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考核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考核表

教师考核表范文1

在这一年里,我付出辛劳,收获成功,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品尝了成长的苦与乐。回过头,我终于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原来收获颇丰。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1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小学教师,今年担任着三年级一班的科学、体育学科及其三所小学的电脑。工作中,有苦有甜,均能淡然处之。我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促使自己进步。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在工作中,处处维护党的利益。热爱党,热爱教育,更热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四化建设的接班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与强盛,我要把对教育的热忱渗入生命,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二、服从领导分配。

工作中,领导分配的实际工作,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去完成。不找主观理由,不埋怨工作环境,实实在在,诚信做人。做为一名教职员工,就应该为学校教育的发展着想,抛弃私心杂念,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

三、钻研教材,坚持学习。

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教学中能够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自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学习上,永远不知道满足,孜孜不倦,争取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人民教师。

四、团结同志,乐于助人。

在学校中,我们单位一共有9位教职员工,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能够与每一位老师友好相处,互相帮助。有的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不求报酬,不记名利,只求问心无愧。我们学校中,有一些中年教师由于年龄大,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所以在利用微机打字,以及学说普通话时,遇到困惑时,我总是热情而耐心地帮助他们。

五、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中,我深深的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我也是刚刚从学生时期走过来,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能重视他们的价值,能与他们真诚交往。我就是这样努力去做的,在教学中,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学习和思想上的问题,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处处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2一年来,本人热爱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工作中认真执行,服从学校安排,坚持从小事做起,不说空话,不搞形式,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党员示范岗要求。

在教学中,本人重点从备课、上课、作业三个环节来搞好教学工作。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习惯也不好,教学的组织就比较困难,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好,怎样有效的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为我这一年工作的目标。在备课中和备课组一起努力,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好每一堂课,特别是课堂反馈环节,每个习题我都认真的选择,照顾到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针对学生解计算题能力差的问题,每节课我都抽出一点时间,将作业中的普遍问题处理一下,让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解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对班级中的部分同学,坚持面批作业和辅导。通过不断的努力,学生在学习态度和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工作中,坚持学习,通过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开展实验研究,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对策,物理校本教材《生活中的物理》的编写等。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反思,通过研究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现代的教育形式和社会要求。

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本人首先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将学生安全放到首位,坚持和学生沟通,家长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帮助学生。从管理的角度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的请假制度、卫生环境的检查,学生的常规检查等多方面制度化,工作常规化。由于住宿生的工作事无大小巨细,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对学生的请假制度、卫生环境的检查,学生的常规检查等多方面制度化,工作常规化。由于住宿生的工作事无大小巨细,事情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困难。做好每天的常规工作是我的一贯要求。

大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小到每天晚上的学生检查,,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所谓大事,只有每天学生的检查管理。没有在众人面前的表态和哗宠,只有每天从早到晚的实实在在的工作。没有大会上的全面布臵工作,只有晚上住宿生的小会和交流。没有每周的固定会议议程,只有每晚必做的检查。没有毕业典礼的隆重与永恒,只有学生走后凌乱和祝愿。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工作有一点成绩,很多地方还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在工作中如何让教育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群众中更好的带好头,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继续努力吧。

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3本期我担任高三x、x两班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我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矗。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我与其他高三化学教师仔细分析了近几年来课改区的高考试题,结合历年来湖南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如对比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因此在我校暑期举行的教师业务考试当中我与其他同备课组的化学老师全部获得优异成绩。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大纲。

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因此在12月我省考试大纲公布之后,我与备课组老师仔细研究,并准备在今后教学中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

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我校以《名师导学》)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

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

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

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因此我与同备课组老师基本每周都精心准备了一张周练卷;每单元准备了单元过关测试卷。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必须开动脑筋,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尤其适合中等以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

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

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积极沟通,因材施教

本期我所教班级中学生情况参次不齐,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有平时的正常面上的教学,有优秀生的提高,和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加强基础等不同的形式。

1、在备课中我不但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更是认真备学生,积极在课前、课后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发展及思想情绪,尽可能的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意创设不同的情境,诱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x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不断提高。

2、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

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五、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因为是首次使用新教材,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招生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始终坚守原则,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4转眼新的一学年就将结束,一年来,我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这一学年的工作,我心中经常在反思,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怎样的意义,我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有了这些追问,使我的工作和我的生命就更有意义。从事教导主任工作的两年来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因为我可以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为自己留下一些或许对未来有用的东西,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是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在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从中我也感受到了投入工作才能享受工作的快乐,因为我坚信一切的回报都是和投入成正比的,我愿意用的真诚,对教师、对学生、对学校、对社会负一份职责。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从今以后我将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努力转变观念,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许多事情便迎刃而解,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更多给以热情帮助。意图使出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坚持与学生平等相处,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想法,尽量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交流的习惯。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接受你的教育。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其客观规律,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靠自己不断地摸索才能得到。科学施教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因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他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开发,提的问题自然就多了,面也广了,所以不管工作有多忙,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想,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我的精神生活中将会有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

