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 给排水 技能比赛 选拔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12-02

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有五年,五年来,各参赛学校根据自己本校情况都有一套相应的选拔训练模式,但不尽相同。为促进该赛项的不断发展,提高参赛选手的职业技能水平,也为今后的技能比赛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介绍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项目技能比赛的选拔训练模式。

一、班级选拔训练模式

各班级学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从培养学生技能水平角度出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结合技能比赛及岗位技能考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门课程都尽量开展课程竞赛。所以,课程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会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在进行课程教学后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然后进行简单考核,每个项目都通过这种模式反复进行。这是最基本的技能选拔工作,也是技能比赛选拔训练的基础,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选拔训练模式

各个班级任课老师在班级课堂教学选拔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会发现一些乐于学习并愿意参加比赛的同学。通过课程任课老师的统一安排并经过相应老师讨论后,选定一个时间(一般在学期期中)进行统一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考核学生班级技能训练的情况。学生通过考核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中。

三、学校选拔训练模式

由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多,学生人数也多,而本赛项的比赛又不限制专业,所以非建筑类专业学生参加本赛项的情况也是有的。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言,没有学过相应的课程,也就没有进行过本赛项的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而是直接进入到选拔训练的第三阶段中来。而且,即使是建筑类专业学生,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不同,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本赛项的校级选拔训练之前实际上是没有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选拔训练的。针对上述情况,应对各班级、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选拔,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结合本校实际,其具体选拔训练模式为:

1.老师介绍。为了做好每年的技能大赛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赛项的技能大赛情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的关系,系部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班主任、赛项负责人在前期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老师介绍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赛项的相关情况介绍;二是本赛项已经取得的成绩;三是本赛项的训练特点;四是本赛项的参赛期望取得的成绩。这四个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对本赛项有了感性的认识,使其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赛项。

2.学生报名。在经过老师的介绍后,先做好学生的报名工作。尤其是每年的新生班级,大部分的同学在一开始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同学报名训练。在学生报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这样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便于后期的训练选拔。

3.参加训练。在做好学生的报名统计工作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分组安排好学生参加训练。学生的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给学生讲授理论并布置相应的任务,然后根据任务情况对学生进行反复考核,以此达到理论训练的目的。实操训练需要考虑实训耗材的使用及实操设备场地的安排问题,这也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能学到东西,又要考虑不要产生大量的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不断提高。

4.阶段考核。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所有参加训练的学生在理论与实操方面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由于在学校选拔阶段人数比较多,所以就必须进行考核,根据比赛的要求,在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后淘汰部分同学,按比例留下相对优异的同学进入下一阶段的比赛训练中。这样既能考核学生的训练效果,达到训练目的,同样也可以解决实训耗材及设备和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的问题。所以,这一阶段的选拔训练对后期学生的技能竞赛成绩的提高有较大作用,在组织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区赛选拔训练模式

通过学校层次的选拔,对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进行进一步的选拔,区赛的具体选拔模式为:

1.理论考核。技能大赛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学生掌握的理论情况。因为该赛项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比赛形式,这就对参赛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学生通过比赛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操结合、强化实操、团队合作的目的,为此需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训,通过系统的讲授后,对相应的学生进行理论考核。就该项目而言,具体的理论主要包括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等部分。老师在进行理论培训及考核的时候,着重注意各系统的安装要求及质量验收要求,因为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学生参加该项目的比赛需要用到,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需要用到。考核一般以小测验的形式进行。

2.实操考核。技能比赛虽然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但更强调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培养,所以实操考核在整个选拔过程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项目所包括的实操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生活给水系统不锈钢复合管的安装、热水系统PPR管的安装、排水系统PVC-U管的安装、控制系统电气线路的连接、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安装调试等内容。在选拔过程中,侧重考核学生对各系统安装的掌握情况,由于各系统安装要求完全不同,而且涉及训练设备及训练耗材等问题,在考核过程中一般选择一些重要但难度相对不是很大的系统来进行考核,如消防灭火系统镀锌钢管的安装。这样既能达到选拔考核学生的根本目的,也能解决训练设备及耗材不足的问题。

