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薇歌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薇歌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薇歌曲

小薇歌曲范文1

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艰苦的磨练。不碰钉子怎么能积累经验呢?在重重地曲折中,微笑着,坚强地去在青春这片蓝天下创造一份美好吧。

微笑着,去唱青春的歌谣吧。视失败如尝试。有谁可以没有失败就能成功呢?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是在失败千百次才成功发明了电灯。再失败中成长,持之以恒的努力。

微笑着,去唱青春的歌谣吧。是成功为幸运,没有人可以永远成功,马有失蹄,人有失足时。你这一次成功看,或许只是幸运呢?下一次不一定就会成功;我们应有一颗谦虚的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微笑着,去唱青春的歌谣吧。戒骄戒躁。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不能气馁;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冲动是魔鬼,我们要冷静地面对、处理问题。

小薇歌曲范文2

关键词:消费趋势;消费需求;销售型店铺;服务型终端

近年来,消费变化的趋势日新月异,有的人在逛街时,一些人已经频频通过网络购物;今天你在付现金买卖物品,明天你已经习惯了刷银行卡支付货款,而现今已经有很多人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电子化终端进行交易支付,相应伴生的是各种交易支付平台。此外,当你还在用着3G手机时,有人已经开始用4G上网,当大众还停留在有余钱存银行的时候,有人已经开始探讨支付宝的收益问题。而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可见的,近几年来迅速发生的消费趋势变化。

这些是普通大众都能注意到的消费变化,还有很多大家没注意到的,只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发生的,等到某一天才突然发现,跟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了。在未来,这种消费需求及习惯的变化将会日益加快,既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所产生,也随着行业、企业、商家有意无意的引导而变,而这些变化也将逐步引起现有渠道终端的变革。在不久的未来,当我们漫步于各商业区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店面、商铺(渠道终端),其类型、结构都将会发生剧烈变化。

一、当前消费变化的可见趋势

在人们消费的变化中,有些是很容易看到的,在过去早已经为大家所认知,比如传统消费品的同质化,有些是正在发生的,或者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大家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或者尚且不被人留意。

1.传统消费品的同质化

纵观20年的制造业及传统消费品企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消费品行业的竞争从“产量规模+销售网络”的竞争,转向以追求品牌服务,或适度规模下的成本质量两条路线。

家电、电脑、手机等娱乐通讯终端,发展到今天,产品本身存硬件上的差异一直在不断减少,某些成熟行业,除了按行业常规划分的不同类型的产品之间的明显差异外,同类型产品的差异,抛开品牌的因素,几乎已可以忽略不计。而不同类型的差异更多的是物理上的,而非技术上的,比如尺寸,其中最早成熟的家电、电脑业较早进入同质化进程,而其他手机等通讯娱乐终端也正在逐渐迈入这一进程。

2.网络销售迅猛发展,传统销售渠道削弱

网络销售或者说网上购物,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从早期的亚马逊、当当、卓越,到迅猛发展的网上交易平台淘宝、京东,以及品牌自营的凡客等,网络销售覆盖的商品种类和数量迅猛增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记忆,从早期笑话身边最早尝试网购的朋友从网上买了条裤子、买了个相机,到后来自己不知不觉中开始习惯网上购物。网络购物已经从新鲜事物变成了如今的常态销售渠道。

随着网络销售渠道的迅速兴起与快速发展,传统销售渠道正在日益减弱,这一点,可以从大量服装用品、数码产品等一些传统行业的经营者的口中很轻易地得到证实。

3.提升品质型消费需求日益占据主导

大众消费者日常的基本消费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目的,这是最基本的消费需求,比如衣食住行,当然现在的衣食住行不同以往,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样是衣食住行,其含义也在与时俱进。比如衣,现在的穿衣既要有春夏秋冬四季可穿的衣服,又要有在工作、休闲、旅游、聚会等不同场合可穿的衣服;比如吃饭,我们一日三餐要能吃饱,吃的有营养,也包括节日/亲友的外出聚会。这些是现今对于吃穿的基本生活需求。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当然还有其他内容,比如医疗,比如基本的子女教育问题等等。这些基本说需求随着收入和个人意愿的提高有着不断提升的空间,比如对服装品牌的要求,吃饭的档次追求,然后这种基本需求的提升,将会逐步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范畴。

