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种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苜蓿草种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苜蓿草种植

苜蓿草种植范文1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合理利用与资源的开采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山地生态畜牧业的概况以及山地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相关内容,为山地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山区经济的进步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地地区;畜牧业;牧草种植技术

近年来,山地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部分。利用充足的山地的资源来将种草与畜牧业有机结合,推进草畜配套,既有利于农业的良性循环,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有利于优化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进而促进中国山地地区的经济发展。

1山地生态畜牧业概述

一般在丘陵、低山地区,草山、草坡的面积较大,因此适合发展养羊业。而在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中高山地区,牧草茂盛,适合发展牛马等牲畜。在高寒和干旱山区,牧草低矮,覆盖率极低,因此适合发展牦牛和马等牲畜。目前,我国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出现了牧草较少的问题,因此,发展山地畜牧业成为解决生态牧业以及牲畜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于畜牧业来说,发展山地畜牧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地的肉食、畜力、肥料等问题。而且能支持平原地区更多的牲畜及其牲畜的产品。同时在发展山地畜牧业时,还可以利用饲草饲料资源的优势和有利于生态环境条件来进行牧草种植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各山区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上的山地畜牧业分布在欧亚大陆中部的青藏高原、苏联的南欧山地、中亚山地、南西伯利亚山地、北美大陆西部的一些山间高原等地区。对于中国来说,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地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山地资源,积极发展山地畜牧业,对充分利用山区的牧草资源,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山地畜牧业,要注意的就是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2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

2.1全耕草地建植技术

2.1.1选地

虽然都是在山地上来进行草地的建植,但是由于各地的山地的具体的气温、气压以及环境的各种状态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牧草品种来选择要栽种的土地。而且对于土地的要求也是要符合草种种植的最低的光、热、水、气等最低的适宜生长的环境。

2.1.2地面处理

对于山地来说,存在着许多地表的问题。比如山地的地表经常会存在大量的石头,而且有的石块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来进行清理。同时,对于山地上的一些杂草也要及时利用除草剂清理干净,为草地建植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2.1.3苗床准备

苗床的准备工作是牧草种植极为重要的一环,是牧草种植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牧草播种前,要对苗床的土壤含水量的适宜程度进行反复测验。同时保证苗床的地面平整。如果是在平地进行种植时,要设置一定距离的排水沟来排水,如果是在坡处种植,可以利用其坡度来进行排水,就不用专门设置排水设施了。

2.1.4底肥施用

在种植之前,要为土壤提供足够的底肥,这样才能保证草种在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能持续供应。底肥的使用可以先在种植区内撒入,然后整体进行翻耕,使底肥均匀播撒在种植区内。或者可以先进行土地的翻耕,然后再开沟将底肥撒入,也可以使草种得到持续的肥料供应。

2.1.5草种选择

在草种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于不同草种的影响。要及时根据山地地区具体的环境条件以及肉羊采食的主要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种植地区。再者,在选择时要注意到单播种的牧草品种以及用种量的关系,考虑到混合播种牧草品种组合以及用种量,从而保证能够选择适宜的草种。

2.1.6种子预处理

种子的预处理就是在种植前,对于豆科牧草的草种要经过一定程序的浸泡种子的环节。浸种后需要将其放在阴凉处,并且要定时间去翻动,直到草种的皮干了,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播种了。而对于一些豆科类比较硬的种子来说,要用硬的东西去摩擦种子的皮,直到种子发毛皮就可以了。

2.1.7播种

在播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熟田、熟土进行播种,可以选择单独播种,也可以选择混合播种。在具体的耕种过程中,可以及时根据山地实际,在土薄层、土质差的山地建植放牧型多年生草地,草种要根据适当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加[1]。

2.2免耕草地建植技术

对于免耕草地建植技术的应用就较为简单了。在选择了合适的种植地区之后,就可以先将山区种植区的杂草、石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就是利用除草剂以及部分的人工将种植区处理干净。但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可以利用火烧掉的植物残株所遗留下的灰作为种床,大大节约了资源,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然后再将种子进行预处理后就可以进行种植了。这种建植技术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节省了很多资源和相应种植的环节,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步。