3.综合考核。理论与实操的训练考核主要都是以个人形式进行的,而本赛项的比赛是团体赛,所以还需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考核就在综合考核中来进行体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先单独选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成绩都比较好的同学,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组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详细记录各小组组合训练的情况,尤其是其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过程中,单独个人的技能水平突出还不足以在团队赛中获得好成绩,因为有些同学在个人训练的时候各方面的成绩都比较好,而在进行团队训练的时候就比较差,跟其他同学合作不好,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考核选拔时需特别注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其训练后考核情况,再查看其单独考核、综合考核及日常训练是否都是比较好的。通过这种模式不断地进行综合训练考核,为最终确定参加区赛选手提供强有力的选择依据。

通过区赛选拔训练后留下的同学,实际上基本就已经是参加区赛的人选了,后期只需根据区赛的时间安排及报名组队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即可。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留个别同学作为区赛备用人选,以防有其他变化。

五、国赛选拔训练模式

学生参加区赛后,根据区赛的比赛成绩及本赛项国赛的相关要求,确定参加国赛的选手后继续进行训练,具体训练模式为:

1.常规训练。学生已经参加区赛并获得参加国赛的资格,这时候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水平了,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要进行巩固。由于学生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首先应先让学生休息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总结,看看在区赛中有什么样的优点,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在总结清楚区赛的情况后再进行国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基础训练,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如何、学生对各系统的安装操作情况如何等内容。可以每周给学生规定一定的任务,这些常规的东西是每周都要进行训练的,也是比赛以及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都需要用到的,这些常规训练,老师可以不必再仔细地一一检查,参赛选手按相关训练要求进行即可。

2.专项训练。国赛的要求远比区赛的要求高很多,而且也都是各省市高手云集的场合,要想在国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训练,就该赛项而言,可以分系统再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专项训练主要包括理论学习、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设备调试训练等四部分。理论学习一般安排晚上进行;给排水管道安装训练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各个系统的管道安装要求进行专门的训练,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控制系统线路连接训练主要是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以优化,找出更合适的训练模式;设备调试训练是整个比赛训练的成果性展示专项,前面的做得再好,最后无法调试成功,那整个成绩都将会受很大影响,所以要进行专项训练。通过以上这几个专项训练,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相应训练内容。

3.综合训练。学生在已经掌握了前面各专项的基础上,还需进行综合训练,这是比较高要求的训练,也可以说是赛前模拟,整个训练完全模拟比赛现场进行,要求参赛学生把这一阶段的综合训练当作实际比赛来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比赛情况的把握,老师在这个阶段应以学生训练为主、建议为辅,这样既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要求,也能取得相对较好的成绩。

上述是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技能大赛的选拔训练模式,这些训练模式经过几年的应用与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 “班级比赛专业比赛学校比赛自治区比赛国家比赛”的五级比赛选拔训练模式。整体而言,上述选拔训练模式学生参加人数多、受益面广,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有较好的作用。职业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些训练模式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达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及比赛出发点。当然,在班级选拔训练模式与专业选拔训练模式方面也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后续的教学及技能比赛选拔训练中还需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便本选拔训练模式更好、更完善、更合理。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2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迫切需要,满足技术技能人才多样化、个性化成长的学习需求,应以信息化环境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教学资源库 教学改革

课题: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JC2012030)资助。

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注重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理念变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职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一定了解,但不全面。信息技术正在走近课堂,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滞后于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依然单一,存在“教室被设备绑架、教师被软件绑架”的现象;信息技术辅助教得多,辅助学得少,没有根本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与当代学生喜用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匹配;信息化基础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还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

二、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了提高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信息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设备,在教学中获取、应用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第二,将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高职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第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化资源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现翻转式教学模式。

