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仪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仪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仪器

科研仪器范文1

关键词:科研仪器设备 共享管理 优化配置

一、科研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发展水涨船高,国家对科技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我国“十一五”规划以来,科研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已经被明确提出,然而随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和迅速引进,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提高其使用效率,建立起更为有效的共享平台,充分地发挥其在具体实践中的效用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科技企业持续创新所不可或缺之要件。因此,科学仪器设备技术含量的多少以及其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发挥其最大利用价值就变得非常重要。根据初步调查得知,当前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现象十分严重,一些科技转化、科研孵化企业苦于没有高质量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可以使用,而到处租用,借巢孵化;而另一些科技、科研和高校的设备却处于利用率低下和待租闲置的状态。因此,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大型科学仪器的开发共享平台,以实现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设备共享、协同使用,解决不同地域、不同科研机构间设备的相互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每一台科学仪器的潜在价值,使其物尽其用。

近年来,各大高校以及各科研机构对大型仪器设备利用效率问题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问题上也在不断的研究创新,形成了一些颇为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例如:实验室开放预约管理系统、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加强设备开发人才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系统等。这些方法措施加强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规范、提高了利用效率,也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和资源闲置浪费,在很大程度上为科研技术的发展发挥了作用,有力的支持了教学、科研的发展。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总量虽然很大,但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仪器却比较少,同时各高校、科研单位对大型科W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异。

二、科学仪器设备共享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设备资源总量很大,但是高质量的仪器却很少。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机构不能互通有无,使得大量的科学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盲目购买,导致需求与匹配的脱节,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投资的现象。

由于信息不畅,仪器设备无法相对集中管理,而是分到了某些研究员和高校老师的个人课题中,谁课题有钱、有预算,谁就可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并不去考察本单位是否已经拥有该仪器,名为公用,实则是供其课题专门使用。课题结束后,设备的管理就此放松懈怠,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使得绝大部分的优质资源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自身的利用价值,做到物尽其用。

高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的匮乏,也是造成很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程度低、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不高的主因。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在倡导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但是依然很难避免在科技人员的团队中,一线的实验型人员结构老化、素质偏低,造成了很多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开发和研究滞后,使得先进的、高科技的仪器设备不能充分的有效利用。

三、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

(一)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信息共享平台,打造专业软件系统

各院校、科研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在深度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结构组成和领域分布,在全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创建一个多功能动态数据库模式的信息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开发一款专门的应用软件为共享平台提供专业的操作媒介。信息共享平台管理系统应该根据当前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实时预约,记录仪器设备的服务情况、使用成果、技术指标、购置年限、服务领域等。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整理,提供相应的数据报表,让设备的使用情况更加开放化、清晰化、数据化。当然,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好进行实名制注册会员机制,使得用户的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实现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做到不浪费、不闲置。同时,不同的科研院所,也可以根据该信息共享平台搜索到自己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已经被购买,有效的避免设备重复购置现象,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与浪费。

相应的信息共享平台管理系统负责人、技术人员也应该发挥其岗位的重要作用,及时配合使用者,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定激励制度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使得一线的管理人员能用心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办法,最大程度地发挥该管理系统的作用。

(二)推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有偿使用措施

为了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和使用效率,调动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实行规范的仪器设备收费管理机制,出台明确的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办法,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无论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内部还是外部,只要是在仪器设备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有效的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用价值。同时,有偿使用产生的收入可以划入高校及科研院所统一的财政收入,集中管理,统一分配。

由此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增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程度和利用效率,同时也为仪器设备的后台维护和保养提供资金来源。

(三)加强新型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投入

国家应该加强人才的重点培养、重点选拔,对科技领域不同类型的人才有针对性的进行特别选育,加强专业知识掌握,细分不同领域的人才,强化实验技术队伍,为科学研究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人才乃是一切创造的源泉,因此解决人才的匮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应该注入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使得科研人员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最大的能量。

四、结论

大型仪器科学设备共享管理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科技持续发展、经济腾飞的重要依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地位越发凸显,提高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科技发展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所需要钻研的首要课题。虽然我国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仍然需要我们为之持续不断地努力探索。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训和信息共享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对全社会科技进步服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连晶熙.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4(3).

