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安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交通安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交通安全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1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安全;研究

Abstract: traffic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e road design in system engine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road design is to use perfect road, enhanced securit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ixture with the landform on the road, unified planning route layou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ometric shape and size, specific range and safety features clear bridge and culvert, making the road design embodies the safety, scientific.

Keywords: road; design; traffic safety; study;

中图分类号:F57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交通安全和道路路线设计

合理的道路设计在提高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路线设计是否科学,关系到驾驶员行车的舒适程度、车速大小与安全情况,合理的路线设计能够确保驾驶员较好的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和明显的驾车方向,为驾驶员的安全行驶[1],”提供切实的保证。

道路路线的设计,“应结合地理环境、营运安全、道路功能等诸多要素,因此,应该使用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以排除在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地点的风险问题,确保驾驶安全。特别是长而陡峭的上下坡的设计,需要采用改善手段。在道路的设计方面,安全应该摆在第一位,采用道路多层次线形的设计,能够为司机提供舒服安适、和谐的行车环境,提供较科学的安全性与以人为本的服务。在道路设计上,由于地面上的固定物是现实的,没有办法去变化,因此,在设计上,应该与道路几何形状和尺寸要联系起来,方向的选取影响着完整的系统工程的设置[2],”与道路运营安全有着着紧密的关联。“道路组合设计包含线形组合设计、线形与沿线设施的配合设计、线形与桥隧的配合设计和横剖面的设计、公路中心在纵剖面上的投影形状的设计、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状的设计等[3]。”

二、道路要素的重要性与功能

道路交通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系统,“所有层次与要素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道路交通体系包含自然环境、各种车辆、出行的人和道路构成。因此,在设计方面,要以舒服性、经济性、安全性、效能性的为总体要求。对信息的收集、解决和回馈构成了完整的非静态过程。道路是交通体系的主要设施,影响着道路交通安全。很多信息是由司机反映的,或是司机在行车环节中,对制约行车的非内在的道路环境与交通情况,比如,公路的横向距离的大小的情况、拥挤堵塞和好坏等情况,发生一些本能反应,对非内在的道路情况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本领、手段皆关系着交通安全的情况[4]。”道路交通工程应该具备安全保障的功能,确保交通运行的通行无阻。依据世界各国的相关材料数据分析,“所有交通安全问题皆不纯粹是人的因素导致的。把很多的交通安全问题归咎为人的因素,很大方面是由于交通行政部门对责任认定的需要,如此做法,亦是不合理的,其把交通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条件单一认定为是某个方面的原因[5],”这样势必致使对公路布局设计与分析的不全面,导致产生不好的后果。

三、道路要素的主要方面

(1)公路几何形状和尺寸

科学的道路几何形状和尺寸设计是关系着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单一较长的非曲线路线设计,司机较易出现视觉疲乏,进而影响司机对路面安全性的判断;科学化的线性设计是确保交通安全有效保证;道路转弯处弯道平曲线的半径过小,将使司机能够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减小,安全性就差;坡面与地平面所夹的角度高于4%的时候,由于不能够及时刹车或者刹车不灵[6],”亦会使安全性降低;道路曲线半径较大,行车较易产生侧滑现象。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道路设计中,道路边上设置的指示牌和路面标线、箭头、文字、路面标记等是一个关键环节。当前,中国对于1级、2级与2级以下的道路,“依旧用的不是新标准,因此,在上述道路的现实的营运环节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亦愈来愈突出,由于交通标志的缺少与不规范,致使安全问题多次发生。暴露出的弊端,重点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缺少规范使用有关道路通行权、先行权、占有权等分配标志;其次,使用不规范的设计,导致行车的不平滑行进,影响道路交通流;再次,2级以下的道路路幅的中心线与道路标线业已不清晰[7],”不利于司机的注意。

(3)路边防护栏

中国2级和2级以下汽车行驶的道路路侧防护,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部分路况不好的多山的地区,无防护设置,出现了黑点,致使安全问题多次发生。部分公路使用的是非规范的防护设施,仅仅可以发挥安全警示功能,没有办法防止和保护行车冲出。

