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培训

体育培训范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湖南省2009年体育高考的学生;湖南师大体育学院高考培训部;长沙的专职体育高考培训机构以及参与高考培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主要查阅近期国内外体育市场及培训市场方面的文献资料,从中提取相关材料进行参考,从而对湖南省体育高考市场进行研究。

对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等相关上级职能部门进行调查,并登陆其网站了解相关信息,获取相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湖南省体育高考所在地周边若干体育高考培训机构,湖南师大体育学院体育高考培训部门以及参与高考培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了解各种形式培训的人数以及所占整个体育高考生的比例。共发放400份考生问卷,回收396份,有效回收率99%。发放教练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专家访谈法:采访某体育高考培训学校胡校长以及师大主管培训招生的专家张老师,了解相关培训生源、培训人数、培训方式以及他们对整个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市场现状和前景的看法。

1.2.4逻辑分析法:从调查结果中进行逻辑的分析,推测市场现状及以后的发展前景。

1.2.5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2结果与分析

2.1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形式

湖南省目前有体育高考培训组织机构53所,主要有三种形式:专职培训机构2所,占3.77%;师大体育学院组织的培训机构1所,占1.89%;高校师生个体培训机构50所,占94.34%。见表1。

2.2体育高考培训的形式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市场有数量质量兼备型、游击灵活型、高效品牌型等三种形式。

2.2.1数量质量兼备型。有相对固定的训练场地、器材和经营管理人员,有较高水平和责任心的技术指导人员,硬软件等各方面条件均达到一定要求。长年开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和技术指导、场地适应等服务。由于此类培训是传统老牌的培训场所且在招收人数上不加限制,故此可招收较多的人参与。在效益上可得到保证。基本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计划,还可培养和输送部分体育运动专门人才。

2.2.2游击灵活型。常年或在空余时间内开办小型的培训班,有较为过硬的技术和认真态度的教练进行专项指导。以小班进行教学,对培训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教学的及时调整。他们并不以高考培训为主要职业,而是在特别的时期(以体育高考前一段时间为主)依靠相对固定的关系零散地拉那么一两批考生过来培训。由于其参与的个体较多,在整个市场仍占有一定份额,但其零散游击的形式使得其无法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只能是凤毛麟角。由于此类培训既无任何正规手续,又无法定责任人,故不仅培训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且还可能造成某些隐患,扰乱体育培训市场秩序,是有关部门管理的一大难点。体育技术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经营主体性质不明确。二是缺乏必要的管理法规。由于体育培训市场涉及面广且松散的特征,使之对其管理难以归口,因而需要教育、体育、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将其纳入正常轨道。

2.2.3高效品牌型。无场地、无器材,都要靠租用或借用而来,实力上比体院差。但部门分工很细,有宣传招生部专门的招生宣传人员下到各地各学校去做宣传工作。有专门的教学部,专管培训教学工作。在教学上又有体院师生的开小班的优点,教学有计划,教师较认真负责。还有食宿部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对来培训的学生的服务周到,效率高,使学生花同样的钱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考生和教练满意率较高,靠树立自己的品牌,有长远的发展目标。

2.3湖南省各类培训机构人数比例及比较分析

2009年湖南省体育高考生在上述三大类培训机构中培训的人数,师大体院占绝大多数,而高校师生的培训由于没有一定的统一组织,属于星散零乱型,在培训人数上较少,并且始终不能成为市场的主力军。而专职培训机构由于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在场地、器材、师资和知名度等方面不及师大体育,所以人数比例上暂时无法与之抗衡。见表3。

2.4湖南省体育高考考生、教练对培训机构的选择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学生中,有342人,占86.36%,会随学校安排。除少数因某种原因不能参加之外绝大多数会参加高考培训。但不乏一部分已经有自己独立培训去处的考生,占3.55%。从表5可看出教练选择师大体院的培训占70%;选择专职机构次之占15%;选择高校师生个体培训的占10%;还有5%的教练另有选择。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一定的原因。

首先,体育高考培训市场主体缺陷。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学校和考生,在湖南省现阶段,考生这一主体功能不健全,除了一定的体育消费外,几乎没有自主的体育高考培训投资行为。而且,接受体育高考培训消费行为也是在约束性很大、选择性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市场主体缺位主要是体育高考培训产业未成为体育高考市场主体。这一现象主要和我们体育高考环境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有关,还和过去的体制有关。现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体育高考培训产业没有真正成为体育高考市场主体。

其次,体育培训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培训市场发育本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较低层次的市场起步,然后形成较高层次的市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统一的体育市场体系。[5]这本来是一个市场体系发育的正常过程。然而,在湖南省,这一过程受到特定体制的制约,表现出特殊的矛盾和问题。在传统体制下,低层次的体育培训市场产生和运行过程中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等上级部门的约束。另外,受旧体制观念的影响,未把体育高考培训纳入产业化、市场化轨道,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控。

