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性语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性语言范文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虽巧,但无米怎能为炊,最后只好围着锅台干着急。看来即使是“巧妇”也得有米才行。这就好比学生作文,“没有内容可写”,即“无米为炊”,那我们的“小媳妇们”(学生),要尽显“厨艺”(写作),就应该先解决“米”的问题。“米”就是语言,语言来自生活,所以写好作文还是依靠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不一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对于学生来说,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校园都可以是学生说写的内容;大自然中潺潺流动的溪水、一只惊慌飞离的小鸟、一株鲜绿动人的小草、山脚下一朵无名的小花……都可以是孩子描写的对象,只要有心,眼前处处是文章,身边时时是语言。但是怎样才能把其间能写的可写的语言提炼出来呢?关键在于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受生活的情趣,真正投入生活的怀抱中,提取生动的作文素材,对语言进行组合、创新,就一定能使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从作文语言的创新中获得思想的提升,在思想的成长中使作文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如《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如果吴敬梓没有对生活的具体体验,就不会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胡屠户的市侩嘴脸。
二、个性化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
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把作文的架子放下来,就是让学生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就怎么写。让语言成为你心灵的窗口,让语言表达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要去讲空话、套话、假活,虚假的终究是虚假的,它不是真实,没有了真实,语言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中,对马蒂尔德在舞会上的描写:“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向我们活脱的展示出的是一个亢奋的,当项链丢失后,莫泊桑叉写道:“连睡觉的气力都没有,始终没有换下那套参加晚会的衣裳,就靠在一把围椅上面,屋子里没有生火,脑子里什么也不想。”虽然两次描写差别很大,但却十分真切地刻画出了马蒂尔德的形象。
三、个性化的语言是感情的语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背影》中最感人的情境,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写出了如此感人至深的语言。作文教学的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情境中,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实”,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进而写出有鲜明情感的语言。
四、个性化的语言是爱的语言
个性语言范文2
【关键词】舞蹈语言;个性;身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49-02
何为舞蹈语言的个性?在我看来,好似“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通过人体动作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陌生的是同一方式下所表达的不同内容;熟悉的是所叙述的同一物质载体,陌生的是观察同一物质载体所不同的眼睛;熟悉的是引起心灵共鸣的感觉,陌生的是酸、甜、苦、辣不同滋味。
一、“人皆有之而又人人不同”的舞蹈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舞蹈语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同人类社会其他语言有着共同的特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语言(只要它能称之为语言)都有着“语言”二字所具有的特点。它们都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思维工具。而交际工具是语言的一个共性特征,舞蹈以动作为思维工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征。
舞蹈编导追求的就是能够创作出准确、生动、独特的舞蹈语汇表现作品。通过作品感知生活,体现创作者的个人视角,反映自己对社会、事物的观点。每一位舞蹈编导都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的编导诠释同一题材的内容都会因性格、经历、观点的不同而形成舞蹈语汇的自身写照。夸张大胆的语言、戏剧性的语言、生活化的动作语言等,都是语言个性化的标志。有时候舞蹈语言运用的手段也会成为一种个性化。总之,舞蹈语言的个性化是创作的特点之一。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就削弱了感人因素。情感的共鸣是从共性中体现个性的表达。人皆有之,而又人人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或是更深刻的剖析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舞蹈语言,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个性化艺术形象。
当然舞蹈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要辩证统一地看,不是一味地寻求怪异,是建立在情感共性基础上的个性,观众才不会有陌生感,才能跟着作品的情感思路对应自己的情感共鸣;同时舞蹈语言创作是在宏观的共性基础上突破性地寻求个性,“是我而不同于我”、“熟悉而又陌生”,这样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才会既有新鲜感,又能产生情感共鸣。
