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小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办公室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办公室小故事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1

上周六出去听了一个讲座,教授在台上说:“十八岁以后的成年人,不会再接受教育,你只能去启迪他。”话也许有些偏激,却也不无道理。当下有些窃喜,平日里,我就喜欢通过故事启迪学生,没想到今天就找到了理论依据――不同的是,我的学生不但不是年满十八岁的成年人,而且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

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跟学生讲故事的,已经忘了。这学期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倒是狠狠地秀了一把。也许,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开始了将故事进行到底的不自觉的行程。讲了多少个故事,却早已忘却。只记得大约是第六周的时候,学生在一个访谈活动中问我:“老师,你的记性怎么那么好?”“我的记性很好嘛?”现场的我感觉比较惊讶。“当然好啦,你看你记得那么多故事。”这个小插曲让我知道,那些我顺手拈来的小故事已经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内容他们记取了多少,起码,我已经从数量上给了他们一个意外。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讲故事的过程既没有抑扬顿挫,也不讲究轻重缓急;所讲的故事不仅缺少扣人心弦的悬疑,更没有让人血脉喷张的。而且,故事大多短促,往往是三言两语抑或是一两分钟就能表述一清。然而,这些小小的哲理故事,却给了学生、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成了我自己喜欢、学生欢迎的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用《一笔之差,多少条人命》告诉学生,要少写错别字,做事情千万要细心;我用《最容易的考题》告诉学生,做正确的事的前提是正确地做事;我用《只需一分钟》告诉学生,抓紧当下的每一分钟,你可以做成很多事,取得很大的成功;我用《一把椅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老木匠的最后一件作品》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其结果都会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你;《乞丐的石头汤》则让学生明白,当一个目标太大时,我们可以将它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随着小目标的逐步实现,成功最终会与你结缘;《脱鞋进舱》使学生知道,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源于优秀的品质;《危险的墙》则让学生警醒,提醒别人很容易,提醒自己却很难,一切潜在的危险或失败,均源于我们很少及时提醒自己。

一、小故事派上大用场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带来的几大好处

1、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

一节课四十分钟,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想要全部集中注意力还是很有难度的。中间相机而行伺机而动插入一个两个幽默风趣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小故事集中起来;而紧张的时刻,更能起到放松学生情绪的作用。一举多得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2、寓教于乐,其教育效果远胜于简单的说教

六年级的孩子,十一二岁的年纪,正处于青春初期。逆反心理多少是有一点的。简单的说教,已经很难对他们凑效――因为那些一本正经的道理,他们已经听得不少。让他将这些东西一套套讲下来,其流利程度也许比你差不了多少。但听故事,却是由小孩到老人百听不厌的事――只是你的故事要有新意,“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类的东西,你还是免开尊口的好。

比方说,我们经常对学生讲“熟能生巧”,生字要抄,习题要练,课文要背,公式要记。可是,很多时候,这些简单机械的练习与背诵毕竟是枯燥而乏味的。如果学生知道了这其中的重要意义,或者是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不是自觉性会更高一点呢?答案自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特意为学生讲了《天下第“一”关》的故事,用这个店小二用抹布抹出来的“一”字告诉他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也许,学生会很快将它忘记,但我相信,听故事的过程,刚刚听完故事的瞬间,学生对于这个道理的接收绝对不会是像听你老和尚念经般的左一遍右一遍“同学们,要多读多背多记多练”那个效果所能达到的。

3、重启于心,更能开启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大门

有一个小故事说:一根粗大的铁棒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撬开一把大锁,而小小的钥匙锁孔里只轻轻地一转就将锁打开了。铁棒很是不解,钥匙的回答却是简单的七个字:“因为我懂它的心。”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其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应该真正懂得他们的心。一个个富于哲理的小故事,在学生愿意入耳的同时,才可能入学生的心。很多时候,我的故事刚刚结束,学生就能很快找到其中的要义,将我想要告诉他们的东西爆料出来。而当学生在跟我聊起什么的时候,学生的一句“就像老师故事里讲的,我不能怎样怎样(我要怎样怎样)”回复我的时候,我就明明白白的知道,这些小故事带来的精髓已经融入到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去,在日复一日的自我教育过程中,它们将“润物细无声”地慢慢起作用,慢慢改变我的学生。

二、班主任工作其它思考

1、班主任工作需要激情和勇气

一位充满激情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或缺的,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机械化的工作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充满激情班级就是天堂,机械化管理班级成了地狱。班主任更多的是苦与累,每一位班主任,每天早上七点半进班,下午五点左右辅导完学生才能离开教室。之后看学生打扫卫生,近六点才能离开学校。时间占了不算,对我们学校这样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不管你在不在学校,每天总是提心吊胆,说不准那天他有给你整点什么新花样出来,准会叫老师大吃一惊,再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就像冬天里泼冷水,从头冰到脚。面对处于叛逆期的六年级学生,面对他们花样百出的问题,我们很容易就乱了心神,紧锁眉头,责备的话语对学生是无济于事,不乐意接受教育。班主任要不定期地走进教室多观察,把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揪出来,进行教育,这需要充满激情,只有下大精力,教育才有成效。

