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靶向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靶向药物

靶向药物范文1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靶向制剂 进展

脂质体(LIPOSOME)

传统脂质体:①Dauno Xome:系柔红霉素脂质体制剂,由二硬脂酰(DSPC)与胆固酸组成靶向药物传递系统(SUVS),临床研究证明,脂质体与游离柔红霉素相比,疗效明显增加且毒性降低。②Caelyx:系盐酸多柔比星的立体稳定型脂质体,表面含亲水性的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包封层可延长脂质体在血液中停留时间,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为55小时,而游离药物可在几分钟内分布至各组织,并在24小时内从体循环中完全清除。脂质体骨架和内在的缓冲体系使多柔比星完全被包封而使药物不能游离,不良反应低。③Onco Tcs即长春新碱脂质体:以载体系统(TCS)传递,将药物传递至病灶,并以高浓度进入疾病细胞,其作用时间较长,能使对原先化疗无效的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病人的肿瘤明显缩小,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本品治疗评估的NH病人总有效率为45%。

他莫昔芬传递体:是指具有高度变形能力,并能以皮肤水化压力动力,高效穿透比自身小数倍孔道的类脂聚集体。将他莫昔芬制成传递体后,药物主要蓄积于皮肤,对皮肤的穿透率大于普通脂质体,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基因药物脂质体:基因脂质体制剂能够将治疗基因导向作用部位,保护DNA或RNA免于灭活或降解,在体内有较高的转染率,与细胞融合后,即被降解,不良反应小。将DNA-脂质体复合物引入皮下肿瘤中,转移的基因表达并定位在注射部位,未见明显的毒性或抗DNA抗体。

自1978年Zamecnik 等首次证明,特异互补的寡核苷酸在体外能有效抑制Rous肉瘤病毒(RSL)的增殖以来,反义寡核苷酸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随着快速基因克隆及自动DNA合成技术的出现,反义核苷酸的研究有了迅猛发展:作用于PKC-α基因的反义化合物ISIS-3521正处于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作用靶点是c-raf激酶,可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靶向c-raf基因和靶向bcl-α基因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反义核苷酸易受酶的攻击而降解,因此对核酸酶不稳定;另外其摄取率及转运特异性亟待解决,因此抗体导向的反义寡核苷酸的靶向转运成为另一研究方向[1]。

毫微粒和毫微囊

长循环毫微粒:长循环毫微粒即静脉注射给药后,能够躲避网状内皮系统(MPS)的摄取,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长时间滞留的毫微粒。作为抗肿瘤制剂,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克服多向性药物耐受性的能力。而且Grislain 等通过实验证明了,聚氰丙烯异丁脂毫微粒具有对肺肿瘤组织的通过性,并认为经过修饰,可降低由于普通毫微粒(NP)在MPS系统的蓄积而造成的抗肿瘤药物对NPS的毒性,但这种应用尚存疑问。宋存先等证明载药的NP制剂能作为血管内靶向定位[2]。

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固体脂质纳米粒是将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类脂药物包封于类脂核中制成的,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避免药物降解或泄露,以及良好的靶向性等特点。喜树碱(CA)的SLN口服给药后,与CA溶液剂相比,在观察的各器官中,CA的AUC和MTR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脑中AUC提高尤其明显,说明SLN作为缓释靶向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抗肿瘤药物NP制剂:阿霉素A的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NP的体外抗肝细胞瘤效果均明显优于游离的阿霉素A。另外,吸附于聚氰基烯酸烷基酯纳米粒子上的寡核苷酸,已被证实提高了其对核酸酶的稳定性,并形成了更理想的细胞定位。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把亲脂性免疫调节剂制成NP,其抗转移瘤比游离态制剂更有效,中药提取物紫杉醇毫微球作为热点之一正在研究阶段。

