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1

初中生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影响,其学习主要还是情感导向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学科、老师,即使不加鞭策,他们也愿意投入十分的精力甚至十二分的精力去学、去钻;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学科、老师,即使一再强调学习的意义和受到严格的鞭策,他们可能也不愿意学,即使迫不得已学了,在考试结束后,也会很快将之从大脑中“删除”。初中思品课作为对学生进行知能和思想、情操教育的重要课程,“情”之一字,可以说是与知能一样具有终极目标的意义,甚至比“知能”更具有终极意义,所以,重视和创新情感教学,努力提高初中思品课的“情感”含量,实现思品课教学的“情知交融”,至关重要。

一、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设计时要统筹好“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激活者。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情感状态就是课堂的情感状态。教师情感激昂,学生亦会受到感染而情感激昂,整个课堂就会情感激昂;教师情感萎靡,学生受其感染,亦会情感萎靡,整个课堂就会情感萎靡……所以,要想实施好情感教学,让学生享受情感之乐,进而实现“情知交融”,教师必须心中有“情”,手中有“情”,言中有“情”,动中有“情”,静中亦有“情”。但是,“情”并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情”,只有跌宕起伏激活学生求知欲望、学习之乐的“情”才是好的、才是必须的。从这个角度讲,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应当给教学注入情感因素――交叉设计好情感线与知识线,让情知交融在一起。

二、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手段落实“情”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结合,是情感教学的实践展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节律,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和课堂实际实时调整教学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融汇学生的情感,让师生的情感在共享、互染、共鸣中汇成情知交融的河流,由“外在之乐”达致“内在之乐”。

(一)利用课前闲聊为情感教学做好铺垫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是从教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在教师接近教学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一短暂的时刻,营造轻松的氛围,挤到学生中间,放下教师的架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和学生平等地“闲聊”――聊电视剧、聊班级的同学、聊新闻、聊“八卦”……在闲聊中搜集信息,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预期,进而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做好铺垫。所以,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应该主动将课堂前移,充分抓住课前闲聊这一短暂的时间,强化沟通,掌握信息,为实施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活化新课导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

新课导入是情感教学的激活点。能否激活,关键在于导入设置是否具有新奇性、趣味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耳朵。情感教学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活动激活、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渲染意境、声像激活、突出片断等。

(三)丰富教学过程弹奏“情知”协奏曲

课前“闲聊”的情感铺垫也好,新课导入的情感激活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服务于教学过程,使“情、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智慧地选择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弹”好“情”和“知”两根弦,奏出最完美的协奏曲。

第一,用体验来实施情感教学,融聚“情”“知”。即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文字的、理性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认知。我们还可以改变传授型课堂教学为体验性教学,如组织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组织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公益广告创作会、歌曲欣赏会、环保小漫画创作展评、主题班会设计创作评比、成立“七嘴八舌”课外活动小组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获得活生生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享受学习“外在之乐”中形成“内在之乐”。

第二,设置情感投射点,在投射点上升华学生的认知。情感投射点即结合教学进度,在学生学习的“愤”、“悱”处设置特殊的“情感点”,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 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实现升华。在《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教学中,在结束时举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简短宣誓仪式,使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油然升起对爷爷“为中华之崛起读书” 的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崇敬之情等。

第三,关注时尚热点元素,让学生在亲近中“情知交融”。思品课本应是时尚的、热点的,但教材中的一些例子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的原因往往滞后于“现在”,而“时尚、热点”又是在思品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必须。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尊重教材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地用“此时此地”“现时现地”发生的最时尚、最热点的素材替换掉教材中具有同等功能的素材,让学生因“亲历”性而在“亲近”中提高认知。比如,在课堂教学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问题(如金融危机、台海和谈、汶川地震、伊、朝核危机等);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组织学生分析各级人代会的经济发展各种数据资料等,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的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

