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熊猫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熊猫的资料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1

她本只是想写篇童话

在普通游客的眼里,圆乎乎的大熊猫只有体型大小之别,从外表上看,所有大熊猫长得都一个样,很难准确地叫出某一只大熊猫的名字。但林唯舟做得到,她能叫出许多大熊猫的名字,知道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即使一张图片中出现7只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大熊猫,她也能像玩“大家来找茬”的顶尖高手一样,叫出每一只的名字。

林唯舟的生活,是来回奔波于上海、成都两地的,在上海的家中,大熊猫形象的装饰随处可见。而林唯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生活,有某种戏剧化的“每况愈下”。2002年刚从上海搬来成都时,她一个月的房租是600元,第2个月她搬进了房租为100元的筒子楼,最後她干脆就住进了繁育基地的职工宿舍,宿舍既无卫生间,也不能洗澡。“上厕所要从4楼到1楼,洗澡则要走路20分钟,没有厨房,中午蹭职工食堂的饭,早饭和晚饭都吃快餐。”所有的积蓄和退休金,林唯舟全部用在了大熊猫身上,包括往返于上海成都两地的路费、购买摄影摄像器材的支出。尽管一件T恤被穿破了都要留着当抹布,林唯舟却说:“要省点钱买摄影器材。”从前最喜欢新衣服的林唯舟如今彻底放弃了穿的“奢求”,但要放弃“吃”就没那么容易。“我经常跑到市区找一家好酒店吃顿自助餐,”林唯舟说,“我还是吃不惯川菜。”

见过林唯舟的人,可能很难将眼前这个戴眼镜、短发、说起大熊猫就收不住口的老太太,与钳工、装配工、记者、编辑这些职业联系在一起。林唯舟的职业生涯,是活脱脱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我都当上车间的工会主席了,但是不想一辈子都这么过下去,在那个时候,凡是能找到的书我都读过了。”在当了20年工人後,林唯舟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培训班,从此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2012年,林唯舟退休了,她拿起一份两年前便搁置在旁的童话故事梗概说道:“这是一个关于大熊猫的童话,但我对熊猫不了解,当时不知道该怎么把故事编下去。”为了完成这篇童话,林唯舟买了张火车票来到成都,直奔大熊猫繁育基地。“我当时打算在招待所住两个月,采采风。”林唯舟笑着说,“可是等采风结束时,已经是两年後了。”

“不要觉得我是个另类”

“住在大熊猫繁育基地的时候,早上一起床就拿摄影设备去拍大熊猫,拍到10点钟,下午再去一次。”6万余张照片、600多个小时的大熊猫影像资料就是这样,被林唯舟积累起来的。她不仅仅关注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大熊猫,远在嘉兴、张家界、长沙甚至奥地利维也纳等地的大熊猫都是她的探访对象。如果说基地的大熊猫是林唯舟的家人,那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大熊猫都是她的远房亲戚。

林唯舟坚持每隔几天就更新一次博客,每篇博客都和大熊猫有关系。“上镜率”最高的,是4只林唯舟亲眼看着出生的大熊猫:“元元”、“毛毛”、“闷逗”和“花嘴巴”,林唯舟记得它们各自的生日,能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声音。除此之外,出现在林唯舟博客里的大熊猫还有很多,尚未睁开眼睛的大熊猫、学步的大熊猫、玩耍时彼此啃咬扭打的大熊猫……她视每只熊猫如自己的孩子。每一张出现在照片里的大熊猫,林唯舟都会给它们加上对白,随着熊猫体型变大,对白语气也从模仿小孩子到大人。“大熊猫是有属于它自己的肢体语言的,而且从小在人照料下长大的大熊猫,也能看得懂人的肢体语言。”什么动作是在挑衅,什么表情表示大熊猫正在怄气,谁和谁的关系比较好,这些都是林唯舟生活里永不厌烦的主题。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2

这是走过的川陕几百个村庄中的一个,我们要调查这个村庄的周围是否还有野生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存在。这次调查由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担任整个调查队的技术指导并参与野外调查,而四川省林业厅从几个保护区抽调了有丰富熊猫调查经验的队员,我担任负责人。一个月来,仅仅在四川境内我们的行程就超过了5000公里,从四川最北部的岷山一直找寻到最南部的相岭和凉山。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从当地主管部门索取资料,然后访谈百姓和村民,将所有信息汇总之后,然后带着帐篷和食物上山,吃住都在山上,记录野生大熊猫和它们栖息地的情况。

屡屡猜错的答案

下马头村是个彝族村,坐落在整个山沟的尽头,只有一二十户房子散落在山坡上,房子背后就是连绵的牦牛山,一直延伸到百里之外。视线所及的山坡上,大树都已经被砍伐一空,有些地方还有烧火的痕迹。我们找了一个小屋子借住,把马背上的大米、蔬菜和油盐堆放在屋子一角,又向老乡讨了几个土豆埋在了篝火边的灰烬中。很快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篝火噼啪的响声和土豆微熟的香气。

“兄弟,这个地方能有熊猫么?”四川王朗保护区的老刘坐在树桩上扒拉着灰烬中的土豆。一个多月远离家乡的漫长旅行已经让他的膝盖变得肿胀酸痛,他一边给膝盖贴着膏药一边念叨着。

“不好说啊,这地方采伐太严重,不过谁知道呢,熊猫这东西……”老李接口道。他来自四川宝兴蜂筒寨保护区,参加熊猫调查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这地方离冶勒保护区有多远?”“直线距离40公里左右,隔着牦牛山。”我答道。

大家都不说话了,一时屋子里气氛有点沉闷。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这个地方?只因为8年前的那一个大熊猫痕迹记录么?马头乡离大熊猫最密集的王朗保护区有600多公里,离最出名的卧龙保护区有300多公里,离最近的冶勒保护区都有40多公里,还隔着牦牛山的山脊线。这地方,能有熊猫么?