[2]宋立荣,刘春晓.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进展分析[J].中国基础科学,2014(3).

科研仪器范文2

关键词 Blackboard;医学科研仪器;在线培训;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57-05

1 中山大学BB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中山大学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简称BB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BB是目前市场上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教学平台。据相关报道,全球有超过2800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在使用这一平台[1-2]。中山大学于2005年3月引进,现用于校内的跨校区远程教学和课堂辅助教学,已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BB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各方面的限制,而且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网络这些优势,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效率。而且,BB教学平台包括教学动态、课程中心以及教学服务和培训三大板块,各版块各具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认知率。

2 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的建设需求

2009年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借助启用新的科技综合楼,集中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科研仪器管理中心(下简称中心)。该中心现拥有医学科研仪器设备近200台(套),总价值4000多万元。依照中山医学院仪器共享管理中的“三个分离”的指导原则[3-5],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无线射频读卡系统的硬件配合,实现共享设备的全天候开放。共享服务的对象以中山医学院为主体,同时面向各大附属医院各科研实验室。

中心依据设备的价值和专业技术难度,将仪器设备分为三大类,分别对应3种管理模式[6-8]。

第一类设备是解决医学科研技术瓶颈的高端贵重仪器设备,如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分选型流式细胞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生理系统和超速离心机等。此类设备对使用者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使用者需经过一段时期的专业培训,才可在中心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

第二类是常规贵重仪器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此类设备虽然技术上没有第一类设备复杂,但其操作性较强,使用者仍需经过系统培训后方可预约使用。

第三类是常规仪器设备,如石蜡切片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组织研磨仪等,这类设备技术要求相对不高,但使用者首次使用也必须经过培训,明确注意事项,掌握操作流程,才能独立操作。

经过多年实践,当前中心在仪器使用培训的开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不断增长的预约使用用户培训需求和有限的管理员有限培训工作时间的矛盾 中心自2010年初开展网上预约使用运行至今,科研仪器管理中心已有注册使用用户800多人,每月需培训及跟进的正常预约使用次数平均达1500多次。但科研仪器管理中心在编专职的实验设备管理人员只有4名,所有管理员不但要负责中心每天的仪器使用培训工作,保障预约使用顺利开展,还要负责大型设备功能拓展、中心预约管理系统改进和建设、用户使用授权审核、仪器购置、仪器报增、资产管理、仪器维护、保养维修及日常相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工作量大且杂,往往不能满足用户临时的非预约的培训要求。

有限的讲座培训和使用用户时间冲突矛盾 科研仪器管理中心针对不同仪器的技术特点,同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仪器使用培训,包括:中心技术人员对使用者的仪器上机操作培训,对使用者样品制备的指导和建议;仪器工作原理与功能的大型技术讲座;邀请专家介绍实验方法与经验的实验技术讲座;使用者定期交流使用心得的仪器应用讨论会;等等。但许多研究生或感兴趣的用户由于各种原因却未能参加,造成他们常有“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懊恼感。

仪器培训资源丰富与存放共享空间少的矛盾 科研仪器管理中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累积了丰富的仪器培训资源,如各种仪器介绍及操作规程文本和各种静态图像、培训PPT稿、专家讲座录像等,这些数据所需的电子存贮空间很大,特别是录像,中心只能每次刻录光盘,以单个光盘存放。中心目前本地预约平台的小型服务器空间非常有限,只能满足日常预约系统及授权系统的数据处理,很难再将丰富的仪器培训资源内容组合起来以网络的形式共享,这势必影响用户进行自主学习。

因此,中心急需建设一门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行之有效地实现对用户进行在线培训,用户既能轻轻松松地反复进行仪器自主学习,又能减少管理员重复培训的劳动量。

3 基于BB教学平台的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建设的可行性

BB界面直观,工具易用,不需要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只要会用浏览器,会收发邮件,就可以快捷地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8-10]。利于BB可以定制课程的内容和界面,实现个性化教学。借助后台监控功能,可以掌握用户访问教学资源、参与互动交流的情况,及时根据仪器培训的需求调整课程的内容[11-12]。

