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1
1.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是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动,价值选择出现功利性倾向,价值评价出现多样化倾向。价值观的演变使传统的德育体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学校不再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来源,而且,校外的影响大于校内的教育。
困境之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用某种抽象的政治原则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灌输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困境之三: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压抑、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动荡不定,升学、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带给学生的紧张、恐惧、悲观等种种心理冲击都不是传统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决的。
时代要求我们改革现行教育中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自然载体,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是人才素质高低的标志,心理素质是二者的中介。换言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物体上。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接纳学校的一切教育。
3.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与造就学生健康的身体同样责无旁贷,两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对德、智、体、美、劳都能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同步而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干预学生心理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应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他们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迷惘与心理困惑及时洞察并给予疏导,对学生生活及学习中最为敏感、重视的问题要予以关注,对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冲突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妥善的解决,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强竞争。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施加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有无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这也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效果达成目标,它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1.总体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学校教育目标
(1)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干预,使其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唤起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识,着眼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3)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
3.效果达成目标
(1)从教育思想的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即学生人格的优化。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迁移将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要明确其心理训练目标,使心理训练的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
三、实验假设
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完整的理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模式、操作和评价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方法
1.被试
以24所中小学5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为样本,以原有自然班为单位。
2.具体实验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文献法。通过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考察被试的变化,与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因果分析,验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
3.实验的变量
(1)自变量
A.课程体系:以《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为自变量。
B.辅导体系:通过活动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调适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品质辅导及心理卫生辅导。
(2)因变量
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身体、品德及心理卫生情况。对实验班学生施加刺激变量,经过三年的三轮实验后再进行后测。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验成果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实验校包括城市、郊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实验以中等水平的学校薄弱班级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实验班一切自然条件与对照班等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五、实验的实施范围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的。它能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化解心理问题。
2.过程性教育
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活动训练、辅导讲座、个别谈话和学科教学渗透等多种形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补救性教育
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绪偏常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问给予解答或疏导,对心理卫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原则
1.协同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基础地位,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2.活动训练原则
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3.人本主义原则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创新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突破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增或删选修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验过程
2001~2002年,参与总课题组网络课程教材的建设。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2003~2004年,在本地区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2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工作方法。估计许多人是想得很多,但不会写,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具体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三、主要工作
1、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根据来访者的具体问题进行鉴别归类,根据问题的类别,再确定具体咨询目标。
2、建立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做好心理测评工作。
