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内部控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1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大型集团公司经营失败与舞弊的案例,国外的有安然、世通、帕马拉特,国内的则有亚细亚、中航油等等。这些案件如此集中地爆发,引起了专家学者们对集团公司经营与管理问题的思考。最后经过冷静的分析,人们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的诚信受到普遍质疑,全世界的企业借此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完善内部控制的风暴。2002年,美国政府为根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带来的不良影响,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Sarbanes一Oxley Act of 2002,以下简称“SOA”法案)法案,该法案对上市公司触动最大的,是它的404条款,条款规定:上市公司需自行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揭示内部控制的重大弱点,并将评估报告写入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同时,条款还规定:公司聘请的审计师要核实管理层做出的评估,并另行提出独立报告。
2004年,COSO委员会又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把内部控制从“过程观”提升到了“风险观”,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世界学者们纷纷探讨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集团公司分析
(一)集团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公司。《公司法》中并没有“集团”一说,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提法。集团公司的形式最早出现于1889年,是指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的垂直型组织体制,其本质特征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代表的控股制。
总结一下,集团公司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集团公司自身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2)集团公司由一个母公司和几个子公司组成。(3)集团公司的母子公司之间主要以股权、产权为联结纽带。(4)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不断扩张裂变而成的。
(二)我国集团公司存在的问题
鉴于我国集团公司形成和发展中的独特性及更多非市场因素介入,我国集团公司发展中面临了一些问题: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不完善,公司产权关系不清,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没有建立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激励和约束制度不够完善,企业文化不够坚实;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不明确,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模糊不清,财务控制失效。
二、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对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五要素
我国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也采用五要素法,这五个要素虽然与单个法人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名称相似,但其内容和控制方式是不同的。
1.控制环境
在集团公司中,内部环境主要是指集团的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以及母公司管理层的营运风格、管理哲学、风险理念、风险偏好、控制意识等。与单个法人企业相比,由于母公司、各子公司的业务类型、经营模式以及组织生命周期
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母公司应认真分析各子公司内部环境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使能够的精确的找出差异化的控制程度和控制方法。集团公司能在一个稳定的控制环境中成长,是公司发展的基础。
2.风险评估
集团公司是一个多法人联合体,母公司、子公司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因此风险控制也不完全一致。与单个法人企业相比,各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具有显著的外部性,母公司可将某一子公司的部分风险损失转移给另一子公司,这是因为集团公司具有资本权威性,他们所关注的风险是集团整体水平风险。因此,在各子公司遇到针对自己风险做出内部控制的同时,母公司会考虑到集团的整体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从集团公司总体的角度重新计量风险并进行组合。
3.控制活动
集团公司是以股权资本关系为主要联结纽带的企业组织形式,体现了与单个企业显著不同的产权特征。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控制活动是通过资本控制来完成的。因此,就必须将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运动中,强化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运动的过程控制。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财务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对财务的控制过程严加管理。集团公司看重的是整个集团的利益,会将联系整个企业的资本作为控制活动的关键,达到控制和减少风险,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的目的。
4.信息与沟通
与单个法人企业相比,由于集团公司组织结构的特征,使存在着更严重的信息阻塞和信息不足的现象。在集团公司中,上层和下层之间很难虽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时常上层高管人员的命令,流下来后会出现信息的时效性,而下层员工的反馈信息更不能很好的被管理层所知。因此,信息与沟通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一般来讲,沟通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提高子公司行为的透明度,减少它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规范它们的活动,使子公司之间、子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完整而有效地沟通体系,还能为正确的控制活动以及风险评估带来良好的效用。
5.监督与评价