(4)公路渠化

公路渠化的功能是把各种类型、相异速度和相异方向的行车分流,此为一种使用物体分离的手段与办法,它的好处是成效好、代价不高、施工活动的延续时间不长。中国对2级与2级之下的道路渠化不多,或是由于渠化手段不科学,导致有关空间通行权、先行权、占有权不清晰,而司机为了尽早寻到车辆出口,出现了违反规章驾驶,导致道路的交会处,行车的安全问题的发生,且安全问题的责任难以界定。

四、公路设计要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依据司机的个人心理,“公路的设计应当合乎情理和适用,如此设计,能够减少对道路情况和行使走向的判断与操作方面的错误。若公路条件很差,将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司机的情绪,导致心理抑制与冲突心情,更为严重的是会引发对别的车辆的故意挑起事端的行为,将会明显增加行车互相之间的相碰概率,近而发生安全问题。因此,须从公路设计要素的视角着手,密切联系公路设计要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8],”以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可资参考的建议:

第一,在公路路线设计中,不但应该结合相关技术标准,还应该思考到交通不安全因素,在道路设计环节中,皆要注意以上问题。

第二,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的构成应该科学组合,倘若协调得不妥当,将会增大交通安全问题的频发。

第三,在公路设计时,“要思考到司机对道路情况的判断等情况,在道路的设计上,不但要合理、科学设计,还要思考到主客观因素。其一,是在线形设计时,应该思考到司机的感官要素,可以布局一些易辨别的、容易观察的标志物;比如,可以设计相异特征的配套设施的建筑产品,进而引起司机视觉的良性改变;其二,是在直线或曲线间增添防护设施;其三,是设置相应的限定速度的标志与设备;其四,是在非直线的凹凸分界点处,不要设置半径不大的平曲线,倘若有特殊需要,一定要设置的,则应当有明显清楚的用以指示的标志;其五,在凹形竖曲线的凹凸分界点地方,必须要保障公路的通行无阻[9],”增大司机看到车前路面情况的距离的范围,还要设置警示标志,用以代表危险。

第四,公路设计的合乎情理性关系到公路建设的完善情况,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法,提供公路行驶的条件,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保障性,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五、结语

在公路的设计方面,不但要坚持科学性、合乎情理性的总体的要求,还应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提升公路舒服度,防止道路安全问题的发生。当前,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业已变成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多次发生的严重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业已引起社会群众的忧虑与太多的担心,虽然通过世界各国专业人士的积极努力,对于公路设计的完善方面,业已初步取得了一些积极性的进展,可是,发展前景依旧令人不是太满意。应当积极动员,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加快公路交通硬件方面的建设,转变公路设计上一些以往的观念,创新与完善公路长远性计划与设计标准,利用人性化的组织方式与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创新与完善设计方案,完善公路交通条件,进一步遏制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福田.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78

[2] 母国勇,陈明伟.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5,(5):118

[3] 陈雪辉,邓伟彬.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8,(1):172

[4] 石京.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与运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82.

[5] 翟忠民.道路交通组织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67

[6] 张新兰,陈晓. 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1,(4):88

[7]黄焕,戴时,王飞,武汉市武胜路交通综合体规划咨询[R]. 武汉: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2

关键词:交通运输;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

1.1人为因素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交通因素,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也不能脱离人的因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在城市交通运输安全方面也不例外。城市交通运输安全与许多活动有关,所有各项活动都依赖于高效、安全和可靠的个人的操作。在城市交通运输工作中,不管是哪个环节、哪项作业,都需要由人来控制与主导,是一个个的人在操纵、控制、监督着各项机器设备,完成规定作业,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交流互换信息,协调其他作业进程。正是由于运输工作中有人的参与,才使个体因素在运输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道路因素

道路在交通系统中的基础性地位不言而喻,道路上良好的交通条件对于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应考虑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投资、标线施划率、标志设置数量、指路标志设置情况、让行标志标线设置率、限速标志设置率、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率、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路口人行横道灯控率、路段人行横道灯控率以及学校周边安全设施设置率等。