2、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和智慧

班主任工作只有爱心是远不够的,关键是怎样去爱学生,让班集体成为充满爱的家园。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乐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班主任工作科学化。

我们的老师为什么对学生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我想真心的付出还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转化差生需要运用除小故事以外的多种方式,给予爱心,多赞扬、多微笑,多激励,多宽容,少训斥、无讥笑,无谩骂,学生才会阳光、自信,学生才能挺起胸膛抬起头走路。

3、班主任管理学生需要技术和艺术

我以前在教育工作中处理的一些问题,往往显得呆板而程序化。当面对生龙活虎的学生时,总以自己“模式化”的思维来要求学生,一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总是急切地忙于处理,缺少冷静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问题也就一茬接一茬,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学生无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做错事时,我们只是想到了批评,然后来一句下次别再这样了,知道了吗?而孩子到底为什么这样做,我们却没有去想过,也没有去研究过。总是一听到调皮的学生又惹事了,就先火了,不问为什么就批评了再来一句:知道没有,然后就不闻不问了。批评教育学生不讲究艺术性,结果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教育渗不到学生心灵深处。

4、对班级管理工作要有前瞻性。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2

关键字:5线制、模具化施工、末位淘汰制、经济效益分析、降本增效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工艺介绍

1.1 工艺原理

以传统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施工工艺为主线,细化分解各施工流程,针对各施工步骤不同的特点,优化施工方法,创新施工工具,采用模具化流水施工。

1.2 工法特点

在优化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施工方法后,通过施工模具的使用,降低了施工难度,由普工取代木工,进行模具化流水施工。

1.3 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适用于所有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施工,操作简便、节约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将在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施工中广泛推广使用。

施工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沿地、沿顶龙骨固定竖向龙骨安装(采用模具)填充物填塞石膏板安装(采用模具)板缝处理(采用模具)。

2.1 弹墙面定位线(5线制):弹线定位主要包括:结构50线、装饰一米线、机电线盒位置控制线、吊顶完成面线、机电风管(水管、电缆)标高线等控制线。将各专业的标高统一到一张图纸上,通过5线制的控制,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充分协调,做好各专业之间的交接、定位,确认无误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弹线定位。根据施工面积大小,分班组进行施工,每班组安排两名专职放线工,负责放线即可。

2.2 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沿地、沿顶龙骨:首先弹沿地、沿顶龙骨定位线,再按照定位线安装沿地、沿顶龙骨,安装方式与传统方式一致,采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固定点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2.3 安装竖龙骨

竖龙骨的安装从墙的一端开始,根据设计龙骨间距及天地龙骨之间的距离,先定做龙骨安装模具,常见的竖龙骨间距为300/400/600,根据现场情况,可定制能同时固定几根龙骨的模具,在龙骨安装过程中,通过模具来控制龙骨间距,保证了龙骨的准确定位。

此方法简便易操作,待竖向龙骨安装过程中,统一模具直接控制龙骨间距、水平度和垂直度,放弃了传统工艺中的单根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采用了模具施工后,此工作可由普工(力工)代替木工完成,降低了人工成本。

2.4 安装石膏板

单侧石膏板安装前,直接根据石膏板尺寸,制定与石膏板尺寸相符的模具,将石膏板套装在模具中,并固定好,防止松动。根据上一道工序中龙骨的间距及定位,在石膏板上先弹出横、竖向龙骨定位线,再根据安装石膏板时设计要求的自攻螺钉间距弹出螺钉固定点,竖龙骨定位线与横向螺钉间距线的交点即为自攻螺钉位置,根据设计要求,一般沿纸面石膏板周边螺钉间距< 200mm,中间部分螺钉间距< 3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距离应为10mm,距离切割过的板边应为15mm。然后将石膏板靠在相应位置,石膏板紧贴龙骨后,可直接在弹线交点处打钉固定。安装过程中需注意,相邻石膏板之间、石膏板与墙、柱和顶板间要预留5mm的缝隙,以便进行防开裂密封处理。安装石膏板时,为了避免漏缝、缝宽不均匀等问题,可定做5mm宽板条或其他材质较轻的模具,卡在缝内,待石膏板安装固定完毕后再取出。这样大大缩小了施工误差,保护了石膏板板面不受损坏,避免了自攻螺钉打歪、打偏、板缝不均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

自攻螺丝施工时,在手枪钻上增加垫片,保证自攻钉打入石膏板的长度合适。避免将石膏板板面破坏。

另一侧石膏板安装工序与单侧一致,但是安装中要保证两侧石膏板错缝,不要将板缝留在同一根龙骨上,减少石膏板隔墙开裂和变形。另一侧石膏板安装应在隔墙内填充物填塞完毕后再施工。