3、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讲义等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做好学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处理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并提倡全体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组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使家长逐步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根据学校的心理健康的普及程度及学生的当前状况,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 继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本学期,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宣传工具、机会及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常规宣传工作,加大心理健康工作的力度。
二、 确立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向。
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矫治为辅。因此,我们在重视对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个体心理咨询和案例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使自己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三、“导之以正,善巧方便”培养学生良好的心行习惯。
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古德云:“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在十三岁之前,天真未泯,容易教导,这时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受用无穷。现代的父母,要操心的事太多了,第一线的老师,无力感也与日俱增,道德的崩解,是非的扭曲,让人看了焦急不已,准备利用学生这一段黄金时期,学习《弟子规》、《新三字经》熏习我们的孩子,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愿籍一己绵薄之力,点燃孩子心中那盏智慧的灯火,照亮未来的风雨人生。
四、健康心理,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心理健康不是单方面地从政治思想道德角度出发点指示与说教,而使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过程、心理机制的帮助与辅导,运用“关注”、“倾听”等沟通技术,让学生的情绪和心情得到慰藉,感到被关心、被重视、被理解,并愿意接受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达到能主动疏导自己情绪的效果。
以上是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虽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心理健康工作,由于自身理论有待完善,经验不足,难免会有不足的地方,请多多包涵并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基础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期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团体辅导。每个班级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或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咨询室。开设“阳光驿站”,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在心理咨询室内设“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特别抓好学校住读生的心理咨询,让住读学生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住读问题,让他们在住读期间所发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倾诉与解决。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每月一节的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老师应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2)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3
【关键词】欺负行为 小学生 校本干预
欺负行为在小学校园中有很高的发生率,且有多种表现形式。无论是受欺负者还是欺负者,欺负行为都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目前国内有关小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干预和社会干预方面。小学生欺负行为大都发生在校园内,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针对其成因,使干预基于本校实际,因校制宜。
一、欺负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小学生欺负行为一般是由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同伴群体及影视作品的影响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行为方式的影响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行为指导,反之,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易造成儿童攻击性强、固执粗暴等问题行为。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因学校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这表明学生的欺负行为与学校的环境氛围也有重要关联。校风不良的学校其学生欺负现象较严重便是个不争的事实。小学生欺负行为是一个习得的过程。现今的影视作品充斥着各种暴力场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易受同伴中欺负现象和荧幕上暴力情节的“熏陶”,由“观众”变为直接参与者。
二、采取校本干预的必要性
校本有“以校为本”之意,它有三层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针对小学生欺负行为采用校本干预有其必要性。
其一,学校是欺负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以学校为平台对欺负行为进行干预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欺负行为因校而异,以校为本可以帮助干预者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有效地降低欺负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小学不同年级段的欺负行为有共同的特点,干预者能以年级为单位对其进行整体干预,这有利于统一部署干预任务,协调干预者之间的工作,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对更多的学生进行干预,且能有效调控干预过程。其三,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干预,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反馈信息,实时检验干预效果,便于干预者及时调整干预策略。
三、开展校本干预的途径
相对于家庭和社会干预而言,对小学生欺负行为采取校本干预的可行性较强。它应立足于学校实际,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入手。
(一)教师方面
在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对欺负行为的认识。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危害性,把对欺负行为的管理纳入班级常规。当欺负行为发生时,应认真处理,避免给学生留下“无关痛痒”的印象,防止此类事件频繁发生。学校应安排教师值周巡视,加强监督力度,一旦出现状况,及时调解和处理,对学生进行教育,控制欺负行为的发生,降低它带来的危害。此外,学校应把对欺负行为的处理作为教师职前和在职培训的考核内容,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案例,将科学的干预手段运用于本校实践之中。
(二)家长方面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教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亲社会行为。学校应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向其介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纠正不良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通的普及使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易,学校应该鼓励家长进行合作,当发现学生有卷入欺负行为的迹象时,要及时通知对方。通过双方的合作,有效地干预欺负行为,为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
(三)学生方面
1.运用评价机制进行引导。在对待小学生的欺负行为时,增加欺负者所得到的消极反馈,削弱其得到的“鼓励”(如同伴中的强势地位)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学校可以通过案例教育,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利用舆论作用,对欺负行为进行消极评价,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其纠正不良行为方式。
