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1

一、项目目标

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农村和城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为重点,发挥卫生科技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自年起利用4年时间,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培养一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建立一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模式,在我县逐步建立起基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有效网络和机制,全面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大力提升我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其医疗、预防、保健技术服务水平。

二、项目实施范围和内容

(一)适宜卫生技术遴选。从卫生部及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目录、市、县内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项目、全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以及各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中筛选适宜卫生技术进行推广。县卫生局定期组织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申报和评选,经专家评审后,确定推广项目,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

入选的适宜卫生技术需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2、实用安全、疗效确切;

3、成本低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便于掌握,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

(二)师资培训: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我县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基地,各单位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目录(见附件),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优势学科,积极培养专业人员进行推广,每单位每年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要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三)推广范围: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面向全县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为一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项的适宜卫生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尤其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人员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工

(1)按照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制定的《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施意见》要求,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实行分级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的管理体制。省卫生厅负责全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程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估。市卫生局负责辖区内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监督、考核及效果评价。

(2)县卫生局负责全县内医疗卫生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的具体组织实施,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培训和技术应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并做好项目推广情况年度统计工作。

(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具体负责适宜卫生技术的筛选、推广和培训工作,作为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各单位每年负责推广不少于3项适宜技术,于每年4月15日前将推广项目申报表报县卫生局业务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所承担的推广项目进展情况报县卫生局业务股。

(4)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按照培训任务分配表选派本单位和本辖区的两级人员按时参加培训。

(二)组织形式

坚持按需推广、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采取培训班、专业进修班、专题讲座及巡回指导等方式进行推广。各类技术推广应做到集中讲解、现场操作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训推广与临床使用相结合,确保推广效果。

四、实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训对象基本掌握相应的适宜卫生技术,具备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单位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方案和计划,积极开展推广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成立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指导专家组,负责培训师资骨干,指导全县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专家指导组,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学习、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熟悉掌握适宜技术,并组织举办培训班、巡回推广、现场操作等方式在县内进行推广。各培训基地要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有关人员进行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和推广。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2

一、加强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妇幼卫生政策

各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和新的《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争取县(区)党委、政府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深入贯彻落实医改任务中的妇幼卫生内容,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方针,以《省妇幼保健工作规划(2011-2015年)》及配套出台的18个妇幼保健工作方案为指导,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全面提高全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二、认真实施妇幼卫生项目,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1、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各县(区)要结合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进程,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儿科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调配卫生人才资源。要建立和完善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和危急症抢救中心,成立县级孕产妇抢救技术小组,公布急救电话并确保24小时开通,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加强高危筛查培训,基层妇幼专干和村医均要熟练掌握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要严格剖腹产指征,严密产程观察,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剖宫产手术比例不得超过25%,乡镇卫生院不准开展剖宫产手术。要按照《孕产妇死亡评审细则》和《省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试行)》,积极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年内,市妇幼保健院要组织一至两次市级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各县(区)要根据辖区内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的情况,组织开展死亡病例评审。至年底,孕产妇死亡率要控制在30/10万以下,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下。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严格控制孕产妇住院分娩平产和剖宫产限价标准和剖宫产比例,根据甘财社〔2011〕176号文件要求,按照每位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补助500元(中央财政补助400元、省财政补助50元、县财政补助50元)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补助,对残疾、贫困或危重症孕产妇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年底,以县(区)为单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要达到90%以上。

3、“两癌”筛查项目。根据省卫生厅、省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省城乡妇女中开展“两癌”筛查的通知》(甘妇发〔2011〕82号)文件要求,今年的“两癌”筛查工作要在全市全面展开,各县(区)要尽快针对本辖区适龄妇女,扎实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各县(区)卫生局要积极协调解决困难,各单位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两癌”筛查工作顺利开展。

4、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乡级以上的医疗保健机构要与有关医疗保健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创造条件,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从健康教育、检测与咨询、干预治疗和保健指导等方面,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要按时向市妇幼保健院信息科上报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崆峒区(项目县)妇幼保健院还要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做好网络直报工作。

5、农村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各县(区)卫生局要积极配合计生部门做好补服叶酸项目工作的日常监督和指导,并依据卫生部妇社司《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卫妇社妇卫便函〔2010〕19号)中《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督导评估标准》,组织对辖区内叶酸发放工作的督导评估。各医疗保健单位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和技术指导工作。