2.5 填充物填塞

龙骨安装好后,根据设计要求,对有防火、防噪要求的隔墙内填塞填物,一般为岩棉或其他填充物,填充材料必须按要求安装牢固、不得松脱下垂,竖龙骨槽内要填塞密实。

2.6 板缝处理

对于石膏板的板缝,根据设计要求,嵌缝前应先对板缝内的污物、浮土进行清洁,嵌缝分三层腻子进行,石膏板板缝处理应考虑防开裂措施,阳角的地方应采用金属护角或其他种类的护角保护,避免墙体开裂或变形,确保阴阳角方正。

模具化施工及操作要点

本工艺主要针对轻钢龙骨石膏板施工中的龙骨安装、石膏板安装两部进行优化,通过模具化流水施工来降低施工难度、确保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此类石膏板隔墙施工中,最主要的工序为放线,一旦放线和弹线过程出现错误,将导致整个墙体的偏差,另外,龙骨的定位安装也非常重要,因为石膏板的固定螺钉线是按照龙骨的位置确定,如果龙骨定位不准确,偏差过大,将可能导致自攻螺钉钉不到龙骨上面,影响施工质量。而新的做法正好弥补这个缺陷,准确确定龙骨的位置,减小施工误差,提高效率。在制定模具时,应考虑到模具的规格与重量,模具以方便搬运为宜。

末位淘汰制

在劳务的选择方面,采用末位淘汰的方式,先选择几支队伍,按照新的施工方式施工,通过比较,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对不合格的队伍采取淘汰制,最终实现对人力的控制,提高劳务的整体施工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经济效益分析

与传统做法相比,此种做法不仅节约了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同时施工完后,石膏板表面非常洁净、整齐,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对纸面石膏板的破坏。

新型做法 传统做法

上图中及时对新型做法与传统施工效果的对比。

从劳务费来说:传统的做法在安装石膏板中需要放线工、木工,而新的做法可以用力工取代木工,一名力工一天的劳务费用仅需要100元左右,而木工一天的劳务费用为200元以上,对比一下,这种做法的人工费仅是传统做法的一半,因此,仅人工费用一人一天就可以节约100多元,如果一天有100人工作,那么一天下来就可以节约人工费10000元以上,一个月下来即可节约30多万元。

从施工效率来说:相比传统做法,这种做法效率远高于传统做法,如果按照这种做法安装一道墙的时间为传统做法的一半,那么这样下来一个月的费用加上人工费、管理费等加起来又可以节约30万左右。

从施工质量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避免了很多常见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了返修返工、降低了材料损耗,节约人力、物力、财力。

这种做法的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3

关键词:股权分置;对价;补偿;送股率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6)03-0044-04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原罪”,已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股权分置改革(以下简称“股改”),实质是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利益的重新分配。对中国股市来说,这种革命性的变革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处理不好,不仅会前功尽弃,而且对二级市场的发展也极为不利。1999年、2001年两次国有股减持失败,直接造成了中国股市长达四年多的大熊市,从侧面说明了股改问题的极端复杂性。

自2005年5月份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改试点后,两批试点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同年9月股改工作全面铺开。截止2006年2月底,除清华同方等8家公司失败外,已有509家公司股改顺利过关,顺利蜕变为G(全流通)股。非流通股通过支付对价获得流通权,已成为所有股改公司的共识。但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支付对价才公平合理?各公司普遍感到十分迷茫。对价过高,非流通股股东让利太多;对价过低,又会遭到流通股股东的强烈反对,很难通过。在两批试点中,清华同方、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的对价方案,都遭到了流通股股东的强烈质疑。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近1000家“准股改公司”中普遍存在。而目前市场盛行的“10送3股”的对价标准是否公平合理,更是无从考证。如何合理平衡两类股东的利益冲突,是所有公司面临的共同难题。笔者认为,探讨公平合理的对价标准,既可作为非流通股股东确定对价标准的理论依据,又可作为流通股股东投票支持与否的参考标准。对A股市场股改成功与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对主板市场来说,中小企业板(以下简称“中小板”)具有上市时间短、股份为纯A股、资产质量普遍较好、股价均高于每股净资产、民企控股为主、全流通欲望更强等先天优势,确定对价时不需要考虑亏损、再融资、债务纠纷、B股H股、股价低于净资产等复杂因素,股改方案相对容易制定。尽管中小板10家试点公司已顺利通过股改,但各公司的对价标准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反映的问题值得其他公司借鉴。本文即以中小板10家试点公司为样本,探讨不同理论依据下合理对价的算法。

二、有关对价依据的理论分歧

“对价”是股改中最频繁使用的字眼。所谓对价,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得到该种承诺的承诺。从法律上看,对价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对价就是经济主体之间由于法律关系调整导致经济利益冲突时,受益方对另一方损失的补偿。

股改的目的是使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直接受益者是非流通股股东。而流通权是股票价值的一部分,非流通股股东为获得流通权的承诺,就必须向利益受损者――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代价,即所谓的“对价”,对价的标的物就是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因此,股改的实质,就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购买流通权。这个对价是改变现有游戏规则后对流通股股东造成损失的补偿,而不是对历史上流通股股东投资损失的补偿。

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支付对价才公平合理?这是股改的核心和各方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最有代表性的主流观点有两种:

一是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博士认为,在股权分置条件下,由于人为控制流通股数量,而导致发行价格和再融资价格高出全流通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以及上市后包含在流通价格中的流通权溢价,是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的基础。著名证券专家张卫星认为,全世界股票发行都可能对净资产有溢价,这可解释为上市前企业的商誉等无形资产及创业利润,应归发起人所有,这是正常的溢价。但股权分置人为缩小了股票供给,使发行价和再融资溢价过高。二级市场交易价的非正常溢价,也是以股权分置为前提。因此,股权分置溢价是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归纳起来,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股权分置造成流通股的发行价、再融资价和交易价的非正常溢价,是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

二是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国信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葛新元认为,非流通股要想获得流通权,公平的做法就是把流通股的流通权价值部分剥离,额外支付给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要求的对价下限就是所有流通股的流通权价值。他主张从两类股东的历史投入、流通权价值两个角度确定公司的合理对价。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对价相当于“交保获释”,即非流通股花钱买自由。他提出确定对价的主要依据为:一是当前净资产或预期盈利的倍数,二是对价支付手段所包含的不确定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则认为,股改的必要条件是股权分置前后两类股东利益至少不受损失,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合理对价,应使两类股东平等共享股权分置消除后的溢价。尽管他们计算对价的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认同以流通权的定价作为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

比较两种对价依据的本质区别,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主要基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考虑,更多强调的是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因素,即历史上非流通股股东不合理地剥夺了流通股股东多少,就应该补偿多少,补偿后才能获得上市流通权。网上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小投资者都持这种观点。而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则主要基于非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考虑,这种观点摒弃了对历史过错的纠缠不休,在默认现实合法不合理的基础上,更多强调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因素,即全流通可能给流通股股东带来多大的伤害,强调以伤害程度作为确定对价的标准。从两批试点实践看,46家试点公司的对价方案普遍依据这种思路确定。由于不同依据下的对价标准相差悬殊,导致部分公司两类股东分歧严重。

三、合理对价的基本思考

1.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时存在的问题。46家试点公司确定对价时,约60%采用预期市盈率法或超额市盈率法,20%采用总价值不变法。笔者认为,利用市盈率法确定对价时,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市盈率法的核心在于预测未来每股收益、合理市盈率,而这两个指标都是主观判断,人为操纵的空间非常大。况且合理市盈率既不存在公认的国际标准,也不等于公司的实际市盈率,两者相差数倍都很正常。为了减少对价,公司有可能夸大合理市盈率,或者夸大预期收益(即使客观预测,由于投资环境瞬息万变,也不可能准确预测)。其次,都没有考虑非流通股占比、市净率等关键因素。试点公司普遍采用的10送3股的做法,抹杀了不同公司非流通股占比、盈利成长性的显著差异。此外,都没有考虑造成股权分置溢价的主要原因:发行溢价和再融资溢价。

2.合理对价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利用总价值不变法确定对价相对更合理。根据价值评估理论,股权的内在价值由预期净现金流等财务信息决定。股份全流通还是部分流通,只影响相应的权益价值是溢价还是折价,而并不影响股权的整体价值。同样,送股、缩股实质是两类股东在股权价值中分配比率的调整,股改前后股权的整体价值保持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利用总价值不变法计算对价,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用到的数据客观公开,不存在人为操纵的空间,相对更客观合理。

3.合理对价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合理的股改对价方案,至少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非流通股的比例。总股本一定时,非流通股比例越高,要购买的流通权份额相对越多,对现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冲击相对越大,支付的对价相对越多。二是每股净资产。统计数据显示,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价普遍在每股净资产附近。因此,每股净资产越高,非流通股的价值增值空间越小,支付的对价相对越少。三是股改前的市净率。市净率即交易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代表流通股的交易价相对于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的溢价幅度。市净率越高,流通股溢价越高,非流通股的预期获利空间越大,流通权的价值相对越大,应支付的对价越多。四是预期盈利增长率。预期盈利增长率越高,股权预期增值空间越大,非流通股可接受的协议价相对于每股净资产溢价幅度越大。流通股股东基于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同,也会适当降低对价要求。五是其他承诺。包括股份锁定期、最低出售价格、出售比例等,这些承诺是对非流通股流通权的行权约束条件,是稳定投资者预期的重要措施。

四、不同依据下的合理对价计算

从历史数据看,非流通股的协议转让价普遍在每股净资产附近,因此本文引入合理溢价因子,辅助衡量非流通股的市场价值。以送股支付对价不改变总股本和财务指标,因此被试点公司普遍采用。因此,本文只推导送股方式下的对价标准――合理送股率。

为方便推导,各指标用括号内符号表示:总股本(T,股)、流通股比例(R,%)、发行价(C,元)、发行前每股净资产(B0,元)、全流通下的预期发行价(Fc,元)、股价分置溢价(O,元)、发行溢价(Oc,元)、交易溢价(Op,元)、股改前每股净资产(B1,元)、股改前的交易价(P,元)、全流通下的预期交易价(Fp,元)、合理溢价因子(a,倍)、合理送股率(X,股),表1为10家试点公司基本信息。