1.3环境因素

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环境通常是指人为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工作环境和场所,包括周围的空间和人工环境的所有生产设施。然而,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硬件系统(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人员(交通系统工人与各级管理人员),组织机构(理事机构,运行组织,维护组织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再加上社会的互动影响综合形成的。安全运输过程中不仅要经营内部环境,还包括通过运输系统管理建设的社会环境,其中包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环境。

2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

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是城市交通运营企业对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意向和原则的声明,实施城市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体系的全过程是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的。安全管理的指导方针,在安全方面需要指定总体方向,规范企业行为和发

展提供了具体目标和框架。

城市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的制定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它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在没有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城市交通行业标准作为参考,管理模式的指导方针应该包含对在城市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改进的内容,并制定改进时间表;安全管理规范要体现出运输全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思想;安全管理规范应当与城市交通运输的其它管理的方针一致,并且同等重要;安全管理规范形成文件,例如写在安全管理手册的开头部分;传达到每一个员工,动员全员参与,使其意识到自己在安全运输方面的义务,保证方针的实现;并积极地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也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3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3.1对危害进行识别

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经营环境的破坏或根源,也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即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设备条件,对环境的不利因素和管理缺陷等原因。伤害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对危害防范的范围如下:(1)日常业务活动应的危险识别;(2)定期维护活动;(3)所有的工作人员和乘客的活动;(4)紧急情况下可以预期;(5)设施和设备。

对所有确定的危害,评估风险程度,制定控制方案,以降低他们的风险是允许的风险。控制计划应该是预防,而不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实施的评价和控制方法的结果,应当记录,并保持实时更新信息。

3.2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建立

合理构建安全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到运输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共性安全问题,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情况规划。对于目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l)目标要确定所有不被允许的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2)通过科学手段,将风险目标指标量化;(3)要考虑应急安全管理方案的可操作性;(4)目标要与各部门的实际相符合,不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5)有完成的时间限制与考核规定。

将安全管理目标细分,并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方案,其中应该包括:(l)确定担任各项任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责和权限;(2)适当分配人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3)拟定任务完成的方法及进度。

3.3组织结构和职责

在城市交通运输安全活动中,工作人员起着重要的影响,须认真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便于实施安全管理细则。要对其职责、作用和权限进行规定的人员如下:(l)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当承担安全管理责任,负责审查与批准安全管理方针,安排安全管理职责,并为安全管理提供充足资源与保障;(2)部门业务经理;(3)安全训练人员;(4)特种装备负责人;(5)设备技术操作人员等。

通过职责的划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事务,必须面面俱到,充分考虑细节,明确职责。而不能存在疏漏,或者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

3.4对运行进行控制

运行控制的目的是对所有需要控制的风险的运行和活动实施有效控制,使与这些运行和活动有关风险都处于受控的状态。对于经过评价需要进行控制的风险(主要是不可容许的风险),应建立文件化得程序。运行标准应当清楚到现场操作人员可以看懂并知道怎么去做的程度。这些运行标准可以来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惯例等规定。当然为了保证本质安全,应当从设施设备设计时抓起。

3.5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的准备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系统,是用来确定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响应,以预防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影响。应急管理应当从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方面着手,做好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后果,还可以预防更大规模的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应急计划制定时,需要包括以下这些内容:(l)应急单位;(2)应急期间的责任人与全体人员的职责,特别是担负重要作用的关键岗位职责(如消防人员);(3)内部报警与通报、紧急联络通信;(4)人员应急疏散预案;(5)关键设备的保护及危险物处理;(6)应急期间必要的信息: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程序、作业指导书、联络电话号码等。主要必备应急设备有: 消防设备、报警系统、重要的隔离阀、应急照明和动力、开关和切断阀、逃生工具、安全避难场所、急救设备和通讯设备等。

3.6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和预防

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以减轻其后果。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限制事故的规模和范围,启动应急程序;抢救伤员,急救然后发送医院,迅速按照规定的项目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必要时保护现场。此外,紧急事件发生后,应进行相关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选择,首先考虑消除危害,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最终考虑保护措施的原则;进行风险评估之前,避免产生新的风险;前线员工参与评估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关文件若果发生变化,应遵循实施做好记录;核查纠正预防措施。

