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文学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残疾儿童;情感培养
小学语文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往往在语文课本学习过程中体会各种情感世界,特别事故残儿童在涉及家庭生活的课文里能够大致的感受来自与亲情的交汇。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去体验课文中,生活中蕴涵的真情,让孤残儿童体会爱的美好,从而去好好的爱自己,爱别人。心理学家扎波罗热茨说:“个性的核心不是知识,而是情感。”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是人类的基础课程,它有着引导和带动学生情感意识的特殊使命。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融入了很多最基本的感情类型,让孩子在学习中体会情感的微妙,当然,情感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尤为突出,特别是对孤残儿童来讲,对于激发他们最简单地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孤残儿童的情感特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鼓励孤残儿童间相互配合完成组词游戏,引导其体会词中情感
鼓励孤残儿童多做一些和别人配合的组词游戏,比如:众字,三个孩子各拿一个人字,就组成了众,通过这个字让孩子知道,缺少其中的一份子就会改变结果。再比如:快乐这个词,让两个孩子分别拿着快和乐,组合在一起就是快乐,缺一就不可能是快乐,这样的意义的字和词很多,多鼓励孤残儿童来做,让孩子体会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调动孤残儿童情感,引导其带着想象展开阅读
培养孤残儿童认真阅读的习惯,特别是那些情感丰富的课文,甚至表演,来真切的进入课文中各个角色的情感世界,给孩子更深的感受。积极的情感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把思维活动引向深入,是学习效果更佳。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孤残儿童的情感容易被表象和情境感染。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孩子展开想象、联想,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如学习《小马过河》这课时,孩子有疑问:小马马马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小马河水的深浅?因为她想要孩子亲身去体验。小马最终顺利地趟过河水,让孩子们去总结心里的感受,孩子们最后会说,要做一件事就要自己去分析判断,勇敢的去面对,才能够成功。孩子们通过情感表达,体会课文中更深一层的思想感情,使情感与思想认识结合起来,达到情操上的升华,是学习变得积极和愉快,改善丰富了内心的情感意识。让孤残儿童体验到求知过程中的乐趣和审美感、情操感,并获得信心、爱心和其他一些积极情感体验。
三、建立以师为朋,以生为友的亲密师生关系,带给孩子们轻松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形成互敬互爱、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施必不可缺少的因素。
(一)爱护孤残儿童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孤残儿童,对孩子寄予希望,孩子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能较快的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所以,爱是情感诱导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赞许的目光,一次轻轻地抚摸,一句真诚的赞美,一回细致的关心,一声热情的问候,都是表达爱的方式,都会让孩子们感受到爱的阳光。
(二)理解孤残儿童
我们经常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通过移情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孩子的情感,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处理问题。我们与孤残儿童交往,了解并理解孤残儿童的需要。我们经常问自己:孩子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想、这样做?有什么理由?他们最近有什么变化?对孩子的错误,并不急于批评指正,而多与孩子沟通。
(三)尊重孤残儿童
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更有效率。教师尊重孤残儿童,使孩子感受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学生,而更是以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尊重孤残儿童的个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见解,对孩子的答案不轻易说“堡”,让孩子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我们淡化最后的奖赏,强化平时的鼓励,就像把一张大钞兑换成小钱使用。
(四)信赖孤残儿童
我们相信孩子是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孩子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在评价孩子时,注意看基础,看发展,克服成见,摈弃“定型效应”,应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多从正确启发诱导,指出努力方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日益科学,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的发展要全面。教育不仅要培养聪明能干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富有情趣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哲学家狄德罗说:“情感淡薄使人平庸,情感衰退是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一些污秽情感的传播,孩子们的身心都受到一定的侵害,特别是孤残儿童不幸的家庭遭遇,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给孤残儿童一片明媚的蓝天是我们每个从事特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么,对孤残儿童进行情感教育越显重要。这是我们特教工作者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生命,更是孤残儿童情感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李伟.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立人”教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7):57-58.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2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界定
何谓儿童文学呢?截至目前,对儿童文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王泉根(2009)编撰的《儿童文学教程》指出:儿童文学也可称之为少年儿童文学,其阅读对象为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依据读者的年龄层次不同,可将其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幼年文学;(2)童年文学;(3)少年文学。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们可将儿童文学简单理解为:是针对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形式,它是整个文学大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儿童文学读物是儿童最爱的文学形式