2.3田间管理

2.3.1追施苗肥

一般来说,草苗在长到三到四片叶子的时候就要相应追加肥料来保证草的正常生长过程中肥料充足。一般在草场的每次利用之后都要相应进行追施苗肥以补充草损失的肥料。在追施苗肥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施用尿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开草的快速生长期,以防止根瘤菌固氮,阻碍草的正常生长。

2.3.2管理

在草地的生长过程中,还要及时注意到草场的相关情况,要及时进行杂草的清理,及时进行药物的喷洒以及水的灌溉,保证草场的生长。要尽量保证消除杂草的时间在草结子之前,防止杂草阻碍草的成长。

2.4草地利用

对于草地的利用一般就是包括两种。一种就是刈割利用。就是在草长到一定的高度时,可以进行收割,但是要在收割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标准留茬,以保证牧草再生长能力的可持续。另一种草地利用的方式就是放牧利用,也是在山地地区较为常见的草地利用方式。在放牧之前,要确定适应的载畜量,要根据草场的承受能力为限度,不能不顾限度进行超载,否则会给草场带来极大的破坏,使得草场很难再进行相应的恢复了[2]。在国家开始重视山地牧草种植的开发以及政策的支持下,就需要各山地地区的政府和人们积极采取措施来促进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的发展进步,促进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虽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绝对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山区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召英,李云龙.春季常见牧草的种植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2014,(04):42-42.

苜蓿草种植范文2

关键词:苜蓿;生态位;自然控制;栽培模式;群落结构

中图分类号:S 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6002505

苜蓿是适应性广、耐盐碱、耐贫瘠和抗寒抗旱的优良牧草,在全世界广泛种植,被誉为“牧草之王”[1]。随着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宁夏苜蓿产业化生产开始兴起。苜蓿草产业的兴起及发展又促进了奶产业与苜蓿草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发展[2]。苜蓿草业发展过程中单一连片种植的模式出现了病虫害加重、生物控制能力降低等问题[3-8]。国内研究人员对品种抗性[9,10]、刈割对害虫的影响以及药剂防治[11-15]等均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不同栽培模式下昆虫种群和天敌生态关系研究较少。魏永平[16]研究发现,果园人工种植紫花苜蓿与果园天敌昆虫群落相似性很高,是果园天敌昆虫的重要来源。Browm等[17]认为果园种植苜蓿等草本植物,有利于改良土壤特性,增加有机质,同时果园种草还给多种天敌提供良好的小生境,对于保护果园天敌昆虫群落多样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陈明[18]的研究也报道,棉田内间作苜蓿可以增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张润志等[19]研究认为,棉田周边苜蓿带中储备了控制棉蚜的天敌,在棉蚜进入棉田出现数量激增时,苜蓿带中的天敌通过刈割被迫进入棉田发挥控制作用。近年以经济作物害虫-天敌-寄主关系为出发点,研究了经济作物和苜蓿套种以后对经济作物的影响。其重点在于利用苜蓿实现对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而套种对苜蓿本身受到的影响却被忽视。因此,对苜蓿增产、产业调整等生产目的并无指导意义,需要开展针对苜蓿不同种植模式下虫害-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以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

从单种、套种种植模式出发,初步探讨天敌、害虫在单种、套种的发生规律,解决苜蓿种植模式调整后对苜蓿害虫影响情况不清从而造成苜蓿受害情况不明的问题,为指导宁夏地区牧草种植模式调整,促进苜蓿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宁夏固原彭阳县曹洼,海拔1 700~2 000 m,年日照数2 518~3 100 h,年均气温4~8 ℃。≥10 ℃的有效积温为2 260 ℃,无霜期138.5 d,年降水量350~650 mm,土壤属黑垆土和灰褐土,昼夜温差大,是人工苜蓿生产的适宜自然生态区。彭阳县是宁夏的重点生态县,苜蓿栽培面积大,种植时间长,虫害发生较重。2012年4月设置了苜蓿单种区域与苜蓿-洋芋间作区,2种不同栽培模式的苜蓿同时存在,分别研究栽培模式下虫害及其天敌群落发生动态。

