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件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语文味

程少堂先生在《“语文味”的成长史》一文中把语文味界定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一、“语文味”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的影响,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 理解偏差,由于语文教师个体素质和理论修养上的差异……不少语文课堂,仍然枯燥乏味——“语文味” 依然远离我们的语文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教学大纲到教材文本,语文教育仍不能完全排斥政治因素。语文的教化作用,是要教出学生情感、 美感和语感的同时,积淀传统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主要是人文精神和文学功能的张扬,而绝不是政治仆化语文。 虽然新课改这种现象正逐步改观,但这种现象仍客观存在。

其次,语文文本解读仍有教条化和概念化现象存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是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过程。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材在文本之上建立了一套顽固的、强大的解释体系,再加上我们部分教师的思维定势和陈腐观念,使得他们在经典文本的解读中依然存在教条化、僵化、单一、概念化,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无形的框框里面。

另外,我们有的语文课堂仍缺乏激情,缺乏美感。 我们不少语文课还是在枯燥的说教中,教师感情内敛,表情僵硬,语言干瘪,声调平缓;学生目光呆滞,神游物外,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一堂课下来,老师喊累,学生也乏味。其实我们很多教师不乏学识,不乏内涵,也算得上感情丰富,但缺乏的是激情,是感染,是 “煽情” ,是韵律,是美感。 缺乏用情感激荡课堂,用美感震撼课堂。最后,新课改下 “综合性学习” 也产生了一些误区:语文老师应成为“杂家”。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讲解科普文章,对于文中涉及诸多科学术语,花了近半节课的时间,介绍这些术语及它们的关系,运用多媒体投影出结构图等等。这位老师确实是在开展 “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但这些知识是否就要语文教师来解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但语文教学决不能越俎代庖,语文教师也不应该成为“杂家”。

以上列举的只是比较突出的几种。这样的语文课堂远离了语文学科的本真,失去“语文味”或使“语文味”不浓或变味。

二、课堂中如何凸显语文味

1.重视语文选修课,走出地下状态毋庸置疑

语文选修课是教育发展的进步,但对于很多学校而言,选修课仍被列入隐形课程,是语文课的衍生物,可有可无对此,我们不要再考虑选修课是否值得存在的问题,而是要考虑选修课已经存在,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更有效的发展的问题。首先要为选修课明确独立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其次是在教学中付诸于行为,最后就是后期补充完成相应的配套措施使得选修课走出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 地下状态,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审读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他们从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开展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即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而不能理解为单纯的看资料、展图片、玩玩游戏就完事了。

3.关注语言文字的咀嚼品味,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入心

阅读教学首先要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之中,拥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通过阅读咀嚼对比揣摩,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字词 理解文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甚至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只有通过有效的语言品味的指导,课堂上才会有思想的交锋 心灵的碰撞,学生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情有所感 理有所悟,教学也才会变得深刻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火一句中的“决心”一词,引导学生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极富同情心以及对人类无私的爱,真正实现了学生对语文学习情感的深入体验的丰富理解的深刻和语言的发展

4.创设灵动课堂,追求深切的情感

我们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以多向思维取代单向思维,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冷静的分析,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同时,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上出自己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 煽情 的人,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 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 从而产生和谐共振的 增力效应 ,让激情燃烧课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析句,品味“语文味”

品词析句,是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感受力的主要方法,更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学生只有在品读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才能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有目的 有选择地于细微处辨析字词,看成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唯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也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参考文献:

[1]徐丽敏.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几点反思[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1)

[2]王超.语文选修课的困惑与对策浅议[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5)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2

