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1
【摘 要】本文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状况,分析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提出相关措施,帮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措施
人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中,“轴对称图形”安排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主要考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感受,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色,四年级的课程中将对轴对称图形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需要按照不同层次和学生的水平来进行,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轴对称图形有效学习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措施,避免在轴对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把握,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轴对称图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要求给定的方格纸中,学生能够将轴对称的另一半图形画出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目标放在结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平面图形对轴对称D形对轴对称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要求学生在方格纸上独立的画出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
二、创建教学设计
1.对轴对称图形的分层认识
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需要进行分层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将轴对称教学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通过图片、图形的举例和查找活动,让学生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二层要求提供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物,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仔细观察,从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三层检测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状况,让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并对生活中遇到的轴对称图形进行简单的解释或者是验证。
2.对遇到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有效的验证
对给出的图形中选择轴对称图形,采用直观判断的方法来完成,观察这些图形是否真的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判断直观的判断有时会出现错误,因此,要说某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必须要对图形进行有效的验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进行验证,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出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分析,学生们在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的特征,对以后学习中遇到的情况必须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进行证明。
3.对轴对称图形的练习
小学数学课本中安排了“想想做做”的素材,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增加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启发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观察,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遇见的轴对称图形。
三、重视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
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之前需要准备轴对称图片,并设计一个图片演示的短片,主要是从日常生活中搜集起来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们对图形进行一个初步的欣赏。学生通过直观的效果体验数学课堂的教学,在课堂中老师提出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回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细致的观察和老师的引导,从而认识和掌握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2.教学情境的创设
第一,话题的导入。话题的导入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是衡量课程有效性的第一个步骤,话题的有效性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比较低,在导入话题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通常利用玩游戏、动手操作和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来进行。
第二,对于对称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老师拿出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直观的感受来认识对称物体,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有效的将课程内容和引入的话题进行衔接。
第三,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小学数学课堂,老师应该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和学生多进行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从而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课堂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3.启发式的学习方式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老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化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们细心观察生活,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于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对教学的反思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有助于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反思
课堂中老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状况,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的态度。
3.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数学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实践,对于对称轴图形的学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基础概念和特点的同时画出简单的图形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对称轴图形的基本画法,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画法。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增加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信心。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2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教材第
82~83
页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概
念有了简单的了解,本节知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通过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及其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跟随精灵宝贝去参观神秘的数学王国,创设意境。
2.
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孩子们,对称不仅美,很多现象因对称还具有它特殊的意义,你们看:国徽因对称显得格外庄严,埃菲尔铁塔因对称显得雄伟壮观,
最美的笑脸源于对称。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一:探索一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目标二: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
出示蝴蝶图片,回顾轴对称图形。师:这只蝴蝶好看吗?为什么好看?
生:它是我们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师:谁还记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动画演示)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新知教学
课前准备
1.
出示教材
82
页课前图。
师:你能找到这些对称轴图形的对称轴吗?请抬起右手,对着图用手画一画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吗?
新知教学
1.
出示教材
82
页例题
1
(同学们自己动手在方格纸上剪下图中的松树)
师:同学们,数一数,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这是一幅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能够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交流。
生:点
A
与点
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3
小格。
点
B
与点
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2
小格。小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性质
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补全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方法:找
找已知点
标
标对应点
连
顺次连线
三、巩固练习
1.用刚才的方法将
83
页的五角星补充完整。
2.83
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
不仅有实物对称,平面对称,而且还有文学对称。教师出示诗词与对联,跟学生对诗句。
2.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当学生判断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分歧,“是”与“不是”尖锐对立着。)
师:认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同学请举手。