第三,体育高考培训市场机制作用弱小,并且有不同程度的扭曲。在传统体制中,体育高考培训的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自身的特点:其一,体育培训的市场调节的有限性。由于体育培训市场范围很小,市场含量不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能不受到很大限制。其二,体育高考培训市场调节的间接性。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机制中,市场调节的力量应当是直接的,而上级部门的影响力应当是间接的,而我们恰好相反。其三,市场调节的补充性。由于上级主导部门的影响力居主导地位,市场机制作用则自然只起补充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的多元化主体开始形成,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市场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与其他物化与非物化市场比较,体育高考培训市场的发育显得落后,这需要加大体育市场改革的力度,需要各类相关部门行为的积极介入和干预[6],以及以学校、考生为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能力。

对考生和带队教练做的问卷调查由于地方性差异可能与表3中的数据有一定出入,但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大部分首选湖南师大体育学院组织的培训班,相当一些考生与教练开始转向正在兴起的专职培训机构了。在今后的发展中专职的培训机构应会逐步占有市场。

2.5湖南省体育高考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表6可看出,从2005年到2009年短短的五年中增加了四成,由此证明,今后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市场将会是整个体育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必须尽力挖掘其潜力。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湖南省目前体育高考培训市场主要三大类别和三种形式。三大类别:专职培训机构的培训、师大体育学院组织的培训、高校师生个体培训;三种形式:数量质量兼备型、游击灵活型、高效品牌型。

3.1.2湖南省体育高考培训市场主体缺陷,市场体系不健全,体育高考培训市场的市场机制作用小。

3.1.3湖南省体育高考考生逐年增加,培训市场已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2建议

3.2.1湖南省体育界应充分认识体育市场化的历史必然性,顺应发展的潮流,学习成功经验,研究探索符合湖南省省情,具有湖南特色的体育市场化发展道路。

3.2.2体育高考培训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体育高考生,所以在体育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树立关系营销的观念,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连续不断的、持久的顾客关系,一种长期的营销战略。

体育培训范文2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体育培训范文3

一、收获

1.师德行为,让我再感动

在笔者历次参加的国家级、省级等培训中,老师们都是精心安排、组织、教学,令人备受启发、教育和鼓舞。聆听资深教授给我们上课,深感荣幸的同时,又敬佩他们的师德修养。如:时间观念非常强,每次上课都是提前10至15分钟到;投入授课,上课过程二个半小时没有喝一口水;50岁的教授还趴在草地上为我们做标准的示范动作;严格培训考勤制度;强调不准穿拖鞋进课堂和公共场所,教授们这种以身作则、严谨教学作风以及对细节的高要求的行为,感动了所有在座的听课教师。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止、责任意识、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表率传至学生的大脑,反馈在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增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热爱工作的典范,把规范、热情、奉献的姿态展现在所有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理论课程,让我再提升

每次专家们的系列讲座都给培训增添了厚重一笔,他们深厚的理论知识突出前沿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让我们获取更多新的信息,指导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知道了国内外当前学校体育的特点问题,以及我国存在的弊端及在改革中的新理念、新观念;如何进行健康教育与科学锻炼;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使我们了解了怎样科学地针对学生的专项进行体能训练以及青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等等。这些内容,不仅提升了我们理论知识,扩宽了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科学训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由过去侧重运动技术转变为理论、技术全面发展,由简单的“示范型”向具备高素质的“智能型”转变,在教学中摸索、思考、设计,构建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新方法。

3.专项技术,让我再提高

参加全国体育传统学校师资培训时,首体教授们给我们上了篮球、校园舞、健美操、体育游戏等专项技术课,我们享受到运动的快乐,体验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教授们的每一个示范动作都非常标准、到位,使我们再次意识到示范动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授们引导我们进行组织教学、创编、合作探究等,我们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体验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篮球专项技术课中,教授教我们最新的拉伸练习动作、双手运球绕标志物、攻击性防守等内容,要求我们分组设计一个技术和战术的练习内容,各小组讨论后分别展示、评价;每个环节展示后教授都进行深入点评,在战术方面指导我们如何去变化、处理等。使我们更深刻理解要细化练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练习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延长、拓宽训练链,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希望

1.能借“开放式”形式,让我们多与专家、学员们交流互动

笔者希望培训时,能够安排更多的开放形式让我们与专家、学员们交流互动。如:可以让我们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或某一经验,用PPT形式向专家和学员们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专家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给我们提出问题,帮助我们分析,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经过专家们的“把脉”,有利于我们的课题在实践研究中可持续性发展。之后,学员们通过互动交流,相互吸取好的做法,借鉴好的经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可谓一举数得。