磁性药物制剂

磁性药物制剂是近年来国内外大力研究的一种新的靶向制剂,其中抗肿瘤药物微球研究得最多。这种磁性微球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在肿瘤部位滞留,定向释放药物,可以减少用药剂量,提高靶区药物浓度,减少血液循环中药物分布,对肝、脾、肾等器官损害较小。

王氏[3]等用含平阳霉素、甲氨喋呤、阿霉素、丝裂霉素的磁性微球,对58例不同类型的食管癌、口腔癌、直肠癌、舌癌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完全缓解22.4%,部分缓解67.2%,总有效率为89.7%。

现已制备的抗肿瘤磁性微球还有:丝裂霉素C、两性霉素B、氟尿嘧啶、肝素、博来霉素等。阿霉素磁性微球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抗肿瘤制剂,动物实验证明,该制剂有非常好的靶向性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但同时也使实验动物体重降低,出现肝、肾组织坏死等症状。虽然磁性微球的剂型仅限于水溶性制剂且存在许多如肝、肾组织毒性等问题尚待解决,但其在离表皮较近的如乳腺癌、膀胱癌、食道癌、皮肤癌等的治疗方面已显出优越性。

微 球

微球作为抗肿瘤药物靶向载体的研究非常引人注目,其中用于肝动脉栓塞的研究较为成熟,已进入临床治疗阶段。白蛋白最主要的应用是将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使其疗效提高,不良反应减小。它是以白蛋白为载体,包封或吸附药物,以过固化分离而形成的实心球体,与脂质体和乳剂相比,具有在体内贮存时稳定性好的优点。用白蛋白包封研究的抗癌药已有阿霉素、5-氟尿嘧啶、巯基嘌呤、博来霉素、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酰胺硫酸盐等。

抗体靶向酶-前药制剂

该类制剂系指将特异性抗体-酶交联物注入体内,使其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然后再注入毒性较低的前药,此时结合在肿瘤细胞上的酶特异性地将前药转化成活性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该制剂选择性高、局部药物浓度大,毒性相对较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人源化抗体,保存了靶向性的同时又较传统方法制备的鼠源性单抗引起的人抗鼠抗体反应轻,疗效好。常用的活性前药有苯甲酸氮芥、苯酚氮芥、甲氨蝶呤、阿霉素、美德伦、沙海葵素、苯胺氮芥、长春花碱、紫杉醇、柔红霉素、5-FU、表柔比星、足叶乙苷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氰化物、羟基衍生物等。虽然抗体靶向酶-前药制剂疗效较好,但也存在免疫学和药理学方面的一些缺陷,目前正处于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

抗体制剂

首个上市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是1997年经FDA批准的Rituximab(商品名Rituxan),它是一种靶向B细胞CD20的小鼠人嵌合抗体,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低度或滤泡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另外,Bexxar 和Zexxar也是治疗该瘤的单抗。首个新抗体靶向化疗药Mylotarg 是一种靶向细胞表面蛋白CD33抗体,用于治疗首次复发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1999年批准上市的Ontak用于治疗肢体软组织瘤。

治疗癌症疫苗

肿瘤相关抗原能激发特异性的肿瘤应答,并作为癌症疫苗的靶点。全球第一个黑色素治疗疫苗已在加拿大批准上市,M-Vax也成为2000年首个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黑素瘤疫苗,使用乳腺癌和结肠癌胚抗原(CEA)的疫苗正在研究中。生长因子受体ErbB-2/neu也拟用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性疫苗PROSTVAC VF进入了Ⅱ期临床,SnET2(GM2神经节苷酯)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对直肠癌、胃癌、及小细胞癌有效。

参考文献

1 邹宗亮,王升启,王志清.靶向技术在反义寡核苷酸中的应用.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5):260-264.