1.2研究方法

选择2种栽培模式的苜蓿草地,苜蓿单种和苜蓿-洋芋间作,调查苜蓿草地内的所有昆虫种类,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昆虫的影响。苜蓿害虫及其天敌调查方法:(1)网捕。采取棋盘式五点取样法,每块样地按地形选取5个调查点,每点采取网扫与目测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记录目测的昆虫种类与数量,然后每点扫网50复网,分别从左到右1次180°为1复网,采集网内所有昆虫,转入毒瓶带回实验室鉴定,统计网内所有昆虫的种类与数量,同时制作标本;(2)巴氏罐诱集法。地表拟步甲、步甲、金龟子、蜣螂、隐翅甲及土栖昆虫采用此方法调查。用一次性塑料水杯(高9 cm,口径7.5 cm)作为巴氏罐诱集容器,每块小区内设诱杯25个,共分5组,引诱点间隔约1.5 m。每组巴氏罐至少间隔10 m,巴氏罐距离苜蓿边缘5 m。引诱剂为醋、糖、医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重量比为2∶1∶1∶20,每个诱杯内放引诱剂40~60 mL。放置诱杯时间为7 d,每隔7 d收集1次,并同时更换糖醋液。收集罐内所有节肢动物带回实验室制作成标本并鉴定,记录调查的种类与数量。(3)震落法。苜蓿蚜虫和蓟马采用此种方法,每点随机调查20枝条,把枝条上的害虫震落在白纸板,然后统计种群数量,用百枝条虫量表示害虫发生程度。(4)地面计算法。象甲等地面活动昆虫调查采取此法,用平方米虫量表示,每样点取面积1 m×1 m,统计地面虫口数量。

1.3分析方法

数据标准化处理物种数据的处理,对典型相关分析中的物种个体数量的原始数据在分析前实行标准化处理,每次每个物种数据总量合为1,分别计算每块小区中不同物种所占有的比例,用每个物种所占的比例代替真实值,其比例是相对值,使用相对比例进行相关分析。景观格局与个体数的相互关系作物个体数原始数据使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景观数据的处理:两个景观因子全部换算为百分率,保持量纲统一,以百分率进行本论文的所有关于景观因子的计算。

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按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数量对应关系可划分为一个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及多个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分析了环境变量与物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环境变量主要用斑块数、边界长度、面积周长比、连通度与破碎化程度五个变量为一组,物种变量主要使用植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地表甲虫与地下害虫与所有昆虫的多样性五个变量为一组。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栽培模式下昆虫种类结构的差异

不同栽培模式下苜蓿草地中昆虫种类与个体数的差异很大。单种模式苜蓿草地中害虫发生量普遍高于套种的苜蓿草地,如:苜蓿斑蚜、苜蓿蓟马、甜菜象甲、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和黑绒金龟(Trematodes tenebrioides),其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套种模式。但也有些种类在套种模式下发生量更大,如:苜蓿盲蝽和蝗虫的混合种群。

大多数的地表捕食性天敌在单种的苜蓿中种群数量也高于套种的苜蓿,如:直角通缘琵甲、半猛步甲和星斑虎甲。

2.2不同栽培模式害虫及天敌的发生规律

对不同栽培模式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分析,单种的苜蓿草地中害虫的个体数普遍高于套种的害虫,优势天敌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分布规律。地下害虫以及地表捕食性天敌在单种的苜蓿草地中种群数量都明显高于单种的苜蓿草地,说明套种有利于降低苜蓿草地的害虫危害,有利于对各种地下害虫进行有效地抑制,可能是由于套种的苜蓿草地中人为强烈的干扰作用,套种的农事操作等对昆虫群落形成了很强的干扰作用,降低了害虫的危害,也同时影响了昆虫群落,天敌的分布也同样在套种的苜蓿草地中较少。

2.3不同栽培模式下苜蓿草地昆虫群落结构

从单种苜蓿与套种苜蓿中整个昆虫群落的整体分析,单种的苜蓿草地生境中昆虫的总个体数、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以及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都明显高于套种的苜蓿草地。多样性指数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分布规律,在单种的苜蓿草地中多样性指数较低。而且套种的苜蓿草地中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天敌的比例没有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套种的苜蓿草地中虽然降低了植食性害虫的种群数量与危害程度,但套种这种模式并没有很好的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以及提高天敌的生物防治并没有明显的结果。