(一)流通权定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

根据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对价就是非流通股股东购买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多少取决于流通权的定价高低。笔者认为,合理的对价标准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股改后流通股股东的市值至少等于股改前的市值,股改不能以牺牲流通股股东利益为代价。第二,股改只是账面调整两类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改前后公司的股权价值保持不变。

式(1)即为流通权定价补偿理论下的合理送股率。由此可知,合理送股率X与流通股占比R、每股净资产B1、合理溢价因子a负相关,与股改前交易价P正相关。将表1的相关数据代入式(1),得基于流通权定价补偿论的合理送股率,见表2。

(二)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

根据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股权分置溢价是支付对价的理论依据。中小板没有再融资,只要合理估算发行价、交易价的非正常溢价,就可得到对价的标准。笔者认为:(1)发行溢价,可理解为发行价减去全流通下的预期发行价。由于上市前的股权价值等于发行融资额与非流通股权价值之和,即C・T・R+aB0・T・(1-R)=Fc・T,整理后为Fc=C・R+aB0・(1-R),从而发行溢价Oc=C-Fc=(1-R)・(C-aB0)。(2)交易溢价,可理解为股改前的交易价减去全流通下的预期交易价。由于股改前后股权价值保持不变,即P・T・R+aB1・T・(1-R)=Fp・T(假设上市前后非流通股的溢价因子相等),整理为Fp=P・R+aB1・(1-R),从而交易溢价Op=P-Fp=(1-R)・(P-aB1)。

股权分置溢价等于发行溢价与交易溢价之和,即O=Oc+Op,将Oc、Op代入即得O=(1-R)・[C+P-a(Bo+B1)],也就是以价值形态表示的合理对价。按预期全流通价Fp折股,即为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下的合理送股率

从式(2)可知,合理送股率X与流通股占比R、发行前后的每股净资产B0和B1、溢价因子a负相关,而与发行价C、交易价P正相关。将表1的相关数据代入式(2),得基于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的合理送股率, 见表3。

五、试点公司对价的对比分析

表2、表3是不同依据下10家试点公司的合理送股率。对比分析可知:即使同一公司,按照不同依据、或者溢价因子a取不同值,得到的合理送股率差异显著。基于流通权定价补偿论的合理送股率相对较低,这正是试点公司普遍按这种思路确定对价的关键所在,此依据下的合理对价主要是补偿全流通可能给流通股股东造成的伤害程度,而不是补偿历史过错。相反,基于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的合理送股率明显偏高,这正是流通股股东普遍倾向于以此确定对价的原因所在,此依据下的合理对价主要是补偿历史过错造成的股权分置溢价,而不是补偿全流通可能对流通股股东造成的伤害程度。

据此,可计算各公司股改方案对应的溢价因子a(见表2、表3最后一列)。对比分析可知:若以流通权定价补偿论做为确定对价的依据,则有5家公司的溢价因子小于1.5倍,基本符合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的溢价范围。另有4家公司的溢价因子介于1.5-2.1倍之间,溢价幅度相对偏高;相反,如果以股权分置溢价补偿论做为确定对价的依据,则几乎所有公司的溢价因子都大于2,非流通股溢价幅度明显偏高,让利幅度普遍不够。

但如果从非流通股股东角度看,它只在新股发行时享受了发行溢价,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的投资损益,不应由非流通股股东承担。因此,只要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补偿了发行溢价,就应该享有同等的流通权。基于这种思路,笔者计算了基于补偿发行溢价的合理送股率(见表4)。由此可知,大部分公司股改方案对应的溢价因子介于1.5-2倍之间,基本在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价的溢价范围内。这说明大部分试点公司的股改对价方案,仅相当于补偿了流通股的发行溢价,而对交易溢价几乎没有补偿。

参考文献:

[1]葛新元.如何确定合理的全流通对价[N].中国证券报,2005-6-22(8).

[2]李荣昌等.四家机构对价测算比较[J].证券市场周刊,2005,(25).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板块 上市公司 投资价值

2004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宣布同意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同时公布了经核准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5月27日下午,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6月2日挂牌,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开始,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途径,也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一条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渠道。

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性的显著特征,是我国民营企业中的突出代表;但是中小企业所固有的低成活率,也是其一大潜伏的风险。因此,投资者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板的股票,找出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从而回避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本文拟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引导投资者正确评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一、中小企业板块的市场特征

1、成长性高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不同于一般主板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或新型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往往依靠一项核心技术开发出新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

2、业绩不稳定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属于传统的制造业,且大多处于相关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行业调整、原材料上涨等外部环境因素都可能给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经营成本显著上升,业绩显著滑坡。因此,有些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业绩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3、财务风险相对较大

中小企业板块主要由主板市场中具有较好成长性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组成,大都经营时间不长,规模较小,进入门槛比较低,上市要求较为宽松。由于规模和体制的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经济性的考虑,中小企业往往存在家族控股现象严重、上市圈钱欲望强烈、关联交易发性较强等特点:而且,中小企业一般都处于成长期,资金相对比较缺乏,这些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