2.能用课例分析,指导我们进行观课、评课

通过听课与评课,教师可以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虽然平时我们也有听课、评课,但我们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所以非常希望培训期间能多组织我们观看录像课或现场听课,然后专家们指导我们如何从教师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教学设计、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参与、交往、情绪状态、掌握情况等进行观课;该如何从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法运用、评学法指导、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效果以及评课的标准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课。让我们在观课中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共同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通过评课,获得成败得失的信息,并借助反馈来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更好地进行分析、综合和实践。

3. 能以“参与式”形式,让培训效果最大化

许多新课程培训都以讲座、灌输为主,笔者认为应该让培训教师通过参与式学习,亲自体验、参与、行动,感受培训内容的“新”,才能在日后教学中更好地用所获得的方法去指导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必须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让教师参与体验,感受、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才能够融会贯通,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进而获得终身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4.能增加心理健康内容,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体育师资培训大多以教育理论、体育专业知识等为主题,极少有心理健康教育,如今心理健康倍受重视,又因体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笔者非常希望培训时能增添心理健康这块,不仅可以丰富培训内容,又能满足培训者的需求。内容可以有:教师如何面对压力;如何调整心态、远离消极、淡漠等负面情绪;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情商等。让我们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将教育方法、人格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体现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中,更好地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为学生塑造优良的健康形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最大潜能的发挥。

体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运营管理;幼儿体育服务

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育发展遭遇挫折,幼儿体质下降及肥胖率上升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进步与幼儿的健康成长。然而在海峡对面的台湾地区,幼儿体育却在稳步推进,幼儿体质健康显著改善、幼儿运动人口持续增加。不仅如此,在岛内幼儿体育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以“幼体联”、“皇家幼幼”为代表的台湾幼儿体育服务品牌,在内陆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董旭,2014)。如此鲜明的对比,使人们不禁疑惑:作为同文同宗的两岸地区,为何在幼儿体育的发展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与台湾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密不可分。通过分析该机制在诞生背景、培训方式及作用影响上的特点,为中国大陆地区幼儿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产生背景

与中国大陆时下现状相似,20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地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居民生活水平与独生子女家庭比率显著提高。接踵而至的却是,台湾家庭的幼儿肥胖与溺爱现象日益普遍。以台卫生福利部门于1992年所做的体质抽样调查为例,当年台湾地区平均每千名3~8岁幼儿的肥胖盛行率达到14%,各项身体指标与体能均全面落后于日本与新加坡。幼儿参与运动的时间与动机不足,并缺乏相应的玩伴与活动场地(国民健康署,2003)。严峻的现实使当时台湾社会对于大力开展幼儿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的诉求日益高涨。为此台教育部门于1993年提出为期十年的《幼儿运动人口倍增计划》,其措施涵盖:增加财政拨款,广设幼儿运动游戏公园,加强学校与野外活动场地的开放;建立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及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研修制度等(黄永宽,2003)。随着各项措施的推进,台湾幼儿体育开始摆脱困境、稳步发展。其中以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建立与成熟,对台湾幼儿体育的影响最为深远。

二、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分析

自台湾幼儿体育发展协会于1994年在台北体育学院(现台北体育大学)召开第一届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研习班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短期高效的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其在入学结业、课程设置及运营监管等方面,均有着独到之处。

(一)多元化的入学甄选办法与严苛的结业考评体系

多元化的入学甄选办法。为保障从业人员素质,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对于学员的考核采用多元化分类甄选方式。C级幼儿体育指导员的招生对象以体育专业的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主。此外还允许在职幼稚园教师与社会人员参与,以最大限度吸纳各类有志青年加入到幼儿体育指导员行列。同时依据《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授证办法》规定,所有报名人员需具备有效期内CPR心肺复苏术急救合格证,并对不同招生对象采用分类的考核方式。如在校大学生与在职幼稚园教师除出具相关证明外,需参加当地幼儿体育发展协会组织的运动技能考核以供遴选。而社会人员则要参加由政府机构组织的国民体适能检定考试,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台湾幼儿体育学会理事会,2002)27。如此缜密的人才甄选制度确保了每位入学人员均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严苛的结业考评体系。在保障学员拥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对于学员的结业考评亦有严格规定。如《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研习管理办法》注明:学员就读期间不允许携带手机等其他社交工具进入学校,无故缺课两小时及专精课程一门不合格者暂缓结业。缺课、旷课达到四小时、考试作弊及专精课程两门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同时要求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应全程派员督查教学,及时处理各类不端行为(台湾幼儿体育学会理事会,2014)。这种严苛的结业考评体系,可确保了学员在培训期间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学习之中。