一、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必须首先改变过去“一言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对于在教学中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提出的不同观点,教师要予以尊重、鼓励和正确的引导。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地位,才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在课堂上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施行统一的标准要求,是不符合教育科学的,也是难以奏效的。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个性的发展。”这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体现,是结合实际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二、目标精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精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把新课改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目标的制定就会掌握明确的方向。以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诗歌教学为例,如果没有精当的目标设计,就会削弱学习的重点,学生也得不到真正的感悟。在这一阶段的诗歌教学中,由于学生还没有相应的诗歌理论方面的基础,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没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对于“意象”和“意境”的区别也不太明了。因此,在这一专题的教学中,“意象”和“意境”及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所起的作用,就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问题,而将如何感受诗歌中青春的激情作为教学的难点问题就是比较合理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把的《沁园春?长沙》和食指的《相信未来》组合在一起,通过《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感受磅礴的气势和壮阔的画面中意象的壮美;通过《相信未来》“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霜的枯藤”等感受色彩灰暗低沉的意象,以此体会意象的不同在情感营造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和认识,使学生在诵读中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三、引导质疑,学生成为提问主角

质疑引燃了思维的火花,学生只有产生了疑问,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才能产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因此,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要鼓励学生质疑,并要注重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质疑的能力。据相关的心理学研究资料证实,人在头脑中产生了问题后,才能让自己去积极思考探究,在此基础上,如果得到启发,就会令思维进入快速的活跃状态中,就会茅塞顿开,新的认识和想法就迅速产生,并在不断的探究下,最后取得圆满的解答。任何创新都是以质疑为基础的,因此,培养和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十分重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主角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思考者,在教师与学生平等的状态下,鼓励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有分量的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才能在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过程中,创建出一条更加有效的途径。

四、多媒体教学,提升美育德育效果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网络”和“多媒体”两个方面,二者可以看作是驱动高中语文教学信息化、电教化高速发展的“双轮”。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双轮”同时驱动的观念。

一、要重视网络这一崭新载体的作用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目的。网络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师生互动是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但这种互动,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通过教师在同步条件下对学生“耳提面命”来实现的。过多的耳提面命,会使语文教学失去活力,学生没有兴趣。因为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并非一门自身有着严密知识体系的知识课。几十年来的实践早已证明,严格按照文体、语法、写作、文学史等知识体系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高效率,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它需要以“能力”立意,需要在读写听说等各方面切实从学生母语实际水平出发来着意培养训练。说它是“能力课”,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倘若是传授知识,“耳提面命”自然有其优势。但若要提高母语的能力,高质量的读、写、听、说等母语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读、自学、讨论、研究等做法,在语文教学中一再被提倡、被强调,但效果一直不显著。时至今日,“讲”风不息仍是语文教学中难以革除的一大弊端。

在一周几个“45分钟”的语文课上,师生“交互”的局限性的确很大。一位语文老师一学期如果能够找班上每位同学谈心一次,就很不容易。但如果借助网络,这些问题会大为改观。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十分容易、方便、快捷,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不仅师生之间如此,“生生”之间亦如此。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这两年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凭借网络除弊兴利、改进语文教学的方法,效果明显。

二、要提升对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关注度

在网络还未普及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主要是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常被称为“演示课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当出现关键词、句或一段重要文字时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出来,达到视听结合的强化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可见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简单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恰当的使用文本显现、模拟动画或表演的片段,有利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课,看看科技工作者拍摄的极光照片,看看追踪极光出现过程的实况录象;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操作一下模拟贝格尔号巡洋舰环球航行的动画,让学生自行选择达尔文日记中几处记述,浏览一下那些地方的风光;将连环画穿插在长篇名著中,这有利于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原著,证明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较大的作用和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由局部使用到全部使用,由为教师讲授服务到为学生学习服务,从单纯使用到多媒体与网络相结合的趋势。在语文课件的观摩交流中,不少教师意识到,语文课件不应仅仅为教师授课提供背景,更不应仅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而应当是体现资源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平台。必须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开发开放性强的课件,以保证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产生了用网页制作、便于教学中随机选择的“素材积成”型课件,产生了微型网站型课件,也产生了供学生自学的“学件”型课件。课件类型的多样化,说明“课件”最初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仍探索“局部使用课件”,有的潜心于探索贯穿全课的多媒体教案设计。在极富启发的“讲授讨论”中,结合重难点插入制作精美的课件,这种做法确实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学课文的体会作成课件,上课要求学生结合自制课件讨论交流,学生也很感兴趣。有的实验是在网络教室进行,探索让学生当堂提交作业、当堂交流、当堂评改的规律;有的实验则选定一定范围,广泛整合有关资源,打通课内课外,探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总而言之,语文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以上走势,反映了语文学科在应用多媒体方面的长足进步,也反映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深入思考。语文学科在重视网络应用的同时,对多媒体教学同样应给以高度重视。局部使用课件也可以完成一节高质量的高中语文课的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否并不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更何况目前各地各校软硬件条件差别很大。语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在语文多媒体教学方面,应当不拘一格;对于课件,应看重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对于课件的使用,要在体现语文教学规律上下工夫。至于那种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做法,则断不可取。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4

