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1
1.认识六个生字,以及相关词语: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而获得。”
3.能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幸福是什么”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中所讲幸福的含义,能够说出和写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梳理脉络
1.唱《幸福拍手歌》导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把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铁锹q_____ 彼此_____ǐ
树杈ch_____ 麦子m_____
义务w_____ 诧异_____à
(2)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十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年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课文分段:第一段( - );第二段( - )
二、研读想象,探寻幸福
1.回到课题,再读课题:十年前,三个孩子用双手砌了一口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但那个时候的他们并不明白——(师指课题,生读)幸福是什么。在智慧女儿的提醒下,他们历经了十年的摸索探寻。十年后,三个少年如约相聚,各自对幸福有了充分的理解!
2.十年里,他们各自通过做什么弄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大段,画出三个人说的话,并完成填空后再全班交流:
十年后,三个青年再见面时,第一个青年通过_________,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第二个青年通过_________,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第三个青年通过_________,明白了幸福是什么。
3.回忆童话特点: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了好几篇童话。还记得童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学以致用:今天,我们也来想象一回,尝尝编童话的乐趣。三个少年通过亲身的实践弄明白了幸福是什么。那这是怎样的十年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大胆想象。把自己当成三个青年中的一个,向同桌描述你这十年里过了怎样的生活?遇到过怎样的人和事呢?收获了什么?
5.学生汇报,重点感悟三个青年的话。
6.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十年里,你们刻苦努力,友爱慈善,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对幸福的理解。看,智慧的女儿出现了,她说:“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
7.齐读这句话,看看幸福到底是什么?再读这句话,看看幸福的真谛是什么?(师板: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指导理解“尽义务”“做益事”。
三、角色转述,升华中心
1.分享收获也是一种幸福。回到家,告诉妈妈你今天收获了对幸福的理解——
2.跟奶奶也分享一下吧——
3.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问:“哥哥姐姐,你们今天学的什么呀?”告诉他们——
4.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两鬓斑白,成了老爷爷老奶奶,你拍着小孙子小孙女的头告诉他们幸福的真谛——
5.就让这幸福的真谛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吧!
四、随堂练笔,拓展中心
1.同学们,其实,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在你的心中幸福是什么呢?拿出课堂笔记本,把我们课前抄好的小诗读一读,仿照着写一写。
幸福是什么
小时候,
幸福是钻进妈妈怀里撒娇,
幸福是和爸爸一块在草地上蹦跳,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呀,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让爸妈开心地微笑,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啊,
幸福是心中的梦都变成了现实,
幸福是温暖别人,也温暖着自己,
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幸福是什么,说不完、道不尽,但它就在我们身边,要我们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3.课后作业: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2
一、妙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听得更专注
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主阵地,取而代之的是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但我们经常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师必要的讲解成为了学生的“耳旁风”,学生倾听的习惯差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而教师应该做的能如何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生动、流畅,课堂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化等都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的重要因素。
而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有效地利用好信息技术中的声、像和图,能让学生听得更专注。如,在进行根据要求自读课文时,我一边提出读书的要求,一边通过多媒体出示,孩子们看着屏幕,可以把几个要求牢记于心,自读课文环节自然完成得非常好。再如,链接生动的课文朗读,也是教师示范读的调味剂,让学生在新奇中专注地倾听。记得一次在试教中,我借助画图向学生讲解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可让学生口头复述时,效果却不佳;第二次试教,我利用动画缓慢出现,再配上讲解,学生基本能全复述正确。我想,这就是多媒体动画调动了专注看与听的兴趣所带来的效果。
二、妙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说得更精彩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形象。能让学生在视、听、思中丰富研发知识,产生再造想象,入境动情。
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当学生了解到雷利的父亲为仗义执言世界和平而壮烈牺牲时,用多媒体并配上哀婉的大提琴来再现雷利父亲的灵柩缓缓到来时那悲痛的感人情景,学生看着听着,眼里噙着泪水。“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在场的某一个人,你会说些什么话?”问题刚一提出,一个个学生相继发言,一句句觉悟的话语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老师。课堂上,作者的情感,老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而富有激情。
三、妙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读得更生动
信息技术融合了多种媒体信息,利用声光效果能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进行内容呈现。不但形式让人耳目一新,而且知识也变得生动和鲜活起来。
如,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把教学目的定位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想象诗句内容,陶冶学生爱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文化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识别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放出古诗意境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云雾迷蒙,山脚下一棵苍翠挺拔的古松下站着“我”与童子。画面使古诗意境变得直观、美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节课,我借助多媒体使诗人与童子在学生眼里化静为动,他们的表情、动作、语言在学生的脑海中已构成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诗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此时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他们仿佛走进了诗人与童子的世界里。
四、妙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写得更轻松
在教学四年级课文“幸福是什么”时,我在前面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说:“同学们,其实,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在你的心中幸福是什么呢?请把屏幕上的小诗读一读,再仿照着写一写。”同时,我出示填空小诗:小时候,幸福是钻进妈妈怀里撒娇,幸福是和爸爸一块在草地上蹦跳,幸福是 ;现在呀,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幸福是让爸妈开心地微笑,幸福是 ;未来啊,幸福是心中的梦都变成了现实,幸福是温暖别人,也温暖着自己,幸福是 。配上音乐,给足时间让学生仿写,学生轻松地就完成了仿写任务。试想,如果没有多媒体出示,只是黑板板演,那得增加了老师多少负担?如果就直接让学生填空幸福是什么,那孩子可能写得那么轻松吗?这就是信息技术的优势。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3
幸福要靠自己的努力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我想,世上的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人的一生,就是追求幸福的整个过程。这就是我读《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的的主要内容
