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国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东南亚的国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东南亚的国家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1

(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就业市场拓展已取得一定成就,输送了大批毕业生到东南亚国家就业。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毕业生面向东南亚国家就业的因素,政府、高校以及一些相关部门也要据此制订相应的社会政策来保障毕业生在东南亚国家就业。

关键词 :毕业生;东南亚国家;就业市场;政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3.01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3—0021—02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中国—东盟研究中心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东南亚就业市场的探索与实践”(dm1003)的部分成果。

收稿日期:2014—10—21

作者简介:蔡其明(1968—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伴随着各个自由贸易区、经济区的建立,目前,已有大批毕业生选择在东南亚国家就业,他们大多是东南亚国家当前发展行业所缺乏的人才,例如:商务英语、会展策划、报关报检、教育输出、金融保险和物流运输等专业人才。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企业进驻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去往东南亚国家就业的毕业生也会逐渐增多。总体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在东南亚国家就业的现状及趋势比较乐观。

一、影响毕业生面向东南亚国家就业的因素

(一)所学专业

国内许多高校设有东南亚小语种及小语种相关专业,尤其是靠近东南亚国家的地方高校,如广西、云南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际往往会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而最好的选择便是去往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国家就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专业优势,得到海外锻炼的宝贵机会。

(二)薪资待遇

如今,在国内就业的毕业生工资水平总体不高,而到东南亚国家就业往往能获得较为可观的工资收入。一是因为有意向吸纳毕业生的企业一般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给来东南亚国家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令其满意的薪资,并且,在东南亚国家的职场压力比国内相对较小,总体工作环境、工作质量都能得到提升。二是因为东南亚国家近年来发展较快、中资企业落户增多并新兴了一些行业,在一些行业崛起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人才缺口,为尽快填补人才缺口,一些企业不惜重金招聘出国就业人才。

(三)中资企业的需求

从东南亚国家的就业市场来看,中资企业大量落户东南亚为毕业生提供了主要就业载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将公司设在东南亚国家或在东南亚国家成立跨国公司,此外,还有一些中国注资的合资企业和中国在东南亚援建的项目等,他们招收人才的对象也主要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虽然在东南亚国家,一些中资企业的用工来源也有当地居民和所进驻国的人才,但他们不管是在受教育质量方面还是在感情依赖方面都更倾向于本国毕业生。

(四)相似的文化

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相邻、往来密切,这使得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作风上有着相似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相似的文化。相似的文化更容易使毕业生适应当地生活,消除因国家不同和所处自然环境差异而产生的障碍。加上下南洋的历史在中国各个时期都存在,华人、华侨不仅促进了国家间的民间交往,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沟通的媒介。他们的存在也使前往异国他乡的毕业生更有归属感。

(五)国内就业局势

近年来,受高等教育规模大幅扩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就业市场在竞争机制下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当年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1]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不受企业青睐,所以,往往就业质量低、就业环境差,这使得不少毕业生选择避开国内紧张的就业局势,转而面向急需人才的东南亚国家。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既能积累工作经验,又可获得“海外经验人才”的美誉,当再次进军国内就业市场时便优势突出,成为经验丰富又备受欣赏的人才。

(六)就业观念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压力日渐加大,国内就业市场趋向饱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开始发生很大变化,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外就业市场,出国就业成为毕业生可以接受甚至是趋之若鹜的选择。而东南亚国家对于其周边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来说,不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人文环境上,都是海外就业的首选,传统观念的打破使大批毕业生愿意选择去东南亚国家就业。

二、毕业生面向东南亚国家就业的政策思考

(一)我国应继续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

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日益加深,经贸合作越来越密切,我国已有大量企业进驻东南亚国家,为我国高校毕业生打开了广阔的东南亚就业市场,这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才互动,还推动了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缓解了我国紧张的就业压力,使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升,也对高校国际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见,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对我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已取得显著效果,主要表现在中资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的落户上,在东南亚国家的中国企业越多,东南亚就业市场就越广阔。因此,要继续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除了要促进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落户外,还应针对东南亚就业市场进行分析,了解东南亚就业动态,时刻保持与当地企业的沟通,以获得准确的就业信息。

