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药养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药养生

中药养生范文1

可是每天吃着这些中药类零食,就真的对身体好,甚至可以达到很好的补血、清火等作用吗?为此,医学专家认为,中药零食也不宜多“补”。

中药零食很“抢口”

阿胶枣、龟苓膏、凉茶、薄荷糖……王小姐现在每周的零食从薯片、巧克力变成了这些中药保健类零食。去年,王小姐开始看中央台一档保健养生节目,听到养生专家说女人要补血、清火,中药保健类的零食最好。既然每天都要吃零食,当然要吃得更健康,从此,王小姐的零食习惯也一下子“养生”起来。

与王小姐一样,很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无法好好照顾自己,又害怕“是药三分毒”,于是买固元膏、阿胶枣、龟苓膏等这类滋补零食。中药类零食成了他们“安慰”自己的好食品。因此在各大超市,中药保健类零食的销售也屡创新高。

中药零食也“忌口”

其实,中药类零食虽然有益处,但是并非每个人在任何时候吃都对身体有好处。每类食物其实都有其利弊,所以不要被“养生”两字蒙蔽了眼睛。

酸梅汁:经期、孕产期女性慎食

酸梅汁是中国传统的消暑饮料,一到夏季,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制或者冲泡酸梅汁。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是乌梅,乌梅中的柠檬酸帮助吸收维生素及酵素,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苹果酸则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乌梅对治口臭及宿醉的效果也很好。一般来说,乌梅具有止泻痢、止咳、安蛔、生津、止血、敛肺、涩肠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等。不过感冒发热、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人群忌食乌梅,菌痢、肠炎初期的患者也须忌食乌梅。妇女正常月经期以及孕妇产前产后,最好不要吃。胃酸过多人群,也不要多吃酸梅汁。

凉茶饮料:寒性体质及阳虚人群少食

凉茶本是夏天消暑的佳品,但是现在几乎成了少数人一年四季的常用饮料。医学专家认为,凉茶终究还是中药性质比较“浓”的茶饮料,不能拿来当水喝,喝多了或者不适合喝的人喝了,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的凉茶主要成分多含有、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中草药,有清热除湿、滋阴去火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大便干结等症状,但手脚容易冰凉、胃寒、阳虚、大便经常偏稀的人,应尽量少喝凉茶,以免加重原有症状。

阿胶枣:外邪入侵及消化不良者少食

阿胶和红枣都有养血补血的功效,特别是阿胶还有补脾和胃、益气安神、滋阴润燥等作用,很多白领女性都会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办公室放上一二袋阿胶枣,作为营养零食食用。对于气虚或血虚体质的人群,经常吃些阿胶枣是有一定好处的,有助于改善神疲倦怠、四肢乏力等症状。但是大枣虽好,也不要多食,尤其是在外邪侵入身体(指感冒发烧等)时,吃补品就会把病邪留在体内。女性在经期、产期也不宜多吃阿胶枣,否则会使其月经、恶露不尽。阿胶枣吃得过多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如果你是胃热或者消化不良患者,多吃就会滋腻碍胃,影响食欲,日久还容易上火。

龟苓膏:孕妇及经期人群少食

龟苓膏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零食。正宗的龟苓膏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以生地黄、蒲公英、金银花、等药物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滋阴补肾、消除暗疮、润肠通便的功效。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不少现代人又缺乏运动,饮食上疏于科学调理,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口干心烦、便秘等症状,这时选择龟苓膏可以较好地调理身体,缓解症状。可是龟苓膏虽然清火效果好,对女士却不是“万用妙药”,因为龟苓膏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偏于寒凉,一般胃寒和脾胃虚弱或有风湿病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龟板有兴奋子宫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孕妇和月经期女性也不宜多吃。

固元膏:气血旺、肥胖人群不宜

固元膏是补血养元的食品,配方中的阿胶、红枣可以补血,黑芝麻、核桃仁能补肾,冰糖能润燥,制作方法非常精细,容易消化吸收,适合妇女长年服用,而且也适合老年人补血、补肾,治疗咳喘效果也很好。不过,如果是气血旺的年轻人,则不必要服用固元膏,超重和肥胖人群也不宜服用。相对而言,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才适合食用固元膏。

中药零食应该这样吃

1.闲暇时看看中药类书藉,掌握一定的养生科学知识。

2.任何中药都有利有弊,所以需要辨证选药,不要盲目跟风食用。

中药养生范文2

专家指出,有保健滋补作用的中药材若想达到其养生保健效果,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煎煮时间和工序流程,并非像有些火锅店在汤料中直接放入诸如桂圆、桂皮、砂仁等生药材就成了滋补火锅。这些药材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起到的大都是去膻、除腥或者调味的作用。