三、规范开展各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

1、以母婴安全为重点,强化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各县(区)要提高早孕建卡率,加强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要重视开展孕期缺铁性贫血的监测与治疗工作,开展产科疑难病例的会诊、孕产妇死亡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要切实加强儿童保健工作,进一步完善儿童系统管理。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要分别建立系统管理册(表)。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定期进行4、2、1体检。重点做好新生儿访视、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评价、体弱儿管理。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儿童卫生保健工作的技术培训和业务督导。年底,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2%,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

2、认真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障碍筛查。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提高已出生的患病儿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县(区)卫生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开展筛查,要继续保持去年的工作势头,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筛查质量。年底各县(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听力筛查率均要达到80%以上。做好听障儿童和苯丙酮尿症患儿的救治宣传。按照市卫生局《转发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全省0-7岁贫困听障儿童医疗救治工作的通知》(平卫函发〔2012〕6号)要求,积极做好辖区0-7岁儿童听力筛查,5月底完成筛查、上报和转诊工作,并认真及时填报相关报表,为听障儿童提供救治良机。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的苯丙酮尿症确诊患儿,按照《省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特殊奶粉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积极为其申报特殊奶粉补助,为患儿家庭减轻负担。

3、继续做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与结婚登记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开展婚育保健知识宣传,提高待婚青年的保健意识。严格婚前医学检查程序,为婚检对象提供高效、便捷、满意的婚检服务。各县(区)卫生局要加强对婚检工作的督导,并协助妇幼保健机构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做好婚检经费财政预算,切实兑现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免费婚检所需经费。年底,各县(区)婚检率要达到95%以上。

4、深入开展健康宣教工作。提高群众保健意识是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县(区)要深刻认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认真制定针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教育行动计划,采取专题讲座、刷写宣传标语、发放保健手册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利用节日、集会等时机,多层面深入开展妇幼卫生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预防保健工作的作用

按照省、市要求,各县(区)卫生局要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监督指导。各县(区)妇幼保健机构年内都要开设中医妇幼保健门诊,要健全中医、中药等科室,配备能满足中医药服务工作需要的技术人员,完善相关制度和服务流程。对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治未病技术规范,改革工作流程,积极引进和推广运用中医适宜技术,积极探索妇女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及开展中医药治疗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新业务模式,努力使中医临床业务量要达到总临床业务量1/3以上。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内涵建设,制定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的工作措施,提高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

五、认真做好妇幼卫生信息及“三网”监测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管理通知»文件精神,要全面开展“三网”监测工作,特别是庄浪、静宁两个国家级监测点要高度重视,及时报送数据,认真总结经验向全市推广。要按照省上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数据报告时限要求,认真做好“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宫颈癌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以及“三网”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工作。要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使用省卫生厅制定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和各类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表格,认真书写产科病历(特别是产程图的绘制)、孕产妇及围产儿保健手册,儿童体检表,并做好各类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推动全市孕产妇和儿童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加强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质控工作,做好信息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跟踪随访、漏报调查等工作。

六、全面完成各项妇幼卫生工作培训任务

1、完成今年的产科适宜技术培训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关于印发市产科适宜技术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平卫发〔2012〕18号)安排,合理安排人员参加培训,完成培训任务。

2、做好妇幼卫生项目培训和进修工作。市妇幼保健院要完成县(区)级监测人员、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项目的技术指导、网络直报、质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年报、“降消”项目网络直报、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和“三网”监测数据的网络直报质量。

3、市、县(区)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完成省卫生厅统一安排的“降消”项目市、县级助产人员的进修和保健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和有关项目规定,做好县对乡(镇)、村的基层保健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七、认真组织实施妇幼卫生绩效考核和督导工作