(大部分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生:动手折一折就可以验证。
(好多学生动手折平行四边形。)
师:通过动手折,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已有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请发表意见吧!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你们看(边说边演示),我把平行四边形横着折、竖着折、斜着折,不管怎么折,两侧的图形都不能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沿着它的高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你说得不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再看“折痕”两边的图形是不是完全重合。
生4:用剪刀剪后拼成的长方形不是我们要判断的原来的平行四边形。
生5:我是对折,也不用剪刀剪。你们看我把平行四边形对折以后再对折,两侧的图形就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6:我认为折两次是错误的。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要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只能折一次,折两次不符合“轴对称”的意义。
师:我补充一点,请同学们想一想,判断“对折”后的图形是判断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对折一次后所成的图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再思考。总之,我欣赏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也欣赏同学们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是通过辩论,才使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得这么清晰,这么深。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评析:听了这个教学片段,感触颇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 老师为学生搭建争辩的平台。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与预设。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提供给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几个平面图形中,前面几个图形判断起来很容易。当学生判断到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争议,形成了认知的冲突。此时教师并没有急着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及时抓住这一契机,以一句“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拉开了课堂争辩的序幕。
2 老师给学生提供争辩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生成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及时、机智、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预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大部分学生通过动手折并清楚表达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课堂上仍有少数同学持反对意见。这时,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果断地丢下预设的教案,毫不吝啬(时间)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学生也更加珍惜这一机会,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演绎出了精彩的课堂。
3 老师让学生品尝争辩成果。教师组织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老师的“提问”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老师的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4
【关键词】注重意外生成恰当应对灵活处理提高效率
教师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尤其重视典型错误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因此,为师者应在预设时设想生成,注重意外生成资源 ,及时缩小,巧妙引申,放大亮点,适时搁置,引领纠错,使生成的资源变成源头活水滋润课堂。
一、及时缩小
在教学中,当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只代表个别学生的认知水平时,恰当的缩小处理才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有一位老师这样处理:开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图形(蝴蝶、树叶、风筝图)时,当有生回答:“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老师就采取了缩小的策略。他根据当时摸底的结果,全班中只有这个同学知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此时这位老师让此生说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无异于教师的告诉式讲解;如果教师以偏概全,则会让大多数学生当陪客。而他及时摸底后的缩小处理,将“轴对称图形”板书,对回答者是一种认可,更重要的是使绝大多数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些孩子甚至在我们教学之前就掌握了所学内容,所以课堂上越位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时我们教师不能盲目地跟着“意外生成”跑,以偏概全,而应冷静分析,迅速判断后再作出缩小处理。
二、巧妙引申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信息往往在我们的意料之外,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有些信息与我们的预设仅一步之遥,这时就需要我们巧妙引申,让意外生成迅速纳入课堂正轨,为我所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蝴蝶、树叶、风筝图)后,老师问谁还想说?有生回答:“这三个图形都非常漂亮。”这位教师巧妙的抓住这信息,先让学生观察三个图形,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此同时,话锋一转,“它们究竟美在哪里呢?”此时教师就巧妙地将学生的“生成”和注意力引向对图形结构的观察和把握上,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认识迅速贴近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三、放大亮点
课上,老师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知识,就应善于捕捉,把星星之火生成燎原之势。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当有生回答:“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不是等腰梯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比方说直角梯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这位老师就热烈鼓掌,并且表扬他从这一个梯形联想到了所有的梯形。教师敏锐地抓住这信息,采用了“放大”策略,及时的评价,不仅激发了这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打开了所有学生思维的匣门:他们的视野从具体的一个图形,扩展到这一类的图形,思维拓宽了、加深了,对图形对称性的认识逐步完善。鲜活的课程资源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为师者应及时捕捉和利用。
四、适时搁置
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生成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不大,与教学目标相去较远的信息,这时,不可贪多求全,舍得放弃才是理智的选择。如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有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它是中心对称图形。”时,任教老师就采取了搁置的策略,紧随问:“为什么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说说你的理由。”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轴对称图形,概念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如果这时再研究中心对称图形,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这位教师对这个看似有价值的意外生成信息的搁置,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辨析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引领纠错
动态生成的课堂中,不同学生各异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因素,导致思维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产生的意外差错也可能是有创造性的、古怪的、偏僻的等各种情况,防不胜防。
如:四年级一节练习课中的一个片断。夏老师让学生判断课本上总复习中的一道题:“4个1平方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面积一定是4平方米。”有一个小学生站起来说:“不一定。如果4个小正方形摆成一排,或者是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是4平方米。可是,如果你角对角地拼,那它的面积就不是4平方米。”
夏老师并没有急于否定,而是耐心地请这位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上来边画图(图略)边说:“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大于4平方米。”原来,他把两个正方形中间空隙也算入面积了。夏老师没有简单纠正,他问学生:“这一块到底算不算?还得看究竟什么是面积。”一句话激活了学生相关的知识。学生纷纷发表观点,有的说:“面积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还有的说:“这个图形是这么围成的(注:生指图形的周长),因此那一块不应该算在内,这个图形的面积还是4平方米。”最后,夏老师总结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面积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那么,同学们,是谁帮助我们复习了面积的知识?”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将视线集中到刚才出错的学生身上。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5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教育部审定2013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
首先创设情境,参观“对称王国”,导入新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安排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适时点拨。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出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能说出“左右一样”“两边一样”等等的话语,从而认识对称现象。
