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梅花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梅花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梅花的诗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1

1、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2、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

4、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5、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6、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7、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8、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9、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10、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老师,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11、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12、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14、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15、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16、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7、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18、教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19、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20、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21、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22、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2

老师,是您把我们带进宽敞明亮的教师,传授给我们那么多的知识。是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您,把我们从哪个不懂事的小孩变成今天会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大孩子。是您,用您那春风般温暖的关怀,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老师,您在春天洒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秋天的收获。不论酷暑严寒,您都辛勤的工作着。您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献给了我们,老师,您辛苦了,在这里向你道一声:“谢谢!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送给您!”

老师,您就像春天的细雨,滋润着我们。是我们不断吸取知识。您就像秋天的微风,让我们得到丰收的果实。

老师,您就像一盏灯,为我们照亮人生的道路。您就是我们的向导,不断地为我们导航,为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您就像一只雄鹰,给我们一双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3

2、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4

周运笔,仕女簪花

周,唐代画家,字仲朗(公元8世纪-9世纪初),一字景玄,京兆人(今陕西西安),生卒年不详。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周,是游于卿相间的贵族,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职位仅次于――州长官刺史。这也是周日方画作中自然流露贵族气质的原因之一。

周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渐尖锐的时代。初年虽学习张萱,但由于张萱与周分别生活于“安史之乱”前后,时代的差异使得他们仕女画中的女性精神面貌有所不同。在张萱的基础上,周则重新灌注自己的精神,将画作加以写生变化,对张萱仕女画的主要精神不断深化。周日方笔下的女性不同于张萱作品中的欢愉活跃,而是动作迟缓,百无聊赖,茫然若失。纵然装饰得花团锦簇,也难掩内心的空虚与寂寞。这正是走下坡路的大唐帝国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了周的忧患意识和对被幽禁于深宫的女性们的深切同情。

周画作中的女性悠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色彩明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同时,他亦擅画肖像、佛像,可谓“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厚为体”。唐末画评家朱景玄曾这样评价他;“周之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等画,皆属神品。”

周具有卓越的艺术才能,能通过作品表现时代与生活的深度。其画迹有《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72件,著录于《宣和画谱》。《宣和画谱》中载道:“传写妇女,则为古今之冠,其称誉流播,往往见于名土诗篇文字中。”而其传世作品则以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卷(传)最为出名。

细笔勾勒,浓墨着色

《簪花仕女图》为重彩绢本,纵49cm、横180cm,用笔朴实,色彩鲜明、线条明快、气韵古雅。画中描绘了几位衣着艳丽的贵族仕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世人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院中,以白鹤、蝴蝶取乐的闲适生活。《簪花仕女图》以唐代贵族仕女为描绘对象,主要表现的是当时贵族仕女的日常生活。这类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也从侧面看出唐代社会政治的开明。

《簪花仕女图》取材于宫廷仕女的日常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仕女们在庭院中闲步。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动作从容悠缓,表情安详平和。画作中并没有描绘花园庭院的背景,只描绘了五位仕女和一名侍者。借助周边环境的烘托,作品对于仕女们的身份及生活特点表现得十分充分,而此画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对人物形象及动态的生动刻画。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有力,设色浓艳富贵而不落俗套。画中几位仕女那高髻的簪花和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硕厚体的风貌,初看近似,实则各具特色。不但服装、体态,连眉目、表情也都各不相同,表现出作者极高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在细节方面《簪花仕女图》也有许多值得鉴赏的地方。首先,作者以简洁有力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各种动作神态。对画中仕女动作的描绘,既从侧面反映了仕女的心情,也能很好地表现出这幅作品的主旨。其次,作者对于衣纹、衣裙图案的掌握也是游刃有余,似规整但又颇具流动感。这一点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宫廷仕女的社会地位。《簪花仕女图》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就是人物的发髻和鬓丝。用笔精细,笔笔有飞动之势、敷色虽然复杂,但层次清晰,丝绸之间的叠压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薄纱轻软透明、皮肤光洁细润,质感十分逼真。

全图共分为四段,分别描绘仕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景。在构图上《簪花仕女图》采取了平铺列绘的方式。图中仕女作逗犬、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这是中古时期人物画常用的表现手法。画中的犬、鹤和花都表现了人物活动是在春意盎然的宫苑,起到揭示主题与烘托内容的作用。画中仕女们的纱衣长裙和簪花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典雅、明艳、柔美。人物的描绘以游丝描为主,行笔轻细柔美,用力平和,特别是在色彩的辅佐下很好地展示出了纱罗与肌肤的质感。手臂上的轻纱敷染淡色,深于露肤而淡于纱,恰到好处地再现了仕女滑如凝脂的肌肤和透明的薄纱,传达出柔和、恬静、古典的美感。

人物写实意境留长

唐代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展子虔与李思训完善了青绿山水画,王维则开创了文人山水画,而人物画则代表了唐代绘画的最高水平。阎立本的雄厚风格、吴道子的白描画、尉迟乙僧带有西域风格的人物画以及张萱和周防的仕女画,都代表了唐代各种绘画作品中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品在北宋的大量遗存,对于两宋人物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代人物画的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不失弹性,而设色清丽明艳对质感的描绘也十分贴切到位。人物着细纱,衣质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了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5

我赞美竹的高风亮节,顶天立地,欣赏荷花的玉洁冰清 ,碧叶亭亭......