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关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文件中提出,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技术应用和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共享。以重点专业及核心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系统。以课程标准、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课件、专业技术资料和标准库、考证培训模块、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远程教育和培训等教学资源为主要共享内容;通过共享资源管理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内容,保证教学资源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以高职机电类课程电力拖动为例,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信息化资源为纽带,将教学环节分为:任务确定、创设情境、任务实施、任务评价、提高拓展共5个环节。

1.任务确定

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利用互联网、资源库等预习相关内容。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检索的方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

播放工厂各种机床的工作视频。视频来自生产现场,形象生动,让学生身临其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任务实施

(1)原理分析:让学生进入虚拟平台,点击交互式动画,自己分析工作原理,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工作原理。

(2)虚拟仿真:传统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而虚拟仿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过程纠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虚拟布局、接线、排除故障,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做种教”。

(3)实训操作:播放网络资源库里的示范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训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实操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电试车,通过实训操作学生能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实践技能。

4.任务评价

主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位一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学生根据任务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则根据学生课程表现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为了实现与企业零距离,特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训考核。任务评价是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5.提高拓展

教师布置拓展任务,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进入空间交流群参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五、信息化教学改革效果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3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我相信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能管好自己,所以,首先,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创建和谐的班集体,班干部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我着手对管理体制进行“放权”:

通过几次班干部例会,要求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本学期每月一期黑板报放手让学生在各组长的带领下,从收集黑板报的内容、版面设计、到板书都让学生独立完成四个小组各出一期板报,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发挥各自的特长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识到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老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的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做到讲究卫生,不随便丢纸屑杂物,在平时,我总是把纸屑杂物丢到垃圾箱里;学生出教室下楼做课间操、上体育课,临出教室我都悄悄把灯关上,锁好门;早上进教室打开窗户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经过几次下来,同学们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开无人灯,教室没人要关好门窗通过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我也会主动跟学生问好,说:“谢谢你”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也会自然地用礼貌用语来回答我这样的一种正面影响一定能有益学生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时机,除了学习,我想更为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认识世界,明辨是非,学习怎样做人因此我充分利用班队会课,结合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国旗下演讲的内容,事先做相应的安排此外,对待学生,我尽量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与家长作为服务的对象我在平时经常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

四、加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良好习惯的培养始终是本学期的教育重点之一那么如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尝试让班级管理成为大家的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也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能力因此尝试以下的做法:

1、鼓励班干部敢想,敢做,不仅要做实干家,更要做决策者,只要能发动同学们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和各种爱好的发展,什么想法和活动都可以讨论这样一来发挥了班干部的主体性,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轻松许多,而且效果也较好除了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在班内还开展各种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大都由学生们自己策划、组织、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2、清洁卫生由小组负责卫生由每个小组负责,采用轮流值日的方法,选好卫生小组长,由组长分派任务,按照值日工作的顺序进行打扫卫生,打扫完毕后,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后在卫生值日本上作好相关的记录并由组长负责检查值日情况

3、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能够让他们更加迅速快乐地成长在班级中,我努力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利用班会开展一些小活动等等,鼓励孩子为大家表演,增强自信

4、成立自律小组,以学生管理学生,开展小组小组积分活动,提高其自我管理的意识自律小组各个成员主要工作内容为负责每日班级的考勤,卫生,仪表服装,校会以及课前准备和课堂纪律的监督与劝导,做好宣传工作,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班级形成一个有正气,有次序的良好班风,为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律小组各个成员各有分工,每日与参加年段评比的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及时通知有关同学予以纠正,并定期向全班同学做工作汇报,总结前阶段之成果与不足,对同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同时也征求广大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齐心协力,使班级的各项常规管理正常化,制度化,使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一员的重要作用,自觉为班级争取荣誉,做到自觉自律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4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8~8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时、1分的长短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 谚语导入新课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谁能说一说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时间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时间常常伴随着我们,请看大屏幕。