第四,注重情感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学习之乐。情感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评价,它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它要求教师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内隐的因素。情感评价,不仅让他对自己有了更强的信心,同时也鼓励着他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追求完美。初中生处于自我意识成长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尤其关注教师和同伴的评价,特别是带有情感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善用情感评价,则无论是对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是认知发展,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40-02

[作者简介]杨娜娜(1988―),女,山东德州人,专科,山东省德州市陵县前孙镇商庄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笔者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接受死读书、死啃书的教育方法,长大迈入大城市后才意识到自己与城市孩子的差别。这种差别从根本上就把城乡学生分得一清二楚,究其原因,首当其冲便是“课堂低效”。如今笔者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地探索着、实践着,对于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些体会。

一、教师准备要充分,即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有效备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符合自己实际的教学设计,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应用自如。大量的事实证明,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我认为,有效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精通教材,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预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抓住教学重点。二要懂得取舍,避免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而处理好教学重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三要注重三维目标,考虑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在创设情境、提问、引导、启发方面下功夫,做到水到渠成。四要突破难点,备课就要研究和分析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

笔者在教学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在教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忽略了对课文题目的讲解,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能够理解,可是在学习生字“崛”时,问题便出现了,许多学生组词“之崛”,笔者忽然意识到这是自己备课的失误,学生对于课文题目根本不理解。所以,备课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准备要充分,即有效预习

要达到真正的双边互动效果,学生的预习不容忽视。有效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环节。学生熟读课文,认识、理解生字词等,预习做得好,课堂上学起来才会轻松。很多学生预习敷衍了事,加之农村的家庭环境,家长辅导不力,都不能达到预习目的,于是笔者将预习系统化。2011年,笔者积极投入教育研究,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县级小课题“提高中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明确预习任务,设计有较强针对性的预习作业,比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找出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句子加以理解等,不一而足。二是预习分层次,学生的水平不同,预习任务也要不同。这又与笔者的“十二五”课题“分层次教学研究”相结合,做到预习结合学生实际,分类布置。三是实施有效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到边读边画,动脑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圈注出来,课上解决。

三、教学方法要巧妙

在农村小学中,年长教师的课堂上依然存在着教师主宰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分析讲解为主要形式,采取灌输式教学,课程改革流于形式的现象。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只是被动地听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学生还有厌学的心理,课堂教学效率可想而知。面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要彻底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眼花缭乱的教法改革成果中,有选择地引进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农村小学教师在选择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自身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具体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一切从学的本质,从学的精神上出发,把着眼点放在教法的实效性和学法的指导上来。朴实的农村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朴实的方法结出扎实的硕果。

在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就会觉得更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然而在农村,多媒体教学简直就是奢望,但是笔者还是用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力求让学生的课堂焕发出新意。于是,平板电脑和小黑板便成了笔者的多媒体,每堂课笔者都会下载适量的网络资料供学生学习。要知道,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犹如火把,一旦点燃便熊熊燃烧,生生不息。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老师则充当一根小小的火柴,在教学中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笔者的课堂就成了学生快乐的源泉,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稳居全镇第一。

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点――有效教学

要知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教学才是重中之重。除了巧用方法之外,关键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文学素养

越是年轻的教师,这方面的要求越严格。教师教学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一个词语可以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句子可以感受文字的精华,一段文章便可以感悟人生。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深自己的文学素养,多读、多思、多记和多写。在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参与课题研究,四本厚厚的笔记本已经被笔者写满,课堂也由此增光添彩。

(二)课堂上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调控能力

小学课堂具有特殊性,对学生是否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关注的重点也包括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学习兴趣等。同时,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也至关重要。

五、提高课堂效率的根本保障――有效练习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这是教学成功的直接反映。因此,有效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

作业练习要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当堂达标练习应以基础知识为主,可以深入浅出地强化课堂知识,作业设计更要分层对待。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达到朱熹所言的“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农村学生家长辅导有限,留守儿童较多,作业练习尽量放在课堂上完成,这样教师也能够及时辅导。课下的时间应交给学生自己处理,把学校的图书室变成有效的资源。学生定期借阅图书成了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看得多了,其知识面自然广阔,也解决了农村学生课外书匮乏的难题。