我知道调查队员们都在想着这个问题,但谁又都没有轻易说出自己的猜测。这一个多月的野外调查工作中,大家猜错的次数太多了。

在泸定县的湾东村,我们观察着陡峭的地形猜测这里不会有熊猫,可是村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大熊猫的存在。在石棉县的新民乡,大家根据大熊猫已知分布区的距离猜测没有熊猫,可是却在远离大熊猫主要种群的山脊上发现了熊猫取食的痕迹。在峨边县的黑竹沟,大家忧心公路对于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猜测大熊猫可能已经退缩到了远方的山谷,却意外地发现大熊猫竟然就在距离盘山公路不足20米远的竹林中觅食。所以这一次,大家不怎么敢猜测。虽然觉得这里发现大熊猫痕迹的几率不高,可是心里又隐隐地觉得,也许它们就藏在马头乡,就活动在牦牛山里。

看上去很美,不是吗?

但实际情况远没有看上去这样美好。这些绵延纵横的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存在着一些致命的问题,最首当其冲的就是栖息地的破碎化。大熊猫高度依赖着森林和竹林为生,无论是躲避冬天的严寒、夏季的酷暑,还是求偶期寻找异,完成繁殖,或者是幼体成年寻找自己的独立空间,都要在森林和竹林中进行较长距离的迁移。一旦这样的迁移受到阻碍,大熊猫的正常活动也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不仅种群间的正常流动被阻断,还有可能出现亲近繁殖和小种群绝灭的风险,所以连贯的植被对于大熊猫的生存至关重要。

几十年以来,对原始森林的采伐、不断增加的交通以及人类定居点的扩张,都导致原本连贯的森林变得斑斑驳驳,公路、铁路和农田成为了大熊猫难以逾越的天堑。而那些在整个大熊猫分布区最边缘的种群,情况则更为紧迫。一种野生物种的绝灭,往往是从最边缘的种群开始的,这些种群的栖息地最破碎,遭受的人类干扰最多,由此整个种群的命运也最危险。具体到大熊猫,一些孤立的小种群已经多年没有切实的信息,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一旦这些孤立小种群消失,熊猫的整体分布格局会因之改变。

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大熊猫分布区的边缘地带穿行一一确认这些小种群的存在,并且判断这些小种群的命运。

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夜色渐深,下马头村的老彝胞给我们做了他们最有特点的坨坨肉端上来,大块大块的猪肉和鸡肉被粗粗地煮熟,空气里面飘动着粗糙而原始的肉香。

住在附近的彝族人来找我们聊天,和村民的讨论持续了很久,熊猫小种群的生命力让人吃惊,不仅仅是马头乡,几乎每一个孤立小种群都还有熊猫的个体在顽强地生活着,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在四川省凉山州偏僻的雷波县,当时是一个雨雾濛濛的天气,我们被漫山遍野的割竹打笋的人震惊了。吉普车沿着大凉山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帐篷,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围坐在其中,等着天气放晴上山挖笋赚钱。公路边用帆布支起了很多临时的小卖部,整箱整箱的啤酒被运到山上。据说割竹笋人最多的时节还没有到来,真到那时候,一些简陋的歌舞厅都能搬到了深山里,白天割笋,晚上唱歌喝酒洗脚按摩。割笋的人俨然把凉山竹林变成了一个小社会。近年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的商贩将违法加工竹笋的小作坊也搬到了山上,直接在山上用硫磺熏制竹笋,硫酸的蒸汽和污水破坏了空气和水源。

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山坡上,我们仍然找到了熊猫存在的痕迹。这些原本生性羞怯怕人的大熊猫,在这大片严重被人类干扰的森林中顽强寻找着生存的空间。这是怎样的生命力啊。

“听说熊猫不会生孩子,是不是?”一个彝族小伙子问我们,旁边的老彝胞们发出一阵哄笑,弄得小伙子有些窘迫。“熊猫会生,而且还挺能生的。”我们解释着。大熊猫性情内向,活动隐秘,在野外很不易观察到,即使偶尔进入人们的视线,也往往稍有风吹草动就迅速逃走。因此,它们如何取食、如何寻找伴侣、如何繁衍生息都鲜为人知。别说是普通村民,这些问题也长久以来困扰着大熊猫的保护研究人员。不过,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野生大熊猫的一些行为也已经为研究人员所了解。

小伙子问到的“大熊猫会不会生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动物园笼养的熊猫在求偶和生育上的确存在明显的障碍,但是野外观察的熊猫个体向我们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野生大熊猫和其他熊科动物一样,会,会为求偶而争斗。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人们的误解,曾发生过一段“抢救熊猫”的行为。在那段时间之内,有30多只不到1岁的熊猫幼仔被认为遭到母熊猫“遗弃”,从山里“抢救”到饲养中心和动物园,由于当时人们对如何照顾和饲养仍在哺乳期的幼仔没有经验,大多数被抢救的野生大熊猫幼仔未到成年就不幸夭折了。这对这个只有1000多个体的物种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1984年,由我的导师潘文石教授和吕植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研究队伍开始在秦岭对大熊猫进行长期的生态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研究,这一干就是十多年。这期间的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母熊猫在取食竹子时,会把幼仔留在树上或一个安全的地方,几小时到几十小时都有可能。因此,熊猫幼仔独处一地并不意味着它被遗弃,这时最好的做法是不去干扰幼仔。这个发现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当时的林业部特地发文,才禁止了随意“抢救”熊猫幼仔。