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演示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两边是完全一样的,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然后,即时做判断题数学书第29页做一做,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直观观察作出判断,进一步掌握对称的特点: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这些都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也提供素村,如民间艺术剪纸,美丽的建筑物,神奇的大自然等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欣赏片配有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与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做了一个呼应,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我通过示范剪纸及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对折后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我会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
第一,向学生提出任务: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师提问:怎样才能使图形左右形状一样?学生同位讨论,并汇报(对折)。师问“为什么要对折纸?”预设学生会说因为对折再剪,两边才会一样,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能完全重合。
第二,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
第三,展示学生作品,认识对称轴。
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说有一条折痕。师又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叫作对对称轴。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完善板书)
在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抽象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两边比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即数学书第33页练习七第一题和第二题。通过直接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师:既然数字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那请你想一想,在英文字母图案中,又有没有轴对称的英文字母呢?请你说一说。
这两题是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习题,都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既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联想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
然后,出示数学书第36页第13题“猜图形”,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想象出完整的图形,作出正确的猜想民。
第二层,综合练习。
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完成数学书第33页第3题,些题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让学生依托想象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出示课件),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第三层,拓展练习。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意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对称轴也不同;同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有多条对称轴。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观察是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来验证?(对折)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1.同桌合作动手完成并交流
2.学生代表演示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课件显示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圆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
3.学生动手折纸后全班演示,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课件显示)
5.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在一个对称图形里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分析范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86-02
【学情分析】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对于对称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操作等活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玩一玩(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轴对称图形),从观察中发现,从实践中感知,从感知中归纳,再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从而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一只蝴蝶)
(1)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只蝴蝶,它两边的翅膀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2)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蝴蝶的两只翅膀(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教师板书)
2、师:这只蝴蝶还会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动态蝴蝶)
(1)学生观察蝴蝶飞起来的时候,两只翅膀的特点。
(2)小结:蝴蝶的两只翅膀不仅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而且对折后,两边还能完全重合。
【设计意图】:蝴蝶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以观察“蝴蝶两边翅膀”的特点引入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而且蝴蝶对称的特点比较明显,学生容易观察比较。
二、感知轴对称
(一)拼一拼
1、这几个图形宝宝你认识吗?(课件出示: 3个直角三角形(2大1小)
那你能不能用这几个图形来拼一拼,拼出具有蝴蝶翅膀这样的特点的图形来?
请从老师给你准备好的信封中,拿出这几个图形,赶快动手拼一拼吧!
2、学生动手拼,教师巡视、指导。
3、请学生上黑板拼图形。
4、观察学生拼的图形,它们和蝴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那它们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吗?
小结:像这样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并且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5、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从事先准备好的3个直角三角形中(2大1小),选2个拼成具有蝴蝶翅膀的特点的图形来,看似一个简单的动手操作,但其实需要学生先进行思考,因为选取的2个三角形必须是大小一样,形状也一样的,否则所拼的图形就不具有蝴蝶翅膀的特点。拼好图形后,让学生观察总结,进一步理解对称的特点,由此揭示出课题。
(二)剪一剪
1、师:小朋友们,我们平常见过的爱心、树叶你知道是怎么剪出来的吗?其实啊,它们都是通过对称剪出来的。
今天老师来露一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吗?(教师示范剪爱心)
2、猜一猜,老师剪的是什么? 那这颗爱心有什么特点呢?
3、那你想不想也来剪一剪呢?剪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介绍操作方法:用长方形的纸,先对折,再画一半的图案,最后剪出图形。
请你从桌子上拿出一张彩纸,赶快动手剪一剪吧!(学生剪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4、把学生剪的图形粘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
5、小结对称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剪爱心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
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能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教学对称轴
(一)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1、利用爱心的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2、教师示范对称轴的画法。(边画边讲注意点)
3、找找黑板上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剪对称图形时留下的折痕,自然而然的引入到“对称轴”的教学上来,学生易学易懂。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第1题(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师巡视、指导。(1)全班交流反馈。(2)五角星有5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对称图形和对称轴后,安排了一道练习题,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其中五角星的对称轴有5条,绝大部分学生无法找全,教师可适当提点一下。
(二)会数对称轴
1、(课件出示)图形宝宝: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又有几条对称轴呢?
2、学生折一折、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是学生早已熟知的基本图形,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折一折,找一找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分别有几条。
四、找轴对称图形
1、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轴对称图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在我们的教室里或日常的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轴对称图形?
2、同学们发现的可真多,其实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大,你们想不想开开眼界呢?
(课件展示对称物体――播放音乐)
3、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和课件出示的一系列的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领略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神奇之处,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最后一组图片,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不对称现象,也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几点思考】:
本课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对称图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