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R 657.404.45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7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术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导管从十二指肠插入,通过造影剂的填充,X线下显示胰胆管系统,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疗效肯定等优点[1]。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科对23例胆石症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及鼻胆汁引流治疗,术后经过缜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23位病人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45~81岁, 平均58岁, 其中胆总管结石12例,肝胆管结石11例,经ERCP确诊后行EST +取石术+ENBD,术后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治疗,2例意外发生鼻胆管脱出,1例并发胰腺炎,经再次行ENBD、积极治疗并发症,所有病人痊愈出院。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ERCP的目的、方法、手术过程、效果、术后的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思想顾虑,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疏导,使其了解 ERCP 是在全麻的情况下进行的微创手术,全程无痛苦,安全性高。特别介绍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指导家属学会控制负面情绪,多用积极的语言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②一般护理:术前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肺及肝功能、测定血、尿淀粉酶、白蛋白、胆红素、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等;按医嘱用药,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询问有无过敏史,术前作碘过敏试验;病人术前禁食、禁水6 h, 于患者右上肢建立静脉通道,除去义齿及金属饰品,嘱病人小便,术前15分钟予杜冷丁50 mg、安定10 mg肌内注射。

2.术后常规护理

(1)一般护理:病人返回病房后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未清醒病人予去枕平卧、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可垫枕头或取半卧位,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血氧饱和度等。禁食期间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血压高者酌情予硝苯地平缓释片(Ⅰ)10 mg舌下含服,q12 h;禁食期间及糖尿病患者床边监测随机血糖q4 h,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术后均禁食至拔除鼻胆管,禁食期间每日口腔护理2次,拔除鼻胆管后指导患者由流质、半流质转为软质餐。护士要了解患者对治疗护理、饮食、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尽可能给予解决,尊重、鼓励、安慰患者,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2)鼻胆管的护理:术后妥善固定鼻胆引流管,是保证胆汁有效引流的关键。鼻胆管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并对鼻胆管刻度做好标记,每日更换引流袋并妥善固定于床旁,观察鼻胆管有无脱落、扭曲、受压、折叠、堵塞,保证鼻胆管通畅,进行胆道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控制冲洗速度和压力[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观察患者面色、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告诉患者手术后咽部异物感是暂时的,凉开水含簌、少讲话可以减轻症状。本组病人中有2例老年患者发生自行拔管,患者A 72岁,在睡眠过程中无意识拔出鼻胆管;患者B 70岁,脾气比较暴躁,术后第二天因感饥饿,护士和家属未满足其进食要求,大怒之下拔出鼻胆管。2位病人均立即送介入室行ENBD,术后责任护士加强对病人的知识宣教,经与患者家属沟通,患者A睡眠时予双上肢约束带约束,每2小时予病人翻身1次,并妥善固定鼻胆管;患者B予双上肢约束带约束,安定10 mg肌内注射,q8 h。经上述处理,2例病人未再发生拔管,病人术后3天病情好转后顺利拔除鼻胆管。

3.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Cotton等的研究认为,ERCP 术后出现持续性的胰腺炎相关性痛并持续24 h以上,且血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的 3倍,可诊断为 ERCP 术后胰腺炎(PER)[3],PER是ERCP后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4]。护理和观察要点有:①应严密观察腹痛情况,有无腹膜刺激征,有无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尿淀粉酶升高,分别于术后 3、12、48 h查血、尿淀粉酶,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术后早期禁食、禁饮,待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恢复正常,且拔除鼻胆管后方可进食,从流质开始,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再慢慢加量至低脂,易消化软食。③遵医嘱给予补液、抑酸药物、生长抑素及抑制胰酶分泌药物, 保证药物匀速滴入、时间准确,准确记录24 h尿量,观察电解质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例81岁的病人术后2 d出现持续高热、腹痛,血淀粉酶高达1200 u/L, 确诊为胰腺炎,经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应用生长抑素、抑酸药物及抑制胰酶分泌药物治疗,每天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5 d后患者体温平稳,无腹痛,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痊愈出院。

(2)急性胆管炎的观察与护理:急性胆管炎是ERCP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及腹膜刺激征。护理和观察要点有:①按时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 重点观察有无发热、腹痛情况。②观察神志、面色、皮肤、巩膜黄疸消退情况, 监测白细胞计数。③及时准确应用抗菌药物, 给予补液、解痉治疗。术后经过严密观察,本组无一例发生急性胆管炎。

