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1
出自《宋史·杨时传》。程门立雪,汉语成语,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典故
有关“程门立雪”的最早史料,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二程语录·侯子雅言》:“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一个是《宋史》中的《杨时传》:杨时和游酢“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有一次,杨时和游酢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们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们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们的老师醒过来,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和游酢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来源:文章屋网 )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2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1。
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2。
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3。
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未得及门,曰宫墙外望;称得秘授,曰衣钵真传。
人称杨震为关西夫子,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4。
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5。
弟子称师之善教,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曰仰沾时雨之化。
――选自《幼学琼林》
【注释】
1.马融:东汉著名经学家,他设帐授徒,门人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他不注重名教礼节,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破弃礼教之先河。绛帐:红色的帷帐。杏坛: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后泛指授徒讲学之处。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这里七十取其约数。
2.振铎:摇响有舌的铃铛。古人布政施教时,常常振铎以吸引民众。舌耕:用口舌授课换取粮食,即以教书谋生。
3.西宾:坐在西边的宾客。古时对家庭教师的尊称。函丈:古时讲学者与听讲者坐席之间相距一丈。后用函丈指代讲学的坐席。束:送给老师的报酬。,古时指干肉。
4.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但不愿做官,一生以设塾授徒为己任,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当时人称“关西夫子”。贺循:字彦先,魏晋时人。他博览群书,尤精礼传,朝廷有难题的时候就去问他,他都能依经礼而回答。时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5.苏章:曾经背着书箱不远万里寻找老师。游杨:指游酢和杨时,他们都是程颐的学生。他们初次去拜见程颐时,程颐正闭目休息,他俩就侍立在门外,当程颐发现他们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译文】
东汉的马融设帐授徒,前面教导弟子,后面却有女乐为伴;孔子在杏坛讲学,先后培养了三千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形容别人设立教馆讲学叫做“设帐”,又叫“振铎”;谦称自己设立教馆讲学叫做“糊口”,又叫“舌耕”。
家塾教师叫做“西宾”,教师的坐席叫做“函丈”;在家里教学叫做“家塾”,给教师的学费叫做“束”。
“桃李在公门”,是形容教的学生多,硕果累累;“苜蓿长阑干”,是形容教师的俸禄少,饮食很差。“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是用来形容学生强过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用来形容弟子强过师父。还没有进入师门,叫做“宫墙外望”;已经得到师父的秘密传授,叫做得到“衣钵真传”。
杨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可以和孔子相媲美,人们称他是“关西夫子”;贺循博览群籍,精通礼传,世人称他是“当世儒宗”。
“负笈千里”,是形容苏章寻找老师的殷勤;“立雪程门”,是形容游酢和杨时对老师程颐的尊重。
学生称赞老师善于教导,就说像坐在感化万物的春风中一样;学业有成,感谢老师的教导,就说受到了符合时令的雨露的滋润和感化。
【故事】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3
“生活中没有书,就好像天地间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就仿佛鸟儿没有翅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大邦闻名于世,我们的民族从来就有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读书才能知礼讲礼。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读书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必然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我的记忆里,读书的日子总是快乐的,沉浸在温馨的书香中,感受生命的美丽,品味生活的真谛。在《红楼梦》中,我读到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感受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黛玉似乎不只为爱情而生,她对文学的热爱,让我对她喜欢有加。在千古流芳的诗集中,我感受到李白泛舟游青山的浪漫,杜甫忧国忧民的凄怆。
有书为伴,似品茶、若弹琴、像下棋,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在静谧的月夜中,微风习习,沏上一杯清茶,缓缓地走进小书斋,轻轻地打开一本书,细细品味那书中诗的意境,多么惬意啊!当你轻轻掀开书页,你会嗅到纸张中透出丝丝书香之气,会看到历史的烽烟,会体会到人间冷暖世迁,幸福就会在此刻扑面而来,芬芳你的整个生命。
中学时,我迷上了诗歌,当我悲伤徘徊时,普希金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给了我极大的鼓励,让我不再处于悲伤之中,而是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当我失败时,我会细细品味冰心的那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它让我知道没有努力,是不会成功的,要想成功必须努力!正是这些诗歌让我变成了一个不再胆怯、不再幻想的人。
每当我读一本新书,获取一份知识的时候,我心中的那种快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位教师要想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就必须读书。况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渊博的知识是不行的。读书让我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让自己的职业熠熠生辉。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4
运斤成风:典出《庄子・徐无鬼》,郢人刷墙时,鼻尖上溅了蝇翅大的白点,就请匠石用斧砍掉。“匠石运斤成风”,削去了郢人鼻尖上的白点,鼻子却毫发无损。“匠石”是一个叫石的木匠,技艺神妙。
目无全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庖丁对牛全身的关节、筋骨了如指掌,解牛时“未尝见全牛也”,眼中已没有不可分割拆卸的整牛,刀刃可以在关节间游动而有余地。庖丁是一个叫丁的厨师,技艺达到了纯熟的境界。
