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震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震教案

地震教案范文1

(1)社会现状。

在某校五、六年级个别的随机访谈中,仅有1%的家长曾经告诉过孩子地震来了怎么办?基于以上调查证明该校学生中,目前家庭教育在地震防灾减灾教育方面是一片空白,学生普遍反映父母重视的基本上是和升学有关系的知识上的教育;而且社会上从事此教育的社会公益机构又很少,如果学校不进行此项教育,学生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2)学校现状。

某小学学生人数众多,人均相对面积很小,不利于灾难来临时的疏散。但学校目前只有一两节安全教育课,远远不够。学校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其中,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究、发现,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学生对灾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PPT的成果汇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疏散演习中的镇静、对一个问题持续的研究是对学生性格及专注的培养;面对灾难临危不乱,不仅能自我安慰,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这就是最好的健康人格训练……最终我们希望的学生是有着完善人格和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会各种技能的考试机器。

2地震防灾教育总目标

让社会由热心的关注转变为学生切实的行动;让专家将专业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科普;让学生由简单的了解地震知识转变为系统的学习;让教师将枯燥的地震知识讲解转变为生动的活动;学校由零散的教学转变为广泛的参与。

3教育基本内容

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地震来了我不怕;地震来了我能逃生;地震中我能做什么。

4地震减灾教育的作用

(1)提升学生自我教育功能。

地震、及减灾领域知识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一些知识及方法,增强自救自护能力,这对他们的现实生活,以及万一灾害来临时能自救,避免更大的伤害。

(2)强调综合性、探究性,注意各知识领域的有机整合。

在教育框架结构上避免了知识领域相互分离的“拼盘式”设计。把地震知识(时间)、地震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空间)作为培训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坐标,使各有关知识领域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成长。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勾画地震影响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勾画地震的危害,进而使学生了解地震是什么样子的,并努力把地震造成的灾害减少到最轻。

(3)强化灾难来临时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震后人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相当比例的人会出现心理应激障碍,针对这些问题应进行适当的早期心理辅导。在平时训练时,以危机干预为思路,以缓解应激障碍相关症状、预防创伤后危机障碍的发生为主要目标,采取心理故事、严重事件应激访谈、心理剧、心理游戏、电影等多种形式,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干预。

(4)重视学生“非正式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性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地震教案范文2

不可否认,各大新闻机构及商业网站利用微信、微博在地震消息的传播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对于无法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受众,这无疑是最快掌握资讯的方式。

在地震现场,当部分通信设备受损,电话与短信无法即时接通,微信等移动应用成了重要的通讯工具,不少人利用上述工具联系到了震区的亲朋好友,一段报平安的语音或是几行简短问候,让不少人放下了悬在半空的心。

4月20日下午,微信就推出“雅安地震救助”公众账号,此帐号系地震救助信息集散平台,主要用于四川雅安震区最新情况、实用救援信息,收集网友寻人和报平安资讯。

微博的官方新闻帐号,也成为今天报道地震消息重点渠道,与传统电视报纸不同,微博集合新闻专题的形式,兼顾了快速全面的特点,把消息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

而中国地震台网的官方微博,也从更为权威的视角灾情。

社交网络时代,几乎让信息没有障碍的实时传播。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流,身在屏幕后面的我们应保持冷静,保持清醒,甚至有些时候,沉默成了对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

不过,社交网络的双面性也在此时凸显,传播有价值信息与正能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我们不希望看的的东西,先来来看看微博上的几个例子:

1、神人降临

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2011年日本海啸,再到今日雅安地震,几乎每次灾难发生后,都会出现了所谓的“神人”,他们无能不能:事前在微博、贴吧等社交媒体上发出天灾预警,而当灾难发生后,一些“有心”的网友总能迅速发现“神人”的预测,随后便引发大量好奇网民的热烈追捧。