1、落实驻县专家工作制度。市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充分认识妇幼保健专家驻县蹲点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督促驻县专家蹲点指导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妇幼卫生督导。市妇幼保健院要在半年和年终,分别完成对各县(区)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妇幼卫生信息质控等工作方面的全面督导,并配合完成对各县(区)的三大妇幼卫生项目和妇幼卫生综合项目的两次督导工作任务。各县(区)卫生局要落实对本县(区)的督导工作每两个月一次,全年覆盖所有乡、村的任务。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3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积778平方公里,辖5镇4乡,309个行政村,全县人口26.9万。县是华夏医祖扁鹊行医采药的地方,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中医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评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医院先后经历2次迁建,3次易址,规模逐渐扩大,功能趋于合理。目前,医院新院址占地面积达50亩,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0%。全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职称人员13人)。业务技术骨干均省级以上医院专科进修。

医院编制床位150张,设有内、外、妇、儿、急诊、皮肤、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针灸理疗康复、骨伤、肛肠等12个临床科室。中风专科、皮肤专科、疼痛专科、肛肠专科被邢台市卫生局确定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设有高血压糖尿病、睡眠障碍、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症等专病门诊。设有心病、脑病、外科、创伤、妇产、儿科等6个病区。以及化验、病理、超声、心、脑电图、胃肠镜、高压氧舱、放疗、CT、放射、中西药房、消毒供应等20多个医疗、医技科室。

医院拥有全身螺旋CT机、钴60放疗机、彩色B超诊断仪、肺功能测试仪、彩色经颅多普勒、心电工作站、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500毫安高频遥控胃肠光机、C型臂光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高压氧舱、全自动5分类血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仪、血流变仪、血液灌流机、过敏反应测试仪,化学发光仪、骨质疏松测试仪、特定蛋白分析仪、24小时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等大中型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2010年门诊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业务流水收入2140万元。

我院是全市中医系统首家二级甲等医院,被上级确定为河北医大、河北工程大学、邢台医专临床教学医院,连年被评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三星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被省卫生厅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优质服务百佳医院”、“河北省示范中医院”;河北省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被中华医学会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来,通过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对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端正中医医院办院方向,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临床科室建设、人才培养得到了加强,中医护理、中药药事管理不断规范,中医药文化氛围深化浓厚,基本达到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我院工作的不断发展。

(一)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得到落实。在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制定了以中医为主的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逐项加以落实,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突出中医特色指标和措施,并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列入医院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定期对科室进行检查考评,每月通报点评并与奖金分配挂钩,严格奖惩。此外,落实专人负责基层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院长与卫生局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医院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按照相关任务要求与受援单位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与基层指导工作。

(二)人员配备合理,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通知”的要求,全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比例达到68.9%;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达到81.8%;护理人员接受中医药知识技能岗位培训达93%;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职能科室负责人中医药人员比例达66.7%;临床科室主要负责人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培训两年以上比例达75%;妇科等11个临床科室负责人基本符合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相关要求。此外,对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及技能培训有规划、有制度、有考核并积极抓好落实。

(三)临床科室建设步入正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名称的通知”的相关规定,认真进行自查自纠,科室命名符合规范要求。同时认真学习贯彻临床科室建设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认真抓好科室设置、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强化临床病例辨证施治,病例讨论及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24个常见病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在临床中应用。认真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书写规定,实行了电子病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38种,开展非药物中医治疗项目64个,门诊处方中中药比例达65.6%,饮片比例达34.8%。

(四)重点专科建设明显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皮肤科、疼痛科、肛肠科、中风科被市卫生局命名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各专科均制定了3个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定期评价分析和优化总结,探索试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目前,4个重点专科依托专家以及专科项目支持,医院给予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重点倾斜,目前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规模。

(五)中药药事管理逐步规范。根据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扩建了中药房,调整了煎药室、库房设置,药库、药房面积设施达到相关要求,适应工作需要。中药房、煎药室负责人具有主管中药师资格并有2人取得高级中药鉴别师资格。认真执行中药采购制度、饮片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引进使用免煎中药200余种,严格进货渠道,落实煎药室管理规范,制定煎药室工作制度和煎药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洁消毒。

(六)中医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计划和措施,明确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每月一培训,半年一考核,床位护士比例1:0.4,各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个,按照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每周检查,每月考评,根据不同科室特开展专科专病特色护理,每个病区3个病种并提供健康指导,护理人员基本掌握本科常见

