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1
一、儿歌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
孩子刚入园时由于刚离开父母,孩子们哭闹。通过儿歌《幼儿园像我家》让小朋友高高兴兴入园,使其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像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渐渐消除他对教师的戒备心理,大人对孩子也特别的宠爱,每天都有很多孩子是由大人抱着进幼儿园的,我们对幼儿进行过相关的教育但是显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因为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进教室,这时,我就采用儿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在晨间谈话的时候,给孩子们念了“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小袋鼠,它要妈妈抱。羞羞羞!”通过儿歌的学习,鼓励幼儿来园时,能够自己走进教室,从而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接下来的几天,自己走进来的孩子的人数明显增多了。我和孩子一起把生活情节中的内容也尝试放进儿歌里,如:漱口、洗手等一些常规的生活行为,孩子们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一边念相应的儿歌,使儿歌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孩子们轻松的学习了儿歌,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一举两得。
由于儿歌大都是向儿童讲解事物,儿童可以从中获得各方面简要的知识,逐步地开阔思路,丰富思想,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念唱摇篮曲,可以使婴幼儿在情感上趋于平静,安然入眠,或由此学会认识简单的事物,学会说话;念唱游戏歌,激发儿童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念唱数数歌,对儿童进行数字教育和知识教育,使儿童逐步学会概括和抽象;问答歌,问一句答一句或连问几句然后作答的形式,可以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世界,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增进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急口令它是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很好的工具;数数歌可以培养幼儿数字的观念,掌握数序,锻炼计算能力;滑稽歌不仅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还使儿童从一系列反常叙述中加深对正面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儿童从反面联系进行思考的能力。
二、学习符合幼儿生活规范的儿歌
儿歌首先与生活密切相连,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由于小班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我们可能发现,一个故事,一个儿歌,一个图片,幼儿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幼儿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就规范了幼儿的某些活动中的规则,加深了幼儿的理解,增长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例如:对于儿歌《滑滑梯》“滑滑梯,滑滑梯,你先我后别着急,上去好象爬高山,下去好象坐飞机,忽忽悠悠飞到地。”我在幼儿玩滑梯的时候反复不断的说唱,幼儿在理解其含义了之后,对其中的“你先我后别着急”这句话记忆的特别深刻。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就说“你先我后别着急”而且会自然学会等待,还让的幼儿懂得谦让别人呢;通过对儿歌语言的理解学习还可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例如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这首儿歌幼儿对“手心、手背、手指头,全让肥皂走个够,黑的脏的全不留。”这句话生动形象、拟人的词汇更感兴趣,特别是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的叨唠,认真的洗手,让肥皂泡沫真的走个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卫生常规和认真做事的习惯。
三、模仿适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儿歌