在苏联学者梅拉赫看来,艺术作品均是有生命的。不论是任何文本形式,唯有读者真正参与进来,对其进行欣赏和阅读,才能赋予文本以灵魂。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审视,我们可发现唯有那些可被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方能真正受到儿童的喜爱,其文学价值方能真正得以体现。儿童文学读物无疑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一)儿童文学的语言魅力
众所周知,儿童的审美经验及认知水平均有限。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通俗易懂,内容也较为活泼、浅显、轻快,所用文学语言也大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词汇。儿童文学读物描述的内容大都是具体的,再加上轻松活泼的语言运用,往往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成效。此外,儿童文学的语言运用亦充满形象性。当儿童读到这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时,可以获得更多愉悦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儿童文学读物独特的语言魅力,才使得儿童文学读物成为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
(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
对于每个儿童而言,玩游戏是其天性。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得其乐、摆脱成人的束缚,获得更好的情感宣泄,体验到精神的愉悦。在儿童文学中,不同程度上渗透有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正是儿童普遍喜爱的。儿童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充满游戏性的美好世界,通过阅读文字让儿童更好地体验到自由、快乐,实现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成的游戏愿望。
三、儿童文学读物的具体分类
儿童文学读物有很多形式,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动物小说
所谓动物小说,即是指以动物为小说主角,通过特定环境及故事情节描述创造的一种叙事性儿童文学作品。动物小说将动物视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在小说中对相关动物的命运、生活及遭遇进行描述,进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引发阅读对象对生活、生命及人生的思考。典型的动物小说主要包括:《酷熊贝鲁克的烦恼》、《春田狐》、《大泽蛙国》、《最后的藏羚群》、《秃尾巴的捣蛋鬼》、《蚂蚁王国的奇闻》等。通过上述动物小说的阅读,可将儿童带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帮助儿童从小建立环保意识,引导儿童亲近自然。另外,动物小说中塑造的各种可爱的动物形象也会更好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讲述的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涉及:(1)儿童的社会生活;(2)儿童的学校生活;(3)儿童的家庭生活;(4)与儿童相关的历史事件及自然世界等。儿童通过阅读儿童故事在极大程度上可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探险、好奇及求知心理等。通常而言,儿童故事的篇幅不会太长,大都短小精悍。在情节描述方面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生动有趣,较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儿童故事具有三方面特征,即完整性;生动性;口头性。正是基于上述特征,它才能更容易地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我国,《贝瓦故事》《儿童睡前故事大全》等均是经典儿童故事的代表。
(三)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受儿童喜爱。童话具有幻想性特征,纵观国内外所有童话,均具有较强的幻想性特征。童话故事作者在创作童话时,会积极运用自身想象,有机构勒出一个虚幻世界。在童话世界中,充满着奇异的事物,且都传递着快乐,可极大程度上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此外,童话还富有隐喻性和游戏精神,语言具有幽默性和模糊性。阅读童话时,儿童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童话世界,享受童话世界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及《一千零一夜故事》等均为童话的经典之作。
(四)儿童诗
儿童诗较为适合6~12岁之间的儿童阅读、吟诵,亦是儿童极为喜爱的文学作品形式。儿童诗涉及题材广泛,主要包括:(1)社会生活;(2)校园生活;(3)家庭生活;(4)自然;(5)人物等。在所有儿童诗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占大部分。之所以产生此种情况,主要因为6~12岁之间的儿童主要生活在校园中,反映校园题材的儿童诗更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儿童诗的文字内容大都较为浅显易懂,在写作手法上喜欢采用象征、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除此之外,儿童诗还往往具有诙谐、幽默的趣味元素,符合儿童的天性。例如,我国著名作家金波创作的儿童诗《春的消息》便是儿童诗的典型代表。
(五)儿歌
儿歌的形式大都较为短小、精悍,儿童诵读起来也容易,适合记忆。儿歌大都运用较为简洁优美的韵语创作,其内容不仅生动活泼,阅读起来也较为琅琅上口,极为符合广大儿童的认知特点。古时,儿歌也被称为童谣。童谣在民间广泛流传,不同程度上具有民歌的韵味。发展至现代,很多作家和诗人会专门为儿童创作儿歌。因为其读者对象较为明确,即为儿童,所以,作者在创作儿歌时,往往会下意识考虑到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审美能力,创作的儿歌也大都生动、有趣,如儿歌《平平搭积木》等。除此之外,儿歌的形式大都节奏明快、极富感染力,并富有一定的音乐美。
(六)儿童散文
儿童散文亦是儿童文学读物的重要表现形式。儿童散文大都为作者对自身童年生活的回忆,极为适合儿童欣赏及阅读。儿童散文具有散文的典型特点,即在选材、形式及写作手法上均表现的极为灵动和自由。正因如此,儿童散文才更符合儿童的率真天性。通常而言,儿童散文往往充满更多个性化特征,抒发人性情感,描述的大都是作者童年时期的真实生活和客观感受,充满着浓浓的儿童情趣。
四、结语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3
关键词: 家庭 儿童文学 环境
家庭是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的重要环境。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无疑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有助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有助于儿童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等。家长普遍关注儿童的早期成长教育,支持鼓励儿童的文学阅读,已经形成了重视儿童文学阅读的精神土壤。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儿童文学阅读的快乐。他们或没有机会接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或没有成年人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文学阅读指导。家庭应成为孩子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场所,不可忽视家庭儿童文学阅读的特殊作用。