关键词:教育;高中语文;课堂效率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由传统的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学转变成更加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高效课堂中主动求知的新模式。

一、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

1.教师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准确定位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母语文化的传播者,要在课堂中做到精准定位。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时,应做到只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怎么讲学生都不能理解的不讲。同时还应有效地开发学生积极创造、主动交流的潜能,将课堂转变为学堂,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做到以上两点,首先要做到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一定的才气和灵性的,并能充分理解每个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上的个体差异性,做到给优等生以雄心,中等生以恒心,差等生以信心。其次,教师还应做到真正尊重和赞赏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中胆怯、怕说话和基础不好的弱势群体,可以采用鼓励的方法,使学生在鼓励和赞赏中找到积极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教学,在讲解和学习语文课文时,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问什么样的问题,怎么提出好的问题,何时是提出问题的最好时机,这样不但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开发智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更高效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和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表现在对所学课文的提前预习上。学生要认真细致地将要学的课文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文章大意,在有困惑或疑点的地方做好标记,在教师讲课过程中重点理解和记忆,会使语文的学习事半功倍。其次表现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在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将读到的精彩句子、经典段落摘抄记忆。这样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还能在作文时引用,使得作文水平得到提高。最后,课外练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表现形式。学生通过仿写、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不仅可以表达自己心声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也可以积累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学生自主交流不仅包括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问题,将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与教师进行沟通,还包括与同学分享和探讨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感悟和问题。

二、关于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反思

虽然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许多教师为了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得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握字、词、句的含义,在判断语义时不能做到正确把握,这无疑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最初目的。其次,在课堂学习中也可能出现过分重视学生自己讨论和探索,忽略了对于经典范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积累的现象。新课标提倡语文学习应该灵活多变,可诵读经典范文和古诗词无疑是对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积累。最后,虽然提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多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可对于一些生性腼腆、不爱说话或者写作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导致其在自身不积极主动的情况下,又缺乏教师的点拨和指导,走入学习的误区。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新课标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高耗低效的授课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高效的发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刻不容缓,但在积极推广高效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和回避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肖东洋.浅谈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11):36.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5

【关键词】课件的运用 ; 善用课件 ; 高效课堂

语文是基础学科,学生感兴趣的不多,因为学语文见效不快,不明显。所以,在语文的高效课堂中,我们的老师常常会利用课件来提高效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是有的老师对课件特别依赖,上课时是人跟课件走,如果没有了课件,就不知道怎么该怎样上课了。

曾经听过一节七年级语文公开课,老师讲的是小说的情节,为了营造课堂气氛,老师利用了视频效果,展示了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片断。因为是改编的,所以内容就有了变化,学生欣赏完视频后,就以视频为主,于是老师上课时也就被视频牵制住,脱离了课本的内容。有鉴于此,我认为,老师在备课时,还应该考虑集体备课形成的课件或网上下载的课件应该怎么用这个问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作用?如何使课件更好地为课堂服务?在高效课堂中课件的地位如何等等,只有妥善运用课件,才能获得高效的课堂效益。