集团公司的子公司遍布,必然带来了监督和评价的难度。不同子公司的经营行业、生命周期等内容的不一致,进一步增加了监督和评价的有效性和公允性。所以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集团公司来说是必须的,更是要随着企业的管理的需要而增加相应的监督与评价体系。由于集团公司是复杂性较高的组织结构,其内部控制体系中的监督和评价也显得更为复杂,更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与总结。
(二)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2
1、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正确可靠的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有效地防止信息收集、处理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的贯彻实施。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是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先决条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确保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3、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有效使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成,并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的高效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5、保证企业达到更大盈利的目标。通过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烟草行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行业组织机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联合重组后企业的资产越来越多,业务流程越来越复杂。一些总厂管辖的分厂不仅跨地区,甚至跨省份;取消县级公司法人也对地(市)级公司的效率和内控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客观上即要求企业经营者不断提高主体经营管理能力,更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防范内部风险。
国内烟草行业企业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其基本业务的内部管理是有章可循的。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地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三、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种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烟草行业的具体情况,真正建立一套符合行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讲,应符合以下原则:
1、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权威性。企业的一切行为必须限制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也是如此。某些单位就内部控制本身来讲可能是严密有效的,但违背了合法性这一大前提,是为法律所不容的。
2、体现内部牵制原则。即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部门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比如:在销售业务活动中,发票开具环节由财务部门人员处理而不是销售部门的人员处理,目的在于增强牵制作用。
3、体现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性原则:一是指内部控制的触角渗透到单位各项业务活动过程和业务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二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必须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使企业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形成一个完成的,互相补充、互相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4、以成本效益原则为指导。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与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所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比,只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选择关键控制点是实现少花费而高效率控制的重要途径。
5、制度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既要保证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又要使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践中得到补充、完善。
四、建立烟草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
1、加强行业“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培养和优化。建立烟草行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坚持和维护国家烟草专卖制度的本质要求。国家局姜成康局长不同场合多次讲到,烟草行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全行业必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要把切实维护国家局利益、消费者利益作为烟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烟草专卖法》的根本要求,也是严格行业自律必须始终遵循的行为准则。中国烟草组建以来的发展实践足以证明,什么时候行业内部监管工作抓的紧,抓的好,什么时候发展就做的好,哪个单位内部监管工作做的好,哪个发展就更快。加强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关键在于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提高效率和加强自律,自觉规范风险。
2、开展建章立制,搞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认真分析解剖烟草行业存在的问题,抓住改进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围绕减少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此类制度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入手,按照依规经营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同时要考虑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既不能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追求尽善尽美造成无限制支出。