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七)中医药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中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和“指南”,制定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方案及医院宗旨、医院发展战略、医院院训、医院经营服务理念、医院奋斗目标、医院院歌(正在谱曲中)、医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体现医院中医药文化价值观念,总体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规范员工服务理念、诊疗行为、服务用语、着装规范等为主要内容的“员工手册”并进行培训。为搞好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我们在庭院内塑造了扁鹊像,将“大医精诚”雕刻在门口影蔽墙上,医院走廊、候诊区挂有宣传中医药知识的牌匾,院内橱窗有特色专科介绍,编印《新中医》医院院报十期,5万余份,编辑中医药养生保健手册2期,1万余册,医院内庭院筹建中草药种植园,部分病室安装闭路电视播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片,制作6个中医专科专病电视片于电视台播放,大力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八)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起步运行。制定了医院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开展常用中医预防保健技术,初步开展了中医药养生保健咨询、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活动”工作保障。为加强对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副院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为成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人员,为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明确目标任务,定期督导调度,将八项重点工作层层分解至相关领导和科室,利用质检日、院周会进行督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落实。三是完善制度、严格标准。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医院综合质量考评细则、员工手册、印发各项“规范”“指南”加大各项培训考核力度,实施质量监督,促进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特色、丰富中医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是: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是把院领导的思想统一到以抓体现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上来,抓重点、抓特色,先后制定出台了强化中医内涵建设的具体措施和规定。一是认真落实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强化中医辨证论治和中医护理技术运用,提高中医病历书写质量,定期检查,加强质控;二是要求各临床科室要根据科学带头人的特点至少选定一个以上中医专科(专病)项目,加以探索与发展,如内1科选定脾胃病、内2科选定中风病、外1科选定肛肠病、外2科选定腰腿痛、妇产科选定不孕症、儿科选定哮喘病,以疗效和特色培育扩大其专科(专病)规模;三是对重点专科或有发展前景的科室给予重点扶持,医院从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给予重点倾斜,对学科带头人给予其奖励或重用,促进科室发展;四是组织相关科室技术骨干外出参观考察(先后赴迁安、潍坊、平顶山、西安、柳州、荣成等地中医院),学习借鉴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经验;五是将中药饮片的使用列入医院月度综合质量考核,对于达不到要求者扣罚科室奖金,并与科主任奖金挂钩20%;六是鼓励西医学习中医,中医带动西医,使临床医务人员都能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同时不定期召开专科(专病)研讨会,相互交流学习专科专病建设经验,相互促进提高;七是在临床科室负责人的配备上、原则上必须是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职称的人员,西医人员原则上要经过中医学习取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学历者,方予提拔任用;八是积极开展中医服务项目,皮肤科配制中药香囊防治过敏性疾病、手足口病,开展中药面膜皮肤美容护理;针灸理疗科开展晚间足疗服务方便病人,配置膏剂敷贴治疗面神经麻痹;中药房引进免煎中药方便患者服用。九是增加设备投入,购置配备中医诊疗仪器增加中医非药物诊疗项目的开展,推动我院中医专科专病以及中医特色建设。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护理人员;中医护理;认知态度;调查

中医护理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随着临床护理学的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中的特色,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也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对我院护士进行了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8名被调查者是我院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1.98±6.02岁(22~48岁);护龄10.80±7.50年(1~29年);学历:中专76名,大专38名,本科15名;职称:副高3名,中级55名,初级70名;岗位:护士长20名,责任护士56名,其他52名;科室:外科56名,内科60名,其他科室14名;中医护理教育背景:系中医院校毕业者3名(2.3%),参加为期1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者4名(3.1%),其余参加我院组织的中医护理培训者121名(94.5%)。

1.2 方法 制作“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和操作的认知与态度调查表”,包括被调查者的背景材料、中医护理相关知识及操作的可行性与掌握程度(非常认同5分,比较认同4分,一般3分,不太认同2分,不认同1分);中医护理项目开展情况(是、否)等。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条目及答案上打钩,答完后一并收回。共发放调查表140份,收回138份,回答完整128份,有效率92.8%,所有数据采用SPSS12.0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对中医护理的认知与态度 结果显示护士对中医护理的必要性认可度较高,得分率在64%~96%(得分率=得分均值/满分值),尤其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即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得分率70%以上,而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率54%~65%;对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2项认可度相对较低;必要性、可行性、积极性及掌握程度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41~0.57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士对中医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分别从职称(中高级与初级)和学历(本科与大中专)两方面对128名护士在中医护理知识:辨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调护、既病防变、饮食调护、养生保健、中医护理书写及中医护理操作等方面掌握程度进行比较发现,中高级职称人员对辩证施护、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初级职称人员;本科学历人员对辩证施护、生活起居、情志护理、即病防变、中医护理书写和操作的掌握程度高于大中专学历者。