4结束语

城市在不但发展的同时,其交通体系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城市交通运输专业性强、技术设备复杂、客流量大,造成城市交通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较大。因而建立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运输中安全事故的社会危害性,己成为当前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宿凤鸣.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09)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58-01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述

1.1 定义

城市轨道安交通安全工程,是对于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和安全运营的共作的全部的总称。这些部门寻在的意义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进行负责,建造相关的设施与颁布相关的规则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的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的能力的,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安全工程贯穿于设计研究的各个阶段。从轨道设计的开始到后续的服务阶段,都有涉及到。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交通已经渐渐成为了相关的部门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轨道交通有着快速便捷节能等优点,成为很多一线城市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交通安全系统,不仅是能保证乘客的安全,更多的是能够保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和谐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我国的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现状

2.1 人口压力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人口基数,无疑是给现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潜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压力。任何东西被越多的基数平均,就会剩下的非常少。所以,在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客流的问题。

2.2 轨道交通的技术不够先进

轨道交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过的轨道交通技术没有落后于世界水平,很多的技术甚至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虽然比发达国家发展轨道交通晚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轨道交通在国内发展的这30多年李,设计,施工等方面都与世界县级水平相等。如明挖法,盖挖法等都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一些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河狸的规划与关键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的系统模式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需要时间与经验总结得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地铁用的盾构机很多都以来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法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国内还很少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市骨雕交通的安全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很好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旧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不是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其前期的设计与合理的线路规划就存在这粗多的问题。系统的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管力度。受到大铁路间歇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系统,等制式。而我国依旧是单一的轮轨式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的研发。

2.3 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其中认为因素就又很多种概念,当下骨雕交通管理部门最为重视的就是危险品禁止带上车,但是终究有疏忽的地方,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很多都是在地下的。一旦发生危险,就会难以救援,其次就是人为的一些袭击,导致了安全事故。自然因素包含了火灾,水灾,地陷等灾害。

3、 如何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

3.1 完善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的发挥在那历史虽然很多,但是确实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而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为显著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增加客流量,给城市带来生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先进的技术,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还是在后期的完善,都需要有着完善的技术来保障。因该学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样不只是能够保证城市的发展,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

3.2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的管理理念受到很多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不能够更加科学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将会导致在出现险情时不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险情。

3.3 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合理的监督体系,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将其避免,能够防患于未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轨道建设必将取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城市骨雕交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同时,轨道交通安全文通不容我们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城市轨道交通真正成为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孙倩,李静,贾利民,蔡国强.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 2011(04).

[2] 朱昌锋.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010(03)[3]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6).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4

关键词 轨道交通;乘客;安全管理;

Abstract; Passenger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rail traffic in the whole process. Through analyzing the unsafe behavior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passengers, combined with the rail traffic to take in the passenger safety behavior culture, system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measure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Keywords; rail transit ;passenger;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动脉,系统复杂、环境开放、空间密闭、客流量大、应急疏散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事件危害性极大。我国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经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评价”两阶段发展,逐步进入“全过程安全控制的系统安全保障”探索尝试阶段。乘客是轨道交通系统服务的对象,也是轨道交通全过程安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对乘客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强化乘客安全管理,对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意义重大。

乘客不安全行为分析

轨道交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乘客运输安全,但乘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轨道交通安全。纵观各类事故事件,乘客因素是运营秩序絮乱、一般安全事故的主要致因之一,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乘客的安全意识淡薄还可能使事故得以发展或扩散。

1.1乘客不安全行为

目前乘客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不遵守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人为故意破坏。

(一)不遵守轨道交通乘客守则

乘客携带危险品乘车、紧贴车门站立、乘车不讲秩序、挤车门、不拉扶手、擅拉紧急拉手、站台车厢打闹嬉戏、候车跨越安全线、跳轨自杀等行为是主要的不遵守乘客守则的不安全行为。仅2012年上海地铁就发生十多起乘客跳轨自杀事件;还有乘客因同伴没上车1小时内2次拉动紧急拉手,造成数千人延误10分钟以上。