4、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探索性和过渡性作用明显

中小板市场是迈向创业板市场的重要一步,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过渡性阶段。建立这种渐进式的,而非香港、纳斯达克等一步到位的模式是由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决定的。中小板市场的这种定位,也决定了它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自有其特点。

二、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的估价

1、市盈率法

市盈率是指股票每股市价对每股收益的比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同时。它还反映了股票投资者从上市公司收回投资本金的一定期限。一般来说,市盈率越低,投资回收期越短;市盈率越高,投资回收期越长,从这一方面来说,市盈率低的股票跟市盈率高的股票相比更有投资价值。但在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市盈率越高,代表二级市场投资者越看好这个股票。市盈率高可能是有以下意义:(1)公司成长性很好,公司增长潜质超过一般上市公司;(2)盈利能力即将有很大幅度的增长:(3)公司可能被收购;(4)公司可能发生资产重组,基本面将发生重大改观;(5)公司股票价格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如被人为操纵;(6)股票价格偏高。

由于市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市盈率是“静态性”,反映某一时点上的已成“历史”业绩,不反映利润的来源和构成,因此单纯看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很难合理正确地确定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还必须把这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与其它业务相同或相似,经营规模或资产规模相似的上市公司作比较。同时。还必须掌握公司经营业务动向,合理确定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是偏高还是偏低,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由于中小企业良好的成长性,其发展潜力往往超过一般行业的上市公司,成长速度远高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在赢利方面也比一般上市公司更为出色。此外,中小企业板公司股本很小,流通盘也小,股本具有很强的扩张性,中小企业板股票都属于朝阳产业,因此,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关注,市盈率一般可以偏高。但是,我国深市中小企业板毕竟不是创业板,它只能叫做准创业板;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板整体的市盈率不应高过主板的3倍。

2、增长类股票估值模型

通常的股利增长形式有零成长,正常的或平均水平的增长,超正常或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等几种。

(1)零成长模型

假设股利不会增加,即g=0,并且固定不变,每年股票现金红利相等,即Dt=DI=D2=D3=……,则这个估值模型称为零增长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有两个重要的假设,即在无限长的时间跨度内,现金红利以固定的比率g增加,并且折现率k大于红利增长率g。红利资本化模型可以简化为以下形式:

P=D/k-g

(2)两阶段增长模型

快速增长公司的增长率通常高于折现率,但是高速增长通常不可能永远保持,在未来的某一阶段一般要过渡到一般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的正常速度一致)。一个表示初期高速成长而后逐渐回落到经济增长正常水平增长方式的方法就是两阶段模型。该模型假设现金红利在N时期内以g速率超速增长,然后该模型假设公司以gs水平增长,gs与一般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相同。

(3)三阶段增长模型及其简化模型――H模型

这一个模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市公司以较高的增长率成长,第二阶段是过渡阶段,增长率开始逐渐减少,第三阶段是上市公司的成熟阶段,公司的增长率为一般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长速度。

但是由于三阶段增长模型实际应用起来比较繁琐。人们对三阶段模型进行了简化处理。H模型就是三阶段模型的一个变形,H模型也考虑了两段时间,第一阶段公司的增长率处于市场平均增长水平以上,第二阶段公司的增长率正好处于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增长水平上,且模型如同三阶段增长模型一样,其增长率呈线性减少,所不同的是H模型从一开始其增长率就减少,在H年曲线上所显示的增长率正好是初始增长率g与最终所达到的市场平均增长率gs的中间水平。所以在第2H年以后,公司的增长率就达到了公司所预期的长期正常的增长率水平。模型用公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P=D/(k-Ks)[l+gs+H(K-KS)]

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多属于增长型行业,在初始阶段,公司往往以一个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率高速成长,经过一段时间高速的成长期以后。再进入成熟期,这时公司的增长速度逐渐回落到市场的平均增长速度。因此,较为适合用于研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估值的模型为两阶段增长模型和H模型。

在实际上市公司股票估值过程中,在运用两阶段增长模型和H模型进行股票估值时,首先要确定一些前提条件。比如,预期报酬率、平均增长率等。

三、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一中小企业板块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财务状况良好,赢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较充沛,总体市盈率较低,价值被低估。中小企业板正在孕育着市场机会。投资者可以运用市盈率法或者增长类股票估值模型对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和估值,准确选择发展潜力强大的股票。

参考文献:

[1]安实、王键、赵泽斌,《风险投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7

[2]夏琼,《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资价值评估模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5

[3]徐明华、邓艳芳,《中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8

[4]陈武,《民营上市企业的投资价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5

关键词:单向水泥砂浆桩 多向水泥砂浆桩 施工工艺 软基加固效果

中图分类号:U2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2

软基加固中采用的深层搅拌桩技术,其加固机理是通过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水泥水化物与土颗粒之间的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凝硬作用、碳酸化作用等一系列化学反应而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体。水泥砂浆桩则是在浆喷桩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桩,它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固化剂,即在纯水泥浆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细砂、中砂、粉煤灰等,以增加基土的粗颗粒来降低基土的塑性指数,要想提高桩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改良加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非常必

