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婴幼儿营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婴幼儿营养范文1
热能
热能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代谢后提供。如摄入量少(母乳不足、幼儿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会引起热能供应不足,短期内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长期则营养不良。问题“婴儿奶粉”造成严重后果,是因为这些劣质奶粉中,不但蛋白质含量严重缺乏,连淀粉类、糖类也缺乏,这就是在困难地区,可以用米糊喂养大孩子,而用劣质“奶粉”,却会造成婴幼儿严重热量不足,机体迅速衰竭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D
即使是母乳哺养,也容易缺乏维生素D,母乳喂养需及时补充,而牛奶喂养者则更需补给。缺乏维生素D后骨骼发育受到影响,易患佝偻病。除口服维生素制剂(如鱼肝油、维生素AD丸)之外,适当晒太阳,可使机体自动合成维生素D,以减少佝偻病的发生率。
铁
铁是造血原料之一。小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可供3~4个月之需。如果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鱼、肉类、猪肝、动物血中含铁量多而且吸收率高,大豆中的含铁量也不低,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吸收,应给婴儿适当补充。
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动物性食物或奶类提供。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母乳不足而用人工喂养,以米粉冲成米糊或用麦乳精、甜炼乳喂养等,由于缺乏蛋白质,这些婴儿外观上不瘦,但肌肉不结实,生长发育缓慢,平时多病。因此,如果母乳不足,应适当提前增加肉汤、肉糊、牛奶等的摄入,保证最基本的蛋白质供给。
婴幼儿营养范文2
【关键词】 营养缺乏性疾病;喂养;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2-01
随着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医疗技术的提高。营养缺乏性疾病已大为减少,保健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健康体检也受到家长的重视。2010年9月到2012年6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共体检22589人次,营养缺乏性疾病仍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发病较多的有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微量元素锌缺乏。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需要吸收大量的各种营养素,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但婴幼儿的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故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性的疾病。定期体格检查,便于早期发现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发育异常等疾病,并予以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累积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以血红蛋白的低限值来诊断贫血。婴幼儿贫血以6个月至3岁最为多见。胎儿期最后三个月至2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而关键的时期,铁参与神经网络、大脑、骨髓鞘的形成,缺铁影响神经递质的功能,还影响婴幼儿发育[1]。贫血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神经发育、运动发育、体格发育、免疫功能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认知发育和神经发育的影响在贫血纠正后不可逆。因此,预防贫血、及早发现贫血、治疗贫血很重要,婴幼儿常规体检时,8个月、1岁半、2岁半常规检查血红蛋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6个月内婴儿的铁需求主要来源于出生时的储存铁和食物中获得的铁,6个月后,储存铁基本用完,应根据婴幼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含铁米粉、精肉、动物血、肝脏、鱼等。膳食合理搭配,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铁吸收,必要时给予铁剂治疗,常规剂量铁剂4-6mg/KG,但补铁依从性不好,原因是胃肠道反应较大,多数铁剂口感差,患儿不愿接受,每天服用难以坚持,家长对贫血危害认识不够,因此,提出了间断补铁概念,推荐铁剂的用法是每3天或每周一次[1]。
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加深,户外活动增多,口服维生素D及强化维生素D配方奶的广泛应用,佝偻病临床发病明显下降,但佝偻病仍然是影响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婴幼儿常规体检中,根据佝偻病特异症状,如多汗、易激惹,夜惊、枕秃,前囟大小(部分母亲,孕期过度补钙,导致婴儿出生时前囟过小),给予个性化指导,维生素D预防,维生素D每日供给量0-6岁儿童为400单位,婴儿以奶制品喂养为主,奶制品含丰富的钙,能满足婴幼儿钙营养。夏季阳光充足,可暂停维生素D补充。佝偻病出现骨骼特征性改变的幼儿,根据个体情况,给予适量钙剂补充,补钙注意元素钙的安全性,吸收率,溶解度,口感性价比,并指导家长加强功能锻炼。
3 锌元素缺乏
锌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存在于骨、牙齿、毛发、皮肤、肝脏和肌肉中,为100多种酶的关键组成部分,参与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儿童缺锌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减慢、免疫机能低下、味觉减退、脱发、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症、贫血、腹泻等,青春期缺锌可导致性成熟障碍。
坚持平衡膳食是预防缺锌的主要措施,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对可能发生缺锌的情况,如早产儿、人工喂养、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大面积烧伤,均应适当补锌。
