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素养范文1
一、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一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一)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一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音乐学科综合课程之“综合”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音乐学科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二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就是说音乐是其他艺术所必需的,艺术是非艺术学科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结束音乐教育的“孤立”状态,我们必须建立“大课程”观念,必须把“音乐”放入“整个艺术”中来考虑。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四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艺术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一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一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
1.音乐课教学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其他艺术知识技能)的能力,简单乐器教学技能,音乐欣赏教学能力,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这里笔者特别提及一下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因为音乐教育之创造性已经是国际现代音乐教育的集中趋向,也是“新课标”之突出要求。创造性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21世纪的学校音乐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机会,更应该满足绝大多数人音乐体验的需求。他建议21世纪的音乐教育内容应拓宽更多的表演机会,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为一种音乐创造方式的即兴演奏方面。“雷默认为,我们受音符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和衰退。表演者一旦离开乐谱,表演音乐就会瘫痪和麻痹。我们不能回到一种非记谱的音乐文化,但我们一定可以在普通音乐和表演方面为我们的学生展现各种通过即兴在表演中获得的各种充满创造性的愉悦。过去的音乐教育倾向于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机会来指导所有的孩子作曲,因为作曲是一种音乐思维和认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一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二)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在道与德的关系上,古人称:“行道,有得于心,谓之德”。行“道”,“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称为“德”。可见,“‘道’具有客观性,是外在对人的客观要求。‘德’则具有主观性,是人内心获得的信念、意识和品质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一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一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一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一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注释:
①列维·史密斯著,王柯平译.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页.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赵宏义,于秀华著.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第3页.
参考文献:
教师素养范文2
作者:尹红领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充分认识“三平精神”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展示了河南人民在指导思想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对实现中原崛起美好前景的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体现了河南人民满腔爱国热情与务实创新的结合、日常工作稳步推进与激情张扬个性的结合。“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突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攻克难关的精神境界,蕴藏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三平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日常表现,努力做好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忠诚履职,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工作和美好生活的新局面。“三平精神”是新时期河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生动展现到2020年,把河南努力建设成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是全体河南人的期盼。中原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还需要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精神软实力。自古以来,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中原儿女孜孜以求,培养历练了河南人吃苦耐劳、朴实肯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三平精神”就是中原文化优秀内涵的传承,是河南精神内核的发扬光大。既与河南人民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又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河南人求真务实、不懈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是新世纪、新时期河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生动展现。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未来,教育是民生。教育事关河南崛起的大局和长远。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要认真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的难题,就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包括“三平精神”在内的河南精神,才能推动我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强力支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平精神”激励着广大教师铸就高尚师德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中讲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河南崛起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精神”。“三平精神”正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三平精神”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教师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体现了教师所应具有的工作热情和拼命精神,道出了教师不平凡的平凡人生,呈现着教师不懈努力的精气神,体现了教师敢于担当的历史使命,促使广大普普通通的教师,踏踏实实,不畏艰难,铸就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师德。
忠于职守,提升素质,在平凡岗位中争做“三平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崛起,教师为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深刻领悟“三平精神”,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中提升素质、争做“三平教师”,在思想观念、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必须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教师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要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设想和努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能,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理想,主要包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它解决专业服务的方向问题。教师专业知能,是指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它解决“用什么服务”的问题,包括知识结构,即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即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教育智慧,是教师运用其所积累的全部综合知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的能力,解决“能不能服务”的问题,它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着平凡的岗位、平静的心态和平常的生活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则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3.