儿歌是幼儿生活的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幼儿共同创编的有时可能不是很押韵,但只要符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幼儿一样会积极响应的。记得还是春天刚刚来到的季节,我们带幼儿去春游,路上幼儿兴奋的畅所欲言,回来后他们的热烈讨论,我想怎么样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记忆自己眼里的春天呢?于是,我就根据幼儿所看到的、讨论的内容编成了儿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玉兰花儿开了。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春天来了,老爷爷卖鱼了。春天来了,小朋友郊游了。”在幼儿有所经历的同时,教师及时用幼儿易于理解、记忆的儿歌形式总结出来。小朋友学说的时候主动参与模仿,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老爷爷卖鱼了”这句话,小朋友记忆犹新,因为那时他们还和爷爷聊起了卖鱼的事。当我问他们“什么是‘郊游’呢?开始时他们还不是很理解,我引导说:“今天我们就去郊游了。”这时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我知道,郊游就是‘走走看看’”这就是幼儿对儿歌的理解,通过感受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总结出来的含义。这首幼儿讨论,教师总结创编的儿歌,他们两遍就学会了,而且每次放他们的录音时,他们都会了乐此不厌反复跟唱,因为这是他们理解的儿歌语言。我又把郊游的照片按照儿歌的顺序贴了起来,他们会对着照片和同伴说:“这是我抱着玉兰花树照的。”加强了幼儿与同伴的交流,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了解、记忆。
在幼儿对他们感兴趣的儿歌有了良好的学习劲头后,我发现幼儿已具备了一些口语交往的基本能力,但语言的表达能力仍需继续培养,经常回出现一些 “唱”儿歌、拉长声音等不良现象,为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在儿歌教学中,又进行了朗读能力的练习。激感,培养朗读兴趣。幼儿的情感容易受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常因环境的改变而不适应,表现为胆小不敢说话。所以,首先要引导幼儿开口说话。教师通过和幼儿交谈、做游戏、讲故事、欣赏儿歌等,使幼儿产生信任感。稳定了幼儿的情绪,也锻炼幼儿开口说话,当幼儿对教师有了感情后,就可以考虑进行朗读练习了。
四、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好儿歌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提供丰富的儿歌类型,每一种儿歌类型都有其对应的能力培养,儿童通过这些多样的儿歌学习,促进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给予他们多样的儿歌类型,如托班可以多一些摇篮曲、游戏歌之类的儿歌;小班可以增加一些问答歌,引导儿童在儿歌的学习中学会完整的表达;中、大班可以选择一些绕口令之类的儿歌,以训练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增加多样的儿歌语言。教师应提供多元的儿歌内容,即可以在学习国语儿歌的同时增加外国的优秀的民歌、童谣,和中国各地方的方言儿歌。儿歌童谣是儿童最喜欢,特别是本土方言儿歌、童谣,它除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对于挖掘保存各民族、各地方的本土文化,为世界大文化宝库保留更多的人类文明珍贵遗产还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重视儿歌的音乐特质,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培养儿童良好的音乐能力。儿歌与音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音乐是儿童最喜欢的语言,也是儿童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儿歌童谣对幼儿而言,可训练节奏、音感、听力、拍子、强弱、曲式、歌唱能力、肢体动作表现能力等,更可培养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享受音乐所带来的轻松愉悦气氛,进而帮助其发展健全性格。建议教师可以在托班和小班多提供一些慢速、音域较窄、力度鲜明、2/4拍和4/4拍的儿歌,以培养儿童儿歌学习的兴趣;到了中班可以多一些中速、中等强、中等弱、弱的音乐要素,加强儿童对音乐的控制能力,音域可以拓宽至六度到七度,多一些3/4拍的儿歌,训练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大班应重视快速、渐快、渐慢、渐强、渐弱这些音乐要素,教师可以拓宽歌曲的音域,但仍不能超过一个八度,节拍也可以多一些6/8拍的儿歌,重点培养儿童综合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即兴创作的教学,启发儿童天生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托班和小班可以多采用唱诵和律动,而进入小班亦可采用一些律动的即兴创作来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中班除了以吟唱和律动为主外,这时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和即兴表演的训练,激发儿童探索声音、创作音乐的动机。