(二)高校应努力培养东南亚国家需要的人才

高校可以针对东南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尤其重点培养历往届前往东南亚国家就业的相关专业人才。同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适当增加小语种及相关专业的招生,以顺应市场对小语种人才需求增长的趋势。[2]此外,要巩固和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建立历年招收小语种及相关专业单位的信息库,并对这些用人单位及在东南亚国家就业的学生进行动态跟踪及回访,为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一手资料。高校在掌握东南亚国家就业市场现状及人才缺口后,可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对原有专业进行延伸和调整,打造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东南亚语言专业群。

(三)政府应为在东南亚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安全保障

在政府、高校以及企业的鼓励引导下,大批毕业生到东南亚国家就业,虽然东南亚国家社会环境基本稳定,对我国前往就业的毕业生不构成极大威胁,但仍不能排除危险因素,毕竟挟持华人事件在东南亚国家已有发生。政府在此应担负起重任,与东南亚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时刻关注东南亚国家的社会环境,时刻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及时与当地政府协调,以确保毕业生在东南亚国家的权益和安全。

(四)注意人才回流问题

我国拓展东南亚就业市场时间较短,输送到东南亚国家的人才总体就业时间不是很长,但仍要注意人才回流问题。如果此时忽视人才回流,会使我国培养的大量人才流向海外市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3]因此,我国应及时采取措施,引导在东南亚国家就业的毕业生完成海外工作期限并获得一定经验后及时回国,把在国外所学的知识技能、管理经验投入到国内的工作中。高校培养人才时,也要将国际化视野与政治素质教育结合,培养其正确的就业观念,使其成为国家永久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建军,朱东红.大学毕业生实习满意度状况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肖平,王红静.全球化背景下小语种人才的培养与及教育改革[J].实践与探索,2011(6).

[3]付文杰,康涛.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吸引人才回流[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2

东南亚是亚洲和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地区,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文化形态的多样复杂和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东南亚文化的形成、发展特点及其对东南亚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东南亚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以及东南亚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问题,都是非常令人感兴趣的。东南亚又是我国的近邻,在历史上就同我国有着长期友好的关系和多方面的密切联系。1949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得到新的发展,到90年代初,中国已同东南亚10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对这样一个重要的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地区,我们应有更多的、更为全面的认识,而要真正了解东南亚,我认为最为根本,还是要认识其文化。正是文化,塑造了东南亚各国、各民族不同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也正是文化上的独特性,使得东南亚地区不同于世界上别的地区,使得东南亚一些国家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既相同而又不同。

但是,东南亚是一个多国家和多民族的地区,其文化发展和文化现象极为纷繁复杂。在研究和摸索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如果要从广义文化的角度来撰写东南亚文化发展史,即全面系统论述东南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是极为困难的。要按人类学或民族学的文化定义来写东南亚众多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在目前也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因为东南亚民族众多(印尼的民族超过100个,菲律宾、越南、缅甸等国都有数十个民族,其他国家也都是多民族的),各民族发展不平衡而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而且还因为东南亚大多数山地民族在19世纪前尚无本民族文字,论述其情况的文献记载也极少,很难一一弄清其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我感到比较可行的,是写一部狭义的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这里所谓的狭义文化,是指东南亚各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宗教、学术、文学和艺术等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当然这些狭义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基础和物质文化而独立存在,它们是物质文化的灵魂;尽管这些狭义的文化在东南亚各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非总是大多数人的文化,但它们都是占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的文化,代表着各个历史时期东南亚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对东南亚各国的主流文化形成及其面貌和基本特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3

