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业生涯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1
一、 学业生涯规划概述
所谓学生生涯规划是指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的规划和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正视和剖析自身,了解自身的特征和兴趣、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是学生为自己实现大学期间及毕业后的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其具体目标涉及政治思想与道德素养的目标、外语水平目标、计算机水平目标、阅读目标、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目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目标、技能与专长目标、体能目标、求职准备十个方面。
二、 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学业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学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学业生涯规划则是旅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学业生涯规划是我们美丽人生的开始,做好学业生涯规划进而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但是,如此关键的环节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关研究表明:在学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由于人的可塑性强,学业转换成本低,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对一个人的学业有准确的定位和长远规划,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和发展。但实际
目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因素很多,除了学生本身的不重视以外,社会、学校、家长也未将其摆在重要的位置,致使其发展速度缓慢,这些"瓶颈"性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就业形势和社会需要的瞬息万变导致个人的学业生涯规划和现实出入很大
从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内部环境看,全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式更趋严峻,随着下岗职工、农民工的转移,新增劳动力的数量持续增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根据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显示,其就业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但就业内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才能顺利就业"。但是,由于学业规划和就业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加之社会发展不发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很难把握学业所在行业的前景,造成了理想和现实的脱节。
(2)家长的过分干预,使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从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现状就可以看出,家长在孩子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家长的期望体现在了孩子选择学校及专业上,大多数孩子没有独立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学校和专业的权利,只能按照父母的旨意继续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形恰恰相反,西方国家的孩子在成年或更早就学会了独立,已拥有了选择道路的自由和权利。
(3)高校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运作程序和制度体系严重滞后,阻碍了血液生涯规划的顺利发展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任务。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推动学校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激发广大同学的成才愿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另外还可以帮助广大同学合理地利用大学时光,规划自己的精彩人生。目前很多高校并为意识到学业生涯规划对于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性,未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轨道中,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运作程序和制度体系,造成学业生涯规划这一课题在高校中尚处于摸索阶段。
三、 构建我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未确立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正确态度和认识。基于目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国家、社会层面
每位大学生的最终归宿是走向社会,社会史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学业生涯规划始终围绕"社会需要"而进行,要根据社会需要塑造自己,通过生涯规划提前作准备,让自己的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讲,应该尽可能提供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便利条件和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建构相关专业发展的信息传播和反馈系统。
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就必须对学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仅靠大学生自身难以掌握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建构相关专业发展的信息传播和反馈系统,有助于给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一时间获得关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及具体要求,及时调整规划,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求职中稳操胜券。
(2)要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业生涯规划旨在提高就业率,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国家和社会要努力打造一个为学生成才的平台,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培养、开拓和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直接与间接、有形与无形市场,不断扩团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其理想不断向现实迈进。
第一,"举办形式各异、规模不同的就业洽谈会,收集招聘信息并组织供需交流;建立和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制度"。
第二,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开设专门的窗口,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服务和招聘活动。
第三,取消进入非公有制单位的指标限制,跨省市的指标限制和时间限制;有条件地区,有地方政府确定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的小额贷款和担保,对于以非全日制的大学生,有关部门和学校要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和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四,要组建一些由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咨询服务机构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涉及的内容多,是在全面分析个人和社会因素后制定出来的,这就需要一些专门机构能够为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建立一只高素质、专业化、专门化、专家化,有奉献精神的学业指导队伍,实现学业指导服务个性化,根据每个大学生不同的专业、个性、优势、就业偏好和心理倾向,进行不同的指导,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学业规划,真正发挥学业规划的意义和作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充分的准备。
2、学校层面