而中山大学已有2.5万BB用户,开设了1500多门课程,而学校网络中心为所有课程提供服务器大容量的免费空间,服务器放置在学校统一的专用机房中。基于BB的强大功能和学校网络的便利,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门经过精心组织和规划的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就能实现仪器用户和仪器管理员双赢的局面。而且,基于BB教学平台的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的建设尚未见报道,这也是一种有益的改革和尝试,为今后其他类似在线课程建设累积了相关经验。

4 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建设

为了方便仪器使用用户,适应不同需要进行网络学习,帮助他们正确利用中心设备顺利开展医学科研实验,在BB平台支持下,以仪器功能介绍为出发点,结合多种多媒体手段如思维导图、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系统设计,并着重在线培训内容、互动讨论区和仪器服务评价三个功能模块进行个性化的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的建设。而且,该个性化课程涵盖课程最新通知、师资队伍信息等信息资源(见图1),供学习者清晰了解课程进度和内容。

培训内容的个性化设计 科研仪器管理中心的仪器设备基本上涵盖了医学科研中所有的设备类型,是高度共享的,其实验仪器用户主要是中山大学医科的研究生以及各附属医院的医学工作者,也有部分其他学院和校外用户,培训学习对象较为庞大,培训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在构建培训内容时以仪器功能介绍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地进行设计。

首先按医科仪器的特点进行分类,大概为5个专有系列:

测量系列,包括分光光度计类、PCR类、酶标仪类、流式细胞仪类;

成像系列,包括显微镜类、凝胶成像类、荧光,化学发光成像类、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类;

制备系列,包括离心机类、切片类、层析类、冻干机类;

培养系列,包括纯水及超纯水类、细胞/细菌培养专用仪器类、组织破碎类;

综合系列,包括分子相互作用类、悬浮芯片类、电生理仪器类、基因测序类;

考虑学习者的使用习惯,将每一个系列制作成一个文件夹,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快速适应各类仪器,并且可认知各种仪器归属何类。而且,文件夹方式亦方便课程管理人员管理,可在日后方便添加新的课程内容。

然后,再根据各系列中仪器的功能和型号的不同,将仪器由浅入深地介绍。

考虑到使用者习惯,点开每一系列培训内容的文件夹后,加入每一系列的仪器思维导图,学习者一目了然(见图2)。

与思维导图同一界面下,设有各子系列文件夹。搭建课程的过程中尝试不同仪器详细信息的摆放,并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因此为减少学习者在在线学习培训过程中点击次数过多的可能,将子系列建成附有各仪器简介的列表类,每个列表带有科研中心实拍仪器图片、仪器名称、型号以及简介用途等,并于每个仪器右端设有预约超链接,方便学习者在学习完成后,下次到达该网页,看着仪器图片即可到达预约网站进行预约,减少使用者的操作次数,方便使用者快速、准确完成预约(见图3)。

以离心机类为例,中心的离心机依功能分为三大类:一是属高端贵重仪器设备的超速离心机类;二是属常规贵重仪器设备大容量落地冷冻离心机类;三是属24小时开放预约常规仪器设备的台式冷冻离心机类。但在培训课程中,培训章节顺序则由浅入深:台式冷冻离心机类大容量落地冷冻离心机类超速离心机类。通过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学习者的学习认知习惯,也方便课程设计者编排资料,进行课程管理。

在点击每一个子系列列表后,将会呈现出每一台仪器的详细资料。考虑到资料的庞大,采用列表方式,使整个课程框架简单易懂,而且不容易造成页面臃肿,方便课程管理者日后管理(见图4)。

而在列表下点击每一项仪器名称,将会呈现该仪器的详细信息:1)科研仪器管理中心实拍仪器图片;2)基本资料,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产地、厂家、品牌、购买日期等;3)功能介绍;4)简易使用操作规程;5)使用注意事项;6)详细操作规程。而且,呈现形式多样,囊括图片、视频、音频以及链接附件等。通过该页面,学习者将会清楚了解该科研仪器,从而实现更好更快操作仪器完成科研的目标(见图5、图6、图7)。