到了大班多一些儿歌创作的教学,幼儿园阶段儿童对于世界充满的新奇与渴望,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1.运用儿歌有助于发展幼儿对歌曲的创编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不论是韵律、舞蹈还是歌唱活动,都要求幼儿能够学会创造,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儿歌的创编有内在的联系,幼儿能够熟练地创编儿歌,再配上旋律就是一首歌曲。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自编自唱的冲动,此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例如《颠倒歌》的教学中,歌词是:“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蚂蚁扛大树,大象没力气。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小鸟儿游呀游在大海里,公鸡会生蛋,母鸡喔喔啼,事情全颠倒,哈哈,你说多可笑!” 这首歌共有两段,两段的结构完全相同,而且两段的后半部分也完全一样,前半部分都有四句,而且都是两句两句对应着唱。对于这样的体裁,最适合幼儿的创编。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第一段歌词,我运用儿歌教学方法,让幼儿先学会第一段歌词。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引导幼儿看图创编分别以“什么动物飞呀飞在蓝天里?什么动物游呀游在大海里?”这样的句式来激发幼儿创编歌曲的兴趣。
2.运用儿歌提升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模仿能力
语言是在不断的听说模仿使用中丰富提高的,特别是幼儿外语的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很快就会遗忘,我们要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实践中,或者将日常用语编成富有韵律的儿歌,淡化了教师对幼儿的规则约束意识,增加了趣味性,不仅能够较好地组织幼儿,而且使幼儿受到良好的语言熏陶,这是儿歌独特的魅力所在。
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必须注意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将相关领域的、同等程度的内容以横向联系的方式加以组织,增强幼儿学习的应用性和实效性。绘画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美术活动,例如在中班绘画“苹果乐园”时,幼儿自由讨论怎样画出快乐的苹果。有的幼儿说:“我爱吃苹果,我要画上嘴巴,大口大口吃苹果。”还有幼儿说:“我要画结满果子的苹果树。”儿歌趣味性强,容易理解,体现儿童的思维,而且充满日常生活中需要的语言,是幼儿园进行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两年来的儿歌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大量收集合适的儿歌,进行仿编或创编,并编排相应的动作,是进行儿歌教育的保障,将儿歌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使幼儿愉快地接受,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我希望能够和幼教同仁共同交流讨论,以便更好地在幼儿园开展儿歌活动,带领幼儿轻轻松松地走进儿歌世界。
五、结束语
实践告诉我们,好的儿歌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儿歌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让孩子们易于掌握。孩子们通过传唱儿歌,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儿童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巧妙运用儿歌,让儿歌进驻幼儿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
参考文献:
[1]赵子清,安培生,赵国芳.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从国家政策文体理念向教师教育观念转变[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9,12~18.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2
河畔的泥土泛湿,野草探青的时候,是我快乐的季节。仿佛我就是春天的使者,迫不及待地要把春天的讯息告诉河水,告诉田野。乡村的春天是明亮的,不论是村头的小树林,还是山路上的牛车,它们都兴奋着,怀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跟探头的麦芽一样。