如民间舞《老伴》中夸张、滑稽的舞蹈动作,多年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典型、生动地刻画了老伴之间逗趣诙谐的生活画面。作品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夸张、卡通以及机械等动作使人物形象颇具漫画感,新颖又独特,从中看到了编导的独具匠心。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对后来类似题材作品的舞蹈语言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舞蹈尾声时,舞蹈语言选用老人颤抖的手擦汗,相互扶持、步履蹒跚这些生活常态,勾勒出真实而煽情的场景,将观众的内心热潮推向顶点。所以说,编导创作的每一个动作与呼吸、力度、音乐旋律、节奏、道具、服饰等因素结合,通过技法反复地、多样地组合运用,使其成为能够表达一定思想、情感意图的特殊肢体语言和表现方式,传递编导对社会、生活的视角和态度,展示创作者的风格特点,彰显自己的格调及特殊审美价值。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通过生动、准确、独特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个性化舞蹈语言会让人印象深刻。而新的舞蹈语言到底从哪里来的?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旧的东西中发展而来的,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这里有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问题。舞蹈创作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要靠“流”,更重要的是靠“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舞蹈语言的提炼和创新要靠生活,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特定的情绪提炼动作,将生活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
二、身体语言是舞蹈语言的发出基础,从“源”中寻求“流”的发展
舞蹈语言的发生基础,来自人类早期的身态语。在原始时代,当人类的口头语言还处于“期期艾艾”的粗朴形态时,人为了生存,为了与自然搏斗,他们以简单的身态表情为交流手段,沟通情绪;同时,也用身态语言来沟通情感,表达关切。人的意识发生,人的口语能力也大大地发展了,而人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又使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渐渐地,身态语在人际交往中降为辅手段,身态语所具有的那种特殊表情功能、表意功能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或被“转意”。所谓“转意”,就是转变了原意。如:握手,原始人时期,已经有了握手的动作,陌生人见面时,张开手掌,让对方看到手中没有害人的武器,以示友好。现代社会,握手已转意为一种礼节,一种情感交流动作。握手所传递的信息不再是让对方看到手中没有武器,而是一种礼节或情感表达。握手时间的长短、强弱所传递的情感同双方情感的密切程度成正比。
现代社会,身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降为辅助手段,但在表演艺术中仍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舞蹈艺术中,人类早期身态语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了令人惊奇的发展和美妙的升华,发展成一门令多少舞蹈家为之奋斗终身的独立性艺术品种。正如舞蹈家沈培艺所说:动作是她生活的世界。一些描写舞蹈的传纪文学在塑造舞蹈家的形象时也谈到:他们的话很少,他们要说的,已通过身体充分表达了。正由于舞蹈语言的材料,提炼于人类的日常生活的身态语,舞蹈语言才能跨过国界,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
三、变革、发展打破舞蹈语言的模式化
舞蹈的手段方法都是人的观念的产物,陈旧观念是不会有新的艺术手法的创造的。人的劳动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在变,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都不是封闭孤立的,这些变化必然要冲击一切旧的观念,观念的传播又不受国界的限制。当前的世界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观念变革,这种变革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观念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们艺术欣赏的兴趣。大家感受最深的生活节奏的变化,就在促使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和欣赏趣味的变化。
中国舞蹈是在西方芭蕾与中国戏曲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训练体系,有着相当规范、程式化的基本模式,审美价值也趋向集中。所以创作中很容易出现概念化、模式类的舞蹈语言。因此,为了避免创作常规,应从思维方式入手。
四、结论
综上所诉,舞蹈语言是以人体动作为思维工具的,与其他语言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是任何一门艺术语言不可替代的。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人们已从求同观念向求异观念转变,从稳固观念向更新观念转变。如何准确而又独特地运用好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者所要研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共性与个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性是建立在人的共性情感基础上的,是在关怀“人性”的范畴内,遵循生命运动的基础上,捕捉充满象征意义的人体动作作为传递、交流的语言符号,通过时间、空间、力度的变化,反复、多样、多向的组合运用,发挥创作者的思维能力,对原始材料进行解构重组,形成“形意互练”的创作过程,最终呈现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图,以及创作风格和特殊审美价值,从而形成舞蹈语言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著.舞蹈创作心理学[M].中国戏曲出版社,1998.
[2]孙大路著.中舞蹈编导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青戈著.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吴晓邦著.舞论续集[M].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5]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李承祥著.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舞蹈学院,1999.
[7]于平选编.舞蹈编导教学[M].北京舞蹈学院,2006.