通过对每一仪器资料的详细编排,借助流媒体,使学习者能更好地通过在线课程完成医学科研仪器的培训。

而对高端贵重仪器设备或常规贵重仪器设备,科研仪器管理中心每学期都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开设专题讲座。如超速离心机,近两年就开设了3个专题,共邀请了6位专家进行讲座,内容包括从正确使用超离、标准上机培训,拓展到如何利用超离进行科研设计等专题。对这些经典讲座的PPT、录像,用流媒体技术把它们综合组织,放置在课程内容的超离章节中,使所有BB平台的注册用户都可以自由地浏览或下载进行自主学习。一般来说,只要用心学习过在线培训课程内容,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选择并定购相关耗材。在仪器管理员对他们进行上机培训时,他们很容易明白并掌握相关操作注意事项及细节,成功地完成上机操作。

互动讨论区的个性化建设 由于科研仪器管理中心的注册用达800多人,能经常面对面与仪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或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是有限的。利用BB平台的通知板块、讨论区板块、留言板块等建立个性化的交流区,利用该模块的通知功能可以及时公布有关该课程的临时通知,如各种培训讲座信息,以便用户多渠道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并在教师信息的栏目,每个实验仪器管理员的详细信息(姓名、职称、管理范围、电子邮件、QQ号、办公电话等),以便学生与教师进行邮件或实时交流。

将讨论区的板块根据技术要求不同,分为相应的6个主题讨论组:流式技术讨论组、分析测试讨论组、显微镜技术讨论组、纯化技术讨论组、电生理技术讨论组、其他大型设备讨论组等(见图8)。

讨论区的建设可以促进用户与管理者、用户与用户之间对医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的经验交流,拓展他们科研思维发展,便于仪器管理者了解仪器使用的反馈,真正实现互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

仪器服务评价的个性化建设 利用BB平台提供的较强的后台监控功能,通过内容跟踪工具对仪器在线培训的用户进行跟踪统计,准确掌握他们登录点击次数,了解课程的访问情况,动态地了解用户对仪器在线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关注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改进网络课程。

利用BB平台提供测验功能,再把仪器使用相关要点作为自测作业,也可把对仪器需求及培训需求调查作为自测作业,让仪器使用的用户选择,就得出科研仪器管理中心对外服务及在线培训效果的有效评价。管理员结合互动讨论区,能全面地、真实地了解仪器使用的反馈信息,调整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总之,一个合理的网络在线培训课程的评价方案能够促进仪器在线培训更为完善,设计更易落到实处,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5 小结

BB平台是中山大学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中的延伸,促进了传统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基于BB教学平台的医学科研仪器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是通过多媒体各种形式对医学科研仪器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的教学模式。通过搭建此在线网络课程,主要是用于辅助科研仪器管理中心预约平台的使用,实现对科研设备使用培训的网络辅助教学。在用户参与下,网络培训课程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利用BB平台等现代科学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医学科研仪器使用培训上进行有益尝试,是行之有效并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顾正位,王晓燕,金秀梅.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65-66.

[2]曹岩,郑铮.BB平台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08.

[3]张选红,蓝秀健,等.贵重仪器共享中管用分离的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31-33.

[4]陈省平,蓝秀健,等.浅谈仪器共享管理中的三个“分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163-164.

[5]陈省平,吴珏珩,等.医学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51-154.

[6]蓝秀健,段妍,等.充分发挥“责任教授”在贵重仪器共享管理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322-323.

[7]段妍,陈省平,等.RFID技术在贵重仪器共享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320-321.

[8]吴珏珩,张选红,等.基于RFID的贵重仪器共享管理系统的功能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00-303.

[9]Duan Yan, Wu Jueheng,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ments 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FID: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J].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2011(268-270):1957-1962.

[10]李青,刘涛,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测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7):106-111.

[11]曾祥跃.利用Blackboard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索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8(2):68-70.

[12]周力学,陈慧,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及移动视频监测系统的妇产科超声诊断学网络教学设计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58-59.