在大众消费者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之余,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的消费将越来越得到凸显,并在人们的收入消费比重中迅速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人们对于传统的基本消费需求将会不断提升,例如对服装品牌的追求,对餐饮档次的追求,交通方式的改变,对住房的内部外部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人们娱乐享受的需求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

除此之外,还有社交型需求、理财投资需求、更高的健康教育需求等其他需求也将在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未来的渠道终端变化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消费需求及习惯的变化将会日益加快,这些变化将逐步引起现有渠道终端的变革,未来当我们再漫步于各大商业中心、商业街的时候,我们将发现,我们过去习惯看到的各种店面、商铺,其类型、结构都已经或在逐步发生剧烈的变化。

1.传统销售型店铺大幅消亡――电商成为传统商品主流销售渠道

随着近年来电商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出现网络商城中,品类丰富,数量繁多,现在不仅在马路上逛街,在网络上逛街也会挑花了眼。尤其是传统的服装鞋帽、电器、数码、化妆品、书籍等众多产品,丰富众多的品类都已经在网络上提供,并可实现便捷的购买。网络销售不仅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购买方式,对于厂商来说销售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并能更直接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对于这一类产品,网络必然成为未来的主流销售渠道,而与之相应的是,渠道终端店面将会大复消亡。

2.传统店铺的销售功能逐渐弱化

过去多年来,传统渠道的销售终端都以商品销售为目的,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现今看来理所当然的情况可能会改变。随着网络销售的普及,未来大量的终端门店功能将从目前的商品销售转向展示为主,辅以试用、定制等功能。这种趋势尤其是对于追求品牌化的产品,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熟悉和认可,产品的销售将自然向成本更低、销售更便利的网络化销售发展,终端店面的销售功能将逐渐不断的弱化。一方面,原有大量的加盟销售商将会因为价格优势的丧失而迅速失去顾客,其中的部分终端门店将会向服装新品的品牌展示,试穿、甚至订制等功能转变。

3.娱乐享受性消费场所占据主流

现在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或者零散的商业区,除了遍布热闹商铺的商业街外,就是醒目的大型商场超市了。大型商场原有的作用和功能是商品的集中销售各类产品,一般常见的商品分布是,一楼珠宝化妆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四楼运动及其他产品。现在国内很多的三四线城市,仍然有大量这样纯商品销售型的商场。但是,在一线城市这一局面近几年来正在迅速改变。传统的商场正在改变、大量增加餐饮、娱乐等项目,甚至是整个楼层的重新营业,而新建的则直接以Shopingmore购物娱乐中心这一形态出现。Shopingmore原意是购物中心,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原有购物的含义,新的Shopingmore中,服装等传统商品的销售大幅消减,代之以餐饮、影院、娱乐等新的消费项目。新的Shopingmore目标对准的已经不是人们的基本购物需求,而是娱乐和享受型需求。

4.传统服务型终端大幅消亡

现有的很多终端是服务型的,例如房地产中介的门店、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发达地区,从商业区到居民区,这类门店随处可见,前些年房地产市场的兴盛也带动了地产中介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在未来,现有的房地产中介门店将会大幅消亡,这一说法不是对于现有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悲观预期,而是对于地产中介这一行业本身发展的判断。

现在,客户在投资选择购买或出租商铺、住宅时,初期比较依赖实地看盘和人员带领看楼,在未来,一些新兴技术的发展,例如实景摄影技术的发展,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久之后的未来,客户前期选择的主要判断购买依据将能主要在网络及虚拟场景中实现,地产中介服务企业可直接提供城市街道地图、小区周边、房屋内外实景地图,包括3D、动态地图等,给客户选择,客户前期为街道小区环境户型等因素的四处奔波基本可以省略,通过前期网络及电话服务,基本可以锁定初步的备选意向。然后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话下单预定实地考察,地产中介公司方面可以合理地根据订单,分区域集中安排人员跟进服务。