还有一些熊猫生存的能力和技巧,也许是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意识到的。比如曾经有野生大熊猫横渡大渡河和岷江,也曾经有大熊猫游过1公里宽的水库,穿越海拔超过4000米的裸岩地带。这些事情可能是极其罕见的,但是说明了熊猫在困境面前所能够展示出来的生命力,它们的生命力和顽强,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空手而归

第二天马头乡阳光普照,看起来是个好天气,5个调查队员兵分三路进山,希望可以发现熊猫的影踪。我和老李沿着最有可能发现熊猫的山脊向上,从村庄坐落的海拔2200米到2900米,整整700米海拔的坡面上都没有像样的森林。原生的针叶林和暗针叶林都已被采伐一空,只剩下孤零零几棵树皮焦黑的杉树。鸟很少,兽类的足迹也不多。我们一路攀爬一路找,在接近3000米海拔终于出现了保存比较完好的森林和竹林,我们像野兽一样在竹林之中穿行,寻找到兽类平时利用的小路,试图发现一点点蛛丝马迹。

“嘘……你看!”顺着老李眼神的方向,一只成年的雄性血雉从荒草间踱出步子,挺起胸观察了一下四周,然后开始低头觅食,它身后不远的地方还跟着一只雌血雉。这是一种中小型的雉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一般栖息在高山接近雪线和草甸的冷杉林和针阔混交林,也喜欢在灌丛附近活动。这个季节正是血雉繁殖的时候,我在周围寻找,果然看到还有几个不起眼的小家伙热热闹闹地挤在一个沙土坑里面洗澡,一个最强壮的小家伙一下子把自己的小兄弟挤出土坑,自己独占这“鸟浴缸”。我和老李趴在灌丛后面饶有兴趣地观看,直到这个家庭再次钻进竹林中不见了踪迹。但在这窝血雉离开后的几个小时,我们再也没有见到别的野生动物,更没有见到丝毫大熊猫的痕迹。

回到营地,其他两个小组也没有找到大熊猫的蛛丝马迹,接下来几天,我们再次上山,再次空手而归——在马头乡的几天调查,最终一无所获。

离开马头乡的时候,大家都有些郁闷。马头乡成为我们所调查的8个孤立小种群之中第一个没有发现熊猫痕迹的地方。而这一结果直接而又不留情面地告诉我们,这些孤立的小种群是随时可能灭绝的。而每灭绝一个小种群,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就被蚕食掉一点,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就丧失一点。现在再回看曾经给了我们乐观预期的凉山小种群、新民小种群,可能我们的乐观要加上很多很多个“如果”——如果人为干扰继续加重,如果小种群和大种群无法连通,如果公路的车流量继续加大,如果农田继续扩张,那么这些小种群最终也难以逃过消失的命运。

活下来就有希望

调查的下一站是700公里之外的若尔盖。那里的包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大熊猫分布的最东缘。2005年和2006年的竹子开花几乎让包座自然保护区的绝大部分竹子死亡,这对大熊猫而言是巨大的打击。到达包座之前,大家并不乐观。

我和当地的向导一起上山,沿着包座保护区内的一条大沟前行。放眼望去沟谷和两侧的山坡上都是连片的枯黄,那是4年前开花枯死的竹子,仍然还成簇站立在一起。这样的景象一直延伸到远方。我伸手过去抓起一根死竹轻轻一弯,整根竹子发出清脆的爆裂声,断成两截。

我钻进大片的枯死竹林中,看到还有一些干枯的竹子花垂下来,像麦穗一样小小的并不起眼。我粗粗估算了一下,眼前开花的竹林大约有3公顷,而整个沟谷开花竹的面积是眼前的上百倍。

竹子开花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和我们日常见到的大多数植物不同,竹子在漫长生命过程中都是无性繁殖的,也就是既不开花又不结种子。它们的地下根不断生长,每年在根上萌发出竹笋,形成新的幼竹。然后幼竹生长,继续萌发自己的竹笋。就这样年复一年,很快几株竹子就可以生长成一片竹林。直到生长几十年之后,连片的竹子会突然约好了一样一起开花结实。开花过后老竹子当年就死去,而结下的麦粒一样的细小种子散落在原本生长的土地上,重新萌发幼苗,慢慢生长。这样的循环原本是正常的周期,却在今天给大熊猫造成了困扰。

我们从沟谷中沿着坡面继续上山,打算爬到山脊线上看个究竟,海拔很快上升到3400米,山坡上生长着巨大的杉树,胸径超过了50厘米,是没有被砍伐过的原始林。溪水顺着沟谷流淌,背阴的地方还有大片积雪,景色十分醉人。就在这里,我们意外地发现在大片枯死的竹子之间,还残存着一小片的活的竹林,面积只有三四亩。不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和其他竹子一起开花。

“熊猫!”我的目光落在活竹林边缘一些中间截断的竹茎上,忍不住叫了一声。就在我们面前这片小面积的竹林边缘,每根竹子都只剩下根部几十厘米高的残桩,地上还散落着一些断的竹枝和竹叶。所有的竹子的残桩,都差不多到我的膝盖。我俯下身子细细观察,每一个残竹断面都能看到隐隐约约的齿痕,断面的边缘还有一小节没有撕断的竹皮连在竹茎上。

没错,一定是熊猫,只有熊猫才有这样的取食痕迹!没想到在大片竹子开花,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还有熊猫在这里活动!根据痕迹新鲜的程度判断,这只熊猫应该半个月之前在这片竹林取食!