[13]张刚,徐建玲,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实验课网络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

科研仪器范文3

关键词:仪器设备;现状;对策

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科研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现阶段实现创新人才和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其管理能力的大小不仅会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益,还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加大对高校经费的投入,使高校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新的仪器设备科技含量高、种类多、分类细、操作复杂,设备更新加快,这就给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依据现有设备管好、更新、用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提高资产的投资效益,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减少仪器设备闲置、损坏,提高设备使用效益,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现有教学、科研和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加大,为了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高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以及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上教育部对办学经费的支持,实验室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需要大量购买新设备。另一方面,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旧设备的落后损坏,许多仪器设备需要维护、报废淘汰。许多高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是按照课程设置的,功能单一、比较分散,不能综合利用,还可能重凸褐茫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设备利用率低,管理机制落后。如不改变这种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现状,势必影响办学质量。高校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层次不高、时间范围有限,学生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使用效益低。

二、学科仪器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高校办学规模、专业以及经费都不相同,因此,所购买的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也不相同,但是,这些设备在使用和管理中都存在着普遍的问题。

(一)维护与保养不够重视,废旧设备处理不及时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更有甚者某些部门只使用,从未保养,使部分设备带“病”工作,时间长了,故障会越来越多,性能指标下降。这样,不仅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安全,而且也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随着专业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改革,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不断更新。而以前按照教学计划购买的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明确的批示,这些设备长期闲置在实验室里,既占地方又不能合理利用,还有一些设备技术落后、使用年限已久,零部件已经老化,不能及时得到报废。

(二)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

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以学科专业来设置的,这样形成一种自己管理,自己使用,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仪器设备分散在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沟通,很难借用、共用,这样,设备不能综合利用,不能发挥最大优势,资源得不到共享。也有些部门追求“小而全”,使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造成闲置,使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低。

另外,由于管理、安全、人员等问题,实验室只完成计划内的教学任务,不能充分利用资源,供感兴趣、爱专研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资源不能对外开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教师开展教学计划外设计性实验的积极性。

(三)设备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教学内容的改革,引进了更多更复杂的仪器设备,这样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技术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管理人员学历低、职称低,还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缺乏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的意识。仪器设备使用运行记录混乱,一些设备还没到使用年限就已经损坏、报废等。

三、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保管、使用、保修和报废、更新等环节。保障仪器设备高的完好率是高校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其有效方法就是开展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通过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日常维护保养意识,发现损坏,及时修复,提高仪器设备寿命;对使用多年且需报废处置的仪器设备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严把报废关;对技术落后、功能下降、自然寿命结束的旧仪器设备及时改造和更新,加强管理,保证更新仪器设备的质量。

(二)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通过购置仪器设备前进行合理性、必要性和系统性的论证,符合学院长远发展目标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为设备的利用提供有力支撑;通过设立开放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基金专款专用,为设备的日常运转和维护提供资金保障;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提高设备利用率提供有效时间保障;通过制定使用效益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为仪器设备的共享利用提供动力。

(三)实验室管理人员建设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构成和水平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制订实验室管理人员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使管理人员学习管理经验、操作技能;通过提供专项基金支持,鼓励管理人员专研仪器设备技术,研究新的实验技术方法;鼓励实验管理人员自主设计开发实验装置,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中,深化学校“产学研”的办学理念。

总之,高校的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抓不懈。我们还需不断总结,共同探讨,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更好地为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宁谷略.对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6):52.

[2]邹鑫.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科技,2011(08):18-19.

[3]徐浩.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共性问题的研究与实践[D],2014.

[4]丁酷.充分发挥浅谈高校实验室作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新西部,2013(18):123.

[5]许晶.高校大型仪器管理科学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科研仪器范文4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课程;教学;改革

0 引言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从物理学和医学派生的各种应用技术已经紧密和医学仪器结合。医学电子技术是所有医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技术,医学电子仪器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检验、诊断、治疗等领域和基础研究工作中。有关医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典型的医用电子仪器设计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是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四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程为必修、考试课。主要学习讨论医学仪器的设计和常用医学电子仪器的原理。我校安排的总学时为90,其中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36。在学习这门专业课之前,学生在工程方面已经系统学习了普通物理学A、高等数学A、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脉冲数字电子技术、嵌入式原理与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在医学方面学习了与专业相关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等课程,因此,可以说《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是上述知识的汇集点,也是工程学与医学基础教育的结合点,这正是本课程学习的特点,而这也正是医科大学的优势所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突出本课程学习的特点,发挥优势,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避免学生的被动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是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改进教学,丰富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1]。

