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痛苦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必痛苦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必痛苦作文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1

一幅再熟悉不过的画面,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无尽遐想与美好希望。

自主命题九年之后,湖南考生终于迎来了高考作文的春天。与往年比较,大家再也不必为“跑的体验”而痛苦,不必为“踮起脚尖”而紧张,更不用为“你来了”而茫然不知所措。与各地学子相比,湖南考生不必为“横放的梯子”而发呆,不必为“书信可不可以替代”而犹豫,更不必为了“舍弃的微光”而担忧。要知道,无论是手掌传递出的温暖还是放飞的想象,无论是手掌创造的力量还是收获的希望,均可成为写作方向。正因如此,这双带着温暖的手受到了广大师生及无数网友的追捧。

2012年湖南卷的作文出题形式大有突破——有图画,却不同于一般的图画作文,后面出现了四句提示语;有材料,却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四个短语明确提示了四种角度。可以说,它具有图画作文的外表,材料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特点。这种命题风格,写作难度有所降低,避免了题型的单一,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与各地材料作文相比,湖南卷颇显宽容大度,立意角度也极为鲜明。命题舍弃那种让考生如坠云雾的材料,每句提示语均带出一种角度,四句提示语暗示了四种主题。伸手去服务,关注的是责任感与同情心;摊开去放飞,突出的是梦想与勇气;张开去创造,强调的是智慧与创造力;捧起收获,提醒的是勤于耕种与精心呵护。如果说这种立意属于点对点的构思,那我们还可以将四句话重组,或两两搭配,或综合分析。这样,立意的角度与写作的思路会更为丰富而深远。聪明的考生,还不要忘记了材料里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只要是与手有关的动作,只要是手掌能够表达出的思想与情感内涵,均可成为写作内容。通过这幅图画,你还可以想到“人生的长度依靠双脚行进,人生的精彩只能由双手来掌控”,想到“一个小小的善举,往往能铸就大善大美”之类的立意。审题时,不要忘记了图片上的那一双手,它既是思维的触发点,也是切入的重要途径。

有意思的是,在继续进行文体限制的同时,今年在表述上却有细微变化。往年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今年悄然变成了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这种表述顺序上的调整,至少传递出两种信息:一是考题虽然可叙事抒情,可理性分析,但写记叙文或许更易上手;二是专家们呼唤多年的“我手写我心,我心诉我情”的文风,正在落到实处,甚至成为今年评卷的重要标准。文体要求的这种变化,或将迎来湖南作文教学的又一个春天。(湖南卷作文题见本期第22页)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2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入围世界最大儿童文学奖“林格伦纪念奖”第一人。著有《秦文君文集》(5卷),儿童文学集《变变变》《十六岁少女》《男生贾里全传》《小鬼鲁智胜》《调皮的日子》《小人精丁宝》《小丫林晓梅》《女生贾梅全传》《会跳舞的向日葵》《云裳》等。

秦文君的小说风靡校园。她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作”。她最大的心愿是以少儿为本位,不断挖掘艺术潜能,把优秀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小读者。

编者的话:

秦老师是本刊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当代作家”评选活动获奖者之一,她几乎每天都收到热情读者们的各种信件,这其中有很多是关于阅读写作的,秦老师把它们归纳为十二个問题。本刊在此特设专栏,请秦老师为大家一一详细解答。

学生問:老师常说,关注身边的生活,就能积累写作材料。老师举例时我也觉得豁然开朗,可是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往往还是找不到好的材料。我该怎么办?

是呀,很多学生都说,写着写着,可写的东西仿佛就这些了,题材怎么找呢?好的材料在哪里呢?

记得我女儿萦袅最早写作文时是很恐怖的,她的阅读准备是很充足的,但是当时不能把阅读和写作对接起来,看到命题作文就脱不开,又不感兴趣,老师要求写300字,她写不够,就在每一句话后面加一个“呵”,比如“春游很愉快”,她就写:“春游很愉快呵,是不是呵,很愉快呵。”一数,到300字了。我觉得她太痛苦了,就努力让她放松一点,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练笔。用了很多方式,她爱上了写作,后来就一往无前了,2008年还在作家出版社出了长篇小说,这已是她的第二本书了。

当然初学写作者,还需要选择小的视角。先写些想象的故事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这样能够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把习作展开,不必一开始就因为要驾驭庞大的结构而手忙脚乱,也不必一开始就受现实生活的拘泥。

另外,找题材,应从感兴趣的地方开始,找到后为我所用,那样会比较顺畅呢。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阅读;生活;自然

