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的直线传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果冻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2)观察演示实验“光在非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2)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实验器材
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易拉罐一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螺母一个、塑料薄膜一块、橡皮筋一条、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滴了少量牛奶)、蚊香、透明塑料矿泉水瓶一个、玻璃砖一块.
教师教具:强光手电一个、方形玻璃容器,浓盐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先播放一段手影视频,师生再利用强光手电在白屏幕上做手影游戏,问学生:这些现象包含了怎样的光学原理呢?与学生一起走进光的世界,由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
1.光源
走进光的世界,必须有光,你知道光来自哪里吗?同学们课下完成了前置性小研究.现在让我们分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打开前置性小研究,展示光源(4个同学板书),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光源与非光源的区别,总结光源定义,对光源分类(人造光源、自然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1)根据课下前置性小研究让学生认识光沿直线传播传播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实验一将激光射向盛有蚊香的烟的透明塑料矿泉水瓶,可以看到光在空气中的径迹是直线的.
实验二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牛奶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三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玻璃砖,发现光在果冻、玻璃砖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展示实验成果,组织学生归纳得出: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并进而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实验四将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师:通过实验四,发现上面我们总结的结论有缺陷,应该怎样完善才科学呢?
结论光在同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师:夸奖同学们能注意细节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完善结论.我们的这个结论就很完美了吗?请看下面实验.)
(2)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盐水中传播的实验.(教师要说明原来是水,后来用长颈漏斗缓缓注入浓盐水)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3)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3.介绍光线的概念
老师用激光笔在黑板上照射出光的传播路线,让同学到黑板用粉笔模拟画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教师提问:为什么是直线?为什么要标箭头?教师讲解模拟出光线,得出光线的概念.
4.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教师提问:还记得上课时做的影子游戏吗?那个青蛙是怎么形成的?(教师做一做)
生:就是人的影子.
(1)让学生交流影子的形成,讲解说明.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形成影子.教师用幻灯片向同学们介绍影子的形成光路图.并告诉同学日晷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来工作的.
(2)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过渡到日食.(天文现象)
播放日食月食的视频然后回答几个问题:①是由什么现象形成的?②是谁挡住了太阳光?
(3)制作小孔照相机,学生制作小孔照相机,观察点燃的蜡烛.在观察小孔的形状.像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有关吗?
再通过画图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举出生活中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
5.光的传播速度
打雷和闪电总是同时发生的,人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出光的传播速度.学生自学P71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3)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怎样的?
三、小结
回顾目标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课上检测测
五、前置性小研究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2
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年轻气盛,工作热情,但实际教学经验不足。在学校一带一的帮扶教研模式下,在听课后如果直接指出年轻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细节、教学艺术上存在的问题,很多年轻教师会难以接受。在学校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帮扶工作中,我们教研组研究决定采用观课议课的方式,以课例为载体,层层解剖,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走上工作岗位。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上,最难控制的是场面,通常,学生一进到实验室,就会变得非常兴奋,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来做实验的目的,拿起桌上的器材玩到下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不愿意上实验课,通常把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者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上完课后放他们到实验室去过把瘾。为了帮助年轻教师能尽快地把握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我们教研组决定以《光的直线传播》作为课例,进行观课议课活动,再通过议课后确定下的方案,进行二次备课、三次备课,然后借班上课,把观课议课的教研模式通过典型课例,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进步。
选择《光的直线传播》为课例,一是这节课是新授课,主要的实验是以引导学生突破了怎样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后,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果冻、水中的传播路径,总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在实验中,学生会有很多发现,为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好铺垫。
作为主持者,在一次观看了A教师上完《光的直线传播》的课堂实录后,我把其中的一段教学录像剪辑下来,与这位年轻教师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的对话。
笔者:你在请学生分享时,你 是希望别的小组学生怎样?
A:当然希望他们都能停下手中的实验,倾听别人的分享。
笔者:学会倾听,学会尊重,是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一个体现。可是现在通过看录像,我们这一目标实现了吗?