同样,对于银行等金融服务型机构来说,遍布各处的网点未来将会不断减少,大量自助式终端对于网点的替代,网络金融的发展,将会推动这一发展。在一些城市,网络速率的大幅提升、视频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发展将会更快地影响这一进程。

5.健康教育等新型服务终端的发展

未来新型服务型渠道将快速发展,例如近几年新兴的健康服务,其中的一个典型以健康体检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的“爱康国宾”。爱康国宾是中国首家提供体检和就医服务的健康管理机构。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检查、医疗、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健康保险等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此外,以非学校教育为目的的各种教育培训机构也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中,这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从学校之外、或者离开学校后,自愿进行的知识的补充和技能的提升。源于人们自我提升进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翩翩.社会化媒体对消费趋势影响的预测[J].金田,2013(9)

[2]肖明超.2013有这样一些消费趋势信号[J].公关世界,2013(12)

小薇歌曲范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儿童歌曲 创编 应用

在幼教机构的教育工作中,美妙的歌声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幼儿一日活动具有明显的趣味性、引导性和规律性。创编能够辅助幼儿园开展一日活动的幼儿歌曲,成为校企合作的一个增长点。通过合作,在幼教机构教师方面,提高工作效率,部分地缓解了其工作压力;在幼儿方面,融洽了活动氛围,增强幼儿节奏感的同时,培养幼儿有规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正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幼教机构对儿童歌曲的主要需求

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幼教机构教学观摩,以及与幼儿园教师和园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幼教机构需求大量儿童歌曲的状况。

1.能够适应幼教机构幼儿一日活动的儿童歌曲,如《礼貌歌》《洗手歌》《找朋友》《团结友爱》《离园歌》等。

2.能够适应幼教机构各个季节、各种情境以及节日的儿童歌曲,如《春天在哪里》《快乐的节日》《我是勇敢小兵兵》《丢手绢》《粗心的小画家》等。

3.能够适应幼儿各个阶段性、过渡和衔接性的儿童歌曲,如《我上幼儿园》《爱我你就抱抱我》《上学歌》等。

幼教机构对儿童歌曲的需求是动态的。随着新的幼儿活动不断被开发出来,幼教机构及幼儿家长对个性化的追求,科技及观念的进步,幼儿歌曲的创编,没有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儿童歌曲创编面临的主要困境及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创作人才匮乏

1.幼教和小教工作者正在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中坚力量。由于种种原因,作品数量虽众多,但质量不容乐观,推广渠道阻滞。

2.专业的词曲作家,作品质量优秀,数量相对不少,但能传到孩子耳朵里面并被他们接受和喜爱的仍寥寥无几。

3.专业创作以及推广儿童歌曲的团队,如彭野新儿歌、贝瓦儿歌等团队,通过市场化网络化的运营方式,使并不是很多的作品,直接深入到幼教机构的多媒体设备上。

4.业余儿童歌曲创作的爱好者,其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作品的推广渠道。

5.高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准幼教工作者,也是未来创作儿童歌曲的主要力量之一。

以上儿童歌曲创编的五类人才中,第五类是校企合作培养的重点,大批的准专业人才被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儿童歌曲创编课程项目化教学也应运而生。

(二)优秀作品推广渠道不畅

优秀的儿童歌曲作品,从诞生到应用,其过程困难重重。这样的作品教师拿不到,拿到了也不会唱,会唱了未必能教唱,能教唱了也不能很好地挖掘歌曲的内涵。

通过高校培养、培训和塑造幼教机构所需的一线教师,让这些新鲜血液,来推广儿童歌曲作品,是一条重要且便捷的通道。校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并引发示范效应。

(三)题材略显浮躁、内容不知所云

现在的儿童歌曲整体上数量很多,但多略显浮躁,真正深入人心、能流传下来的歌曲较少。虽然现在的儿童歌曲创作可谓百花齐放,但我们经常听不明白其中的内容。

通过校企合作,协助创编者把握好题材,让反映正能量、传播主旋律、表现良好的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团结友爱和励志创新的儿童歌曲题材,成为创作的主流,同时增强儿童歌曲的思想性。