1 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动力

我国光学界的元老王大绗先生曾说过:“仪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医学电子仪器是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不可或缺的特殊工具,借助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体力技能都得到极大的拓展。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医学电子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医学的深入发展。所以,医学电子仪器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动力,而医学的发展又成为医学电子仪器发展的发动机。

医学与医学电子仪器相互依存,交叉融合,共同发展。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要具有宽厚的学识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医学电子仪器的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生物医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变化,重点培养学生工程化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典型仪器的解剖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仪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将以前学习的分散知识,汇集到对仪器原理的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原有知识,串联新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而具备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这也是我们研究讨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适应医学电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出发点和原动力。

2 教学改革主要探索的内容和实效

《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个部分,教学改革一般涉及教学内容及其优化、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2],本文尝试从新的视角研究讨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2.1 根据医学电子仪器的发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医学电子仪器的种类众多,涉及的技术面广,任何一种技术进步都会引起医学电子仪器的更新换代。因此,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更新速度快是医学电子仪器一个显著的特点。由此产生不断增加的新内容与有限教学时数的矛盾。因此,必须紧跟学科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删减已被淘汰仪器的相关内容。教学的重点仍然在对典型仪器的基本原理理解之上,使理论与实际相符合,充分讲授医学电子仪器设计中的最新技术特点。

2.2 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部分的学生还参加过科研实践的锻炼,因此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普遍不足的是对临床使用的医用电子仪器接触和了解得很少,特别是在临床如何使用缺少了解,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仅仅依靠平面媒介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仪器工作的动态过程,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效果。而通过制作微视频和动画展示医用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临床应用的动态过程,形象而又生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提升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深入讨论仪器的科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例如,在讲解激光治疗治疗机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为什么有十几种不同波长不同工作模式的激光治疗机都用可于临床治疗,而对特定的适应症又只有一种最适合的治疗机,感到难于理解,为什么一种治疗机不能用于治疗多种适应症,这是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以往需要通过介绍大量的图表和照片,占用较多的学时才能够讲清楚,而通过微视频,很容易观察到激光与靶组织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不同治疗机在临床治疗中的区别,用较短的学时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激光治疗机的原理、作用过程和治疗效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容易对比微视频进行解答,通过学习,学生也积极想参与实验活动。

2.3 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的相互促进

与理论课程同步开展的实验课程的初衷是围绕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安排学生通过使用接近实际临床医疗设备的实验模块试验,掌握人体常见生理参数的采集与处理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但存在的缺点是学生自主性较差和实验缺少设计环节,无法实现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由于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是离不开实验的,一方面通过实验验证仪器的工作原理;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可以说,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验课对学习专业课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两种方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种方法是按原有的实验课安排,对学生提出实验项目名称和实验器材清单,由学生设计实验,提出实验目的、方法、测试对象,给出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学校提供的开放式实验室,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医学电子仪器的实验,报告结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实验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实验次数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参与更多的科研活动,获得高于第一种实验方法的评价分数。有利于发现和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2.4 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

兴趣是学习第一益友,对有兴趣学习和研究医学电子仪器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注意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第一是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一定科研工作或辅助教师进行科学实验,更多地了解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开发过程,培养潜在的科研人才。第二是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开阔眼界,补充更多的知识。也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医学电子仪器的专业知识参与高校的科技竞赛,展示学生的科研才能和学识素质。从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可以发现专业课教学的亮点,为教学改革指出方向,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富有成效。

2.5 教学应当结合学科建设

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依托基础,承担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团队成员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方向,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反而比处于单一学科的教师教学效果要好。一方面这是由于医学电子仪器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多种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师十分熟悉自己所处学科的学术和技术发展状况,使教学的相关内容更贴近实际,精简课程教学内容,更容易串联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使教学内容不断跟上学科的发展。多学科的参与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多个学科方向的了解,从而为其结合自身实际,参与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培养了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兴趣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3 结束语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越来越多地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作为该学科重要的专业课,成为本专业教学内容的汇集点,对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医用电子仪器在不断更新换代,快速发展,《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改革,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满足社会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教学手段,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促进,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充分依托学科建设的成果。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探索前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科研仪器范文5

