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礼仪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常礼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常礼仪

日常礼仪范文1

吃饭时最重要的礼仪就是不浪费粮食。除此以外,大家在吃饭时要记住“吃饭五忌”。第一,毋抟饭,即吃饭时不可把饭捏成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第二,毋放饭,即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否则人家会感到不卫生;第三,毋扬饭,即端起食具吹饭粒以散热气,这种行为会被看做没有家教;第四,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地剔牙齿,如要剔牙,一定要等到饭后才行;第五,当食不叹,吃饭时不可唉声叹气,所谓“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第一点,小口啜饮,不可牛饮。第二点,遇到茶叶,可用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不可重吹。第三点,不可用手捞茶叶出来,也不要吃茶叶。第四点,先轻轻将茶水吹凉再饮,小心烫嘴。吹茶也有诀窍,不要直接吹茶水,吹茶杯壁即可。空气反弹入茶水,茶水很快就不会烫了。第五点,喝完茶后,手握拳放在桌面上,轻叩指关节,以表谢意。

做客之前应预约,不可突然造访,以免主人麻烦。若主人未提出邀请,客人应避免在用餐时到访。客人着装应得体,否则会影响主人的情绪。拜访前应准备些礼物,以表心意。到访应准时,也可稍稍提早,但切勿迟到。进到主人家中,第一件事就是跟在座的人打招呼。如若在主人家就餐,客人应该做到“四不”――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狼吞。告辞时,客人应立即起身告别,并对主人行礼表示感谢,不可口头上说告辞,还滔滔不绝,赖着不走。

不同的手势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手抚是爱,手捧是敬,手指是怒,拍手是称赞,招手是致意,挥手是告别。

握手是一种很常见的礼仪,你知道该如何握手吗?

握手时,距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向受礼者握手,一般握手两三下足矣。力道上也要把握,切不可太过用力。握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三秒钟以内。两手一碰就分开,像是对对方心怀芥蒂;握手时间过久,尤其是面对异性,则会被怀疑想占便宜。面对长辈时,晚辈应主动握手。

戴着手套握手是失礼行为。男士在握手前应先脱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时不可面无表情,也不可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手中有汗或弄脏了时,要向对方道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女性握手时,要等女性主动伸出手后方可握手。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自己的言行有失礼或不当之处,决不可将错就错,最得体的方式便是道歉。能及时而真诚道歉的人,才是胸襟宽阔、品行不凡的人。一般的场合,表示歉意可用“对不起”或“很抱歉”;渴望得到别人的原谅可以用“多多包涵”或“请您原谅”;愧对别人时就应该说“非常惭愧”。

日常礼仪范文2

座次安排

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西方国家中唯一拥有圆桌的乃是神话中的亚瑟王。亚瑟王是英国的一位传奇性的国王,他在西欧神话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国的地位。虽然根据神话所说,亚瑟王是英国国王,但大多数关于他的故事却载于法国及法国文学著作之中。亚瑟王有一个圆桌,这样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谁也不感到比别人低人一等:他们的等级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神话故事集称?quot;圆桌的故事"。

感恩祷告

千万注意!还不到用餐的时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时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饭前感恩祷告,为所用饭食而感谢上帝。这种祷告可用任何语言进行,而时常用拉丁文。在此场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则应起立,否则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双手合十。感恩祷告时间不长。

用餐器皿(刀、叉、勺、盘、杯)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为数甚多。据悉,全人类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国,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继续使用,他们净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国将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样。在英国和美国,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国有另一个关于用刀的习惯。那就是,在菜盘中切割食物,然后将刀放在菜盘左边,再将叉子转到右手。这种作法现在不多见了,但是如与一个美国家庭聚餐,或与年长的美国人用餐,便可能看到这种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边的小盘是盛面包用的,有时用于放色拉和水果的盘子也摆放在那个位置。与某道菜相关的刀具或则放在主菜菜盘之前,或者放在最后侧,放在最中间的匙和叉是供饭后用甜食时使用的,不然就从外边向里边接着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欢的食物,可以拒绝食用。将盘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视为有礼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则不会添加。在正式宴会上,从不给添加食物。在这方面,应当很注意中国和西方礼仪上的差距:在中国,主人自然认为客人的菜盘应当盛满菜肴,在西方则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总是从左方摆上,空盘于每道菜肴用毕后自左方撤下。

