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明校园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明校园建设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1

小学校园文明建设标语

1、稳步推进,和谐发展,抓特色,再创佳绩

2、优化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扩展优质资源打造教育品牌

3、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毕达格拉斯

4、新学期、新起点、新高度、新挑战、新希望;

5、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6、神驹肆蹄,竞走蜿蜒五百里天野;雏鹰振翅,启翾翀遁九千重云霄。

7、抓住机遇,珍惜时光,奋力拼搏,誓夺高分。

8、文化是盏灯,新海是艘船。文化之灯引导新海航船。

9、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苏)苏霍姆林斯基

10、厚积薄发,用艺术映照生活,喷薄欲出,让感动充溢校园

11、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12、当一个人开始从自己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经验的人。

13、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4、新学期、新目标、新发展

15、思考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乐趣。

16、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掌握教育要求的层次性。着眼教育方式的选择性、力求教育事例的典型性。

17、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仅是单独的个人,他是属于一个整体的,我们得时时顾及这个整体的利益,我们根本不可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单独生活;……真正的幸福将成为泡影。--(德)冯塔纳

18、孩子,欢迎你回来!

19、勤奋、科学、创作、创新。

20、付给花朵一个花期,花朵给你份赞美。

21、让文化与艺术充满每一寸大地。

22、有一种恩情是手下留情,有一种爱心叫脚下留心(爱护花草)

23、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

24、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之。

25、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贵。

26、高目标,高要求,教学相长,拼搏方可成才。

27、教育培养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28、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材之路

29、让我们用高尚打造一个宁静的空间,让我们用劳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0、“祝福你,新学期,进步多多,收获多多!”

31、理想向现实回归,生成向预设回归,社会向课堂回归,多元向标准回归。

32、脚下留情,草如茵。

33、贪心的人想把什么都弄到手,结果什么都失掉了。--克雷洛夫

34、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35、要成为学生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36、成功靠努力,爱拼才会赢;

37、家长养育辛苦,报恩唯有苦读

38、有人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39、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

40、做一个情感型的教师:爱学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底线。

41、让激情与灵感在新海擦出艺术的火花。

42、用心灵的眼睛发现艺术,用艺术的才华美化心灵。

43、静心以明志,学高以致远

44、生命的运动在它自己的音乐里得到休息。

45、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清丁福得

46、让艺术燃烧新海的辉煌,用新海滋养艺术的勃发。

47、最贫是无才,最贱是无志

48、今天太宝贵,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2

关键词:大学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路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5-0161-02

一、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诉求依据

(一)推进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战略功能发挥的需要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蓝图上处于重要地位,进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备生态意识、知识等的新型生态人才,是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同时作为国家先进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应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途径,给力绿色崛起。张文雄曾提出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为四个高地的期望,指出高校要率先成为“传播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高地”“倡导绿色消费的高地”“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地”“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高地”等。[1]这四个高地的期望揭示了高校在生态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和具体教育实践的开展有着极大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二)推进高校培养生态型复合社会人才的需要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明社会是我国一直致力构建的新型和谐社会的蓝图。高校作为庞大的社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细胞,作为生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培养的对象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数目庞大的群体,大学生会迅速成为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建设活动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意识的高低密切关系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的构建进程。因此,在高校率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使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率先接受系统的全面的生态文明教育,使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得到提高,如此一来,不仅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培养出具备生态文明理念的社会工作者,有助于生态型社会的构建。

(三)推进高校建设生态绿色校园的需要

高校作为先进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作为生态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是符合时代要求,构建内涵更丰富的新型高校的选择。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要求人、自然、社会各要素全面协调发展,不可忽视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性的场所,其中有主体要素如高校师生、流动的社会人员等存在,还有客体要素如内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性质的要素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绿色校园的构建就要求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和自律精神,不仅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更能引导相关人员进行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不仅注重物质层面的生态绿色校园的建设,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构建。而在这一绿色校园构建过程中,高校师生不仅是践行者还是受益者,一方面通过亲身参与生态的建设与维护对生态内涵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另一方面所创建的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氛围对其日常学习工作有着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使高校成为对外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场所。