(3)其他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血、穿孔也是EST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和1%[5],高血压、糖尿病、重度黄疸、凝血机制障碍等是高危人群,出血病人表现为黑便、头昏、心悸,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穿孔病人表现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 腹膜刺激征明显。护理和观察要点有:①按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面色及腹部体征,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②观察大便量、性状、颜色。③禁食水、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经过严密观察,本组无一例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护理体会

ERCP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治疗技术, 是诊断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效果可靠, 痛苦小, 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众多的单一疾病患者可经微创方式而治愈。本组ERCP后2例意外发生鼻胆管脱出,1例并发胰腺炎,经再次行ENBD、加强预防措施和观察、积极治疗并发症,所有病人痊愈出院,说明护士术前全面的护理评估、知识宣教、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顺利完成ERCP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春秀.胆管疾病内镜治疗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5,20(1):36-37.

[2]陈萍萍.内镜下十二指肠切开术后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2056-2057.

[3]孙光文, 沈云志, 茹佩瑛, 等. 鼻胆管引流预防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J]. 中华内镜杂志,2004,10(1):65-66.

[4]韩 兵, 王宝仁.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18):1813-1818.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2

【关键词】 肝硬化; 黄疸; 集束化护理; 效果;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97-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51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在我国大多肝炎发展以肝硬化为主[1]。当肝硬化进展到失代偿期时,肝细胞发生炎症肿胀和坏死等损害时,肝脏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下降,出现黄疸,表示肝细胞已发生严重损害,提示预后不良。该类患者的并发症较多,病情比较复杂和严重,治疗棘手,疗效欠佳。同时患者会出现较多不良心理反应,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负面影响。集束化护理是指每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的一组护理干预措施[2]。近年来,笔者对肝硬化伴黄疸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传染科收治的肝硬化伴黄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排除终末期肝硬化,排除合并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腹水和感染等并发症。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9~75岁,平均(59.6±6.7)岁;病程6.5~26年,平均(13.7±4.8)年;肝炎后肝硬化5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TBiL(286.5±78.4)μmol/L,ALT(147.6±53.7)U/L。按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数,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染科常规护理进行。

1.2.2 观察组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护理体检,了解患者病史、病情、个人和家庭等基本情况,并进行心理评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治疗护理难点等情况,制订个体化集束化护理计划;在传染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PDCA循环作为运转和检验的基本方法,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3]。

1.2.2.1 专科护理 动态观察患者有无思维认知度、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减退,有无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谨防发生肝性脑病。合并腹水的患者应取半卧位休息,可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运动,减轻呼吸困难和对心脏的压迫。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水量、体重、腹围等变化,检测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和酸碱的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水电酸碱平衡失调,积极防治各种感染,以防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4]。按照医嘱规范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药液应现配现用;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依从性。注意做好自身职业性防护工作,特别是锐器针刺伤,患者血液、体液的接触,医疗废物的规范化处理等。

1.2.2.2 心理干预 肝硬化伴黄疸患者的病程已久,病情反复多次发作,呈渐进性发展,大多患者出现恐惧焦躁、抑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防治要点和注意事项,介绍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加强护患沟通,多鼓励和支持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缓解患者自卑抑郁的心理。请患者亲属和朋友共同关心和帮助患者,适当增加探视次数,解决医疗费用等实际困难,让其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温暖,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5]。

1.2.2.3 生活指导 患者肝功能较差和出现并发症时,应多卧床休息,减少体能消耗,减轻肝脏负担,可促进肝脏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腹水、水肿的消退。病情允许时可适当下床活动或户外活动,循序渐进增加适宜的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病室应定时开窗通气,室温维持在20 ℃~22 ℃,湿度维持在60%~70%,做好消毒隔离工作[6]。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需要,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以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钠低盐和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营养搭配均匀,合理安排三餐;禁忌进食粗糙坚硬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激食管下段胃底曲张的静脉丛,引发上消化道出血。

1.2.2.4 皮肤护理 肝硬化伴黄疸患者因胆盐在皮下淤积,直接刺激皮肤感觉末梢,常引起皮肤顽固性瘙痒。应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沐浴或擦浴,但避免水温过高和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及沐浴露,从而刺激皮肤,加重皮肤干燥和瘙痒;可以适当使用性质柔和的润肤品,减轻皮肤干燥。被服宜清洁干燥、柔软宽松、轻暖适宜;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和更换,以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后发生压疮和皮肤感染。皮肤瘙痒严重者可适当给予止痒处理,尽量使用药膏外搽,避免使用对肝功能影响的药物。因患者血小板低,机体抵抗力差;应剪短患者的指甲,嘱患者切记勿用手搔抓,以免皮肤破损引发感染[7]。