3讨论

不同栽培模式下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情况亦不相同。单种的苜蓿中害虫总量明显高于套种的苜蓿,但套种苜蓿中天敌总量却远远低于单种的苜蓿。套种虽然降低了害虫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但并没有提高天敌的比例,天敌的种群数量以及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甚至套种的苜蓿草地中捕食性天敌与植食性天敌的比例要低于单种的苜蓿。这可能是由于套种的农事操作,耕地、施肥、除草等等对昆虫群落造成了强烈的干扰作用,降低了整个昆虫群落的个体数和害虫的危害程度。

套种能够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但带来了天敌等控制性因素也随之下降。害虫种群下降虽然对苜蓿增产有所裨益,但其严重削弱了自然控制能力,如果发生外来虫源输入时,极有可能引起暴发成灾的可能。因此,仅仅依靠单一的种植模式调整,就试验研究结果分析,是不能保证苜蓿生产安全。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表明[20-23],应当配合种植模式调整,开展连片种植缓冲区配置、合理调控害虫种群数量等方式进行补充。建立天敌储备库,防范输入性虫害威胁,在虫害发生发展初期进行人工干预,有效降低其初始虫量以便能够及时控制虫害危害甚至达到促进补偿增产。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继续对配伍植物进行筛选考察,提高天敌控制能力;其次,探索天敌库建立方式,筛选合适的库源植物和其于大面积种植的苜蓿田之间的配置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国利,刘长仲,王秀芳.甘肃省苜蓿害虫种类调查[J].草原与草坪,2011,31(6):49-55.

[2]贺春贵.苜蓿病虫草鼠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白文辉,刘爱萍,宋银芳,等.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牧草害虫种类的调查[J].中国草地学报,1990(5):13-16.

[4]鲁挺.牧草害虫名录[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84(4):18-25.

[5]王瑜,陈伟,金奇志,等.宁夏农区苜蓿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研究报告[J].草食家畜,2005(3):60-63.

[6]张蓉,马建华,王进华,等.宁夏苜蓿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草业科学,2003,06:40-44.

[7]张蓉,马建华,杨芳,等.宁夏苜蓿害虫天敌种类及其田间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03,07:60-62.

[8]马建华.宁夏苜蓿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指标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9]武德功,贺春贵,吴延娟.不同紫华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的比较试验[J].草原与草坪,2007(4):54-57.

[10]徐永霞,何英,贺春贵.不同抗蚜苜蓿品种(系)对苜蓿斑蚜耐害性的初步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8(4),63-66..

[11]刘长仲,严林,魏列新,等.刈割对苜蓿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3):691-694.

[12]朱猛蒙,马锐,张蓉.刈割对紫花苜蓿病虫害的影响[J].2006,12:8-10.

[13]康天芳,刘长仲,马文生,等.几种药剂对苜蓿斑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J].植物保护,2005,31(4):90-92.

[14]相红燕,钱秀娟,刘长仲.4种药剂对苜蓿常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J].草原与草坪,2012,32(5):67-69.

[15]马建华,朱猛蒙,张蓉,等.药剂处理对苜蓿地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282-284.

[16]魏永平.黄土高原苹果园植物多样性对果园昆虫群落的影响[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7]Browm M W,Schmitt J J.Seasonal and diurnal dynamics of beneficial insect populations in apple orchards under different management intensity[J].Biological control,2001,(4):422-423

[18]陈明.间作豆科牧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08.

[19]张润志,梁宏斌,田长彦,等.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控制棉蚜的生物学机理[J].科学通报,1999(20):2175-2178.

[20]朱建军,杨志峰,崔保山,等.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J].资源科学,2006(3):80-86.

[21]戈峰.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与方法[J].生态学杂志,1998(2):38-42.