PowerPoint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用于制作幻灯片的软件,它的最大好处是能非常容易地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幻灯片,即使是初学电脑的“低手”也能很快熟悉并使用,目前在教师中大量使用的课件多半是靠它来完成,在PPT的使用中,我觉得它在复习课、作文指导课、综合活动课等课型中是最能发挥作用的。

在复习课中使用PPT,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复习效率。大家都知道,复习课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多,一个知识点要联系到的教学内容可以跨越一学年甚至几个学年的内容,如果单凭教师的口头表述,学生理解也许不够到位,或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这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复习目标的把握,复习进度的控制,复习内容的筛选,在课件中设置相应的内容,当课件按课堂教学的既定进程排好顺序,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步演示时,它的优越性是黑板+粉笔所无法比拟的。如我在上仿句的复习课时,运用PPT可以把在各学期学生的检测题中出现过的仿写句子进行归纳分类,逐类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课堂容量及复习效果都很好。

在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不等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等指导下合理地选择传统与现代媒体,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基于技术的方法来实现。在设计课件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媒体工具,然后是通过合理有机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优势,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广的认知范围和更深的认知深度,也就是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虚拟的情境、丰富的资源、灵活多样的交互方式等,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

我在上作文指导课的时候,就利用PPT有增加动感、色彩和按需切入剪贴画的长处来设计课件的。如我上的一节人物描写作文指导课,先是播放两段不同时期录制的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中对黛玉外貌的描写片段,初步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出示电视剧《建同大业》中几位主要演员的原型照与定型照进行对比,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学习,能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情境创设。而我在制作“名句题”的课件时,我把剪贴画中的一些图片应用到课件中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写出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课后作业中,我还选其中几幅有意义的图画让学生进行扩展语句或把诗句写成一段话的练习,由于有画面来帮助学生进行想象,结果学生做起习题来就顺利多了,且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他们说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记名句和学习扩写句子,能记得很牢固。

另外,在堂上小测验中利用PPT的自动播放功能来完成限时题,效果也是不错的。一般来说,学生对测验总有一种恐惧、无奈感,而我在堂上小测中精选相应的习题制成幻灯片,每题或每两题一幅,限时完成(利用“幻灯片切换”的方式,设置一分钟播放一幅),由于学生手头上没有试卷,他们做题时就用心多了,而且交卷时只须交一张答题卡,评讲时教师边放试题边评讲,学生就专心多了,这样,教师的阅卷和学生的做卷都显得负担不重,特别是对于学生,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还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诚为教与学中的一大乐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索,有所发现,有所获得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课件,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环节,无法涵盖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那么,我们在使用课件时,要时时提醒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重在体现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才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就要注意一些小问题,一是课件中声音与文字、图像与文字的关系。有的老师因为是初开始学习制作课件,对课件的一些功能颇感兴趣,不管它是否适宜于教学内容,总之是多多益善,使用太多的图片(除了看图作文),选用过多过杂的声音(有的老师在生字词的学习中每一个生字采用一种声音来显示),过长的视频(变成视频演示课)等等,其实,如果使用不当,课件会削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力,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曾经听过一节诗歌教学课,上的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师本来的设计意图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祖国的变化,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但由于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时间与教学过度,单是图片展示就用了十分钟,还有视频演示五分钟。课件抓住了重点词“老水车、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来选择图片展示祖国的过去是多么的贫穷落后,可每一个重点词所牵连的图片却有好几张,且每一主题都有好几张不同地方的图片来说明。如表现“失修的路基”,除了破烂的公路路基图,还有破旧的田陇、歪斜的火车路、村头小路;村头小路这个主题的有五张不同村落的坑坑洼洼小路……

二是要注意使用课件的目的。我们制作课件的目的是加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密度,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计划,所以,在设计课件时要做到全盘考虑,精心设计,要既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长处,做到优势互补,尤其要注意考虑如果出现停电等突况时,没有了课件该怎样上好这节课。