二、为教师的发展作想,对教师负责。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发展、要生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样末来的教师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在校长的指导下,精心制定了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计划,汇同教导处和教科室人员一起组织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上课-听课-沙龙式研讨这样的案例分析,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科研水平越来越与教师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积极宣传发动广大教师撰写论文,让教师有一个练兵的机会,学习的机会,积累资料的机会。贯彻上级的有关教师培训精神,能认真布置,及时宣传,使广大教师能及时领会,并能通过校培、自培、应用达到熟练掌握运用于教学,服务教学,让教学受益,学生受益。

三、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作为教导主任,能正确定位,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协调好教导处成员,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和教导处其他成员研讨,制订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师培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并注意总结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

2、制订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负责好教学工作的学月常规检查,期中抽测和期终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提供依据。

3、组织、指导、审查各年级教育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教学教研计划,组织全校教育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组织检测,审批试题及质量分析,领导和指导教研组工作。

4、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安排好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好学生的竞赛活动。

5、组织好备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指导各科教研组工作,审查教学计划,组织好教研活动。

协调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具体负责学校各室的管理工作。

6、组织人员完成“普九”资料的搜集、整理、自查工作,顺利通过绵阳市的复查验收。

7、协助远程教育项目的安装,调试和接收人员的培训,强化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确保教育设施、设备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反思存在不足,对工作负责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教导处工作好还存在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集体教研活动开展有力,但个人深入到班指导听课的力度不够。

2、师资培训方面:培训的内容应更加丰富一些,涉及观念(新课程理念,新形势下教师观、学生观等),业务(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科学素养的认识和培养、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3、青年教师的培养,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走出学校,成为学校教学骨干,成为名教师。

4、为教学服务的力度还应加大,及时搜集教育信息传达给教师,教师搜集的优秀教育信息共享。

组织编写复习、检测资料,提供给老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导向。

作为教导主任,在学校负有一定的责任,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但好在我与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合作得都非常愉快,正是大家的工作,在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我为学校的每一个人骄傲。我也期待着明年,我们合作得更愉快。

教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5回顾这一年来本人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努力做好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现将这学期自己做过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搞好教学教改。

这一年来始终把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培养学生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1、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

本学期开始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研素养、理论水平。

2、加强教研工作、追求实效。

本学期重视课堂研究,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到习惯。通过公开教学从而总结出“从读中学,学中读,读中悟”。根据需要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识升华。从而被评为县级优质课。

二、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素质

本学期自始之终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当自己的事情与集体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集体。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随着教学改革,自己越来越感到跟不上教学新理念的要求。

这一年来,自己加强了对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真正明确了以课堂为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活,少讲多学,改变了原有的旧理念。一年来做了1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加强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2、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组织和课堂水平

一年来自己始终抓住了课堂这一主渠道,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首先从备课入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思路,研究教学内容,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并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活动。做到了无备课不进课堂。其二,注重了课堂教学的研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作为重中之重,培养了学生能力。自己所担任的五年级数学科在期末期中三次测试中都在前2名。这与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关系。

3、重视对特殊生的培养

为发展学生特长,自己把优生优培工作贯彻在始终。学期开始在摸底的基础上找资料进行辅导和自学,并把星号题、思考题让他们钻研,教师加以指导。

为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建立了后进生档案,分析每一位后进的原因,制定了辅导计划及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采用“一帮一”,教师从后进生的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持续不断帮扶,逐渐缩小了差距。

4、单元过关考试是进行查漏补缺的一种好方法。

这一年来,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杜绝了漏洞。对每次测试进行质量分析,平日教学从课堂教学、总体评价、改进思路每周进行一次反思。有利于扬长避短。

教师考核表范文2

标准设定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的重要环节,但又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本文从教育测量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标准设定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详细总结了国际上常用的标准设定方法和实施标准设定的基本流程;最后针对NTET的命题和实施特点,重点分析了NTET标准设定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标准设定;合格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3—0049—05

一、引言

为了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部于2005年4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作为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发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y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NTET)。NTET是面向全国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考试,代表着国家意志;它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简称“《标准》”)为依据,主要考查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否达到《标准》的最低要求[1]。

NTET基于先进的任务式测验(task-based test)理念,采用工作分析法提炼出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编制成若干任务型试题,通过教师完成上述任务时的实际表现,达到评价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NTET采用主客观相结合、情境化题目组的命题方式,充分吸收了标准化考试和表现性评价的优点。不仅如此,NTET采用网络化的机考平台,贴近教师日常教学的真实环境,实现寓教于考,以考促教[2]。NTET的这些创新与突破,博得了专家、学者和考生的较好认同[3]。