苜蓿草种植范文3

观念:奶牛是吃草的

降低奶牛饲料成本,推广优质牧草饲养是一条很好的路子。用优质牧草饲喂奶牛,是由奶牛生理特性所决定的,实践证明,没有配套的牧草种植提供充足和丰富的营养,就不可能促进奶牛业的大发展。在奶牛遗传性能、繁殖效率、管理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奶牛的产奶量和原奶质量,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干物质进食量和粗纤维质量,取决于粗饲料的品种和质量,特别是干草的品质。

掌握奶牛的生理特性,合理搭配精饲料、全株青贮和优质牧草,充分利用优质牧草对奶牛生理营养的作用,既能降低奶牛饲料成本的投入,节约粮食,又能使奶牛泌乳性能得到充分发挥,牛奶的理化质量达到优质奶标准,实现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优质增效的生产目标。例如,山东省的一个奶牛场,为了养好奶牛专门从美国进口优质苜蓿干草,看似成本增加,但是减少了精饲料的投入,反而使总成本降了下来,而且饲喂优质牧草维护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其牛奶单产维持在8t以上,产量高、质量好,效益自然高,奶牛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进入2008年,由于能源紧张和土地政策的影响,饲料粮仍要保持高价位运行,化解由此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保证养殖场户获得持续而稳定的效益,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引草入地,藏粮于草。

方向:粮草一家亲

粮草结合可以有效缓解饲料粮短缺给畜牧业生产带来的压力。推广牧草养牛,首先要突破草不如粮的传统观念,牧草不仅能够为奶牛提供优质的营养,还非常适应我国的气候特点。如苜蓿,其干物质粗蛋白含量在18%以上,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苜蓿都能正常生长,大部分地区一年能割3~4茬,产草量高,饲草品质极佳,每亩地可以收获干草1t左右,获得粗蛋白约180kg,同等肥力的耕地种植小麦、玉米两茬亩产粮食800kg左右,亩产粗蛋白68kg,苜蓿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是粮食作物的2倍多,生产同等数量的饲料粗蛋白,种苜蓿比种粮食作物节省一半耕地。

2007年,苜蓿草的价格达到

1 800元/t,国外进口的更是达到

2 500元/t;种植一亩苜蓿,当年可收获苜蓿干草1t左右,干草地头售价以1 200元/t算,扣除种子、管理、机械收割等成本约300元,当年可收入900元。第2年至第5年,平均年产干草可达1~1.5t,纯收入可达到1 200元。其间只需浇水、施肥和简单的中耕管理,费用低于粮食作物的种植。

苜蓿草种植范文4

甘肃天耀草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草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畜牧养殖及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草畜肥现代循环农业企业。公司成立注册于2004年5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员工105人。曾先后获得“甘肃省扶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甘肃省著名商标”、“省级农业产I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

公司结合企业和当地实际,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依托当地大力发展全膜玉米和退耕还林而拥有的丰盛饲草资源,通过“牧草种植、饲草产品加工、肉牛养殖、生物肥料生产”的草―畜―肥循环转化,形成“以草促畜,以畜产粪,以粪造肥,以肥促种”的发展模式,走循环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在延伸和完善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同时,能够在产业链条的过程和每个环节上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效果,达到了产业扶贫,企农利益联合目的,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的“天耀模式”。

二、取得的成效

公司充分利用通渭草资源优势,引进先进饲草设备,年处理苜蓿、麦草、红豆草9.4万多吨,农作物废弃秸秆3.92万吨;处理公司肉牛、母牛养殖场及附近畜禽粪便6.41万吨,年产蚯蚓饲料80吨,每年可产生畜牧产值20280.1万元,实现利税 2443.6万元,带动1030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有效减少了农牧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并提升了产业增加值,是目前省内唯一集草、畜、肥为一体无污染、零排放、综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研发基地。

三、融合的模式

公司通过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畜牧养殖及产生的畜禽粪便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形成了依靠种植业发展养殖业、依托养殖业带动种植业、以种植养殖培育加工业、以加工业为龙头带动种养加的“草、畜、肥”循环融合发展模式,完全符合“农业内部融合型”这一发展类型。

四、主要做法

公司始终坚持“整合资源优势,引进科学管理,奉献优质产品”的企业经营宗旨,创新有机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草―畜―肥”循环发展模式,走“种―养―加”、“产―学―研―销”为一体,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一是建立“两个基地”,强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公司通过建立草产品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来强化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在通渭县平襄镇、碧玉乡、襄南乡等公司厂址周边8个乡镇农户以订单方式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粮饲兼用玉米等养殖所需优质饲草料。依托丰富的优质饲草料,通过品种改良和饲养技术培训,优化当地养殖结构,实现肉牛饲养科学化。