菜肴和酒的顺序

记住菜肴和酒的顺序是重要的,因为,如果是非正式的自助餐要依同样顺序用餐。与有的人的想法相反,在宴会上,菜肴的顺序与中餐宴会一样严格,但原则有所不同。在不是很盛大的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常常有所削减,但是上菜的顺序总是相同,即使减去很多道菜,也是如此。然而,近年来,在大型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又增加了。上述菜肴的顺序为:

(冷或热开胃菜)

汤雪梨酒

鱼干白酒

果汁雪糕红酒

肉食及蔬菜

色拉甜白酒或香槟

甜布丁红葡萄酒(葡萄牙产)或烈性甜酒

香薄荷

干酪

水果

咖啡(另有卷烟或雪茄)白兰地或甜露酒

在法国,干酪在布丁之先食用,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也常见。除此以外,菜肴的顺序各国都是一样。干白酒和甜酒或香槟酒经冷却后饮用,红酒则根据所食肉食的类别而定。浓红酒与厚味肉食相配,较淡的红酒则供食用略为清淡的肉食时饮用。红酒在室温下饮用,并在事先开瓶,酒的年代愈小,愈应早些开瓶。

浓红酒可以串杯,葡萄牙产的红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梨酒总是要串怀。总的原则是,酒的香味与饭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在美国,总有冷水可供饮用,在欧洲则不一定。

还应当注意另一点,即在北欧,女客在女主人饮酒之前不应饮酒。

吸烟

绝不应在正式祝酒之前吸烟,仅可在为国家祝酒之后吸烟。永不在食桌上吸烟这一习惯现已变得普通了。咖啡、白兰地和露酒在另一个房间饮用。在少数情况下,女士们先离开餐室并去往另一房间。在此情况下,男士便在餐桌吸烟。这是一个很老的作法,但近来又已回潮。

祝酒

祝酒是另一个容易出错的事,在西方国家,在用餐当中非正式祝酒,如同人们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所看到的,直到150年以前都是常见的习俗。这个习俗现已不复存在,现在,面对你认识的客人举起酒杯,啜饮一小口而不谈话,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的。男士若对女士作这样举动应当注意,因为这种姿态寓有确定的涵义,如果该女士对这一举动不予赞同,那就把她大大得罪了。

在祝酒前,将红葡萄酒放在桌子上的串酒怀中。与其它酒不同的是,红葡萄酒不是由侍者侍饮,而是由来客传送,其次序总是由右向左,具体方式是将本人的酒杯斟满,然后将串酒杯向左传出。

红葡萄酒在向国家祝酒之前绝不应饮用。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欠明智,因为可能有另一次甚至数次祝酒。在每次祝酒之前会有一次讲话。讲话可能很长,达30分钟,或者很短,仅两个字。有的祝酒时应当起立,有的则可保持坐姿。

有些盛大的宴会上,将一个"流动杯依次传递。这是一个古老的饮酒礼节。这种酒杯是一个大杯,每位宾客都从杯中饮用。这种礼节之以现代的形式建立起来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在这种场合做得正确,不啻为自己争光。当你的邻座客人接过酒杯时,他转向你,要向你鞠躬,你鞠躬还礼,用右手将杯盖取下,将杯高举,饮酒的人以双手接杯,饮用,然后以系于杯底的餐巾擦拭杯口。此时你将杯盖盖上,然后将杯传到你手中,这套礼节便重复一遍。当你已将酒杯传出之后你得保持站立,直到你的邻座已经饮酒,然后坐下,可以看出,这种礼节源于蛮荒时代的饮酒仪式。位于饮酒者两边的人要站立,以保持饮酒者免受敌人侵害。以右手持杯盖,因为右手乃是持剑的手。