关键词:就业形势 东南亚小语种 教学改革

一、浅析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

目前,东南亚小语种教学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住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所扮演的角色,对其进行有效改革,完善其教学模式,是一个必须要重视思考的问题,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前景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全方位的了解、分析当前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革计划和改革方案,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东南亚小语种人才。总的来说,当前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有三大特点,即就业存在客观困难、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以及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对来说,东南亚地域范围比较小,但是语种类别却很多,一共有马来语、日语、泰语等八种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增加了难度。事实上,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渊源,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但因为国际上的一些错误舆论,使得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时存在多重顾虑,这是另一个培养东南亚小语种人才需要解决的难题。除此之外,东南亚国家出台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的政策或措施对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也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就业前景。

虽然,当下我国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客观上存在一定程度困难,但总体上就业前景依旧是广阔的。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随后东南亚各国都陆续建立了领事馆,不管是在贸易往来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交流上,东南亚各国与中国之间越来越密切,相应的,各大单位也开始急需东南亚小语种人才。以泰语语种人才为例,相关资料显示,仅柳州、南宁、玉林等城市在五年之内对贸易服务以及旅游翻译人才的需求就在一万以上,而需要进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经济交流的泰语人才预计高达八万人以上。此外,国家商务部相关资料还显示,现阶段东南亚小语种人才的供需比例为1U7,个别小语种甚至是1U18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就业前景是广阔的。

总体而言,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不应盲目悲观,也不应过分乐观。虽然一些不利因素使得东南亚小语种就业形势稍显严峻,但是东南亚国家与我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再加上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我国的一些优惠政策,东南亚小语种的就业形势是广阔的。所以,在进行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时,高校应尽一切可能克服各种困难,把握发展机遇,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提高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率,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竞争力。

二、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改革途径

(一)打破国界限制,加强教育合作

为了加强与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东南亚国家的入学要求都比较宽松,教育环境也非常个性化、人性化,相对而言,我国高校的入学门槛就稍高了一些,入学率也比较低。所以,以体制要求为基础,高校可以利用东南亚国家学费和入学门槛都较低的条件与其进行教育合作,并根据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师资交流、实践训练以及学分证书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建。

首先,是国内外双园教学。在我国高校学籍内的全日制学生,根据学科要求在国内校园完成有关学习内容后,可利用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教育合作的条件到国外合作学校继续深造。这部分学生在两国学校的学习是衔接的,等到顺利完成所有学业后就可以拿到两个学校的学习证书。国内外双园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即减轻了学费负担又缩短了到国外学习的周期;对于高校来说,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资源,借鉴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有效提高学校知名度。

其次,是教材与课程方面。当前我国高校使用的东南亚小语种教材不但内容落后,而且相关的辅助资料也非常缺乏,但东南亚国家的相关资料却比较齐全。所以,为了提高我国高校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水平,应以实际需求和教学规律为基础,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编写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教材内容,从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操作性强的小语种教学体系。学生在国内学习时主要学习、浏览本校教材,国外教材偶有涉猎即可,在国外学习时则正好相反。这种学习方法不但可以夯实语言基础,还可以更好地习惯国外教材的要求。在课程方面可根据其内在要求,制定中方和外方两个模块,其中,中方模块为一些基础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外方模块则是一些选修课或专业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提高专业能力,为到东南亚学习或就业打下基础。

最后,是学分与证书方面。要想使东南亚小语种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还可一步步实施“统一保准学分制”,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制定统一的学分标准并保证学生取得的学分彼此承认。前两年学生在国内所得的学分获得国外学校的承认,后两年在国外获得的学分得到国内的承认。等到四个学年到期,根据学生在两个院校中获得的总学分判定其是否符合毕业要求,然后颁发毕业证书。如果有些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比较强,并按照相关规定提前完成了所有的学分,可递交提前毕业的申请书。这种学分制有很大的弹性,既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灵活的学习条件,也为他们的就业或创业提供了便利。现阶段,国内的很多工作不仅看重文凭,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证书,所以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除了文凭外,还要考取相关证书。这就需要我国高校组织学生考取报关员证、导游证以及计算机等级证等各种可帮助东南亚小语种就业的证书。当然了,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期间,也可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需求考取相关的证书。