此次地震,“神人”再度降临。一微博网友”在4月18日晚发出了这了一条微博:“刚才出门,抬头看见西方天空出现了强震云,立刻返回拿取照相机,拍了一组照片。从云的心态、结构、颜色等特征看,似是6强的强震云与快震云,能量的最大值可达7。如果快,是24小时内动作,一般是36小时之内,最长不过72小时。在卫星云图上搜索,他们应该是来自西方丝绸之路国内部分,陕、甘、青、疆。”

今早地震消息传出后,该用户的这几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纷纷表示“神人降临”,截至20日午间,该微博转发量已经接近3.5万。似乎,我们又回到了一个被讨论无数次的话题,地震真的能被预测吗?

BBC为此曾拍摄过专题记录片《我们为何不能预测地震》,片中明确表示,以当前的科技力量,人类尚无法准确的提前预测地震,甚至有可能“一直关注某些错误的东西”。

“每逢地震,总有众多民科出来跳大神。现在再次单独把这个科普视频发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地震相关知识。也希望造谣传谣预言家跳大神者自重。”——类似此类质疑微博,也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赞同。

总结:灾难发生后,我们是否应该过多的关注“大神”们?是该先补习些相关知识还是永远抱着猎奇的心理跟风转发,值得思考。

2、真假寻亲

地震发生后,微博上迅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雅安寻人”活动,在带来便捷的救灾寻人方式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借此炒作甚至欺骗信息。

一网友今日中午了这样一条微博:“帮忙转发一下,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请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的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XXXX(注:腾讯科技已隐去后四位号码),爱心接力,好人有好报。父母的爱,只有自己子女懂。女孩,快回去!”

随后,网友纷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献爱心”帮忙寻人,直到在2个小时后——该消息转发数超过了1万条,曝光度更是不可估量之时,官方帐号“微博辟谣”证实,此为虚假消息,其号码归属也地为甘肃平凉,且2012年12月时既已证实为不实信息,与雅安地震无关。

微博辟谣称,“雅安地震灾害发生后,网友为雅安祈福的同时却仍出现了一些不实信息,如:用较早时期的灾害图片冒充此次地震的现场图片;虚假爱心接力活动,并提供虚假的联系方式,呼吁网友寻找家属等。”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虚假寻亲甚至恶意报复、炒作消息仍在微博流传。

总结:灾害当前,时间宝贵资源有限,应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无法判断时,请不要传播,碰到救助、寻人等公益话题,更应该多一个心眼,拿不准注意,不妨先等官方确认后再说。

3、高楼跳伞

四川人一向以乐观向上著称,从地震到洪灾,不少灾民苦中作乐,帐篷中吃火锅,大水里搓麻将,无不向民众传播着一种正能量。

然后,每到灾难发生,总会出现写不合时宜的段子甚至事件营销被当作新闻来大肆传播。

上午10点,一微博帐号了这样一张高楼跳伞的照片,并称其“逃跑帝诞生了”,该照片同样引起了大量网民围观转发。不少人称“这种逃生的办法碉堡了!

除了大量追捧调侃的声音,也有了解跳伞的网友回复称,“低空跳伞的最低高度世界纪录是50米,再低根本打不开伞。这位家里是装了弹射装置吗?”

随后不久,知名足球评论人董路了这张照片的原图——跳伞者的下方还有一同伴,这显然并不是紧急避难。他质疑三点,1)下落最多30米,伞包能充分打开吗?2)左下角有同伴,组队从楼上跳的?3)不扯蛋能死吗?