[8]卡琳娜.伐纳著.舞蹈创编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9]朱光潜著.文艺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10]肖建华著.审美训练[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个性语言范文3
关键词:油画语言;个性化油画语言
1 什么是油画个性化语言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及表达感情的手段,是作为人类独特的符号系统。在这里语言更是被艺术家引用到艺术作品上,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生命的理解的方式。油画语言作为艺术语言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表达艺术审美的一种工具,也是艺术家进行形象思维并把它转化为物质形式的手段。油画从15世纪发明出来,在经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使其语言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艺术发展的今天,油画语言的独立都是建立在画家个性化修养与个性手法上,画家个性化的思想内涵、生活情感、创作经验也是油画自我语言的显著特征。因此,油画的个性化语言是在先天的生活环境与后天实践中形成的个性的、比较稳定的、独一无二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 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关系及构成因素
从上面阐述的个性化语言概念中,油画语言指的是油画家借以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了属于自己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造型表现手段和主题方式的总和,也非常形象的揭示了艺术内容的手段。那么,构成油画个性化语言的因素也有很多种构成,从上面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将油画个性化语言分为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列举。一方面,就是先天的生活环境、独立思维和灵性所带有的自我精神方面。每个画家的生活经历不同,所流露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那么对万物中所观察的角度与想象也是不同的。画家所处的生存状态在个性化油画语言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画家所处的生存状态一般可以表现为社会状态和自然状态。说大一点包含画家所生活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人文背景、风土人情等,说小一点包含画家的民族习惯、家庭教育、兴趣爱好、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画家在生存状态下,将内心的感悟表现在画面上,从选择的主题方向、色彩、构图上都是从自我精神中体现出来。另一方面,画家在创作实践中所探索的技术手法,也是油画个性化语言的重要因素。油画从15世纪产生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油画还是当代油画,很多艺术家在油画语言上的探索与尝试都付出了较多努力。油画的表现手法,经过每个流派的演变,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材料的运用与技法的娴熟构成了油画语言的比较具体的表现形式,因为每个画家的不同经历对材料与技法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带着很强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画家的不同在油画语言的运用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大大地丰富了油画的语言。独特性的技法很清晰地构成了油画语言的个性,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如此,进而会引起观赏者极大的关注与兴趣。虽然油画作品创作中的语言实质上还是对创作技法的展示,可是艺术创造是以审美为原则的,不会离开艺术创作中的各种技术,包括对色彩的运用,底子制作,肌理的制作和笔触的运用等。
油画个性化语言中的两个要素在关系上是相辅相成的,那么,画家不同的体验所导致的在思想上的个性化,也可以说成是在语言要素上的个性化,在语言形式上的个性化,也就是在技法上的个性化,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关系,也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若画家的一些个性想法只是体现在思想上,这一切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了;相反,若没有表达的内容及理念,只是有娴熟的技术手段,对于万物只是把所看变成所画,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观赏价值的,同样也毫无灵魂。艺术只有把主观的思想用个性化的技术手段表现出来,形式与内容的结合,这样的画家必将引发出个性化的绘画语言,那么,最终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是最有观赏价值和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3 独立个性化语言的作用
油画的个性化语言不是进行模仿或随意涂抹就能够得到的,也不是进行快速的集训而迅速练就出来的,它更加的需要画家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在传统训练中拓展创新,扬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实践,执着追求着。开始创作时可以模范的进行,但要知道这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真谛。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这说明在进行模仿时要注意尺度,还要拓展心智灵魂,不能被模仿的技能和形成所限制。画画不能等同于机器,可以印刷出较多的作品。而是要非常充分的去认知和汲取对自身有利的观念和艺术思维,为了更加完整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也为自己在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很扎实的基础。而画家要善于发现自己并找到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血脉的可能性,要树立不断探索及创新的意识等特质。还要及时的捕捉和判断自己在绘画上的个性化语言,以及发现艺术创造中的火花,对可能闪现的信息点的萌芽时期,进行反复的实践、研究与分析,使之得以不断的提高与延伸。要很清楚地认识到个性化的绘画语言一定会是属于自己的,也是画家衡量创作才能最好的标志,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艺术的负责和对观众的负责。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近100年,在这期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东西方艺术的交汇融合。特别是进入21世纪极度全球化的今天,自我语言的探索任务对每个艺术家来说就更为重要。我们在体会自己民族特色,借鉴西方文化时,要将时代与全球趋势,以及民族特色有机结合。要更多地从艺术作品的内涵上来讲,只有把握好这个正确的方向,才会建立起自己的油画语言。现在中国艺术趋向多元化发展,如“方案艺术” “艳俗艺术” “观念艺术”等,这里的新生代画家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我们更要追求独立的个性化语言,强调自己的艺术风格,才是当下所要做的。如今信息科技发展,市场价值的影响,使多数艺术家都被着迷,都是绕了几圈又回到最初的自己,也只有不屈的探索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的艺术家,才会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摸索和体会到他人无法取代与转借,也最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能把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很充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才能够使作品很有意义并获得永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古德曼.艺术语言[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 武永年.西方油画语言探秘及其它[D].衡阳师范学院,1997.