三、校企合作贯穿于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尝试

(一)整合实际的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

分析归纳出幼教机构教育工作“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的15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进行行动体系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编排的基础。通过分析幼儿教师职业群岗位在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得出学习领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境的多套可行方案。课程以往在学科体系下以“儿童歌曲”为主要兴奋点,改造后行动体系下以“创编”为主要兴奋点。

(二)设计并执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案

1.设计了一个能贯穿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依据“创、编、演、用”主线设计的大型综合项目“儿童歌曲创编课程学生原创作品演唱会”,经过6届学生的实践教学检验,其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等特点,深受学生欢迎。

2.设计了此大型项目的15个子项目。本课程有15个大型项目的子项目,以递进或平行的逻辑关系,分布在12个学习单元中,另有4个实践单元穿插在学习单元间,共同组成全课程的主体结构。每个子项目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训练,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三)设计并执行本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过程

通过黑龙江幼专与当地多家幼教机构合作,在一体化音乐专业教室,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应用知识,展开能力训练。建立课程案例库,研制项目化教学工具,开发16个单元的课件。

(四)工学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作品

1.创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知识准备。学生创作小组能用分工协作的方式,完成既定项目的能力训练。

2.教学团队的常态化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建立专门教学网站,实现全部课程教案、课件和录像等资源上网,促成课内外结合。教学团队与国内知名儿童歌曲创作机构、各高校相关课程教师、音乐爱好者等建立互助联系

3.工学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作品。幼儿园教师参与教学,学生在幼儿园教唱自创作品并反馈意见,在课堂上进一步讨论、修改,形成作品。

(五)师生全体共同参与的全方位考核、综合评价

综合能力通过大型项目考核,给出5个难度区隔与考核分值挂钩的方案供学生选择,全体学生参与评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六)校企合作开发儿童歌曲创编课程产品

为更好地将优秀儿童歌曲送达孩子们的耳中,应用在幼儿一日活动等情境中,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儿童歌曲创编课程产品。

1.项目化教材。主编由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的教材《儿童歌曲创编入门教程》。

2.校企合作资源丛书及DVD产品。《幼儿歌曲创编指导》由音乐教研室40人、幼儿园7人、中文教研室10人参与开发研制。该书精选出2007、2008和2009级学生作品30首,教师作品40首,由幼儿园小朋友演绎形成DVD产品。

开发研制课程系列产品,在锻炼了高校师生队伍的同时,为幼教机构提供了儿童歌曲演唱的辅助,通过范唱、伴奏和卡拉OK相关产品,为歌曲推广铺平道路。

四、校企合作创编儿童歌曲的总结与展望

校企合作儿童歌曲创编课程的改造,以“创、编、演、用”为主线进行了行动体系项目化的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项目化、平台网络化(http:///)、考核实战化和作品产品化的实践过程,突破我省学前教育艺术教学改革瓶颈,填补了国内同类课程教改空白。

小薇歌曲范文4

我国药品价格管制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药品价格管制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全面管制阶段,政府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企业实行生产与销售分开管理,绝大部分药品实行严格的三级价格管理(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且价格均由国家直接制定,医疗机构作为销售渠道,按批发价购进药品后再加价15%向患者销售。

从90年代初到1996年是逐步放松阶段,随着全国物价改革的推进,除极少数大宗药物继续执行三级价格管理外,绝大部分药品价格完全放开。

90年代后期进入药价管制再探索阶段。1996年,原国家计委出台《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政府开始恢复对药品价格的干预,规范药品价格的管制对象、范围和制定机构,但受管制药品品种比较少。

从2000年到2015年5月是价格系统管制阶段,政府对药价管制日趋严格和系统化。一是出台新的药价政策,原国家计委陆续《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定价方式调整为只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格,企业和医疗机构在此价格之下,自主确定实际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二是出台《定价药品目录》和《药品差比价规则》,明确政府定价范围和作价办法,将药品按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对医药企业变换剂型规格、变相涨价等行为进行约束;三是全面调整药品价格,对政府管制药品的价格进行全面梳理,并不定期进行强制降价,1997至2014年全国药品累计行政性降价次数高达32次之多,累计降价总额近千亿元;四是设立专门药品价格评审机构(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进行市场价格信息调查、药品成本和价格测算等工作。