大学生活作为人的生涯历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正确的血液自我概念、学业发展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对未来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学期间学习生活的规划和设计,内容设计德、智、体、能四个方面。高校作为大学生成才的园地,有责任有义务协助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明确人生目标,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1)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关于学业生涯规划的运作程序,形成一种"前程话学业生涯辅导"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要从学生入校起组织和规划好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将之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学业辅导教育课程列入学校的教学大纲,并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地位。
(2)要有学业指导的专家队伍,专业指导的机构,还要建立学业指导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学业规划的开展和实施。另外,高校要定期举办一些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及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为其解决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正确规划人生。
(3)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人才素质的多维性,借助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兴趣,从而在时间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3、个人层面
学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做好学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才能赢得人生起跑的第一步。
(1)要树立正确的学业理想,明确学业目标
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和学业理想,学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学业表现出来地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未来学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学业理想在人们的学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大学生树立学业理想的过程便是心目中进行学业规划的过程,心目中有了自己的学业目标,就会为其努力。在学业生涯中,人生的学业目标有短有长,而且在一定时期还有可能对学业目标提出一定的调整。大学生应当尽快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成为哪个领域的人才等。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不仅会影响个人学业生涯的规划,也会影响个人成才的时机。
(2)要正确分析自我和学业
自我分析室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一环。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学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优势和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避免设计规划的盲目性。
(3)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身心力量。能力既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实施能力主要指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能力,它是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在规划学业生涯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开辟道路。用人单位不仅考核求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应具备自己专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要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业生涯规划是全面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的系统性工程。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来自于各方面的困难,如果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规划实施的进程。因此,大学生应当有意识培养以下几种心理素质,从而应对挫折,实现梦想。
以上就是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从国家社会、学校、家长、个人四个层面进行的探索性分析,不可否认学业生涯规划只是人生规划的一部分,但它却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缩短了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为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要做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毕业生择业与就业指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
[2]烨子..北大人生规划[M].北京新华出版社
[3]程社明,卜欣欣,戴洁.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团结出版社
[4]钟锦,王焱,马国玉.高校职业指导模式创新浅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5]罗增贵.以生涯发展辅导提升大学生[J].中国大学生就业
[6]李海怡.理性规划,把握未来[J].成才与就业
[7]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
[8]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2
早在初中我就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可高考的失利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曾一度认为自己以后只能待在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但在学校的陪护外教工作中我发现自己挺有语言天赋,一位来学校参观的美国人曾对我说:“你的语音是我听到的所有中国人中最好的,一定要好好学习。”也许她是刚到中国没几天,没遇到几个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但这却象一支强心剂一样激励着我,催发着我的斗志。现在我可以宣布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翻译。下面我从自我分析,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定位,具体计划实施和评估调整这五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自我分析
根据人才测评报告以及自评分析方法,我对自己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的分析。
1.职业兴趣——喜欢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中,职业兴趣前三项是管理型(7分)、社会型(6分)和常规型(5分)。我的具体情况是:乐观主动,好发表意见,有管理才能,为人热情,擅长于与人沟通,人际关系佳,忠实可靠,情绪稳定,缺乏创造力,遵守秩序。我从小就是特别喜欢当干部,进入大学也先后在社团及团组织担任职务,时刻要比别人奉献的多是我学到的东西,希望我以后从事的职业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别人创造好的生活条件。
2.职业能力——能够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信息分析能力得分较高(8分),人文素质得分较低(5分)。我的具体情况是:我一直认为我如果是个男生肯定会成为擅长侦破案件的警察。
3.个人特质——适合干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支配稳健服从型,通常善于辞令,尤其适合做推销工作和领导工作。通常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富于冒险精神、自信、支配欲强。喜欢与人争辩,总是力求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缺乏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不喜欢那些需要长期智力劳动的工作。通常追求权力、财富、地位。我的具体情况是:我一直是个很随和的孩子,喜欢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但我并不是没有主见的人。
4.职业价值观——最看重什么;
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结果显示前三项是支配取向(7分)、经营取向(6分)和志愿取向(6分)。我的具体情况是:控制欲强,喜欢支配他人;善于决断;工作作风凌厉;做事有担当;独立性强;主动行动;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他人;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
5.胜任能力——优劣势是什么。
我的优势能力我的弱势能力
处理事实与复杂系统
重视效果及效率
愿意等待
务实理性
较不考量情绪问题
不多谈私事或个人想法
环境艰难则独断性强
压力缓和则态度开明
不重视交际
被动接收他人的批评建议
必要时主动提供意见
比较情绪化
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