这个猜测马上得到了证实,不仅调查队员见到了熊猫取食的痕迹,村民也证实就在两个月前还看到过熊猫的出现。我们推测,虽然整个山坡上的竹子都大面积开花死亡,但因为没有公路、铁路和村庄的阻隔,大熊猫可以在仅有的几片没有开花的竹林间移动,这样就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队员们在枯死竹林的下面发现了大量刚刚萌发的竹子实生苗,这些幼苗仅仅生长了两三年,还只有十厘米左右的高度。但是只需十几年,鲜嫩的竹林会再次铺满山谷。只要熊猫能活下来,就保存了种群再次复兴的希望。

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所有的生命

离开包座我们又前往九寨沟县开始野外调查,而后在平武县,最后的目的地是地震灾区青川县。这样的东奔西走,已经慢慢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问我们,花这么的大力气研究大熊猫、保护大熊猫究竟值不值,究竟国家要为每一只熊猫花多少钱?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3

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的划分有多种,一般包括四大门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绘画主题活动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中班绘画主题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水墨画的兴趣。

3、通过大熊猫的黑白对比、学习浓墨、淡墨的运用。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到动物园参观过大熊猫;大熊猫的图片资料、水墨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你们喜欢黑色吗?

其实黑色也很漂亮又很有用,想一想我们画哪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黑色?

2、欣赏大熊猫图片

找找大熊猫身体上哪些地方有黑色。

二、师生共同讨论画法。

1、今天我们要用水墨画来画大熊猫。

墨可以调成淡墨、浓墨,那么大熊猫身上黑的地方用什么墨?

其它地方又用什么墨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画大熊猫,大家欣赏讨论。(边欣赏大熊猫图片)

大熊猫由哪些部分组成?像什么形状?用浓墨还是淡墨?

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范画。

三、提出创作要求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大熊猫,有吃东西的,有睡觉的,有坐在地上的,有爬在树上的…….现在我们用画笔来给你喜欢的大熊猫照个像,照相前要先想好:大熊猫和谁在一起?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把大熊猫的动作也要照下来!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重点

1、导刚入门的中班孩子掌握调浓墨、淡墨的技巧。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同的熊猫形态。

3、提醒幼儿注意水墨画作画习惯,鼓励刚入门的孩子正确握笔。

4、引导大班的孩子用不同的水墨画技巧作画,并能用颜料添画背景,鼓励中班孩子向大班孩子学习。

五、欣赏评价

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中班绘画主题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在竹筒上进行装饰。

2、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颜料、笔、竹筒、范例。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空心树,实心芽,千年不结子,年不开花。

师:今天啊,老师要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小朋友细细的听好喽!(幼儿自由猜)

2、出示旧竹子。

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猜出来了。老师这里啊有一些竹子,你们觉得好看吗?

“怎么让它变的好看呢?”(幼儿举手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办法,老师觉的都很好,今天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竹筒画,就是在竹筒上话画画。

3、出示范例。

师:瞧,好看吗?你们知道老师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竹筒(点、线、面)

------这几个竹筒又是怎么装饰的呢?(风景、房子、春天)

------再来看看这个竹筒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上下对称)

------还有一个呢?我们看看(色块)

(欣赏过程中,有区别的引导幼儿进行比较、观察)

师总结:哦,原来我们可以用我们画线描画的方法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把我们自己喜欢的图案、风景、关于春天的一些故事画上去,也可以用对称、大色块的方法进行装饰。

4、幼儿构思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师:如果你来装饰的话,你打算怎么装饰呢?(个别幼儿进行简单回答)

师:我知道每个小朋友都很想去尝试了,但在小朋友装饰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竹筒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把它竖起来画,边画边转。

在装饰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

安静的在自己的座位上画画,不要走来走去。

5、作品欣赏。

师:你觉得哪个竹筒装饰的漂亮?为什么?

6、拓展活动

师:竹子不但可以用来画画,还有很多用处,你们知道吗?我们可以用她来演奏歌曲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中班绘画主题活动方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能述说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掌握树叶贴画的基本方法。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能够完成树叶贴画作品。

活动准备

1、发动幼儿家长与其幼儿利用秋游、爬山、散步等活动,采集和捡拾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和颜色各异的树叶若干。老师把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压平、晾干处理后,分成四类(制作金鱼类、制作葡萄类、制作鸭子类、制作孔雀开屏类)树叶材料。

2、秋天落叶飘落图一张,树叶贴画成品图两张。

3、白纸、剪刀、乳胶各4;几种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小朋友,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

出示秋天落叶飘落图,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感受秋天的独特风景。

老师:叶子宝宝纷纷地离开了妈妈,它们随着秋风飘落下来。一群群孩子把这些可爱的树叶捡起来,带回了家。你们知道把叶子宝宝带回家能做什么吗?(幼儿由发言、表述)

二、欣赏树叶贴画作品

老师:老师跟小朋友们一样,非常喜欢秋天的叶子宝宝,因此就把它们收集起来,根据叶子的形状和颜色,加上一些修剪工作之后,把它摆一摆,拼一拼,贴一贴,贴成美丽有趣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出示树叶贴画作品(金鱼帖画和葡萄帖画)

问:我们来看看,叶子变成了什么?(金鱼和葡萄)

这样用树叶贴出来的画叫做树叶贴画,你们想不想也用树叶贴画呢?(想)

三、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

出示枫叶。请幼儿观察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枫树叶)