3、敢于寻根溯源,自我揭短,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的自控能力。由于行业各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素质、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内外部环境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企业内控的任务、内容、主要环节和重点不尽相同。因此。要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一切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科学而准确地确定自控重点和自控目标。就企业的共性来讲,通常应紧紧围绕财务计划与预算、工程预算与管理、产品成本和营销成本、物资采购的计划与采购质量、资产的管理与清查、费用计划的管理与费用支出、费用报销的审批程序、内部审计的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经营活动方面,确定企业自控的重点和自控目标。尤其是财务预算、产销成本、货款回收、债权债务清偿、费用支出,始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目标。
4、搞好内部会计制度的体系建设,发挥各系统内控的职能作用。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有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就需要完善内控制度。
(1)建立内部会计制度领导小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适合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的职能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职责分工与制约的组织框架。董事会下可以设立包括审计委员会在内的若干专业委员会,作为实施决策和内部控制的支持机构。要发挥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保证董事会在决策、监管过程中的独立地位。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防止在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投资方面出现问题。
(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结果,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
(3)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会计师事物所在审计中,通过评价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风险,减少因决算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导致发表不准确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行业企业从内控机制和完善制度两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各项经营活动中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3
【关键词】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有别于其他行业公司,它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仅关系到其公司本身的经营活动的控制,也关系到对投资项目和企业的部分活动的管理。因为投资公司的项目不由其自身掌控,且投资项目经过的环节和程序较多,这就是使得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具备较大的风险,如果风险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影响投资公司的整体资金实力,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公司破产,因此就必须要构建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来强化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和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下面文章就针对投资公司的业务活动的流程阶段来进行研究其内部控制机制。
一、投资公司投资项目初始阶段控制
在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规范标准上就提出了投资项目立项是对投资项目控制过程中的首要控制环节,也体现出投资项目初始阶段审查和决议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初始阶段的控制主要从其投资项目的审核和项目可行与否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一方面,投资公司必须要对所投资的项目组织审查工作小组来进行评价分析其项目的投资潜力和市场环境。审查工作人员通过对投资公司资金实力、运行状况以及投资目标进行了解核实之后,再对其所投资项目及公司的目标是否达成一致,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投资项目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确保投资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另外也要注意投资双方对投资项目的预定方向和目标是否统一、明晰,要保证投资项目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
另一方面,投资公司也要对其投资项目目标的可执行性和可达到性进行分析,确保投资双方不会无谓浪费资金和时间。在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进行了初步审查之后,就要对投资项目执行细节和相关资源情况进行核算和查证,这也是确保双方能够达成合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投资项目预期效益目标能够实现,就要对投资项目的取得效益及合法性进行控制。投资公司必须要在调查项目市场发展潜力、项目获益时效、项目市场发展空间以及相应潜在风险等情况,然后按照一定的盈利指标体系来计算其所获利润和要承担的风险。此外,投资公司也要对项目的程序、手续及融资文件资料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结合当地相关经济政策方针和经济行业规划等情况,查实所有资料是否合法、合规。另外,投资公司也要要组织专业的投资项目评审小组来严格、科学评估论证其投资项目可行性,也要对其项目的可行性、工程技术、经济利益、法律问题及风险进行专门独立评审发表意见,同时承担评审责任。
二、投资项目规划决策阶段控制
投资公司在审查评估了投资项目的目标盈利及可行性之后,其和管理层就会依据相关资料和情况来对该项目是否投资做决策。决策的准确性和风险性直接关系到投资公司的直接利益和未来发展。投资决策控制的目的是保证投资决策的合理、合法、科学和争取,有效控制投资决策风险,避免投资业务失败带来损失。
投资项目规划决策的控制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主要包括投资项目决策的风险控制管理以及决策机制的监管。