从教几年来一直为批阅作文而感到“痛苦”。这痛苦一方面源自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另一方面则是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面对的却是大量不尽人意的作文。曾想,如果批阅的是优秀作文,那感觉应是春风拂面,何等的身心舒爽啊!遗憾的是,我很少进入这样的佳境。于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总结得失利弊,寻求解决方略,以减轻自身的“痛苦”,现归纳为以下几小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

我之所以持这样的观点,是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的,老师所进行的大量讲解和反复的阅读训练并没有引领学生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教师顶多是做了教参的高级搬运工,以教参的提示引领自己的阅读,以自己的理解来“同化”学生的阅读,以致阅读教学成了教师阅读的教学,长期如此,学生的阅读就养成了惰性,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养成了随声附和,没有了自己的见解,学生的阅读有了一定的量却失去了重要的质,还有更可怕的是这些最后会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其实,真正的阅读教学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同时又充满激情的老师,引领一群思维活跃而且拥有话语自由的学生,在极具语言价值、审美价值、思想价值等美好因素的文本中畅游。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都能平等、自由的对话。

在对话的碰撞中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强烈向往……关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而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竟欲谓教阅读如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教学为前提,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多年来,我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太多让人遗憾的地方,在分析、理解文章的过程中,我成了教参的奴隶,学生是我的奴隶,我总被一个个“标准”捆绑在一起,尽管这一个个“标准”绝大多数是正确的,但那是不是太理想化、机械化了?为什么不听一听学生的声音呢?为什么总要让学生发出一样的声音呢?如此阅读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熄灭了学生的阅读激情,还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学生不能独自理解并运用教材,不能甄别选文的优劣;教师没有时间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美文,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没有好的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难于从课外阅读的世界里获取更多的精神养分和语言养分……正是如此多的阅读教学的失误,致使学生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世界,这不但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直接切断了联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血脉,造成了作文教学的滞后。

二、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教育名言已经得到了我们语文教育同行的普遍认同。叶老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中学生作文就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句话阐明了中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并指出了“物”的涵义是“见闻、感受和想象”,这是中学生作文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是,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却屡屡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作文达不到这一要求,他们言之无物,见闻虚假、感受空洞、想象贫乏。按理讲,当今社会,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孩子们见多识广,作文时应该言之有物,可为什么言之无物呢?纵观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教学点是封闭型的,重课堂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评。这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孩子们失去了广阔的时空,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这种境况使他们无法撷取更生动的作文素材,因而每当作文的时候,“干瘪的作文素材仓库”使他们感到“囊中羞涩”,言之无物。在要求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我们更应努力建立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作文教学体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近几年来,我关注阅读教学较多,而关注作文教学就实在太少了。自己头脑中的一些作文教学理论,大多因脱离中学教学的实际而显得苍白无力,或未能联系实际,在教学中未能灵活运用而失去了指导意义。叶圣陶先生在作文教学中提出,首先,强调生活的积累。其次,是精蕴的探求。最后,才是表达的技巧的精辟论断,我已烂记于心,但遗憾的是叶老的理论并没有被我在实际教学中“发扬光大”。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的是表达技巧的训练,而常常忽视了生活的积累和精蕴的探求。正是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使得作文教学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往往是“得法之处不得法”,没有产生多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更何况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4

《聊斋索图》缘起

湘西黄永厚先生读《聊斋》,有所得,则作一图,名之日《聊斋索图》。他说:“索图索图,无非是从《聊斋》里头找画题。借题发挥,同《聊斋》未必相干。”

读图,大乐,迁想妙得,令人喷饭,但跋语简略,索解不易。于是,自告奋勇为《索图》作解,并声明在先:“不解是解,解是不解。图既不必与文相干,文亦不必同图相干。”先生说:“大好。你写你的,我画我的,所见可以同,可以异,也可以唱唱对台戏,合则或可两利,离则亦不两伤。是一是二,可一可二,了无羁绊,岂不妙哉!”

于是,作《聊斋索图》解。

《错读儒林》缘起

中国古代小说中,我对《儒林外史》的偏爱不亚于《红楼梦》。或许所闻所见所遇多为“儒林中人”,又或许今天的社会情状同《儒林外史》所设环境,连同《儒林》作者生活的环境也有着太多的相似乃至神似,所以每读《儒林》、都觉得书中人物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周进、范进,梅玖、匡迥,乃至蘧公孙、洪憨仙、张铁臂,王胡子,林林总总,都在身边游走,并同周围一些人或比肩、或重叠、或相似,恍惚中竟不知是实是虚、是古是今。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5

时间一点一滴悄悄地溜过,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成为了回忆,踏入了一个崭新的中学时代,然而烦恼已经临近,一块块地向我冲来了。