从2015年6月进入市场定价阶段。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品和第一类除外),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药价管制难抑药费高涨

通过统计数据,对全国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历年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从药品价格零售指数上看,价格总体趋于平稳;药品零售价格的涨幅基本上不高于当年物价指数涨幅。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居民看病支出中药品花费仍然逐年增长,药品价格管制效果并不显著。问题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依然严重;药品价格构成不合理,生产成本所占比例较小,流通环节中的各项费用所占比例畸高;医院普遍存在超额药品加成;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医院很多药品价格仍高于零售药房销售价格。

虽然价格管制的效果直接反映在药品价格水平上,但对于患者来说,某种药品价格的高低并不能够代表患者支付药费的多寡。患者所用药品费用的高低受到药品的数量、价格、种类、疗程和药效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价格只是其中一环。药品消费作为疾病治疗的派生需求,患者对于药品消费的数量、种类等问题并无决定权。

国家为何放开药价?

在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不断爆出腐败案件以后,政府认识到依靠人为方式进行药品价格管制存在诸多弊端。此前,药品定价主要以成本加成为基础,按社会平均成本定价。该定价方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较大缺陷:一是药品的临床价值难以体现,如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经济性、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等在定价中无法体现,加成法只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设计成本规则与具体标准;二是容易诱导企业虚报成本,药品成本应以社会平均成本为依据,但社会平均成本极难确认,政府只是依靠企业自行申报,企业为了获得较高定价,往往虚报成本;三是药品的“优质优价”原则难以体现,此前政府指导零售价是按照药品的名称、类别进行统一定价,但由于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质量、生产技术、工艺和过程控制不同,导致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副作用存在一定差别,尤其是在中成药生产过程中,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国家缺乏相关分级标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差别较大;四是定价没有进行动态调整,如有些药品的定价实际上是多年前制定的,但十几年来有些药物成本变动较大(尤其是中药材类),以前有利润空间的产品,如今已形成价格倒挂。在取消价格限制后,能够有效解决成本与价格倒挂的问题。如近日心血管类药物地高辛片就通过涨价回归正常价格。

此外,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均执行省级药品招标集采制度,药品的集采中标价格普遍低于发改委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因此,发改委的价格管制实际上已经逐渐被架空,而药品的中标价格才是关键。

在发达国家的药品定价体系中,药品价格管理的范围、形式都与医保体制密切相关。虽然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药品价格都由政府进行定价,但发达国家纷纷采用的是药品的价值定价法,价格制定的依据来源于药物经济学报告,而非传统的成本加成法。

我国尚未制定药物经济学指南,发改委作为政府定价机构在药品价格管制方面并不成功,在没有更合理的价格制定体系指导的情况下,医保机构作为药品的最大购买方,理当成为价格的主导者。在市场定价机制中,价格通常由买卖双方中实力较强者决定,而非由卖方主导。因此,此次药品取消政府定价转而交由市场定价,其实是让医保机构成为价格的主导者。

药价不会出现集体上涨

发改委在放开药价管制后,药品仍然要通过各省份的招标集采系统的招标和定价后才能进入医院销售。即便是专利、独家药品,也不可能因市场优势随意涨价,政府仍将通过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促使其形成合理价格。

小薇歌曲范文5

关键词:校本课程;个性化;分析框架;多维分析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校本课程开发运动的兴起“反映了学校在教育改革中要求有更为积极和直接的自治(autonomy)与参与(participation)(CERI,1979)”,也反映出人们的关注焦点开始从专家转向学校和教师,认识到“课程设计的最好场所就是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地方,即学校”。从总体上看,校本课程“是一种控制权下移的口号。它隐含着‘基层’的决策。校本课程有时候则用来传递‘它与集权化教育相对立’这样的信息”。目前,人们往往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它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的过程。可见,校本课程的提出及开发实践使得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曾被国家统一标准所抹杀的地区、学校之间的客观差异、学校的特色及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个性化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