总之,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有千万种,愿各位同人一起努力,各拥所长,相互切磋,让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走出一片灿烂的天地。

参考文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阅读教学;误读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活动,它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误读”便是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对话交流中产生的理解结果,因此“误读”产生的原因与这四者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学生“误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媒介和因素。因此,笔者认为,引起“误读”现象的重要原因恰恰就是语文教师。

一、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偏弱

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结合自身己有的知识经验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然后借助于资料的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仔细体会,通过判断、取舍、整合,最后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决定语文课堂精神价值的关键因素,正如特级教师孙建锋在点评一位教师执教《七步诗》时所言:教学这一首诗,只知道诗的字面意义是“下境”;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是“中境”;让学生玩味曹植在进退之间,运用了如此贴切、朴素的语言,把他当时的处境如此艺术地表现出来才是教学这一首诗的“上境”。而要达到“上境”,无疑,教师自身不但要达到“上境”,甚至要达到“化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抵达“上境”。

二、教师教学引导失当

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引导会对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的引导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生的阅读背景有较大的脱节,就难免引起学生不合理的误读。课堂上教师点拨时“切入点”、“突破点”比精准,也容易引起学生不合理的误读。引导不当还表现在课文内容的拓展上。如笔者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中引入了被欺凌的中国人的资料,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学生的回答多集中在“要崛起,要富强,进而欺凌外国人”这一有悖课文主旨的回答上,这正是因为笔者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引导所引起的。

三、教师教学评价不准确

许多教师为了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倡导、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反而走入误区:允许学生任意体验,即便学生在理解走偏的情形下,也一味地认同,失去了引导的价值。《小学语文研究》上曾经以《一株紫丁香》为案例,报道学生将文中的“你”误读成“您”后,教师表扬其个性化的解读,同时渗透了尊师教育,结果全班一起将文中的9处“你”改读成为“您”,并称之为一道课堂生成的亮丽的风景。但实际上,这恰恰就是教师评价不当所引起的“误读”。很明显,教师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而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以至对学生的错误体验作出错误的“赏识”评判。

四、建议与对策

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素养

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文素养,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已经不再只能有一杯水,而应该是一桶水。因此,作为文本的阅读者、解读者、传播者,必须拥有深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科学的语文教学理念。

2.“动静结合”解读文本

(1)解读“静态”文本。教师首先作为一名读者,与作者、与作品中的社会生活──人、事、景、物对话,进而作为教学者站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角度,解读语言、思想、成文法则的复杂过程,最后作为引导者构思教学设计,遴选正确,有价值的文本学习内容的复杂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先披文以入情,作为普通读者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价值,这是“入”;接着再作为教学者和引导者根据课标的精神,将文本的语言价值和精神价值进行有效分析与整合,这是“出”,就在这一“入”一“出”中完成对于“静态”文本的解读。

(2)解读“动态”文本。当教师正确有效地解读了“静态”文本后,必然面对更困难的“动态”文本的解读,即在教学过程文本的动态变化形态。

①要把握分寸。把握分寸的内涵是教师对学生的误读要宽容但不纵容。宽容,就是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发生的错误;不纵容,就是对阅读中的错误不能姑息,更不能无原则的鼓励,错就是错,要及时让学生明白错在哪儿。在指导纠正过程中,阅读要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悟、理解,而不能离开文本去自由发挥。

②要合理引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方式,教师引导的着眼点是“学生个性化阅读”,而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引导”。学生不自主读,教师的“引”是空中楼阁;教师不引,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能停留于原地。

③运用阅读策略匡正曲解性误读。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遇到曲解性误读,教师应及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唤醒学生沉睡的知识背景和情感因子,使学生能够拥有自由开放,光明正确的大道。如:反思法,谬问法,矛盾法,类比法等等教学策略。