那天我刚放学,恰好作业已被我在学校做完了,本想轻轻松松的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还没等你做下,“机关枪”就瞄准你开始对着你“开枪”了:“还不赶快去复习,都初中生了,还不自觉去学习,还有闲功夫一个人在这悠闲的看电视!”这时的我,只好负着“重伤”回到自己房里埋头葬在书海里。为什么家长不能体会一下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只会动不动就骂,甚至……哎!没办法,和妈妈抗衡简直就是自讨苦吃,那又是何苦呢?还不如看下书……

还有一次更惨:那天家庭作业又多,一回来就回到自己房里埋头当起一个小抄写工,刚坐下来。“快下来。”妈妈大声喊到,“刘熠,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惊喜地跑到楼下,心想还以为是妈妈给我买了我最欢的玻璃杯呢!我过去一看,都是一些作文书和一些数学练习。谁知……哎!想法一落千丈。妈妈轻声告诉我:“看你都上中学了,多买几本作文书给你看也好,可以多让你学点,那些数学书都是质量很好的,里面内容都写得很详细,要不你每天就多看些和……”我打断妈妈的话语大声说:“你知不知道,我现在作业都很多,而且还有老师布置的的任务,从小到大我总是随着你们大人的意愿做事,大部分时间已经放在了学习上,又要完成很多的作业,玩的时间几乎没有,我想我应该让你们看一下我的思想政治书了。放了假,又让我学这个,学那个,我的脑子都快炸了,难道我真的应该像个“机器人”一样一天到晚有做不玩的事吗?”妈妈和刚才似乎变了一个人大声说:“我现在跟你买这些,都不是为你们以后的前途着想,都不是为了你好吗?”我的 “火”腾地上来反驳到:“难道大人们都要以这种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么,以为读读死书就算了吗?我们每天5点40起来,那早跑去学校我们难道不累吗?还有这么多的作业,我的痛苦又有谁了解呢?你们就知道读书读书。有没有为孩子们着想他们到底有没有自由。”“嘿,我辛苦了这多年,都不是为你好,你们么样都不了解父母呢?”妈妈严厉地说。“像那些只知道读死书的,那不是他们自愿的,都是像你们这些父母逼的,有的高中生甚至为爸爸妈自己上学的事情都走上了自己不愿看到的一条决路。这不是别的,都是你们大人逼成这个样子的。”我边啜泣边大声说……最后的舌战中妈妈被我气得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我自己也吵累了,有跑到自己房里做起作业来,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的样子,表面我什么事都没有,其实我的心里却非常难过:纵使妈妈再怎样我也不应该用这样的口气去和妈妈说话。但是他们的这种“家长作风”都让人受不了的。为什么大人们都要把我们自己的理想扼在摇篮里呢?我真想……

不必痛苦作文范文6

一、 立足文本,关注语言训练

课文所学篇目都是极好的范文,立意新巧,构思严谨,且大多是名篇佳作,在名篇佳作教学中理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 仿写――仿出佳句

仿写为作文教学搭起应用课文语言材料的桥梁,激发学生积蓄和提炼库存语言材料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仿写的原则是由简入繁,由易到难。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物描写为例,首先分析顺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是一组整体到局部的画面,“不必说”描写的内容是静态的,“也不必说”描写的内容是动态的,一静一动,摇曳多姿。其次分析文章形容事物的技巧,形容颜色是“碧绿的”“紫红的”,鲜艳美丽,生机勃勃。“蝉”在夏天叫声用“长吟”,“黄蜂”肥胖的用“伏”,“云雀”C灵活泼则用“直窜”,不但准确,而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再次要重“神似”,鼓励学生自己创造明确的中心意思,描写形象生动的景物。通过练习,学生仿出了:“不必说清清的河水,圆圆的鹅卵石,绿油油的水草;也不必说顽皮的鱼儿在水中嬉戏,优雅的白鹅在水上跳着芭蕾舞,勇敢的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单是那印在河滩上的一串串脚印,就有说不完的故事。”虽然这是模仿,可有美妙的意境,特别是最后一个句子让人浮想联翩。以课文优美语言为仿写对象,不仅激发了学生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不但描写景物学生能仿出佳句,而且仿写名言一样很成功。首先让学生读懂并且理解名言的深刻内涵;其次让学生找出原句形式特点,就可以自己写出名言。如: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以“你热爱你的生活环境吗?”为开头仿写一句话,学生写出:“你热爱你的生活环境吗?那么别乱扔垃圾,因为垃圾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对名言的模仿创新,体现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显示出学生的才能。使用某种修辞手法仿写,考查较多的是比喻、排比、拟人、对偶这几种,学生如能主动理解、真正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就能达到仿写目的,从而能运用优美的文字表情达意,增添文采。