笔者认为,NTET属于典型的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 Referenced Test,CRT)[4]。这是因为,NTET需要设定一个绝对的合格标准(或称“合格线”、“及格线”、“分界分数”),以判定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这一过程被称作“标准设定”(Standard Setting)[5]。标准设定对于实施标准参照测验至关重要,倘若所设定的NTET合格标准明显高于《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将会导致实际上合格的考生被误判为不合格,错失通过认证的机会,进而引发考试公平性问题;反之,则将会导致一些实际上不合格的考生被误判为合格,侥幸通过认证,进而影响师资队伍的质量。可见,我们必须科学准确地设定NTET的合格标准。

通过对个别考生进行网络访谈、检索考生参与的BBS论坛和博客,笔者了解到许多中小学教师也非常关注NTET标准设定的过程和结果。但通过检索文献,笔者尚未发现国内关于NTET标准设定的研究论文或报告。本文从教育测量的角度,系统阐述了标准设定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详细总结了国际上常用的标准设定方法,以及实施标准设定的基本流程;最后针对NTET的命题和实施特点,重点分析了NTET标准设定中存在的四个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NTET的科学化发展有所帮助。

二、标准设定的概念和原理

1. 标准设定的概念

标准设定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表现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它是关于被试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Knowledge, Skill and Ability, KSA)的各种等级或表现水平(performance level)的定性的文字描述。在NTET中,设有两个等级:不合格与合格。NTET《考试大纲》中的总体要求基本对应了合格等级的表现标准。另一个是合格标准,它是测验分数尺度上的某个具体分数,用以将考生划分为两个或多个类别。在NTET中,合格标准将考生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类别。如果说表现标准是从理论上对各等级的KSA进行抽象的界定,那么合格标准则是从操作上对其进行数量化的界定[6]。因此,标准设定也被形容为“把定性的表现标准‘翻译’为定量的合格标准”[7]。

2. 标准设定的原理

笔者曾用图1来阐述标准设定的基本原理[8];结合NTET,这里稍作了修改。该图由两个连续谱构成:

首先是教育技术能力连续谱,它是将所有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按其水平由低到高排序而成。显然,在这个连续谱上存在一个所谓“最低要求”的分界线。位于该分界线左端的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低于《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因此属于不合格者;而位于其右端的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高于“最低要求”,因此属于合格者。

其次是NTET分数连续谱,它是将所有考生的NTET得分由低到高排序而成。当NTET满足基本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时,位于能力连续谱最左端的考生,其NTET得分也将位于分数连续谱的左端;而位于能力连续谱最右端的考生,其NTET得分也将位于分数连续谱的右端。更进一步,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恰好处于“最低要求”分界线的考生,他们的考试得分也将会在分数连续谱上形成一个分界线,我们称之为“合格标准”。此时,我们便可以推断:得分位于合格标准左端的考生,由于其教育技术能力未达到“最低要求”,故将被判定为不合格;反之,位于合格标准右端的考生将被判定为“合格”。NTET的标准设定,就是要将教育技术能力连续谱上的“最低要求”转换为NTET分数连续谱上的“合格标准”。

理论上,由于教育技术能力或素养的内隐性和文字描述的抽象性,“最低要求”常常是一个模糊区间,它应该位于两个表现水平(合格与不合格)之间;而NTET考试本身必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因此NTET合格标准也是一个模糊区间(如图1中段阴影部分所示)。但为了维护考试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NTET合格标准总是一个确定的测验分数(如图1中的竖线所示)。这意味着,“最低要求”与合格标准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合格标准必然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为此,一方面考试机构在报告合格标准时,都会提供合格标准的测量标准误(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 SEM)和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尽量选择严谨的标准设定方法。

三、标准设定的方法和流程

1. 标准设定方法的分类

为了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人们提出了很多标准设定方法。早在1996年,美国测量学家Ronald Berk就总结出50余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标准设定方法[9]。总体来看,标准设定方法可被划分为专家驱动型(judge-drived)和数据驱动型(data-drived)两类。前者统指根据专家的主观判断设定合格标准,典型的如Angoff法[10];后者统指根据客观测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设定合格标准,典型的如聚类分析法[11]。由于数据驱动型的标准设定方法缺乏可靠的测量理论基础,因此常作为专家驱动型标准设定方法的补充。根据专家判断的对象,专家驱动型标准设定方法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试题中心型(item-centered),如Angoff法、Ebel法和Bookmark法等;考生中心型(examinee-centered),如对照组法、边界组法等;以及兼顾试题与考生的折中法(compromised method),如Beuk法、Hofstee法等[12]。Angoff法操作简单、计算方便、统计可靠,是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标准设定方法。我国目前实施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大规模标准参照测验的标准设定都参考了该法。