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齐吹竽。南郭处士就冒充能手,“请为王吹竽”,宣王给他与众人同等的待遇。后来滑王即位,爱听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南郭处士没有真才实学,是个不称职的乐师。
鸡鸣狗盗: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逃离秦国,夜半至函谷关,关上规定鸡叫时才可开关放行。紧急关头,孟尝君手下一个门客“为鸡鸣”,结果群鸡齐鸣,孟尝君得以出关逃脱。“为鸡鸣”意思是模仿雄鸡的叫声,就是俗称的“口技”,是古代的“百戏”之一。
易水离歌: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要前往秦国行刺秦王,临别时,众人在易水边为他送行。荆轲合着节拍高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以其悲壮感人的故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
毛遂自荐:典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在平原君挑选门客去楚国时自荐,并以囊锥为喻,“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在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毛遂威言并加,才华毕露,使谈判得以成功。毛遂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华,成为门客中的佼佼者。
舌卷齐城: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郦食其是秦末的儒生,游说齐王,“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郦食其靠游说立下功勋,堪称善谈的说客。
优孟衣冠: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靠打柴度日。优孟是楚王的歌舞艺人,知道后“即为孙叔敖衣冠”,讽谏楚王,使孙叔敖之子得到封地。优孟是一个叫孟的演员,擅长戏剧表演。
梁上君子:典出《后汉书・陈传》,有个小偷混进名绅陈家,躲在梁上,想等陈家人睡后偷东西。陈发现后,就把儿孙召来训诫,“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小偷听后,跳下地来叩头谢罪。陈以委婉的方式教育小偷,让他幡然悔悟。
黄庭换鹅:典出《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着一群鹅,王羲之很喜欢。道士说,“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王羲之写完后,就把鹅带走了。王羲之书法高妙,很受世人推崇。
梦笔生花:典出《开元天宝遗事》,李白年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来李白的诗才得到充分发展,名扬天下,成为唐代诗坛上与杜甫并峙的高峰。
有脚阳春:典出《开元天宝遗事》,唐代宋关爱百姓,“时人咸谓为有脚阳春”。宋像长了脚的春天,到处带来温暖,“有脚阳春”就成了有德政的官吏的颂语。
赤绳系足:典出《续玄怪录》,唐人韦固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书,说是掌管天下男女婚姻的幽明之书。老人还说身边袋子里的红绳用来系夫妻的脚,“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之,终不可易”,只要用红绳系在脚上,就会结成夫妻。月下老人是主管婚姻的神,在人间就是媒人了。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5
关键词:英译汉;成语;使用原则
做好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皆有较深的造诣,译者应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实现源语精神内涵的最佳再现。在选用成语时,应当遵循一定原则,避免误用滥用造成的不妥。
1.把握分寸,避免滥译
译者如若不能拿捏好语义分寸,就容易造成过度翻译。借用许渊冲先生的一个比喻那就是:原文跑了80公里,译文却跑了160公里。我们不否认翻译需要想象与再创造,但仍要掌握好一个度。试看以下例句:
He wanted to learn,to know,and to teach.
他渴望博学强识,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
这里译者堆积了三个成语刻意营造形式对仗与语势流泄,但是翻译过度导致了语义失真。原文只是刻画了一个求知好学、乐意与人解惑的形象,而译文的“博学强知”超出了learn的语义范围,且“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已严重背离原文语义。译者应当避免成语滥用导致的不合格译作。
2.译准语义,避免错译
译者若英文素养不高,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不够,则容易望文生义,错用成语。有些汉语成语看上去跟英语表达很像,但意思天差地别。例如:
I’d move heaven and earth to win her love.
我要做惊天动地的壮举来赢得她的爱。
乍一看,译文完美匹配原文,但事实不然。Move heaven and earth是“用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的意思,并非“惊天动地”,应译作“我要竭尽全力赢得她的芳心”。
在选取成语时,还需要把握情感内涵,词义褒贬。例如,有人将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译作“物以类聚”,而更准确地译法是“一丘之貉”。再如很多人把To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 译作“亡羊补牢”,事实上,“亡羊补牢”指作出弥补为时未晚,而这句英文强调损失已造成,再做什么于事无补,故译为“贼走关门”才准确。
3.慎用生僻成语
汉语成语浩如烟海,其中不乏生僻成语。选用这类成语时,且不论其语义是否准确得当,大部分读者或许根本对该成语没有认知。因此不但无法为译文增色,反而平添了理解障碍。如以下成语不提倡使用:A hidden danger厝火积薪;Busy military affairs戎马倥偬;Tardy repentance噬脐莫及;To fraud /in collusion上下其手;To move at a high speed阪上走丸;Be ignorant of imminent danger 燕雀处堂;Savage and excessive killing草剃禽;To go with stream and stop in front of obstacles流行坎止;Fertile life in peaceful period粟陈贯朽;To talk aimlessly 巴三揽四;Great political accident岸谷之变;Be eager to defeat enemies灭此朝食;Too buzy to have meals饥不遑食;Generals who fight at the front in person躬蹈矢石;Frequent changes染苍染黄;Cumbersome and repeated支床迭屋;Every spending will be paid back功不唐捐;House in shreds and patches 屋如七星。
4.避免使用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成语
诚然,好的译文读起来不像译作而像原作,但译者仍要注意翻译时不可以使用含特定历史人名、地名、典故等文化色彩浓厚的成语。比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就不能译作“带上瓷器上浮梁”,而应译作“运煤到煤都――多此一举”,因为浮梁是古时候中国一个盛产瓷器的地方,这类成语连中国人都未必知晓,更不可想象出自英语作者笔下。再如用“惨遭回禄”或“付之丙丁”去翻译fire (火灾)亦不可,因为“回禄”是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火神”,而“丙丁”是中国立法天干地支中对应“五行”中“火”的成分。这些具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成语是译者应当避免使用的。类似的成语还有如下需要译者警惕:波臣为虐、曹参杀人、牛山濯濯、移祸江东、蓬莱弱水、乐不思蜀、秦镜高悬、坦腹东床、燕许大手笔、楚囚相对、错认颜标、齐东野语、灌夫骂座、程门立雪、坐无尼父、濠濮闲想、熟魏生张、赔了夫人又折兵、自郐以下、荆山之玉、吴下阿蒙、寿比南山、邯郸学步、二竖之灾、周郎顾曲、玉楼赴召、夸父逐日、丁公凿井、蝶化庄生、嵩云秦树、暮虢朝虞、华封三祝、榆次之辱。