二、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学生的主体生态意识较为薄弱。目前大学生的生态认知水平较差,生态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仅仅浮于表象,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当前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就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的一个缩影。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多数高校学生在期末时期和毕业季面,对大量的有利用价值的废旧书籍选择直接丢弃或把其当废纸低价出售,在这种状况下:一方面大量有利用价值的废弃书籍被当做废纸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对环保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高校的废旧书籍(如:专业课书籍、考研书籍等)有较高的循环利用价值,它们被直接丢弃造成了书本知识循环的中断,使文化得不到较好的传承,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内外部客观环境的非生态化构建。21世纪的高校校园内部客观环境的建设,着重体现现代化、科技化、个性化,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行走在大学校园我们会发现校园绿地率较低。大学校园是对外相对开放型的场所,因此,学校周边外部环境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生态意识的确立有密切影响。而高校的建立与扩张势必带动周边各个经济体的发展,但面对一些经济行为存在没有相关制度约束和执法力度较弱的情况,使得大学生成为了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路边商贩的主要消费群体,导致在校园周边随处可见大量的塑料、食品等类型的废弃物,缺乏监管的外部环境导致高校学生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和生态文明理念偏差。

生态文明建设运行体制尚不完善。目前高校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生态建设运行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学生较为成熟的、全面的生态教育机制和对其相关行为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的机制。多数大学生在高校内外部非生态化理论构建的环境中长期生活,对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实质性的认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日常行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着极大的破坏影响。而这种薄弱的认知正是由于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机制尚不完整,生态文明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对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符合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监管和倡导的结果。

三、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选择

(一)加强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渗透

让生态教育课程走进公共课堂。生态文明教育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涉及伦理学、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门类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型学科。同时高校现存的文科与理、工科的学科类属割裂的现状,也极大的阻碍了生态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开展生态知识理论宣传教育的进行。因此,应该跨越学科、专业的限制将生态教育课程列为公共课程,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对生态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成为可能,引发其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可借助构建生态教育网志平台等信息化辅助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之间关于生态教育问题的交流与思索。

更新培养生态人才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理论指出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有意义。因此,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丰富其内涵才能更好的让大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和开展生态文明周等的学习,不断研究和总结中央政府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和意见,将其与高校学生培养计划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讨论和思考,将相关理念渗透进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意识的将自己培养为生态型复合人才。

(二)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运行、保障机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绿色发展的评估考察体系。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有其自身内在体系的工程,相关的实施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必不可少的。应面对高校全体师生根据简明科学性原则建立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的绿色发展评估体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教师原有的以学术和教学成果为主的评价机制,将教师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践行成果纳入老师的工作考评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变革学生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主的考核机制,丰富德育内涵,将学生参与校园生态建设活动的绩点纳入期末综合测评考量之中。

建立校园内有关破坏生态的严惩机制。有效的监督避免权利的滥用和对相关制度体制的践踏,面对高校全体师生建立起约束其不符合校园生态建设行为的具体规章制度和严惩机制有利于保障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开展。[2]

(三)加强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寓教于乐,寓知于行,大学社团是将生态建设理念具化为实际行动的良好平台,是引导高校学生践行生态文明观的学生组织。借助于社团组织开展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例如:推进大学校园废旧书籍循环利用,在高校建立废旧书籍循环利用的平台,高校废旧书籍循环使用,单从其实物形态上看,是书籍资源本身的循环,节约了纸张,减少了生产纸张的林木等资源的浪费,对环境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回收利用废旧书籍这一举动对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增强其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提升其生态道德素养,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书籍循环平台的构建使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生态为主题的创新比赛活动。拓展学生生态思维,创新激励机制,开展一系列以生态为主题的活动,深入推进高校生态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大学成为先进生态发展理念传播的主阵地,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积极遵循生态规律,寻求生态建设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3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公寓 规范管理 校园文明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公寓在管理模式、人员结构、服务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公寓管理与服务工作,更好地发挥学生公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新校园,已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背景现状