三是应该考虑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矛盾问题――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我们教师在备课中确实是做到了考虑学生的实际(即俗话说的备学生),然而,人的发展水平本来就是不平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所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当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方式制作好课件,来到课堂上课却发现与学生的认知有差距,如果还是让学生按既定的内容来学习,他们就有可能是拿脑袋来装教师预先准备好的东西,而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认知潜能和创造性,也就是说,我们要重“学”的过程而不是“教”的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让学生用脑子去装教师预选的内容。

有人说:世上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适合所有的学习者的。我很认同这句话。无论是我们自己根据实际制作的课件,还是集体备课备出来的课件,还是在网上选择的优秀课件,我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并灵活运用,让课件最大限度地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使用课件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与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 ,2005.

高中语文课件范文6

【关键词】微课 中职语文 高效课堂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是一种常态,更别提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将很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声像并茂、短小精炼、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激发文化底子虽差但猎奇心理浓厚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集中中职学生学习专注力,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要解决“学什么”、“多长时间学”、“学习效率”、“成果巩固”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上合理利用微课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微课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白能学到什么是课堂必须明确的,也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课,精心研究教学设计。教师可利用微课把这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一展示,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重点。例如在《鸿门宴》教学中,可从相关影视中查找素材,排出双方悬殊的兵力对比,点明鸿门宴对楚汉争霸的重要性,配上文字:“公元前206年,项羽陈兵四十万欲与刘邦在新丰鸿门决战,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放过刘邦,为楚汉争霸的失利埋下巨大的隐患。那么鸿门宴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项羽为什么最终会放虎归山呢?”用声像图文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项羽最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既让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项羽悲剧性格剖析和鸿门宴具体情节,又抓住了原本对文言文避之不及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微课缩短学习时间

中职语文课堂之所以沉闷无趣,除了教师满堂灌、唱独角戏之外,学生课前不预习也是原因之一。教师要按部就班讲解背景、作者简介、生字生词,让学生花时间去熟悉课文。原本课前预习应做的功课要在课内完成,因为对课文内容不熟悉,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听的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寥寥。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的预习很难,即使去预习也不知道怎么预习。教师利用微课设计预习内容,告诉他们利用各种微课资源网站(如TED、MODC、YY教育、微课网)进行预习,同时在学生中开展鼓励性质的教学竞赛,可有效解决学生课前不愿预习的问题。微课网络资源丰富,不仅能让学生预习新课,还能让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有明晰的认识,能有效缩短教学时间。在同一专业两个平行班进行对比时发现:利用微课预习过的班级,同样的教学内容用30分钟就完成了,学生大都掌握教学要点;没有预习的班级两节课都没有讲完,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利用微课资源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学习主体性。

三、利用微课提升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学生保持专注力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5分钟,10分钟之后的注意力开始下降,下课前5分钟注意力又有所提升。因此,利用这一规律对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微课时长一般在3分钟左右,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把教学内容知识点在上课前5分钟进行引导,在下课前5分钟进行总结点评,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分析、讨论、感悟。在微课辅助下,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想象,积极思考,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非常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开放式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课堂。

四、利用微课检查教学效果

一堂语文课效果好不好,不能只看课堂氛围好坏,更要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授课的内容掌握了多少。一般来说,一堂课的知识点要实现“学一点会一点、当堂学当堂会”的原则,因此课内的教学检查十分必要。教师要在教学检查的环节精心设计效果检测微课。可以把本堂课需要解决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核心理念等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回顾和强调,巩固学习成果。也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习题、测试等供学生巩固知识点的课外延展作业微课,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学习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检查内容的微课和课外延展作业微课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既要照顾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到基础较差的学生。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可以多些深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可以分批逐步设定。

总之,微课的出现,为中职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和善于使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精炼的教学微课,吸引中职学生回归语文课堂,彻底摆脱中职语文课“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现状。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 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0-12.

[2] 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