小时侯,我幼小无知,只觉得幸福就是父母宠爱我。今天,这篇《幸福是什么》完全转变了我的幸福观点。书中的智慧女儿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才是幸福,智慧女儿的话是说的对的。有人终日做在门槛上,一事无成,盼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可结果掉下来的却是悲枪的叹息和一头白发的沉重代价。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在我的家乡,有一位年轻而又帅气的小伙子,但是他总是拿他妈妈的的钱,还读书不认真,希望不劳而获,考到很好的大学。可最后,因为分数太低,他不但没有读到很好的学校,而且还毁了一生的前途,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幸福呢?与此人类无缘。
我想,幸福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创造出来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只要付出,才会有收获。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4
1、注意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简适度,既要保证优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又要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太难而茫然失措。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话“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可依序设计如下提问:①小女孩曾经幸福吗?为什么幸福呢?②她跟着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这个幸福是指的什么?③这两个幸福的意义相同吗?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可以知道,小女孩曾经是幸福的,因为奶奶活着的时候非常疼爱她。从课文中还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的,所以她感到很幸福。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小女孩跟着奶奶到了另一个世界,她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思想,所以也没有了痛苦。第三个问题就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小女孩在有人疼爱的时候是幸福的,但当疼爱她的人死去后,她生活在贫富差别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过着没有温暖,没有幸福的生活。在大年夜这个本应得到欢乐和幸福的日子里悲惨地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加深了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
再如《穷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话:“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师先问:“‘抱怨’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弄清词义后,进一步设问:“桑娜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抱怨呢?”这一问题开始触及实质,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体现不出学生思维的过程。于是再问:“桑娜如此辛苦;而得到的仅仅是‘孩子们都还健康’,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现在为什么不抱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问题层层拓展,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总之,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2、注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设问激疑引发学生思维,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在创设情景时,不仅要注重课本的知识,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以外的知识。如《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比较田忌两次赛马的异同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们认为齐威王、田忌、孙膑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有的认为齐威王是个骄傲的人,从课文中”洋洋自得”、“轻蔑”等词语中看出;有人马上反驳,说他从课外书中得知,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关于孙膑足智多谋的故事更多了,《围魏救赵》、《苦肉计》、《空城计》……特别是有人提出,孙膑教田忌赛马的计谋是他能胜齐威王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别无他计。同学们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巩固了课本知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创设情境时,还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如《匆匆》一课,我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每天是怎样过的?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有的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学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的很多日子都白白地浪费了。我每天玩的时间比做事的时间多。”有的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我的生活太空虚。”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受,他们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合理利用课件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5
课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
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计划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读生字词。
2.精读第一至五自然段,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揭题入境。铺好阅读理解的路。
1.教师深情朗读课后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引出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掀开语言文字的帘。
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预习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交流,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品味,感悟文字背后的意。
1.默读第1——4自然段,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喜欢的记号标示。
2.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感受天气寒冷,突出小女孩的可怜。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天气的寒冷,体会作者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并感情朗读。
(2)通过想象说话,突出小女孩的穷苦。
引导学生抓住“一双拖鞋”和“爸爸一定会打她的”等相关语句想象小女孩的生活,感受她的穷苦。
(3)读出小女孩的美丽,反衬她的可怜。
抓住描写小女孩美丽的句子引发思考:在这个寒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不注意她的美丽,只会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走近小女孩的内心。
3.小结:这真是一个可怜的小女孩!
四、设疑留思,再激阅读文本的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质疑。
2.明确学习内容: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3.浏览课文,找找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的幻象是什么,用“——”勾画出来。
4.交流,朗读勾画的语句。
五、研读思考,感受语言文字的妙。
1.读描写小女孩第一次幻象的句子,思考: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象。
2.结合所学内容,了解火柴对于小女孩和她家庭的意义。
3.再次朗读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深入了解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的矛盾心情。
4.教师三次引读句子“小女孩觉得……多么舒服呀!”,感受到她幻象的美丽。
5.想象在火柴灭了后她面对的现实有什么,感受她面对的现实的残酷。
6.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7.师生合作朗读第五自然段。
六、留疑延伸,打开阅读期待的心
1.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理解第一个“幸福”的含义。
2.师生共读课后小诗《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3.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入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精读描写小女孩后四次美好幻象的段落,进一步感悟她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个“幸福”的含义。
3.指导书写生字。
4.进一步走近安徒生,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怜 残酷的现实 (实写)
幸福 美好的幻象 (虚写)
幸福是什么课文范文6
【关键词】童话教学神奇
【几段剪辑】
剪辑一:品一品,体味语言的精妙
师:面对如此美丽、欢乐的情景,巨人是怎么做的呢?请你来读一读。
生: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巨人为什么又发脾气?