2.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无形的教育作用。学校应重视班集体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帮助,通过组织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制止不良行为,维护班级名誉。此外,发动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学会合理地处理同学矛盾,提高社交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防范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有时家长和教师会碰到这样的难题:即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欺负行为,但仍收效甚微。事实上,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引导。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在探究欺负行为产生之根源的基础上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心理辅导在预防与矫治学生欺负行为上成效明显。此外,目前已有研究人员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学生的欺负行为做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咨询对学生欺负行为的干预也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杨婉秋.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4:2.
[2]武立民.小学生欺负行为状况[J].邢台学院学报,2004,19(3):90.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4
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作为一项刚刚起步的工作,肯定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一)专职教师缺乏,严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当前,各个市级学校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但心理辅导员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背景千差万别,辅导队伍中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专业人员少,跨专业人员多。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已经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瓶颈。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大部分都是由政治课教师或班主任代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毕竟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们从属于两个学科门类,笼而统之地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显然是不合理的。因而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纳入一些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二)心理咨询场所简陋,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咨询室的建立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相对而言还相当简单,缺少基础的设施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工具、场所。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大多数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下设在“德育处”或“政教处”,但实际也就是一间房子和几张沙发、凳子。心理咨询机构设施简陋,布置缺少主题,最关键的是没有专门值班教师,部分有值班教师的也是安排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值班,而他们的大多时间又忙于上课和管理班级,所以心理咨询室大多时间都是关闭状态。此外,中小学教学任务和学业任务以考试或升学为主要导向,因而更多的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很多中小学校尽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机构,但心理咨询机构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
(三)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较为具体和实际的工作,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见到许多的原始资料,比如,学生填写的SCL-90测验量表、行为测试的量表以及很多活动的照片、手工制作、心得体会等。但这些工作之后的经验总结很少,没有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就很难有后面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因而在这个方面高校要帮助中小学多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促进后期的工作开展。
二、高校与中小学校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进展
(一)建立健全制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以及甘肃省心理学会下发的相关文件,甘肃省各个市级中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中,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与高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取得沟通和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确定中,高校的多名专家教授对此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得规划的制定更加规范、科学和可行。同时,各中小学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成立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辅导中心负责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每个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管理全校学生心理档案,指导各年级、班级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负责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收集教育论文、经验总结和优秀个案等资料;安排“知心屋”的值日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心理委员开展工作,撰写每学期的工作总结。严密的机制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通过培训,提高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是不同学科的教学工作,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中,都接触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对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培训,对班主任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讲座和继续教育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努力避免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互相作为实践基地,使得中小学心理辅导的方法多样化
心理辅导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团体辅导,也可以是个体辅导。在校校联合的过程中,中小学给高校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使得多种心理辅导方式都得到了实践。高校心理辅导教师给中小学的学生定期做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是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在某一个时期或阶段存在的具体问题,高校可以组织这些方面的专家、教师专门去中小学做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有一项具体的工作是“成长快乐营”,这项工作主要就是让学生体验生活。在合作中,高校自然成为了中小学生体验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高校的实验室、标本室、心理咨询中心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探究生命的兴趣和对高等院校的向往,这些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和内心世界,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动机。