1.3 观察指标

1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新发生腹水、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复查ALT、TBiL等生化指标,再次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发放问卷式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好转率、并发症发生率、SAS、ALT、TBiL和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集束化护理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肝硬化伴黄疸是病情发展到肝功能失代偿期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表示肝细胞坏死比较广泛和严重,同时可能会出现腹水、门脉高压等并发症,提示预后不良。集束化护理是将循证医学的文化理念,引入到床边护理管理中,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或难治的疾病、可能发生的重点问题等,创造最佳的实践指南,制订和全方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8]。笔者分析和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重点,特别是对患者治疗和预后产生明显影响的因素;笔者对患者给予专业的护理措施,将分散的护理资源集合起来,对患者采取整体治疗和护理,对治疗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题采取预见性的措施,采取集束化的方式进行实施,可以明显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

3.2 集束化护理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较多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因为病程较长,多次反复发作和渐进性加重,常会出现恐惧焦躁、抑郁不安、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反应,不能很好的配合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需要给予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笔者对每一位肝硬化合并黄疸患者进行护理体检,详细掌握患者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其日常起居、生活习惯、饮食、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监督,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性;对每一位患者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治疗护理依从性,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3.3 集束化护理提高了传染科护理质量

通过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开展,传染科护理人员加强了三基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了人员岗位职责,提高了护患沟通协同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通过对肝硬化伴黄疸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管理,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式和专业的护理措施,加强医患的互相理解和信任,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建立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使传染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曾丽红,谢燕娴,张丽仙,等.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0-71.

[2]吴雪华,郑红霞.集束化护理对肝硬化患者的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74-75.

[3]王美娟.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4):91-93.

[4]赵梅.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钾血症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5,10(12B):3296-3297.

[5]李静.6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5):65-66.

[6]罗满霞,陈英武.集束化护理对预防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13-114.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肝叶切除术;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08-01

肝内胆管结石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疾病,若不能进行较为彻底的治疗,其急性胆管炎的发作和手术后胆管结石的复发以及残留现象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然而因为肝内的胆管结构较为复杂,其病理的改变也较为严重,因为在外科治疗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但是肝叶切除术却是对肝内胆管结石进行治疗较为有效的方法。然而这种手术在术后出现的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却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因而,加强手术后对患者的护理将直接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痊愈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进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的要点进行总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选取了笔者所在的医院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接收的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120例,其年龄位于34-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岁。在这120名患者中,有71例进行的是左肝外叶切除手术,有40例进行的是左肝叶切除手术,有6例进行的是右肝前叶切除手术,而有3例进行的是左肝外叶加右肝前叶切除手术。

1.2护理方法对于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办法,对患者进行的是基础护理、一般护理。而对于观察护理组则在一般性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了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如下叙述:

1.2.1术前护理首先对于患者的全身以及其营养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评估。

1.2.1.1对于呼吸道的护理发现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则在手术前尽力劝导其戒烟,并引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而对于痰量较多的患者则给予其祛痰的处理,保持患者在手术前的痰量≤30ml/d。

1.2.1.2对于皮肤的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若有患者出现梗阻性的黄疸现象,对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这是应该尽力阻止患者对皮肤的抓挠,也用适量的药水铺涂抹瘙痒皮肤的部位,以防止皮肤感染的现象[1]。

1.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我们除了保证在整场手术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外,还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心理层面的疏导工作,帮助患者及时克服恐惧心理,认真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整场手术。

1.2.3术后护理

1.2.3.1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患者在手术后应注意进行常规心电的监护,保证期在每个小时进行一次血压、心电的测量,注意仔细观察其血氧的饱和度及其变化,并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重点的观察,以避免术后大出血现象发现不及时的情况。同时患者在术后应保证3-5天的卧床时间,尽量减少术后早期的下床活动,以避免出现剧烈咳嗽而引发肝断面出血的现象。为避免出现应激性的溃疡现象,患者在手术后应遵医嘱使用适量的止酸剂以及胃粘膜的保护剂。