黄芪、桂圆、枸杞、党参等都是常见的中药材。黄芪作为滋补的一味中药,在提高抵抗力方面有一定作用,黄芪的作用为“益气固表”,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的易感人群可以适当食用。但对于感冒、发烧的人群来讲,在有疾病症状时,用黄芪滋补是不合适的。对于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痰湿重(肥胖、舌苔厚腻)、胃肠时常感觉多胀气、腹胀的人群也不适合服用黄芪。

专家建议,在食用含有中药成分的火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证而异。中医讲辨证施治,含有中药成分的火锅在食用时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一般来说,火锅底料中如八角、茴香、花椒、枣、姜、枸杞等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只要不过量,普通人群食用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第二是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冬天或者寒冷的环境;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或温燥的环境。

第三是因人而异。人的体质、年龄不同,品尝含有中药的火锅时也应有所差异。例如小儿体质娇弱,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患有高血压、慢性咽炎、口腔炎、胃病、溃疡病、皮肤病、痔疮、肛裂、经常流鼻血、牙龈出血者以及“热体质”者最好忌食含有温热类滋补的中药。

中药养生范文3

金行人:疏肝清热

特质:金行人的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多为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养生: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葚、芝麻、花生等。

药膳可选择薏苡仁芡实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将薏苡仁、橘皮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即可。对疏肝解郁,培补脾肾有不错的效果。

木行人:疏肝健脾

特质:木行人的肤色看上去有些苍白,头稍显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瘦弱,手足灵活。

养生:饮食调养,可多吃些有疏肝健脾、清热祛湿效果的食物,如薏苡仁、淮山药、玫瑰花、郁金等。

药膳可选择郁金佛手蜜饮: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将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然后过滤,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成温热后调入蜂蜜即可饮用。有疏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

水行人:防寒湿入侵

特质:水行人的体形较胖,偏矮,头稍大,腮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头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养生:应避免久居湿地,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土豆、扁豆、鲫鱼、猪肉、茯苓、土茯苓等。

药膳可选择参枣米饭:太子参15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大枣20克,放在锅内,加适量水泡发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粳米(250克)洗净,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即成。有补气养脾和胃的功效。

火行人:疏肝解郁

特质:火行人的皮肤呈赤色,脊背肌肉较宽厚,脸多为瘦尖形,头稍小,手足略小,步履稳重,性情较急。

养生: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食物,如青瓜、蒜薹、枇杷、杨梅、番茄、扁豆、苡仁、木棉花、郁金、猪苓等。

药膳可选择扁豆苡仁粥: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猪瘦肉200克,粳米200克。猪瘦肉洗净切片,与扁豆、薏苡仁、木棉花、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熬成粥。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

土行人:健脾除湿

特质:土行人的皮肤呈黄色,脸偏圆,头较大,肩背丰厚,腹部大,大腿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养生:饮食调养宜选清热祛湿、健脾理气之品,如冬瓜、香蕉、陈皮、淮山药、扁豆、苡仁等。

药膳可食用法夏山药粥:法夏15克,鲜山药200克,陈皮5克,粳米200克。法夏洗净,山药去皮切丁,加适量水,煎取300克清汤,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山药,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博恩)

中药熏蒸治疗老人痰多有奇效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秋季则是痰湿体质患者调护脾、肺的最佳季节。尤其老人,脾胃功能本身就弱,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痰,加之夏秋之交,早晚温差较大,老人多肺气不足、免疫力低,更容易因而生痰。

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病研究中心刘征堂副主任说,痰多要调理肺,多食用银耳、百合、梨、藕、荸荠等清肺化痰的食物。还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热熏气疗法是指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左右,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

桔梗,开宜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紫菀,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痰多者,一般使用3-9克;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用于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多咳嗽者,一般使用2-3粒;

竹茹,能清热化痰,用于痰多咳嗽、痰黄黏稠者,一般使用6-10克;

中药养生范文4

谨慎地对待药物。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人失去自我了,也失去自信了。更多需要依靠医生和药物。很多人问我他该吃什么药,找什么大夫治病。其实告诉大家,我作为中医,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人不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任。因为你是人,不是动物。当你觉得睡不好觉、不舒服、情绪异常变化的时候,口味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大夫是否检查出来,你要找好中医帮你调理。

中医说不平衡就是病,阴阳平衡的时候是健康的人,阴阳决离的时候,生命就结束了。所以当阴阳不能自我调和的时候,这就是疾病。

有疾病要找医生,为什么叫“医生”,不叫二生,不叫三生,中国字同音就同源。我体会“医生”有两个含义,古代的“病”字是一个人靠在一个床上。就是说这个人已经不能自我维持了,得靠医生,所以医生的第一个含义是病人的“依靠”。所以当医生的别怕麻烦,你选择这个行业了,就是病人的椅子,“医”者“依”也。第二,中医整个治病的过程是什么?治来治去的结果,要制造“一”的状态,即阴阳和谐的状态。中国文化中没有零,中国文化中“一”是“点”的延伸,这个“点”就是我们说的太极。治病要达到阴阳和谐的状态,就是“一”的状态,如果治到二的状态,阴阳决离人就死了,医生的责任就没尽到。