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较主观
协作性可能不够
可能比较固执
自我分析小结:
根据我的人才素质测评报告,以及家人老师同学的建议我对自己进行了综合分析。我在性格上乐观好动,自信,独立性强,有时情绪化,在作风上比较保守、被动。在特长上擅长英语口语和演讲;专业知识扎实,勤学好问。智商和情商属中等偏上水平,活动能力强,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二、职业分析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报告建议以及家人老师同学的意见等途径方法,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以及对我的影响)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收入比较稳定,还不需要我过早工作养家。在姥姥家这边我是最小的孩子,几个姐姐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三叔是家里学历最高的人研究生毕业现为一所医学院的教授,他一直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家里的人都希望我能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为自己的以后打好基础。在学业上他们会100%的支持我,在事业上他们也会尊重我的选择。
2.学校环境分析(学校特色、专业学习、实践经验等)
我现在所在的这所学校只是一所普通专科学校,我学习的英语专业是学校里最好的专业之一,将来从事的职业方向是小学英语教育。
3. 社会环境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竞争对手等)
目前的就业形势对专科生十分不利,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4.职业环境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为中国翻译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而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需50万人。 来自中国翻译协会的数字则显示,目前全球翻译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3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占30%,中国市场约为127亿元人民币。
三、职业定位
综合第一部分(自我分析)及第二部分(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得出本人职业定位的SWOT分析:
内部环境因素优势因素(S)弱势因素(W)
家人的大力支持
自己对英语的兴趣学历起点太低
受家庭影响大
外部环境因素机会因素(O)威胁因素(T)
目前国家缺少专门的外语人才学历起点比较低,发展空间小
结论:
职业目标将来从事英语口译工作
职业发展策略举例:攻读研究生向口译方向发展(到上海发展)
职业发展路径举例:走英语口译路线
具体路径举例:本科毕业——研究生——高级口译
四、计划实施
计划实施一览表
计划名称时间跨度总目标分目标计划内容策略和措施备注
短期计划(大学计划)
2009年~2010年
大学毕业时拿到专业四级证,和专升本大一大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三专心准备专四考试和专升本
专业学习、
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实践计划等大一以适应大学生活为主,大二以专业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为主,大三为了实现专升本目标我要努力学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中期计划(毕业后五年计划)
2011年~2016年
专科毕业后要读本科,争取考取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二年读本科学位,拿到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第三年考取研究生职场适应、三脉积累(知脉、人脉、钱脉)五年内多进行社会实践为自己的将来定好切实的方向本科两年压力最大需要拿到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和专业八级证书。努力考研究生。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
长期计划(毕业后十年或以上计划)
2016年~2026年
争取拿到英语高级口译,从事这方面的翻译工作毕业后第十年要尽自己最大能力发挥特长争取事业上有所发展;第二十年要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去
事业发展,工作、生活关系,健康,心灵成长,子女教育,慈善等找一份工作,成家,孝敬父母和姥姥姥爷,为自己的下一代打好基础方向性规划
详细执行计划如下:
具体计划实施。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和远期计划。
短期计划,专科第三年(2009-2010)经过了大一大二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三我的主要计划就是专升本。结合自己平时的成绩以及近年来专升本的趋势我给自己定下了两所院校,信阳师院和洛阳师院。我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实现专升本奋斗。
中期计划,毕业后的五年(2011-2016)如果专升本考上了信阳师院,根据信阳师院浓厚的学习风气和考研比例,本科期间我就以学习专业知识,全力考研为主,为成为同声传译努力。在此期间要考取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如果考上了洛阳师院,目标仍然是考研。在此期间除了要考取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还要考取英语导游证书。研究生期间要进行大量的同声传译训练,考取英语高级口语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长期计划,(2016-2026)这个时间跨度比较大。根据自身条件到上海找一家翻译公司就业。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力争到国家的外事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远期计划(2026以后),同声传译这个特殊行业要求人必须时刻高度集中精力,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到了40岁我无法不面对一个女性在40岁要面临的问题——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和身体精神压力。我想那时也该是自己休息的时候了。我会做一名自由的笔译工作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等到50岁后,子女可以独立生活我会回到我的家乡做一名英语教师,陪父母安渡晚年。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
1.评估的内容:
N 职业目标评估(是否需要重新选择职业?)假如本科毕业我没有考上研究生,那么我将先做一名教师和兼职的英语导游,待生活稳定后继续向研究生奋斗。
N 职业路径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发展方向?)当出现自己得理想与现实有太大差异的时候,我会根据自己得真正实力做适合得工作。
N 实施策略评估(是否需要改变行动策略?)如果自己不适合翻译行业,我就选择当一名教师。
N 其它因素评估(身体、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机遇、意外情况的及时评估)如果中间家庭出现什么变故,不排除我放弃学业找工作的情况。但成为翻译是我最终的追求。
2.评估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我定期(半年或一年)评估规划;
当出现特殊情况时,我会随时评估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3
关键词:辅导员;大一新生;学业规划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大学生活质量、学习自主性以及人生职业发展效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根据大学生在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主客观因素确定在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计划,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刚进入大学的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科学合理的安排大学课余时间对其个人发展尤其重要。
1、大一是大学生活的开端,关系到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