A:没有,我讲课时,还有很多学生在做实验。
笔者:当时,你是怎样设计这一环节的?你的目的是什么?
A:我想通过做光在空气、水、果冻(固体)的传播实验,让学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只给他们三分钟的时间,不要求他们每样都做,可能有些小组只做一样,有些小组可做两样,做快的小组可以完成三样。通过分享的环节,让全班的资源共享。
笔者:你这个设计也有它的道理。第一,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后面还有那么多的程序要走。第二,资源共享,学生不用做那么多的实验,就可以得到结论。可是,通过录相发现,你让好几组学生分享,其他的学生一直在那玩个不停,这样达到资源共享了吗?
A:没有。
笔者:我们来看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我们给学生8样器材。三分钟时间,如果是我们大人,都还玩不够,更何况,是十三、十四岁的八年级学生,并且又刚开始学习物理。
A:那如果给他们玩,恐怕一节课都不够。我们后面还有那么多的内容,怎么办?
笔者:是不是增加实验时间,给5分钟,让他们都能完成这几个实验。然后发出指令,让他们整理器材。
A:我也发出指令了,他们也没停下来。
笔者:是不是你的指令不够清晰,没能传达到各位学生的耳朵。刚才看了录像,你说了:“各组同学都完成得很不错,下面请同学们分享,哪一组先来。”这个过程是不是太快了?
A:看来应该停下来,检查各个小组的器材是不是整理好。
笔者:这个建议挺好,也不花多少时间。如果,还有学生继续做,我们还可以第二次发出指令说:比比看,哪一组整理得又快又好。可千万不要说:“同学们,5分钟已到,实验至此结束。”这样不符合新课改要求。
作了修改后,我与她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在处理学生实验这个环节,我们进行了改进,在她重新上这一节课时,我们的这一段改进,效果非常好。
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我们的教学行为不能只顾我们的设想,不顾学生的感受,我们应该从学生的感受出发考虑我们的教学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思考我们该怎么教。这就牵涉到如何以学论教。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改变了,以课例研究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很好地达到以下两个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以学考察教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授课教师有自己的考虑和设想,有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教育价值观念和假设,就行为讨论行为,很难导致教师行为的真正改变,而直接建议教师该怎样做,可能会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或为自己找理由。通常我们的评课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听课的教师拼命地挑剔,这里不是,那里不是,让上课的教师很不舒服,心里会说:你厉害,那你上来算了。而通过议课,让教师意识到,她的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从而追求有效教学,教师就有可能自觉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以学改进教
平常我们是按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这条主线来进行反思的。现在以学论教采用反向路线。从学生学的效果学生学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师的教育假设。从学的效果追求考察入手,思考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思考应有的教学行为,以此反思原有的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学论教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学论教提供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3
关键词: 光纤振动传感系统; 复用; 相位生成载波
中图分类号: TN 911.74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1.009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全防范的重要性越显突出。一些重要的保密部门、军事要地、银行、机场等对大范围、长距离、高可靠性的安防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显著。目前,已有大量的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安防系统,其特点是抗干扰性强、可靠性高,隐蔽性好、可防探测,易于安装和维护[12]。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需要对多个对象进行监测,而一个被监测对象需要对应一套光纤传感结构,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整个监测系统的成本,而且系统的复杂程度也逐级上升,给维护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复用的方法,来达到简化系统,降低成本,易于维护的目的。