(二)高效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课程设置

对于短期的职业培训而言,课程设置的优劣,是能否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关键。为此台湾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在多年论证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高效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课程设置。以C级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课程设置为例(见图1)。根据2014年颁布《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学程》规定:C幼儿体育指导员培训周期为2个月,分别由“国立”体育大学及私立天主教辅仁大学等五所高校承办。每期培训总课时为308小时。课程由专精课程(180小时)、共通职能课程(48小时)与职场体验(80小时)三部分构成(台湾幼儿体育学会理事会,2014)。中专精课程以实践类科目为主。其中既有为提高学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而设置的技能实践型课程(如幼儿运动游戏指导与音乐律动),又有为增强其活动策划力与行为感召力,所开设的体验实践型课程(如幼儿活动设计、感觉动知训练)。共通职能课程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教学的普遍需要,设置的少量专业理论课程。而职场体验则是邀请A级或B级幼儿体育指导员担任业师,指导学员连续进行至少五天的实践教学。此外培训期间校方还会以考核、评比的方式,强化学员的课下自我练习与实践。通过这种学习—体验—实践的课程设置,有效提升了学员包括职业态度在内的各项核心职业素养,为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的发展不断提供动力。

(三)独立且分工明确的职业运营监管制度

为保障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幼儿体育指导员的职业管理,实行运营与监管相分离的制度。因此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在以全体会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职业理事会与职业监事会两个机构,分别负责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的运营与监管(周政崎,2015)。

1.商业化职业运营机制为增强职业竞争力、积极拓展行业市场,职业理事会使用各种商业化运作手段,来推动幼儿体育服务产业的不断进步。首先是岗位竞争机制的引进。职业理事会下属的活动企划组将全台湾由北向南统一划分为五个推广区,每个地区都建立了幼儿体育服务公司。全体学员在完成培训后,均可与当地幼儿体育服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公司统一安排在相应的社区或幼儿园中从事幼儿体育服务工作,每月根据完成的工作业绩给予不同等级的工资待遇,并对业务能力出众者给予高额的物质奖励。这种激烈的岗位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幼儿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其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个人职业魅力做出了帮助。其次是大力拓展新兴行业市场。2000年以后,随着幼儿体育指导员数量的持续增加,岛内幼儿体育服务市场变得日趋饱和。为避免恶性竞争与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职业理事会开始积极拓展新兴行业市场。其具体手段包括增加职业服务方向,成立项目研发机构,开拓中国大陆服务市场等。其中以中国大陆幼儿体育服务市场的拓展最为有效。如幼体联、皇家幼幼等幼儿体育服务集团,均是在职业理事会的支持下,以第三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登陆的形式进入到中国大陆市场。无疑中国大陆市场的开拓,为缓解幼儿体育指导员的就业压力、推动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公益化的职业监管方式与职业理事会不同,职业监事会负责人员主要由公职人员、高校教师及各类民意代表构成。该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理事会工作之执行、督导各级幼儿体育指导员之服务功效,以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体育。因此职业监事会的督查管理方式,多以公益化、服务化的方式为主。如职业监事会要求:理事会下属的体育服务公司必须每月在特殊学校或困难、偏远的社区,组织一次公益幼儿体育活动,并对活动人数与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各地社区或幼儿园亦可提出申请,要求职业理事会选派高级别的幼儿体育指导员到当地进行义务指导或支教。同时职业监事会制定的《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授证办法》规定:各级幼儿体育指导员每二年可申请再次注册或升级,注册前需完成规定的公益服务点。其C、B、A级指导员各为二十点、四十点、六十点,具体为每小时公益服务计0.2点,依累计时数(台湾幼儿体育学会理事会,2002)32。上述要求表明,幼儿体育发展协会在对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实行商业化运营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社会服务效能的体现。

(四)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对台湾幼儿体育发展的影响

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自建立以来,经过多年的完善与修正,目前已成为台湾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台湾幼儿体育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幼儿体育在学前教育中地位日渐提升。根据台湾幼儿体育学会2012年统计发现,随着师资配备的日益完善,台湾地区幼儿园中每日实施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的比例,由2002年的48%提升到2012年的85%。同时各类幼儿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所占的时间比例亦有大幅提高(周宏室,2011)。无疑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所提供的优质师资,是提升台湾幼儿体育地位的直接因素。推动了幼儿园师资配备的合理化。与中国大陆相似,台湾幼儿园的师资配备亦存在男性教师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如何完善幼儿园的师资配备,已成为了两岸学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而调查显示:2012年台湾登记在照B级幼儿体育指导员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比例达到了59.7%,其中男性教师更占到67.7%,且普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林贵福,2013)。可见高学历的年轻男性教师是幼儿体育指导员的主力军,对弥补幼儿园男性教师的不足,改善幼儿园师资配备起到了良好的建设作用。促使台湾幼儿体育服务产业的崛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对于幼儿体质健康的逐渐重视,使得各类幼儿体育服务公司在台湾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台湾各类幼儿体育服务人员已达到万人以上规模,业务拓展更是走出本岛深入到广阔的内陆地区。而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所提供的各类服务与管理人才,对台湾幼儿体育服务产业的崛起功不可没。有效增强幼儿的身体健康。根据台教育部门体育署2012年的《国民体质检测资料统计分析》显示:与2002年相比,台湾城市幼儿的身高、肺功能、脂肪厚度等身体指标均有一定提高(台湾“国民”体适能协会,2012)。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多年来幼儿体育指导员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上述现象表明,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建立与成熟,在有效增强台湾幼儿体质健康的同时,更推动了幼儿园师资配备的合理化与幼儿体育服务产业的崛起,对台湾幼儿体育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对中国大陆幼儿体育发展的启示