老师:枫树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引导幼儿说出枫叶有红的,有黄的,像鸭子的小脚丫一样可爱。

出示柳叶。请幼儿说说它的特征。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叶子?(柳叶)

老师:柳叶又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说出柳叶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细细的薄薄的真好看。

用上述同样的方法让幼儿了解大叶榕树叶、小叶榕树叶、葡萄叶等外形特征。

老师小结:这些叶子宝宝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所收集到的,经过处理后,我们可以把叶子贴成一幅幅有趣的画来。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四、分组制作树叶贴画。

1、老师演示小鸭子的制作过程:用黄色大叶榕树叶做鸭子身子,叶梗做鸭子的长腿,红色枫叶做鸭子的小脚丫,小叶榕树叶做鸭子的头部,剪些彩色卡纸做眼睛,这样一幅生动的树叶贴画就做成了。

2、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10个小朋友为一组。每组小朋友根据老师给的树叶材料来共同完成四种不同的贴画作品(金鱼贴画、葡萄贴画、鸭子贴画、孔雀开屏帖画)。老师巡视指导。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游客;参与式;巡护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3-0017-03

生态旅游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愈来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过生态旅游来实现自己回归自然、反璞归真的梦想。以保护自然,教育旅游者认识自然和了解保护自然的重要性,通过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社区社会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白山自古以来就是游人向往的旅游圣地。近年来,进入太白山旅游的人数逐年上升,部分游客自发的和无组织的进入太白山开展探险,对该区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管理,特别是巡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保护区在VCWF的资助下,2003年在太白山南坡开展了游客参与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的尝试。

一、参与式巡护模式概述

(一)游客概念的界定

自然保护区只允许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太白山的游客构成比较复杂,按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需要,还有野外生存体力的限制,本文的游客是指年龄以25-50岁之间为限,热衷于自然保护事业,有志于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都市游人。

(二)参与式巡护的发展概况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巡护和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两项基本工作。在巡护和监测工作中,引入参与式方法,有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对社区群众参与自然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和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制定不违背保护目的的资源利用策略,从而消除社区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此外,社区群众作为这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力量,将极大的提高保护效率和降低保护成本。

自1995年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将社区共管的理念引入保护区管理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先后在WWF、财政部及大熊猫等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开始实施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反偷猎体系建设项目”、“宗教活动与自然保护工作互利发展项目”、“大熊猫保护工程项目%l区发展子项目”等。

(三)游客参与巡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太白山保护区的巡护工作,主要是稽查巡护。厚畛子保护站的日常巡护,仅能做到每季度在3条巡护线路的部分范围巡护一次,且常常是巡护不到位、质量低、信息收集不足,巡护效果无法满足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正常保护管理的需求。

游客参与保护区的野外巡护工作,能够改变区内目前无序和不负责任的探险旅游行为,有效地把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野外保护工作与科学规范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向参与巡护的生态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以收取适当费用,为保护管理筹集资金。这一行动不仅能够促进保护区野外巡护体系的建设,又能满足社会上部分人士求知、尝新、探险、游览的需求,既解决了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面临的威胁,同时又能让游客深入实地直接体验野外巡护员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达到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目的。

此外,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巡护装备,加强巡护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巡护人员的巡护积极性,荣誉感和业务能力,建立持续有效的巡护激励机制,促使区域内大熊猫栖息地野外巡护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保证。同时,该活动的成功实施不仅将全面推动和促进秦岭其它大熊猫保护区的巡护体系建设工作,而且将为中国其它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巡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具体的范例。

二、调查区域与方法

(一)调查区域概况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厚畛子保护站管辖面积12135hm2,该区域分布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豆杉、独叶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还有第四纪冰川遗迹、高山湖泊群、冰洞、奇峰、古树等奇观。发源于区内的黑河,水质优良,是西安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被称为西安市的“母亲河”。铁甲树生态道院是全国道教宫观生态教育联盟成员,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铁甲树一大爷海旅游线路自古为善男信女和文人墨客朝拜登临必经之路,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传统的旅游线路两侧一定的范围内划定了旅游小区。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法。多年的实践发现,运用参与式方法的效果是积极的,特别是在让外界人充分了解保护区情况,以及让游客自己广泛参与到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此方法,从游客的视角出发,对参与式巡护的过程、实施效果、相关影响、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与WWF官员、保护区工作人员及旅游组织深入讨论,辅以关键人物访谈、对游客参与巡护管理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

三、游客参与式巡护的实践与分析

(一)游客参与式巡护的目标 一是改进并提高野外巡护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建立持续有效的保护区巡护管理体系;二是建立合理规范的参与式巡护生态旅游机制,改变探险游客的活动行为,合理引导其积极开展参与式巡护生态旅游活动,为巡护管理体系的持续运行筹集资金。

(二)巡护线路及巡护历程设计

巡护样线指的是在保护区内布设的进行定期巡护的固定样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有16条巡护样线。本项目实施地点选择在保护区厚畛子保护站所辖区的两条巡护线路,是生态游客参与式巡护最佳的路线。游客可通过网页、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选定巡护线路。

游客抵达厚畛子保护站后,保护站与生态游客签订参与式野外巡护协议书,对生态游客进行野外巡护知识、生存技能、巡护制度、GPS操作及野外安全常识等培训,组织游客观看太白山保护区图象资料,成立巡护组,举行授旗仪式。

具体的线路设计如下:

A线:厚畛子―铁甲树一三合宫一南天门一二爷海一大爷海一跑马梁―将军石一大坪破庙一太白庙―都督门一厚畛子(6天)