(二)提高师资质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东南亚小语种人才,高校师资力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保障因素,但是目前我国东南亚小语种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且整体水平较低,为了解决这个困境,我国高校应以教学需求和自身的师资情况为依据,引进高水平的小语种教师或外籍教师,并定时组织与东南亚合作院校教师的交流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国院校教师语种应用能力,使小语种教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语言方面,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高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建设实训基地。学校可聘请优秀教师或相关学者形成指导团队,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制定训练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标准,为实训基地提供规划和指导。此外,还可加强与东南亚地区各大单位的合作,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史玉娟.浅议语言学习中情感因素的作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2]姬宁生,杨燕.浅谈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听写[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3,(01).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4

【关键词】伊斯兰教;本土化;宗教

从13世纪伊斯兰教开始在东南亚传播,到17~18世纪伊斯兰成为东南亚地区主流宗教势力,伊斯兰文化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传播形式以及本土传统文化的抵御交融,东南亚伊斯兰文明形成了不同于西亚伊斯兰文化中心的本土化特点。

一、伊斯兰教理念本土化

印度文明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是东南亚地区主导的信仰体系,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在某些东南亚在曾居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印度教和佛教中的某些王权思想对当地统治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有多处神化王权,将国王神化为救世主,具有超度生灵、普渡众生的能力。当时东南亚各国国王认为这种神化王权的信仰是有助于自身统治的,从而使得佛教和印度教都曾在不断时期不断国家被确立为国教,国王被神化为宗教中的神,各种宗教仪式在当时东南亚社会盛行。

13世纪伊斯兰教是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开始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国家的统治阶级如国王、贵族最先信奉伊斯兰,然后逐渐影响到社会中低层民众。伊斯兰教受到东南亚统治者的青睐,除了前面所说的政治、商业利益考虑外,中世纪波斯“王权”思想和伊斯兰苏菲派“完人”的观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权不是被早期伊斯兰教义所认同的,在《古兰经》中,先知认为,一旦一个人接受了王权,他就不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徒。而随着波斯文化对影响,国王在宗教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强调王权和国王具有绝对权力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当时的东南亚统治者们。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完人”观念也对东南亚王权有重要的影响。东南亚统治者认为他们自己是完人,具有神奇的力量。总体来说,上述来自印度或中东的强调王权和完人思想对于早期伊斯兰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从意识形态方面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国王被包装之后获得了神圣而不可撼动的权力。

二、伊斯兰教法与本土传统习俗的混合

伊斯兰教法与传统习俗一直交叉着影响着东南亚文化的变迁,东南亚原有的传统习俗体系被称为阿达特。而依据伊斯兰正统教义形成的民法体系被称为沙里阿法。这两套体系源于不同的文明,自然也就有种种不同甚至相对立的地方。但是在东南亚地区这两套法律体系却得到了很好的交合,在当地穆斯林看来,沙里阿法是标准规范的伊斯兰法则,而阿达特则更适应于普通民众,沙里阿法和阿达特是并行不悖的,二者并不存在对立冲突的问题。

阿达特和沙里阿法之所以可以在东南亚并行不悖,与其实施范围和实施时期有关。阿达特对于财产、劳动等方面影响较大,沙里阿法则主要管理传统礼仪伦理等方面事务。在信仰方面。东南亚地区特别之处在于并没有严格的遵守伊斯兰教义当中的很多义务和教规,而本土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信仰习俗仍然得到了保留,如之前印度教里多神崇拜依然存在于东南亚个别地区。有些学者认为,沙里阿法和阿达特分别反映了父权制社会和母权制社会的特征;还有些学者认为,伊斯兰教和阿达特分别代表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阿达特和沙里阿法相混淆使得东南亚穆斯林继承了很多之前本土传统习俗的基本内容,这使得东南亚伊斯兰文化不同于西亚伊斯兰文明具有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实际上,直到19世纪以后,阿达特和沙里阿法的对立才在东南亚伊斯兰社会出现。