在目前大学的教学安排中,大一基本涉及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大量的基础课程。其中的公共课与中学阶段学习的知识类似,但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又有很大的差别,大学生首先应该明确认识到从这些熟悉的知识开始深入学习,能有效的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这些知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跟以前的中学阶段不一样的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时间灵活度要大得多,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也相对充裕,这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条件。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大学课余时间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大一是整个大学的敏感期,点滴的差别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进入大学后宽松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的约束使得一部分大一新生感到盲目茫然,而另一部分大一新生听取了家里亲戚朋友或者高年级学长学姐所告知的经验教训,要么认真努力的学习,要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项内容形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充分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失去了高考这个多年来的学习目标,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对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为自己找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及时适应自己的大学学习,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从大一开始,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上就开始有了一些细微的差别,而由这些差别导致的蝴蝶效应会在一两年开始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大四考研或者找工作时会越来越明显。
3、学分制的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业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课程。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安排利用好自己的大学时间,避免出现因为自主支配时间太多而感到无所事事,沉溺游戏,最后荒废自己的学业。有了科学合理的学生生涯规划,在其指导下大一新生就可以根据各自专业的教学计划,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二、辅导员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能与所管理的学生广泛接触,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变化,在工作中可以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正确引导。
1、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明确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一新生首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解决好大学期间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等关键问题,是将来制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的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大学生活的质量和效率,更是为以后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所以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完成符合自己个性和学习习惯的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
2、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学习和能力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很多学生在家长和中学老师等影响下树立了大学就是享受生活、要多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死读书、读死书等比较极端的错误观念。而社会真正的要求是培养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的同时,也要求这些人才具备相应的社会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大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那么学习就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只有在良好的学习基础上,拓展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自己的价值,综合素质越高,人生价值体现的越大,而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体现的价值则会大打折扣。
3、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寻找真实自我
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科学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必须要以科学详尽的学习计划为基础,同时加上各项有效的社会因素等客观条件。而制定学习计划的前提是一定要学生能够准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同时也要考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来如何坚持实施的问题。客观的评价自我,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将来进入社会后想要处在什么岗位上?这些都是鼓励学生坚持实施自己学习计划的动力所在。因此,客观的评价自我,完善和充实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4、深入了解就业形势,选择适合自己又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制定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效率,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订了科学完善的学习计划并不代表就有了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科学的学业生涯规划必须包含社会需求等客观因素。社会的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没有哪个专业会长时间的冷门或者热门。认真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就业形势,选择既适合自己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的又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和放心是学业生涯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全面理性认识也有利于更快更好的熟悉社会、融入社会。
5、分阶段评审,及时做好调整规划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对自身以及对专业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盲目的。这个阶段制定的学业生涯规划很容易脱离现实,不具有可行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视野的拓展,学生对自身以及社会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充分了解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后,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必须及时进行审查和调整。
科学完善的学业生涯规划,持之以恒的践行学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身职业生涯发展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从2000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2000年为107万;2003年迎来了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当年毕业生人数212万,首次超过200万。接下来几年,毕业生人数一路飙升,2005年为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至2008年高达532万,2009年突破600万大关,达到611万,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2011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加上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超过900万。虽然随着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就业情况有些回暖,但国际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就业形势依然很严峻。
虽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有所增多,但需求增长的数量远赶不上毕业生供给的数量,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压力仍在加剧。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未来几年内在劳动力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9中国人才报告》预计,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此项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总体虽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小。农业缺218万,工业缺1220万,服务业缺口325万。第一产业: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2011年我国人才缺口达到几百万人。第二产业: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人才缺口数字将达1220万人。第三产业: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1]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仅仅是一种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难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差异。我国的基层和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学生能否重视这些就业机会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