在主宾离席之前而离席是不对的。如有必要先行离席,应先向主人说明。

还有三种其它形式的社交聚餐形式,即在餐馆室用餐,在俱乐部用餐及在某人家中聚餐。饭菜的顺序和饮酒的顺序总是同样的,但要简单一些。除非是正式宴会,菜肴的数目不超过四道,少则两道,色拉不能用以代替第一道菜。

在餐馆用餐

在西方,在餐馆就餐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每人选取自己的饭菜,因而在开始用餐前应当对自己喜欢哪样饭菜有所考虑。再者,在最好的餐馆,菜单是用法语印制,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知识才能看懂。在点菜之前向人请教,完全不成问题;问问侍者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菜,也毫无不妥之处。

在西方餐馆里遇到的另一个问题乃是如何对待酒单的问题。这种酒单与在中国餐馆里的菜单相同的方式对待,即将酒单传来传去,因为谁都不愿意要为大家点酒这个面子。如果你运气好,点酒的人精于此道,那就好了。精于酒道是很风光的事,甚至比精于菜肴更为风光。中远集团有些领导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他们对外国酒知之甚多。关于酒,有许多书籍可供研读。

不懂怎样正确饮酒,就不能好好品味醇酒佳酿,便很难登大雅之堂。花费很多钱财点来名酒,却饮而不知其味,实属失礼之至,因此而引起他人不悦,乃是意料中事。中国人在这方面常常遭受西方人士批评。即使是与友人共饮,而且酒款已付,以为可以自行其是,然而饮酒而有失礼仪,也被视为粗俗可鄙,对此,同一餐馆就餐的其它宾客因而倍感震惊,甚至发出怨言。

点酒是在点菜之后。这是因为点酒的人可以针对座上不同宾客所已选定的菜肴而选用与之相配饮的酒。

酒类侍者(他本人是或者应当是酒品专家)在将酒开瓶之前将其拿到前(向点酒者展示该酒的标签正确无误),然后开瓶。白酒放在冷酒器中,红酒则在桌上开瓶,并在饮用之前"放讫"。点酒的人先品尝酒味,然后将酒倒入各位宾客的酒杯之中,其目的在于确认该酒未在贮藏期间变质,如已变质,则将其撤去,另点一瓶。

如果你自己是点酒的人,但却心中无数,便可征求侍者的意见,而如该侍者对你爱莫能助,则作为一般的原则可为点鱼的客人选用一瓶干白酒,而为选用肉食的客人点红酒。不要从酒单上专选价格最低的或价格最高的,而要选第三便宜的酒,很多人点价格第二便宜的酒,而那常常不是好酒,餐馆正欲将它卖掉。

如果饮起酒来好像饮用啤酒或白酒那样,那可太有失体统了。饮酒的乐趣部分来自酒的芬芳,部分来自酒的甘醇,部分来自酒的外观,而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其中所含的酒精。设想一下你在品尝极佳的香茗。首先是鼻闻荣香,然后是口偿荣味,轻握杯柄,小口啜饮,则饮荣之乐莫大焉。如果你对饮酒并无乐趣,则装作开怀亦无伤大雅。如果不喜欢酒,则不必多饮。

如在餐饮时需要将你的电话手机打开,则应向在场宾客表示歉意。当然,将手机关闭方为上策。

在俱乐部用餐

俱乐部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受过这些国家影响的地区如香港和新加坡是普通的餐饮、聚会之处。

(nightclub)这种真正的俱乐部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交俱乐部及健身俱乐部。社交俱乐部中设有餐厅、一个或两个酒吧、一个图书室,有时还为前来的会员提供卧室。健身俱乐部设有进行某一专项体育活动的设施,(这从该俱乐部的名称便可看出),但也设有餐厅及酒吧。

例如在香港,香港俱乐部及中国俱乐部是社交俱乐部,赛马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及高尔夫球俱乐部等则为健身俱乐部。在纽约,商业区健身俱乐部是健身性质的俱乐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健身中心,但它常被纽约航运界人士用为社交俱乐部。