三、伊斯兰教与东南亚性别关系变迁

当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时,相较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地区等亚洲其他地区,东南亚妇女实际上拥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她们在公共及家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东南亚留存下来的文物古籍上可以看出,女性一直是社会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参与者,实际上,东南亚女性地位并没有因为早期伊斯兰教的引进而受到太大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作为民间盛行的传统习俗体系阿达特的保留,正因为阿达特与沙里阿法的对冲,使得东南亚地区女性地位没有收到伊斯兰正统教义的巨大影响。但我们可以看出,正统伊斯兰教的性别观念的影响还是显著的,伊斯兰教义是评判一个穆斯林“纯洁性”“正统性”的重要标准,伊斯兰教义对于妇女的行为规范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也一直被推崇的。

正统思想的性别规范与民间性别行为之间一直存在着差距,是性别关系发展历史中的一种常态。统治阶级推崇正统思想的性别规范在民间实践中产生了变异,阿达特在一般民众生活中的影响大于沙里阿法使得东南亚女性在公共或生活领域仍保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总的来说,早期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过程中,是不同程度受到东南亚本土传统文化抵御和排斥的,二者之间的对冲使得东南亚伊斯兰文化产生了不同于西亚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自身特点,东南亚保存了部分固有的印度文化遗产,而且一直深刻影响着当地政治文化等方面。而在传统习俗方面,古代东南亚社会传统、文化观念和原始信仰的影响也没有完全泯灭,而且广泛地与传入的伊斯兰教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刘伯奎.马来人及其文化[M].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第128页.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5

关键词:东南亚地区 投资环境 投资情况 环境形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发展关系,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换,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对东南亚的投资与共同发展,成为了历史的潮流,也对共同对抗国际政治经济压力提供了很多的有力条件。本文主要讲述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国内环境变化,与中国的协作,以及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状况。

一、东南亚的环境形势

2010 年,整个世界形势是复杂多变,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也面临严峻考验。从政治上来看,大多国家较稳定,大选顺利举行,但有国家继续动荡不安,甚至发生流血事件;从外交上来说,东南亚各国继续奉行大国平衡政策,但由于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步伐加快,使东南亚的外交形势变得复杂;从经济上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东南亚各国经济大都处于增长趋势,有的国家甚至创了新纪录。

2010 年,东盟各个国家相继从经济衰退中复苏,并逐步摆脱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阴影。2011 年,虽然世界经济在逐步的复苏之中,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稳定因素,东盟各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不容太过于乐观。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各个国家经济普遍减速或者是衰退,像是东南亚的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5 国的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2010 年,东盟各国经济相继从衰退走向了复苏,主要东盟国家经济上半年呈现出强劲反弹,而且下半年继续缓慢增长。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东南亚各个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以及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稳定国内的经济。比如新加坡 2009 年推出总值达 205 亿新元的振兴配套计划,首次动用了国家储备金,政府的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以应付国内的经济衰退;泰国先后出台了扶持乡村企业的计划和经济振兴配套计划,在各个国家的政策配合之下,在国家财政的拉动之下,2009年,东南亚各国经济出现了反弹现象,出口贸易开始回升,外资也大量的流入。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热钱的大量流入,一些国家物价上升,货币升值,股票价格上涨,房地产迅速回升,资产泡沫已经逐渐形成。鉴于此,从2010 年 3 月起,东南亚各国减慢了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开始重新调整货币政策,以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出现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因此,如何适时的退出危机时制定的经济刺激计划,减少因为这些刺激计划停止出现的非预期性失误,应对到来的后危机时期宏观政策的组合、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都将考验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后,有些国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缅甸在内外环境得到改善的情况下,经济有所好转。尤其是国内政局继续保持相对的稳定,大选平稳的举行,而且在2010年缅甸的经济比上年的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对外贸易方面,经过数据统计,2010年 4 至 12 月期间,外贸总额超过 88 亿美元,顺差达到 20 亿美元。