(四)完善了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工作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网络;沟通;服务;心灵;心理师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让网络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支农力度的加大,网络已进入了许多农户,利用手机上网也很普遍。一些小学生已成为“网民”。在我班的二十六名学生中,有六名学生家中装了宽带,有二十二名学生有自己的QQ号,他们还建立了“六年的点点滴滴”的群。他们经常上网,内容大多是聊天和游戏,而且时间很长,严重影响了休息和学习。为此我专门召开班会组织同学们讨论,让他们了解沉迷于网络的危害,也在家长会上呼吁家长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但效果都不显著。我陷入了迷茫中,该如何对待学生上网呢?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形势变化了,班主任工作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与其想尽办法不让学生上网,不如引导他们学会正确上网,让网络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加入了“六年的点点滴滴”群里,观察都谁上网,上网时都做些什么,一般上网时间多长。在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后,我开始和他们聊天,告诉他们老师知道你今天上网都做了什么,在网上呆了多长时间,然后和他们聊心情,聊感受,聊他们感兴趣的事。学生在震惊之余也很兴奋,“老师进我们群里啦,老师和我聊天啦”之后许多学生上网后主动与我聊,一下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
在取得了学生信任后,我和上网的学生约定,每天要讲一讲一天里班级里你感兴趣的事,你的看法。学生兴致很高,我由此得知了很多在校所不知的事,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又在班级利用晨会时间开设“新闻”课,每天都有学生把在网上了解到的新闻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这样,不但把学生从游戏中解脱出来,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把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我在班级里开展了“看空中课堂”“读百科知识”“搜名校试题”等活动,通过班队会让学生把在网上学到的东西在同学面前展示,让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学生讲课,讲百科知识,讲题批题。这样学生既从网上学到了知识,又体会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在班级召开以上网为主题的班会,学生自主地谈上网的感受,对网络的认识,我则不失时机地给同学们讲上网时要注意的问题,如交友要慎重、不可将自己及家人的详细信息告知对方,对网上信息不可轻信自己不能辨别时咨询家长或教师,对学生喜爱上网玩游戏的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充分讨论,最终学生们自己得出结论:游戏可以玩,但要适可而止,时间不能长。
现在我和学生们成了网友,我们的沟通比以前更好了,班级工作好做了。网络沟通,给师生双方都带来了愉悦,班级呈现了从未有过的新气象。
时代在进步,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必然对传统观念和做法带来冲击。作为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措施,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高科技产品,让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近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心理访谈“节目报道了一个案例,看后颇耐人寻味。一位独身母亲,历尽艰辛,把女儿拉扯大,为让女儿能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理想,辗转多处打工,甚至产生在工厂跳楼获取赔偿款的方式来满足女儿的愿望。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意想不到的却是女儿认为家庭没有温暖,经常与母亲吵架,以致产生“这样的母亲没有也罢”的想法。
是什么原因使相依为命的母女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呢?是母亲做的不够,还是女儿不懂事?事实上两者都不是,母亲是典型的良母,女儿也非常懂事。只是母女缺乏心灵的沟通,彼此存在对对方的误解。
原来母亲以为:我为你整天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所以才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有时打你、骂你,对你吼一顿也都是让你好,你却不领情不懂事,还顶嘴吵架,实在让人寒心。而在女儿的记忆中,母亲不管自己,动辄责骂、怒吼,母亲不爱自己,家庭缺乏温暖。
怎样才能让这对母女消除误解,回归亲情呢?现场心理咨询师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创设情境,让女儿回顾自己最不能忘怀的事,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当女儿把四岁时自己在家,见母亲远去的背影时想到母亲可能不要自己了,哭喊着“妈妈,回来”,七岁时自己在家不慎烫伤,呼唤母亲“妈妈,快来帮帮我吧”时,母亲早已是泪流满面。而当母亲诉说了多年来生活的艰辛,为女儿所做的一切时,女儿也泣不成声。母女相拥而泣,“妈妈(女儿),我爱你”,久违的亲情回归了,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看罢,我心里一颤,我想到了班主任工作。
我们多少班主任,就像案例中的母亲一样,为了学生的成长,他们时刻关心学生安全,谆谆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千方百计化解学生矛盾,费尽心机组织学生活动,但是换来的有时却是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配合甚至是无声的抗议。
究其原因,我以为很多班主任就像案例中的母亲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一切为了学生。但未了解学生的心理,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没能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工作方法简单甚至粗暴,让学生感觉不到师爱,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范文6
[关键词]图书馆 服务创新 青少年 心理援助
[分类号]G252
1 引 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社会心理也日益复杂、多样和失衡。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阶段,思想尚未成熟,社会、学校及家庭处处显现的竞争、压力和负面影响,很容易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给其带来种种困惑和障碍。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所做的课题研究发现,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里,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未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提高,而是随着负面社会问题的增多而明显下滑。其中,部分消极的心理特征如焦虑、敌对、抑郁等逐渐增多,部分积极的心理特征如自尊水平却在逐渐下降。因此,全社会同心协力关注和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试图从分析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行业优势出发,以业内部分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特色服务的实践以及无锡市图书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为例,探索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供同行借鉴与商榷。
2 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的社会责任与行业优势
2.1 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往往理解为是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通常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管理。当代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心理,社会矛盾也日益显化。针对这一现实,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构想,旨在重塑社会秩序。而建设和谐社会关键在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也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有着其他事业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而有义务和使命关注和拯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2.2 图书馆的行业优势
