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课文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草原课文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草原课文内容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1

关键词:多媒体;结束;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能够非常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事物。同时,多媒体生动活泼,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当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想象等活动时,多媒体常常是增强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PPT演示,简洁而清晰

将课文的重难点、课文的结构纲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制成幻灯片用PPT的形式呈现。那些图文并茂、言简意赅、调理性强、视觉感强的PPT,或组成知识框架或思路走向图的PPT展示,既可节省时间,又能要言不烦,还为学生做笔记提供一些方便。在使用时,要注意提高PPT制作技术,要压缩,要精心设计,忌讳思路混乱,字体太小太多,显得密密麻麻,层次不清。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若只通过课文的画面和文字去了解桂林的山和水优美的特点,就显得比较生硬,无法感悟出桂林山水的动人之处。于是,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水的PPT投影片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受漓江水的特点;我同样制作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PPT投影片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来理解桂林山的特点。在课堂结束时,学生通过简洁而清晰形的PPT投影图片对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形象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视频放映,加深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结束前放映一段与课文有关的视频资料,如纪实片、影视片断等,化语言描写为实景欣赏,让学生在观看资料影片中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加强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对一些难以把握的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习兴趣,唤醒想象思维,激发学生在特殊的情境中运用联想,深入思考。学生对影视的兴趣会很强,教师在选择时务必适当,精选片段,不可变成一种消遣性观看,或者茫无目的的观看。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和结束后,教师需要作适当的评论和点拨,使之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战士是如何飞夺泸定桥的理解,了解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课堂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电视录像,然后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并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回顾课文是怎样描写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学生观看完录像后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①“飞”就是抢时间争速度,必须在敌人援兵的前面赶到泸定桥;②“夺”就是攻天险,不顾惊涛骇浪,不畏铁索高悬,不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消灭敌人。通过录像的放映和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战士“飞”的艰难,“夺”的艰险,学生就会被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这样的影视片段,不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

三、播放录音,更深一步地理解课文

通过播放标准朗读课文的录音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情景,提供标准朗读,便于领会文本内容与情感,既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又营造一定的语言情境,便于学生在深刻理解n文的基础上再一步加深体悟使音乐环境对学生的理解起着帮助作用。

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进一步了解我们敬爱的一夜的工作情况,我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放录音。学生聆听着课文录音,心潮会随着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对的尊敬之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学生听完录音,对一夜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的崇敬之情。在课堂结束时,我播放柯岩写的诗歌《,你在哪里?》:“,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随着富有情感又带忧伤的朗读,更加深了同学们对的热爱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听录音无声读,伴录音轻声读,跟录音试着读……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深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扎实了基础。

四、歌曲演唱,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通过自己领唱或者和学生一起演唱来结束课文的学习,可以实现人的心灵沟通,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获得美好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这样的形式比较新颖,富有感染力,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老师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处,大家一起感受音乐的美妙,借此加深了对课文的形象感受,并进而欣赏歌词的美好感情和青春昂扬的精神风采。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36-03

进入21世纪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得力助手。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已经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机遇。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他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直观性、反馈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能拓展知识面,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青睐。现在,就结合实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有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甚至是乐此不疲。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色彩、吸引人的动画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地震短片,意在通过声像并茂的短片,把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直观、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在讲《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桂林山水的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那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眼里闪烁出兴奋的神情,纷纷举手回答“我看到了山上的绿树红花。”“我看到了江里的竹筏小舟。”“我看到了碧波荡漾的江水”“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高山”……绘声绘色的演示,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欣赏着桂林的山水,一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利用音频朗读,扬长避短

语文教学,教师常常要示范朗读课文。由于每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不同,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信息技术。课文的录音大都是一些专业人士朗读的,这些录音可以给学生做朗读范本。特别是对于农村的那些朗读基本功还不够扎实或普通话不够标准的老师更有作用。录音朗读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把握课文,知道课文改用何种基调朗读,知道如何处理朗读时候的“轻重缓急”,朗读时的语气、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于古诗文来说,还能在朗读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古诗文的停顿、平仄的变化规律、以及押韵等信息。美妙的朗读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他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就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扬长避短,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三、利用图片、动画,再现课文内容,变抽象为形象

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信息,借助计算机能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创设一个丰富的教学情景,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草原》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分步骤的展示草原天空明朗、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牛羊成群的美景以及主人飞马远迎、盛情款待、尽情联欢、夕阳话别时的深情。学生虽然没到过草原,但看课件展示的内容,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草原景美人更美的主题。再如:学习《林海》一课时,学生对“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向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句不太懂,于是,我把郁郁葱葱森林周围是白桦树的图片放出来,学生有直观的图片为参照,学生很快理解了这一抽象的比喻:把郁郁葱葱的青松比作大海,把周围的的白桦比作海边的浪花。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围绕“关于,你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路线图,并借助课件让学生走进那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感受翻越大雪山、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惊心动魄的历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为学生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文的感情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怎样使学生由“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诗中感受到作者的立足点在船上而不在岸上,怎样让学生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相对出”的奇特感受呢?在讲述这一情节时,我在多媒体课件上设计这样一个动画:李白站在小船前端,远望天门山,并且让小船缓缓由“天门”驶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作者的立脚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也和作者一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的再现课文情景,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音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再现文本的方法,让学生亲近文本,实现与课本的对话,从而让学生的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让我们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殿梅 袁琳《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的应用》《河南教研》2006.02 37-38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是学习知识,提高认识,表达思维的工具;是青少年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的基础工具。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人材素质结构中的基本要素。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思维,而且使用起来方便灵活,情趣顿生,促使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学中,怎样使多媒体发挥它的作用呢,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丰富多彩,运用恰当的多媒体,不仅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把教学内容外化为一个儿童容易接受的情景,使学生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使学生由爱学、乐学、进而达到会学、好学的目的。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众星拱月”这个词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先生让学生弄清圆明园兴盛时期建筑布局情况后,结合课文内容,利用复合式幻灯片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众星拱月”这个词,另外,这篇课文所处的年代离学生太远,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在教学中怎样避免呆板,简单的说词解义而以形象,直观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披文入情悟理”的目的呢?在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时,教师先放了一段录相。以直观、生动的形象为学生展演了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让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圆明园被毁灭的巨大损失和英法联军野蛮、的行径。然后结合课文思考,练习第二题,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扎扎实实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逐渐领悟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而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这样,先借助电教手段形象生动的展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想象以基础,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接着又不失时机的回到课文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中领悟作者所寄托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启发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思想性,教育性。