如果你应邀在你主人所属的俱乐部用餐,这与在其家中用餐颇为相似,因为俱乐部是私人聚会之处,只有其成员及其宾客可以进入。俱乐部的规则必须遵守。大多数俱乐部规定,不准携带公务文件入内,并严禁使用电话手机。俱乐部常有关于衣着的严格规定,例如许多俱乐部不准穿牛仔服等。

在俱乐部用餐与在餐馆用餐相差无几,但在俱乐部用餐不提付账的事,因为只有主人付帐。

在家用餐

在他人家里用餐比较不太正式,除非这家人极其富有。应邀在他人家里用餐时给主人带些花束,是很得体的,但不应带白花(白花是丧礼用的),而且也不应带红花,除非你有意向女主人表示浪漫之情。

日常礼仪范文3

国际上并没有法定的一套交际礼仪规则,但又的确存在着由习惯和传统形成的为大家所承认的礼俗。现在国际交往中主要沿用欧美国家的礼节礼仪,也是今天外交界所共同遵守的文明礼貌。

一、仪容、服饰

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剪短。

服装要整洁、熨平。出席正式活动,男士穿西装和民族服装(我国可穿中山装)。穿西装应打领带,中山装应扣好风纪扣,夏季也可穿两用衫,但不得穿短裤。女士可穿女式西装、旗袍等民族服装。穿长袖衬衣下摆应塞进裤内,并注意扣好裤扣。出席隆重礼仪活动一般穿深色,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宜穿黑色。

皮鞋要擦亮。黑色皮鞋各种场合都比较适宜,男士宜穿颜色较深的袜子,女士如穿套袜不要将袜口露在外面。

手帕应保持清洁。最好用白色手帕,用后不要在人前打开看。

男士任何时候在室内不得戴帽子。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就是在室外,遇有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也不宜戴墨镜。

二、见面时的礼节

1、介绍

初次见面,一般都由第三者居间介绍或自我介绍。如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

介绍的顺序,一般是先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身份低的先介绍给身份高的,将男士先介绍给女士。而且被介绍者的名字总是放在后面。当介绍到某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某人,更不要用手拍打对方。

自我介绍时,就先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然后再请教对方。但应注意,不要称自己的妻子为"夫人"或称自己的丈夫为"先生"。互相介绍时,一般要交换名片。

集体介绍时,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如你是主人,可以按照当时来宾的座次顺序介绍。一般来说,妇女被介绍给男子时,可以坐着不动,只须点头或微笑致意即可。当你被介绍给别人时,为了表示友好和仰慕之情,不要只说"您好",还可以稍事寒暄,如"您好,久仰大名。"或"您好,见到您很高兴。"等客套语。

2、握手

在介绍时要握手。一般由接受介绍的一方先伸出手,即年长的向年轻的先伸手、身份高的向身份低的先伸手、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待对方也伸手时再握。但宾主之间,无论年龄或身份高低,主人应先向客人伸手。

握手应脱去手套。如因故来不及脱掉就握手时,须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握手用右手,应握得有力,但也不要用力过大。眼要注视对方,切忌一面握手,一面斜视他处,或东张西望甚至与另外的人打招呼,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是失礼的。有时,为了表示敬意,握手时还要微微点头鞠躬,握住的手还要上下微摇。男子之间可以握得较紧较久,以示热烈。男子对妇女只能轻握,也不宜握得太久,老朋友也不例外。我们中国人有的在用右手握手时,再以左手加握。即用双手握手,以示亲切。这种做法已为外国人所熟悉并逐渐采用。但男子对女子一般不用两手加握。通常是站着握手,除因病或其它原因不能站立者外,不要坐着与人家握手。如两人都坐着,可以微曲上身握手。人多时不要交叉握手,可待别人握毕后再握,或者与主人握手后,向其他人点头致意。在室外握手时,男子应脱帽,军人应行举手礼。