方智范先生曾对文本解读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师要练好内功,尽可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努力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这是一道‘铁门槛’。”这很好地诠释了在新时期面对“误读”现象时,教师应该遵循的教学成长道路。只有当解读规范、技能技巧自然地融入到教师的阅读意识中,成为教师的内在的阅读品质,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成为教师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对学生做出多元的反映,教师有一份耐心的期待,对学生出现的“误读”善于灵动地给予学生必要的启迪和诱导,那么课堂将更有效地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和阅读的创造,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合理的“现象”滋扰我们纯洁而神圣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师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J].人民教育,2004(21)

[2]荀以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管理,2011(6)

[3]王瑞芬.小学语文教学中“读”的误区及“读”的落实[J].内蒙古大学学刊,2007(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4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1.1 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还应注意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同时还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学生差异,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以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语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育,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由于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以游戏进入所要教的新课。尤其是面对初中一年级的孩子,他们从小学跨进初中,无论是学习心理还是学习方法基本还留有小学的风格,游戏课的导入,既新奇又具有创意,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方程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游戏。现在,你们每个人心里想出一个数,然后加上3,乘以4得出的积减去5,再减去你原来想好的那个数。只要你告诉我最后的得数,我就能知道你最初想的数是多少。”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学生说:“我的最后结果是25。”我就告诉他:“你原来的数是6,对吗?”学生惊奇地回答:“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快告诉我们吧!”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向老师提出要求。这时,我就水到渠成自然地引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符合新课标的改革精神,才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3.突破常规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按自身思维和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而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形式,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严重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允许学生突破常规,虽然“出格”并非意味着创新,但要创新,首先必须“出格”、突破常规。发扬教学民主,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把正五角星压扁、拉长,那这个偏五角星五个角总和是多少?”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5

周村二中创建于1979年,原址在周村张家胡同,由明朝商人班质斋、史乐亭创建,原名灵峰学舍。1984年8月,学校由张家胡同迁入现在的校址丝绸路58号。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周村二中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学校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25人,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学历达标率100%,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初中学校。

近年来,学校每年为高中输送大量的优秀学生,有近千名学子深造后又走进了大学殿堂,成绩斐然。学校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艺术特色示范校等几十项荣誉或奖励。

这里环境优美,格调高雅。学校虽然不大,但却很精致,园林化布局,一棵花,一株藤,都蕴含诗意;幽曲的长廊,秀气的小亭,错落有致的山水,无不透露古朴与典雅。置身其中,你会为学校的书香、儒雅之气而感染;耳濡目染间,你能品味到学校的文化底蕴。

翻开周村二中的办学历史,总会发现,她的每一步都与“书香墨韵、陶情励志、成就精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初的创办者班质斋先生到现在的校长王永奎,他们在此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努力为师生创造“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幸福的校园”。

一、云蒸霞蔚虹方起——建设充满个性魅力的幸福文化

一所名校的发展,凝聚着几代人的智慧,在继承与发展中,学校文化是代代相传的血脉。“云蒸霞蔚虹方起”——清晨第一缕霞光透过淡淡的云层,照耀着静美的校园。朗朗的书声、淡雅的书香,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校园的一草一木。内化于心,无言即大美;外显于形,平凡即至雅。文化的精彩也彰显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足见文化的身影:

建设幸福的精神家园,是周村二中为师生努力打造的工程,也是学校永恒的追求。

1.学校理念文化建设

长期实践中,学校形成了以“知礼、尚德、求真、创新”为校风,“精益求精、以生为本”为教风和“戒骄戒躁,勇于探索”为学风的一系列理念文化。学校始终继承和发扬“科学育人、特色立校、质量取胜”的办学理念,秉承“志存高远”的校训,以“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坚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的幸福”的办学追求,致力于“建设师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幸福的校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周村二中的特色理念文化。