2. Angoff法的基本思想

Angoff法由美国学者William Angoff于1971年在一本《教育测量》的教材中首次提出,后经多次修订,演变至今[13]。其核心思想是:选择一批代表性的学科内容专家,虚构一组知识、技能或能力恰好界于合格/不合格之间的考生,即恰好合格考生(Just Qualified Candidate,JQC);然后逐题估计这组考生在测验试题上的作答表现(得分),将这些得分相加即为合格标准。实际判断时,往往要求专家在头脑中“虚构”100个恰好合格考生,然后估计他们答对该题的概率。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Angoff法。假如某测验有10道试题组成,每道试题满分为3分,答对计3分,答错计0分,总分为30分。某专家采用Angoff法的判断结果如下:

上表中,我们将该专家在10道试题上的判断结果相加,乘以各题题分,即得到该专家推荐的合格标准(15分)。计算所有专家推荐的合格标准的集中值(如: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就能得到专家组最终推荐的合格标准,并推导出它的测量标准误和置信区间。

根据专家的判断方式,人们又提出了各种Angoff法的变式(modifications),从而极大地扩展了Angoff法的应用场合[14]。比较常用的变式有:①对错判断,即专家判断JQC能否答对试题;②概率区间,即专家判断JQC答对试题的概率区间(而非一个概率值);③概率选择,即专家从给定的若干个概率选项中选择一个概率值,通常给出0.05-1区间内间隔0.05的若干个概率值;④均值法,即对于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多级计分的试题,专家判断JQC的平均得分;⑤最可能得分法,即专家判断JQC在试题上最有可能的得分(而非平均得分)。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结合测试题型和计分规则,选择一种或多种Angoff法的变式进行标准设定。

3. 标准设定的基本流程

标准设定的核心方法虽然简单,但其流程却十分强调系统化,包含一系列配套活动[15]。典型的标准设定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遴选专家;②组织专家界定JQC;③判断练习;④正式判断;⑤提供反馈与再修改;⑥标准设定数据的统计分析;⑦综合决策;⑧效度评估。各环节的主要任务或操作如表2所示。

四、NTET标准设定的问题与策略

掌握了标准设定的方法和流程,NTET的标准设定并非就能顺利开展。NTET的一些特点及其自身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必然会给标准设定带来难题。因此,必须结合NTET的实际情况,采取可操作的标准设定策略。

1. 如何应对多种题型的问题

NTET综合采用了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主要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匹配题,以及有唯一答案的软件操作题;主观题型主要有设计题和一些答案不唯一的软件操作题。从计分规则来看,有二值计分的试题,如:单选题,答对计3分,答错则计0分;有多级计分的试题,如:多选题、匹配题,全部答对计3分,部分答对计2分或1分,答错则计0分。除此之外,每道试题的满分并不完全相同,如:单选题和多选题的满分一般为3分,而软件操作题的满分则有3分、5分、9分不等。

NTET的题型和计分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标准设定方法也必须多样化。以Angoff法为例,我们应该综合采用Angoff法的多种变式。对于二值计分的单选题,可以让专家判断“100个JQCs平均答对试题的概率是多少?”;对于多级计分的多选题,可以让专家判断“100个JQCs在试题上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对于满分不等的设计题和软件操作题,可以让专家判断“JQC在试题上最有可能的得分是多少?”。值得注意的是,在向专家提供反馈信息时,应确保反馈信息的形式与专家判断方式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如果专家判断的是“答对概率”,那么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就应该是考生在试题上的实际答对概率(也即测量意义上的试题难度);而如果专家判断的是“平均得分”,那么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应是考生在试题上的实际平均得分。同样,如果专家判断的是“最有可能的得分”,那么提供的反馈信息应是考生实际得分的频数分布图。

2. 如何应对频繁设定合格标准的问题

NTET每年都会开考两次,每次考试的题目均有变化;那么,前后两次或历年的NTET合格标准是否相同呢?若上次的NTET合格标准被确定为61分,而本次的NTET合格标准被确定为59分,那么本次考试的59分就等价于上次的61分。在没有建立起基于考试等值的分数体系之前,就需要针对每次考试单独设定合格标准。也就是说,标准设定组织方必须每次开考后,都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专家,召开标准设定会议,组织专家进行标准设定,最终确定本次考试的合格标准。这不仅增加了历次NTET考试的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也会延长NTET分数公布的周期。进行NTET合格标准的等值处理,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合格标准的等值处理,不能简单地认为:可以人为地将合格标准固定为60分。这只是形式上的等值,并无科学依据。实际操作中,我们总是将合格标准的等值与考试分数的等值联系在一起。换句话说,我们只需编制一份标准试卷,组织专家设定标准试卷的合格标准,然后通过等值设计与统计处理,将每次考试的分数都等值转换到标准试卷的分数体系上,最后报告给考生的分数是基于标准试卷的分数,这就确保了不同考试的合格标准稳定一致[16]。常用的等值技术有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之分。我国教育与心理测量界泰斗张厚粲教授早年曾撰文指出:CTT等值有可能降低合格标准附近的测量精度,IRT等值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17]。