结语:英译汉中,成语的使用是提升译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不恰当的运用却会弄巧成拙,不但无法为译文增色,还可能致其为劣作。译者应当不断加强中英文造诣,避免滥用、误用,慎用生僻成语和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成语,真正发挥好汉语成语的表达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延林. 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连淑能.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79.
程门立雪的典故范文6
一、立足课内经典篇目,注重课内外比较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外比较阅读的命题比例约为17:7:16;其中课内比较阅读与课内外比较阅读为3:12。比较阅读的分量明显多于单段阅读;课内外比较阅读明显多于课内比较阅读。每份阅读的题量一般在4至6题,4题最多。分值设置一般为10~15分,其中12分和15分的最多,平均为14分略多一点。
二、增加探究拓展题量。注重综合能力考查。2006年中考文言感悟研究题一般在2至4题,大多是在4题。其内容与形式主要体现在:理解重要词句语境意义与表达作用;整合概括文段主要信息;根据文段有关内容概括出人物的主要精神品格,或根据文中人物品格精神概述有关内容;感受作者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体会主要笔法,简析语言特点;简述所受到的启示,提出自己对文章内容或形式方面的评价或看法;写出与特定精神品格有关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等。试题具有鲜明的感悟、拓展、开放、综合的能力特点。例如,吉林卷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与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节选)比较阅读:要求从前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中体会宋濂的优秀品质;从后文“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中感受母亲的情感;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就宋濂对待师长,“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的态度,蒋士铨对待母亲,“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的感情,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所得到的启示。呼和浩特市将孟子《鱼我所欲也》第3段与范仲淹《岳阳楼记》第5段比较阅读:要求指出前文中的“本心”与后文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容;简析两段选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山西卷要求:比较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的不同心情;写月的不同表现手法;“婵娟”与“闲人”所指对象;不同的体裁与不同的语言风格。南京卷比较阅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吾谁与归”与司马光《资治通鉴》中“上与群臣论止盗……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要求指出前文所表达的作者忧乐观;用前文中的语句回答后文中作为国君的唐太宗做到了什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芜湖卷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与《丰乐亭记》中两个片段比较阅读: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不同。扬州卷第16题:老虎(柳宗元《黔之驴》)和眇者(苏轼《日喻说》)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临汾卷第21题:(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河北卷第9、10题: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青海卷第14题:(1)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如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读);(2)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
三、注意写作方法的概括与分析。2006年中考文言试题注意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欣赏能力,其方式主要是:在概述写作目的中体会某些写作方法及其表达作用;联系选文有关主要内容分析写作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根据特定表现手法及其作用阐述或填写相关内容;联系特定文段内容,填写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方法。如,北京卷第15题(《岳阳楼记》选段)从铺垫、衬托的表现手法角度,请考生结合选文回答:作者写“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天津卷第21题: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人物方法的角度,要求考生“结合原文”“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芜湖卷第24题:“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重庆卷第14题:就“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反问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昆明卷第ll题:甲文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乙文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请用乙文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法的好处。武汉卷第10题: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呼和浩特卷第13题:甲乙两段都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临汾卷第20题: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设喻或类比)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四、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语境意义。陕西卷第17题:让考生从卷面所提供的《古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践”的五种解释中,为选文中“某暗以足践之”的“践”选择一个恰当的义项。漳州卷第12题,要求考生从卷面所提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关于“坐”的五种解释中,为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坐”选择一个恰当的义项。
课标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研究去年题型的基础上,2007年复习备考,我们一要引导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二要注重诵读,指导诵读,能理解“背诵”、准确默写“优秀诗文80篇”;三要在理解诵读过程中,概括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基本意义与用法,掌握几种文言句式,恰当翻译重要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