主要景点及常见动物:此线路途径三合宫、南天门、古冰川3个景区。主要的景点有:铁甲古树、三合宫瀑布群、南清泉、万花破、情人林、三清倒影、高山湖泊群等。常见的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黑熊、明鬃羊、锦鸡、青羊等。

人员包括:巡护员2人,游客2人,背工2人。

B线:厚畛子―铁甲树一三合宫一南天门一双狮峰一笔架山―莲花岩一红水河一大莽河―厚畛子(6天)

主要景点及常见动物:此线路途经三合宫、南天门、针叶林3个景区。主要的景点有:铁甲古树、三合宫瀑布群、双狮峰、松桦相映、栌桦秋色等。常见的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黑熊、勺鸡、血稚、林麝等。

人员包括:巡护员2人,游客2人,背工2人。

2条线路巡护线路游程结束后,回到厚畛子保护站,进行野外数据的分析,总结行程,填写调查问卷。颁发“荣誉巡护员证书”。

(三)游客参与式巡护运作机制

首先,保护区聘请与宣传有关的旅游、保护方面专家,指导保护区制定该项目的实施计划及巡护体系建设方案,并对该项目的运作、前期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整个项目的监测、效果进行指导。

接着,保护区管理局成立生态游客参与式巡护示范项目领导小组和参与式野外巡护历险游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参与式巡护历示范项目的开展。巡护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巡护小组组长由保护站站长兼任,成员由巡护员4人、背工6人组成。小组成员直接从事生态游客参与式巡护历险游工作,负责巡护资料的记录、生态游客的导向、项目活动的记录等具体工作。

然后,组织对巡护人员进行培训。项目启动后,集中一周时间,对厚畛子保护站的巡护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掌握野外巡护的技能、护林防火和导游知识,熟练识别野生动植物,能准确、真实、及时填写表格,并为生态游客做好导游工作。同时,在当地社区选择4-6名热爱自然保护事业,文化素质高,身体健康,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男性青年,在厚畛子保护站集中培训,传授旅游、野外巡护、动植物识别、护林防火、旅游安全常识以及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

(四)监督管理机制

保护站建立健全参与式巡护资金管理制度、监测统计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保护科、旅游科负责指导保护站开展此项工作,加强对活动的跟踪监测,对不符合项目要求的做法及时纠正,确保了项目安全运行。

(五)游客参与式巡护取得的成效

通过游客参与巡护,一方面,扩大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提高了太白山的知名度,同时游客亲身体验保护区巡护员野外的工作、生活等经历,从中了解到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艰辛;另一方面,改善保护区野外巡护设备条件,促进保护区巡护工作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弥补了巡护经费的不足,增加了巡护频度,增强了巡护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和于促进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六)游客参与式巡护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1.游客参与巡护的积极性不高。虽然保护区邀请了两批社会人士参与了巡护活动,对项目实施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但他们对整个项目的理念、项目活动设计、监测等知识了解较少;另外,由于事先确定巡护的路线、收费标准(每人2000元)等缺乏调研,收费较高,时间长,许多游客难以接受。

2.工作人员能力有限。保护区虽然对巡护员及背工向导进行了动植物识别、巡护等知识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培训的内容不尽完善。加之,巡护员及背工向导缺少对保护区管理、游客解说方面的知识,尤其缺乏游客参与式巡护的经验,这就限制了工作人员主动性地有效发挥。

3.宣传促销手段落后。保护区只是通过WWF网站以及同西安春风旅行社合作招揽游客,由于宣传手段落后、渠道较少、宣传面窄,缺少宣传策略,其促销效果不佳,社会上的人员对游客参与巡护知之甚少。

四、讨论与建议

游客参与巡护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保护区巡护人员的能力建设,丰富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旅游管理经验,改善了巡护装备,提高了日常巡护工作质量和数量。基本杜绝了大熊猫分布区内无组织、无管理的探险旅游活动,减少了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到的威胁。

目前,游客参与式巡护活动只是改善了厚畛子保护站的巡护装备及改变了辖区无序、无组织和不负责任的探险旅游行为,并没有全面彻底地改进太白山保护区大熊猫分布区的巡护工作质量和数量及改变南部的探险旅游行为,换句话来说,区域内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已受到和将要受到的威胁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1.游客参与式巡护活动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保护示范项目,保护区应采取印制有关宣传材料向游客散发,与西安、宝鸡的旅行社合作招揽游客,通过电台、报刊、太白山网站报道等措施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情感;学习积极性

本课例重视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案例。

(一)课前准备,收集资料

收集介绍祖国风光和世界风光的图片。

(二)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我们的祖国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南有热带雨林,南海沙滩;北有大兴安岭,内蒙古大草原等,让我们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大好风光。

(三)揭题板书,走进课文

在20世纪70年代,一群伐木工人在一片莽莽丛林中,发现了一处景色世界上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景区,这个地方在哪儿呢?它就是九寨沟,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九寨沟那具有神奇魅力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引导读题。

(四)引发疑问,阅读课文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质疑:九寨沟在哪儿?为什么叫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在哪里,名字的由来以及它是一条什么样的沟。师:课文的前两小节,哪些词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生: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中的“神奇”一词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师追问:“神奇”是什么意思?生:“神奇”就是神秘,让人称奇的意思。生:我认为是“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这一句中的“童话世界”也能体现九寨沟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用“一……就……”练习说话。师:童话世界又是什么意思?生:童话世界里有白雪公主,小矮人。生:童话世界里美丽的景色。生:童话世界里有许多奇异的东西。师:童话世界里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令人神往。

(五)引导探究,欣赏美景

九寨沟这个童话世界里究竟有些什么?整体感知课文。教师设计自学目录一:1.走进九寨沟,你看到了哪些景观?2.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描述出来吗?