“我可以负责任地辟谣,看楼盘明显就在我家附近,这是一个展销会的宣传手段,最近每天都在飞,根本不是躲避地震。”一位网友在董路的微博下如此回复。

总结:无论这是不是一场有预谋话题营销,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已经开始动用各种事件来提高曝光,我们不知不觉的就成了“被消费者”。一些看似幽默的段子、图片,请不要在灾难时变种再生,我们需要的真实的正能量,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营销信息。

社交媒体的噪声中应保持冷静

再在看看美国,在几日前刚刚发生的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中,Twitter也发生了深刻反映社交网络两面性的的案例。

Twitter几乎第一时间了爆炸消息,并迅速成为波士顿警方和马拉松比赛组织者的通信工具,不过在更快地得到信息的同时,Twitter也被指大量煽动的负面情绪与谣言。

爆炸发生后不久,Twitter曾迅速传播了一份报道,称警方关闭了波士顿的移动服务,以防止犯罪份子远程遥控爆炸,但网络运营商最终证明这个消息是不准确的。

随后,Twitter上出现受害者的图片,包括血迹斑斑的人行道和街上严重受伤人的图片。有人强烈要求用户关注如何提供帮助而不是受害者照片。

其他一些信息则带邪恶目的,一冒充大赛官方帐号的ID称,其推文每被转发一次,就向爆炸受害者捐1美元。用户很快就发现这是虚假信息。这种自行修正的能力,也被认为是是社交媒体最强大的资产。

地震教案范文3

关键词: 苏北地区;砌体结构;教学楼;安全性检测;抗震鉴定

Abstract: taking a teaching building of multi-story masonry structur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safety and the content of the aseismatic appraisal and testing method, analyzes the key parts of the monitor, identif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eaching building in safety and seismic tectonic defects, seismic ability, the main problem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for the safety of the school a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and aseismatic appraisal of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Masonry structure; Teaching building; Safety detection; Aseismatic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TU35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大批建筑物倒塌或严重受损,其中有不少是学校砌体结构教学楼,如聚源中学、蓥华中学等,均出现整座教学楼完全垮塌的现象,造成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

我国江苏省苏北地区中小学建筑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前后,大量采用砌体结构,房屋建筑平面布局多呈矩形,基本采用单面外廊式,教室大多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大开间、大开窗,端部、中部或转角等处设楼梯间,抗震性能较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目前的抗震设防要求,甚至不能满足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因此,对教学用房进行安全性检测及抗震鉴定成为十分紧要的工作。本文以一多层砌体教学楼为例,详细介绍了建筑物安全性及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检测方法及侧重点,指出教学楼在安全性及抗震构造缺陷、抗震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工程概况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某小学教学楼建于1998年,建筑平面布局为长方形(见下图2.1),东西长约61. 6m,南北长约9.8m,房屋共4层,檐高为14.4m,层高均为3.6m,砌体结构,墙体采用普通粘土砖、混合砂浆砌筑,墙下素混凝土条形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楼、屋面,平屋面,总建筑面积约为2400m2,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类别为II类,有地勘报告,无正规设计图纸及施工资料。

图2.1 新沂市某小学教学楼

3 现状调查检测

3.1 场地及地基基础

3.1.1 地基现状检查

现场对该建筑上部结构进行检查,未发现存在明显的沉降裂缝、变形和位移现象,地坪面无沉降裂缝,场地无滑移迹象。

3.1.2 房屋垂直度检测

采用投影法对房屋垂直度进行测量,经检测,该楼倾斜率为0.8%~1.1‰,满足规范要求。

3.2 建筑物结构体系

该楼建造时无正规设计图纸,现场对房屋的结构进行现场调查和测绘,并绘制其建筑、结构图纸。

3.3 整体性连接构造情况

(1) 墙体布置平面内闭合,纵横墙交接处无开裂、咬槎不良现象;

(2) 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9m,房屋最大高宽比为2.26;

(3) 外墙四角、纵横墙交接处均设有构造柱。构造柱中最小的截面尺寸为240mm×240mm,最小配筋为4B14,最大箍筋间距为200mm;

(4) 每层楼(屋)盖沿纵横墙顶均设有圈梁环通。圈梁的截面高度最小为180mm,最小配筋为4B12,最大箍筋间距为200mm;

(5) 楼屋盖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墙上搁置长度为100~110mm,板上无钢筋混凝土现浇叠合层。