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离不开创意。一节课不仅要求成功,更要求精彩,使其回味无穷,这就是把教学提高到艺术的高度来要求。一堂具有艺术价值的课,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烁,它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法,不同的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参与大大的提高了它的独创性,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艺术性。如,在上《桂林山水》时,老师有创意地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一段,剪辑好了的描绘桂林山水的录相,教师宛如一名导游。边看边把课文内容穿插其间,让学生顿时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试想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怎能不让人感动?怎能不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强烈震憾?聆听中学生感悟到什么呢?或许是强烈的共鸣,或许是心灵的震颤。我相信,人类的某些感受是可以“悟”而无法讲的。课堂设计的意义本身就在于它不仅要让教师说话,还要让环境说话,更应让气氛说话。多媒体的参与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艺术性,保持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三、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文道统一,寓育人于学文之中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仅靠思想品德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其它的学科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中,除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在听说读书能力得到实实在在提高的同时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如《草原》一课的教学,老舍先生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了草原的人更美,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字里行间蕴藏的那种自然美和人情美,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如诗如画的美景,在藤格尔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草原辽阔、深远、朦胧的意境美。由此,一种明快、愉悦、积极的情感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我趁热打铁,又用多媒体播放了蒙汉两族同胞大联欢的情景,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教育,一幅民族大团结,大联欢的景象,深深的烙在了学生心底。让学生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增加写作乐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电教媒体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课后小练笔“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这一内容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试想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外形”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大白鹅》的录像片。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大白鹅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地观察。播放录像时,我关掉配乐,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强调观察顺序,在观察大白鹅的头部时,出示单幅投影片,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学生观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颜色、形状。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生活习性。学生在观察完各部分后,把录像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并让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即口头作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学生练习说明白后即可动笔写下来。

五、教学中利用各种电教手段,有利于形成“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抓好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因此,如何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加教学容量,进行高质量、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浪费学生课堂时间严重。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图,抄写短文、抄写例题、抄写随堂练习等的这段时间,学生几乎白白浪费掉,进而代之的是课下的加班加点,这无疑人为地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加大了学生课外学习负担。利用电教手段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这一点。例如:教学中用到的短文分析、随堂练习及检测题等,教师都可以在课下制成投影片或电脑课件,上课时只需打开投影机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即可。这样就可大大地节约课堂时间,进而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进行高密度教学。这样,抓好了课堂40分钟,也就减轻了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需要教师通过准确的语言叙述来讲解,又要利用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有了多媒体的运用,教学效果就大大不样了,幻灯、录音、录像以其自身的特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声形并茂,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接受思想教育,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技巧

一、积极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发育成熟,假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因为文章中的很多内容之前并没有见过,假如只让学生想象的话可能很难浮现出具体的画面,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呈现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草原》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关于草原的歌曲、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熟悉草原的形态,尽快进入课文内容中,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草原的宽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出情感因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用来表情达意,特别是各种诗词歌赋对于事、物、人的感情以及态度都比较强烈,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区别于其他数理化类学科的关键。为了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突出情感因素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褒义、贬义,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技巧

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需要借助反复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如何指导学生读懂书、读好书、爱读书,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主要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会读书、读会书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一、引导学生积极朗读

好的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意味悠远的效果;可以摄人魂魄,耐人寻味,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言很关键的因素,兴趣能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在朗读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读得流利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得不流畅的也可以从容地读;有不懂之处,可以回过去重读,也可以与同学交头接耳,议论几句。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再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读,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分别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领读、默读、自由读……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使朗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二、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要读好课文,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可从停顿、重音、语调、语气、速度、节奏等方面入手,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1)披文入情,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内容的精彩处来探究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抓住文中的精彩处来探究读,草原是美丽的“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对文章进行鉴赏品味。如《鸟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理解“颤动”一词时,我让学生把“颤动”换成“抖动”、“蠕动”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颤动”的意思,并且兴趣盎然地读,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三、架一座情感的桥梁,让学生感悟情感

语言文字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对小学生来说,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基本要求,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并非易事。因此,以趣激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古诗《鹅》时,教师可出示大白鹅的动画片。学生边看图片边听老师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有一只漂亮的大白鹅。你看,大白鹅昂着头从远处慢慢地游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看着听着,同学们会为画景诗情所感染,情绪会被调动起来。这样,学生在读诗与赏景的多元学习活动中,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草原课文内容范文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手段,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一.重视教师的范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必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情感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想。

二.创设朗读情境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失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以小学语文高级为例,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可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本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通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须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读出韵味,以声动情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关键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读并要读好,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四、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仔细品读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

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消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雷,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已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