 

为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当权益,保障仪器设备验收工作规范有序,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根据《西安科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西科办发〔2021〕15号)和《西安科技大学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西科办发〔2021〕16号)的有关规定,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细则。

第一条  学校所有购置的仪器设备,不论经费性质来源,均由经费主管部门会同使用单位组织验收。

第二条  使用单位负责按规定期限完成仪器设备实物验收工作。

(一)仪器设备验收期限为到校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

(二)对验收期限有特殊约定的,按合同执行;

(三)因各种原因无法验收,应书面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处。

第三条 使用单位应根据合同进行实物验收,做好交接记录。

第四条 使用单位须在仪器设备调试运行正常后进行质量技术验收:

(一)普通仪器设备:使用单位组织2名以上在职在岗教职工及资产管理员验收;

(二)10至100 万元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单位成立验收小组进行验收,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3 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资产管理员和学院(部)分管领导和经费主管部门人员;

(三)10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单位成立验收小组进行验收,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3 名副高职称以上专家(须含一名以上校外专家)、资产管理员、学院(部)分管领导、经费主管部门人员和国有资产管理处人员。

第五条 仪器设备验收通过的,使用单位认真填写设备验收单,并同招投标文件、合同规定的技术指标、相关验收记录等资料立卷存档,其中大型仪器设备验收的相关资料报送档案馆备案。

设备验收通过后15个工作日内,在国有资产管理处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建账手续;在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

仪器设备验收不通过的,使用单位须及时联系供货单位协调处理。

第六条 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应避免以下情形发生:

1.验收流于形式,不进行实物验收;存在数量、参数、型号或规格与合同不符; 验收后不进行必要的设备试运行。

    2.不按规定程序验收或不及时组织验收,影响学校政府采购支付进度造成经济损失或重大影响。

3.在验收过程中,接受供货商请托或收受财物而帮助其通过验收。

第七条  由于商家原因导致验收无法正常进行或干预验收公正性等将按合同规定追究商家经济及法律责任,并纳入商家诚信黑名单。

第八条  教材、包含在工程采购内的仪器设备的验收等已有相关验收管理规定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软件、自制设备、接收捐赠设备、大项物资的验收工作参照本细则办理。

第十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西安科技大学仪器设备验收单

    附件二:验收仪器设备明细表

    附件三:技术协议

 

 

 

 

 

 

 

 

 

 

 

 

 

 

 

 

 

 

 

 

 

附件一:西安科技大学仪器设备验收单

单位名称

 

设备地点

 

设备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成员

 

经费来源

 

本次验收金额

 

是否按合同期限完成

 

有无遗留问题

 

合同编号

 

供应商名称及联系人电话

 

一、验收设备主要内容(仪器设备清单附后):

 

 

 

二、验收小组意见:

 

 

验收小组成员(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三、单位验收意见:

 

单位领导签字:

单 位 盖 章

                                                  年   月   日

四、经费主管部门意见:

 

 

主管部门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叁份(原件1份,复印件2份);附件二可双面打印。

附件二:验收仪器设备明细表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数量

总金额

性能是否达标

 

 

 

 

 

 

 

 

 

 

 

 

 

 

 

 

 

 

 

 

 

 

 

 

 

 

 

 

 

 

 

 

 

 

 

 

 

 

 

 

 

 

 

 

 

 

 

 

 

 

 

 

 

 

 

 

 

 

 

 

 

 

 

 

 

 

 

 

 

 

 

 

 

 

 

 

 

 

 

 

 

 

 

 

 

 

 

 

 

 

 

 

 

 

 

 

 

 

 

 

 

 

合计总金额(万元)

 

 

科研仪器范文6

关键词:智能仪器设计;立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55-02

“智能仪器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是对前期所学的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延伸和补充的课程。它融合多项新技术,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该门课程的目的一是帮助学生温习、巩固本学科基础知识;二是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一、面对的问题