3. 如何应对多测验版本的问题

NTET以学科为载体,按照学段和学科共设19项考试科目,并有初级与中级之分。这样的话,NTET每年的测验版本就多达38种。由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级别的考试内容、考生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必须有针对性地遴选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和培训讲师分别进行标准设定。按照每种类别的专家数不少于15人计算,则至少有570人参加标准设定活动。对于标准设定组织方来说,这些专家的差旅费、招待费和薪酬等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然,这一问题随着NTET等值体系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但每当有必要进行标准设定活动时,该问题就会出现。值得庆幸的是,借助于Internet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可以开发在线标准设定平台,专家在本地即可完成培训、讨论、练习和正式判断等标准设定活动,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已有研究表明,专家在本地通过网络开展标准设定与集中参会所设定的合格标准并无明显差异[18][19]。笔者认为,标准设定的组织方可酌情开展类似的试验研究与论证工作,确保基于Internet的标准设定同样适用于NTET。

教师考核表范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指标体系

[作者简介]宋建辉(1973-),男,河北文安人,廊坊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81-02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作为教育技术部门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但由于组织系统、培训体系、形式内容不尽相同,产生了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等问题。建立良好的、有效的、切实可行且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来确保培训的质量已经提上日程。文章将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中七个重要的指标出发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核指标的确立进行探讨。

一、培训机构

在管理机构层面上,应成立由国家或省级主管机构认定的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和运行,机构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领导、人事处、教育技术中心或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培训的管理制度与措施、指导、协调、监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学校成立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由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应用较好的学科老师等组成,主要负责对培训工作的业务和技术层面提供咨询和指导;培训工作中心挂靠在教育技术中心,在人员上,配备专门的教学、科研及管理人员,主要由教育技术中心领导和相关教师及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制订及执行培训教学计划、辅导答疑、考核评价以及对培训工作提供业务和技术的具体支持等工作。培训工作的开展会因为培训机构的授权性质和培训中心的设立情况而有所不同:全国高等教育协作委员会授权的国家级培训与考核中心,每年会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省级机构认定的培训中心,则是不定期组织培训;未设立培训中心,则是由教育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开展培训工作。

二、认证制度

为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必须充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对通过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教师,可以在职称晋升中免于计算机考试,这样一项措施对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是一个良好的政策导向。如2004年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十五”期间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评聘高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实验技术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能力)考试,相关免试规定不再执行,须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的要求取得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评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取得一级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含正高级),须取得二级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证书。此政策一经推出即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证书可以用作多方面价值认可的参考。

三、管理制度

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管理制度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主要包括培训教学制度、授课教师职责、学员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发证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出来最终需要通过落实来形成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培训中发挥实际作用。这些制度既为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和教师明确了工作方向,也规范了学员的日常学习行为,确保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成功开展。规章制度越健全,管理体制也就越完善。

四、培训大纲

培训大纲是根据每一门培训学科的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培训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专门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定了培训大纲,这是目前高等学校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在大纲的使用上应源于此而不拘泥于此,要结合学员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培训教学大纲的制定越是高于协会标准,校本特色就越突出,学员的适应也越好。

五、培训模式

笔者认为,在以高校为中心的培训中,学员最好采用假期面授的方式进行在职培训,对培训中心来说,这更有利于其对培训学员的组织。而且最好是有一个较固定的培训时间,诸如,每年两次,每次大约是几月份开学等。根据调查研究,争取培训效果最好的方式是面授,这也是我们开展教师培训的传统方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培训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并进行了初步研究,远程培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精力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师们实现很好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扩大培训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培训的绩效。因此,既要发挥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同时又可结合远程培训的方式。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单纯地运用哪一种模式都不符合客观规律,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它的更好效果。B-Training模式吸取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和E-Training两者的优势和特点,整合为一种更有效的模式和运作机制,具有灵活性、开放性、高效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是多种模式的Blending(网上自学+网上研讨+定时答疑+集中面授),为教师提供及时的信息,同时结合传统培训模式的优势;部分课程采取远程培训的方式,鼓励学员们自主探索,逐步提高。同时,建设教师培训的专题学习网站,聘请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和答疑。这样,可以使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使名师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方便教师的学习,使教师有了运用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尤其使理工类高校培训中心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教师的状况得到改善,也使培训成本大大降低。培训模式越多样化,培训效果也越好。