3、拥抱、亲吻

在俄罗斯、东欧各国、法国、意大利和阿拉伯国家,通行拥抱、亲吻礼。比较熟悉的人相见,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握手,以表示亲密的关系。但欧美人亲吻的方式是:辈份高的吻辈份低的人,只吻后者的额头;辈份低的吻辈份高的人,只吻后者的下颔;辈份相同的兄弟姐妹或朋友之间,只是脸贴脸;只有夫妻、情人之间才嘴对嘴的亲吻。朋友之间,一般是男对男、女对女,有时对相当熟悉而且亲近的朋友,男女之间也可以拥抱、亲额、或亲颊。

中国人之间不实行这种礼节,只有在和外国朋友交往,对方主动实行拥抱亲吻礼时,才与其拥抱亲吻。

4、吻手、屈膝

吻手、屈膝礼是欧洲较古老的礼节。现在已很少用。我们不实行这种礼节。但当对方用这种礼节时,我们也不要见怪。

5、合十礼

合十礼原是佛教徒的一种敬礼方式,通行于印度和东南亚的佛教国家。即把双手手掌在胸前对合。如果手里有物品不方便时可改用举手。合掌或举手是有讲究的:对长辈手举高些,对晚辈则宜低些,如果是平辈可以平些。一般我们不主动施行这种礼节。在对外交际场合,当对方用这礼节向我们敬礼时,我们也可以合十还礼。

三、谈话时应注意的礼貌

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先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谈话要自然和蔼。对方谈话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常看手表。也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话头。当然,也不要总是自己讲,要让别人有讲话的机会。

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注意分寸。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允诺,要言而有信。称赞对方不宜过分,自己谦虚也要适当。有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冷落其他人。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委婉,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妇女年龄、是否已婚,也不要问及对方收人和财产状况及首饰的价值。不议论当事国的内政,也不随便谈论宗教问题。与人交谈时,彼此之间的距离不要太近,不可用过多的手势。谈话的声音不要过高,以对方听得清为宜,尤其不要溅出口沫。

四、参加宴请应注意的礼貌

接到正式宴会请柬,能否出席,一般要尽早答复主人,以便安排席位。出席宴会应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抵达。出席酒会可在规定开始时间到达,身份高的可略晚。通常情况下,出席宴请的土般客人应在主宾到达前抵达,待主宾退席后陆续告辞。确实有事需要提前退席,应向主人道歉后悄悄离去。

进人宴会厅前应了解好自己的桌次和席位,不要随意乱坐。如男士与女士邻座,男士应照顾她坐好后自己再入座。

在隆重的宴会场合,当主人或主宾致词、祝酒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奏国歌时应肃立。

不要一入席就敬酒。当主桌的第一主人到其它桌敬酒时,其他主人不要同时前去,以免冷待主宾。其它桌上的主人不要轻易到主桌敬酒。按照欧美的习惯,接受敬酒的人不要首先举杯自饮,而待所有的人饮了之后,被祝酒的人才饮。女士在接受祝酒时,可坐着不动,点头微笑示意即可。不劝酒,各人可根据自己酒量,可以抿一下,也可以一饮而尽。不拒酒,对别人的敬酒如果不喝那是很失礼的,假若确实喝不下烈性酒,可将酒杯端到嘴边做个象征性的动作。杯中有酒可以不喝,主人敬酒时你举空杯会使主人难堪。不喝酒的人也不要将酒杯倒置。吃食物要文雅,不要狼吞虎咽。菜肴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如由服务员分菜,一般也不要求增添。吃食物应闭口咀嚼,尽量不要出声,口中有食物不要说话。应以食物就嘴,不要以嘴就食物。喝汤应用汤匙舀起送入嘴,不要使劲啜,以免出声。汤、菜太烫时不要用嘴吹,可待稍凉后再吃。自己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簿,不要拒绝,可取少量放在盘内,并表示:"谢谢,够了。"