2.3 对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认知、掌握与运用情况 中药湿敷、刮痧、穴位按摩、水针、穴位敷贴、中药灌肠、中药雾化、中药熏洗、中药敷脐、拔罐、耳穴埋豆等项目适合护士开展的认同率达50%以上,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医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也在50%以上,中药湿敷、中药灌肠2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其他项目运用较少。认为影响中医护理操作开展的主要因素是: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不足122人(95.3%),护士人力不足119人(93.0%),医生不开遗嘱95人(74.2%),不能收费89人(69.5%),缺乏设施仪器84人(65.6%)等,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中医护理知识与操作现状分析

3.1.1 护士对中医护理的认可度比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生活起居、情志调护、饮食调护、既病防变、养生保健、中医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积极性较高。这与中医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三因制宜”、及“预防为主”等原则进行护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以及中医护理操作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简便易行、直观安全、收费低廉、创伤小、见效快,极大地迎合了患者的需求,而深受患者喜爱和护士的肯定有关。

3.1.2 护士对中医护理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处于中等程度,这与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学基础较为薄弱有关,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仅有5.5%的护士毕业于中医院校,或接受系统的西学中培训,绝大部分毕业于西医院校,加之中医院校教育也大多定位于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临床实践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三基知识和临证能力较为薄弱,尤其是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书写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较低。

3.1.3 系统培训有利于中医护理临证能力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中高级职称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初级职称者,这与护理部制定并落实中医护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培训计划,每年举办“中医护理三基培训”继续教育项目,组织中医护理科研和教学,培训并实施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等,提高了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有关。而中医院校毕业生均为本可学历,对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优于大中专学历者。

3.1.4 影响临床中医护理运用的因素 多大数中医护理操作项目被认同为适合护士开展,并且刮痧、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医灌肠、穴位敷贴、水针、中药雾化等操作项目掌握率在50%以上,但仅中药湿敷和中药灌肠2个项目被50%以上的护士临床运用,提示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临床开展不如护士对其的掌握。主要原因是护士人力不足,医生不开医嘱,不能收费,缺乏实施等因素有关。目前护士严重缺编,忙于完成治疗性护理任务,而中医护理操作一般需护士持续在病人身旁操作20~30分钟,且绝大多数中医护理项目未列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影响医护人员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积极性,也影响医院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投入。

3.2 建议

3.2.1 培养高级实用型中医护理临床、教学、科研人才

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西医护理教育增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内容;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先在中医特色浓厚的病区进行中医护理模式病房试点,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为全面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打下基础;尽早着手培养中医护理专业护士,建立中医护理专业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举办规范、系统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和专科护士培训项目,使中医西医护理知识与技术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预防、康复、保健等领域的作用。

3.2.2 加强中医护理许研究与立法 目前中医护理的科研项目少、科研能让层次低,大多是对现有的护理方法或护理技术的临床疗效的回顾性总结,缺乏深层次的、前瞻性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与中医护理学科定位不清,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组织管理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有关。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做了规定,但与针灸学、推拿学等存在诸多重叠、交叉,《护理条例》也未对中医护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中医护理技术的范畴、界定、执行中医护理操作的从业资质等均需要中医护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配套的法规、规章和规范,用法律行使予以明确规定。要运用循证护理理论与方法,加大中医护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中医护理在慢性病防治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高中医护理学科地位和工作质量。

3.2.3 加强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与运用 护理技术操作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管理的目标,保证其有统一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对护理行为起到基础保障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进行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将中医护理操作项目列入诊疗项目和医疗收费项目中,促进中医护理事业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发展,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避免医疗纠纷。

综上所述,祖国传统医药学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等方面所体现出独特优势。因此,应加强中医护理队伍建设、用循证护理原则确认临床护理疗效,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培训,研究与推广,使中医护理技术更科学、安全和有效,促进中医护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穆兰,陈学建,张诗文.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1):45-46.