[3] 胥宇鲲.论油画语言的层次美[J].美术观察,1999.
[4] 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个性语言范文4
他鼓足了勇气,毛遂自荐
童自荣性格内向,含蓄深沉。在中学时代,他就特别喜爱看外国翻译片。想当一名配音演员的愿望,不知不觉滋生起来。
一个初夏的夜晚,雷雨刚过,使人感到一阵凉意。他从影院出来,在华灯初放灯影交织的大道上,他走着,想着。他为一种激情所控制,心不安地跳动着:他决心献身于电影配音事业。
回到家里,他展纸握笔,鼓足了勇气,给上影译制厂写了一封要求投考的信。信寄出后,他的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影译制厂每天都要收到许多这样的来信,甚至无法一一复信。然而,童自荣并没有就此灰心。几年以后,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又一次主动要求分配到上影译制厂。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此间不可无我音”
实现愿望的欢欣尚未过去,便接踵而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他从小生长在上海,平时讲话唇齿音较重,话说快了还不免带有“上海腔”。为此他曾苦恼过,但他没有退缩。他给自己规定:生活中决不讲上海话。与同事、朋友和家人,甚至上街买菜,都一律讲普通话。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求教,一字一句地纠正自己的发音和语气、语调。字典成了他不离手的伙伴,不管上哪儿,只要有点时间,他随手便翻开字典练习准确的发音。
他在戏剧学院学的是舞台表演,自己创造角色的观念很强。配音适宜以低调门来表达感情,而他却常常不自觉地冒高调,这使他的配音和原片基调产生了差异。“吃螺丝”(即实录时念错台词或出现其他失误)的事也时常发生。他感到沮丧。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配音的材料。
“春山磔磔春禽鸣’此间不可无我音”。一定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信念促使他重新振作起来。暂时的烦恼是前进着的人常会遇到的。只有意志不坚定的人,才会在困难面前坠入心灰气馁的痛苦深渊。
翻译片译制过程短,无法用很长的时间去酝酿角色,他就利用一切空闲时间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和有关资料。平时,他细心观察其他配音演员的配音技巧和特点。起初差不多有5年时间,他只不过是跑跑龙套,配些次要角色,但他把每一次配音都看作是对自己的磨砺。即使是只有几句话的角色,他也要从原片主题着手,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注意人物的性格色彩,力求用生动、自然的声音,确切地表现原片人物形象。
要使语言闪出个性的色彩
配音演员的表演没有形体动作,语言和声调是唯一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层次和力度的变化,来表现形形的外国人。要使语言闪出个性的色彩——这是童自荣在艺术上所追求的境界。
在《佐罗》中,他成功地为两个性格、身份、气质截然不同的人物迭也戈和假总督配了音。
在为迭也戈——佐罗配音时,他声音比较低沉,时实时松,吐字干净利索,嗓音流畅明快,表现佐罗洒脱、松弛的帅劲儿。对每句台词,他都仔细斟酌过。在影片结尾处,佐罗被韦尔塔上校一剑刺出窗外,复回,对欢呼着的韦尔塔说:“还有一口气。还不知鹿死谁手呢!”这句台词,他开始是慷慨激昂地说出的。但他觉得效果不好,不够稳,似乎有点故做英雄的味道。他在回家的路上思索着,怎样更好地说这句台词呢?对,要轻轻地,慢悠悠地,并且带有一丝玩笑的口吻吐出这句台词。当他从兴奋的沉思中清醒过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走过家门很远了。
为假总督配音,对童自荣来说就更为困难。这类角色他以前从未接触过。在导演的启示下,他深入到角色心底,找出其行为根据。迭也戈冒充假总督,为了避免韦尔塔的猜疑而故作傻态。因此,假总督在声音上也必须与侠客佐罗判若两人。配音时,童自荣有意拔高声调,呼吸短浅,声音有气无力,语调柔软夸张,而且带有些女性的嗲里嗲气。
“凡音声,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童自荣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穿硬皮鞋和软拖鞋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前者使人精神,后者使人懒散。为了能够更快地进入角色,在为《佐罗》配音时,童自荣常常要换鞋:为佐罗配音时穿硬皮鞋,为假总督配音时穿软拖鞋。
笑,对童自荣来说也是大有讲究的。不同的人物,笑是各有千秋的。有歇斯底里的笑,恐惧的笑,色厉内荏的笑;有悲愤欲极的哭笑,肆无忌惮的狂笑,欢乐得意的微笑;有奸笑、冷笑、傻笑、苦笑、发了疯的笑等等。笑得好,笑得正确,对塑造人物性格是很重要的。童自荣在为印度电影《哑女》中的男主人公拉裘配音时,就尝到了笑的艰辛。
童自荣的性格比较拘谨,而拉裘恰恰是非常“放”的角色。在各种场合不同的笑,是这个人物很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笑法,如那种既轻俏又带有滚动的笑,童自荣曾进行了反复的练习。在实录现场,他又十分注意和对手认真交流,力求即兴地而不是机械地把笑激发出来。
个性语言范文5
关键词:油画语言 个性化 呈现