4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临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营养不良初期,身高并无影响,随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亦低于正常,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重要器官功能损害。
体温低下指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以下;发育迟缓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生长发育迟缓指身高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年龄越小,其远期影响越愈大。尤其是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易发生缺陷,婴幼儿定期体检、体检中绘制生长发育监测图,如果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者不增,应尽快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5 喂养指导
6个月内提倡纯母乳喂养、对于母乳不足或无母乳、给予配方奶粉喂养至1岁。辅食添加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适当、及时、足够、安全。
添加顺序:1-2个月:给予稀释的菜汁、果汁水,早产儿满2个月后给予铁剂预防贫血。3个月:菜汤、果汁、番茄汁。4个月:蛋黄(开始1/4个,菜水或水调成粥状喂食,以后根据消化功能适量增加)。5个月:菜泥、水果泥、蛋黄。6个月:糊状食物:强化铁米粉及配方奶粉、蛋黄、豆腐、果泥、菜泥、肝泥,每日2次,每次2-3勺,合理搭配。满6个月时,婴儿对吃东西感兴趣,并且能自己拿食物,喜欢将一些东西放进嘴里,能更好的控制舌头移动,开始发展咀嚼运动[2]。
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过早添加影响母乳铁吸收,辅食代替母乳,营养素不足,增加患病危险,辅食缺乏保护因子,不如母乳清洁,难以消化;增加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的机会。过晚添加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的关键年龄,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困难,以致营养不足、生长发育减慢,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
7-8个月:泥糊状、粥、软米饭、面条、饼干、蛋黄、豆腐、鱼肉、血豆腐、果泥、菜泥。每日3次,每次2/3碗,2次点心,食物多样化,需要不断增加食物的量。8个月婴儿一次能吃200ml量。9-11个月:泥糊状切碎,能用手抓的食物,粥、软米饭、面条、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薯类、果泥、碎果。12-24个月:家常多样化食物,必要时切碎、粥、软米饭、面条、馒头、鸡蛋、豆腐、鱼、肉、肝泥、血豆腐、水果、蔬菜。大于24个月:家常食物,注意平衡膳食。
婴幼儿需要学习进食,进食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微笑、眼神接触和鼓励语言,缓慢和耐心。提供的食物多样化、丰富的口感,必要时手抓食物,尽量减少干扰,不能看电视,家长不要代替喂食,陪伴并且要专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参考文献
婴幼儿营养范文3
【关键词】 先心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数量逐年增加。先心病患儿多为年龄小、体重低、术前营养情况较差的婴幼儿;加上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缓慢,所以术后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通过胃管鼻饲营养物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中华医学会重医症学分会提出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应尽早开始;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应积极采用EN支持(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此外,袁慧峰[2]等研究认为,早期胃肠内营养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先心病术后患儿60例,年龄3个月-5岁,体重3.5-20kg,术后均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带气管插管时间6-124h。
2 方法
2.1患儿术后入ICU,常规留置胃管,末端套薄膜手套密封固定,保持开放引流。或末端连接5ml或10ml的注射器,注射器去除活塞上尾端筒部,并将针头刺入活塞内,然后将活塞塞入注射器空筒内,做成一简易吸引器,可有效引流胃内容物[3]。
2.2每次气管插管吸痰后都要行口鼻腔及胃管吸引,防止分泌物及胃液误吸入气道。抽吸胃液时运用间断负压吸引,防止负压过大造成胃黏膜损伤。
2.3鼻饲时间及量 带气管插管超过12h后,可以开始鼻饲。在临床实践中的原则是“尽早开始”,允许有个体化的时间选择[4]。根据年龄体重,首次注入10-50ml,若无胃肠道反应,以后每2-3h1次,每次30-80ml,消化吸收好,可以适当加量。
2.4食物种类 6个月以内患儿首选母乳,无母乳或母乳不足时,给予配方奶或易消化汤类。6个月以上患儿除这类食物外,还可给予米糊、稀饭、麦片、果汁等,浓度以不堵塞胃管为要。
2.5停鼻饲时间 拔除气管插管后,仍保留胃管,直至患儿经口进食时,若无呛咳、呕吐、吞咽困难等,可拔除胃管。
3 护理
3.1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或移位。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清洗局部皮肤,随脏随换。每次鼻饲前检查,确定胃管在胃内才可注入食物。验证胃管在胃内的常规方法有回抽内容物法、听诊法、观察气泡法。
3.2注入食物前要先将气道内痰液吸尽,鼻饲后1h内不能吸痰,防止因刺激致胃内容物返流,误吸入气道。
3.3保持胃管通畅,每次注入食物前后都要注入5-10ml温水,避免胃管堵塞或食物残留在胃管内。
3.4鼻饲液必须新鲜配制,注意无菌操作,温度在38℃左右(滴于手背感觉温度适宜)。注入的速度宜慢。注入前回抽胃内容物,了解消化情况。若胃内容物多,消化吸收不良,应停喂1次。
3.5密切观察胃肠道反应
3.5.1定时听肠鸣音,了解肠蠕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3.5.2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及时查找原因。鼻饲液温度、浓度或量不适宜,或者胃肠功能不良均可引起上述症状,要针对病因处理。同时要采取改变、按摩腹部、开塞露纳肛、用止泻剂等方法减轻症状,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3.6口腔护理 温盐水清洗口腔,每日3次。有呕吐物时,随时清理。若发生口腔溃疡,须配合用药。
4 小结
现代婴幼儿心脏病手术朝着低龄化、复杂化、重症化方向发展,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做好胃肠道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582.