温州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约三万人左右,学生公寓分为6个学生生活区,学生公寓隶属于学校后勤集团管理。长期以来,我校学生公寓工作有着优良传统,管理规范,成绩突出,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先后吸引了福建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学院等五十多所高校来前来参观学习和交流经验。我校学生公寓还获得浙江省高校系统“标准化公寓”称号。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校公寓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大学生文明行为存在一些问题,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改革事业的深入和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大学生对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思潮辨别力不高,使部分学生的思想觉悟降低,道德素质较差,行为不规范。还有一些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漠不关心,缺乏大局观和是非观,言谈举止不文明,学生寝室脏乱差等。

二是由于我校学生以本地生为主,绝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勤俭节约意识淡泊,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部分学生公共道德意识不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在人际沟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是一些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违纪事件较多。忽视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完善自己,忽视个人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只对一些娱乐型活动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只想为自己营造一个安乐窝,不能与整个公寓建设保持一致,不把公寓园区看作校园的一部分,更谈不上视为自己的家园。

四是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住宿消费者,只强调公寓管理部门要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而忽视自己作为公寓的一员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个别学生在公寓园区内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致使某些消极东西如赌博酗酒、不服从管理、不尊重他人、不爱惜公共环境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要举措

针对现代社会环境复杂,各种思潮对高校学生的侵蚀和影响,我们坚持以宣传造势为先导,以学生寝室为阵地,以文明建设为重心,通过不断规范学生公寓管理,逐步推进我校学生园区文明建设,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大学生日常的为人处事,生活态度,对事业的追求,还包括了对人生的看法及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我们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1、充分利用有效载体

为不断规范学生行为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我们经常举办各种各样活动,并充分利用有效载体,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主要活动有:(1)由后勤集团和校团委共同发起节水节电活动,通过倡议书、学生寝室代表签字、公布各寝室月份用电用水数量、设立长明灯长流水曝光台等多种形式,来增强全体大学生的节水节电意识,提高了他们参与节水节电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公寓的用电用水量大幅度减少。(2)公寓管理部门和生活园区思政中心为营造园区文化氛围,在园区内显要位置设立“名言警句”、“阅报栏”、“活动主题宣传栏”、“曝光栏”等,并定期更换其内容,大大增强学生园区的政治与文化氛围,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3)每年三月五日在学生园区开展“学雷锋活动日”活动,在活动中让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大显身手,开展各种为大学生服务活动。通过开展这种活动,既给大学生提供了优质服务,又让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达到其行为不断规范的目的。

2、强化公寓规范管理

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学生的们的个体意识较强,而集体观念比较淡漠,喜欢我行我素。比如,很多学生在做一些影响公共利益的事情的时候,他们只觉得这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如盗电、私拆热水器、深夜影响他人休息、酗酒赌博等。我们将强化公寓规范管理与推进园区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是:第一、制定了《温州大学学生公寓“优良寝室”评选办法》等制度,以具体的考核标准、明确的考核内容和整体的考核要求对各学生寝室的遵纪守法和文明卫生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第二、实施学生党员和干部挂牌制度,要求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带动本寝室同学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真正做到三个表率,即做奉公守法的表率,做文明卫生的表率,做服务奉献的表率。第三、用园区规章制度来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如开展法制讲座、播放法制录像、张贴法制海报及出法制宣传板块等等,让学生们随时随地感受到法的存在。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以达到用“法”约束人、管理人、塑造人的目的。通过整体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对约束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个体感觉、认识、情绪、道德意识以及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拓展公寓服务功能