3.4 外观质量普查结果

(1) 上部结构承重砌体不空鼓、无严重酥碱和明显歪闪;

(2) 支承大梁的墙体无明显裂缝及压碎迹象;

(3) 楼(屋)盖构件无明显变形;

(4) 混凝土大梁表观质量较好,未发现有受弯、受剪等结构性裂缝,无明显变形、缺陷和损伤、腐蚀现象,钢筋无锈蚀现象。

3.5 材料强度检测

(1) 砌筑砂浆强度:采用贯入法进行检测,经测,砖墙砌筑砂浆强度为2.6MPa~3.5Mpa;

(2) 粘土砖强度: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经测,墙体粘土砖强度推定值为7.8MPa~9.5Mpa;

(3) 混凝土强度:采用取芯法进行检测,经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18.4MPa~23.1Mpa;

(4) 大梁配筋:采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检测,经测,教室内大梁梁底主筋为3C25,箍筋为A8@200,保护层厚度为22mm~33mm。

4 安全性鉴定

4.1 第一层次(单个构件)鉴定评级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4.1.2,4.1.5条及第4.2、4.3节规定,单个构件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承载能力、构造、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以及裂缝等四个检查项目,分别评定每一受检构件的等级,并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构件承载力验算,按现场实测材料强度,砖按MU7.5,砌筑砂浆按M2.5,采取验算与观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

该房单个构件的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见表4-1:

表4-1 单个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

单个砌体构件 单个砼梁构件 单块板构件

均为bu级 均为bu级 均为bu级

4.2 第二层次(子单元)鉴定评级

第二层次鉴定评级,划分为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和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三个子单元,分别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6.2、6.3、6.4节的规定进行评定。该房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结果见表4-2:

表4-2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名称 评级项目 安全性

鉴定评级

地基基础 上部结构反应 地基稳定性 Au

建筑物上部无沉降裂缝 场地地基稳定,无滑动迹象

上部承重

结构 构件安全性等级 整体性等级 侧向位移等级 Bu

墙 梁 板 Bu Au

Bu Bu Bu

4.3 第三层次鉴定

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根据其地基基础和上部承重结构的安全性等级进行评定,并取其中较低等级作为其安全性等级,见表4-3:

表4-3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名称 鉴定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项目 安全性

鉴定评级

地基基础 上部承重结构 围护系统

鉴定单元 Au Bu Bu Bsu

5 抗震鉴定

该楼建于1998年,根据该建筑具体情况,按重点设防类(乙类)、B类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抗震措施按9度进行检查,按设防烈度8度进行抗震验算。

5.1 地基和基础

经现场察看,未发现墙体有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及场地滑移迹象,无严重静载缺陷,房屋垂直度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当H≤24m时,倾斜率允许值为4‰”的规定。

经查阅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土层分布稳定,不存在软弱土及液化土层,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4.2.2条,不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5.2 上部结构

5.2.1 抗震措施鉴定 (见下表5-1)

表5-1抗震措施鉴定结果

从以上抗震措施鉴定结果得出,该楼抗震构造措施中有多项不满足要求,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第5.3.12条要求,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综合考虑构造的整体影响和局部影响,对现有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分析。

(1)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2.13条,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βi=Ai/(Abiξ0iλ)

(2)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

a. 体系影响系数取值

根据抗震构造鉴定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2.14条表5.2.14-1的规定,体系影响系数取ψ1=0.765。

b. 局部影响系数取值

根据抗震构造鉴定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2.14条表5.2.14-1的规定,局部影响系数ψ2=0.9。

(3) 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2.14条按下列公式计算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ci=ψ1ψ2βi

(4) 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

βcji=ψ1ψ2βij

βij=Aij/(Abijξ0iλ)