[2]袁慧峰,王建斌,李文放.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342-1343.
婴幼儿营养范文4
儿童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可导致体格及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力低下,继之并发多种疾病。对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本文对443名健康婴幼儿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出生,在本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443名儿童健康婴幼儿,其中男245名,女198名。6个月~1岁健康婴幼儿257名,1~2岁年龄组186名。
2.系统管理方法: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按照《北京市儿童保健记录》内容,分别在3、5、8月、1岁、1岁半、2岁时接受健康体检及血液检查。
3.血红蛋白浓度检测:分别在儿童3、8月及1岁半检查时,采集左手无名指末梢血液20 μg,应用多项目自动血球计数仪(型号KX21N,执信公司)进行常规血液检查。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0~2岁Hb
4.辅食添加调查:在测定的同时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蛋黄、米糊、菜泥、肝泥、肉泥等食品的月龄。在4~6个月添加上述食品为辅食添加及时。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贫血检出率:婴儿6个月~1岁龄贫血检出率22.57 %(58/257),1~2岁检出率9.8 %(18/18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2,P0.05)。
2.喂养方式与贫血检出率的关系:6月~1岁时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29.61 %(45/152),非纯母乳喂养贫血检出率为12.38 %(1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P
讨论
小儿生长发育快,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在1周岁内,到1周岁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约3倍,而血红蛋白增加2倍。血液的增加同时需要各种造血原料的充分供应,然而1岁内婴儿由于咀嚼和消化功能还不完善,饮食较单纯,铁的摄入相对不足,容易引起贫血。本次调查443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7.16 %(76/443),其中6个月~1岁组检出率为22.57 %(58/257)明显高于1~2岁组。
是否及时添加辅食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有关。人乳含铁量极小,每升仅含1.5~2.0 mg,婴儿出生时储备在肝脏的铁到5~6个月也已基本耗竭,因此,如果婴儿6个月时没有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富含铁质的蛋黄、动物血、钙质、鱼肝油等,造成铁摄入不足,机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就容易使婴儿机体内铁储存不足而引起贫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8个月组贫血婴儿大部分未能及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合理。由此可见,喂养方式的不合理对0~1岁组婴幼儿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不仅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而且还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婴幼儿不易患病,从而减少体内铁的流失。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
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冒或腹泻可使小儿的食欲减退,胃肠道吸收功能降低,导致铁的摄入不足和吸收减少,患感冒和腹泻的几率增高,这些疾病又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从而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机会。
合理饮食是预防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手段,对基层人员培训以及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家庭和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营养知识宣传,传授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的知识,改善不合理膳食结构,正确添加辅食,是保证各种营养供给、促使婴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婴儿期喂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其次是配方奶粉。维生素C能加强铁的吸收,因此,婴儿4个月后应开始添加米粉、果汁、菜泥、蛋黄等。到6个月以后开始添加肝泥和肉泥,幼儿期时要注意偏食的问题。
婴幼儿营养范文5
【关键词】 营养;母乳;辅食;喂养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提出了我国儿童发展的目标。其中5 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婴儿母乳喂养率以及适时、合理添加辅食等都列入了目标中。为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制定《婴幼儿喂养策略》,落实婴幼儿营养改善措施,以实现预期目标。
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亡的1000 多万5 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婴幼儿时期的营养问题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以及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近期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为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生殖能力及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增加。