山坡上有太多的事物都在渐渐变绿,数也数不清,有嫩绿的苦苦菜,深色的马尾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浅绿色的苜蓿。一丛丛的新苜蓿像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这种情形让我想起幼儿园放学的那一刹那,所有的苜蓿芽都像那些可爱的孩子争先恐后地探出脑袋来;暖暖的阳光下顶破泥土的那一刻它们是多么幸福,清新的空气顿时充斥着它们小小的心肺。它们一定有一双纯洁的眼睛,在蔚蓝的天空寻找白云。看,它们那圆圆的小耳朵多么动人,在山风的吹拂下尽情地摇曳,它们肯定是在努力倾听远处伙伴的窃窃私语。有些枯草的尸骨横七竖八,枯黄的颜色是它们冬天里面黄肌瘦的记忆,小小的苜蓿芽们全然不顾,在枯草堆里,黄土层下面,在攥紧小拳头努力地挣扎,打破了这一大片土地的寂静。我想,在月光如水的夜里,它们一定有太多的话要给山风诉说,给花香倾诉,这种感动就像我看见母亲坑角的母鸡,终于孵出第一只小鸡,在它顶破蛋壳的一刹那把春天惊醒。
家乡有在春天割苜蓿的习惯,用苜蓿芽煮饭是家里难得的佳肴。那时候,我还在村头的村小学上学,每每放学铃响后,我们都会扑向河畔的一块苜蓿地,好像一群蜜蜂奔向花丛,把书本掏出来,搁在田埂上,书包就是最好的口袋,我们最喜欢拿着削铅笔的小刀,轻轻割向苜蓿芽的根部,它们的茎秆是那么的嫩,只要轻轻一碰,它们便睡倒在我的手心,我们小心翼翼,却又那么急切。我们就像一只只晚归的小田鼠,在地里尽情的嬉闹,进行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当暮色渐浓的时候,土头土脑的我们,便提着鼓鼓的,尽是嫩绿的苜蓿芽的书包,唱着不着调的儿歌沿着小路回家。
夜幕降临,父母种地归来,厨房里昏暗的灯泡把全家人拉拢到了一起。母亲围上碎花裙,开始擀面;父亲卷上一根旱烟,坐在小木板凳上开始烧锅;我则把一书包的苜蓿芽全部倒在清水里,用清水淘一淘,然后放入锅中和母亲的面片一起煮。当然,大多时候我们还会煮一些苜蓿芽,把水攥干后,撒上盐,调上油和醋,那是一道很可口的凉菜。月亮升起的时候,全家四口人围在饭桌上,碗里碗外都是苜蓿的清香。那样的夜晚是我最幸福的记忆。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3
快乐自然流露。一般来说,童年大多是快乐的,但每个人快乐的内容不尽相同。“我的花布衫上沾满青草,后襟还被树枝绊坏了一块”,不因为衣服脏了和破了而沮丧;“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不因为动作不雅而犹豫;“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不因为理性而迟疑;“蹲在暖香扑鼻的绿影里”,因喜欢而专注;“听外婆拨开一垄垄麦子喊着我的乳名”,因专注而忘形;“蚂蚁爬上手背,花朵上的毛毛虫,也许正是要变成蝴蝶的那一只”,因忘形而倾情。这一切快乐,作者并没有刻意描绘,而在随意的叙述与描写中显现出来,令人佩服。
忧思含蓄表达。本文在追忆快乐的过程中,对忧思的表达非常含蓄。“门窗远去,多少年来坚实的墙壁城楼,竟是一层待化的浮冰。”“坚实的墙壁城楼”是现实的写照,给人的不仅是灰色的调子,而且是一种冰冷的触觉,令人禁不住心生寒意。“我一转身进了人潮人海,再回首,云已遮断归途。”“遮断归途”意味着春天的远离,自己已无法与春天亲近。“昨天有一朵蒲公英在灰色的高楼下向我说了关于春天的零星消息。”“一朵”“零星”表现出城里的春光的缺少。这些都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一种担忧,使文章上升到了一种哲理思考的层面,给人智慧。
热爱真诚抒发。作者抒发的是一种对春天的真诚的热爱之情。没有发自心底真诚的爱,就不会有如此清新淡雅的文笔;没有出自心底真诚的爱,那平常的事件与平常的景物就不会染上如此美丽的色彩。“再小的花,哪怕是只有四个花瓣的,如果你看见过它开放,就会深深懂得那绽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你敞开的怀抱。”这与其说是花对人敞开了怀抱,倒不如说是因为人对花敞开了怀抱,花才因此而美丽并拥有了无穷的魅力。“我决定要回家一趟,所以郑重地在纸上写下了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春天,作者书写春天,暗示的不就是对春天的一种无限的向往与热爱么?“走吧!到春天去。”文章最后以激越的呼唤结尾,真诚的热爱激动人心。
妙用叹词,情趣横生。叹词是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及招呼、应答的词。《走吧!到春天去》中多处使用叹词,增添了情趣。如:“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两个“喽”,既写出了作者小时候对春天的喜爱,也表现出了人物喜爱中的一丝调皮与活泼,饶有情趣。又如:“那些草木慢慢抽出的叶子,就是安慰的手臂啊!”把“叶子”喻为“手臂”本就清新别致,再加上一个“啊”,作者的那样一种洋洋得意、陶醉又有些夸张的神情便跃然于纸上。再如:“如果你的手上沾满泥土,我问你,你见过春天是怎样来的吧?”这个“吧”字看似要求你回答,其实又不需要你回答,展示的是一种略带狡黠的智慧,令人拍案叫绝。
妙用动词,生动传神。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变化的词。动词用得好,总是能将所要表示的人或事物写得生动传神。比如:“我在纸上写下‘春天’这两个字,满桌阳光,立刻牵起一蓬绿影。”一个“牵”字,仿佛就可以让人看到“绿”正随着作者的笔迹一丝丝流出,最终汇成了一片“影”。“牵”写出了这一变化过程,极具美感。又如:“春天年复一年跋涉冰雪而来,仿佛就是为了接走一个个孩子,让他们穿过田野到别的地方去。”“跋涉”让我们似乎看到了春天行走的艰辛,“接”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执著,“穿”“去”让我们体会出了某一种深情的向往。四个动词,便栩栩如生地展示出了一幅春的画卷。