(一)幼儿体育师资建设应以“专业培养+职业培训”的方式开展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对于体育师资需求的日益升高,中国大陆高校纷纷开始加强体育专业的幼儿师资培养。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由于就业渠道的狭窄及专业课程建设的不足,高校专业培养的幼儿体育师资往往难以获得社会认可。同时受薪资水平偏低等原因的影响,专业培养的幼儿体育师资存在着从教人数不足、人才流失率较高的问题。与之相比台湾地区建立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无疑为中国大陆幼儿体育师资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通道。通过这种短期、高效而又灵活的职业培训机制,在大量培养幼儿体育师资的同时,又充分保障了个人发展权利。因此借鉴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大陆需要的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以“专业培养+职业培训”的方式多重推进中国大陆幼儿体育师资的建设。

(二)加快幼儿体育职业课程建设

高效的职业课程设置,是成就台湾幼儿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机制的关键。如专精课程中的幼儿运动游戏指导、幼儿音乐律动与感觉动知训练等科目,对学员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目前中国大陆学者对幼儿体育职业课程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因此中国大陆学者应当积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教学理念与手段,加快中国大陆幼儿体育的职业课程建设,为增强幼儿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供帮助。

(三)建立独立的运营与管理体系,推动中国大陆幼儿体育服务产业的进步

体育培训范文5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体育培训范文6

关键词: 体育教练员管理体系;教练员培训;职业特点;角色;执教特性

中图分类号: G 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4-0294-05文献标志码: A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教练员工作也随之发展。21世纪中国教练员的作用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对于教练员适应竞技体育发展又将遭遇怎样的角色挑战?本文将从体育教练员在执教生涯中所扮演的角色、职责、执教特性、职业特点和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1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

竞技能力与水平的表现形式是竞赛,竞技能力与水平的体现者是运动员,在这种表现形式与体现者中,教练员是起主导作用的。优秀的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者,在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运动员的年龄差异很大,有的甚至是儿童[1]。例如我国运动员很小就进入运动队,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环境中训练和生活。一般在18~20岁左右即可进入最佳竞技年龄区,其中体操、游泳和跳水等项目运动员较早些,足球、篮球与排球等项目运动员晚些,在20~35岁以后便不得不另谋出路,更换职业。例如,诞生过杨威等4位奥运冠军的中国“体操之乡”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在训练房内那些4~7岁的孩子日复一日地训练着跑步、压腿、倒立、弹跳、平衡,童年被简化为几个单调乏味的肢体动作。众多孩子被前赴后继地送来,然而9/10的孩子无法进入省队成为专业运动员,那些被“淘汰”的孩子则有可能无法再适应普通小学的正常生活[2]。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男女运动员都把主教练作为自己在运动队期间关系最近的人,其次是同队队友,两者合计分别占男队员总数的90%和女队员总数的82.9%,占全体被调查者的88%[3]。由此可见,在中国,“教练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不仅担负着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竞技体育高峰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教练员必须是一个教育者,他们要担负起教育运动员、培养他们成人的重大责任”[4]。

2教练员的职责

专职体育教练员随着1951年中国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立而诞生。从那时起,教练员就成为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中的关键因素[5]。而教练员的职责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训练,二是育人。有研究者[6]对体育教练员的职责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其中提到:“从运动员选材到培养、输送,直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是一个复杂的、长时间的过程,而教练员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多年的、每年的、各阶段计划,以及每次训练课的教案,完成赛前各项准备工作,还要总结经验教训,最终的目标就是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和竞技水平。另外,教练员还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监督运动队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规定的执行,关心运动员的伤病和疾苦,组织运动员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协助文化教师抓文化学习,总之,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和一生负责。”

同时,教练员在育人方面不仅局限在对运动员的培养和教育上,还有对教练员后生力量的辅导和指引。原中国人事部和国家体委1994年颁布的《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第2章第4条对于教练员的岗位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体育教练员的基本职责是完成训练教学任务,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全面关心运动员的成长,做好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参加规定的进修与学习,同时高等级教练员须承担对低等级教练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辅导基层训练工作[7]。