既然时间这么重要,那我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时间的呢?(钟表)对了,为了记住时间,人们发明了钟表。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整时,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钟表的世界,来认识时分(板书“认识时分”)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钟面。

(1) (电脑出示钟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提问: 从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钟面上有12个数;钟面上有2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是分针;适时引导:钟面上的点和小竖线将钟面分成了许多大格和小格。

(2)指出:

① 从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一个大格,同样的,从数字1到数字2之间也是一大格,数一数你的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板书“12个大格”)

②相邻两个点之间是一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5)那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同桌,看谁数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学生交流。

可能会这样数:①一格一格数 ②5格5格数(一起数一数,课件同时演示)

③125 ④95=45,35=15,45+15=60

师适时板书“60个小格”

(3)小结: 刚才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以及多少个小格来计时的。

2. 认识时针、分针各是怎样计时的。

谈话:那分针和时针分别是怎样计时的呢?请看大屏幕

(1)认识时针。

① (电脑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钟面上现在是几时?(12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电脑演示时针从12走到1)提问:仔细观察,看看时针有什么变化?(引导:从哪走到哪,可以怎么说)时针走一个大格,现在是几时?(1时)从12时到1时经过了多长时间?也就是说 “时针走一个大格,就是1小时”(板书)。

② 指名拨钟,要求让时针走1小时。(上台展示)齐读:时针走1大格就是一小时。

③ 提问: 时针走3大格是几小时?走6大格呢?

(2) 认识分。

谈话:认识了时,我们再来认识分

① (电脑先出示“12时”的钟面)提问:分针指在哪儿?

(演示到“12时零1分”的钟面)仔细观察,看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1小格)你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吗?

结论:“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指出:在生活中一分我们也叫做一分钟)(齐读2遍)

② 提问:那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结论: 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③ 指名上台拨钟,要求让分针走6分钟。提问: 分针走了几小格?

3. 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时=60分。

(1)谈话:认识了时与分,那你想知道时与分的关系吗?

谈话:下面老师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做老师的眼睛,看看当老师在钟面上让分针60个小格的时候,时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师拨2遍)(先让学生讲发现了什么,再用电脑演示加以证实)

(2)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开始走的时候,时针怎么样?对了,时针也开始走,等到分针停下的时候,时针怎么样?时针也停下了。也就是说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这说明它们走动的时间是怎样的?

提问:分针走了60个小格,是多少分?(课件展示“60分”)时针走了1大格,是多少小时?90课件展示“1时”?分针和时针走的时间是一样的,那咱们可以在“1时”和“60分”之间划上什么?(=)(板书: 1时=60分)

4. 感受1分的长短。

(1)引导: 1分到底有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感受一下。

(2)分组实验: 第一大组做口算题,第二大组做眼保健操,第三大组写生字,第四大组数脉搏。教师计时。

(3)汇报结果,师记录。

(4)小结:你看,我们用1分能干这么多的事情,所以同学们要珍惜每1分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闯关练习.

1. 课件。

2.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是1小时。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并提问:为什么说再加上10分就是1小时呢?

谈话: 小朋友,我们每天的7点中央电视台都要播放新闻联播,你知道一次新闻联播有多长吗?1小时也就是2次新闻联播那么长。在1小时里能做很多事情。回去问问你的家长,他(她)1小时里能做哪些事?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①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④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时间非常的宝贵,有关时间的格言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谚语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不到充裕的时间。——歌德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网络操作系统 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61-02

1 《网络操作系统》的课程介绍及其教学地位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课程是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网络管理员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学习该课程,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网络管理员的职责。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后续课程是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由此可见,该课程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处于一个中间过渡课程,可见其重要性。