[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69,(3):282-283.

[3]王俊杰,汪丽娟,边雪梅.中医护理技术优势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66-567.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5

一、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深化了妇幼保健工作

1、进一步加强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管理工作。一是今年以来,积极组织辖区医疗保健机构通过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录入“妇幼一卡通”等方式掌握全区孕产妇保健信息,全程追访和监控直至产后42天,今年以来,我区妇幼“一卡通”录入率99.63%;并继续实施危重孕产妇孕情报告制度,每月定期收集辖区内所有产科单位检查出的危重孕产妇信息,督促孕产妇定期接受全面的孕产期保健和及时到医院分娩,今年以来共追踪监管高危孕产妇65例;二是4月28日,开展了孕产妇死亡1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1次,及时总结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案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工作干预和改进措施,切实促进了全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三是继续加强了产科急救工作,今年以来,已成功抢救危重孕产妇29例,切实控制了我区的孕产妇死亡率。今年以来,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55‰,均圆满完成了市工作目标要求。

2、进一步加强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一是继续全面开展了免费婚检工作。今年以来,已为1185名新婚夫妇实施了免费婚检。二是进一步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今年以来,已为9399名新生儿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筛查率为96.65%,三是全面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新生儿听力筛查8420人,筛查率86.58%,均圆满完成了市工作目标要求。

3、进一步深化了儿童保健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开展0-3岁儿童保健22613人,系统管理率99.35%。体弱儿管理率100%。新生儿访视率100%,6月内纯母乳喂养率69.6%,均圆满完成了市工作目标要求。

4、全面实施妇幼保健惠民工作。一是今年以来,全面实施了免费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贫困家庭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从区社区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中调整落实了42万元专项经费,同时制定下发了《金牛区妇幼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低保家庭新生儿听力筛查定额补偿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了专项经费的使用范围、经费拨付程序、经费监管等工作程序,确保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年以来,已开展免费产后访视6658人,实施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311人。二是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制定下发了《金牛区城乡居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施方案(实行)》,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我区户口的涉农居民、城市低保户居民孕产妇住院分娩予以补助,确保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的不断提高,切实降低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今年以来,已实施住院分娩补助203人,全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5、继续加强了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全区区属医疗机构流动人口住院分娩1467人,针对无计划生育证明的均及时上报街道计生部门,上报率100%;全年计划生育手术未发生严重的计划生育手术医疗事故和差错。同时未发现有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等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情况。

6、进一步健全了妇幼保健工作管理制度。一是进一步健全了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年度妇幼保健重点工作纳入对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年度目标考核。二是继续实施了季度通报制度,对全区妇幼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都及时通报,切实推动了全区妇幼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三是建立了金牛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分级考核制度,制定下发了明确的指标,并于3月底组织区级专家对全区所有的妇幼保健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了半年督查,对存在问题的的单位限期整改。11月又组织区级专家进行了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

7、进一步加强了妇幼监督执法工作。将妇幼监督执法工作纳入了对区监督执法所的目标任务,每月结合医疗服务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今年以来共开展了执法监督检查20次,有效地遏制了无证执业、超范围执业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全区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三)、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管。一是继续落实了全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目标责任制。今年,与目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成都市金牛区年社区卫生专项目标的通知》,明确了各区级部门、各街道的职责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全面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

2、进一步深化了“卫生进社区”工作。积极开展了“社区医生进万家”、“金牛区社区卫生宣传月”、重点人群“六免费”和贫困群众惠民医疗等服务工作。我局再次将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102名社区责任医生的联系电话印制在我局编印的10万份健康手册系列第三期上向社区群众发放,社区群众一个电话,社区医生将随时为其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今年以来,社区医生已开展巡诊17.74万人次,开展孤寡老人呼叫救助325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25次,发放健教宣传资料31.3万份,“卫生进社区”义诊活动2704次,院落覆盖率达90%;开展600名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每月至少的一次精神康复指导随访率100%,儿童预防接种272703人次,慢性病管理2.39万人,切实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全面开展了4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工作。目前,九里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100%,并已投入使用;人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7%;沙河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5%;曹家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项目已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5%,预计12底前全面完工。

