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待无花空折枝全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莫待无花空折枝全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莫待无花空折枝全诗范文1

关键词:生态美学审美观;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存在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10-01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是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主张人类应该以一种"非人类中心的"普遍共生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同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平等对话。存在论哲学中的美是存在的避开与真理的无蔽。

海德格尔指出"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并举例解释道:"在神庙的矗立中发生着真理。这并不是说,在这里某种东西被正确地表现和描绘出来了,而是说,存在者整体被带入无蔽并保持于无蔽之中。"海德格尔所说的是一种"生态存在"之美,是真理的敞开、存在地显现。这个神殿朴素地置身于巨岩之中,包含着神的形象,神殿无声地承受着席卷而来的风暴,岩石的光芒石太阳的恩赐…这种与周围景物和谐的美便是一种存在美。如果将神殿搬离其千年屹立的岩石,这种"生态存在"之美将不复存在。总之,生态存在论审美观注重生命的价值,尊重自然万物的生命力,根据这种新的美学观念, 人们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过程中再也不能以"人类中心"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环境的美, 尤其是自然生态的美。

玫瑰在西方文学中一直被视为爱情与美的象征,许多伟大的诗人都曾写过以玫瑰为题的诗歌,美国现代诗人W. C. Williams也写过以玫瑰为题的诗Roses in the Rain,该诗短小精悍、语言简练,通过两个人的简短对话,深刻地反映出了说话人的生态存在审美观。全诗如下:

Roses in the Rain

There were the roses, in the rain.

Don't cut them I pleaded.

They won't last, she said.

But they are so beautiful where they are.

Ah, we were all beautiful once, she said,

And cut them and gave them to me in my hand.

诗的一开始便描绘了一幅雨中玫瑰的画面:一丛丛的玫瑰静静地生长在花园里,经过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的妖艳动人。美丽的玫瑰吸引了两位不同的赏花者:一位女士,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另一位就是说话人,也许说话人只是一个过客只因玫瑰的美丽而驻足。两个陌生的人在玫瑰丛中相遇,开始了简单的四句对话,也可以看作是讨论。从谈话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说话人与女士的不同审美观点。

1.说话人的生态存在审美观

自然审美面对的是活生生的自然世界, 是三维的, 立体的。在说话人看来,这些美丽的玫瑰散发着生命力,它们与雨水、枝叶等构成一个统一体,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的美。雨水给予玫瑰滋润,使其含苞与开放,展现出一种存在美。面对这娇艳夺目的玫瑰,我恳求女士不要将花枝剪下来,因为一旦花枝离开土壤将很快会枯萎,玫瑰的生命力也将随之消失。玫瑰的美又是与其生命力紧密相连的,没有生命、凋谢的玫瑰其魅力很快荡然无存。"Pleaded"一词反映出了说话人惜花的深切之情。我阻止女士剪掉玫瑰理由很简单"它们呆在原来的地方很美",这个回答是对说话人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的最好例证。说话人尊重自然的美,尊重自然万物本来的面貌,欣赏玫瑰的美丽却不是以占有为目的。在说话人看来自然界万物的美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万物只有在自己特定的环境里才可彰显自己的存在美。说话人是从生态存在审美观的角度来欣赏玫瑰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既领略到玫瑰的形态美又能感悟到其生命力之美。

2.女士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面临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巨大阻力。"人类中心主义"自工业革命以来成为思想哲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它将人的需求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竭力地去满足人的需求与欲望,对自然进行无限的索取与破坏, 无视自然的生态之美,自然万物的生命之美。

诗中的女士就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代表。她不理睬说话人的恳求,毫不犹豫地将玫瑰花剪下来放在了说话人手中,她这样做是基于自己的两点理由:一是玫瑰花开不会持续很久,玫瑰花将很快凋谢;二是"我们"也曾年轻过。从女士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推测其人生态度,她或许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及时行乐,享受最美的年华而不留遗憾,基本想法就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她将自己的这种观点推及到玫瑰花身上,认为玫瑰花在最美的时节就应该由人来采摘,所以认为剪掉盛开的玫瑰花送给说话人是最好的赏花方式。可是女士没有意识到,玫瑰花不是为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而存在的,它们什么时候凋谢与人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人类喜欢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界中树木的荣枯、花开花落相联系,将自然界万物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这实际上就反映了人类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人们很容易功利性地看待自然而忽略自然的存在之美。就像这位女士一样,看不到玫瑰花的娇艳美丽,只想到自己曾经年轻过的事实,残酷地剥夺了玫瑰花的生命,其间也透露出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味道。

3.结语

自然之美不是依附于人的低级之美, 而是体现人的回归自然本性的与其他审美形态同格的重要审美形态。当代生态批评家哈罗德·弗洛姆认为, 生态问题是一个关系到" 当代人类自我定义的核心和哲学的本体论问题"。所以, 自然生态之美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低于艺术美的依附于人的"朦胧预感"的低级之美, 而是体现了人的回归自然本性的与其他审美形态同格的重要审美形态。它体现了人类来自自然、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与人类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本性特征。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矛盾体现在这首诗中,人类由"自我中心主义"向生态存在审美观过渡还需要一个阶段,相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会对自然界万物的存在有更深刻地理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也会逐渐被大众接受。

参考文献

[1] 王诺著.欧美生态文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2]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 商务印书馆,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