对于投资项目决策的风险主要就是来综合考虑所有投资信息的情况下,来计算评价其投资项目未来带来的利益及有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公司会根据投资项目的客观情况和经营实力来评价其风险因素以及有可能给投资公司带来的后果,然后调整其预期投资利益,如果风险实在过大,经济效益却偏低,投资公司就会合理放弃,对于可以进行投资的项目,投资公司也会想办法化解或降低投资风险。
对于投资项目决策标准的控制,主要就是对投资项目决策划分、组织形式及决策方式。投资公司通过对其投资决策的主体负责人,并参考相应管理人员的意见,然后进行民主决议。另外对于参与决策的管理层也要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和奖励机制,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投资项目来说,就更要严格注意。在决策责任机制上也要明确其责任范围及内容,通过实施这种决策制度能够促使投资公司管理工作者的充分发挥主观决策能力,从而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
三、投资项目执行落实阶段控制
在充分全面评价研究了投资项目的效益目标、可行性及下决策之后,就要对投资项目的落实执行阶段进行控制,下面文章就进行讨论。
第一,要严格按照我国内部控制规范标准行事,确保投资项目实施主体结构及财务控制管理结构。首先投资公司就必须根据投资项目情况制定是执行规划,然后明确划分其执行内容及执行标准,合理分工,然后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按章按例处理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投资双方必须就财务工作内容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划分其管理结构,明确投资授权范围和责任义务,保证投资双方都能够独立操作运行,避免产生越权行为和财务矛盾纠纷。
第二,投资公司要收集投资项目的所有详细记录和信息,确保其投资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及客观真实性。投资记录是投资公司有效了解投资项目进程的重要资料,也是投资公司考核评价投资收益的凭证。因此,投资公司就要控制好其项目执行信息记录和收集的过程,把所有财务会计凭证、会议决策记录、项目执行人员签字记录和财务记账等等所有相关凭据都要收录好,并详细核实其资料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三,投资公司还要对投资项目实行预算财务控制制度,要求被投资公司详细编制投资项目的消耗预算明细和账目,并建立相应的预算指标和执行监督体系,要求被投资公司能够按照投资预算规定来严格控制资金消耗情况,如果一旦有调整也要知会双方,并取得双方同意,保证投资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和调整,促进投资项目能够规范、顺利、科学进行。
第四,投资公司进行担保业务时,也要按照担保法律规定来控制其活动。首先投资公司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机构来审核其担保方的资产、经营活动及企业信誉等情况,有效避免担保风险。对于政府指定的投资项目,如果风险过大,也要对该项目进行合理回避,避免损失。
四、投资项目收益阶段控制
投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还包括对其投资项目资金收益的控制管理,主要有其投资资金的配比控制,投资项目资金股权的控制以及资产收益分配的控制。
第一,投资公司必须要建立一定的资产动态记录和风险预警机制,对投资公司运营情况、市场环境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如实记录和分析,随时跟踪报道,确保公司资产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投资公司也可以按照其公司资产对其进行细化,划分标准,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别控制其项目资产状况,从而使得投资公司内控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
第二,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健全其投资项目的法人治理机制和体系,强化公司对投资项目过程的控制,使得投资方、被投资方以及公司董事会能够达成和谐统一和内部制衡效果。同时投资公司也要实施项目监督人员和财务责任人员来加强投资双方的交流,提高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提高双方对投资项目的了解和其财务运行的状况,有利于投资项目资金的良好使用,从而实现对投资项目资金的控制管理目的。
第三,投资公司在对其投资资产收益进行分配时,也要按照转让、分配规定来进行。在控制这一活动时投资公司就要对资产转让分配市场、相关程序进行研究,确保其资产转让分配能够合法、合理,并且使得转让分配过程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要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要严格按照所有规定程序执行,避免产生回收纠纷。
五、结束语
虽然比其其他行业公司来说,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更为复杂,但是只要通过对其主要业务活动和实施流程进行细化分项,然后按照各个阶段的不同来设置相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并规范好相应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管理,然后在投资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管理下,一定能够给投资企业带来资金的增值和规模实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军,尹开国,吴水兰.从内部控制角度规范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行为[J].武汉金融,2009(2).
[2]王晓东.浅论投资公司专业化策略选择——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J].现代商业,2011(08).
[3]曹国华,林川.管理层激励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基于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
[4]周婧,杨小青.我国现行反向购买会计准则的缺陷及合理性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4
如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整合内控、内审和纪检监察的资源优势,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全面深入履行监督职责,笔者就所在上市企业近年来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上市公司如何将内审、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建立综合监督体系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上市公司;内审;内控;协调工作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上市企业须构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其本质均属广义的监督范畴,都是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活动,促进规范,保障企业目标实现。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员配备不足、同一事项多头监督、所提供的各类材料往往相同等情况,不利于监督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解决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监督行为重复的问题,不少上市企业将内控管理职能放在审计部门,也有的将内控和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事办职能合并,设立部门合署办公,统一履行上述职能。那么整合后的部门如何合理使用职能组合、专业组合来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利用专业优势和工作定位的差异性深入开展监督和管控活动,从而推动上市公司综合监督体系的建立。笔者结合上市公司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内审与内控和纪检工作协同工作思路:
一、资源整合,加强工作联动
(一)加强部门内的联动互补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最终目的又是高度一致的,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除了开展传统的财务审计外,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同时在上市公司开展的内控日常监控监察以及年度内控自评价活动中,可以将审计人员纳入到评价小组成员,全过程参与内控评价,将审计工作深入到业务流程,达到前移审计关口目的;另一方面纪检工作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的线索,开展效能监察和调查,规范权力运行,也可以参加到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专项审计项目中,这样无形中也前移了纪检监察工作关口,消除隐患,有效的预防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内控、内审和纪检合署办公的部门成为公司监督的主角,在开展一些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资金集中、权利集中的高风险领域的监督工作时,可作为牵头组织、有效利用其他专业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展相关监督活动。如物资采购、人工成本管理等方面,组织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既弥补部门人员不足、专业技能不够的缺陷,又提高了监督效果,同时参加的部门作为职能管理部门也更有利于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落实。
二、方法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督五个方面来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主要是内审人员审核评价会计信息、财务状况,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主要手段是审核、抽样、座谈、调查、复核分析等;纪检监察主要是承担着对党员、领导干部行监督,对违犯党纪、政纪行为进行惩处的职能,其主要手段是取证、查证、调查、核实。从控制层次上讲,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内控、内审和纪检工作的侧重点和监督手段有所不同,但工作对象和目标一致,监督方法和手段也有重合之处,如询问、调查、检查、审核、分析等。因此在工作方法上的有效结合,可避免重复监督,例如:将内控日常监控和日常审计相结合,日常监控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的全面性、执行的有效性等;内部审计的关注点是指标完成情况、财务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而纪检监察对内控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发现的线索,超越审计权限和手段的重要事项作进一步的查证和处理,从而弥补内控和审计监督手段刚性不足的局限。
三、信息共享,强化监督效果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涵盖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而作为内控工具的内部审计,也应地将监督范围前延到事前和事中,更好发挥其在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课针对内控评价发现的缺陷,以风险为导向,有重点的安排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范围,来开展进一步的复核分析;而通过日常内控评价以及内部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也将结果信息及时与纪检人员进行沟通交流,纪检监察可以尽早谈话、教育,抓好违规违纪源头治理,实现教育和预防为主的目标。这样既弥补了内控和内审对于查出问题时采取的处理手段缺乏刚性的缺陷,同时也弥补了纪检工作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经常深入到业务中去、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局限性。
四、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5
内控专题评价选题重在精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也不是朝夕而就的,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不断的修正和完善。如何抓好内控专题评价工作,关键在于评价选题要精准,以点带面,以面带全。
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某些小问题,就如同鞋底的一粒细砂、如同清汤里掉落的一条鱼,问题说大不大,却着实让工作进展不顺,甚至偏离预期轨道。内控专题评价就是要找出让工作掣肘的上述方面问题,深入挖掘问题实质,提出解决方案。
专题评价如此,做事亦如此,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努力并专注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长时间量变的积累自然会促进工作质量的大幅提升。
内控专题评价重在专业参与
在现代化企业中,分工越来越细化和越来越专业化,公司的每一项业务都不是独立的,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内控工作面临着业务复杂性的挑战,要求风险内控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内控专题评价工作中,A公司物资、营销、基建等各专业部门从评价指南制定、参与现场评价、内控缺陷认定的全程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废旧物资和项目结余物资内控专题评价中,如果没有业务人员的参与,就会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盲目而且没有全局性,很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会因为没有代表性或者不能得到专业角度的解决,而使评价工作和问题梳理流于形式。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内控专题评价工作中,在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借助专业部门的力量,以提高内控评价小组的专业技术水平。
?瓤刈ㄌ馄兰壑卦诜⑾趾徒饩鑫侍?