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通过提供自身特有的资源和环境而成为人们从儿童期到成人期成功转变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能引导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其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进而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完善,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培根也读过:读书能陶冶个性。不仅如此,读书还可以铲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碍。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集散地,其丰富、系统的专业收藏是青少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图书馆还常年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也有助于青少年尽早养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人格。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无条件向社会开放,其完备的设施,舒适的环境和书香气息融合成一种特有的人文氛围,本身就具有教化作用,青少年身处其中不由自主地受到文化洗礼和熏陶,能让心灵得以放松和慰籍。此外,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中心,其拥有的丰富的社会合作资源也是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强有力的支撑。
3 图书馆界的服务实践
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历来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图书馆界在服务内涵的拓展、服务功能的延伸等方面,创新层出不穷。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有不少图书馆已在尝试开展心理援助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3.1 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或服务点
荆州市图书馆与该市社会心理学会联合成立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每周六、日开展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立心理咨询点,对有心理困扰的孩子进行指导、劝解和帮助。此外,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儿图书馆,连云港市少儿图书馆、南山图书馆、吴江市图书馆等也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
3.2 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活动
成都图书馆每周日下午都举办免费的“阳光读友会”心理咨询沙龙活动,由一群热心公益盼专家、学者、心理咨询义工组成员为家长孩子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上海杨浦区少儿图书馆的“心语空间”以及广东东莞图书馆。万江图书馆的“亲子心理沙龙”,为孩子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此外,广州,宁波等市网书馆也先后开展过大型、系列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现场活动。
3.3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近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不断拓展。公益讲座逐渐成为各地的服务品牌。不少图书馆都举办过心理健康类专题讲座,普及大众心理健康知识,如温州图书馆的“高考成功心理学”,武汉图书馆的“青少年的心理与成长”,深圳、重庆、大连、辽阳等市图书馆也都举办过类似的讲座活动。
虽然上述图书馆已在探索和实践心理援助服务,但总体来说;图书馆界开展此类服务还不普遍,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大都还仅局限于讲座,展览等宣传活动,真正开展心理咨询和其他实质性援助服务的还不多,且活动的特色与品牌意识尚不明显,服务水平与社会效果还有待提高。
4 无锡市图书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的实践
4.1 背景与目的
无锡市图书馆(以下简称锡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良好的传承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图书馆。2004年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锡图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行业优势及社会责任,抓住契机,创意成立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期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有效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增强未成年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
4.2初步尝试
构建网上服务平台。锡图在完善创意后,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字方案,在上报主管部门争取支持的同时,先期开始尝试,于2004年10月创立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平台(次年10月改为“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网址:省略)为,业内首家专为未成年人服务的心理咨询网站。该网站由“成长心曲”、“家校园地”、“专家咨询”等栏目组成,聘请了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十多位专家,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信息导航及心理咨询服务。网站访问量至今已达88万余人次,文章阅读量逾240万人次。其中“专家咨询”专栏更是受到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喜爱,求助对象除无锡外,已远涉内蒙、河北、浙江、广东、四川、上海、北京等地。2005年中央文明委领导来视察时充
分肯定了该馆的这一创举。
4.3 政府助力开展各种活动
成立未成年人心里健康活动中心。在网上咨询平台成功运作一年的基础上,锡图又通过多途径呼吁,引起市委市府高度重视,于次年10月在锡图隆重举行了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由政府主办、图书馆承办、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的公益性未成年人心理援助服务平台正式成立。锡图高度重视,倾注大量精力,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服务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龙。每月一次的活动都有一个主题,主题提前预告,如“明明白白孩子心”、“青少年阅读习惯培养”等,邀请1―2名专家主持。因规模小、针对性强,又能与专家交流互动,深受家长和未成年人的喜爱。
・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题报告、讲座。先后邀请了李子勋、许金声、徐光兴、卢家楣等业内著名专家举办“如何处理亲子关系”、“成长心事,快乐沟通”等心理辅导专场,邀请台湾著名专家林昆辉作“如何培养快乐儿童”主题报告,由本地专家轮流主持专题讲座,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有效提高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每年利用世界精神卫生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以及节庆假日开展大型现场咨询活动,地点选在图书馆或市民广场或社区或学校,每次都能吸引众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参与,社会效果明显。
・组织寒暑期系列活动。结合学生寒暑假期长、在图书馆活动时间长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精心设计“走进你的心灵,关注你的成长”、“同享知识,共建和谐”等大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特色沙龙、主题展览、专题讲座、模拟法庭、亲子活动、体验夏(冬)令营等形式,丰富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增强其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综合能力。
・开展社会调查,编制心理健康宣传手册。2006年在对该市部分中小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报告》,为近几年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2007年编制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向无锡市中小学生免费发放。2010年又在着手开展专题性的社会调查,为下阶段工作重心调整提供参考。
4.4 延伸服务
主动把关爱送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场所。从2005年始,锡图先后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相对集中的学校、社区及特殊机构先后设立了13家心理辅导站,将心理咨询、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主动送到未成年人身边。其中,在蠡湖中学(工读学校)、聋哑学校、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等辅导站,更是针对弱势孩子的特殊心理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只要对方需要,活动中心随时安排专家、志愿者前往为学生、流浪孩童进行心理疏导和矫治,定期跟踪和反馈。2008年活动中心-又启动了0-6岁婴幼儿心理保健计划,与全市幼儿园及部分早教机构合作,开展婴幼儿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保健意识培养,从而实现了该市各年龄段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全覆盖。
