓的朗诵欲望。在将学生的欲望激起后,教师将教学策略予以了相应的改变,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首肖邦的《小夜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朗诵,并和各小组比赛,看谁朗诵的好。在这样的教学下,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课堂生命力自然高。所以,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关键在于想尽一切办法促进语文课堂的活跃。

3. 将朗诵与写作有机结合。在语文素质中,写作能力属于核心内容,高考语文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时刻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唯有不断加强学生写作,才能够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朗读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少的一环,强化朗读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充分的了解诗词背后存在的思想感情,而且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也非常有利。我们应将朗读与写作综合在一起,从而促进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一文时,应鼓励学生大声、富有情感的朗读,利用朗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讲解结束后,还应鼓励学生就《沁园春・长沙》,写一写自己的感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现状;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措施。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还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初中语文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前,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通过题海战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考试技能。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实现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但是,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初中语文的教学是立足于语文,但是绝不止于语文,其中有走进生活的尝试和跨学科的尝试,给我们的语文教师提出挑战,要求他们要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和科学、人文知识,才能游刃有余。由于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大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教师们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经验的缺乏,教师本身没有一桶水,就很难倒给学生一碗水,结果经常出现的现象诸如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搜集资料,学到某一单元了,一布置下任务,导致学生茫然无措,效果不佳。

2.教师的教学理念、手段落后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习惯性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方面源于当前考试制度的存在,使得很多教师不得已采取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并没有理解透彻,有些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标准不屑一顾,认为只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方式最完美的。总之,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是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和学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知识的多少,而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多少,这是一个比较科学有效的衡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合理的教学内容以及合理的教学手段,是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保障。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基础,也是保障。

2.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 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

3.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广泛参与,是构建高效初中语文教学的有利手段。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引导学生在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跟别人合作交流,从而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这时的课堂教学才变得高效。因而作为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去分析,理解,感悟课文,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解决阅读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创设了条件。

4.重视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认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思考,找到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不断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衣华玲.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方法[J].吉林教育,2013年02期

[2]费洪珍.语文课堂个性化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2013 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