勿滥用药物,胃不是锅炉

什么叫药?为什么不叫饭?药有极其深刻的含义,我们用的药和“钥”同音,同音就同源。门打不开了,找大夫配把钥匙。好的大夫配得特别好,捅进去门就开了。如果门开得好好的,天天拿钥匙捅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药当饭吃。中国的保健品、外国的保健品,只要人家能说出名来的,他有钱就买,其实门好好的,没事瞎捅,把一个很好的门就捅坏了。

现在滥用医药问题严重危害了我们的养生。过去困难时期,家里存点粮食。现在没人存粮食,但药柜里什么都有:维生素、鱼油、降压药等一大把。很多正常人早上一把药、中午一把药、晚上一把药,然后跟我说大夫我胃不舒服,我说您这是胃,不是锅炉。不是说不能吃药,比如春天吃点乌鸡白凤丸,夏天吃点生脉饮,但不要对药物有过分的依赖。现在依赖药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药源性疾病的问题已严重摆在我们面前了。

是药三分毒

吃后让你不平衡,这就是毒。中医讲,是药三分毒。那么,什么叫毒?中医讲的毒和西医的毒不是一个概念。中医文化中药食同源,生姜、大枣、川椒、桂皮都是药物。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大米虽然也有区别,但总体都是平性;麻黄、附子、人参、大黄等都是偏性的,称为药。因为人生病就是发生了偏性,要用药性之偏来平衡。为什么鸭子要烤?因为鸭子偏寒,烤或用盐腌是为阻断其寒性。

任何食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质,都可以作为中药使用。比如黄豆芽、绿豆芽、黑豆等都是中药。性平的叫做食物,性偏的叫作药物。

是药都有三分毒,你吃的食物、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如果你吃的这些东西使得你不平衡的话,这就是毒。本来你身体挺好的,天天喝人参,喝得鼻子流血,你说是不是毒?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我们现在滥用医药的现象很普遍,不管你是病毒感染、风寒还是风热,一上来就给你用抗生素,认为这就可以解决问题。是这么回事吗?现代医学对抗生素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一得病都去挂点滴,其实感冒两三元就可以解决问题了,非去打抗生素,结果抗生素打进去很快身体就不舒服,烧退下来了,出来三天不吃饭,烧又上去了。所以不要迷信医药,平时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志、饮食,顺应四时,真正有病的时候稍微用点药很快就可以调过来。

中药养生范文5

有些人喜欢选择副作用小的中药或中成药祛病,有些人喜欢用中药泡茶或泡酒,以达到强体养生作用。然而男人一生中最离不开的中药,您知道是什么吗?可能有人会说是具有壮阳功效的中药。其实,从中医角度说,男人滋阳养生比壮阳更为重要。

男人青春期祛湿热用茯苓、白茅根

有调查指出、98%的男性在青春期都会受到“青春痘”的困扰。此时,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水平增高、皮脂分泌活跃,加上求学阶段精神压力较大,容易生活不规律。因此,青春期的男性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长痤疮,爱上火。

痤疮多因肺经热盛,或脾胃湿热引起。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妨服用茯苓和白茅根这两味中劳。莜萃药性平和,能起到利尿、去湿、健脾的作用,而且不伤正气,可每日用10克泡水饮用,或与猪苓、泽泻等煎水服用。白茅很能清肺胃之热,还有凉血、清热生津的功效,建议直接泡水饮用。

男人中年解毒用葛根、白芍

30-55岁的中壮年男性,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忙于应酬,经常熬夜、喝酒。如果不注意调养,很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

这个年龄段不妨服用一些有解毒功效的葛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可煎汤或捣汁加米汤服用。

中药养生范文6

【关键词】 中医药;养生;延缓;衰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3-01

1 肾为先天之本

肾中精气,主宰人生,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不断充盛,促进着幼儿骨骼及智力的发育,进而化生出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男子产生,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力。因此,当肾中精气充足时,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转向衰退,“天癸”的生成减少直至耗竭,生殖能力下降,以至消失,人也就从中年而转入老年,出现骨枯髓减脑空,身矮背驼、腰酸耳鸣、齿摇发白等老态。