仿写是学生综合基础知识的验收,也考查了学生如何依照特定语言环境将所学各类静态的语言基础知识化为动态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能力。

2. 连词――连出美文

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连词成段”在于倾吐学生语言积蓄,成就学生习作。原则仍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例如:“月光、树影、笛”三个名词连成段。首先要求句意衔接,中心明确,语序合理;其次要求展开联想想象;再要求描绘一幅画,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的语言积蓄一点一点倾吐出来:“月明星稀的晚上,月亮就像一盏长明不熄的天灯,温柔的银辉洒向大地。树影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就在这美丽的月夜下不禁使我想起席慕容的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那月光有些凄凉,带点香味的夜气交织在一起,使人觉得心情舒畅。”有修辞手法的运用,有联想、想象,一幅令人神往的月夜图便跃然纸上。学生的潜力其实是无限的,只要敢于挖掘善于挖掘。又如“苦涩、心旷神怡、咀嚼”,对词意的理解是首要的,其次可分词造句,有了这些“积蓄”,再开始连词成段。学生的练习也很有味道:“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坎坷,我皱着眉头,品尝了过去苦涩的日子,居然嘴角还留下一丝微笑。我这只小船,经过重重风浪,总算能健康地、自由地成长。慢慢咀嚼这人生的青橄榄,有很多回味和感动。”文段用词恰如其分,有明确的中心,又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而且有对人生的思考。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词、句、段入手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作文“搜肠刮肚”“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二、链接生活,成就学生主体地位

过去作文教学只注重教给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技巧及好词佳句的运用,却忽视学生写作前期准备――对生活的感受,使学生将写作视为畏途。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现成的教材,对生活的感受是写作积累的基本手段,能保证为写作注入“源头活水”。感受往往以观察为前提,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1.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许多学生总觉得生活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可写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观察,正如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何观察呢?从浅层次来说,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要“动之以情”。像鲁迅对百草园、神奇故事、冬天捕鸟的真挚观察;像朱自清见父亲攀上爬下买橘子的背影情真意切的关注。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观察生活,放开五官,摄取各种外界信息,将对外物的观察深化为内心情感上体验。如学校看日出、日落,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刚出来时太阳“好似喝醉了酒似的”,又“像一条艳丽的红领巾,在苍苍的天宇间轻轻浮动”。日暮时太阳“仍然用自己最后的力量给周围涂上深深的白色,这时天空显得更加高远了,只在山拗口上调皮地露出一双小眼睛,山脊镶上一道金边,不情愿地向下落”。要引导学生留意形象的捕捉和美点的采掘。学生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意象也可能感悟出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日出让学生感慨:“日出给人们带来新的一天,给人们新的生活,让人们在光明下努力。”日落,学生从太阳不情愿向下落的景象,发出“把最后的美丽留给人们,你无私奉献,至落不渝,无怨无悔”的赞美。只要培养好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就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的意识

教育家杜威说过:“生活即体验。”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意识感受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一丝浅浅的微笑,一缕淡淡的心绪,就有可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成为写作契机和切入点。也可以结合课文,说说作家热爱生活,投身生活的意识。如莫怀戚《散步》意识到尊老爱幼的温馨;朱自清《春》由景物的描绘意识到和平安宁生机勃勃的美好。对生活满腔热情,全身心投入,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巧遇写作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意识。例如以“幸福”为话题作文,引导学生谈幸福,学生意识到“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感激,是幸福;灯下读着朋友来信,品味友情,是幸福;坐一隅静静地听歌,凝神遐想,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下不经意的动作,都是幸福”。敞开心扉,把独有的意识存在作文中,行行文字记下生活中最熟悉最动情的“歌”,生活真正成了“写作的源泉”!

3.培养学生对生活“自作多情”

生活不应是“傻阋幌摺笔椒獗杖Γ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综合性学习课积极的投入,古典诗词朗诵会踊跃的亮相,文艺晚会上的个性展示,科技节中精美的制作,体育场上动人心魄的竞技等。也可以带学生踏青郊游,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情声色味俱全的世界里获取种种形象,从而丰富感受,强化体验,把精彩的生活向他人诉说,展示自我,自然产生“我要写”的强烈愿望。

感受生活,把感受到的生活诉诸文字,你写下的喜悦要能让读者陪你笑;你写下的忧虑要能让读者陪你忧;你写下深深的伤感痛苦要能让读者为你无声地流泪。

三、注重评价,美丽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1.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途径收集生活中的材料。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依据以上要求,我把评价的标准具体化。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