根据调查资料,我们发现大部分3 岁以下的儿童营养不良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或喂养不当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尤其严重。因此,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开展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向3 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宣传婴幼儿科学喂养的知识,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减少因喂养不当造成的儿童营养不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结合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在儿童保健的过程中给家长宣传儿童喂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得到家长们的认同。
我院为当地最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儿童保健中我们发现农村婴幼儿存在营养不良、多病、喂养困难等严重情况。
在2006 年~2009 年期间,我们统计农村婴幼儿有3755 例是轻度~重度营养不良,他们共同存在喂养问题,在儿童保健期间我针对不同的儿童给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和家长沟通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1 母乳喂养问题
婴幼儿喂养,尤其是母乳喂养,是儿童营养的重要基础。由于婴儿刚出生,母亲初乳分泌量较少,而新生儿喂哺次数较频繁,家长认为母乳不足,很快就添加配方奶,由于配方奶比母乳在吸允的时候要容易一些,婴儿对奶嘴和的感觉不同,造成新生儿对吸允错觉,从而使喂养奶量、方式混乱,同时也造成母乳的分泌不足,为日后喂养困难埋下伏笔,久而久之就会发生营养不良。一般情况下,母亲初乳分泌量不大时,不必急于用配方奶来代替母乳,可以让新生儿多次的吸允,多次少量也可以满足新生儿的营养,经过多次的吸允母乳会逐渐增多,以至于最后完全满足婴儿的喂养。
2 添加辅食的问题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与不科学的喂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出生体重及6 个月内体重的增长与发达国家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而6 个月后差距逐渐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使许多婴儿在6 个月后不能及时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在农村,添加辅食的时间、辅食的营养成分等方面都难以做到及时、合理、安全和符合营养要求。6~24 个月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婴幼儿存在的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以及添加食物质量差、品种单一和数量不够等问题,普遍使用的婴幼儿辅食是稀粥、汤,从而导致6 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微量营养素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营养性贫血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儿童。
母乳喂养和合理的添加辅助食品是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相当多的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地给孩子制作和添加辅食。我们认为,营养成分(合理膳食)、营养行为(喂养行为、进餐习惯等)、营养环境(食品制作、营养氛围)共同影响营养结局。有效的营养干预应该从孕期就开始了,要为孩子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6 个月后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家长要学会如何为婴幼儿制作适合的辅食,从小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进餐,等等。喂养人常常因婴儿对食物的表情或未掌握吞咽辅食技巧吐出来而停止继续给予新食物,由于不能坚持让婴儿接受,反而认为婴儿偏食、挑食,转为给予其他新食物出现的新拒绝又常使父母家人感到困惑和焦虑,强迫进食造成的冲突又会加重婴儿的挑食,导致营养不良。
过早用米粉喂婴儿,农村家长由于母乳不足,往往过早地给婴儿喂米粉,原因是家长认为孩子使用配方奶后大便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一次,而且湿疹较多,眼分泌物较多,属“热气”(燥热火气)的表现。可是,米粉缺乏蛋白质,长期食用会导致婴儿贫血、虚胖,机体免疫力降低。并且在使用配方奶时不懂如何让孩子适应饮用白开水,而以凉茶取代,更使消化功能紊乱,造成吸收障碍,营养不良、贫血发生率加剧。
3 辅食制作的问题
在保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在制作辅食时,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制作辅食,我们提出“不要以大人的口味给孩子做辅食”。我们不但通过健康教育让家长了解有关知识,还办起了宝宝餐桌,现场制作和展示婴儿过渡期食品,包括婴幼儿在各个阶段需要添加的流汁、半流汁、泥糊状、颗粒状、碎块等形态的食物,具体到加多少盐、多少糖、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等,并让宝宝当场品尝,家长亲身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医生们发现,家长参加了系统培训的,孩子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普通孩子,如贫血的发生率低、身高和体重达标情况较好。如牛奶和鸡蛋搭配。现在也有不少农村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每天用牛奶加鸡蛋做早餐。
殊不知,这种搭配,是蛋白质+蛋白质,身体很难吸收,应该有适当的谷物,比如稀饭、面包等,否则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营养不良,身材矮小。这种辅食的制作只是注重了营养方面,而忽略了材料之间的营养均衡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保健过程中所强调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广泛地开着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生动活泼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搞好营养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前提,生动、形象、适时、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激发群众对营养知识的浓厚兴趣,提高儿童营养喂养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改变在儿童喂养中不科学的行为和旧习,提高营养缺乏病防治效果,多层次、采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儿童健康教育是营养缺乏病防治的基础,在采取讲座、培训班、座谈等多种形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广电、报刊等多种渠道对农民特别是妇女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巩固和提高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婴幼儿营养范文6