1背景技术
在光纤传感所采用的复用技术中,相位载波复用是较常采用的技术,即通过相位载波复用,使不同的感应单元复用共同的光源、光纤光路以及光电探测器等。这种复用方法,如文献[45]所描述,通过对不同的感应单元施以不同频率的相位载波进行调制,每个载波频率对应于一个感应单元,各感应单元产生的干涉信号被共同的光电探测器检测。为了实现复用与解复用的目的,上述的相位载波复用技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为了使复用的信号不发生混叠,相邻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差必须大于外界扰动引起的信号基波频率上限的两倍;
(2)对于光电探测器后的信号,通过信号处理技术,采用载波基波或谐波作为参考信号,对载波基波或谐波边带信号进行处理,以达到将干涉信号解调出来的目的。
在该技术中,由于对相邻频率的间隔要求,同时为了使不同载波的基波、谐波频率不发生混叠,使得调制频率的选择受到较多限制,由此会影响到实际复用的数量;同时,为了使复用的数量足够大,对调制器件的工作点要求可能会很分散,并要求调制器件具有高的工作频率,这不利于实际应用。在信号的解调中,如引入信号处理技术,会增加信号处理部分的技术难度和技术复杂性,并大大提高后端的开发成本和设备成本。
在光纤传感系统的许多实际应用场合,两个事件完全同时发生的概率很小,即两个感应单元同时感应到信号的可能性很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相位载波复用技术的光纤传感复用方法。在光纤干涉系统中,对感应外界扰动的不同感应光纤单元产生的干涉信号,用不同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相邻载波频率之间的频率差无需大于外界扰动引起的信号基波频率上限的两倍,各光纤感应单元形成的信号被共同的光电探测器检测后,利用信号基波来分析扰动信号的物理量,并利用载波基波或谐波的边带判断感应扰动信号的光纤。
由于每次扰动事件只发生在一个感应单元,即只有一个感应单元感应到扰动信号,设该单元为第i个感应单元,从式(4)可以看出,调制频率fmj(j≠i)的基波和谐波将不会出现边带,而调制频率fmi的基波和谐波则出现边带,根据这一特点即可判断感应扰动的感应单元。由于仅需观察是否出现边带,仅需相邻的调制频率有一定的间隔,不影响边带判断即可,不需要传统的相位载波复用方案那样要求具有两倍于基波最大频率的要求。图1为i单元发生扰动时的频谱示示意,在该图中,载波频率fmi出现了明显的边带,说明感应信号来自于感应单元i。对于出现边带的载波频率的确定,利用一些便捷的分析手段,例如边带的能量、谱线的对称性等,即可实现;信号基波则可用来恢复干涉信号。
由于仅用信号基波来恢复干涉信号信息,无需像传统相位载波复用那样用载波基波或谐波作为参考信号来解调干涉信号,相应的信号处理手段简单,由于这个特点,也可以很方便地应用于施加载波的调制端远离解调端的情况下(例如图3的结构中),而无需将调制信号引回解调端或在解调端恢复出解调所用的参考信号。
3数据分析
本文采用的是图2的结构。所使用的第一耦合器1为3×3均分耦合器,第二耦合器2为2×2耦合器,有2个复用的感应单元:4(1)、4(2),使用的是光缆中的一芯,相应的光缆长度分别为21 km、14 km。光源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所生产的SO3B型超辐射发光管(SLD)型稳定光源。光纤延迟器3使用的是美国 “康宁”生产的G652型单模光纤,光电检测装置8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器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4所生产的型号为GT322C500的InGaAs光电探测器。使用的相位调制器是将光纤绕在压电陶瓷上制作而成。经测试,信号基波的最高频率小于80 kHz,施加在相位调制器7(1)、7(2)上的频率分别为100 kHz、110 kHz。低通滤波器9的带宽为80 kHz,从光电检测装置8输出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经信号采集卡采样后,进行扰动位置以及扰动性质的判断。同时,对光电检测装置8输出的信号进行采样,对载波基波的边带,即频率100 kHz、110 kHz的边带进行分析,即可判断扰动来自那根感应光纤。系统中所使用的采集卡为NI公司产品。
当敲击加有100 kHz载波频率的传感光纤时,所得到的的信号依次如下,图4(a)为加载波后信号波形。图4(b)为其频谱图,可以看到,100 kHz左右的边带有信号,而110 kHz左右边带比较干净,所以可以判定敲击信号是加在100 kHz所在的传感光纤上的。图4(c)为经过80 kHz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的振动信号。
当敲击加有110 kHz载波频率的传感光纤时,所得到的信号依次如下,图5(a)为加载波后信号波形。图5(b)为其频谱图,可以看到,110 kHz左右的边带有信号,而100 kHz左右边带比较干净,所以可以判定敲击信号是加在110 kHz所在的传感光纤上的。图5(c)为经过80 kHz低通滤波器后得到的振动信号。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可以用载波基波或谐波的边带来判断信号发生的感应单元,可以通过低通滤波器解调出相应的线路上的信号。
4结论
本论文使用载波基波或谐波的边带来判断信号发生的感应单元,这种判断方法简单易行,系统结构简化。本方法的另一优点是相邻载波的频率差无需大于信号基波的频率上限的两倍,这方便了载波频率的选取以及相位调制器件的选择,也使得复用单元的数量更大。
参考文献:
[1]JUAREZ J C,MAIER E W,CHOI K N,et al.Distributed fiber optic intrusion sensor system[J].Lightwave Technology,2005,23(6):20812087.