个性化油画语言作为油画的外在表现形式历来被油画家们所津津乐道。在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幅成功的油画作品中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画家的色彩、线条、笔触、肌理等完整的、统一的、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一般认为油画语言是指油画家借以在艺术作品中体现自己的创作构思的技术手法和造型表现手段的总和――形象地揭示艺术内容的手段。而个性化特征为概念,不应理解为个性的人的性格特征。而是在进行理论表述时指及的独立单位有别于其他单位的性格特征。在此意义上包括地域、民族、心理个性特征、艺术家本人的个性特征以及时代个性特征等多个层次。两个不同时代的艺术家的艺术个性可能有相通之处,但其个性体验生活环境肯定不同。即便是同一时代的人,面对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个性思维表达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个性化油画语言呈现于画布的过程中,不论这些因素是否或无可能被油画家所完全主动地操纵,对其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探索有中国自己特色的个性化油画语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油画作品中呈现的绘画语言作为审美符号是感性的、形象的,不同于作为日常口头言语的一般书面文字的语言符号。它是出于心灵对外界的感性把握,经过人的精神过滤,已有别于别的客观表象,是人类创造的感性精神符号。实际上,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从来就不仅仅是视觉刺激,也不是客观表象的摹写。人类的知识、情感等因素往往支配着人类视知觉。会有意无意地“歪曲”客观。这里的歪曲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没有一个画家能纯客观地画其所见,也完全没有那个必要。艺术的真实是情感的真实,是艺术家们倾听自己心灵深处的低语,而作为油画基本语言。不是仅作为一个“建筑材料”或物质构架而存在,它本身是有生命的,是个性化的精神体验的方式的结果。即使是最简单的一根线也传达着某种个性化信息,或轻柔或有力。对人的精神上引起的感触显然有巨大的差别,绘画视觉语言的线条、色彩、笔触、肌理及其相互关系均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个性体验而出现不同的个性化绘画语言。画家把对客观外界的整体感悟转换为色彩、线条、笔触等绘画语言要素,以特殊的工具、材料表达媒介和方法形成特殊的词汇和特定语法。又由于“不同的精神内在需要产生对语言要素的不同侧重和使用工具材料、方法的不同形成语言符号的不同体系。这里有东西方语系的区别,在大的绘画语言符号中,又呈现出不同的法则的具体语言符号支系统。而作为每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那里又有一些因个人气质等因素形成的纯属个性风格的小法则,构建成他们各具个性的语言符号分系统”。因此艺术语言符号总是呈现出丰富复杂的形态。这正是由个性化的丰富复杂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下边就个性化油画绘画语言的诸多因素是如何呈现在作品中的来逐一举例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造型。造型是第一位的,通过造型表现出个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体验。他们的造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个性体验因素,是以情感强化为推动力的,凡・高的生活经历,是不同于常人的。画家一生受尽了磨难。他的这种生活经历自然地反映转化到他那不同寻常的油画语言表达之中,他的造型由形的扭曲而产生的起伏变化,所表达的情感最为复杂。既可以表现心理的不平和痛苦,也可以表现乐观向上、充满活力的昂扬精神。席勒的人物造型有一种病态的外表和神经质的情绪,使画面的神经质情绪达到了近乎痉挛的强烈程度,也透露出被压抑的内心痛苦,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性的渴望。这些画家的作品我们单从其造型就可窥视出画者那不同于常人的内心思想和强烈的个性。
由于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生活的态度存在着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所表现在画面上的色彩也因人而异。个人对世界人生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能通过他画中的色彩体现出来。鲁本斯的色彩就和他事业成功生活幸福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画面色彩之中,以特别的比例混合的白、黄、红、蓝四色使他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个个显得明亮华贵,超越了人间的苦难,在欢乐和幸福之中不知所终,而这和格列柯的作品一看就知是他的一样,色彩上大多采取蓝、绿、黑和土黄组成的阴冷色调,这也和作者本人生活现状有密切的联系。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西班牙社会生活现状,受人文主义、矫饰主义及拜占庭画风的影响,使其最后走上了一条与西班牙没落贵族思想相呼应的神秘主义道路,显然以鲁本斯的美满生活阅历及幸福的人生生活体验要画出像格列柯这样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的。