生:我看到了雪峰,“插入云霄”是讲它非常高。师:我们还学过那些表示高大的词语?生:巍峨,是在天安门广场一文中学的。生:“银光闪闪”是说山顶上白雪覆盖,闪着晶莹的光芒。教师出示九寨沟雪峰的图片。生:我看到了美丽的湖泊。师:课文用哪些词来展示九寨沟湖泊的美丽?生:“大大小小”是说九寨沟的湖泊数量多,形态各异。教师出示九寨沟湖泊的图片。师:是啊,我们在湖泊中欣赏到九寨沟湖水的神奇魅力。我们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还看到瀑布,九寨沟的瀑布高低错落,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师:宛如能换成什么词?生:“宛如”能换成“好像”。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文中“一级级”、“一道道”、“高低错落”。

追问,你还看到什么。学生经过反复讨论后回答“ 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写出九寨沟的原始森林也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遍布”一词。师:让我们把书合上,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朗读声中领略九寨沟的神奇魅力吧!教师激情朗诵,学生陶醉在山水之中。学生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师:自然段主要向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观?指导学生归纳第三自然段所描写大自然景观:雪峰、湖泊,森林、瀑布。九寨沟的森林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阅读课文,找到 “林深叶茂”这个词。在林深叶茂的原始森林中,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生:在原始森林中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展示图片,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找出来,读一读,并说出它的特点。生:我最喜欢金丝猴。

(读)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小眼睛向你窥视。师:金丝猴有什么特点?生: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生:我最喜欢羚羊。(读)“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竹林中。羚羊的特点是“善于奔跑”。生:我最喜欢大熊猫。(读)“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它的特点是憨态可掬。师追问:什么是若无其事?

学生讨论或查找资料后解释: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似的。形容非常镇定。教师指导学生用若无其事说话。生:老师已经进来了,小明还若无其事地玩动画卡片。生:猫已经悄悄地爬过来了,小老鼠还若无其事地吃着饼干。师:为什么要说你的运气好?而说到金丝猴和羚羊时没有这样说呢?学生讨论后发言: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数量极少。生:我最喜欢小熊猫。(读)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小熊猫的特点是行动敏捷。师:为什么用“也许”一词呢?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因为它们都是珍稀动物,不一定都能见到,也许表示的只是一种可能。连用四个也许说明九寨沟的珍稀动物很多,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和小熊猫只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同时表达出对珍稀动物的喜爱之情。

师:欣赏了九寨沟的美丽风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小节的作用,理解“诗情画意”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前后照应的特点,使文章紧凑严密,突出了中心。

(六)指导背诵,把优美的景色牢牢地记在心中。

(七)到九寨沟旅游去

大熊猫的资料范文6

记:汶川地震发生在山区,诱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加重了人员伤亡并极大地阻碍了救助安置工作。而除了对人的救助安置,为什么还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呢?您能否用事实来说明这一问题?

欧阳志云(以下简称欧阳):汶川地震灾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坡陡,滑坡、崩塌、泥石流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该地区还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

第一、地震灾区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岷江、沱江、涪江的源头,更是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区,每年为成都平原提供约250亿立方米水资源,为成都平原的水安全提供了保障。灾区森林、草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固碳、预防和减轻滑坡与崩塌的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地震灾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5多种,包括我国特有的动植物物种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其中70%的野生大熊猫都生活在灾区内,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

第三、地震灾区景观资源独特,风景名胜分布集中,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灾区及其周边地区有自然遗产4个,文化遗产11个,其中,拥有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黄龙、邛崃山系(卧龙)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3处,是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地区,也是国内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地区,是我国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第四、地震灾区的森林、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还是当地一些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有的占到家庭收入的50%―60%。

这次地震导致近200万亩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以及100多万亩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丧失。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十分严重。这绝不只是一种学术上的讨论。

记:请您谈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欧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利益,包括提供食品、木材、薪柴、中草药、水资源等产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调节功能,营养物循环、有机物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命支持功能,以及文化服务功能,而这些都是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的。从链条上面来看,次生灾害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变化,首先导致支持功能的丧失,进而使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和文化功能的丧失。如森林的破坏,自然会导致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能力的丧失,其森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旅游价值也随之丧失。

记:我们从一些航片和卫片上看到震区确实是满目疮痍,和震前一片葱郁的森林景观已大为不同,这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哪些破坏性影响?

欧阳:一个地区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导致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会导致一些生态过程丧失,如有机物生产、蒸腾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将因此而丧失,同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固定,以及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也会随之丧失。

地震还导致了严重的森林景观破碎化,景观破碎化往往会严重阻碍生态系统原有水文过程、物种迁移过程,尤其会使一些中大型动物在被隔离的栖息地中无法完成其生活史,从而可能导致局部种群的丧失和灭绝。

记:最初您是怎样注意到生态系统受损的情况,并在较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的?