3教练员扮演的角色

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8]。教练员的职责和工作特点决定了教练员扮演的绝不仅仅是单一的帮助运动员训练的角色,而是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角色包括:1)采购员。教练员要亲自“采购”最适合需要的运动员,要从成千上万的人选中挑选出有天赋的运动员。2)设计员。对“采购”回来的运动员,教练员要根据其特点和全队比赛的需要设计其发展方向。3)指导员。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进行指导,对运动员从技术、思想、道德等几个方面花大力气去教导,而不可能代替运动员训练和比赛。4)教师。教练员要像教师那样给运动员传道、授业、解惑,给运动员传授新的知识和思想。5)导师。教练员与运动员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运动员,是运动员人生的向导。6)训导员。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奖赏和惩罚。7)管理员。教练员要全面负责运动员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组织,包括对行政和后勤的人、财、物、时间与信息等诸因素进行管理。各个运动队的项目特点不同,运动员的个性、年龄和运动技术水平等存在着差异,教练员必须针对这些方面,充分运用管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策划、创造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管理,从而促进运动员训练、比赛水平的提高。8)外交家。教练员要同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保持良好的接触,妥善处理来自新闻媒体、观众和外界的压力。9)朋友。教练员也只有与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把握运动员的所思、所想。10)学生。教练员还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善于倾听运动员的意见,时刻反省自己,不断自我完善。11)科研人员。教练员要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对己队和他队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结论。而且当今和未来的竞技体育客观要求教练员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是其运动训练质量的关键。12)推销员。教练员要善于将自己培养的运动员推荐到国内外更高水平的运动队,推销到国内外赛场和再就业的岗位。

由此可见,教练员承担着比人们想象要繁重得多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中国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前任领导刘文雄有过这样的归纳:教练员是运动员竞技天赋的发现者,竞技技能的启蒙者,竞技体能的锤炼者,竞技智慧的开拓者,竞技心理的造就者,竞技灵感的点悟者,竞技潜能的挖掘者,竞技制胜的谋划者,竞技合力的组织者,竞技困难的破解者,竞技作风的砺练者,竞技陋习的终结者,竞技品德的雕塑者,竞技灵魂的铸就者,竞技失败饱受指责的承接者,竞技成功幸福享受的身后者,在役生活保姆式的管理者,喜怒哀乐的知情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领者,学会做人做事学习自省和处世言行的教育者,成才目标的规划实施者,人生之路的阶段性铺就者,胜过养育自己子女的奉献者![9]

4教练员的执教特性

4.1面对面的领导

教练员的执教是面对面的领导,它需要把具有不同背景、天赋、经历和兴趣的运动员聚合到一起,鼓励他们承担责任和持续创造成绩,把他们当作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和贡献者。从选材到训练,教练员始终伴随在运动员的整个成长过程,从管理到教育,从引导到交流,教练员无时无刻不在与运动员进行面对面的领导。

4.2关注人

教练员的执教并非只是懂得技术或者设计完美的比赛计划,它更需要关注人,真正地相信运动员,真正地关心运动员,真正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由培育金牌向培育人转变,由仅注重抓运动项目制胜规律向注意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转变。运动员从启蒙训练至成为优秀运动员的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教练员主导着对运动员能力发展的调控,解决发生在运动员身上的个性和社会冲突,营造运动队的和谐气氛,还要对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从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到为人处世的传授,无处不在关注运动员本身,越来越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指教。

4.3管理的全才

教练员使用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运动队有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是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可靠保证[10]。教练员不是按章工作的劳动力,不是按照既定设计与规定进行工作的纯粹执行者,不只是简单地执行高层制定的计划,而是根据运动项目或比赛特定需求制定任务、方法与进度;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参与深层次的互动;需要融合各自的专业技术,贡献自己的想法,才能完成工作。

5教练员的职业特点

5.1高风险与高挑战并存

由于竞技体育比赛中,冠军只有一个,这使得从事教练员职业的人冒着一辈子执教也未能培养出冠军运动员的高风险。这种高风险带来的是对教练员的高挑战。高挑战的存在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工作和创造欲望。高风险与高挑战并存则使从事教练员这项职业好比坐过山车,时而巅峰,时而低谷,人的肾上腺素随时飙升,“痛并快乐着”,往往也是教练员职业的魅力所在。

5.2高权威与低权威并存

其他职业的人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丰富,职称的晋升,其个人在职业体系中的权威性也随之增加,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一旦形成,几乎终身不变。而教练员则不然,其所带弟子有成绩,拿到冠军,破了纪录,这时教练员就是镁光灯聚焦下的权威、专家,新闻媒体围着转,被民众百姓视为冠军背后的英雄;一旦所带弟子成绩下降,冠军被他人所得,纪录被他人所破,这个项目的权威专家也就随之易人。好比华丽的竞技舞台落幕,教练员则被遗忘在众人视线之外,这时等待教练员的可能是落幕之后难言的孤独和挫败感。