一、家庭是幼儿最早的儿童文学教育环境
儿童自出生后,到三四岁以后才进入幼儿园,而家庭对其影响从出生的瞬间就已经开始,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儿童文学的环境。摇篮曲可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主要由母亲或其他亲人吟唱给婴幼儿听,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歌。泰戈尔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具有吸引盘踞的力量。”[1]摇篮曲节奏轻柔、音调悠扬、韵律优美,形成静谧温馨的氛围,伴随着轻轻的摇晃和动听的歌声,摇篮中的孩子神经松弛,悄然睡去。其间流溢出一种温馨的母爱,给婴儿一种满足感、安全感和美感。儿歌中的游戏歌也总是与孩子的游戏活动相伴随,孩子们与父母边玩边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游戏的兴趣,增加欢乐的情绪,协调游戏的节奏、动作,在欢歌笑语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家长给孩子提供适合阅读的文学作品,比如说图画书、故事书;提供幼儿欣赏的儿童故事节目,比如小喇叭节目,故事磁带、VCD、光盘等,对幼儿来说图画书(绘本)是首选。父母可以以书来代替玩具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既有意义,又实用。当家长把孩子喜欢的书送给孩子时,无疑会给孩子一个巨大的惊喜。父母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最好有固定的时间,晚饭以后和睡前是好时光,一次时间不要长,每次10到15分钟,但需要坚持。从父母读文学作品给孩子听开始,逐渐加大孩子自己读的比重。父母每晚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讲完以后父母可以提问,或者让孩子自己提问,一起回忆主要人物、情节,和孩子一起体会人物的心情,猜测后面将发生什么事。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有机会亲近儿童文学,自然会对儿童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父母是幼儿最好的儿童文学启蒙老师
受制于儿童的阅读能力,最早帮助儿童“阅读”文学作品、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实际上是儿童的父母。婴幼儿的文学阅读不同于已初具文字阅读能力的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文学作品不是他们自己读的,而是父母念给他们听的。儿歌、故事、童话……都是通过父母的朗读,尚未识字的婴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欣赏。儿童年龄越小,亲子共读的特征就越明显。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培养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父母选取朗读的文学作品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当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耐心地有感情地为孩子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使孩子可以专心感受语言的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的付出终会有满意的回报。
父母往往直接介入幼儿的文学阅读过程,父母的言语讲解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的关键因素。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言语生动浅显,多用象声词,必要时可以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手舞足蹈,调动起眼睛、眉毛、嘴巴乃至脸上的每寸肌肉,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孩子定会听得津津有味,孩子还将通过妈妈对他所说的故事,学会使用语言表达情感、描述事件。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多次回忆幼年时乳娘给他讲的童话故事,他说:“这些故事有多么迷人啊,每则都是一部好诗!”[2]我国作家鲁迅也曾有过类似的体验。或许,他们最终走上文学之路,与他们儿时打下良好基础是分不开的。试想,母亲在柔和的灯光下,与孩子一起看图画书,母亲向孩子讲述书中的故事……书籍的美丽和亲情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无疑对儿童心灵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将家庭和幼儿园文学教育紧密联系
儿童文学具有认知、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幼儿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接受,在认识上获得知识的增长,在心理上得到愉悦的满足,精神上受到美的熏陶,对其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产生积极的影响。儿童文学焕发着纯洁的童心,弘扬儿童天性,助长儿童本性,对儿童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为此,家庭和幼儿园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都很看重儿童文学,以儿童文学为幼儿终身成长奠基的教育资源。儿童文学是联系家庭、幼儿园最紧密、影响最深广的文学样式。
幼儿在园的时间不是很长,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父母与幼儿的关系是连续的、长期的、稳定的,乃至终生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幼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父母的文学启蒙教育。吃饭、穿衣、大小便、洗脸、睡觉、玩耍等,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吟唱或听故事时了解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学教育,使之在不经意中渗入孩子的大脑,润物细无声。如孩子穿衣时,母亲念儿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孩子一边听,一边学穿衣,增加生活的情趣,像玩游戏似地把衣服穿好了。曾经听过的儿歌、儿童诗、故事,当移到幼儿园正式的学习活动中时,幼儿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增强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的文学作品经验,自然成为在幼儿园文学教育学习的基础。
与此同时,幼儿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从一则儿歌、一首儿童诗、一个童话故事……入手,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展示的丰富而有趣的生活,体会文学语言艺术的美,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教师在儿童文学教育中充分发掘文学作品的整体功能,让儿童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语言知识。在文学教育活动中让儿童学习文学语言,增强文学理解,增强文学艺术的想象力,更主要的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能。