(二)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

乘客无应急技能或应急技能低,突况不会自救、互救,不听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安排,慌乱中胡乱行为。如不知晓自动扶梯“紧急停机”按钮,无按压“紧急停机”按钮的应急技能等;有如2008年上海地铁某列车因故障迫停区间,故障处置中虽然司机不断广播安抚,但仍有20多扇车门紧急拉手被乘客拉下,一名乘客更是扒开车门进入隧道,步行至下一站。

(三)人为故意破坏

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纵火、偷盗等乘客行为是主要的人为故意破坏的不安全行为。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毒气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14人终身残疾、5500多人受伤;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乘客携带易燃物品乘车故意纵火,导致198人死亡。

1.2 乘客不安全行为意识

心理决定人的行为,行为显示人的意识。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可分为无意识不安全行为和有意识不安全行为。

(一) 无意识不安全行为

乘客无意违反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但由于某些原因,在轨道交通乘降过程中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主要原因有安全意识不高、安全知识不足、行为有限理性。

安全意识不高

安全意识较强的乘客对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果断应对,甚至通过有效措施化险为夷;而安全意识不高的乘客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或发现后措施不当,最终酿成事故,甚至可能使事故损失扩大。如2004年香港地铁人为纵火事故中,由于乘客安全意识高,及时发现有人蓄意纵火并果断采取阻止措施,虽然没能成功阻止肇事者,但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纵火行为实施;同时,纵火现场的乘客及时向其他乘客传递纵火事故警示信息,得以让其他乘客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这起事故只造成14人因吸入烟雾受轻伤。

安全知识不足

乘客具备一定安全意识,但因安全知识不足导致行为不安全。从不遵守乘客守则中部分不安全行为可以看出,乘客缺乏前后乱挤、强行上下、争抢座位、不拉扶手等行为会导致摔伤、踩踏等不安全事件的安全知识。源于安全知识不足,导致乘客只专注轨道交通的便捷、舒适,忽视了轨道交通的安全。

(3)行为有限理性

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乘客由于无法准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从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自身经验或跟随其他乘客等采取行为来减少不确定性,而这种有限理往往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危害了整体利益。如突况下乘客只顾个人利益,争先恐后无序疏散,就可能导致现场混乱或产生踩踏事件;又如列车迫停区间时拉下“紧急拉手”和进入隧道的乘客,只考虑到节省自身时间,完成不顾及对整体运营造成的延误。

(二) 有意识不安全行为

乘客明白轨道交通安全重要性,知晓相关安全保障制度,但在某些条件下,如受好奇、省能、侥幸、逆反等心理驱使,或追求经济效益,或其他动机,故意采取安全冒险行为或有意引发事故。产生这些有意识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有安全习惯不佳、故意违规和有意破坏。

安全习惯不佳

乘客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安全事件事故,在稳定的心理活动下基本能安全乘降。但在不利的心理状态主导下,乘客由于安全习惯不佳,表现出不安全动机,实施不安全行为。如受好奇心理驱使有意触碰消防、行车等安全设施设备;受省能心理驱使翻越安全护栏;受逆反心理驱使与安全检查人员发生对抗冲突等。

故意违规

乘客安全道德水平低,只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为达到个人利益最优化,无视轨道交通安全保障制度,明知行为危险却故意违规。如为节省时间故意冲门;为等待同伴乘车故意吊门、卡门、拉下紧急拉手;为出行方便故意携带危险品乘车等。

有意破坏

乘客为达到发泄自身不满情绪、引起公众关注等个人目的,或造成人员伤亡、公众恐慌等险恶目的,利用轨道交通人员密集、社会影响大等特性进行有意破坏。

2轨道交通强化乘客安全管理措施

轨道交通通过全过程安全控制将“全员”安全管理延伸为“全民”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知识宣传、安全风险告知、安全技能提升等,强化乘客安全意识,逐步建立乘客安全行为文化;通过安全制度的健全、实施及控制等,强化乘客行为监督,逐步建立安全制度文化。