二、目前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正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各高校情况参差不齐,虽然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各高校逐渐引起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未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和支持。部分院校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仅仅是停留在选修课阶段,甚至只是几次讲座,并没能系统地设置课程体系。[2]目前大部分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而较少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引导和教育。部分高校仍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高校,职业规划往往被认为是学生个人的事,或者是学生毕业以后的事,而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因此,各高校在涉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费投入、关注程度和措施等方面都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思想认识方面,将职业规划教育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混为一谈。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四年,仅仅将毕业前夕的就业指导作为职业规划教育的全部内容。然而实际上,职业规划教育应该是一种深层的教育体制,而不是枝节性的、阶段性的教育环节。
2.师资缺乏。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职业规划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数职业规划的指导教师是由高校的专职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的,而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系统的培训,仓促上阵,缺乏扎实的职业规划理论和过硬的指导技能,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困惑大多难以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目前高校普遍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指导工作,职业规划教育指导的职能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3]而教学院系又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教育教学计划,致使职业规划教育成为被架空的教育。此外,我国各中、高等师范院校还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缺乏坚实的师资培养基地,已有的职业规划培训认证工作渠道少、范围窄,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学校对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需求。
3.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学生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的意识淡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深入普及,学生只是专注于个人的学习与成绩,不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认识粗浅,被动地接受学校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对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仅停留在潜意识阶段,需求意识尚未被唤醒,更没有把意识提升到行为或实践层面。
当前大学生普遍对自我了解不足,专业与兴趣的矛盾明显。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在未来就业方面还存在盲目性,对将来的就业定位还不清晰,还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在将来毕业时就业的竞争压力,更没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规划,没有建立明确的职业观,也不能转化为自身的意识,没有把接受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一门重要课程来对待。
另外,当前大学生职业决策盲目,价值取向偏差。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毕业后的工资福利待遇作为自己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或唯一标准,很少有大学生把自我价值实现、经营自身事业当做职业发展的目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为找工作而准备的。他们在进入大学前,都对大学怀有美好的憧憬,认为大学是一个完善自我、塑造自我的精神殿堂,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三、应对措施
1.高等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大学生顺利就业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是学校的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无疑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尤其是指导他们实现向职场的顺利过渡。[4]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学校应加大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入。
2.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条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涉及个体职业理想包括职业信念和职业目标等、自我认知包括职业兴趣和价值观等、职业认知包括行业动态和职业变迁等,还涉及课堂教学、测评技术、职业咨询、素质拓展等专业化要求。[5]从目前的人员配备来看,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学生政工干部和心理咨询老师,这些教学者和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专业化师资,已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瓶颈”。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对原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并取得相应资格;二是引进专门人才,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协助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积极邀请企业管理人员走进校园,协助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面试技巧培训,开展相关知识讲座,举行模拟面试,请企业介绍其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需求的人才类型等,使学生提前积累求职经验,培养针对性的能力,减除对面试的恐惧,同时亦创造机会让同学们零距离接近企业管理人员,建立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邀请企业家讲述自身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创业故事,启迪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如何争取主动、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与就业观念,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创业。
总之,大学生顺利就业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正确地选择职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各种困扰,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生要实现从“自然人”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的转变。[6]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不断探索,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陈小平.大学生就业供给与需求、面临的困境以及对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4).