生: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来花园玩,怕他们把花草给践踏坏了。
生:因为他不喜欢孩子来玩,他讨厌孩子。
师:巨人的心里只有——(生:花园),没有——(生:孩子)
师:文中巨人训斥的句子还有其他两处,请你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巨人都在斥责孩子,不像让孩子来花园玩。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生:三个“滚出去”可以看出巨人很生气。
生:“纷纷逃散”和“四处逃窜”。因为巨人不坏,不生气,孩子们应该继续玩,不会逃走。
师:逃散和逃窜有什么区别呢?
生:逃散,一般四散开去;逃窜,一边跳一边窜,像兔子一样。
师:是呀,四处逃窜,心里特别——(生:慌张)
生:我还从三个感叹号中感受到巨人的生气。
生:还有,文中第一次是说他很生气,第二次发脾气,第三次是大声叱责。
师:这些提示语中藏着秘密啊!“叱责”是什么意思?(生:责怪)仅仅是责怪吗?(生:怪罪)中国汉字是非常奇妙的,叱责,左边是“口”,右边是“匕”。一个人的语言如果像一把刀一样刺进人的心里面,那话真是太——(生:伤人了)。
师:是啊,可见巨人的态度一次比一次恶劣。体会的这么好,能不能把体会到的读进句子里去呢?咱来试一试。(生齐读巨人的话)
剪辑二、悟一悟,感受想象的神奇
师:着高高的围墙,这无情的告示牌,这伤人的叱责,伤害了孩子,也给巨人带来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第6、7自然段。
生:巨人的花园里没有春天了。课文这样写:“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师:而此时此刻,围墙外是什么模样?
生:(读)“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师:这两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得有味道?
生:写村子春天的句子应该读得开心些,其他句子不那么开心。
生:前一句声音可以响亮些,后两句低沉些。
师:来,自个儿练练。
(生自由练读后汇报,师指导。)
师:那么,发了第二次火后又有哪些神奇的变化?
生:刚刚还是草翠花开、阳光明媚的花园,马上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这变化有多快?哪个词语告诉我们?
生:“与此同时”。
师:这里的“此”指什么?
生:指孩子们听了巨人的训斥后,纷纷逃窜。
师:多么神奇的一幕啊!在孩子们纷纷逃窜的同时,阳光不见,草翠花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
生:(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又被冰雪覆盖了。”
师:当“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笑”时,巨人的花园却——
生:“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当围墙外草长莺飞,孩子们个个“忙趁东风放纸鸢”时,巨人却——
生:“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师:当围墙外花开花落,“儿童急走追黄蝶”时,巨人还是——
生:“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师:这省略号中一个个小圆点,分明就是巨人在寒风中的声声叹息啊。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巨人内心的痛苦。(生读)
剪辑三,仿一仿感悟童话的特点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童话,你觉得它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故事非常生动有趣,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它就发生了,太神奇了。
生:而且变化太快了,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冰雪覆盖,说变就变。
生:作者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大胆。
生:我觉得这篇课文好几个地方都用了对比的方法,说明有孩子和没有孩子,巨人的花园就不一样。
师:是的,童话能让我们感到故事内容的神奇,想象的奇妙。接下来,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童话作家如何?(课件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巨人的花园》结尾说孩子们爬到巨人的身上玩耍,那一定非常有趣。同学们,这些孩子会巨人的脚上、腿上、肚子上、背上甚至吊在他的胡子上,藏到他的头发里玩些什么游戏呢?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师:童话中,王尔德赋予了小男孩神奇的力量,是爱温暖了巨人的心灵,是爱让巨人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也是爱让巨人敞开心扉,把自己所拥有的与别人一起分享,从而获得更大的幸福。
【一丝感悟】
《巨人的花园》磨课经历,让我得到一丝感悟,我认为应该用童话的方式教学童话,童话教学应该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神奇,留下幸福。
一、留下语言
童话入选到语文教材之中,就要和其他文本的课文一样,共同承担起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因此,童话教学不能仅仅关注课文的命运和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情感,而忽视了表达这些人物命运、思想情感的载体——言语表达。根据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在对比描写中展开情节的主要言语表达特色,在剪辑一教学中,我紧扣巨人的三句话,结合具体语境,调动生活体验,体现人物语言的内涵及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带动四个词语的理解以及揣摩、情节反复出现等言语现象的意味,领悟其表达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留下神奇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奇异的故事情节,浓厚的幻想色彩,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是童话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特点。这种文本的独特价值,我们称之为“本体价值”。如何凸显这一本体价值,是童话教学的首要任务。剪辑二的教学中,抓住花园情景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巨人训斥孩子凶恶态度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花园荒凉、冷清的景象,从而走进童话独特的意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