4.5 夯实基础
精心打造服务品牌。活动中心的良性运作与创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7、2010两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连续两次被评为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200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09年初,政府加大投入,在图书馆内辟出200平米空间,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和需求设立了图书角、多功能团体活动室、个案咨询室、沙盘室以及音乐放松室。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基地构建完成。活动中心的实体化建设为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奠定了基础。基地启用后,开通96111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为公众免费提供咨询和预约服务。增设周末“公益咨询日”活动,为预约家庭安排一对一心理咨询。今年5月,在首届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月期间,“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品牌正式启用。
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开展各类活动250余场次,受众达3.5万人次,成为无锡地区一大文化服务品牌,在加强和改进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开放、专业、公益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活动基地;二是帮助未成年人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成长烦恼;三是引导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和谐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市相关部门配合下,一个以活动中心为中枢,学校、社区、特殊机构为节点的心理援助网络正在逐渐形成。
5 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的若干建议
5.1 以地区需求、馆藏资源及社会资源调研为前提
图书馆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首先应了解本地区或本馆服务医域内的读者需求。锡图在2001年就已尝试开展少儿心理咨询服务,在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积累了经验。2004年项目启动之初又对全市未成年人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掌握一手资料以了解潜在的社会需求,同时对本馆馆藏及活动资源进行盘点。由于有单独建制的少儿图书馆与锡图在同一建筑里,因而有少儿借阅室、活动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多功能室,有丰富的藏书以及开展各类少儿活动的经验。此外,还对该市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队伍以及教育、司法、新闻等领域众多社会资源进行调研、摸底,以确保有充足的社会资源可调用来一起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5.2 高点定位,争取政府支持
青少年心理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有条件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的图书馆,应尽可能成立专门服务机构,若能冠以全市性的名称则更好。图书馆可单独也可联合其他专业机构共同主办或承办。锡图于2004年上报项目方案,在成功运作网上平台基础上,又通过政协提案、社情民意等多途径呼吁,引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于2005年10月正式挂牌成立。高点定位的好处是容易争取到政府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队伍建设、运行维护和活动组织都有了保证,而且有政府机构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活动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参与度与关注度以及社会影响力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5.3 整合社会力量,组织服务团队
前文已分析过图书馆开展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务具有功能、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优势,但也有明显的劣势,那就是缺少具有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除了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外,还应整合社会力量,吸纳有爱心、有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志愿服务团队,是图书馆开展公益心理援助服务的人才保障。锡图自2004年网上平台建赢时就聘请了10多位专家作为特约咨询员,以后又陆续招募、吸纳了大量有爱心、有热情的专业志愿者,至今已近70余人,另有10个以心理咨询所为主的志愿团队。同时,锡图也非常重视团队建设,经常举办学习沙龙,邀请业内著名专家米锡
上专业督导课,为团队成员提供交流及成长平台,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队员归属感。除此之外,锡图还加强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学校、法院等机构的联合,在活动的设计和进行中尽可能寻求合作,以追求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5.4 主动向学校、社区及弱势群体延伸服务
图书馆是青少年除学校外的第二课堂,但由于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还是在学校与家庭,因此,图书馆除了利用周末、节假日在阵地上开展各类活动外,平时还应主动把活动送进学校、社区,送剑有需要的青少年人群集聚地。锡图除了在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校、社区、机构建立心理辅导站外,还与教育局联合共同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全市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都纳入到活动中心的服务范围内。寒暑假前,及时到社区了解其辖区内青少年假期社会活动的计划与发排,主动配合设计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或团体活动,以丰富少年在家门口的假期生活。除未成年人外,图书馆还可以向更多的社会弱势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充分体现图书馆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
5.5 与图书馆活动紧密结合,富有图书馆特色
图书馆毕竟不同于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咨询所,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行业优势和本馆特色,尽可能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如组织心理健康、心理调节类专题书目推荐、专架陈列或专门阅览区,组织专题读书沙龙、读书活动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开办主题夏令营,开设团体辅导课或专题讲座等,是大部分图书馆都可开展的活动。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色好几一些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特色服务,如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以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层要求。条件较弱的图上馆,也可通过橱窗宣传和专题馆藏的有序组织,来建立适合青少年朋友的心理自助辅导模式,倡导阅读疗法。
5.6 注重服务效果,树立品牌意识
图书馆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活动,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认真组织实施。活动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和项目的可持续性。因而在心理援助服务的全过程应随时做好各类档案的登记与积累,认真做好每次活动、每个案例的跟踪与反馈,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效果,修正服务目标与进度。同时,还应树立服务的品牌意识,把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作为一项关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大事要事来抓,作为一项图书馆为民办的新事实事来做,在取得服务效果的前提下,加大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逐渐把它打造成在地域内或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