(5) 对该楼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2

表5-2各层抗震承载力计算结果

5.3 综合抗震能力评定

根据抗震措施鉴定结果及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5.1.4条的要求对该楼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其综合抗震能力评定为不合格:即不满足B类砌体结构建筑抗震鉴定要求。

6 适修性评估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第3.3.4条及现场检测、安全性及抗震鉴定结果,对该楼进行适修性评估,见表6-1:

表6-1该教学楼适修性评级结果

子单元名称 子单元中每种构件 适修性评级结果

构件名称 安全性鉴定 抗震鉴定 子单元中每种构件 子单元

地基基础 ------ Au 各楼层综合抗震指数均

上部结构 砌体结构 Bu

混凝土结构 Bu

围护系统 砌体结构 Bu

鉴定单元适修性评级结果表

子单元适修性评级项目 评级结果

地基基础 上部承重结构 围护系统

鉴定单元

Br

7 主要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根据现场检测、安全性鉴定及抗震鉴定结果,该教学楼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影响结构安全性的问题:

1、该建筑部分抗震构造措施及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相关要求;

2、该建筑部分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相关要求;

3、该建筑房屋高宽比为2.26,超出《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定的限值,不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3.3条的规定要求;

4、该建筑最大抗震横墙间距为9.0m,不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规范第5.3.3条中表5.3.3-1的规定要求;

5、该建筑楼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空心板与圈梁或楼层梁的连接不到位,且缺少钢筋混凝土叠合层与圈梁或楼层梁的整体连接,楼盖整体性较差。

地震教案范文4

2007年,我们接到了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大楼的设计任务。如何在建造现代化医院的同时,使整个建筑环境具有传统气质,成为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一、中轴对称的规划布局

该院在规划上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中轴对称的格局。南面正对着的是医院的主要出入口,项目的北面是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6层医技楼和22层的住院大楼。两个大楼组成倒“凸”字型的结构,并形成了整个医院的核心主轴。

设计中,我们延续了这条主轴,将其贯穿入门诊大楼的内部,这不仅增强了对患者的导向性和识别性,而且为有中国特色的中轴对称的建筑形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我们采用“凹”字型大楼,与原有建筑良好咬合。门急诊楼北部靠近医技楼的部分是门诊医技部分,与医技楼形成相对集中的布局和资源的共享,并使整个医院三大核心体——门急诊、医技、病房,合理、有序、清晰地排列在这条主轴上,功能分区明确、路线短捷。

二、标准层一轴、五组的格局

医院标准层的设计采用一轴、五组的格局。

一轴是指采用目前比较常用的医疗主街形式,将建筑分为南部和北部两部分空间,南部光线较好,作为门急诊诊室空间;北部临近院医技楼,设计为门诊医技空间,保证了其与医技楼的良好联系。

五组是指医疗街串起了5个医疗单元,即南边的3个门诊单元和北部的两个门诊医技单元。为保证各单元良好的通风采光状况,各单元均成“凹”字形模块化布局,除中部围合成一个方正大气的中厅空间外,其余的均围合了庭院空间,庭院的高宽比在1:1.5左右,保证了良好的空间感受。“凹”字型巧妙地咬合在医院街的主轴之上,它们连接的部位正是各门诊的一次候诊区域,此区域既与医疗街直接相接,又能便捷地进入各门诊区域,同时能够直接享受到庭院景观。

三、园林景观的巧妙布局

为患者服务的景观庭院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式的设计,将园林与人的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人们的行进路线上设计了一系列亭、廊、露台,再采用对景、借景等手法。这样,园林景观就与人的活动协调地组织在一起,可谓步移景异,变化无穷。

在设计之前,我们对国内新建的很多医院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医院确实注重了对中国古典庭院形式的运用,更形成了经典的“鱼骨式”布局。这样的设计也确实改善了医院的通风采光状况,但是,由于多数医院的庭院多与诊室相临,只有诊室里的医生才能看到庭院景观。而实际状况是医生坐诊的时候一直很忙碌,虽然良好的通风采光必不可少,但他们却并没有时间欣赏景观;在医院里,患者也是更应该关心的对象,他们身患疾病,身心都很脆弱,如何通过建筑与景观来改善他们的心理感受更是重要的问题。