建立教师的“沟通———反思———建构”机制沟通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是自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沟通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信息发送者应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正确理解;二是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做到因材施教,关爱每一名学生;教师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沟通,才能取长补短。反思,正如黑格尔所言: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思考,另一方面是指对自身的思想和思考进行再思考。它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校正纠偏式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应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对学生的一切言行,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方式,立足加强自我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才能有长足进步。建构,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人的认识结构的建构,指人的认识结构的建立或构造的过程;二是人的认识观念的建构,指人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或重建的过程。认识结构,是自身由各种认识能力要素所组成的结构;认识观念的结构,是主体凭借在大脑中形成的认识结构,对所获取的信息在选择、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为观念信息系统的过程。教师应立足有效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反思,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教育能力。在“沟通———反思———建构”机制中,沟通是反思和建构的前提,反思具有批判性,建构则具有建设性,这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循环上升式发展,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认识事物规律、解决学生问题等活动。同时,教师通过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推动工作顺利、有序、高效进行。4.深刻把握“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是破解教育教学发展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教书育人的有效策略。“三具”,就是做任何学生工作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班级基层、打好知识能力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活动)项目带动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总抓手。学生无小事。做学生工作,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必须遇到困难要突破,观察学生的思想和举止要深入,使学生工作覆盖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过分在意分数的高低。做学生工作,更加注重身教,更加注重通过活动来锻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教师素养范文3
第一,历史教师素养包括很多内容,素养的提升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老师们平时课时量大, 工作任务重,他们把关注点放在日常的备课、 教学与批改作业等事务中,对于教师素养的提升缺少一种急迫感。因此, 二十多年来不断有学者、老师呼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历史专业素养,尽管能引发老师们的共鸣,但很难激起他们的危机意识。
第二,对于如何上好一节课,老师们最关心的是怎样教教科书中的内容。至今不少老师还以为,只要手中有了教学参考书、公开出版的教案集、网上优秀的教学课件、几本推荐的历史专业书, 自己就能够在课堂上得心应手。这些教师低估了教学的复杂性, 将教学等同于传递知识,误以为 “借鉴”、“模仿” 他人的教学设计成果,就可以驾驭课堂。
第三,受传统教学法理论的影响,很多老师把教学设计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式的备课, 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导入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教师讲解等几个方面,忽视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作用。好像老师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这种认识是传统历史教学法课程所强调的。传统教学法以凯洛夫教学理论为依据, 强调的是老师怎样去教,与目前的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的理念差距甚远。教学技能的作用体现在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好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它并不能决定教学设计的优劣。仅靠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养素质,自然无法做到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许多老师以为历史教师素养提升的关键是专业知识素养,没有意识到教师素养是教师的历史专业知识、 历史观、学生观、 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等综合在起作用, 割裂地看待教师素养的各个组成部分,致使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将上述素养综合在一起。例如,有的老师也看了不少的历史专业丛书,但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课堂之中, 导致教师素养提升不明显。
教师素养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师;媒体素养;提升策略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技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几乎占领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囊括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幼儿园也不例外,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为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教育教学优势,使得教育也能达到现代化、科技化和高效化,各幼儿园在软、硬件方面都向信息化靠拢,然而,信息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成败与否离不开幼儿教师媒体素养。
一、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内涵
媒体素养,又称为“媒介素养”,最早源于欧洲,是指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也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1]。在信息化的时代,媒体素养所针对的媒介信息无疑是各种信息化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媒介产物,这种素养可以说是当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除了具备大众所必需的基本媒体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幼儿园课程相对应的学科媒体素养,这种学科媒体素养指的是幼儿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中所具备的媒介知识和能力,开展幼儿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2]。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不一样,教师所面对的是心智、能力各方面发展均不完善的幼儿群体,其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等方面的认知发展都需要在这个阶段进行开发与培养。而媒体的加入,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丰富、多样,幼儿能通过媒体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师也能够借助媒体的力量满足幼儿各种活动所需,同时,因为现代化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媒体不一样,具有更长的保存和延续时间,更换和修改的操作更加简便,使得愈来愈多的幼儿教师倾向于使用高效的现代化媒体以节省不必要的物质资源及时间。
二、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教师借助媒体,融合各学科领域的特点,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来模拟现实生活,幼儿通过教师提供的媒体教学去感知世界。因而,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是通过教学来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1.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能够帮助幼儿更全面的感知世界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素材,现代化的媒体素材更直观形象的反应了现实生活,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认知世界。这个过程并不是幼儿自发产生的,它需要幼儿教师的积极引导,因而,幼儿教师良好的媒体素养是帮助幼儿通过媒体全面感知世界的奠基石。具备良好媒体素养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媒体素材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以更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来去感知、理解世界,使得幼儿在对世界的感知上有了更全面的体验。