二是依托“两个加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两个加工即草产品加工和有机肥料加工。草产品加工通过收购当地丰富的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用于加工优质的紫花苜蓿草颗粒、草粉、草块等以外销。通过青贮和黄贮方式大量收购玉米秸秆饲养肉牛,实现废弃秸秆当地就近转化并有效利用。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配比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以有效实现草畜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建立“三个中心”,提升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建立草畜肥科研示范中心、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中心、草畜肥电子商务中心等平台,充分吸收先进技术经验,消化吸收后尽快应用到企业养殖、生产过程中,同时提升合作农户养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科技水平,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另外,利用快速便捷互联网,收集种养殖信息、及时发现商机、信息化指导合作农户饲养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苜蓿草种植范文5

关键词: 苜蓿种子;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41.9 文献标识码:A

苜蓿产量高,草质优良,深受各种畜禽的喜爱,因此以“牧草之王”著称。目前,随着种植产业化的发展,苜蓿业的规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种植面积也大大增长,因此在农牧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高苜蓿产量,增强苜蓿品质,以下就苜蓿种子的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苜蓿的特性及种植优点

1.1苜蓿的特性

苜蓿属于豆科温带植物,种子在5~6℃即发芽,生长最适温度是日平均气温15~21℃,耐寒能力较强,停止生长的温度为3℃左右。苜蓿一般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喜酸性土壤,pH值6以下时,影响根瘤的形成及苜蓿的生长。

1.2苜蓿种植的栽培要点

头一年夏、秋季先翻耕、耙地,使之平整精细。结合整地施入有机肥料,施足基肥。选择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地块种植苜蓿为好。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经过精选并进行发芽试验,选出种子再进行根瘤菌接种。苜蓿种子硬实率较高,如新鲜种子硬实率可达25%~65%,经过贮藏可减少硬实率。播种前暴晒苜蓿种子,可促进种子发芽。

1.3 栽培苜蓿的优点

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广的、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之一,也是经济价值最高的牧草。它具有产量高(一般年667m2产鲜草5000kg以上)、质量优(干草中含粗蛋白20.5%、粗脂肪3.1%、粗纤维25.8%,而一般禾本科牧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为8~10%)、适口性好、抗旱能力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苜蓿根系发达,有大量的根瘤菌,故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2 准备工作

苜蓿的种子细小,苗率及整齐度直接取决于整块地的质量好坏。在耕地深度达到20cm以上时,苜蓿的根茎才能得到最好的生长、发育及扎根。在施肥过程中,可以选择腐熟的厮肥,施足底肥。而每667m2施肥量保持在1000kg左右为宜。

苜蓿具有很广的适应性,能在多种平坦的土壤中生长,但是最适宜的还是砂质土壤,因为沙质土壤的土质疏松,呈中性或者微碱性,含盐量也很低,一般不高于0.3%。为了便于运输及管理,应当选择土地灌溉条件优良、交通便利的地块。

3 播种

3.1 播期

苜蓿可以春播、夏播和秋播,但以秋播为最好,秋播杂草少,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出苗和根系生长,最佳时期为8月10日~15日,适宜播期在9月15日前。

3.2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条播方式,适宜行距30cm,便于中耕除草,追施肥料。

3.3 播量

一般为0.6~0.7kg/667m2(种籽的发芽率要在95%以上),播量过大将会影响大田的群体生长,苗细、苗弱。为了便于掌握播量,可用过筛的二铵或一铵与种籽混播。

3.3 播种深度

一般为0.5~2cm,土壤粘性较大的应浅一些,目的是出全苗、出好苗。

4 田间管理

4.1 灌溉

灌溉可使产量提高3~10倍。苜蓿茎叶茂盛、蒸腾面积大,需水量要比一般作物多。苜蓿的灌水量为土壤饱和持水量的50%~60%,在苜蓿全部返青之前,浇一次返青水。在生长期内不易勤灌,因为苜蓿怕积水,如有积水会导致烂根。