1.2.3.2对于引流管的护理

1.2.3.2.1对于导尿管和胃管的护理患者应在术后进行2-3天的肠胃减压,等到肠蠕动彻底恢复,进行排气后在将管拔除。在禁食的期间,每天都要对口腔进行两次护理。导尿管未拔除期间,每天会阴涂洗两次,以防止出现逆行感染的现象。手术2-3之后便可以将导尿管拔除了。

1.2.3.2.2对于腹腔内引流管的护理对于患者引流管内液体的变化应密切加以关注。若引流管内的液体每小时大于100ml,颜色也逐渐转为鲜红,患者面目较苍白以及脉搏出现了细速的现象时,应即刻向医生汇报,并遵从医生的嘱咐向患者输送血液或者白蛋白,同时加快输液的速度,积极地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的现象。若腹腔内的引流液呈现了黄绿色则应该注意警惕胆漏现象的发生。

1.2.3.2.3注意对T管的护理将引流管进行妥善的固定以保持其通畅,避免因为拉扯或者受到挤压发生扭曲现象。同时应保持对胆汁色、质及量的观察和记录,每天动过无菌的操作对引流袋进行更换,并提醒患者时刻保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引流口以避免逆行感染的现象出现。在手术后的第三周开始对患者夹管观察1-2天,若患者并没有腹痛、发热以及黄疸的现象出现,经“T”的胆道造影也没有异常现象,则将“T”管持续开放24小时后,患者再次进行2-3天的夹管,若没有不适的现象便可拔管了[2]。

1.2.3.2.4时刻注意患者肝功能的情况这类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出血量也较大,物的使用以及黄疸和缺氧等各类现象的发生都有可能造成对肝功能的损害。因此,患者在术后应持续性吸氧3-4天,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极化液、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以对肝功能进行保护。

1.2.4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层面的护理过程应贯穿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整个诊疗过程的始终。在手术前应及时地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对患者心理层面的负担进行了解,从而有效地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的情况。在手术后应积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同时辅助患者寻求社会的各个支持系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

3讨论

我院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对于用肝叶切除术来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程序有了较为完整的总结。主要内容如下所示: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辅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为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基本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做好关于引流管的护理和各项并发症防治的基本工作-术后安抚患者,增强其康复信心。

以上对患者进行的全方位护理,通过了实践的检验,对于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信心,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重症;急性胆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44-02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它是普外科最凶险的急腹症之一,是在结石至胆道梗阻的基础上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若观察护理得当,则会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我院普外科2010年全年共收治此类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4-55岁,平均38.3±1.4岁。13例入院时均有明显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6例有寒战高热,4例有中至重度黄疸,2例有休克表现,1例神志不清。其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8例,胆囊造瘘+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6例,单纯胆囊造瘘4例,左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1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空肠Roux-Y吻合1例。20例除1例并发呼吸衰竭术后第3天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死亡率为5%。治愈天数平均21.5天。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准备: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双管输液,保证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抽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血生化,血型以及血电解质,备好同型血,遵医嘱置鼻饲管,尿管,并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为手术做必要的准备。

2.1.2 病情观察及监测:①每小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详细记录。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重症急性胆管炎常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并发代谢性酸中毒而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休克肺或心力衰竭,通过观察可为治疗提供动态信息,发现异常迅速处理。②每2小时监测体温,患者常有寒战高热,若体温不升,提示预后不良。患者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补充额外丢失的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1.3 观察皮肤色泽的变化:若皮肤黄疸加重则提示胆道梗阻加重。

2.1.4 神志、精神状态: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一旦出现精神异常,如神志恍惚、谵妄甚至昏迷,则预后极为不良,应严密观察神志意识的变化,并防治由意识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如外伤、坠床等。

2.1.5 腹痛:严密观察腹痛的性质、持续时间、部位、程度及放射部位,重症急性胆管炎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侧肩背部放射。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每30min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稳定后改为每2h1次,如血压不升,表明中毒性休克未改善,警示医生。

2.1.2.2 卧位及饮食的护理:麻醉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若血压不升,应取休克卧位,血压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促进伤口愈合,且有利于各种管道的引流。术后早期禁食水,胃肠减压,若病情好转,排气排便后,拔除胃管,可进流汁饮食,给予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2.1.2.3 记录出入量:严格记录出入量包括输液量、腹腔引流量、胃肠减压量、尿量、出汗量等以供治疗参考,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以防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2.1.2.4 管道护理:重症胆管炎术后均留置引流管2根以上,包括腹腔引流管、T型引流管、胆囊造瘘管等。本组病例中留置腹腔引流管28例,T型引流管20例,胆囊造瘘管2例,均无堵塞和脱落。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其受压,扭曲,堵塞和脱落,并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以防造成逆行感染,T型管拔管前先行T型管造影及夹管试验,同时加强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清洁,以防切口感染。