靶向药物范文2

[关键词] 培美曲塞;吉非替尼;肺癌脑转移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0(a)-0128-02

The Effect of Targeted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DAI Ji-xin1, JI Wei2

1.Department of Inside 1 Section, Tumor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00 China;2.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Jilin Province Vanguard Hospita,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argeted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is were analyze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33 cases patients pemetrexed combined comer west treatment,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3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treatment effect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effective rate was 57.58%,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24.24%, the efficient treat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using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worthy of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emetrexed; The treatment for;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肺癌为临床常见性恶性肿瘤,约有25%的患者会出现脑转移[1]。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能够有效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递,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与增殖。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6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检查存在明确脑转移病灶,颅内及颅外存在1个及以上可测量病灶;经血常规与相关检查存在未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患者,其中男19例,14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52.8±4.4)岁;其中腺癌29例,其他类型4例;单发癌12例,多发癌21例。观察组33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为40~73岁,平均年龄为(53.2±4.9)岁;其中腺癌31例,其他类型2例;单发癌14例,多发癌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33例患者以吉非替尼(批号:H20090759)治疗,空腹口服,用药剂量为每天250 mg。对照组33例患者以培美曲塞(批号:H20110035)联合卡莫司汀(批号:H22023473)治疗,培美曲塞静脉注射,剂量为500 mg/m2。卡莫司汀,静脉注射,剂量为200 mg/m2,用1次,每6~8周重复。所有患者持续用药到患者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为止。

1.3 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将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小组人数[2]。以WHO的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价[3]。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结果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当P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7.5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24.2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上目前治疗肺癌脑转移一般采用脑部放化疗、手术切除等,效果均不太理想[3]。近年来,随着癌细胞转移基因、相关细胞受体等研究的不断发展,靶向药物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疗效也越来越得到临床肯定[4]。

吉非替尼为高特异性肿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是高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5]。表皮因子对于细胞生理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FGCR是癌基因表达产物,吉非替尼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内的酪氨酸激酶自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传递,从而对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进行抑制[6]。培美曲塞为叶酸拮抗剂,可有效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及嘧啶、嘌呤的分泌。研究指出,单纯采用培美曲塞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同第3代化疗药物相似,在临床上得到相应重视[7]。

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7.58%,符合相关文献报道[8],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4%,P0.05),表明以吉非替尼治疗肺癌脑转移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总之,对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具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洪玉. 靶向药物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7):46-47.

[2] 张向东,郭德鸿,雷震,等.易瑞沙同步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1(19):16-17.

[3] Richar A.P, Rozemarijin V, Firdaus A, et al. Pulmonary function and CT biomarkers as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ale lung cancer screening participants: the NELSON study[J]. Euopean Radiology, 2015,25(1):65-71.

[4] Koichi F, Tetsuo T, Noriyasu U, et al. The preoperative plasma D-dimer level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Surgery Today, 2015,45(1):63-67.

[5] 秦虹,张科乾,李文花,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系统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4):300-304.

[6] 曲怡梅,廖国清,刘鹏辉,等.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4):735-738.

[7] 刘莲花,杨晓峰,贺方学,等.肺癌脑转移瘤放疗方案比较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预防杂志,2014,21(2):143-146.

靶向药物范文3

目前,靶向治疗药物已经得到临床广泛应用。虽然靶向药物与化疗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严重程度较轻,但靶向药物导致的一些特殊不良反应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心血管不良反应。在2008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靶向治疗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成为大会讨论的专题之一。

心血管不良反应可以发生于多数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贝伐单抗和一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甚至已经成为一些多靶点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4类: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mi)和qt间期延长。对肿瘤科医师来说,熟练掌握靶向治疗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老年及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较正常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靶向药物时,对这些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特别慎重并进行必要的监控。

以下主要从两方面就肾癌靶向治疗药物可能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作一简要介绍:一是各种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二是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发生机制。

一、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共有不良反应。虽然标准的降压药物对此十分有效,但在较少的情况下,贝伐单抗或tki引起的高血压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如恶性高血压),也可能引起对眼、脑、肾和(或)肺的损害。