【关键词】 婴幼儿;喂养指导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57-0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新生儿在出生后4-6个月应给予纯母乳喂养。自我国开展促进母乳喂养的新模式,提倡爱婴活动以来相继实施了母婴同室、早开奶、早吸允以及按需哺乳等临床护理方法,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但至今我国各地区出现的普遍现象:4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仍低于60%,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率低于30%,导致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无法控制在最低范围内[1],关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报道文献很多,系统地分析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文化程度、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等对持续继续母乳喂养的影响,对于婴幼儿喂养指导至今仍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再次探讨婴幼儿喂养状况的促进问题,我们采取临床对照的方法,对婴幼儿喂养指导的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例婴幼儿及母亲进行讨论分析,其中足月儿67例,早产儿21例,年龄在1天-8个月,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婴幼儿及母亲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婴幼儿及母亲实施有效的婴幼儿喂养指导及方法为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体情况、喂养情况以及母亲的文化程度等一般临床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喂养指导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新生儿时期的喂养指导 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根据新生儿及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2]。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新生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新生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此时期的新生儿喂养指导注意告知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新生儿的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指导产妇在喂养时的正确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婴儿发生疲劳。每次喂养后使婴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22 母亲的营养情况 产后拥有足够的乳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保证,产后母乳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产后的乳量不足[3]。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主要措施,健康指导中饮食指导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保证产妇的摄入量充足,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前提条件。产妇在产褥期的合理营养对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足够的食物需要,有助于产妇保持健壮,并能有足够的精力及体力坚持进行母乳喂养。产妇在哺乳期每日膳食的标准为:主粮450g,牛奶250-500mI;动物脂类产品400g,豆制品50-l00g,蛋类l50g,水果l00g,蔬菜450g,使用的植物油20-30g。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多次强化的饮食方面的指导,使产妇在哺乳期能够合理地营养进食,产后的乳汁分泌充足明显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123 合理更添辅食 婴幼儿喂养时不论选择何种喂养的方式,在4-6月后要开始适量、适时、科学、安全以及卫生地添加喂养的辅食,避免婴幼儿出现钙、铁、维生素、锌等微量元素的营养缺乏。
13 效果评定 两组婴幼儿的4个月前的纯母乳喂养情况为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平均每天的体重增长情况。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 果
两组婴幼儿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婴幼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 论
综上所述,对于婴幼儿采取有效的喂养指导能够明显地促进婴幼儿的喂养状况,只要针对婴幼儿出现的喂养问题积极采取纠正的措施,能够使婴幼儿喂养存在的问题及时早期地进行解决,从而达到婴幼儿早期科学的喂养方式,使婴幼儿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得到有利的保障,对婴幼儿的成年后的各种饮食行为方式、慢性病的发生以及发展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4]。
参考文献
[1] 顾月琴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重度营养不良合并感染[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
[2] 田加珍,田小苏李琳183名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