要的。

普通搅拌桩实际上可称作单轴、单向搅拌桩、即单轴旋转、单向搅拌的成桩工艺,而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采用2根及以上轴独立旋转、2层及以上叶片多向旋转喷浆的成桩工艺。东北某客运专线设计者针对客专线路基和普通铁路路基采用了单向和多向水泥砂浆桩两种加固方案。

1 工程概况及设计参数

1.1 普通线路路基单项水泥砂浆桩加固区段

该段路基位于河谷冲击平原,地形平坦,周围为居民区,从上至下地层依次为人工填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细圆砾土、砂砾岩等。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1.5~2.5 m。

地基加固设计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桩,桩径0.5 m,桩间距1.3 m,正方形布置,加固深度5~8m,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30 kPa。

1.2 客运专线路基多向水泥砂浆桩加固区段

该段路基位于居民区和工厂厂房位置,地表平缓,局部有水塘,采用回填处理,从上至下土层依次为素填土、种植土、淤泥质粘土、粉质粘土、粗砂、砾砂、细圆砾土、粗圆砾土、漂石土、玄武岩等。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深1.8~2.5 m,化学环境作用等级H1。

地基加固设计采用多向水泥砂浆桩,桩径0.5 m,桩间距1.3 m,正三角形布置,加固深度8~12 m,复合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80 kPa,单桩无侧向抗压强度不低于130 kN。

2 施工准备

2.1 设备进场清点、验收

重点清点专用钻杆、动力箱以及相关配套工具,砂浆泵及其配套工具(压力表及标定书、砂浆泵使用说明书、砂浆泵的专用扳手、吸浆软管和吸浆头、砂浆输送管)。清点验收完成后逐一造册登记、保管。

2.2 技术准备

(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主要内容为:搅拌桩机、砂浆泵的操作、保养及故障排除,成桩质量控制,水泥砂浆制备的技术要求等。

(2)现场检查桩机电子记录仪、深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是否完好,是否具有打印施工记录小票的能力,查看记录仪、流量计生产厂家、型号、规格和编号,注意编号要与标定书相一致。

(3)仔细研读设计图纸,绘制施工桩位布置图,确定钻杆配置长度;根据设计图确定是否需要外加剂,并确定外加剂种类、规格和数量。

(4)检查特种作业上岗证(打桩工操作证)每台机需要2个操作证。

(5)准备施工记录本、记录纸和现场测量放线用工具。

(6)原材料准备

落实施工用水泥、粉细砂的厂家、材质及相关证明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开工前的材料试验、检验工作。

(7)做好各种文明施工标识牌和施工配合比标识牌。

3 施工工艺

3.1 单项水泥砂浆桩施工

3.2 多向水泥砂浆桩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4 成桩质量检查

4.1 桩头质量检查

直径。

4.2 完整性、均匀性、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泥砂浆搅拌桩施工完成28 d以后,用勘察钻机于桩径1/4处、桩长范围内垂直取芯,观察其完成性、均匀性并拍摄照片,判断成桩效果,每根桩在不同深度处取3组试验样品送实验室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推算90 d桩体强度。

4.3 单桩承载力检测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水泥砂浆搅拌桩施工完成28 d以后,进行单桩载荷试验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为桩总数的0.2%,且每个工点不少于3根。

5 成桩加固效果分析

(1)从成桩效果看,单项水泥砂浆搅拌桩的桩体大致均匀,存在缩颈和回陷现象,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的桩体圆匀,基本无无缩颈和回陷现象。

(2)对水泥砂浆桩现场抽芯实验等结果表明,单向水泥砂浆桩出现局部桩体不连续,少量出现水泥土体松散现象;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身搅拌均匀、水泥土凝体无松散现象、固结较好、含灰量较高。

(3)从承载力来看,单向和多向水泥砂浆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满足了设计要求,但多向水泥砂浆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均好单向砂浆搅拌桩。

6 结语

从本工点采用水泥砂浆桩进行软基处理的效果来看,水泥砂浆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式是合适的、可行的。通过两种砂浆桩的施工工艺流程、成桩效果进行比对分析,我们注意到。

(1)单向水泥砂浆桩由于单向切土,土体与水泥砂浆不能充分搅拌均匀,桩身强度低,软硬不均,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土体中施工,易产生断桩和缩颈现象;而多向水泥砂浆桩采用正反双向切土搅拌,反复揉搅使得土体与水泥砂浆充分搅拌,均匀性较高,桩身强度高,桩体连续好。

(2)单向水泥砂浆桩在塑性指数大于25的黏土,、淤泥质土层中成桩效果明显低于普通松散土层,加固深度不宜超过12 m。多向水泥砂浆桩攻克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塑性指数高的黏性土层中成桩强度低的难题,加固深度可达20 m。