笔触对于表现油画作品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印象派辉煌灿烂之时,正是笔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用笔和笔触的不同是印象派内部各种个人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凡・高用其特有的火焰般的用笔临摹了米勒的《播种者》,尽管构图色彩都是米勒的,但笔触的变化。画的整个面貌和情景也随之变化,这些画就变成了地地道道凡・高的作品了。无论是莫奈的层层落叶式笔触,还是雷诺阿的羽毛般笔触,以及毕沙罗的鹅毛般的笔触和塞尚的“瓦片”似的运笔方法,最终无不显示出其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为自己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了印记。中国古人认为人有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汤姆・金斯认为人有八种原始感情:兴奋――激动、享受――快乐、惊奇――吃惊、痛苦――苦恼、厌恶――轻蔑、愤怒――狂怒、羞愧――羞辱、恐惧――恐怖。那么绘画时笔随人意,意则生万物。而人在作画时的思想与感情是通过笔法在纸或画布上画出太小不一的笔画,而这些各种形状的笔触。也就由人赋予了它们生命,笔者称它们为“笔触的情态”。虽然这是在讲作画时的心境,但这些自然形态通过画笔表现在画布上的时候,形象性则变为规律性的。有情态的笔触,这种笔触将个性体验和作品的生命力融为一体,感情愉快――笔触流利、舒畅;怒气冲天――用笔纵横挥毫,锋芒毕露;痛苦悲哀――用笔艰难晦涩;快乐一笔法如飞如动;厌恶――笔触粗简狂放、恐惧――笔触的扭动与挣扎;爱――强烈的爱,笔触的强烈、忘乎所以,温柔的爱,轻柔委婉。在这种情态向笔触的转变过程中,笔触赋予了油画这个画种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就了油画发展史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神话。
个性语言范文6
【关 键 词】 课堂语言;规范化;个性化
在我们学区里,因为偏向于农村,很多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不愿上讲台来发言、不敢大方面对集体发言,讲述时不完整、夹带方言等,没有良好的说完整话的习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改变这一现象,使每个在校学习的学生都能一定程度地获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本领。但问题往往是,经过几年的教学活动,收效却不大。教师虽然教给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却未能使大部分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这种情况使大部分学生直到小学毕业仍没有形成语感,写作或其他表达病句多、方言土语多就可以得到证明。要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语言工具由不规范的生活语(方言土语)到规范语(标准普通话)的转变,促进他们将语文知识内化为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行科学地引导和训练。特别是在学生刚进校门时,就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说好规范话的教育。另外,语文学习也应是个性化的行为,在现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相脱节,课堂“共话”太多,忽视了个性化语言。教学中,教师“导”的力度过大,介入太深,总是按预先设定的标准,期待的答案来评价,指导缺乏多样性。因此,我们要从最基本的课堂做起,让学生课堂语言规范化、个性化。
一、言传身教很重要
给学生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和多渠道的语言交际环境,以促进学生课堂语言的规范化,教师应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用合乎规范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讲课,通过正面引导使他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之处。由教师提供学生基本句式,让他们掌握说话的基本技巧,从小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教师力求语言的规范化,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而得体,处处给学生做出示范。在学生刚进校门时,接触的一年级课本前半部分的拼音教学中有很多儿歌童谣,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范读,读出儿歌的韵律,表达出儿歌的快乐之情。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进入规范语言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乡村生活,进入语言规范的城市生活。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儿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厚积而薄发”
“厚积而薄发”,语文积累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积累意识和习惯作为提高学生积累实效的前提来加以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策略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语言的学习,是在“巨大能量的言语例子”反复撞击和刺激下,才点点滴滴“说出”,是在成年累月数量无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的。因此,量的巨大,例子的丰富,交往范围的扩展,生活接触的广泛,才是根本。在一册语文教学中,因为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不多,我们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通俗易懂、上口有趣的儿歌,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在熟读儿歌300首,不会作“歌”也会吟的基础下,规范学生的语言。