2.1.2.5 皮肤色泽的观察:注意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若黄疸逐渐消退表明胆道梗阻已解除,病情好转。

2.1.2.6 加强基础护理。患者病情危重,身体虚弱,应注意床铺整洁,做好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的发生。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5

【关键词】 胆石病 手术 护理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3.23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因】

(一)胆囊结石

是综合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而沉淀析出和结晶形成结石。临床上80%以上的胆囊结石为胆固醇结石。另外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

(二)胆管结石

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多为胆固醇结石,而原发性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其重要原因是胆管感染,常见菌为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也包括肠道寄生虫引起的胆管感染。感染和结石互为因果。

【病理】

(一)胆囊结石

可引起胆囊炎症;结石嵌顿于胆囊颈导致胆囊积液(白胆汁)、积脓、坏死、穿孔等;胆囊结石嵌顿或巨大结石可压迫肝总管引起狭窄或胆囊胆管瘘,临床上出现梗阻性黄疸,称 Mirizzi综合征。进入胆总管的结石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二)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主要有:胆管梗阻;继发胆管感染,脓性胆汁严重时可引起脓毒症;胆管出血;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急性或慢性胆源性胰腺炎等。肝内胆管结石常分布于肝内各级胆管,主要可引起肝内胆管狭窄、肝内感染、胆管炎等,临床治疗困难,结石易复发。

【临床表现】

胆石病人病人因结石位置不同,所产生的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一)胆囊结石

20%~40%的胆囊结石可终生无症状,而在其他检查、手术时被偶然发现,称为静止性胆囊结石。也可表现为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有症状胆囊结石主要表现为:

1.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大多数仅在进食后,特别是进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部隐痛不适、饱胀、嗳气等,常被误诊为“胃病”。

2.胆绞痛是其典型表现 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可向肩岬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有恶心、呕吐。

3.发热 如胆囊积脓、坏死穿孔,常出现寒战、高热。

4.黄疸 少见,并发Mirizzi综合征时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5.体格检查 墨菲(MurpHy)征阳性,胆囊或胆囊周围炎症明显时右上腹可出现肌紧张和反跳痛。

(二)肝外胆管结石

其临床表现取决于梗阻和继发感染的程度。

1.夏柯(Charcot)三联征 即腹痛(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腹痛发病急,位于上腹部及剑突下,多为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寒战高热常在绞痛之后,体温可高达40~4l℃,一般为弛张热。黄疸为结石梗阻所致,胆管感染时黄疸加重明显,当症状缓解后,黄疸一般渐减轻消退。

2.中毒性休克 在典型Charcot三联征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精神症状,即雷诺(Reyonlds)五联征,已成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亦称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此症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在短时期内死亡。

3.体格检查 剑突和右上腹可有深压痛,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腹膜刺激证,肝区叩击痛。胆囊可肿大被触及,有触痛。

(三)肝内胆管结石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时,其表现和肝外胆管结石相似。

未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者,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肝区和背部腹痛不适。如发生梗阻和继发感染则出现寒战或高热,甚至出现AOSC表现。除双侧胆管均有梗阻,一般不会发生明显黄疸。肝内感染重时可引起胆源性肝脓肿。晚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体检主要表现为肝呈不对称性肿大,肝区有压痛和叩击痛。

【诊断要点】

根据不同的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但下列检查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鉴别诊断。包括腹部B超、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CT、MRI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等;术中及术后胆管造影、胆管镜检查对指导治疗的均有帮助。

【处理原则】

(一)胆囊结石

行胆囊切除术,可开腹或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二)肝外胆管结石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和梗阻;术后保持胆汁引流通畅。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Oddi括约肌成形术、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值得指出的是并发AOSC时,应紧急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并减压引流,手术力求简单有效,同时抗休克治疗。

(三)肝内胆管结石

宜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取尽结石,解除胆管狭窄及梗阻,去除肝内感染灶,建立和恢复通畅的胆汁引流和预防复发,其中解除狭窄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护理诊断目录】

1.腹痛 与胆道系统结石、梗阻、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39℃ 体温过高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营养低下与食欲减退、发热、消化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体液不足与禁食、呕吐、发热等有关。