2.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为每一位老师搭建成长的舞台”,制度建设是保障。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先急后缓的原则,首先完善了学校《章程》《教师手册》和《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将国家的教育法规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传送到每位教师手中。其次,围绕立德树人,智慧教育,出台了《周村二中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级部工作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学科组评价办法》《周村二中教师研修学分制管理办法》《周村二中班主任工作管理评价实施办法》《周村二中公物财物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维护了师生合法权益,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一树一景皆文化,世事洞明皆学问。走进二中,你会被这里赏心悦目的景色所吸引,被经过独具匠心之人的巧妙布局栽植的花草所迷倒。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天然资源。

学校结合实际,对各功能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确定主题,进行全面文化氛围的营造。包括楼前美化,楼外、走廊、教室内部、办公室、宿舍及功能室的文化布置;在学校适当位置分别设立校训、校风、教风及学风传达界面,与学校物质景观相协调,前后呼应,达到层层递进、移步易景的连贯效果;利用办公楼前面两侧建立高标准的展板等形式增加历史性、知识性、意境性内容,为常规教育与课程教育提供丰富资源,达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有自己的语言”的教育目的。

同时,注重班级文化、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建设,形成愉悦、明快的班级氛围,营造团结、友善的宿舍人文生活环境,创建整洁、有序的师生就餐环境。建设沁园和“博雅聚”教师书吧,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师修养提供高雅、温馨的环境,使教师在书香中研修专业、浸润心灵、感悟人生,感受到学校浓浓的人文关怀。设定学校“温馨办公室”评选条件,每学期评选两次。使老师们在整洁、健康、高雅的场所办公、学习,提升教师形象和教师修养。

4学校活动文化建设

学校注重利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社团活动。开展“我自信、我能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打造信心二中,争星创优,提升师生的文明素质,积极创建学校特色文化。利用校报《中华星》,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及时信息,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积极开展“先进集体”“优秀社团”“书香班级”“温馨宿舍”评比活动。引导全体学生争星级、创文明,争做文明学生,营造整洁舒适、温馨雅致的学习环境,倾心打造二中学子的文明形象。

二、务实高效抓质量——打造常态化的幸福课堂

朱永新曾说过,“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打造幸福的课堂,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周村二中一直进行的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室的主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处境、倾听学生的声音,和着学生的心跳想事情、做事情,教室里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学会放手,学会少对学生说“不”。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对未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成长中的事情需要靠自己学习,如果老师不给学生这样的机会,最终,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学习,成为一台不堪重负的“考试机器”。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用欣赏和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自我成长,自我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失误,也要给予微笑和鼓励!放手是打开幸福课堂的一把钥匙。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学校幸福课堂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平等而有意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学校生活中发展自己,完善自我,最终成为独特而成功的自我。面对不同的学生,怎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学生们无论是知识、行为还是文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用一个教案、一种教法、一种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对的。这就需要老师课下下功夫,学会“量身定做”,有时甚至是“私人订制”。

幸福课堂的另一个特色是高效。“高效”概括地说就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课堂上要体现“三高”即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即身动、心动、神动;“三量”即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学”即肯学、想学、学会;“减负”即轻负担、高质量。课堂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四二一”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可支配的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时间为30分钟。课堂上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开心,师生负担明显减轻。教师让出“舞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过去的“自编自导自演”退居二线,专门做好“编”和“导”。“编”就是教学设计,“导”就是上课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拨、指导。现在,课堂面貌和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教”的课堂变成了“学”的课堂,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习惯、兴趣获得了大大提升,学习负担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吸取知识、愉悦成长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所以,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关注人一生的幸福。学校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三、立德树人育栋梁——培养文明儒雅的幸福少年

党的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袁贵仁部长讲中国教育梦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这要求学校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选择。学校坚信——有道德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

1.深入开展“综艺满园星”活动

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综艺满园星”活动,以“中国梦,汇聚正能量”为主题,号召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综艺满园星”活动的开展,旨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为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位学生在不同位置都能找到自信。

2.大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广泛开展社团活动

结合实际,学校共成立了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文艺类、实践类等十几门学校课程和社团组织,为学校实现育人目标,增加了多元化发展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系列德育主题活动