妙用修辞,意味隽永。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使文章生动形象的同时,还别有意味。拟人是一种修辞方式,其特点是把事物人格化。比如:“昨天有一朵蒲公英在灰色的高楼下向我说了关于春天的零星消息。”拟人使蒲公英因具有人性而可爱,但其诉说的只是春天的零星消息,由此显得苦涩,这种苦涩便自然地引人思索其原因。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的一种修辞方式。“然后杨柳一摆,春天就潮水一样迎向你了。”春天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里把它比喻为潮水,一下子便生动形象起来。更有意味的是,潮水的宏大,也写出了春天的博大与热情,让人禁不住也会跟着激情飞扬,深情陶醉。
【附原文】
走吧!到春天去王春鸣
我在纸上写下“春天”这两个字,满桌阳光,立刻牵起一蓬绿影。门窗远去,多少年来坚实的墙壁城楼,竞是一层待化的浮冰。刹那间莺飞草长,蜂乱蝶迷。在三月里打翻的一瓶香水,初调是蚕豆花和香椿树嫩芽不绝如缕的气息;复调也许是大片的麦田和油菜的香味,被太阳烘暖了,又被粉蝶和鸟的翅膀扇着,使得走在田埂上的人,都微醺微醉了。我,的花布衫上沾满青草,后襟还被树枝绊坏了一块。我当然要在麦子上打滚喽!风把我的儿歌送出去很远很远。春天这么美我当然要逃学喽!书包和小鸟的巢一起藏在密密的油菜田里。小小的人儿也会有痛苦和委屈的,为什么已经不记得了。我只看见自己逃出家门,含着眼泪扑向田野。在春天里我从来没有真正摔疼过。那些草木慢慢抽出的叶子,就是安慰的手臂啊!再小的花,哪怕是只有四个花瓣的,如果你看见过它开放。就会深深懂得那绽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对你敞开的怀抱。
让时光倒退十年再倒退十年,我小得不能再小了,而春天大得不能再大。所以我是这样快活呀!蹲在暖香扑鼻的绿影里,听外婆拨开一垄垄麦子喊着我的乳名,蚂蚁爬上手背,花朵上的毛毛虫,也许正是要变成蝴蝶的那一只。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春天年复一年跋涉冰雪而来,仿佛就是为了接走一个个孩子,让他们穿过田野到别的地方去。我一转身进了人潮人海,再回首,云已遮断归途。那芳草鲜美的本是我的童年,如今却远成一个无法企及的向往。在现在的人潮人海里,也排列着整齐的瓜叶菊、河边柳,但是我们心里知道,那盆栽的被剪裁过的,不是真正的春光。如果你的手上沾满泥土,我问你,你见过春天是怎样来的吧?开花,发芽,先是一朵两朵,然后蜜蜂钻出黄泥砌成的红砖墙,然后杨柳一摆,春天就潮水一样迎向你了。
昨天有一朵蒲公英在灰色的高楼下向我说了关于春天的零星消息,我决定要回家一趟,所以郑重地在纸上写下了这两个字。然后,我坐下来,坐在铺满阳光的地板上,追忆它最初的时候,还是一棵树的时候,鸟儿在它身上做巢,它翠绿的枝条将我欢天喜地挽起来的时候。
走吧!到春天去。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4
一、突破教材容量,超越教材内容
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的学量来说,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但所选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学生有很大的指引作用,如果只是就文教文,就文学文,根本谈不上自主探究。学完《水乡歌》一课后,我让学生再看图,通过电视、书、画等说说水乡什么多,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形式编了许多节《水乡歌》。学生编的《水乡歌》有:“水乡什么多?树绿绿,草绿绿,夏天水底也是绿,处处绿色真美丽。”“水乡什么多?鱼多,千群鱼,万群鱼,鱼儿游来又游去,渔夫打鱼真高兴。”“水乡什么多?木房多。房檐一个接一个,房前水清花又香,太阳照进暖洋洋。”学完《风》一课后,学生写的歌有:“春天的风是仙女,她一来,草绿了,花开了;夏天的风是空调,她一来,人们非常凉爽;秋天的风是一把剪刀,她一来,树叶随风飘落;冬天的风是白雪公主,她一来,大地一片银白。”“春天的风是一个传令兵,她一来,告诉人们大雁飞回来了,地上的雪融化了,树叶变绿了,花儿要开了。”还有学生学完“体育”这个单元后,写的关于体育运动的诗歌有“小足球,大家踢,踢过来,踢过去。踢到美丽的海南岛,海南的风景真美妙。踢到美丽的海南岛,两岸小朋友拍手笑。大家一起踢足球,身体健壮学习好”。通过对教材容量的充实,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思路更开阔了,思维更加活跃了,自主创作意识也增强了。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超越、改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学会钻研、探索。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写自己家乡的歌谣。有的学生在儿歌中赞美家乡:“兰州什么多?瓜果多,水果香,瓜果甜,瓜果摊子像座山,有名的瓜果说不完。”“兰州什么多?百合多。商场有,小摊有,洁白如玉像花朵,营养丰富人人爱。”“兰州什么多?拉面多。面馆一个接一个,门前都是吃面人,牛肉面香味飘满街。”在这些诗歌中,学生表现出了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了建设家乡的志向。如:“兰州什么多?风沙多。春天刮,夏天刮,一年四季都见沙,长大了我要治好沙。”“兰州的风是一个淘气娃娃,她一来,就把塑料袋戴到人们头上。”大胆的超越、突破,给学生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引发了学生探究的激情,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二、突破教材的形式