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评价和提升,构成有机循环,是一个闭环的管理过程,内控专题评价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单纯为了评价而评价,就会将工作形式化、表象化。只有深入发掘问题的实质,重视评价缺陷的后续整改,才能避免工作一阵风现象,才能有效的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公司内部控制范文6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大多与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缺乏监督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无疑对企业非常重要,但内部控制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评价与监督,外部监督将是一纸空文。因此,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和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对上市公司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现状
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评价研究方面起步较早。20世纪以来,美国更是在独立审计领域处于世界前列。2002年,发生了安然等一系列会计舞弊案件后,美国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更为重视。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是第一部对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提出明确要求的法律,美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开始被纳入强制性的披露范围。该法案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内部控制评估和有效监管时代,是目前世界最具权威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准则。之后,日本、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效仿美国,先后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二)国内现状
在国内,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对我国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鉴证审计都做了明确要求,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和实践指引。此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评价披露情况都越来越好。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从这些规范的内容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评价和信息披露也从自愿性披露逐渐过度到了强制性披露阶段。
由于我国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处于探索阶段,我国还缺乏完整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从格式到内容都散乱且缺乏系统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虽然列示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实施过程并未列入评估报告披露内容,我国也缺乏类似美国COSO报告如此权威、统一、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和相应的处罚约束机制。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与认识不统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没有遵循严格的程序,也缺乏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有效评价和监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格式到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散乱,不具有实用性,投资者利用信息比较困难。
(二)内部实施部门和外部审计鉴证都缺乏独立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上市公司可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设专门机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工作。但在实际中,内审机构及其人员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往往受到公司高层的制约,工作独立性不强。《评价指引》中强调,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者不能是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实际上,上市公司往往都与为其提供内部控制审计和咨询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是由其直接推荐或控制的。这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无论是内部实施还是外部鉴证都缺乏客观性和有效性。
(三)缺乏对董事会披露责任的具体规定
《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规定了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但在内部控制评价所有规范中都未见到对董事会所负具体责任的描述。而笔者认为,董事会和总经理最应该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充分理解,积极组织全员评估,找出不足;同时,向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也是董事会和经理层应当履行的职责。
(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中披露的信息需求量不足
我们一方面强调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有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关注信息需求对信息提供者的刺激作用。目前,上市公司提供内部控制评价信息对于投资决策意义不大;同时,企业内的各级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信息对于其改进工作流程、降低风险的意义。在一个市场有效的环境下,充足有效的信息需求才能对信息的提供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需求量不高直接导致了内控信息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改进缓慢。
(五)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审计不全面
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可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责任段、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等予以描述和披露。从报告列示的范例看,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应该是内部控制的所有构成部分,而不仅是与企业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但在实际的审计鉴证中,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大多是与会计报表相关的内容评价。而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应该对每个业务层面的重要事项设计其控制点,保证执行的有效性,对每个重要账户的余额、交易类别和披露都要进行评价。
(六)法律规范和法律监督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管理当局不披露或披露了不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未规范注册会计师如果提供了不符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意见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违约成本偏低,影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从上市公司外部完善内部控制评价规范
1.建立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做法,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法律规范,为管理层在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方法、标准和实施过程等方面提供明确的强制应用指引。
2.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做出统一且详细具体的规定。我国应对所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做出更详细具体的规定和统一要求,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应对报告的审计意见、审计责任及公司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等内容的披露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以便不同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具有可比性。
3.明确界定公司董事会和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法律责任。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财务舞弊案例绝大多数跟公司管理层的违规操作相关。对此,我国应该深入全面地进行关于管理层法律责任的立法及法律责任的研究,引入问责机制,明确界定管理层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中的责任,明确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如不披露、披露不实或披露不全等)所适用的司法程序,加强和细化对违规法律责任的认定。也可借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做法,建立一个明确的责任划分标准和惩罚规范,从根本上遏制管理层舞弊的动机。
4.完善立法,加强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信息披露的法律约束和法律监督。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建立一套科学、完整、权威的内部控制评价法律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进行强制规范和约束并充分发挥证监会、税务、银行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等部门的监管作用,尤其加强开户银行对企业内控制度的监督。对上市公司不按规定披露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或披露虚假的内部控制信息,或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核意见等行为,应按情节轻重予以严惩。
5.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美国的安然事件实际上就是弱化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而导致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联合作假的事件。我国的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也存在利益关联。因此,应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违规操作的成本,发现造假,严厉惩处。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廉洁自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二)从上市公司内部提高内部控制评价和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1.加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借鉴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做法,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
2.鼓励投资者对内部控制评价信息的有效需求。内部控制主要满足公司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原因在于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而加快机构投资者的培育进程和促使个人投资者走上理性投资的道路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有效内部控制信息需求的恰当方式。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地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从而维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艳,董美霞.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2]何静.萨班斯法案与公司内部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7(08).
[3]陈丽琴,封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