设计中,我们先研究出短捷方便的患者流线,再把良好的景观布置在患者的行进路线上,让患者自进入门诊大楼,在医疗主街上行走,在一、二次候诊区候诊,最后进入诊室看病的全过程都与美好的景致、温暖的阳光相伴。进入各诊区内部,我们采用了单元式的单跨布局,设计了一点出挑以满足一个诊室加一个阳光二次候诊外廊的进深要求。这样在等候区的患者置身在优美的景观庭院周边,不论一次候诊还是二次候诊区,均可以享受我们为患者设置的最好的景观环境,这必将大大改善前来就诊的患者的心理感受,达到潜移默化的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患者候诊区域良好的景观布置并没有牺牲医生的办公环境,诊室面临的是入口广场景观,同样保证了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效果。

四、模块化的建筑布局

现代化医院功能分区的合理明确,行进路线的短捷方便是至关重要的,而模块化的建筑布局正能满足这些要求。本项目的设计就严格依据单元化的“凹”形模块形式,每个模块负担一种医疗功能,且相对独立。各模块有节奏地布置在医疗街两侧,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短捷明了,这一点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就诊和医疗工作的高效率运转。同时这样的模块设计给室内带来了韵律化的和谐效果,使整个建筑风格从内到外延续了整洁大气的风格。

五、人性化的隐私保护

患者的隐私保护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真正能解决好的并不多。大多数的医院诊室,大门开敞,室外等候的患者纷纷挤在门口,时不时向内张望,造成诊室内患者隐私不保的普遍现象。在本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在诊室的入口处设计了一个小凹廊,使患者从诊室的侧面进入,这样即使诊室的门开敞着,在走廊上的患者也是不能直接看到诊室内部,极大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这样的凹廊设计同时也给单调的走廊空间带来韵律化的元素,在从庭院射进来的阳光的映衬下,形成了有节奏的空间。

六、立面设计

由于该院处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设计中既不能抛弃传统,又不能做成照搬历史元素的“仿古建筑”。我们将传统三段式、中轴对称特征与现代式的虚实对比穿插手法,与简洁明快的横竖线条的开窗方式结合起来,很好地解决了立面的整体设计。同时,我们还提炼出传统建筑中大屋面这一元素,抓其实质、将其变形,设计出简洁的屋顶挑檐。采用这些立面处理的手法,最终使整体建筑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感。建筑立面材料颜色和一期建筑保持基本一致,使整个建筑群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七、结束语

目前,医院建筑主体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室外广场施工。回顾这次设计过程,我们体会到,建设国内医院建筑精品,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在不断的设计变更中始终坚持最初的设计理念,这对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编辑 许译心)

参考文献

[1]冯钟平编著.中国园林建筑 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2

[2]董黎,吴梅编著.医疗建筑 第1版[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9.8

地震教案范文5

[关键词]课堂生成教师角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71

一、背景

星期五下午第一节课是政治课,可笔者上课要用的课本、教案统统被锁在办公室了,怎么办呢?笔者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匆匆走进教室。学生见笔者两手空空,窃窃私语。

这节课的内容是必修2《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按照教案的设计笔者本来准备通过“导读预习―结合案例讲解―当堂训练”的环节讲课。现在,必须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讨相关问题。庆幸的是,课代表课前把学案发给了大家,练习应该不成问题。

【情景导入,以事引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盘点2008年中国大事,看我国政府的职能”。对于中国来说,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大家想想都有哪些大事呢?