但是,我骨子里,最爱的,却是梅花,爱她谦逊的品格,爱她独特的风骨,爱她不与百花争艳的铁枝桠。

我爱梅花,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她,不畏冰袭雪侵,不屈不挠,犹如一位勇敢挑战的巾帼英雄,激励着我一生,坚强奋发。

我爱梅花,更爱她甘于寂寞,与严冬抗衡,藐视凛冽的寒风,对她无情的吹打。再大的风霜都不怕,依旧坚韧挺拔,独占。用她顽强的意志感染每一个人的心灵。

我爱梅花,遗憾的是,我向来没目睹过她真正的娇容,更没有触摸过她冰肌玉骨的身躯,做梦都想看到她,看到她独特的神韵和那轻柔的素雅。

我爱梅花,只可惜才疏学浅,赋不出梅的魂骨,表达不出梅的高雅,但有一颗坚贞的梅心,虽然我没见过她,但从诗人的笔墨中却能嗅到她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漫我整颗心房,更能看到她顶雪惊艳,孤傲的粉颊,铁骨铮铮,就算凋零,她那优雅的美姿,足够迷醉那晶莹剔透的冰,和洁白无暇的雪花。

我爱梅花,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梅花图,张张疏枝缀玉,暗香盈袖,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令人神往······

我爱梅花,看过太多关于赞美她的诗词,品味过很多赞扬她的佳话,不只是文人眼里的清雅,更是爱梅之人对她的精神可嘉。

我爱梅花,我独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落在道涂,被车马行人辗踏,变成了尘土, 但梅花的寒香的风骨不会改变,仍旧会留存于世,永远在知己之人的心怀之中。

赞美梅花的诗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孩子们,寒冷的冬天,有一种不畏风雪,凌寒独放的花,它就是梅花,你知道描写梅花的诗吗?王安石的《梅花》,是啊!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赞美梅花的诗词。曾写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陆游曾写过:“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描写梅花的诗,出示《墨梅》,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主人公——王冕。(板书:王冕)

2.人物简介

王冕:元代的画家,诗人。出身贫寒,七岁时父亲就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幼年时替别人放牛,靠自学而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尤其善画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文笔,走进少年时代的王冕(板书:少年),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做记号,看一看你从文中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

3.细读分析

3.1 自由朗读。

3.2 师生交流: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从文中哪儿看到的?

(一)出示:王冕说:“娘……”

(1)你是如何看到他的孝顺?

(2)出示:娘说:“孩子呀!……”教师范读。

(3)自由朗读。

(4)指名读。(体会母亲的无奈)

(5)教师引读。

过渡:浓浓的母子情让我们感动,王冕理解,体贴母亲的一片孝心更让我们感动。文中哪儿还能看到他对母亲的孝敬呢?

(6)指名读:“从此……”

(7)略指课文后面他孝敬母亲的句子。

过渡:王冕是一个孝敬母亲的好少年,课文除了写他孝敬母亲之外,你还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板书:好学)

(二) 出示:“每天给他的点心……”

(1)指名读

(2)指导再读。强调“舍不得”

(3)齐读(感受他的孝顺和好学)

过渡:正因为他的好学,三个月来他画画的技巧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4)出示:“起初……”

a.教师引读。

b.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画的荷花如何?

c.想象三个月来他是如何画荷花的?(板书:勤奋)

d.教师小结。

过渡:王冕勤奋好学,立志学画荷花,其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王冕十三、四岁的一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雨后景色:

4.品读

4.1 出示:“一阵大雨过后……”(教师范读)

4.2 想象:你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交流。

4.3 自由朗读。

4.4 指名配乐诵读。

过渡: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样美的景色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并立志学画荷花?他善于发现,仔细观察。与其说他立志学画荷花是一个偶然,不如说是一个必然,因为在这里隐藏了一个必然的因素:他读了许都的书,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4.5 出示:“他读了许多的书,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交流:他都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6 教师小结。

过渡: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位少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5.拓展

我想对王冕说:“( )”

6.教师总结

这就是少年王冕,一个出身贫寒的放牛娃,靠自己的勤奋好学,竟然成为了一个“花荷花的高手”。打开《儒林外史》第一个介绍的人就是他,可以说他的成功富有传奇色彩。正因为他的孝敬母亲,勤奋好学才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通才”,怪不得在《中国历史名人传》中这样写道:王冕堪称如林楷模,学者榜样。

7.布置作业

7.1 背诵第五自然段。

7.2 收集王冕的作品。

8.板书

少年王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