一项荟萃分析表明,使用小剂量(3、5、7.5 mg/kg)贝伐单抗治疗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7%~32%,大剂量组(10、15 mg/kg)的发生率为17.6%~36%。对照组仅有1.7%的患者发生3级高血压,然而,在贝伐单抗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有8.7%和16.0%的患者发生了3级高血压。该研究结果表明,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增加所有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小剂量组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为 3.0(p<0.001), 而大剂量组的相对危险为7.5(p<0.001)。

一项舒尼替尼与干扰素对比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n=750例)结果显示,舒尼替尼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4%,而干扰素组仅为1%(p<0.05)。舒尼替尼组患者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8%,干扰素组仅为1%(p<0.05)。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ⅲ期临床研究(target研究)表明,索拉非尼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7%,而安慰剂组为2%,多数为2级高血压(10% 对1%;p<0.0001)。索拉非尼组3~4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而安慰剂组仅为0.4%(p<0.01)。target研究中与药物相关的严重高血压发生率较低(1%对0%)。整个治疗过程中,仅1例患者因高血压而中止治疗。

2. lvef下降或慢性心力衰竭(chf)

美国学者于2007年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表明,在接受小分子、多靶点tki抗肿瘤药物舒尼替尼治疗的无伴发心脏病的75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中,8例(11%)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其中6例(8%)在中位治疗33.6周后发展为nyha 3~4级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获批剂量舒尼替尼的36例患者中分别有10例(28%)和7例(19%)lvef下降超过10%和15%。该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应密切监测使用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的心脏功能,一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应立即调整剂量、停药或(和)开始心衰治疗。该研究结果一经发表,立即引起医学届对靶向治疗药物心脏毒性的极大关注。

2008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者在asco泌尿生殖高峰论坛上报告,在该大学综合癌症中心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患者中,12.5%(6/48例)发展为有症状的3~4级心力衰竭,该研究结果高于既往的报道。

2008年asco会议上,有学者对已经发表的各类文献进行总结后指出,由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功能不全发生率不同,其中贝伐单抗为3%,舒尼替尼为19%~28%,索拉非尼为3%。因此研究者指出,靶向治疗药物的心脏毒性不容忽视,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3.心肌缺血或mi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75例对伊马替尼耐药的患者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后, 2例患者发生了mi。

target研究结果显示,索拉非尼的心肌缺血或mi发生率较安慰剂高(2.9%对0.4%),虽然其发生次数的绝对值都很小[索拉非尼组12例(2.9%)对安慰剂组2例(0.4%)],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引起注意。因此,在应用索拉非尼时,临床医师应该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血管相关症状,出现异常的患者要及时接受心电图检查,如果患者已经发生心肌缺血,要及时减量或停药。服用索拉非尼后发生mi的患者,建议中断治疗,必要时永久停药。

4.qt间期延长

临床前研究表明,舒尼替尼和其活性代谢物su012662相互作用于人类eag基因编码的钾通道(herg k+)。此外,舒尼替尼诱导体外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可诱导猴子qt间期延长。在有关舒尼替尼的tqts研究中,当药物浓度是治疗浓度的2倍时,即口服剂量为150 mg时,可以观察到qt间期延长。目前美国fda尚无有关预防舒尼替尼引起qt间期延长的指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索拉非尼可引起qt间期延长的证据。

二、靶向药物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vegf对维持正常血压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前动物实验和体内实验均表明,vegf可以调节血压。在一项vegf缺血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观察到vegf可使收缩压下降22%。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和

前列环素(pgi2)等物质,促进血管舒张。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受体的下游,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级联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诱导和no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阻止vegf受体信号将会减少血管舒张剂的产生,从而导致血管阻力和血压升高。血管生成抑制剂阻断mapk 和akt通路,导致血管或血管周围细胞的pgi2和no释放减少,可能直接引起高血压。

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可能不仅仅是因为血管舒张作用减少,也可能是因为抑制血管新生后小动脉数目减少所致。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和动脉密度的不适当下降可能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近年来研究者发现,索拉非尼引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血管硬化所致,而与体液因素或容积扩张无关。在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高血压与所有调节血压的体液因素如儿茶酚胺和醛固酮的失调没有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血管本身”这一观点。