学生公寓管理要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思想。具体来说,公寓管理功能要体现时代特点,要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我校不断发展,管理体制发生转变,对学生公寓的管理已从原来的重“管理”轻“服务”,转变为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局面。我们在拓展园区服务功能上狠下功夫,采取多种途径来提升公寓服务水平。比如:(1)公寓管理部门提出了“有困难,请找我”的服务口号,并在园区内设立引导牌,及时为住宿学生排忧解难。(2)要求园区门卫帮助学生提包、提重物、代为保管物品、免费打气、出借工具、针线包等。(3)公寓管理人员从生活上主动关心学生,经常到学生寝室说学生进行交流,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开展公寓管理工作打好群众基础。(4)开通公寓管理部门与学生的信息通道,使学生意见能够及时、快速的传达到管理部门,并得到及时的解决。严格的管理,优良的服务,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营造了园区良好的文明氛围。

4、重视园区育人作用

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生公寓内度过的,可以说与公寓管理人员的接触最多,因此,我们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作为公寓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首先,妇女努力转变公寓管理人员的观念,将公寓管理从以前的“管物”为主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把树立育人意识和培养育人能力贯穿到公寓所有工作当中。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大力宣传,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努力在园区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那些经常违纪和表现较差的学生紧抓不放松。同时,还和学校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把园区学生管理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管理体系中去,如实行“一票否决制”、“生活道德学分制”等管理方式,各学院在评选学生干部、三好生的时候也参考学生公寓的意见,把学生在学生公寓的道德表现作为评选的前提条件,促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努力学习,在园区生活中也注重对自己道德方面的约束。

5、开展园区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进公寓,培育一种科学、文明的精神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是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着力与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在园区内除了利用宣传专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外,还经常指导、组织学生参与专题宣传,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目的在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政治修养。我们还积极推陈出新,在学生公寓开展富有特色、针对性强的公寓文化活动,如举办以《建设温大公寓新型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并张贴公寓文化摄影展,举办“我爱我家”的寝室设计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在各种文化活动中突出“真、善、美”的主题。从而使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既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又丰富了公寓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同学的审美水品,从而,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6、与学生实现互动

在推进高校学生公寓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不仅是公寓文明建设的参与者,更是推进公寓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为使学生公寓逐步建立起新型的人文环境,我校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积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使人文建设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协调,促使学生走上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成才之路。比如,我们动员学生中的党团员、学生干部和优秀骨干分子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他们组织发起动员全体学生参加,使学生骨干分子成为我们管理和服务的辅助力量。学生公寓还召集学生代表,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种文明建设活动,如“文明寝室检查评比活动”、“寝室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活动”等。我们还成立了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自治委员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收效。

三、实际收效

通过上述各项举措,我们在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活动中,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开辟了新的阵地,进一步占领了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同实最广泛地发挥了广大党团员学生和优秀骨干学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公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更多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密切了学校管理部门与学生的联系,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和谐与稳定。

二是形成了学生园区文化的新氛围,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学生公寓推进文明建设,活动有阵地,时间有保证,内容更丰富,效果更明显,使活动本身更富有教育意义,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活动品位也更加高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有效地抵制了不健康文化的侵袭。

三是顺应了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学生公寓开展文明建设活动,既丰富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实现了学生自我管理、物业管理和学团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推进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公寓管理说服务的内涵,繁荣学生公寓的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认真实施,引导学生公寓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萍.探析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9期.

[2]李子华.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M].高校后勤研究,2010年5期.

[3]娄靓涛.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第6期.

[4]杨静墅.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7期.

[5]石国兵.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12期.