六、培训内容

教育技术理论课程、多媒体呈现软件、数字资源制作平台等基本理论培训越是具有指导意义,学员越能够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能力,并可以自我拓展,反之,学员则普遍感觉培训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

七、培训效果

高等学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教师通过将先进的技术作用于教育过程,引起整个教育过程的变化,改变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培训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我们对此项指标的评估将从学员的结业证书获取率、日常教学优化效果等方面加以考核。学员培训考核和教学改进中证书获取率高的,部分作品能够公开发表且日常教学优化效果明显;反之日常教学难以改善的,证书获取率较低。另外,培训效果的考核还需要从参加完培训的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比例,教育技术应用到其专业进行教学的比例,教育技术与专业整合的科研数量等进行考核。

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使高校教师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得到了有效的制度和机构保障,按照科学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模式、规范合理的培训内容,同时配备既熟悉教学又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专家及管理团队,保证高等学校实现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引起整个教育过程的变化,改变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教高厅[2004]21号)[Z].2004-08-12.

[2]陈丙义.高等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模型的建立及探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教师考核表范文4

关键词:教师口语 教学目标 考核评价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SB0560

考核评价模式不同程度地反映着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质量意识、教学改革水平等多方面的状况。教师口语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小教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以培养教师职业技能为目标的素质类课程,主要由普通话、一般口语交际和教师职业口语三部分构成,在考核评价中,也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由于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清晰,导致很多师范类学校更多地关注语音面貌的考核,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考核,甚至出现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代替教师口语考核的现象,影响了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的自觉性。

一、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专指课程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对话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这种结果可以是某种知识、技能,也可以是某种观念、态度的形成或获得”。“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通常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主要围绕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来进行,而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1]教学是实施课程的主要途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的,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课程目标应该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但不可以用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2]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教师口语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在制定小教专业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依据《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外,还要注意小教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讲课的成败,更对处于语言发展期的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与中学教师不同,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不仅仅是实现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内容,小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汉语拼音、字词、阅读等知识,还要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些都对小学教师的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此,可以从实践、认知和情感三个领域为小教专业教师口语设置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实践领域

依据教师口语普通话、一般口语交际、教师职业口语三大板块内容的梯形构成形式,实践领域包括以下四个目标:一是练好普通话的声、韵、调和语流音变, 掌握3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 达到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水平。二是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归音、态势语、基本表达技巧技能, 提高语言表现力。三是掌握朗读、朗诵、解说、演讲、论辩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提高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 做到语义规范,表意准确,条理清晰,态势得体。四是把握教学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教学口语的语音、修辞和表达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进行教学的技能。

(二)认知领域

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教师口语课程的目的、任务,明确教师的历史使命。二是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贯彻新时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和学好普通话的自觉性。三是了解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同普通话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关系,从认识上奠定接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能自觉参加口语交际训练。四是掌握教师职业口语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明确教师职业口语的重要意义,认真自觉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五是有对各种口语表达方式进行评价的能力,能对自身口语表达水平进行客观分析,提出训练建议。

(三)情感领域

这个领域主要有三大教学目标:一是明确教师口语训练的意义, 从历史、现实、发展的眼光分析教师的历史使命,讲清个人职业发展与口语训练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合力,有努力进行口语训练的愿望。二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端正学习态度,做到坚持不懈地训练。三是增强口语训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需要水平,提高口语训练质量。四是养成好的训练习惯。

二、更新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由于教师口语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不可能用一套标准试题和标准答案来进行测试,所以其考核评价模式也必然与其他学科相异,但我们目前的模式仍然是因袭普通话等级考核的方式,学生只要有普通话二甲以上的等级证书,甚至可以免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认识到学习教师口语的重要性。因此,要实现教师口语的课程目标,必须对现有的模式进行更新,建立一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考核评价模式。

(一)考核评价的原则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评价机制,而一套好的评价机制,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评价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口语技能的完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二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评价既要能促进教师积极开发适用的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要能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增强教学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三是促进教学发展的原则。通过评价的评定、诊断、反馈、预测等功能,可以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学策略,从而改进教学的相关方面,以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四是学科发展的原则。评价要能促进师生进行教法、学法研究,积极探索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能及时反映出教材、课程标准所存在的缺陷,促进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完善;能充分反映时代对本学科的要求,促进学科的发展。

(二)考核评价的方法

教师口语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和实践性特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不应只反映为阿拉伯数字,也不能用单一标准来判定优劣,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需要多种形式和类型结合,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评价应该具有激励学生学习、改进学习方法、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新课程的评价理念,结合教师口语的学科特点建立一套新的评价模式。