[2]潘岳,王健.双马赫曾德尔型干涉仪定位技术研究[J].光学仪器,2012,34(3):5459.
[3]DAKIN J P.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s[J].Proc SPIE,1992,1797:76108.
[4]韩泽,陈哲,胡永明,等.光纤水听器阵列的多路复用技术[J].半导体光电,1999,2(4):231234.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4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答案
基础训练
1、同种均匀介质;不需要
2、路径;方向;快
3、月食;直线传播
4、3×10³;3×10²;3/4
5、 6、 7、 8、 9、
BD C D A B
10、(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所成的项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4)太阳
拓展提高
11、直线传播;变大
12、直线传播;小孔距地面的高度不同
13、沿直线传播;甲
14、倒立;变大;不变
15、(1)减小
(2)15
(3)慢;基本不变
第2节光的反射答案
基础训练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漫反射
3、凹凸不平;遵循
4、入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
5、镜面;入射光线;发射光线;法线;∠AON;∠NOB
6、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7、粗糙;漫
8、30°;0°;10°;10°
9、D
10、A
拓展提高
13、45°;增大
14、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15、B
16、D
17、①B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不能
18、(1)光源
(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在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
(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第3节平面镜成像答案
基础训练
1、4;不变;衣领
2、1.68;1
3、凸面镜;凹面镜;光的传播方向
4、 5、 6、
A C B
7、(1)茶色玻璃板;薄;小华的理由是点燃的蜡烛像清晰
(2)B;不能;虚
8、(1)薄玻璃板;相同
(2)不同;完全重合
(3)无关
10、略
拓展提高
11、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12、(1)虚
(2)6
(3)下降;0.5
13、(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5
【光的直线传播答案】
基础训练
1、同种均匀介质;不需要
2、路径;方向;快
3、月食;直线传播
4、3×103;3×102;3/4
5、6、7、8、9、
BDCDAB
10、(1)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2)小孔成像所成的项的形状由物体的形状决定
(3)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4)太阳
拓展提高
11、直线传播;变大
12、直线传播;小孔距地面的高度不同
13、沿直线传播;甲
14、倒立;变大;不变
15、(1)减小
(2)15
(3)慢;基本不变
【光的反射答案】
基础训练
1、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漫反射
3、凹凸不平;遵循
4、入射光线;光路是可逆的
5、镜面;入射光线;发射光线;法线;∠AON;∠NOB
6、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7、粗糙;漫
8、30°;0°;10°;10°
9、D
10、A
拓展提高
13、45°;增大
14、垂直;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15、B
16、D
17、①B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③不能
18、(1)光源
(2)沿光路用铅笔相隔一定距离在纸板上各打两个点,在过两点用直尺、铅笔将光的路径画在纸板上
(3)给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编号
(4)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平面镜成像答案】
基础训练
1、4;不变;衣领
2、1.68;1
3、凸面镜;凹面镜;光的传播方向
4、5、6、
ACB
7、(1)茶色玻璃板;薄;小华的理由是点燃的蜡烛像清晰
(2)B;不能;虚
8、(1)薄玻璃板;相同
(2)不同;完全重合
(3)无关
拓展提高
11、反射;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12、(1)虚
(2)6
(3)下降;0.5
13、(1)确定像的位置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M
(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
(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
14、(1)abdc;
a、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光的折射答案】
基础训练
1、水;空气;虚
2、OC;BO;OF;OD;60;∠6;右
3、37°;43°
4、折射;能;光路是可逆的
5、6、7、8、
DABA
9、(1)远离
(2)B
拓展提高
12、A
13、C
14、甲;等于
15、(1)滴入几滴牛奶;能
(2)大于;增大;折射光线消失
【光的色散答案】
基础训练
1、黄、绿、蓝;红外线;热效应强;红外线烤箱
2、红、绿、蓝;红外线
3、黑
4、色散;紫;红
5、6、7、8、
DBDAC
拓展提高
9、C
10、C
拓展提高
9、C
10、C
12、(1)透过的色光
光的直线传播范文6
关键词: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虚像 实像 影子