[6]何春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探索与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4期.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4

小学生安全演讲:安全文明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安全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港区一小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和谐的校园里愉快歌唱;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小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安全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同学们,有人调查过,全世界平均每一秒就有一人受伤,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亡。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8%左右。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愿望。我们学校为了大家的安全,做了很多的工作。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希望同学们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只有安全了,才能更快乐,只有安全了,才能拥有明天。

有一首儿歌写得很好,下面给大家朗读一下:

小学生在学校,安全第一要记牢。

上下楼梯讲文明,自觉靠右守规矩。

脚步轻轻像小兔,大型活动有秩序。

花坛球网不要爬,球台栏杆不跨跳。

课间活动不打闹,自由活动不乱跑。

放学排队出校门,不吵闹来不奔跑。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1-03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追求人的和谐发展是根本,尤其要以高素质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当前,面临各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对推进我国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创造了历史悠久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本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可是,在当今校园里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比比皆是,高学历低素质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创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而礼仪是倡导人们选择符合社会风尚的良好言行,抛弃违背国家文明和社会利益的不良习惯,这将有助于促进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尊重他人、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等,长此以往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2.礼仪教育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角色转变的前提。在校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化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有着强烈走向社会的需要,但又对社会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困惑,比如:该如何设计自我形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如何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大、加快,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文明高素质大学生。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部分学生高智商、低情商,缺乏做人、处事的基本技能。这就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礼仪素养,为将来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3.礼仪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礼仪是一切教育的起点,礼仪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有紧密的联系,礼仪教育是做人之本、兴校之本,没有良好的礼仪教育,就没有持久和谐的校园。加强礼仪教育,展示礼仪风采,使人与人之间高度和谐有序,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传统礼仪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将大学生的人文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链接。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以更好的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挖掘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文化价值体系,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在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有良好的表现。但现实中,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上随意讲话、吃东西、玩游戏、接打电话、发短信,甚至酣然大睡;在课桌、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踩乱涂;日常生活中乱扔垃圾、浪费水电粮食、随地吐痰、排队加塞;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甚至相互争斗,酒后打架斗殴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的不尊重长辈和老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缺乏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心态,缺乏团队精神,难以融入集体之中,难以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最终影响心理健康。

分析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是六个大人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稀罕,使老人容易对孩子过于溺爱,在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然而,这是与礼仪的核心思想理念(如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严于律己、平等合作)是格格不入的。此外,有些家长自身在生活中不注意,缺少礼仪素养,不能给孩子起到模范示范作用,使家庭礼仪启蒙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

2.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追求好成绩、追求升学,往往忽视甚至放弃了礼仪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渗透教育作用。

3.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影响。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来看,一些学校对礼仪教育还不够重视,缺少切实可行的措施。当学生迈入大学后,压力的减轻,他们有更多的条件和精力通过新途径认知世界,此时,在原本礼仪教育缺乏的隐患下,如果再受到某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诱导,学生的许多行为很可能就转化为现实的不道德行为。

随着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礼仪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如果当前这种教育状况不加以改变,一些大学生即使在校期间学到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往往由于礼仪学习和习惯养成的缺失,在现实中不会交往,不会做人、做事,其能力受到影响,将来也难以在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提高他们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素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入点。

三、多措并举,切实将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做到实处

1.加强高校师德修养,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极大的示范性和影响力。教师要为人师表,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塑造好自我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充分利用课堂这块空间,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2.合理开设大学生礼仪课程。高校需要根据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开设课程,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高度认识礼仪课程的重要性,将礼仪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使礼仪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可以模拟实习和训练的场地和机会,加强礼仪技能方面的培训,增强授课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需要制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是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制度保障大力弘扬文明之风。

4.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高校应注重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络沟通关系,积极鼓励引导家庭参与到大学生礼仪教育中,这可以增强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5.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明礼仪氛围。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和补充,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正面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使校园形成浓厚的尚礼风气;通过网络、广播、宣传栏等宣传文明礼仪风尚,树立模范,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能从中真切感悟到礼仪的精髓,并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做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总之,当今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已凸显紧迫,它不仅是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纯梅.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14).

2.舒丹.礼仪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渗透[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3.曾艳.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09,(6).

4.刘维娅.礼仪教育:德育的起点——关于礼仪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师道,2007,(4).