[2]毛晓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滕远杰.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思路.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
[4]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5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现实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双向选择政策,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同时,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求职经历,只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或校外的一些兼职活动,不能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盲目认为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自然就会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在关系到自己发展的问题上过分依赖于他人,比如“借鉴学习”“克隆复制”他人的职业生涯。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8%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还很淡薄。
(二)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就业的热点在不断变化。一些热门专业等到毕业时,有可能已经转变成冷门专业,那么他们就面临着找不到就业岗位的尴尬局面。大学生中多数人认为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计划跟不上变化,也就觉得没有做规划的必要。但实际中,职业生涯规划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每个人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预见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对个人后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体系不完善
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辅导,但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学校能够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信息非常有限,信息平台建设也有待改善。许多院校的就业指导老师与学生数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大多数院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由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实际上由于这些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业指导的内容过于空洞,仅仅是走形式而已,实用性较差。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树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是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这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起。大学一年级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使他们认识自身兴趣、了解个人能力、探索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到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以后,再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引导,要求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前提下,不断地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做好个人在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应主动思考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学业生涯规划,便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具体是指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了解社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订出大学期间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人生目标、步骤、实施方案。在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剖析职场情况,只是将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模仿照搬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缺乏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这是大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理念的内在原因。
科学地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明确目标,从而不断地督促自己、挑战自己和超越自己,为将来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所以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形势,冷静思考、尽快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明确发展前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三)建立高素质职业辅导队伍,积极开展咨询辅导
职业测评可以提供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但它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由于测评本身的局限性和实测过程中的干扰,在结果上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职业辅导老师使用一些非正式评估手段,包括座谈会、谈心等帮助学生解除疑惑,然后协助其明确发展方向。在职业咨询辅导过程中,仅仅依靠职业测评是不够的,还需要咨询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只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评估效果。目前,多数高校还不具备开展职业咨询的条件,因此高校应当加快对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实际操作培训,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以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需要。当前,高校也可以加强与专业的职业生涯机构合作,借助他们的职业测评产品、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训练资源和良好的职业培训师资,共同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学业生涯规划范文6
作为待就业的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固然与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造成的激烈就业市场竞争有关,但值得指出的是,高校包括就业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在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严重不足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对择业感到非常迷茫,目标不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定位不准,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对用人单位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岗位的任职要求不清楚,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评判不清晰,结果造成盲目投递简历,竞聘没有针对性,导致择业成功率低。许多大学生就业后缺乏职业规划,要么随遇而安,要么频繁跳槽。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曾与新浪网、北森测评公司联合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3的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非常重要,但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只占被访者的5%,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学生则表示不太满意。可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变,以前那种“一次分配定终身”的就业体制已成为历史,一个人一辈子从事单一职业的传统职业生涯已被易变性职业生涯所替代。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就业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大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与现实就业状况落差太大的形势下,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以确定他们未来的职业意向,顺利择业就业,走好职业生涯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甚至有专门的法案来保障实施。英国、日本等国也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必修课,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而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零星进行,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还只是少数。我国传统的“精英教育”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高等教育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使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就业之间成分割状态,造成了大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动地走向社会。缺乏基本的职业认识、职业向往和从业、创业激情,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他们面对择业就业,茫然不知所为,悲观、迷惘和无助成为普遍的心理体验。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选择及相关学业准备都有重要指导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在大学阶段引导学生对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定位,科学评估个人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选择最匹配的职业定位,避免在择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实践和培训,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缺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择业市场中,实现顺利就业。
3.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匹配。当前的就业市场,需要的是有坚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了以就业要求和职业发展为目标的人生管理,通过让每一名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明确其预期的就业目标,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和模式的要求制订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人生目标,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为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1.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部门或机构
专门的机构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高校应该以原有的就业指导机构为基础,建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配备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一般由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理论、职业设计理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组成。
2.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入教学计划,设为大学生的必选课程,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应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职业生涯设计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树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更好地指导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成才。
3.以“全时段、全方位、全层次”的教育方式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要贯穿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与大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辅导大一年级为启动阶段,着重进行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开展专业教育、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具体可通过入学教育、问卷调查、专场讲座等形式,系统介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性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性质、专业能力要求、专业学习的价值和专业前景及以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前景等,从而让学生尽早制订学习计划,确定职业目标。大二年级为发展阶段,着重进行基本职业能力培养,一方面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咨询及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同时使学生在沟通表达、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有所提升。大三阶段为成熟阶段,着重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除继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育外,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和锻炼机会,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与其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以增强职业适应性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人才市场招聘、搜集求职信息、参加面试等。大四年级为完善阶段,重点进行择业指导,提供就业服务,通过就业形势指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法律知识指导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为顺利走向职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