2.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能够丰富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备良好媒体素养的幼儿教师能够借助媒体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现代化的媒体为教师搜寻教学素材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教师可以足不出户,甚至可以不用动手操作便能获取一系列的教学素材,这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完整。同时,诸如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的出现,更是使得幼儿园的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师幼互动,增添了人机互动等形式。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用多媒体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以最便捷、有效的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3.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是新形势下教师职业素养的体现
《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幼儿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会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幼儿教师一项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然而,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冲击下,许多教师会表现出不适应的行为,但需要把握的一点是:教学媒体的主导者是教师。幼儿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媒体素养,对教学媒体进行二次开发,使其适应于教学,并灵活运用于教学,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从而体现幼儿教师更加全面的职业素养。基于此,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提高不仅是信息化时展的需求,也是教师个人职业素养提升的需求,更是对幼儿身心发展所应尽的职责。
三、有效提高幼儿教师媒体素养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21世纪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把“信息化从教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的位置上[3]。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幼儿教育的需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
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宜幼儿的媒体素材
幼儿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对各种新奇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媒体素材,以其形象、动感、有趣的特点吸引幼儿,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经验。然而,幼儿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许多事物还不具备分辨和正确选择的能力,作为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对现有的媒体素材进行二次筛选,将适宜的媒体素材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幼儿能够欣赏、鉴别甚至是运用媒体素材的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在媒体中学习与发展。
2.结合自身能力与资源,有效运用媒体进行教学
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会用各种教学媒体,还要善用、活用。幼儿教师除了要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一般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外,还应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善于发现新途径,灵活运用各项教学资源,对各类来源不同的媒体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将最适合自身教学特点及符合教育教学目标的媒体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从而加大媒体使用的有效性,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也能从中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
3.建立共享资源库,优化媒体的开发及应用
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资源共享,幼儿教师可将已有的媒体资源存放在资源库中,这样在幼儿园中便形成了一个共享资源库,教师们将所收集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按照一定的类别进行分类,并对园内所有教师开放,教师可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从而加大资源共享性,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教师搜寻、改进的时间,使得教育教学更高效地进行。同时,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也可以创立网络资源共享体系,使优秀的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在园与园之间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活动,做到学以致用、教研一体,从而调动幼儿教师对媒体素养的重视和积极性[4]。
4.对自身的媒体素养进行反思与评价,完善自我
要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除上述之外,幼儿教师还必需进行评价与反思。在每次教学活动后,都应该反思教学效果、反思媒体运用是否得当,反思自己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一系列的反思与评价,寻求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途径,增添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加有效地通过媒体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媒体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的一种基本素养[5]。教师在不断运用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形式,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幼儿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媒体素养值得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佘燕芳.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谢美芳.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2002.
[4]邱微微.信息化环境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178-179.
教师素养范文5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想情感;教师培训
教师素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知识素养、智力素养等。鉴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众多素养中,作为外在的和基础性的素质――教师的语言素养应该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教育工作,都离不开教师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艺术规律的职业语言。作为一种职业语言,教师语言具有泛科学性质,涉及多方面要素。如何提高教师语言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和培养。
一、加强思想和情感修养
言为心声。想不到,就无法表达出来。语言修养的程度取决于思想的修养。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思想认识积累,腹中空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么张不开嘴,没啥可说,要么车轱辘话,绕个没完。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滔滔不绝的教师口语表达相比,教育教学效果的差异是可想而知的。很多时候,学生是因为教师的学识和思想而崇拜教师,信任教师,因为崇拜和信任,学生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语言的功能是表情达意。“情”不仅是表达的目的、对象,还有辅助“达意”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不爱教育事业,不爱学生,他的教育教学语言怎么会充满炽热的情感?怎么能有足够的感染力?即便能够准确达意,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提高教师语言修养,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积累并善于运用情感因素。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一个人只有当他对问题进行深思熟虑认识透彻之后,他的口语表达才能有的放矢、合情入理、从容自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必是杂乱无章,甚至是胡诌八扯,不着边际。这样的教育教学语言,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能否尽快理清思路,并按照一定得逻辑关系组织教育教学语言,这就要看教师的思维能力了。语文课上,我们交给孩子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各学科教学,也要让学生掌握语文思维、数学思维等,而教师自己却做不到思维灵活、敏锐、缜密,这就说不过去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科学设计符合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程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多做思维训练,并反复进行口语展示,找到口语表达的最佳方案。开始时可以用笔帮助整理和记录思维,熟练后可以脱稿,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方式。