欧阳: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逐渐了解的过程。得知地震后我的第一反应还是关心对人和对圈养大熊猫安全,没有意识到地震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山崩地裂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两三天后我注意到一些航拍的镜头上有很多滑坡,出于专业的敏感,我看到了生态的破坏,但也只是开始有了个生态破坏的印象。

当时我们很想了解生态破坏的情况,但一直插不上手,因为那时救人还是第一位的。5月23日,科技部组织专家考察,其中包括生态破坏部分,我当晚赶回北京并准备卧龙的材料,主要是利用震后卫片及航片和灾前的片子做对比,从而分析生态破坏的情况。由于这次大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对地震导致的生态破坏还了解不多,即使我们拿出来的一些资料也只是初步的,非常有限,这也是得益于在此之前我们对当地的生态状况以及生态价值和地位等比较了解。这时对地震对生态破坏情况还完全没有现场的直接感受。

5月底我到都江堰和汉旺去考察,看到了一些严重的山体垮塌,但由于道路不通无法靠近,而且当时还是忙于救灾防疫。虽然还没有看到最真实的状况,但迫于当时决策层对这方面信息的紧急需要,回来后,我们汇集各种数据和资料主要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片进行分析,到了6月14日,我们完成了地震生态破坏评估报告,生态评估结果表明,地震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形成了覆盖10个县的生态破坏重灾区,而且我们明确了哪些区域生态损失最严重。评估报告出来后给了环保部、科技部、林业局和科学院,还给中央递交了报告的结论,马上“生态重灾区”这词也开始用起来了。

一直等到9月份,到汶川路通了,我们进去全面跑了一次,震区尤其是映秀周边植被损毁的状况使我们非常震撼,没想到那里的山体崩塌如此严重,地震中心区森林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和看航片和卫片时感觉还是不一样,看片子时看到的是在一个大背景里面的损害,看不见具体的,总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还是理性的判断分析情况;可是真正在现场看到的时候,山那么高,人显得那么渺小,实在太震撼了。这次跑下来,印证了我们的前期判断,以前根据卫片和航片确定的重灾区基本上还是准确的。到这个阶段,我对震后生态破坏才有了理性和感性这两方面的认识。

记:我们听到一种说法,认为这12万公顷森林的破坏对全国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仅是局部问题。您是怎样看这一问题的?

欧阳:12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对全国来说可能不大,但是对当地来说几乎就是全部了。在10个生态破坏重灾县里,彭州就损失了25.7%;自然保护区也是这样,白水河保护区损失47.8%,龙溪虹口保护区损失32%,几乎就是一半都损毁了。此外,地震影响区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占全部大熊猫栖息地的60%,生活有70%野生大熊猫种群,如果针对大熊猫,这绝不是局部而是整体了。

记:从您的描述来看,生态系统受损一方面给该地区的人及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也会对区外产生影响。对区外会有哪些影响呢?

欧阳:这次地震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会导致新的生态破坏。除了大量的滑坡体,由于森林破坏导致的地表面积大,水土流失会加剧,被震松的表土的可蚀性会增大,这也会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泥沙淤积,主要是对长江中下游影响比较大,三峡水库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记:地质专家们认为此次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您能谈谈这种长期的生态影响将是什么?如何应对?

欧阳:地震造成生态破坏,实质上是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生态破坏。由于地质导致岩石和土壤环境的改变,引发山体的崩塌和滑坡,据地质专家估计,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可能要持续10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我们可以预计这次地震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会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而持续10年或更长时间。我们在用遥感数据分析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情况时已经发现:8月份地震导致生态破坏的面积大于地震刚发生不久的5月下旬生态破坏的面积。现场考查也发现,在地震发生后的6-7月份,有大量新发生的滑坡和泥石流,而且新的滑坡和泥石流还在发生,还在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

前面谈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将对发生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进一步会导致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丧失

地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土保持、水涵养、栖息地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比如栖息地因为人工砍伐被破坏,需要30-50年才能恢复,而地震造成的破坏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恢复,对大熊猫来说有些栖息地可能已经永远丧失了。地震对四川盆地及长江干流的长期影响和生态效应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地震导致的水土流失加剧和水源涵养下降,将会对岷江、沱江等源于导致灾区的河流造成不利影响,对沿河建设的水库和水电站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地震可能持续的次生地质灾害及其生态破坏,我们需要进行动态应对。在对人民生命财产有威胁的地方,就需要人工干预;动物交流的廊道等也应通过人工干预加快恢复的速度;如果针对某种生态功能的恢复还是应以自然恢复为主。

记:汶川地震把地质和生态的密切关系展现出来,但人们习惯于将次生地质灾害归之为地质问题;而谈到生态系统时一般都是考虑野生动植物等比较多。这二者应该是什么关系呢?

欧阳: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阳光、土壤、水等非生命系统也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非生命组分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组分赖以发展的基础。地震导致土壤非生命部分的破坏,也使整个生命系统损毁。地质过程与生态系统格局是紧密相关的,从大尺度来看,我国目前的东部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西部以草地为主和青藏高原从低海拔的森林到高海拔的草地垂直特征等生态格局就是长期的地质过程(如青藏高原隆起)所造成的。在中尺度来看,地质过程引发的造山运动,改变了地球表面形态,形成山地、平原等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境条件,从而发育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小尺度来看,像汶川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至少在短期内造成的灾区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格局的改变,如将森林摧毁成为裸地。

记:从学科角度讲,汶川地震对于生态学来说提供了哪些新的认识和发展空间?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欧阳:这次地震之后,我们对生态和地质运动之间关系的有了新的认识。地震本身的生态破坏可能不是很大,但地震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确切地说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的生态破坏却十分严重,。地震后,持续相当长时间的次生灾害还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应值得生态学工作者的关注。

该地区在过去不到100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三次大地震,但依然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地震对野生动植物的长期影响是什么?自然灾害跟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强烈的自然干扰与生物物种的丰富关系如何?这对生态学工作者来说可能也是很有意思问题。这就要进行大范围的长期监测,我们应该开展汶川地震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过程的长期监测研究,为今后生态学工作者留下一些可靠的生态系统物种构成的本底数据和演变过程的数据,为揭示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