三、学会倾听,抓住关键
不听没有交流,不听不再继续。“听——思考问题——确定自己话题内容——组织语言”,因此,学会听非常关键。学生在情境中,现听现想,现想现说,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逐步规范自己的语言,掌握语言运用的技能技巧。运用独白语言时,表达准确到位;运用对话语言时,清楚明白;表达自己的意思要说得“得体”;运用“体势”语言,要适度、准确;在交往中,围绕话题,人人参与,进行同桌、小组、全班等多向交流,逐步做到规范自己的语言。根据同学表达时的情况给予一些评价,这些评价就能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也是学生课堂语言个性化最佳体现的地方和方式,好的肯定,不足的指出,分析原因,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这也是课堂语言规范化和个性化一个质的飞跃。
四、在口语交际课中飞扬个性
口语交际课堂是学生的“拐杖”,没有这个“拐杖”,学生会走歪路。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把话说连贯,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互联系的小问题,采用“我问你答”的方式,教师来提问,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把回答的话连起来说几句话。或者是随机在他们表达不出的时候提供给他们词语或句式帮助他们,也就是在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疑难和困惑时,教师需要适时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去思考、讨论、感受,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双方直接交流,相互不断互换听说的角色,凭着对方话语的理解,作出恰当的反应(包括言语、神态表情、动作等),使交流来往能继续,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要克服过去偏重独白言语训练的倾向,克服把“听”和“说”机械分割的毛病,强调交流传递,关注听者的反应,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达到多面交流的目的。
在一册的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口语交际的内容,有《这样做不好》《有趣的游戏》《我们的画》《我会拼图》《该怎么办》《小兔运南瓜》,在这些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想象,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教师对他们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既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又给学生一个说话的余地,个性化语言很容易释放。如《我会拼图》这一课,教师不要划框框让学生拼出什么图,而要启发、鼓励学生用这些大小不一的纸片拼出一个个充满童趣、想象、与众不同的图案。在我上的这节课中,小朋友们有的拼出小狗、有的拼出闹钟,还有的拼出葡萄等等,同学们的想象多么新奇,多么合理啊!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通过教师对该话题的注意事项以及语言的规范的指导,学生还能展现自己个性化的语言。
五、在综合实践课中飞扬个性
以教材内容训练为基础,同时超越教材,创设更具有实践性的情境,让学生“像实战一样练兵”,让学生发挥个性和语言创造力,进行综合场景交流训练。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应进入角色,听清楚,说明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并辅以表情和手势等体态语言,还要根据话题,互评互纠。我上了一节小学语文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要有诚信》,在这节课中,我了解到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我腾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在课上,我通过学生们收集到的故事,放开他们去交流、讨论,以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他们表达语言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能使用标准、流畅的普通话,语言具有完整性、层次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啰嗦、不重复、不带语病、不加口头禅,不使用方言土语,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追求,坚持不懈地训练,使学生语言规范化和个性化得到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玲玲. 语文教育与语言测试[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3] 崔希亮.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丁金枝. 蒙台梭利教育:语言领域[M].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8.
[5] 倪文锦.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