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家庭仍是文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进行文学教育的重任。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正规的文学教育,把在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念给父母听,儿童诗朗诵给父母听,童话故事表演给父母看……在父母的夸奖和鼓励下,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内涵不断丰富。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的阅读习惯、激起的阅读兴趣、增强的阅读能力,都有利于幼儿的家庭文学阅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幼儿能够真正受益。
儿童是要阅读、要故事、要儿童文学的。父母给孩子最初的故事,最初的快乐、感动,是长大后更丰富的阅读都难以取代的。一个孩子在儿童文学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参考文献: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4
关键字: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儿童文学作品是基与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需求而创作的文学。周作人先生曾说: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不完全的小人”。儿童具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意识,以儿童对新知识的掌握规律来规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案。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以故事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渗入儿童的心灵之中,为儿童的成长注入有益的养分。因此儿童文学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有着各个层面的共同性。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我们先来看课堂教学。
1、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儿童化,要深入结合童话故事、诗歌、寓言故事、科普知识进行教学,以上都是儿童文学的范畴。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阶段文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纵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占据着语文教材的大半部分,如儿歌《小小的船》、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科学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儿童小说《最后的一课》….,儿童文学所包含的所有体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都有涵括。【1】这些儿童文学作品针对着儿童成长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教师在针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教学时,应根据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所体现的教育价值来设计合理的教学引导方法。针对儿童文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生硬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用生动形影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在领悟故事内容的同时有所成长、有所收获。以教材《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要以急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心态来规划教学步骤,如辨认生词、掌握句型、理解语义等,而是应采用结合图像或者多媒体挂件的形式绘声绘色的向学生讲述故事内容,然后在学生领悟文章大体内容的时候,让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复述,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故事主旨,并在活动开展中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完成生词、生句、语法的讲解,体会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方式。同时,在教学活动组织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和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和故事内容演练,在这种生动的教学互动中,不用教师刻意指引,学生便明白故事所蕴含的主旨思想:不能以片面、局限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也不能与局部来代替全局。从而使得教学目的水到渠成,这种寓教于乐的儿童文学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会达到让学生长久记忆的课堂教学效果。
2、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除了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也是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得法与课内,得意与课外,根据语文知识学习的一般性规律来指导儿童进行课外阅读。大量有益课外知识的积累,可以增长儿童的知识掌握范围,丰富儿童的语言知识库,使其开阔视野,进而促进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读儿童诗歌,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和谐之美;读英雄故事,能开拓儿童的胸襟,促进其树立远大的个人抱负;读儿童小说,可以使其更全面的熟悉运用语言知识,在阅读中积累个人生活经验;读科普知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锻炼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读童话和语言故事,能发展儿童的想象思维能力,在乐趣中能初步的领悟生活的真谛,进而领悟到一定的人生哲学道理…
二、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能力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1、认知作用
所谓认知作用,即是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帮助儿童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社会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初步认识社会是儿童充分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儿童文学作品几乎囊括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其包含的丰富社会知识是儿童了解和融入社会生活实践的有益指导素材。有些儿童文学作品甚至影响人一生的价值观。高尔基在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这对其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忆及这段学习过程中,他深刻的讲到:“每一本书就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小小阶梯,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读的书愈多,书籍中的知识便是我与世界愈接近,生活在我眼前变得愈加多彩与美丽。”【2】这段话深刻说明了儿童文学作品对其儿童成长认识阶段所起到的重要启发和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角来认知和感受世界。