(3)单向水泥砂浆桩采用二喷四搅工艺,需要复搅,人为干扰多,日产量约为400 m。多向水泥砂浆桩采用二喷二搅工艺,不需要复搅,人为干扰少,日产量可达到700 m。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多向水泥砂浆搅拌桩是针对常规水泥砂浆搅拌桩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施工工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充分利用大量现有PH-5型桩机作为机架,由位于钻机底部操作台的动力系统,通过外钻杆传递动力,再通过钻杆顶部配备的专用传动箱,同时带动同心多轴钻杆正反向旋转,在内钻杆上设置多层正向旋转叶片,并设置喷浆口,在外钻杆上安装多层反向旋转叶片,通过外钻杆叶片反向旋转中的压浆作用,和内钻杆多层正向旋转叶片同时搅拌水泥砂浆土的作用,阻断水泥砂浆上冒途径,把水泥砂浆基本控制在最上和最下两组叶片之间,保证水泥砂浆在桩体中均匀分布和充分搅拌,大幅度提高了成桩质量和桩身强度,相对于传统单向水泥砂浆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加固效果好的优势,可作为软基加固的有效技术

手段。

参考文献

[1]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办公室小故事范文6

【关键词】创业板 股权结构 经营绩效

一、引言

近些年来,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良好的公司治理关系有利于协调公司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公司治理的基础是股权结构,良好的股权结构安排,有利于调动企业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小创新型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从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正式设立以来,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为355家,比上年增加74家,总市值达到8731.20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7.45%,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创业板上市公司也日益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有效优化创业板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关系,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有关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力求通过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探索符合创业板企业实际情况的股权机构,从而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从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目前学者对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尚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Berle和Means(1932)研究指出,在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中,如果作为管理者的公司经理没有持有股票,则对管理人员不能起到激励作用,不能使公司的经营绩效达到最大化。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人员持股,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持股比例越高,则企业的价值也会越大。Mc Connell和Servaes(1990)以100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托宾Q值作为经营绩效的变量,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40%时,经营绩效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升高而增加,当持股比例超过40%时,企业价值开始下降,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呈倒U型关系。Shleifer和Vishny(1986)研究发现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就有更大的动力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大股东的存在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正效应。

相比于国外而言,国内学者对于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陈晓月、徐晓东(2001)以1996~1999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李维安和李汉军(2006)通过对1998~2003年上市的民营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成线性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适当给高管人员增加持股比例能使得高管人员利益与公司利益保持一致,降低成本。而朱武祥和(2001)对我国上市的家电企业的研究则发现股权结构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没有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

本文以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的355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股权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情况。样本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一)研究模型设定

ROA=а+β1R1+β2Z10+β3Pg+Lever

式中ROA为总资产净利率,用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R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用来表示创业板企业的股权集中度。Z10是股权制衡度的替代变量,表示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Pg为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Lever为控制变量,代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从上表中能够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平均达到了30%以上,对企业具有较强的控制权,但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却不到25%,说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股权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大股东手上。高管层的持股比例相对偏低,平均只有8%左右,甚至在有的企业,管理层并未持股。而从股权制衡度的角度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平均还未占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80%,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性低,不能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约。

(三)研究假设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同时第一大控股股东主要是企业投资者自身,从而使得企业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股权的集中能够激励大股东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并增强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因此提出:

假设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提高企业的股权制衡度,一方面会降低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蚀,使得各股东之间利益相互趋于一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提出:

假设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较少,他们可能会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公司的价值。相应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能使得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此提出:

假设三: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资产负债率是用来衡量企业的风险水平,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这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提出:

假设四: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经营绩效负相关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经营绩效为正相关的关系,验证了假设一,但是显著性不高,未通过10%显著性检验,表明适当提高股权集中度有利于激励控股股东对企业的监督,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但另一方面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可能会产生侵蚀其他中小股东的行为,这使得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加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相互抵消。这可能是导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不显著的原因。

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正相关,验证了假设二,并且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提高股权制衡度,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的抑制,使股东间的利益趋于一致,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三。表明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使得管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更加一致,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作为控制变量的资产负债率指标与企业的经营绩效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创业板企业要重视负债过高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负债增加会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降低经营绩效。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外部监督体系,完善投资者保护的法律法规

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虽然为正相关关系,但是显著性不高,我认为这只是一种短期效应,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可能会出现侵蚀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使得企业不能长期健康的发展。因此,应制定相应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加强外部监督,以实现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

(二)优化股权结构,增加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

从实证结果中能发现,增加中小股东持股比例,能提高股权制衡度,从而能对第一大股东形成有效抑制,使得各个股东间的利益趋于一直,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但是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平均偏低,不能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为了能够长期健康的发展,创业板公司应当优化自身的股权结构,适度分散企业股权,促进公司业绩的持续发展。

(三)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建立有效的管理层薪酬制度

我国创业板企业目前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且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薪酬,适当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改变原先结构单一的薪酬制度,使管理层收入与企业经营情况相挂钩,不仅能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降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将管理者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Berle,A.and G.Means.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New York:Macmillan.1932.

[2]Jensen,M.C.and W.H.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3]Mc Connell,John and Henri Servaes.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

[4]Shleifer,Andrei and Robert W.Vishny.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

[5]陈晓月,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

[6]李维安,李汉军.股权结构、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06(9).

上一篇成果鉴定

下一篇宽容是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