文明校园建设范文6

[关键词]:精气神 不良状态 如何引导

大学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培养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意识,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蓝图,实现人生价值。而当下不少大学生陷入了迷茫期,正在挥霍大学,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样的大学状态才是良好的状态。

一、高职学生应有的精气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方案》规定其人才培养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于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注重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技能培养,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成才,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吃苦耐劳,坚守职业道德操守

当代学生多是独身子女家庭,因此家庭对其有较多的溺爱,同学中存在怕吃苦、爱虚荣的状况,因此加强吃苦耐劳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技术性人才,需要他们爱岗敬业、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勇于同不良的社会习气做斗争。

2、勤学好问、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

大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会知识、发现知识和应用知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主动性,感受学习科研的乐趣,更需要勤学好问,坚韧拼搏和争一流的精神面貌。

3、强化团队、注重责任、完善人际关系

想要成就一项事业是需要学习他人,才能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这就必须学会团队协作、乐于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成长。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没有社会良知的人才是失败,因此一定要加强个人修养。同时要合理利用人际资源、充分利用人脉,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二、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状况

近年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大,高职院校日益突起。客观上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需求,但学院的教育管理水平暂时无法较大提升就会引起日常教学秩序的混乱,学生教学难度的增大。现有高职生在日常行为、学习状况、理想前途、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良状况。

1、日常行为不良、学习意愿弱、理想前途淡薄

高职学生因高中学业成绩不好大多存在理论基础不好,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理论来显得艰难,加上不少高职学院在考核考评的时候缺乏整套有力的监督机制,这就加重了不良习气的滋生蔓延,现今不少学生中流行着“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遭罪”的说法,可见学生的主观学习意愿也较低,这样就出现了知识贫乏、言谈浅薄、做事浮躁、自制力差的情况。不少学生毕业后短期就业趋势不明朗,现实就业的民工化,这样理想前途的迷茫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理想迷失、消极机械学习、职业倦怠的学生日益增多。

2、公德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

网络盛行,给我们提供了看外面世界的窗口,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而与此同时网络上的肥皂剧、垃圾文化等不良习气的侵蚀、虚拟网络的世界的诱惑,使原本“立场不坚者”日趋沉沦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有美丑不分、是非不明、善恶颠覆的状况。现今有的学生愤世嫉俗、对社会不满,俨然一副愤青样式;有的沉溺网络世界、虚拟空间中生活、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百无聊赖、精神无所寄托,过着“宅居”生活;有的爱慕虚荣、追求物欲享受,虚度青春年华,“贫困大学生挥霍父母血汗钱,家里举债生活”之类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更有甘当“女”、“二奶妹”,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

3、心理困惑增多、极端事件频生

家庭期望较大,而一些大学生短期内难以适应集体生活、遭遇挫折一阕不振,挥霍父母血汗、学业不济、前途灰暗,因此有人以偏概全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这给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理照成巨大的阴影。渐渐地心理困惑乃至心理性疾病也就日益增多,出现了自卑寂寞型、忧郁自伤型、社交障碍类、患得患失类、嫉妒泄愤族、自暴自弃族等等,于是有复旦投毒、机场刺母、撞人行凶等恶性事件。

三、如何引导其做好精神面貌的改进

1、重课堂人文教育

课堂不应该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传承经典、普及人文的平台。教师的天职不只是传道、授业,还应该注重经典文明美德的传承、人文修养的提升、身心健康的完善、个人价值体系的建构、多重需求的满足、职业道德体系的树立,更要对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责任的明细化、审美情怀的唤醒、自主研发和团队协作相融合的启迪。

2、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是以讲授为主,而职业院校教育却应该以实践为重点,强化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和行业的双对接,做到半工半学,以增加社会实践工作能力。避免学业无方向、学习无目标,因空虚无聊而荒废时间,以至于错失学习良机,最终追悔莫及。因此学院办学要立足于学生能够产学结合、实现现学现用,避免因学而无用而被淡忘前期知识,不要让莘莘学子光有枯燥理论而无有用实操,以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陷入网络的泥潭,沉溺在虚无的世界里。

3、丰富校园生活、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