2 肾衰是致病之本

人的脏腑、经络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五行生克挂钩,肾与其他脏腑紧密联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维持机体的平衡调节。肾阳的温煦,肾阴之化生是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与血液化生、循环,津液输布的重要保证。人到老年,肾中精气渐衰,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充,可致阴亏血少,诸脏、四肢、百骸失其濡养,使三焦气化不利,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病,造成多脏器功能损害,气血阴阳亏损。如若再受外邪侵袭,精神刺激,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则会使脏腑功能衰退加快,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发生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等一系列病理表现。导致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异常,耗伤机体的正气,加速机体的老化。临床上可见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老年性痴呆、肿瘤等疾病,有时可使病情发生大的起伏,甚至酿成危重症情威胁生命。

3 补肾益精便能延年祛病

人体生、长、壮、老、死的生命过程是肾气盛衰的演变过程。进入老年,体质状况发生显著变化,诸脏腑功能多为脆弱,表现为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低下,易于发病,易于传变,脏腑精气易损而难复,其中以肾中精气衰少为根本。因此,对于老年病的治疗应重视护养正气,老衰久病,补虚为先,使脏腑机能振奋,体质增强。若纯使用壮阳之品,或获一时之效,但势必耗损精血,使虚损益甚。故必须采取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之法,使精生气,气生精,精气充足,从而推动脏腑功能,达到神聪形健,益寿延年之目的。只有把补肾法与调养五脏相兼顾,才能更好地发挥的作用。由于肾与五脏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所以通过调养五脏气血,可以达到治肾之目的。

4 针对病因,审因论补

老年病以本虚为主,“两虚相搏”之机遇甚多,最易招致邪侵。老年病又以慢性、危重病症多见,脏腑功能虚弱,气化不力,血行不畅,痰湿凝滞,邪易聚而难散,出现正虚不能胜邪,虚实夹杂之证。正虚遭邪侵,邪滞更伤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邪结不祛则正气难复。但治疗之法不可与年青体壮之人同日而语,老年疾病无论何证,都难以承受攻伐。此时治疗上尤以重视正气,老年人之正气,皆刻刻固护。因损之极易,培补甚难,但不可过。一般应在扶正的基础上进行祛邪,如活血化瘀,化痰利湿,通腑泄浊等,这样有利于病邪的消除,有利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年迈之体,辩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对症下药,多可起力拢千斤的作用。

5 天年养生益予延缓衰老

《素问.上古天真论》称人的寿限为“天年”,指出“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尚书.洪范》亦曰:“一曰寿,百二十岁也”。然人到中、老年时期,由于肾气衰退,精气内虚,出现了无法抗据的生理性衰老过程,许多老年病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进而促进衰老过程。要延缓衰老的过早到来,就要平时注重养生。

5.1 调摄机体 人体脏腑机能活动常受精神意志影响,孙思邈说:“老人之性,心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情志过激,能引起脏腑气机逆乱而产生种种病变,因此要十分注重调神(心理卫生)。同时要陶冶自己的性情,例如要丹青书画,习书楷字,或吟吭高歌,使精神安逸行畅,如孙思邈所云,善养性者“性即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

5.2 动静结合 动是指运动、活动,静是指休息,放松。进入中老年,由于脏腑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极易发生各种疾病。因此“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备急千金要方》)应注意劳逸结合,尤其需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肢体,流通气血,例如晨操、打拳等活动。做到以静为主,兼以运动,动静结合,使我们人体各组织细胞得以整复,延缓细胞衰老,保持肾之精气充实,却病延年。

5.3 适度饮食 人之寿命与肾气关系密切,但肾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脾胃论》)老年脾胃虚弱更为突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退,不宜暴饮暴食,不宜偏嗜五味、生冷、肥甘之品,不宜食用不易消化的硬性食物(如油煎食品)。故先饥而食,可以给脾;食不充脾,所以养气。

5.4 慎应寒暑 寒暑是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导致疾病的一大因素。人上了一定年纪后由于肾气衰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急性较差,极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更伤肾气,引发疾病。《灵枢·本神》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养生不逆其时,真气内守,腠理致密,邪无由伤人。”

5.5 补摄营养 营养之补因人因时而异,孙思邈说:“四十岁以上须服补药,五十岁以上四时勿缺补药,如此乃延年得养生之术耳”。即用药物补益肾之精气,延缓衰老就成了与积极保健方法相辅相成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中药不仅可作补药,也是很好的营养食品,如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补肺健脾、固肾益精的淮山药等可做菜吃,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总之,衰老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退化过程,其根本决定于肾中精气之盛衰。《灵枢·本神篇》所说的要“知其气血虚实,谨而调之也。”宜缓缓调补,长期渐进,抓主要矛盾,中病辄止。有些老年慢性病也不可急于求功,认准贵在守方,切忌变法、变方过频。年迈之体,辩证要准,立法要稳,选方要精,用药要轻,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对症下药,多可起力拢千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敖拉哈.衰老与自由基[J].老年医学与保健,1999,5(2):51.

[2] 赵伟康.中药延缓衰老的作用特点与研究途径、迈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