2.1强化乘客安全意识,建立乘客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安全行为意识。轨道交通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强化乘客安全意识,提升乘客安全技能,形成乘客安全行为准则。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性评价

引言: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安全性评价的意义,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平面交叉口的基本形式,针对四相位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特性,通过仿真分析,获取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流的特性,进行交通流冲突分析,运用交通冲突方法对平面交叉口进行安全性评价,再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改善措施。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性评价的意义

城市道路中心线在同一高程相交的路口称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道路通过交叉口相互连接形成路网。路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需汇集在交叉口,然后转向其他道路。交叉口通常有多向交通流集中组成,交通流由交通信号中断,形成交通瓶颈。除此之外,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都在此交错,事故率要比普通路段大的多。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平面交叉口评价方法,对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进行研究分析,对提高道路的交通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交叉口的视距、交叉口的转弯半径、道路的条件、信号灯黄灯时间和全红时间、横向交通流的干扰等。

3 交通仿真分析

通过对四相位信号控制的多个平面交叉口进行分析,确定交通流的参数特性, 在vissim仿真交通流特性过程中,设定输入的参数如下:信号灯周期为174s,信号配时如图1所示, 相位1控制东西干线直行和右转车流,相位2控制东西干线左转和右转车流,相位3控制南北干线直行和右转车流,相位4控制南北干线左转和右转车流;交叉口转向半径R设定 为24 m;转角 都小于90°;无渠化设施。

为准确衡量道路的通行能力,把不同车型的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车当量交通量。本文采用相关研究的换算方法,大车( 车长≥6 m) 的折算系数为1.5,小车( 车长 < 6 m) 折算系数为1,非机动车辆折算系数为0.4,行人折算系数为0.1.折算后输出的高峰小时仿真交通流量如表1所示。

根据仿真分析交通冲突点

交叉口信号灯采用4 相位信号控制, 交通冲突类型包括: 分流冲突点、 合流冲突点和交叉冲突点,详细的交通冲突点分布如下:分流冲突点包括机动车的分流冲突点( 2、 4、14、 17) 和非机动车的分流冲突点( 1、 3、 13、 15);机动车的合流冲突点( 11、 12、 23、 24)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叉冲突点( 5、 6、 16、18) ,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冲突点( 8、 9、 19、 21) ,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冲突点( 7、 10、 20、 22)。

4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特性

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仿真分析,得出其具备以下特点:(1)交通流量大;(2)交通密度大;(3)交通速度低;(4)交通冲突点、交织点多;(5)混合交通量大;(6)车流量大小与时间有关。

5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冲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交通冲突是指可观测的情况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使用者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逼近,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有碰撞危险的现象。一般来说,平交路口的基本冲突可以分为交叉、合流与分流三种形式。

交叉:包括横断与交织,交通流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交叉路口,然后按两个不同的方向离开交叉路口,这时一个方向的交通流与另一方向的交通流产生一个交叉点。

合流: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交通流汇合成一个方向的交通流。

分流:交通流由一个方向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方向。

交通行为存在不安全因素就会导致交通冲突的发生,也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采取相应的避险行为也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存在着极为相似的形式,两者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造成了直接的损害性后果。

6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水平评价方法

在综合评价方面,层次分析法利用率较高。但该方法的指标体系复杂,实际应用较为困难。在层次分析法的指标体系中,有一半以上的指标都是非量化的,主观性强,客观性较差,而且指标之间重复率高,使评价内容重复叠加,大大降低了该方法的可信度。

目前,城市道路交叉口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事故率法、回归模型法、经验模型法和交通冲突技术等,交通冲突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对平面交叉口安全性评价,替决策者搞清楚问题的关键,向他提供方案的决策信息。使平面交叉口方案达到最优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7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冲突的改善措施

研究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水平的主要目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改善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善措施:

(1)减少交叉通冲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设置为环形交通,也可以简化路口以减少冲突点;

(2)通过增加相位来改善交叉口的交通管制,例如设置左转相位和右转相位;