5.有T管引流效能降低的危险 T管引流降低与T管脱落、堵塞、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6.组织血灌流量不足 组织血灌流不足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有关。

【护理诊断与护理计划】

有T管引流效能降低的危险,与T管脱落、堵塞、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

预期目标 T管引流情况良好,未发生T管脱落、堵塞,周围皮肤未出现红肿或破损,拔管后无异常。

护理措施 T型管是胆管手术的专用引流管,可预防胆汁漏,观察胆道病情变化,预防胆管狭窄,并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进一步治疗提供通道。T管护理在临床上尤显重要。

1.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或脱落。

2.观察胆汁的量、颜色、性质、有无沉淀物,并予记录。引流量平均每日200~400 ml,如超过此量,表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若胆汁颜色过淡,过稀薄、量过多,表示肝功能不佳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3.保持引流通畅。若有T管阻塞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不可用力推注。

4.保护T管周围皮肤,定时消毒,更换敷料。如管周有胆汁渗出,可用锌氧油擦拭保护皮肤。

5.拔管指征:如胆汁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手术后10 d左右,可先试行夹管1~2 d,如病人无不适(无腹痛、黄疸、发热)可经T管胆管造影,如无异常发现,造影24 h后,可再夹管2~3 d,仍无症状,可予拔管。

6.拔T管前注意事项:①拔管前应常规经T管造影;②造影后应开放T管24 h以上;③硅胶T管对周围组织刺激小,T管周围瘘管形成时间长,因此应推迟拔管时间,以防胆汁性腹膜炎,临床上宜尽量用胶质T管,不用硅胶T管;④矫正胆管狭窄,T管应放置3~6个月,胆管内有残余结石,需经瘘管用胆道镜取石者,T管应置6周以上;⑤长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老年人应延长拔管时间;⑥拔管时忌使用暴力,以防撕裂胆管及瘘管。

重点评价

1.T管引流是否通畅、T管周围皮肤是否感染。

2.引流胆汁的量、性质的变化。

3.拔管指征是否准确。

【健康指导】

1.坚持低脂肪饮食。

2.带T管出院者,应教会患者的T管护理知识。

3.复杂胆石病病人应定时复诊。

4.告诉病人服用利胆排石中药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李乐文.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2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484-02

1.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2-6年。

2.护理策略

在临床上,护理胆道术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共同参与护理过程,即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需求,使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也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置管期间的护理

3.1“t”管的固定:胆道术后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护理时要将t管在患者腹带上再加以固定,并告知患者其目的是起到缓冲的作用。如果t管的外露部分处于游离状态,会导致局部皮肤裂伤,造成引流管脱出。2例出现针眼处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给予重新固定,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一起随时注意引流的整个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以减少感染机会。

3.2保持引流通畅: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术后5~7天内不可加压冲洗引流管,如术后1周内发生堵塞,可经常挤压t管,或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如观察到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如有堵塞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引流袋高度,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防止胆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3.3引流口处保持无菌: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接头处以0.5%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3.4胆汁观察:观察并记录24h胆汁量、性状、颜色、透明度、有无脓血、结石等。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量约为100~250ml/d。手术后3~4天引流量每天约500ml,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量也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①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②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③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④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5拔管后的护理:拔管后嘱患者卧床休息3~4个小时,宜立即运动,但可进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大便色泽,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患者在拔管后经2-3天换药治疗后,瘘道外口即封闭治愈。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呈灰白色,伴发热、黄疸。

4.讨论

4.1加强心理护理:胆道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急性重症胆管炎死亡率高的特点。以往传统上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而忽视了心理护理。近年来,由于护理技术的迅速进步,护士掌握了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积极有效的t管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胆道系统疾病的救治极为重要。

4.2防止自行拔管:阻塞性黄疸患者出现过术后精神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举动,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妥善安置t管,细心周到的护理,并指导家属严密看护,再无患者提前拔管。

4.3整体护理在“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放置t管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绝环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配合,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要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采取因人、因时施教的办法,全面实施整体护理。通过学习对患者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指导确实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5.小结

t管引流护理是胆管术后一项重要的操作,他便于观察手术后的恢复和预后。整体护理使胆管手术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导致病死率很高。胆管术后的t管护理,无出现引流口感染及t管脱出等情况,及时评估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视并做好基础护理。只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情绪稳定,患者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重视胆道外科急症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