作用于vegf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导致的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促使研究者提出:血压升高可作为vegf信号通路抑制剂疗效的生物学标志物。这是一种值得前瞻性研究的新型、价廉、容易检测的疗效预测手段。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与血容量负荷过重相似,两者均可引起高血压和lvef下降,而且均发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之前。因此,高血压与lvef下降密切相关。研究者确立了vegf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他们研究了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作用,发现表达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β细胞能够通过增加心脏血管生成改善左室功能。该研究和临床观察均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以使lvef下降。一项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在小鼠动物模型和大鼠心肌细胞培养中,舒尼替尼可导致心肌线粒体损伤和心肌细胞调亡,这可能是舒尼替尼引起lvef下降和chf的一种作用机制。

血管生成抑制剂引起qt间期延长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最合理的假说是:这些药物的三维立体结构独特地作用于herg k+,导致qt间期延长。引起患者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患者遗传性复极化变异,存在合并疾病,患者有潜在疾病或因肿瘤治疗导致qt间期延长等。

靶向药物范文4

【关键词】 血管肉瘤;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化疗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31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vascular targeting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1 angiosarcoma case TIAN Ho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Shenyang City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Shenyang 110030, China

【Abstract】 Angiosarcoma is a rare and aggressive vascular neoplasm with very poor prognosis. There is very limited choice of treatment methods for patients who cannot undergo surgical treatment, and no treatment standard exists. Bevacizumab, as an angiogenesis inhibitor for ant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a recombined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can be treated as a promising choice for treating angiosarcoma. This paper revived th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osarcoma. This treatment provided short-term effect for patients, whose life quality was also improved.

【Key words】 Angiosarcoma; Vascular targeting therapy agents; Bevacizumab; Chemotherapy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AS)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少见的软组织肉瘤, 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1-4]。AS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 是一种转移率及复发率很高的恶性肉瘤。尤其是头面部最为多见, 比例约为60%[2], 有较低的存活率和较高的复发率[5]。临床上多为无痛性增大的肿块, 在皮肤常表现为多灶性蓝色或紫色的斑点, 以后逐渐增大隆起呈丘疹状、斑块和结节。血管肉瘤的治疗目前强调以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 而治疗药物的选择也十分有限, 治疗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 一些研究报道5年生存率只有10%~20%[6-12]。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起作用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已经被FDA批准用于结直肠癌、肺癌、肾癌、卵巢癌和脑胶质瘤等多个肿瘤的治疗, 有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放疗或联合化疗[7, 8, 13]治疗头面部血管肉瘤有一定的疗效。现就本院收治的1例头皮血管肉瘤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68岁, 20年吸烟史, 入院前5个月发现头皮上紫色肿块并周围伴有红斑。间歇性咳嗽和咯血2个月。紫红色丘疹和结节尺寸增大延伸到眉毛两侧, 近1个月周边头皮有新的类似结节出现, 并出现瘙痒症状, 并伴有局部肿胀、轻微疼痛症状。头顶部可见大片不规则弥漫性紫红色斑块, 经检查, 患者有多个不规则形状的病变, 最大2 cm×4 cm×1.5 cm在前额头皮;表面质软, 基底硬, 有浸润, 有触痛。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心电图均未见异常。PET-CT肺门淋巴结, 纵隔, 肝, 右腹膜等处显示多器官转移。头皮肿瘤切除后, 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可见不规则裂隙样血管腔和肿瘤细胞团块, 血管内皮细胞异型性明显, 部分明显突于管腔内。病理诊断为血管肉瘤, 临床分期Ⅳ期。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蛋白(-)。CD31、CD34+, 波形蛋白(+)。组织学属于高分化血管肉瘤。