2 《网络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讲授《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教师往往遇到教学效果与预期不一致,甚至出现较差的情况。本人认为,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这种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教学模式有问题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通常使用“教师授课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确能使学生在有限上课时间里进行学习知识。但是,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索知识和课外动手实践能力,会慢慢退化。其原因是每次上课,都是老师先进行授课,然后进行练习示范,学生在此环境下,会进入思维定势,自然地会没有思考地按照教师的完成练习骤,进行练习。当学生在课堂里面自以为得到学习满足,指望学生课外进行思考和动手实践,也变得难以实现了。所以,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索知识和实际课外动手实践能力,自然会下降。而正好能提高一名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正是从该环节上进行培养的。

2.2 学生学习有兴趣,但自身动手能力差

《网络操作系统》是一门教学内容丰富,实践能力强的课程。当中很多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有密切关系,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兴趣。但基于每位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都有差异,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每位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造成教学效果整体参差不齐,欠缺理想。若不在平时上课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想在期末完成综合项目练习,一方面学生会表现出较为困难完成练习;另外一方面教师也不能顺利达到预定教学效果。

2.3 受前导课程影响,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因为《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间过度课程,学生会受前导课程(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等)影响。如果学生在前导课程里面得不到学习满足,自然在《网络操作系统》课中产生厌学情绪和消极心态,从而表现出教学效果欠佳。

3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3.1 任务驱动的定义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3.2 任务驱动法的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

确定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

自主和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和加深,使每位学生能掌握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

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3.3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学生更易掌握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某个具体任务进行。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轻松自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是将所学新知识和技能蕴涵在任务中,引导学生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找到自信,体味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次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 以Web服务器的搭建为案例的任务设计

现在以《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的Web服务器为案例,讲解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4.1 明确任务目标

在实施任务驱动前,教师应定下哪个任务,该任务的目标有哪些。例如,以Web服务器搭建的教学内容为任务,该任务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学上做到掌握IIS6.0的安装、熟练掌握搭建Web站点和熟悉设置虚拟目录;在情感培养上,要求学生通过该任务实训,能培养出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在实践动手能力上,要求学生通过该任务,能熟练掌握搭建Web服务器的能力。

4.2 制作课内任务内容表和课外任务表

通过制作课内任务表,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到底现在学什么,其操作过程是如何做。以Web服务器搭建的教学为例,课内任务表,可见表1,通过课内任务表,使学生明白本课的任务目标是掌握IIS的安装和Web服务器的搭建和使用。其任务情景是某企业已经制作好一个门户网站,现在正准备放公司网站等。而通过课外任务表,能起到引导学生课后预习和知识技能扩展作用。例如在预习Web服务器的端口配置上等。(见表1)

4.3 制作任务评价表

学生通过任务完成评价表(见表2),能知道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教师也能通过该表反映其教学质量。

5 以Web服务器搭建为案例的实施过程

5.1 明确任务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时,应创设本课任务环境,例如表1中的任务情境。通过环境创设,直接引入Web服务器搭建的生活例子,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任务环境教学下,对其自身以后工作比较有利,能尽快适应以后社会工作环境。

5.2 循环渐进地完成任务

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可能同一水平。正因这样,在实施任务驱动时候,教师应不时留意学生的接受知识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布置任务时候,可以采取循环渐进的方法,从简单的任务做起,从容易到复杂,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在Web服务器搭建里面,可以先从服务器的安装配置IP地址的网站配置端口配置主机头配置服务器的安全配置综合应用。

5.3 学生遇到问题,当场解决

教师在学生操作任务时,应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当场解决。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学到知识,又能保证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5.4 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进行评价和总结

任务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或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本课总结,其形式可以根据表2的内容。学生在长期自我总结和教师评价里,会形成一个相对以往传统教学的知识学习体系。例如,在Web服务器搭建里面,学生通过自我总结,会明确知道除了本课知识外,还有自身对本课学习中存有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措施。

6 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注意事项

6.1 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还应是教学的组组织者、职业实操能力的教练员,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2 任务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将教学总目标分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模块在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6.3 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任务的大小要适当

设计任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6.4 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在完成过程中方式可以合作,协作,通过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素质。

7 结语

任务驱动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注重应用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老师的教;注重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收获,而不是卷面成绩。任务驱动法不仅在《网络操作系统》里可以使用,在计算机专业基础、其他专业课程里和其它学科课程中,同样可以使用。一般说来,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从应用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途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慧芳.实验环境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现[J].职业教育研究,2005(4):110-112.