一是理论知识考核与实际表达相结合。一种技能的形成,是以一定理论知识为基础为支撑的,理论可以使技能的习得更自觉,更符合其客观规律,所以应该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查来检测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置身于生活实境进行口语交际的效能的考查来检测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二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如果只注重终结性评价,单凭最后的结果,可以对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进行检测,但很难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形成性评价则更能对学生的交际意识、情感态度、思想风貌等做出及时的反馈评价,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指导意义。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促进作用。这同样适用于教师口语技能的评价,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成长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便于学生自我监控,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

三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统一体,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在测量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高度量化的考试设计,然后再对照每个训练点的基本要求,进行定性评价。为了尽量避免定性把握的主观性,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借鉴以下做法:(1)教研室两位教师考评一个学生。要求教师事先研究测试标准,先评定三人,研讨后再进行正规考核。(2)借助录音、录像手段。当两位教师的评价意见不一致时,可以重放录音、录像进行分析,讨论评定。(3)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录音、录像给自己打分,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其结果作为教师评分的参考。(4)把描述性的评价标准尽可能量化。要把描述的标准量化成一个一个的规定指标,寻找某些关键点,并确定与之相应的评分,分出一定的等级水平。[3]

四是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以往的教师口语教学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于教师口语课程的学习结果难以具体量化,这样就很容易带上评价者个人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则既能弥补评价的主观性,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是与其他实践类课程相结合。教师口语是小教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跟其他学科,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评价时,也应关注学生教师职业口语交际对其他学科的渗透。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学生的教师口语能力的检测与教学法、小学德育与班队等实践类课程的检测相结合,增加对小学口语交际课的试讲、实习,小学班队活动的设计、开展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的评价。把学生放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在教学、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口语能力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2:51.

[2] 于亚中,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1:96.

教师考核表范文5

【关键词】博弈论绩效考评 囚徒困境

个人绩效是个人行为或者结果中的产出投入比,组织通过业绩考核与行为考核两种方式获得信息反馈依此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级人员工作业绩做出人事决策。

因此在人力资源中历来将绩效考评看做重要的部分而人力部门若能获得员工及其主管提供的真实可靠的信息,绩效考评工作就易做到公平公正。但由于缺乏对员工和主管在配合度上的有效监控所在部门不愿给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真实的原始数据,很可能会导致绩效考评信息失真。本文通过对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来对员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规范。

一、员工绩效考评中的博弈分析

(一)“囚徒困境”模型与分析。由于缺乏证据,警察将两个犯罪嫌疑人分别关在两个密闭的空间里进行审问。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最优选择方案的设定,在一人坦白,一人沉默的情况下,沉默方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惩罚。相反,若选择沉默,则有50%的几率无罪释放。即不管在对方选择沉默还是坦白的情况下,都是坦白的获益程度大,见表1。

通过囚徒困境模型的建立对主管与员工在绩效考评中的博弈进行如下分析:

当员工和主管均采用不合作。人力部门无法收集到数据,很难保证考核的客观公正,进而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整个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只能采用众数法打分,这种方法可以使最终的结果高于实际对员工和主管的直接考评的结果,那么员工可以完成的绩效值为A1,主管可以完成的绩效值为A2。

(四)当员工选择合作,主管选择沉默。人力部门单方面根据员工的个人材料进行绩效考评,员工的绩效值大幅提高即D1>A1,D1>B1;主管不合作的态度会使人力部门产生较差的印象,影响主管在组织内部的发展空间D2

显然,在有限且可预期次数的博弈中, 选择不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最优选择。但是,这一选择对组织来说却是极为不利。因此人力部门致力于使员工与主管选择合作,这利于保证员工和主管的利益,而真实的原始数据作参考,保证了绩效考评的效度和信度,才能够使绩效考评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从博弈分析中明确实现绩效考评的基本要求

从绩效考评的“囚徒困境”模型来分析,要让员工与主管选择合作,必须增加合作选择的绩效值或减少不合作双方的绩效值。

首先,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增强考评工作的专业性即将绩效考评正规化,尽量减少考评中的主观性与因为主观印象造成的人情分,客观的考评方法使得绩效考评透明化并提高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人力部门专业性也包括考核的内容要有侧重点,鉴于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同,从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做到有专业性、操作性和规范性。

其次,建立起成体系的事前公告与事后公示制度,人力资源部门应细化考核标准,对员工与主管公布相关的激励机制。人力部门也应该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评估,判断个人绩效考评结果是否与组织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一致,对日后人才选拔和人员发展提供诊断性信息。

再次,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交流沟通机制,主管随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对其进行指导与支持;而员工也应就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在绩效评估时,沟通可让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员工的本期业绩完成情况达成共识。一方面双方提供的信息标准度与完整度大幅提高,利于形成有效的考评体制,另一方面部门内容良好的沟通会带动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提供个人与组织绩效。

最后,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与氛围,营造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组织文化影响组织的自我规划,更对员工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配有不同的员工个人绩效考评体系。并且,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体现出他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观,若在平时工作中员工的行为能与组织文化相适应,才更有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一个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能促进员工与主管的合作,为团队建设和班子搭配提供了依据,合理的人才安置激发团队内部的工作热情,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整体绩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薛芬芳.管理者个人绩效与信任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3]杨伟文,吴烨.人事考核中的“囚徒困境”模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7).