3 治疗及结果

给予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 并与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具体剂量是紫杉醇90 mg/m2 IV, D1, D8和D15, 每4周重复。贝伐珠单抗5 mg/kg D1和D15 IV, 每2周重复。经2个周期(1个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后局部疼痛症状减轻, 治疗4个周期(2个月)后CT评价肺部肿物减小达到PR。经6个周期治疗后患者因不耐受而停药。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恶化, 骨ECT扫描显示骨转移。重新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方案治疗, 但疾病迅速进展, 15 d后死亡。

4 讨论

血管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分为恶性血管内皮瘤与恶性血管外皮瘤, 前者的瘤细胞在基底膜内增生, 后者在基底膜外增生, 临床上无明确的区别, 统称为“血管肉瘤”, 预后较差。目前血管肉瘤病因仍然不明, 临床观察可继发于外伤、长期淋巴管水肿, 大剂量放射治疗及疱疹病毒感染, 也可能存在遗传学因素。尽管进行根治性手术和局部辅助治疗发展, 但肿瘤复发和扩散转移仍然常见。研究显示紫杉醇可以显著提高头面部血管肉瘤的无病生存期[3], 并越来越被认可作为一线治疗血管肉瘤的药物。

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 是最有效的促血管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VEGFR)相结合, 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导, 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刺激血管(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血管肉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 有报道称血管肉瘤患者的VEGF蛋白和VEGFR都过表达[14-16]。因此VEGF可能是该类肿瘤存活、生长、进展和转移的重要因子。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 avastin, 阿瓦斯汀)是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1抗体, 它能竞争性地与VEGF相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 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 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同时对肿瘤血管有抗通透性的作用, 促使化疗药物更易到达肿瘤组织内部或细胞间, 最终抑制肿瘤的生长, 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理论上贝伐珠单抗抗VEGF的活性可以抑制血管肉瘤的生长, 这在一些实体肿瘤上已经得到很好效果, 例如肺癌, 肠癌, 肾癌和脑胶质瘤等。既往报道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可以为血管肉瘤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8]。治疗方案中加入贝伐珠单抗可能有助于短期提高患者缓解的作用, 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15]。

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方案4个周期后显示PR, 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表明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然而由于没有坚持用药而导致疾病迅速进展, 提示贝伐珠单抗应该长期应用, 或单药维持治疗, 这也需要大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总之, 该患者从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中得到了短期的缓解获益, 没有观察到贝伐珠单抗常见的高血压或蛋白尿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以作为血管肉瘤患者的一个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 Lydiatt WM, Shaha AR, Shah JP. Angio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Am J Surg, 1994(168):451-454.

[2] Aust MR, Olsen KD, Lewis JE, et al. Angiosarcomas of thehead and neck: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97(106):943-951.

[3] Fury MG, Antonescu CR, Van Zee KJ, et al. A 14-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ngiosarcoma: clinicalcharacteristics,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swith 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Cancer J, 2005(11):241-247.

[4] Young RJ, Brown NJ, Reed MW, et al. Angiosarcoma. Lancet Oncol, 2010(11):983-991.

[5] Maddox JC, Evans HL. Angiosarcoma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a study of forty-four cases. Cancer,1981(48):1907-1921.

[6] Mark RJ, Poen JC, Tran LM, et al. Angiosarcoma: a report of 67 patients and 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Cancer, 1996, 77(11):2400-2406.

[7] Fuller CK, Charlson JA, Dankle SK, et al. Dramatic improvement of inoperable angiosarcoma with combination paclitaxel and bevacizumab chemotherapy. J Am Acad Dermatol, 2010(63):e83-84.

[8] De Yao JT, Sun D, Powell AT, et al. Scalp Angiosarcoma Remission with Bevacizumab and Radiotherapy without Surger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arcoma, 2011, DOI: 10.1155/2011/160369.

[9] Hodgkinson DJ, Soule EH, Woods JE. Cutaneous angiosarc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Cancer, 1979,46(3) :1106-1113.

[10] Holden CA, Spittle MF, Jones EW. Angiosarcoma of the face and scalp, prognosis and treatment. Cancer, 1987,54(5):1046-1057 .