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于 1967 年 8 月,自成立以来,已经日益成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整体的经济成就、产业输出和军事力量使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带来了地区内的政治经济效应。东盟认为,中国崛起使东亚地区形势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东盟则利用了中、美、日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与相互制衡,在其中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最终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持。与此同时,为了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中获益,东盟还采取了“接触”战略。在制衡与“接触”中,以哪种策略为主,随着东盟国家对“中国威胁”认知的变化而变化。当然随着中国在东亚地区的“负责任大国”行为和增信释疑措施使大多数的东盟国家更加倾向于“接触”战略。

对于东盟来说,在中国崛起的情况之下与中国进行接触,其意义是重大的,首选,与中国接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地区政策的走向,使中国融入到亚洲国际社会中去,并在其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第二,有利于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吸引中国企业、华人商业族群到其国家进行投资和扩大商品的进出口市场;第三,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也可以借助中国的力量缓解来自西方国家的政治、人权等的压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接触”战略主要涉及“鼓励中国在多边组织、国际对话和协议中的参与”。 东盟与中国的“接触”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各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中国对于这样的联系和接触是乐见其成的,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可以使我国在本地区减少政治紧张感和实现政治上的和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国”甚嚣尘上,而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合作当中,体现我们的诚意与对和平共同发展的心意。而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中国的邻国不但都已经接受中国作为本地区新兴大国的事实,而且大多也欢迎中国的发展所提供的巨大机会。通过越来越多的经济政治交流和联系,在面对国际经济经常和政治威胁时,我们也会在国际上面多了一个大的伙伴,多了一个支持者,对我国的全方面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

三、中国对东南亚的投资

如果单独研究中国对东盟的的投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偏向于市场导向型,而非出口导向型而且由于东南亚各国与中国在地域文化上非常接近,投资的竞争压力小,壁垒也不高,更不像非洲和拉美那样投资会被政治波及。所以中国对东盟十国的投资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投资是不同,属于市场导向型的。直接投资会由货币相对强势的国家流入货币相对弱势的国家,人民币的升值或东道国货币的贬值有利于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一步扩大。

从历史经验来看,由于我国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经济科技较发达,技术和资本的较有优势,所以中国向东盟出口较快、较多的是船舶、钢铁、针织服装、陶瓷制品;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的铜制品、橡胶制品、可可制品等资源型产品。在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已经成为主导,占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比重超过 50%。

四、对东南亚投资的建议

1、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充分结合起来。出口可以减少在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并且考虑到东盟国家运输的便利性,这是一种最好的市场进入形式。

2、慎重选择投资产业。由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模式不同,对其投资应多考虑国家扶持的行业如国家投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旅游、教育等服务贸易合作。

3、把握投资风险。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缺乏连贯的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而且还有的国家存在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冲突,这些都阻碍了它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导致投资风险加大。

投资与收益往往并存,研究东南亚的投资环境,对其进行合理投资,有助于我们创造和平发展环境,是值得去好好利用的。

参考文献:

[1]庄国土.经贸与移民互动:东南亚与中国关系的新发展――兼论近20年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J].当代亚太, 2008,(2): 83-104.

[2]聂槟.试析东南亚各国投资环境及中国企业对东南亚的投资[J].东南亚纵横,2009, (9): 3-9.

[3]韩宝庆.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水电业的投资及其风险防控[J].国际经济合作,2011,(12):46-51.

东南亚的国家范文6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东南亚”一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分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亚洲”的深入,是帮助学生“走近国家”的基础。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域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既涉及到知识的掌握,也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结构分析:“东南亚”第1课时主要介绍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刚刚起步,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但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尚不够准确。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和范围;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论辩和读图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的位置、国家及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运交通上的地理意义。

难点: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读图分析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