5.3高投入和低回报并存

教练工作非常艰苦,工作量很大,需要教练员全身心地投入。从早晨开始带运动员出操,一直到晚上熄灯,整天都要跟运动员在一起跌、打、滚、爬,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之分。上班时,需要在运动场上、比赛场上动手、动脑;下班后,需要分析当天的训练、比赛数据,寻找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判断对手可能的行动,做好第2天训练、比赛的方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就必须付出超人的代价;然而,与许多其他职业工作者相对稳定的收入相比,教练员的收入与其所带运动员的成绩直接挂钩,而冠军只有一个,教练员的收入难以稳定,经济上回报有限。而当运动员获得冠军后,人们往往宣传和记住的是运动员,至于是谁造就出的这位运动员知晓的人则很少,使得教练员在心理上和身份上得到的回报也很少。

5.4产出含金量高成就感伴随终身

对于一名教练员来说,高投入之后一旦有了高质量产出,即所执教的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乃至世界性比赛、奥运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份产出无疑具有极高的含金量;因为成绩不仅意味着所获得的奖牌和奖金,往往还包含了国家荣誉和民族情绪等更为复杂和宏大的元素。当看见自己执教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尽管教练员未必被大家关注,但是教练员自己内心的荣誉与骄傲是无可比拟的。

教练员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选择教练职业的人必须具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因为具备独特职业魅力,从而吸引了那些具有出色学识和技能、热爱教练员事业并且敢于迎接挑战的勇者。

6中国教练员培训发展历程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1)1987—1990年探索规划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探索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的途径、方法及制定规划,从田径项目试点开始。1987年3月在国家体委科教司下成立了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研究小组。1988年8月完成《田径教练员岗位职务标准及培训制度研究报告》。同年在北京、上海2所体育院校举办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

2)1991—1995年制度建立阶段。这一阶段第1届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会议召开,教练员岗位培训采用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在18个奥运会重点项目中推广,明确将教练员要取得相应级别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列为各级教练员任职条件之一,在全国形成了条块结合、二级培训的教练员岗位培训管理体系。

3)1995—2001年制度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教练员培训工作被视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50个项目开展了教练员岗位培训,出版了27个运动项目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20个运动项目培训教材,使教练员培训工作成为体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从2001年1月1日起, 实行“先培训、后晋升”的制度,要求只有经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的教练员,才可以申报晋升高一级教练员职务。

4)2002—2010年制度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逐步建立了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模式,同时,在认真研究国际田联、国际网联、国际足联教练员培训和认证系统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培训体系。

5)2011年至今,中国体育教练员在职培训工作迈入正规化、系统化和制度化轨道。2010年12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成立,成为中国负责全国教练员知识更新、素质提高和岗位培训的专门机构。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练员被提到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的高度。

经过近25年的摸索,中国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练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由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保障体系3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

7中国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

在国家体育总局统筹管理下,以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龙头,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为基础,体育院校为依托构成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

国家体育总局设全国教练员培训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国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及法规制度;对全国教练员培训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实行宏观管理。

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是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的领导部门,负责制定各项目教练员培训的法规制度、规划与计划;编制教练员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组织全国高级培训班、继续教育培训班;指导、督促、检查中级和初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

各省区市体育局是本地区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的归口领导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教练员培训法规制度、规划和计划;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教练员培训初、中级班、继续培训班和授课教师的聘用、审核与培训工作。

体育院校是体育教练员培训教学工作的承办单位,将培训工作列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培训班教学、教学管理、培训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工作。

体育教练员培训组织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总局副局长、科教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组成培训领导小组;业务司、处,参与培训的部分教练员、教师与科研人员组成培训指导小组。这种管理系统满足了中国体育教练员培养工作的需求,有效地推动了体育教练员参加培训和有关部门组织教练员培训的工作,为教练员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在管理上,各种类型的体育教练员培训班需提前2个月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培训申请报告,待批准后方可办班。上级主管部门随时深入到培训班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以确保教学质量。培训合格证需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审核后方可发放,并且各级培训班合格证的有效期限均为5年。如果在5年之内没有取得高一级别培训班的合格证,则必须参加原级别培训班的继续培训学习1次,并取得继续培训合格证书。同时要求参加高一级别培训必须持有低一级别的培训合格证书,任何人都不得跨级参加高级别的培训班。为加强管理,各种类型的培训在开班之前必须成立教学小组与考核小组,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8中国教练员培训教学体系