4.2 苗期管理

人工或机械整地的过程应当在播种后的2~5d后进行。在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以确保种植密度。许多地区的苜蓿都生长速度慢,容易受到病虫、杂草或者冻害的影响,这样抵抗力太差,会引起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当苜蓿幼苗遇到倒春寒或者晚霜的危害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避免:焚烧、覆盖或者灌水,以免受到杂草的危害。

4.3 病虫害的防治

霜霉病、白粉病等都是苜蓿常见的病害,这些疾病对苜蓿生长的影响非常之大,因此应当采取科学用药、轮作收割的办法措施来防治。苜蓿发生疾病后,光合作用下降,呼吸强度上升,水分蒸腾强度上升,干热时容易发生萎蔫。

4.4 清除杂草

在苜蓿产量中,田间杂草是影响其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采用人工拔草、锄草或者化学制剂或多次收割的办法来清除杂草,也可以使用5%的牧草净水剂来锄草。这些都应当在播种之后到幼苗期实施。在使用化学制剂除草的时候,应当注意在刈割前15d内不得使用化学除草剂,而且最好在出苗后的15~20d内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5 收获

5.1 收割时间

一般情况下应在苜蓿的孕蕾末期或初花期进行收割,通过实践,大约5月中旬,就可以收割第一茬苜蓿。当水土条件好,土肥水肥时,又可以在之后每隔30d左右收割一插。平均一年可以收割4茬左右。

5.2 晾晒管理

当苜蓿在晾晒过程中,有四点应该值得注意:

5.2.1应当将晾晒的时间控制在一定时间内,越短越好;

5.2.2在晾晒的末期,应当使得苜蓿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尽量保持一致水平;

5.2.3当苜蓿水分含量达到17%~20%左右的时候,进行翻草、搂草、打捆或聚堆,因为由于这时候牧草比较柔软,而且不易折断、不易掉叶,而且容易保存和加工;

5.2.4晾晒过程中,要防止雨露的淋湿,如果在收割之后淋雨,那么天气晴朗后要及时翻整。

5.3 打捆与贮存

将收割的苜蓿在阳光下晾晒2~4d。如果苜蓿的含水量达到18%以下时,在早晨或者晚间打捆都可以,这样能够将苜蓿叶片的破碎损失降到最低。将苜蓿草捆好后,要尽快将其运到仓库里储存好。在码垛时,要保持草捆之间的缝隙,这样才有利于通风,使草捆能迅速散发水分。贮存时,草捆的底部不要与地面直接接触,这样能够避免被水浸湿,草捆顶部要用防雨设施封盖好。

参考文献

[1] 曾彦军,王彦荣,李春杰.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草业科学,1996,13(5).

苜蓿草种植范文6

是整个园区的技术中心,含研发大楼、生物育种中心、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胚胎工程中心、组培中心、智能温室等。

(1)研发大楼为综合性的研发、检测、实验、评估、办公大楼。

(2)生物育种中心

利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将对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遗传学研究和遗传育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生化遗传标记育种、分子遗传标记育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是未来育种的发展趋势。

(3)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

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通过对园区废弃物进行处理,为园区其他功能区提供日常用电、燃气及废料,是园区达到“零排放”的重要保障。

(4)胚胎工程中心

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等技术,从而达到挖掘生物的繁殖潜力、大量繁殖优良个体、延续稀有种族的目的。

(5)组培中心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加速无性繁殖;获取脱毒苗;扩大变异范围;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为基因工程的全面实施人工控制遗传方向打下基础。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无性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种质的保存和基因库的建立、突变体的筛选培育。

(6)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它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2园区主楼区

该主楼功能包括了接待、问询、售票、科普培训基地等。接待中心:含问询、售票、整个园区的规划介绍、工作人员办公等。农业科普场馆:主要展示农业发展历史和农业科技发展成就,包括农具馆、蔬菜馆、种子馆、水稻馆、农村新天地馆、农村奥秘馆、农科实验馆、探索未来馆等,是整个科技园研发成果的中心展示。农业知识培训馆:用于协助当地政府机构对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农业知识讲座、以及发展“产学研”结合、“企业加农户”项目的对农户知识培训等。