2、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以艺术的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儿童,其余一般性的教科书不同,用文学和艺术之美来感召孩子的心灵。不仅使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得以提升,更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知能力,使其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使儿童得到教育。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中篇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因其文中成功了塑造了先进少年铁木儿的典型形象,在苏联内部一时间掀起了一场“铁木儿运动”,成千上万的儿童争相模仿和学做铁木儿,可见儿童文学其中的榜样教育力量是巨大的,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灵的力量,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赵静.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初期的历史透视[J].教育科学.2003(02)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5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1.教学中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儿童文学与有着不同美学品格和独特的艺术个性,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进行教学。然而事实上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较低,往往难以抓住儿童文学的美学个性。首先,存在着儿童文学教学的工具化倾向。一些教师将儿童文学作品当作字词认读的工具,将字词作为教学的重点,并要求小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落结构的分析,将文本分析得支离破碎,丧失了儿童文学的美感。其次,存在着儿童文学教学成人化的特点。也就是教师没有以儿童特有的思路来分析儿童文学作品,而是在教学中使用成人的心态和思维,造成儿童文学的功利化和世俗化。整个课堂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2.教学中没有抓住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很多教师都没有清晰的儿童文学文体概念,在教学时经常将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搞混。例如教师不理解儿诗和儿歌的区别,在教学时往往将其作为同一种文体。再例如教师不能区分童话中的夸张与语言修辞层面的夸张的区别,从而不能很好地把握童话的概念。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有效对策
1.在教学中紧扣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和美学特质
首先,教师要明确儿童文学与是不同的,其具有特殊的艺术品性和审美特征。童真童趣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特质。所谓的童真童趣就是思想纯真、想象丰富、独特的儿童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和行为,儿童文学正是在文学艺术层面对童真童趣进行反映,这也是儿童文学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儿童喜爱的原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把握课文中的童真童趣,包括儿童的处事方式、行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把握其中抒发的纯真情感和戏剧化的生活情节。人教版《小摄影师》《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这些都属于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儿童为中心,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思维去想,使学生感受到儿童文学中童真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够清晰地对儿童文学的文体形式进行分类,对不同文体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儿歌与儿诗的教学,儿歌的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儿诗的教学则侧重于陶冶学生的情感。在儿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行语言训练。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则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中的意象。
2.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
儿童文学故事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地位
一、能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表达上比较浅显,并且,在语言的选择和故事情节的设计上也非常的形象、生动,所以,有别于其他的文学表现形式,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语言的运用上是非常有讲究的,不仅要能够有丰富准确的语言,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标准,吸引学生学习,引人入胜。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小学生能够掌握到文学语言的魅力,不断地体会和总结,让他们在以后的情感表达上也能有所提升。学生通过对文学的学习,能够不断地学习到相应的语文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总结,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对于以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现小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升
儿童文学作品还对内容上有很高的要求,语言的表达还有故事情节的设定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故事内容的设定应该能够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的心理活动和形象,为他们以后的思想品德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帮助。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思考文学故事中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接受故事给他们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还有道德标准的树立,并且,一些文学作品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停地对故事充满幻想,才能让自己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进步。
总之,让儿童文化作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然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到语文知识的内容,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