光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丰富多彩,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现象,都与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有关。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像”和“影”、“虚”和“实”的认识是片面的,在描述上也有许多不科学和不严谨的地方。这对于刚刚系统的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是一种误导。因此,对光现象的中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现象进行辨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像”和“影”
1.光沿直线传播时形成的“像”和“影”。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时候,如果通过小的孔洞,就会出现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烛焰上部发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光屏的下部;烛焰下部发出的光,通过小孔,照在光屏的上部,所以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若光在直线传播中遇到了不透明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面就有光不能到达的黑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如物体在太阳下的影子、人在路灯下的影子、小孩们喜欢玩的手影、民间艺术中的皮影。
天文现象的日食和月食,实际上也是影子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三个天体在一条直线或近于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在地球上的某一部分出现月球的影子,在这个影区里的人就看不到太阳,这就是日食现象。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离太阳的一面时(地球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在月球上就出现地球的影子,在这个影区里的人看不清月亮,这就是月食现象。
2.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像”和“影”。
有一首明朗欢快的少儿歌曲唱到:“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水中的“白塔”即我们常说的“倒影”,这种“倒影”究竟是岸上白塔所成的像还是影呢?这就要从平面镜成像说起。
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是良好的反射面。光源发出(或物体反射)的光若被它反射,就会形成一个和光源(或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平面镜成像。抛光的金属面和平静的水面也能反射光,因此也能像平面镜那样成像。这一特点在遥远的古代已经被我们的祖先所知晓,唐太宗李世民就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而贫苦的农户家无力购买铜镜,只能打一盆清水,对着自己在水中的虚像进行梳妆。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也更为广泛: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来矫正舞姿、牙科医生利用平面镜观察牙齿、眼镜店利用平面镜来拓展空间、反射式望远镜利用平面镜来观测天体……
二、“虚”和“实”
1.虚像。
(1)光被反射形成虚像。①平面镜成虚像:如前面所提到的“镜花水月”。②凹面镜成虚像:物体在凹面镜焦点以内成正立的虚像。③凸面镜成虚像: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2)光被折射形成虚像。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现象。光在折射时会形成虚像。比较常见的是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由于折射形成虚像的现象,如:海市蜃楼、池水变浅、筷子变弯、钢笔错位、星光闪烁、叉鱼时要偏向下方等。②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即u<f)时,在光屏找不到物体的像。但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时,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就是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虚像。
2.实像。
(1)光沿直线传播形成实像:小孔成像。
(2)光被凸透镜折射成实像:①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应用:照相机、摄像机。②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即u=2f)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粗测凸透镜焦距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③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即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综上所述,尽管生活中由于光的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种类繁多,但我们只要从其形成原理入手,剖析其实质,就不难发现“像”和“影”、“虚”和“实”只不过是光在不同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现象,从而也就很容易把它们区分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