(3)强化驾驶人和行人的安全意识。

8 结论

本文以城市道路平面交叉通安全作为研究分析的内容,对其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

(1)增加道路使用者对平面交叉通安全的认识;

(2)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平面交叉口的形式以及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

(3)阐述了交通冲突和交通事故的关系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水平评价的方法;

(4)提出了减少交叉通冲突的方法。

参考文献

城市交通安全范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对策

引 言: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城市轨道交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独立性、封闭性的特征,并且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相比较更加安全可靠,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运输量大、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这样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一定要注意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意义

1.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符合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过去,由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职、设备故障、乘客安全意识不强等造成严重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实施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乘客安全知识教育、增强责任意识等,以保障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无污染、噪声小,符合社会环保要求;二是安全性好、便捷,符合出行者的需求。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有益于新技术在交通运输业生产中的应用。把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安全信息化、装备机械化作为保障安全、发展生产、强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实现了以安全为轴心、以生产为中心、以管理为重心、以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方略,促进了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和企业管理的同步提高。

1.4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关系乘客安全。它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又是城市拥有良好交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

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很好的代名词,然而,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当中,恰恰缺少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工作,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在我国的诸多城市中,其已经建立了轨道交通,以带动城市交通的发展,但是,其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进行预防和监督,没有使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甚至是威胁到了城市的居民的安全。

2.2 责任机制不完善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机制不完善,尤其是在责任监管工作中,许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负责人只注重自身的责任,或者是只注重相关领导者的责任,其却忽视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落实,没有将责任机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导致责任机制的不健全,甚至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责任机制落实不明确,责任机制不健全,将不利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碍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全面化管理。

2.3 技术支持不足

技术支持不足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技术支持不到位导致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进行。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安全监督需要在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从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坚实的过程中,其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差异,无论是在交工建设之前的勘察工作,还是在工程的设计工作,乃至是施工及其运营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具体对策

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其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根据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落实,有针对性的提升我国安全监管的力度,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体现。

3.1 强化安全监管

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监管工作是十分必要,其需要在不同的侧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安全问题成为人人关注、人人重视的问题,避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一,要强化事前的预警和管理,即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时候要将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详尽的规划和预案,使预案工作尽可能的完善,这样就能将许多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事前的安全预防和监管是促进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基础环节。第二,强化事中监管。强化事中监管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的一种监管,纵然有完善的技术支持,完善的安全监督也不能够百分百的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因此,要针对安全问题的发生过程进行监管,当安全问题引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快速安全处理,使安全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3.2 强化责任机制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其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这就需要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地方,强化责任机制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所需要做的第一步。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机制需要体现在众多地方,比如说在线路运营管理中要体现出责任机制,在生产作业中体现安全责任意识,我国需要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将责任机制落实到实处,展现安全管理的切实性和可行性。

3.3 强化技术支持

强化技术支持是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又一个方面。首先,技术支持要体现在工程的建筑方面,即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体现技术支持。比如说在工程的设计上、工程的建筑上等都需要强化相应的管理,这样就能使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顺利、安全的进行运营。同时,在监督管理上要强化技术支持,即建立相对完善的技术网络体系,使有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一切工作都纳入到其中,使之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体系,这样就能够在全面的范围内进行监管,使其得到良好的运用和拓展。第三,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掌握和操作能力,使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能够精准的掌握相关的技术,带动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升。

3.4 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作为轨道交通的管理者,应建立和完善设备运行状况计量检测体系,确保设备运作的安全度; 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并结合人体疲劳周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应经常对司乘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掌握危险时保护乘客减少伤害的技能,在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地组织乘客疏散。

3.5 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

作为乘客,应该增加有关安全、文明使用轨道交通的知识。例如,在车厢内发生意外的事故时,处于第一现场的乘客应该及时阻止事故的恶化;在事故发生后应听从地铁广播和工作人员指挥,紧张有序地离开事故现场;平时应多注意站厅站台上的各种安全标识。

4 结束语

综上,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安全管理的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相应的改革措施,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能够在相应的技术支持下得到合理的完善,尽可能的展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城市管理之间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袁大军.论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5).

上一篇红歌会活动总结

下一篇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