[2] 王晓燕.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J].成才之路,2008(5):34-35

学生实操能力自我总结范文6

职业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强化工学结合,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宽继续学习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理念的指引下,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酥性饼干马赛克的制作”一课,并简述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有效的教学要以了解教学对象为基础。首先要了解学生,分析学情。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将从下面几点分析学生特征。

1.知识储备

他们之前学过焙烤原辅材料的用途、特点等理论知识及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焙烤技能。

2.认知能力

他们希望能够直观地学会如何操作,而对工艺原理不愿深入研究。

应对方案:按工艺流程设置任务,将原理的讲解融入任务之中,“做中学,做中教,”降低纯理论学习的难度。

应对方案:在上焙烤工艺之前鼓励学生做了广泛的市场调

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便可从调查结果中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产品。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马赛克饼干正是学生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的产品之一。

二、教材分析

《食品工艺》是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食品工艺》。教材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培养技能型人才。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实现了专业与岗位的对接的同时也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饼干制作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酥性饼干生产工艺是焙烤食品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酥性饼干的配料原则、制作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内容,是焙烤原辅材料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同时,酥性饼干的制作也是中级烘焙工鉴定的重要内容,马赛克饼干是典型的酥性饼干,因此,学习本节课对学生获取“双证书”有非常重要的实战意义。

2.教材对饼干制作的处理

处理前教材中介绍饼干的制作时,在同一模块中介绍了多种饼干的生产工艺,并以理论形式阐述。所以,以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把酥性饼干的制作工艺从中抽提出来,形成本次教学内容,强化实操技能训练,弱化了抽象知识的学习。

3.教学目标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食品生物工艺课程设置”中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①理解马赛克饼干生产工艺流程。

②记住关键技术参数,能够说出酥性面团的原理及特点。

技能目标:

①能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马赛克饼干的生产操作。

②能按“6S”操作规范进行生产。

情感目标:

①能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和讨论,热爱食品行业。

②通过践行“6S”,具备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

③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制作马赛克饼干,所以,马赛克饼干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参数的控制为重点内容。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可知,酥性面团调制原理成为教学难点内容。工艺流程中调制酥性面团和准确把握烘烤参数成为操作的关键点。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马赛克饼干生产为主线,以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导向,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参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实现人才培养对接职业资格。本次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当一个“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突破重、难点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在新课导入环节穿插情境教学法,在完成任务环节穿插了演示教学法。

学生相对应的学法有小组合作学习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将技能考核标准与实训相结合,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模式课。本次课共两个学时,设置了新课导入、配方工艺分析、接受任务、完成任务、讨论评价五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而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本节课导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学生调研带回来的产品设置教学情境,以实物导入的方法。学生看到自己调研的产品,惊喜不已,学习欲望异常强烈。

2.配方工艺分析

了解配方是学习制作方法的前提。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亲自品尝,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讨配方可能含有的原辅材料。然后将配方展示给学生,共同分析配料特点。这样不仅达到分析配方的目的,而且从感官的角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味的饼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引导学生根据焙烤食品一般生产工艺分析马赛克饼干的生产工艺流程,共同确定生产工艺方案。

3.接受任务

在课前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分组并委派组长,小组合作方式能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能积极主动地协助他人的工作,增强沟通的能力。“6S”操作规范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素养,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前,各小组还应按“6S”从业标准整理个人卫生、衣帽及车间卫生等,将“6S”操作规范与实训相结合,课堂变车间,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按小组下达任务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马赛克饼干的制作。

4.完成任务

马赛克饼干制作工艺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三个任务的设置由工艺流程分解而来,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总结出所有的工艺课在环境、设备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均可按工艺流程设置成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