学生纷纷发言:2月的雪灾,5月汶川大地震,8月奥运会的召开,9月三鹿毒奶粉事件等。

笔者发现发言最积极的不是笔者每天喜欢提问的那些学生,而是平时没怎么关注到的学生。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关于政府职能的内容,根据汶川大地震中政府的作为,探讨体现了哪些政府的职能。要求按照学习小组,先阅读课本再进行探讨。

学生针对政府在汶川大地震中的作为,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进行分析。

【回扣知识,以理说事】师:针对政府的四个主要职能,大家能不能各举一例呢?

以往,到回扣知识的环节,总是笔者唱独角戏,告诉学生列举的案例、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今天,笔者发动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举例。学生的回答让笔者惊喜,有的学生说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有的说处理的喇嘛;有的说整顿奶粉市场的秩序……

【学生质疑,以题练理】师:看来大家对课本知识掌握得不错,哪个同学还有疑问呢?

生: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是一回事吗?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学生做学案上针对这疑难点设计的两个选择题。

笔者请一个女生起来回答问题:通过这两个题目,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区别的。

通过做题思考比较,她准确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二、反思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到底怎样体现?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教案进行吗?过去的教学,我们往往按照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这五个步骤来进行,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却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课堂上按照教案照本宣科,看似完美的一节课,其实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

(一)课堂教学不是教案的翻版

教案的精心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弹性的教学方案。新课程有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写教案时不仅要研究知识,更要研究学生,要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有所预料。有位老教师曾经说过:教案中的学生活动,不仅仅要写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甚至由哪些同学来开展、提问哪些同学都要有所体现。这样的细致工作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有些教师将课堂教学的进程变成教案的翻版,环环相扣地发问,小心翼翼地求证,总想让课堂教学的进程按之前所设想的“套路”进行,一直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反应应付自如,能根据学生心理、情感、认知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高中政治教师往往一个人要教两个甚至更多的班级,要想达到“同一个教案、不同的表现”的效果,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在课堂上用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包括注视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

地震教案范文6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及分层评价练习于一体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载体。教学案实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学案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学案编写首先做到学习目标明确,且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其次,注重学生探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设计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教学案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我提出几点看法。

一、重视教师引导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的。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重在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教学案,在上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学会看书,用好教材,找出重点,采用圈、点、评、注等不同方法,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或符号对预习情况作出记录。教师还要求学生把探究结论填写在适当位置,并把自学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带进课堂。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对那些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讨

论交流也得不出什么结果,这时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对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求得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展

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如在学完《秦王扫六合》这一课后,要求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这涉及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指出:评价杰出人物时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教给学生评价人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探讨秦完成统一、开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长城开灵渠的影响,进而指出秦始皇的功绩和过失,最后总结性地评价秦始皇,并达成共识:“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创立者,功大于过,是我国封建社会有作为的皇帝。”教师的及时引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课堂生成

教学案的运用一般遵照以下步骤:教师设计学生预习课堂实施课后巩固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教学案是教师对知识传授方法的教学预设,教学案与以往的教案不同,它是在动态中生成的,而不是课前一锤定音。其形成是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中反馈矫正、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如在学《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课中“地动仪”这一内容时,有位学生说:“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具备预报地震的功能,地震发生了才知道,没什么用。”面对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教师马上指出,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地动仪能测验千里之外的地震方位,等于告诉人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对破除迷信有积极的作用。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进行远距离测震的。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它是悬垂摆原理,同吊灯对地震的反应一样。这个原理至今仍然用。对现代测定地震仪器提供了借鉴。在运用教学案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预设,才能及时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疑问、想法等精彩瞬间,并及时引导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填空、习题的堆积,不能把教学案当成变相练习,因为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呈现方式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而在课堂教学应用手段中见长。在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学生利用教学案课前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这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如在学《繁盛一时的隋朝》时,教师先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我们今天所说的京杭大运河开掘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在学生对大运河历史变迁和促进南北交通等方面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又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大运河的开通导致随朝灭亡,这种说法对吗?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会认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

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以良好的感性认识为前提。多媒体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参考文献

上一篇落叶教案

下一篇社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