新教材中的课文选材活、内容新,但有的课文不太好理解,也不好记忆,这时可以引导学生用歌曲唱出来。学生不仅能准确地将课文内容添加到熟悉的歌曲中,而且还能自编自唱,曲调还挺优美,唱得也有韵味。没有对唱《元宵节》一课,学生就用《小小的船》的曲调唱出来,用《绝句》的曲调唱出来,也有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曲调唱出来,还有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唱出来的,当然也有不小学生自编自唱。这是对教材形式的突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突破学习定式,超越原有学习方式
以往我们认字时,就字认字,方法死,效率低。引导学生看字形,想字义悟字理,用生字编故事通。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感悟汉字的造字规律,揭示汉字中蕴含的字理,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能又快又牢地记忆生字,例如“汤”。有个学生这样记忆:三点水是水,是碗,右半部是水里的菜或面,碗中有水, 水中有菜或面就成汤。再如“柔”,本来矛是金属做的,用木头做矛就没有杀伤力,便是“柔”;像豆子一样的箭(矢),就是“短”;太阳照到水中央,是“映”;能跑到人前面的,用竹子做的东西,就是射出去的箭。这种记忆方法很明显地揭示了字中包含的意思。也有一些字,本来包含的字意经过长时间的汉字演变,已经淡化或转变,甚至消失。对于这类字,可以发挥想象,根据字形编故事,能轻松牢固地记住生字。比如“病”,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厂”是医院大门,上面的一点是医院的名字,旁边的“冫”是来医院看病的人,里面的“一”是走廊,“内”是医生的办公室,一个人在病房看病就是“病”。这种超越、突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积累了学习方法,这是课改精神的体现。
四、突破教学方法,超越教师自我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5
1.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2.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1 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①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图片的内容来。②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图片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3.2 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
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3.3 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4.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于春天的儿歌范文6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教幼儿识字不易,但也不是办不到的事。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是完全能够使幼儿掌握大量字词的。教幼儿识字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识字的“量”,更要关注幼儿识字的“质”。幼儿识字活动虽然是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一部分,属于前识字经验,但与那种正式的、大量的、系统的识字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要求幼儿机械的记忆和认读那些文字,不能象教中、小学生那样让幼儿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儿学,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幼儿不仅坐不住,也听不懂,而且效果不佳,甚至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是在设定的情境中,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为幼儿提供文字信息,把识字揉和在日常生活中、游戏中以及教学活动中。