然而,这种具性化的价值追求又将如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过程中得以体现、承载与实现,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又该如何执著于对校本课程个性化价值的追求,却始终是一个不得不说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诸多探讨总是终止于对个性化价值取向的呼唤,至多只是提出若干条笼统的参考建议,缺乏可操作性。也正是因为理论探讨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极具实践性的问题缺乏具体的分析,导致了大多数的校本课程的实践者在开发中往往是盲目跟风,抄袭模仿,“人家怎么搞,我也怎么搞”;导致了在实施中往往迷失个性,培养出了诸多的“标准”捆绑了学生的身心,生命的律动荡然无存;导致了在评价时更是手足无措,敷衍了事。可见,达成对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追求”的共识只是完成了观念上的转变,这固然重要,但决不等于可以将此问题从此束之高阁,或者说,校本课程的实践者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完成从观念转变向行为付诸的过渡。从观念转变到行为付诸仍需若干中间环节。其中,对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取向的更为深入与具体的剖析,为校本课程实践者提供一个透视校本课程个性化价值取向的基本框架,从而指导他们的校本课程实践,是十分重要而又必要的。

笔者认为,可以以构成课程概念的六要素——课程主体、课程指向、课程本位、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存在形式、课程评鉴为分析框架来揭示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取向。

1.课程主体:个性生长的前提

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只有发生了主客体关系的地方,才有主体”。自主性、主观性和自为性是主体的根本特性,这就使得主体在与客体发生关系时始终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可见,只有课程主体才有权支配、主宰课程,而非主体者则只能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顺应者。因此,校本课程必须要以学校、教师、学生作为开发的主体,这是保证学校个性(特色)、教师个性、学生个性得以展现与生长的前提。

与传统的中央集权的课程开发模式不同,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开发主体从中央到外围的实质性转移,“所有与课程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均有参加课程开发的权责”,教师和学生更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实际上,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理念就是:“课程开发只有根据具体学校的具体实际需求与可能才是有意义的,而能够最好的了解这种具体实际需求与可能的是学校,特别是学校里的教师。这是教育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所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孤立于课程之外,而应是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是课程的合法主体和创造者。教师可以在执行课程的实践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也有权对何种学习和体验是否有价值以及如何完成这种学习和体验等问题提出怀疑并要求解答。由此,师生双方才可能共同加入到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师生的个性才可能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得到凸显。

2.课程指向:个性生长中的张力

课程指向体现着课程概念的功能要素,反映着课程的外张力,一种对周围事物的外张力。在课程这一生态系统中,授受知识保存文化、发展能力适应与改造社会以及个体完满个性的养成这三种指向从来没有放弃过争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及不同的课程观下总有其存在的时空与理由。校本课程也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自己的回答。

如果说,国家课程多是通过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和正式课程来达到学校对整个社会负责和维护的是共性的话,那么,校本课程及其开发过程一方面重视的是照顾到每所学校、每位学生、每位教师的特点,养成其丰富的特色、个性及风格;另一方面则强调根据各社区的特点,挖掘其潜在资源,从而达到了解、分享社区,并最终服务、改造社区。这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学校课程的两方面职责:第一,学校要对整个社会负责(社会通常由国家和政府来代表),向社会的整体利益负责;第二,学校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向每一位学生负责。而第一种职责则是在第二种职责的实现过程中得以扩展、弥散的,也就是说,学校的特色、学生的个性、教师的风格在社区、社会共同资源的限制性的基础上形成,而在形成个性的过程中则恰恰承担了对社区、社会的责任。