近些年来由于高等学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课程教学采用大班授课,互动性较差;智能仪器设计的课堂教学24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设计的时间1周,这些教学环节的时间都比较短;实践环节中去企业实习,普遍也不允许实习学生实质性接触现场仪器仪表;加之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清等教学环节的原因,使该课程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学生对自动化专业认识不足,对工业自动化将面对的仪器仪表领域认识十分肤浅。②缺乏课堂的知识与工业现场智能仪器设备、系统之间的联系。③分析问题能力较差,没有建立起来知识―问题―方法之间的联系。④实践动手能力较弱。⑤死记硬背较多,思考较少。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如下问题:①我们在学习什么?该课程所面对的智能仪表设备、智能仪器系统是什么?②我们设计的智能仪表设备、智能仪器系统会碰到哪些问题,为什么有这些问题,如何用我们的知识去解决?③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能推广吗?④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更多地思考?

二、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保证和提高教学效果,各个学校都在不断地对智能仪器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期更加适应这门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参与和实践了这门课程的一系列教学环节,对于我院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实施了“智能仪器设计”的立体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思路是:不仅仅是依靠平面、静态教材和实验室内的实验。应当把本课程所面对的典型智能仪器实物“搬到”课堂里来,必须把智能仪器设备一层层的“剥开”,必须把问题和知识结合起来,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展开。我们还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社会带来的各种便利条件把课堂的空间和时间加以延伸,把展现的手段加以扩充。最终形成了“智能仪器设计”的立体化教学。当然,研究建立这种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中的问题,收集、整理这种立体化的教学环境的材料,最终搭建这样一个立体化的平台将是本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缺乏实践认识的问题,将复杂仪器仪表的内部以图像、动画的方式引入课堂。针对本课程的第一章绪论,以录像、动画等方式,把电力、冶金、化工等典型的过程工业现场及典型的控制系统现场用到的典型仪器仪表引入课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对课程的整体认识。针对以后各章,以录像、动画等方式首先把问题的细节形象地展示出来,然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仿真、现场实际运行效果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实际仪器仪表设备,其次,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润物无声、循序渐进的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如何在众多的工业控制行业、众多的控制系统中选择合适的仪器仪表材料,如何比较深入、细致地取得这些现场素材以及如何整理、制作这些图像、动画。从事本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组成员、不仅多年从事“智能仪器设计”的教学工作,且均具备现场调试工作的经验。同企业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为预期完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材。智能仪器设计是第7学期的课,在此之前微机原理及其课程设计已经上过了。智能仪器系统和微机系统的内容类似,都包含有微处理器、数据采集技术、通信接口技术、抗干扰技术、数据处理程序和外设等。两面课程的内容交叉,但是智能仪器的教学内容不能和微机原理雷同,否则学生没有兴趣重复听。改变传统教材的内容结构,以一个大型智能仪表为例,整本书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个实例来讲解,把常规教材中的抽象章节具体、形象化,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常规的教材是平面的,无法立体、全方位地展现知识内容。如果仅是把传统的教材配合一些多媒体的教学,也无法做到有机的结合。要想通过立体化教学,使学生全面认识、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应当综合考虑各种新媒体的应用,使各部分内容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3.课件。在整理典型智能仪器仪表资料的基础上,制作包含现场视频,问题解剖,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的综合课件,补充、弥补纸质教材的不足,使教学课件不再是课程教材的章节重点的截取。

4.课外互动平台。以微信等形式构建新型课外互动平台,开通教学微信。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微信互动,扩充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做到人人参与互动。

5.考核方式。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是整个教学模式开展的指挥棒,起着折射教学重点、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监督,学生缺乏动力,不积极、不热情,很多教改项目最后也会流于形式,达不到设定的目标。需要改变一纸试卷定成绩的做法,这明显既不合理也不科学,需建立公正公平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可以把互动知识、科技写作、资料收集整理、分析问题能力等纳入考试范围,设计出新的考试方式,鼓励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思考。

四、改革效果

在我校自动化2009、2010级学生实施了智能仪器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该教学新方法激发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两个月的课程学习时间,大部分学生不仅仅是设计,还能完成制作一个智能仪表的全过程。许多同学课程学习期间设计的仪器仪表参加了如“美新杯”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等,并获了不错的成绩。通过实施的“智能仪器设计”的立体化教学改革,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路易.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51与高速SoC51[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王祁.智能仪器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上一篇舞动人生

下一篇房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