1)教学原则。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施教的对象是在职教练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年龄、文化水平和资历却有着很大差距。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在职教练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不同项目、不同技术级别的合格教练员。为此,中国教练员培训提出了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的“三个结合,三个突出”的教学原则。

2)教学模式。与大学学科教育不同,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打破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完整性,主要强调活学活用,着眼点放在提高能力上,采取的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提高教练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能用”为主旨构建教学体系,以“会教、会管、会指挥”的能力评价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3)教学内容。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围绕教练员指导训练、管理队伍、指挥竞赛实践能力的培训,形成了适合体育教练员需要的基础理论模块、专项理论模块、相关学科模块相结合的不同的教学模块。基础理论模块是补充教练员基础理论知识欠缺,主要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知识。专项理论模块以专题形式进行,主要提高教练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相关学科模块是为了教练员的管理、科学研究等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包括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管理、关于禁用违禁药物的问题与规定、运动训练中的科学研究、思想教育与组织管理的理论方法、国际组织、国际竞赛等。

4)教学形式。由于在职教练员遍布全国各地,平时训练工作繁忙,经常把教练员专门集中进行培训显然不现实,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由此,根据不同项目、不同技术职务级别、不同培训内容,分别采取脱产、半脱产、函授、自学与面授结合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多种形式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体系。

5)教学方法。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授、课后自学、专题讲座、讨论式教学、观看训练或比赛录像剪辑与理论分析结合、案例教学、运动场边讲边练、课题研究法、训练和竞赛现场操作、社会调查法等。

6)教学考核。一般情况下,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学员自学笔记占10 % ,自学作业占30 % ,面授内容考试占60 %。运用较多的考核方式有作业、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但学员们对考核方式需求较强的则主要是案例分析与对策运用、开卷考试、开卷与实践操作、实际操作等。因为这些考核方式具有思维与创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能考查教练员正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师资队伍。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教练员、科研人员、院校教师和管理干部所组成,这种“四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9中国教练员培训保障体系

从中国体育院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其优势条件及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分别选择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作为不同运动项目教练员培训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

1)培训经费。中国体育高级教练员培训经费采取的是政府为主,多方面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采取了以国家拨款为主,集体、个人承担为辅与多渠道筹措资金相结合的办法。首先,各级体育部门教练员培训经费能够单独立项,专款专用,包括从体育彩票收益金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教练员培训工作,以保证教练员培训基本经费的稳定来源。其次,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方法,由教练员个人承担适当的培训费用。第三,积极争取、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和企业赞助教练员培训工作。

2)质量保障。在中国建立了教练员培训评估监督机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教练员岗位培训主体和教育培训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系统考察评估,对教练员岗位培训部门教育和教学管理情况,教学工作,以及人事、经费和设备等配置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继续教育保障。中国国家体委办公厅的《体育教练员继续培训暂行办法》通知规定:凡在职教练员必须参加教练员继续培训。通过培训,拓宽教练员视野,使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运动训练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动态、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及与运动训练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管理知识,不断增强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引导教练员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训练水平,以及训练、比赛的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

10结束语

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工作已经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道路。有明确的各级教练员培训的等级目标和达到等级职业技能的标准要求;有各级教练员等级培训的资格限定;有较为周密的教练员培训计划与时间安排;有要求明确、富有实效、科学的培训内容定位,以及相应的培训形式和培训手段;建立了能贯彻实施“能力本位”教学培训的稳定的讲师团;具备专门的培训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包括科学制定培训大纲;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严密的培训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并健全了符合“能力本位”要求的培训考核与评价方法;有培训与使用挂钩,培训与注册挂钩,培训与带队比赛挂钩,培训与晋升挂钩的系列配套的法规政策与制度,并能在相应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部门中得到有效落实;允许由各系统行政部门管理的各级各类体育教练员都能参加相应等级和类别的培训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练员培训制度、培训内容和方法与手段等;建立并健全了教练员培训管理体系,包括稳定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经费来源等。这些构成了中国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君侠,杨柳霞.论现代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模式及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1):55-59.

[2]朱柳笛.大量4~7岁儿童进入湖北体操学校9成将遭淘汰[N].新京报,2011-03-01(A22-A23).

[3]钟秉枢.成绩资本与地位获得[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富荣.继续积极推进教练员培训工作深入发展:李富荣副局长在全国教练员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3):2-4.

[5]刘鹏.在国家体育总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网站部,2008-10-09.

[6]张林,任建华,汝友国.浅谈体育教练员的职责、素质与职业道德[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4):37-38.

[7]人事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人职发(1994)17号关于印发《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和《关于〈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若干问题的说明》的通知[S].北京:人事部,国家体委,1994.

[8]孙永平.论21世纪我国教练员的角色定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2):80-82.

上一篇精神医学

下一篇林峰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