3.课程本位:在现实中成长个性

如果说课程指向因素多体现为一种外在规定性,那么,课程本位则是课程的一个内在要素,是不同个体在卷入课程活动之前必须要明确的预期结果,也是个体活动延续的维系。现实本位与理想本位构筑了课程本位的两极,在此影响下的课程观于这两极之间进行着微妙的“钟摆式”运动。国家课程往往追求共同、统一和均衡。比如,在内容上注重学生必须拥有的共同知识、技能和素养,维持课程一定的水准;在形式上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均等,有利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一脉相承和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因此,它更注重的是课程的理想本位。然而,作为校本课程及其开发过程,它更关注的是“课程系统诸要素问相互作用的连续过程,尤其是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把学习者和学习群体置于研究的中心”,因此,学校的特色、学生的个性和教师的风格实际上都是在个体现实需要的满足中成长起来的。具体来说,作为学校,具有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的确立必须考虑学校的传统,学生个性的形成必须要在学生需要的满足过程中进行,教师风格的树立必须置于教师的经历之中。

4.课程实施途径:个性实现的中介

课程实施途径是课程走向实践的重要的中介要素。课程必然要走向实践,实现其预期的目的,这就需要一定的手段、工具及途径。途径的实质就是主体内在力量的物化,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活动的 效率,也是衡量主体活动的必不可少的直接的客观标准。传统的手段、工具与途径不会由于现代手段、工具与途径的出现与运用而消亡,而现代手段、工具与途径的出现与运用也只是为了能够更好更优化地使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作为校本课程,无论在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还是在教学媒体等方面,都必须保证学校特色、学生个性、教师风格在其中得以实现,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校本课程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来开发,它需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域往往集中于选修课和活动课,在课时上也应注意长课、短课和微型课的结合。这种课型结构,打破了年级、班级的限制,打破了班级人数的限制。比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目前已开设了54门选修课,该校还要求每位高中毕业生所学的校本课程的最低总学分为35学分,其中,限选课为10学分,任选课为25学分。而选修课的开设则只要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不少于10人,则这门选修课就可以开设。

第二,校本课程不仅仅只是开几门课的问题,其在教学方式上的变革更要显示出与国家课程的区别。校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应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主动探究,注重对话、交流和沟通,提倡学生采用调查、访谈、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一发现、体验一表达的架构下进行学习。比如,上海大同中学开发的《知识论》课程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己实地调查、查阅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对话式教学或由学生主持,或由教师主持,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主持。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校本课程更是形式多样,教法新颖。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本校教学媒体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同时,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教师更好地对学校的教学媒体资源加以理解和运用。比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所开设的“文学欣赏”、“英语会话”、“电视制作与主持”、“计算机应用”及“生活职业技能”等选修课,不管是对古老的语言文字媒体,还是对现代教学媒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课程的存在形式:个性实现的载体

课程存在形式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有主体,还要有实施之“物”。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实施之物”应包括一切资源。其中,既应有正规的,也应有非正规的;既应有显性的,也应有隐性的。也就是说,传统课程观所关注的知识经验理应是课程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它仅仅是一种存在形式;传统课程观所忽视的价值观念、内在体验等也都应成为课程的必不可少的存在形式。

校本课程是学校和教师立足于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信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而进行的学校层面的课程开发。因此,它不再仅是单一地考虑学科的选择与组织。除了课程文件、课程方案、教材和参考书之外,它更需要重视学校的组织特性、学校文化、师生互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等。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多尔(w.Doll)教授说:“我们正在由牛顿式的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古籍、经验都被纳入到形成中的课程体系中。学生个体的探索和体验受到重视。”由此可见,校本课程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极大地拓宽了课程资源的范围,涉及到了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所有经验。因此,从空间结构上看,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和动态化;从时间结构上看,学生的学习已不单单局限于有限的几门学科的课堂学习,而是扩展到了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呈现出“全天候”的状态。

6.课程评鉴:个性生长的圭臬

小薇歌曲范文6

潍坊职业学院会计在滨海校区,滨海校区是滨海经济技术科创园中入驻学生最多、建设规模最大的校区。滨海校区内设有农林科技学院、食品药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营管理学院等多个二级学院,教学规模很大,办学条件优越。

潍坊职业学院是2001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全国“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综合竞争力100强”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单独招生资格高校、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首批试点高校和山东省首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

(来源:文章屋网 )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