不讲究形式,不向幼儿交待任务,不给幼儿任何压力,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玩耍中轻松愉快地、自然而然地识字。他们在活动中一边做,一边玩,一边识字,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帮助理解和记忆词汇。为进一步掌握书面语言打下基础。同时,在幼儿园阶段,依据幼儿“脑先发育,动作滞后”的生理特点,识字的目的要明确,那就是为了尽早阅读,就是通过阅读让孩子间接地感知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开阔幼儿的视野,为接受开创性素质教育奠定基础。那么,到底如何能让幼儿轻松愉悦的进行识字呢?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1. 语言文字环境中识字 单个字的认识既不利于幼儿记忆,也不利于幼儿理解字意,放在语言文字环境中幼儿更易理解接受。因为成篇阅读比单独认字更有趣味,通过阅读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带给他的乐趣,在趣味中引起他对读书的内在需求,反过来又会促进他对识字的兴趣。
幼儿识字和朗读两环节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幼儿对朗读活动兴趣的浓厚,直接影响幼儿对汉字认读的兴趣,所以朗读游戏的选择,教师也应多动脑,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游戏中,从而提高幼儿认读汉字的速度。儿歌浅显易懂,充满童趣,朗朗上口,尤为幼儿喜爱,利用幼儿熟背的儿歌教幼儿识字更易于记忆,如:小班儿歌《红气球绿气球》,红气球,绿气球,长长尾巴圆圆头,好像只只花蝌蚪,跟着个个小朋友,小朋友,一松手,蝌蚪就向天空走。首先教师出示文字儿歌时,把“红”字写成红色,“绿”字写成绿色,幼儿背诵儿歌时教师根据幼儿所读指出所读字,让幼儿直接接触字,接着教师出示红、绿气球实物和“红”、“绿”、“气球”字大卡片,让幼儿反复读,最后教师出示红、绿气球实物请幼儿找出“红”、“绿”“气球”字小卡片。通过背诵儿歌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会汉字“红”、“绿”“气球”等。
故事对幼儿来说百听不厌,在语言教学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时,应将识字阅读运用在其中来增加幼儿学习的趣味,通过欣赏、跟读、朗读及识字游戏不同重点来进行,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重复中认读,从而更有效地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尤其是故事中重复出现的重要句子和词语制作成字卡让幼儿认读。故事先由老师阅读,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附之动作和表演让幼儿记忆故事,初步掌握故事内容后,教幼儿手指着字,眼看着字,嘴里念着字,脑子记着字,进行指读练习,来丰富和扩展幼儿的识字阅读内容。
2. 图片、语言、动作的有机结合 依据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图片、语言、动作有机结合,在游戏中体现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对图片很感兴趣,利用图与汉字的对应关系进行识字,从而培养幼儿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每次认字时,都应出示相关图片,幼儿看到图片,往往会自发的做出各种动作,比如:在认识“跑”这个字时,幼儿一见到图片,就会做出跑的动作来。还有通过老师做动作,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等。这种语言同动作的协调能力是幼儿日常知识积累的结果,也是一种创造。我们在引导幼儿识字时,先出示生字,再出示与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或实物,如:先出示汉字“花”,当幼儿不认识“花”时,再出示“花”的图片,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观察,以提问的方式展开:“这是什么?”幼儿会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一一对应,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再在知晓并认识物体的基础上问第二个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花?”这时,幼儿会凭老师所提供的“花”图片以及耳闻目染的实物印象,进行对应性联想,他们会回答:“美丽的花、香香的花、漂亮的花”。在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循循善诱的语言提示下,幼儿的思维活动变得活跃,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接受文字的熏陶,识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而是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美妙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