3、全面了惠民医疗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开展“三减四免”惠民服务23.79万人次,惠民金额42.83万元,开展门诊医疗救助3013人次,救助金额21.41万元;同时,全面开展了重点人群“六免费”工作,已开展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心电图、B超、生化检查等)9963人,惠民经费达88.88万。

(三)全面开展了中医药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购置下发了100本中医药适宜技术丛书,并委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对全区35名中医药人员进行了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等5项适宜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了中医药服务水平;二是以“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了我区2家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人员配置、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并于11月5日组织区级中医专家进行了“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考核,2家中医机构都基本达标。三是对照新的标准积极开展了区中医医院二乙复审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区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在7月聘请市级专家进行了初审,11月20日将将接受市级专家终审。四是完成了2家“药店坐堂中医诊所”审批工作。五是全面开展了“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并在曹家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创建标准全面开展了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11月18日将接受市局中医处的验收;今年以来,全区社区中医服务量为56.96%,圆满完成了目标要求。

(四)全面开展了涉农卫生服务工作

全面开展了乡村医生考核和重新注册工作,目前已完成了考核、公示和换证注册工作。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范文6

一、充分认识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区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为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全区现有的卫生人才队伍状况与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农村和社区医卫技术人员数量短缺,特别是高水平人才短缺严重;医卫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医疗服务水平较低,人才已成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障。

二、明确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要通过招聘引进和学习培训等方式,建成一支“编配数量适宜、人员结构优化、综合素质优良、学科梯队健全”的医疗卫生队伍。按照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的标准,根据全区人口总数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重新核定增加编制,分步实施。重点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招聘一批专科以上医学类毕业生、聘用一批具有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卫生室人员,使医技人员数量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发挥我区区位、人文优势,进一步开发区外人才资源。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点专科要配备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着力引进能跻身省内领先或市内一流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星元医院、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每年要从区外引进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区财政给聘用单位每人每年预算补助经费10万元,不足部分由聘用单位在收入中支出。

四、多渠道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

通过举行专场招聘会、组织专项招聘,多渠道吸纳优秀人才。从2012年起,每年在西安交大等重点医学院校专场招聘30名以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区属医疗卫生单位;每年向社会公开报名招聘30名以上专科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和区属医疗机构医技科室。

五、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

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聘请高级职称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老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工作,帮助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业务水平。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年以上的,要按照平等协商、报酬合理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区财政给聘用单位每年每人安排补助经费2万元,由医疗机构按照聘用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考核兑现返聘退休医生的待遇,实际待遇超过财政补助标准部分由医疗机构从医疗服务收入中支付。

六、全面加强乡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为乡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人才。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由区财政统一给予个人一定金额的补助。实施好安心工程,改善城乡之间人才结构的不均衡状态。以优质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乡镇卫生院院长实行年薪制,提高薪酬标准,公开招聘院长,严格考核兑现。把具有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村医统一聘用到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安排到村卫生室并统一管理,全面落实村级各项卫生工作,提高三级卫生网络的整体服务水平。

七、加强在职卫技人员的培训考核

恢复区卫校的建制,更名为区卫生培训中心,重点搞好基层卫技人员的岗位适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和执业医师考核工作。继续开展以“三基、三严”为核心的岗位培训,科学制定卫技人员的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采取医学院校学历教育、与上级医疗机构科研合作、现代远程教育、有计划派出人员到省以上的三级医院进修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卫技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同时,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每两年开展一次卫技人员的业务考核工作,从业务水平测评、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社会满意调查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医师,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个月至6个月接受培训;培训期满后再次考核合格者,允许其继续执业,但该医师在本考核周期内不得评优和晋升;对接受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的医师,由卫生行政部门注销注册,收回《医师执业证书》。

八、开展医卫学科带头人和“名医”评选活动

制定全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计划,对医德好、技术精、业务强,在患者中有较高威望的技术人员,通过每两年开展一次“名医”和学科带头人的评选,给予特殊奖励。明确优秀人才的聘任条件、任期义务和考评方法;实行优先保证立项课题经费、优先参加学术交流与进修、优先推荐晋升晋级与聘任。充分发挥各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大学科硬件建设,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此带动骨干学科的全面发展。

九、落实对口支援制度

建立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要把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做到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有工作总结。同时,要严格实行晋升中级以上职称者必须在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