3养殖区

养殖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还是发展生态农业,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搭配种植和养殖品种,巧妙利用食物链营养关系,是田塘结合出高效的关键。根据园区畜种,可采用鱼蛙畜禽、鱼桑鸡、鱼猪鸡、鱼猪草、羊猪鱼等田塘结合农渔生态农业模式。

4牧草种植区

该区域是全园占地最大的功能分区,主要种植多种牧草如狼尾草、皇竹草、紫花苜蓿、菊苣、黑麦草等,为养殖区提供充足的粮食来源。另外还包括生态草、草坪草、观赏草、能源草等品种。该区研究项目有:牧草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牧草生产及种植模式研究。

5果蔬种植区

该区域利用温棚种植有机蔬菜,采用轮作、无土栽培等技术,同时建有百果园,百果园主要种植桃、李、橘、番石榴、芒果、荔枝、龙眼、葡萄等优良品种,春夏秋冬四季有景。该区域除了对蔬果的科研种植研究,还设置了观光旅游体验区。快乐农场:为游客提供土地租种,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平时由园区代为种植管理,到了休息日,游客可携带家人或相约好友同去照料自己包租的田地,品尝自己田地的农产品。该区域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租客在家即可实时观察自己租种田地作物的生长情况。蔬果采摘:为游客提供有机蔬果采摘,采摘到的新鲜蔬果可以带回家去给家人品尝,同时也可以交由工作人员,直接在园区内的生态餐厅烹饪享用。奇趣观赏廊:为游客提供奇趣农产品观赏。

6花卉种植区

该区集花卉展销、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建有大型温室,平面棚架等设施,其中排喷灌渠系、高喷等设施齐全。生产规模化、规格齐全、质量好。逐步形成集基地种养、技术与信息服务、科研与推广、花业科普、休闲观赏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花卉产业化运作模式。在苗木种植的同时,通过运用园林造景等手法,将整个区域建造成景色宜人,风景秀丽的区域。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等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搭配组合,营造四季有花、绿意昂扬的花卉区域,达到景观和经济的多效性。

7优质畜产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

主要对来自养殖区、牧草种植区、果蔬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的优质畜产品和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主要项目技术有优质草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生物酶对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处理技术,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安全性技术,优质草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

8畜产品及农资产品交易市场

区内有食品交易市场、动物保健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中心、技术贸易中心等,主要是对研发中心开发的新产品、加工区的产品进行交易,对外销售等。

9入口展示区

作为整个园区的入口,该区域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形象,在适当位置放置农业代表人物雕像(神农、后稷、嫘祖、贾思勰、陈旉等),同时规划好路线引导车流人流,包含生态停车场、电瓶车上下客点等。

10中心区

该区域主要设置了神农祠、文化购物街、中心广场、中心景观区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神农祠作为全园主题的升华,定时举办炎帝神农祭祀典礼,以农业文化活动刺激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等。文化购物街结合农业文化历史产品和惠州本土文化产品,为园区的主题特色打响品牌效应,是园区的特色与亮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惠州本土文化重要的展示平台与宣传窗口。中心广场主要结合农业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浓郁农业文化景观,同时作为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聚集人流。中心景观区与中心广场相结合,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该区的景观风格主要为中国古典园林,山翠欲滴、流水潺潺,泡一壶清茶,赏一方园景,正是那一份抒情与惬意,让游客流连忘返。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展示,在青山绿水中享受文化的熏陶。采用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借景、漏景等造园手法,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达到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11专家住宅区

位于用地西北侧,山谷尽端,这里风景秀丽,坡度较缓,大面朝南朝东,其中有天然泉水。结合地形、朝向、天然泉水等良好环境,设计若干住宅和别墅,为专家、研发人员、游客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宁静的生活休息环境。住宅区旁设配套设施。临近水塘设生态餐厅、高档农庄、酒店,同时建有养生馆、香薰馆、茶馆,利用天然泉水,打造生态泳池。在水塘边设亭子和木栈道等景观设施,是游客亲水、垂钓的区域,供游人享受垂钓之乐。在水边合适位置放置铁索桥、梅花桩等设施,作为公司、部门、团体、个人培训拓展的区域。

1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