教师考核表范文6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是指每个学科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又叫做结果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新知的周期性多元互动的基本程序和具体做法,又叫做程序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是人对亲身经历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又叫做体验性目标,它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学会――授人以鱼――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接收式学习

会学――授人以渔――经历过程、学会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乐学――悟其渔识――发展情感、生成观念――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二、三维目标的关系

三维目标体现的是人的整体性发展,不是三种目标,也不是三种类型,而是同一事物的三个维度,如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维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也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教师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联系,才能领会新课程目标的实质,才能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取得最佳的整合效果,才能逐步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中整合三维目标的尝试

【案例一】:

2009年分科,我带美术班。刚分班不久,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就结束了,迎来了分班后的第一次复习课。课前,我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选美术的学生文化成绩大多不是很好,还有很多都是年级上“响当当”的人物,行为差,学习习惯也差,平时的基础更差,而且选修美术之后,除语、数、外之外的六门学科和信息技术这七门学科中,他们可以有三门不过。在这样的高考政策下,学生对化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下降,甚至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很难学,首先把化学归为了“可以不过的三门”之中而放弃了化学。

基于学生的基础和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在强化基础上,课堂上主要采取了三种复习方法:①回忆法。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先把老师讲过的内容在头脑中回忆一遍,然后打开书本或笔记本进行对照,对回忆模糊不清或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知识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②要点法。在复习过程中,寻求知识中的要点,把典型有机物的重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注意事项等用醒目的颜色标上记号。③比较法。找出典型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来强化复习效果。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有机部分的内容:①把握几个基本概念;②把握几个基本的有机反应类型;③把握几种典型有机物的性质;④把握几种常见官能团的性质;⑤把握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实践表明,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课堂表现慵懒,对教学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这节课只注重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而忽略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比作一部汽车的话,那么知识与技能就是车体,过程与方法就是燃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点燃燃油的火花塞。可见三者形态不尽相同,但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案例二】:

2010年分班,我又带美术班,又上到必修2《有机化合物》复习。有了2009年的教训,在上课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有一次批改学生讲学稿后面的作业,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在讲学稿上随便画一些卡通人物、几何图形等,或者是说不出来的随便乱画几笔。这次偶然的发现使我突然想到:他们不是美术班的学生吗?能否结合他们的美术特色来设计这节课呢?因此有了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

2.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及它们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认识典型化学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特点;

4.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上述典型有机物分子结构的认识,初步体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其对性质的影响。

2.通过对几种重要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体会有机物跟无机物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形成对于有机化学领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生活经验和化学实验,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加深认识这些物质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上课前我给了同学们一个提纲,要求大家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者上网查询等渠道,分别找到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油脂、蛋白质或其同系物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并用所学的知识给出解释,制作成手抄报的形式。用一周的时间去完成,课前上交活动成果,然后由化学课代表带领一班人出专题墙报展览。

课堂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活动成果的方式展开。“你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有机物的影子?”学生找到了天然气、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固体酒精、聚氯乙烯、甲醛、聚苯乙烯、硝基苯、山梨醇、木糖醇、白醋、抗坏血酸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应用体现了它哪方面的性质?”“这种物质是由乙烯通过什么反应形成的?”“这个过程体现了羧基的什么性质?”“为什么甲醛和葡萄糖都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为什么要‘西气东输’?”“饮酒对人体有什么利和弊?”“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米饭?”……同学们争相汇报自己搜索到的成果,有不足的地方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没有找到相关信息的同学甚至在书上做起了笔记,跟我说这是一些生活常识,感觉自己不应该不知道,记下来说不定以后能用到。同学们热情高涨,一节课热热闹闹很快就过去了。

通过课后的评价反馈可以看出,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典型有机物的基本化学性质,而且树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学会了“学有机,抓官能团”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g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若将15g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的同时,将15g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应该说,这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了。

四、结语

在实践中,要真正将三维目标有效整合是存在很大难度的。从教学效果看,三维目标很难一起落实,不是这个体现不足,就是那个有所忽略。虽然说不能保证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是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不可能单靠一节课两节课可以做到的,它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落实和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出一个个好的教学环节,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把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学的编写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其次,有效整合三维目标需要正确的分解,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效落实;最后,在课堂上要认真落实每一个活动设计,只有靠着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3.1.

[2]周稽裘.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江苏教育,2005,(11).

[3]任夏明.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江苏教育研究,2002,(5).

[4]张德超.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