在全校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牢记使命,履行责任”“我自信,我能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争做美丽少年”“做文明儒雅人,树知礼尚德风”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政教处和团委的相互配合下,开展了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评选及征文、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4.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是每学期初都严格落实行为习惯养成月与学法指导月活动。二是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校园督察员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校园卫生大扫除与卫生大检查。每学期初组织全体校园督察员进行上岗培训,教师指导,保证学校的校园督察质量。三是引导各班制定班级公约,启发学生自主能动性。四是落实“上楼即静,入室即学”,强化自主学习。

5.依托“四大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好校园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项目的应用创新活动,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快乐、阳光的成长环境,建设幸福校园。

6.注重德育科研工作

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定期组织班主任论坛,依托家庭、学校、社区的共育功能,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德育助推力,为学生创设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多种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志存高远求卓越——构建“精而美”的和谐幸福学校

1.依托标准化学校建设,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选择,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生长点,是学校重要的办学思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二中负债较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学校发展。面对困难,学校强抓机遇,多方筹集资金,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白板、投影、实物展台,实现班班通;进行校园改造;加固实验楼,对教学楼、办公室进行内外整修,使二中的校园逐步有了灵气、汇聚了人气,内外兼修,内涵发展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是基础,提高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是关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实现学生个性化和优质发展是核心。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学校又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品味,建设和谐校园,向“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目标不断迈进。

2提升人文管理情怀,让教师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一支高素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出品牌学校。在严格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引导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充分尊重、信任、赏识教师,以民主的作风创设出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学校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教师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责任。

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关注教师心灵,以正确的职业操守汇聚正能量。工会牵头编印《我们共同走过》文集。文集记述学校发生的感人故事以触动教师的工作情感,砥砺教师的工作意志。二是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每年组织教师查体,安排老中医进行健康咨询,逐步增加文体活动器材,每天拿出一定时间让教师活动,定期开展凝聚人心、增加人气的集体活动,开展的“1+1竞赛活动”深受老师们喜欢。三是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从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人手,引导教师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个性化研修”,积极通过教师论坛、网络教研、教师读书、专家报告、外出学习、文章发表等途径,构建学习型组织,向专业化迈进。四是尊重教师话语权,畅通教师表达诉求的渠道。在制定制度、举行重大活动时,让教师积极参与意见,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五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组织教师课余学习励志操、快乐健身操,利用三八节、五一节、老年节、元旦等节日,开展文艺活动,组织体育比赛,教师愉悦身心同时,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六是扬正风、树正气,坚持正确思想引导人,高尚品格熏陶人,实干精神带动人,优秀典型感染人。制定出台《周村二中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办法》,进一步激励学校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中做出突出成绩,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学校落实安全“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期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共制定安全应急预案12个。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坚持每周一次安全检查,一月一次彻底检查。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安全应急演练2次,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安全教育,新学期初进行安全教育第一课,学期末,发放《安全教育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加强门卫管理,落实关严门,看好人,先联系,后放人;加强领导干部值班和巡视校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解决;加强“三防一制”建设,2013年,投资1万多元新增加物防器械,增设7个红外线摄像头和硬盘存储机。2013年5月份,学校承办了省市人防民防对我区检查的学校现场,省市领导对学校的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10月份,学校通过市区两级平安和谐校园验收。

4.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营造智慧型环境

学校以信息化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增加无线网络接入设备,建成云架构的微机室和多媒体录播教室,建立了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更新门户网站,组建班级QQ群,为教育教学和“三结合”教育提供服务平台。“装配促进提升,应用引领发展”,学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高效课堂比赛、教师微课比赛、电子白板应用比赛等形式,落实以生为本,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利用信息化平台,积极组织科技社团活动,开展“敏特英语”教学创新,组织师生参加全国NOC比赛,高质量完成教师远程研修。在省第四届初中学生创新实验大赛中,学校获得一等奖。

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它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确的把握教育变革的方向,学校应有自己的教育梦想,并逐步转化为学校成功的教育实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成就师生一生幸福”是二中人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