[11] Maddox JC, Evans HL. Angiosarcoma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a study of forty-four cases. Cancer, 1981,48(8):1907-1921 .

[12] Willers H , Hug EB, Spiro IJ, et al. Adult soft tissue sarc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 treated by radiation and surgery or radiation alone: patterns of failure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1995,33(3):585-593.

[13] Yang P, Zhu Q, Jiang F,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scalp angiosarcoma using bevacizumaband chemotherapy: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Chin J Cancer Res, 2013, 25(3):358-361.

[14] Stacher E, Gruber-M?senbacher U, Halbwedl I, et al. The VEGF-system in primary pulmonary angiosarcomas and haemangioendotheliomas: new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Lung Cancer, 2009(65):49-55.

[15] Tokuyama W, Mikami T, Masuzawa M, et al. Autocrine and paracrine roles of VEGF/VEGFR-2 and VEGF-C/VEGFR-3 signaling in angiosarcomas of the scalp and face. Hum Pathol, 2010(41):407-414.

靶向药物范文5

一、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二、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提下,要体现出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六、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七、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靶向药物范文6

这些操作系统以及硬件遍及各个领域,几乎包括所有称得上智能硬件的产品,横跨手机、汽车、穿戴、家电、笔记本等,谷歌通过Android把它们互通互联,把自己的标签贴到人类科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谷歌的世界最终建成,通过这些设备,谷歌将会通过不同的设备捕捉到用户一天24小时的作息规律,“知道你现在的状态,是在开车,还是在看表,还是在家里看电视”,这种世界尽在掌握的感觉,难道不是无数企业的最高愿望?

在通过智能设备安排人类未来生活这个企业愿景上,谷歌不是没有竞争对手,苹果与三星也正在试图这么做(其实还有中国的百度,它提出了类似的baidu insider计划),与它们相比,前两者在硬件生产上可称登峰造极,而谷歌虽然自己基本上不生产硬件,它却通过Android召唤来大批业界拥趸围绕四周,贴着苹果标签的智能手机只有两款,但以Android为标志的却高达数千种。

在昨天的2014年度谷歌I/O大会上,谷歌宣布Android已经拥有超过10亿月度活跃用户,全球Android手机季度出货量达3.15亿台,对这些惊人数字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对谷歌来说他本来就应该这样,但事实上,十年以前,作为搜索引擎公司的谷歌,如果沿着正常的发展逻辑它本来不应该是这样,一切因为之后谷歌推出了gmail邮箱而改变,当时的业界,大容量邮箱是互联网公司用来赚钱的,谷歌却推出1G的免费邮箱,并借“邀请制”发起了互联网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饥饿营销”,实现了瞬间崛起,而在本质上,谷歌敢于推出1G的免费邮箱,还是因为它对存储器价格会持续下降的精准判断。在没有gmail邮箱之前,用户只是谷歌搜索的用户,但当用户通过gmail注册之后,就成了谷歌的用户。

四年之后的2008年,GoogleI/O大会上,谷歌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谷歌又通过谷歌账户把无数Android用户控制在手心,从而从一个在PC端称雄的搜索公司,跃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王者。

为什么是一个搜索公司在移动时代做成了这番霸业?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为乔布斯的iOS系统通过苹果手机的热销曾经一度在智能手机时代初期居统治地位,当时Android还异常弱小,但乔布斯在二十年前在IBM、微软手里吃了开放的大亏后依旧坚持他的封闭原则,从而给了Android崛起机会。如果乔布斯把iOS系统开放呢?对苹果的利弊不好说,但Android肯定不是现在这番模样,如果iOS能够成为移动时代的微软,至少乔布斯身后的苹果会轻松很多,不用在每年新品的时候绞尽脑汁去憋硬件,能够在硬件层面每次都打动消费者,或许只有乔布斯这样的天才才能做到。而乔布斯死后的苹果,其走向充满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