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沉着冷静、宽容大度、处变不惊等心理素质。面对几十名个性迥异的学生,教师每天都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被哪个同学捉弄了,或是面对问题孩子的挑战,或是被冒犯被误解……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才能处乱不惊,沉着冷静,用充满智慧、深入人心、饱含关爱与呵护的语言,打破尴尬,扭转僵局,赢得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外界的思维刺激,以提高听、想、说的速度,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思维能力去感觉、捕捉几十个学生的思维方向,要用灵敏的思维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突发事件,以此调整教学方向和步骤。这也就是备课中的“备学生”。
四、不断补充新知
对教师而言,知识更新,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没有新知,就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你的课堂就不会丰富多彩,就不会贴近生活。不更新知识,教师就可能处于无话可说的窘境。一旦教师和学生接触,没有谈资,让学生说“老师out了”,那我们就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育教学工作也就难以展开了。因此,教师要广泛涉猎,广纳新知。不仅要更新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关注本学科研究的新动态、新成果,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信息,还要广泛阅读相关学科的书籍,形成知识的交叉与呼应,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新动态,还要关注有关国内外的时事政治、社会发展的报道和评论。在广泛阅读中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使自己的知识在“专”的前提下,向“博”发展。使自己“有话可说”,争取“把话说好”。因而,“有话可说”“把话说好”是新时期中小学教师提高语言修养的“基础任务”。
五、善于运用体态语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形。韩麦尔的《最后一课》之所以感人,主要是韩麦尔先生那高大的背影、欲言又止的表情、挥手驱人的动作……作为无声的话语,不断敲击着人们的心弦。这就是体态语言的魅力。体态语,包括动作、表情、神态、眼神等非语言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传播仅占35%,而非语言的传播则占65%。或许这个数字有点偏差,但是,非语言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教师要有优雅大方的仪表。有修养的教师,会让自己的穿着装扮和“灵魂工程师”这一角色相配,简朴、自然而不失活力和韵味。现在的学生喜欢从外表来评价老师,这一评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特别在意自己的外在仪表。其次,要有自然而真实的表情。教师的表情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言,蕴含着大量的情感交流信息。亲切的表情,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又有助于学生注意的维持、记忆的增强、理解的加深等。聚精会神、用心思考的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得赞许的信息;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的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9页)表情中接收到提醒或批评的信息;违反纪律的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愤怒和责备,进而引起心灵的震颤。这种靠表情传递出的委婉暗示,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又起到了教育和提醒等作用。这种表情或眼神等非语言因素弥补了有声语言的不足。
教师素养范文6
关键词:师德;知识;仪态;氛围;能力
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在学校的重要性日趋明显。音乐课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音乐教师个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成果,那么在目前形势下,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养才能满足学校教育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呢?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
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奉献精神,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友爱等情感体验,从而喜欢上音乐。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音乐教育观,发展观,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和谐相处,把自己真诚完整的人格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高尚的师德是音乐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和品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音乐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不断得到人生的启迪。
二、具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1.具备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
音乐教师必须掌握所教的音乐专业知识,对所教的音乐学科有着比较深入的理解,这里包括音乐领域相关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这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其必备的个人素养。除此之外,还要具有对学生表演点拨评价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表演,伴奏,指挥水平,总之,音乐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还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音乐教师深厚的专业艺术素养,是音乐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组织各种艺术活动的基础。
2.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
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我们首先要明白:学生是学习音乐的对象,音乐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人才是教育目的。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他歌唱的多么动听,钢琴弹得多么有节奏、有韵味,还要具备一定的从教技能。音乐教师可以是歌唱家,可以是演奏家,但是,他首先必须是一位音乐教育者,他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掌握教育方法,明白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一定教育教学技能,了解学生心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三、具有优雅的教学仪态
作为音乐教师来说要衣着干净整齐,得体漂亮,给学生一种美好的形象;另外行为举止要礼貌,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待人接物要充满热情,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后,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能与学生真诚沟通交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牵引学生的视线,尤其是音乐教师不可古板,要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把自己最新,最美、最优雅的一面展示在大众面前,给大家一种美的视觉感受。
四、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艺术氛围
音乐由于其学科的性质决定了音乐课堂是轻松的,活泼的,充满艺术和时代气息的,因此,注定了音乐课堂有着其特殊的艺术氛围,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营造这种不同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敢说,敢唱,乐于表演,育音乐教育于快乐之中,音乐教学它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么枯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塑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五、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音乐领域,多媒体的介入给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音响,录音,投影技术可以使音乐教学不再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因此,音乐教师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要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解决自己教育工作难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扎实掌握教学中多媒体的常用技术,使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展示在学生眼前的应该是视野极其广阔,资源非常丰富的音乐教育环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现代音乐教师要具有理解掌握和处理音乐信息的能力。
总之,学校教育对音乐教师个人素养的要求是综合的、全面的,要求音乐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音乐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博学多思,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懂得教育规律,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音乐教师要明白,音乐教育的责任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个前提下,作为教师要结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素养,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黄臻.浅谈音乐教师的素养[J].新课程:中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