五、出席文艺晚会应注意的礼貌

在欧美国家,上剧院去看演出、听音乐,被视为一种隆重高雅的娱乐活动,人们都非常重视,很多人如同出席正式宴会一样,穿着礼服(绝对不可以穿便服和牛仔裤之类的),剧场规矩也很严格,迟到者只能在幕间进场。

演出过程中不要鼓掌、叫好。待一个节目终了才报以掌声。听交响乐,有时中间停顿较长,并非节目结束,不应鼓掌。如果自己音乐知识不多,没有把握时,最好在别人鼓掌后你再跟着鼓掌。观看演出要保持剧场安静,不要随便谈话、大声咳嗽或打哈欠,以免影响别人专注欣赏。即席翻译,声音要轻。

六、参加舞会应注意的礼貌

舞会是一种社交活动,参加舞会服装要整齐。按照欧美国家的做法,通常在请柬上注明服装要求,以穿晚礼服和西装为多。即使天气炎热,如主人未表示请宽衣,男宾不能随意脱下外衣。跳舞时,纽扣要扣好。

第一场舞,主人夫妇、主宾夫妇共舞,如夫人不跳,也可由已成年的女儿代之。第二场舞,男主人与主宾夫人、女主人与男主宾共舞。男主人应陪无舞伴的女宾跳舞,或为他们介绍舞伴,并要照顾其他女宾。男主宾应轮流邀请其他女宾,其他男宾则应争取先邀女主人共舞。男子应避免全场只同一位女子共舞。不得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

日常礼仪范文4

1、皮肤衣因为有涂层的存在,不建议进行“粗暴”的机洗。

2、手洗则需采用中性洗涤剂,在冷水或温水中短时浸泡后即可进行轻柔搓洗,部分脏污处可以用软毛牙刷进行刷洗。

3、皮肤衣漂洗完毕不要拧干,直接悬挂晾干即可。而出于保护涂层的原因,建议不要频繁洗涤。

(来源:文章屋网 )

日常礼仪范文5

关键词: 离子色谱仪;环境监测;日常维护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阴阳离子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快速、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同时测定多种组分。离子色谱仪的快速检验能力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日常维护及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离子色谱仪使用说明进行,以保障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一、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其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很高的交联度和较低的交换容量,进样体积很小,用串联双活塞泵输送淋洗液通常对淋出液进行在线自动连续电导监测。分离的原理是基于离子交换树脂上可离解的离子与流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溶质离子之间进行的可逆交换和分析物溶质对交换剂亲和力的差别而被分离。

二、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一)淋洗液

淋洗液作为系统的流动相,其品质对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流动相的脱气是离子色谱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输液泵的扰动或色谱柱前后的压力变化以及抑制过程都可能导致流动相中溶解的气体析出,形成小气泡。这些小气泡会产生很多尖锐的噪声峰,较大的气泡还可能引起输液泵流速的变化,因此对流动相要进行脱气处理。

(二)高压泵

高压泵是离子色谱仪的动力源,其作用是将流动相输入到分离系统,使样品在分离柱中完成分离过程。离子色谱用的高压泵应具备下述性能:流量稳定、耐腐蚀、压力波动小、更换溶剂方便、死体积小、易于清洗和更换溶剂。高压泵工作正常的情况下,系统压力和流量稳定,噪音很小,色谱峰形正常。

(三)抑制器

抑制器由3个抑制元件组成,这些元件应用于循环回路中的抑制作用,可利用硫酸进行再生及用纯净水进行冲洗,分析流路外再生, 可彻底去除有害物质。采用微填充床抑制器,其优为点:平稳提供H+,基线噪音低,适合各种浓度分析,耐高压、耐有机溶剂、耐重金属,耐腐蚀,噪音低,只有0.2-0.5nS。

抑制器要避免在未通液体时空转。淋洗液或再生液流路堵塞、抑制器饱和均会造成系统压力突然上升、背景电导率过高等问题。若经过较长时间后,抑制元件受到污染,平常使用的再生溶液无法再将其彻底清除干净,将导致基线大幅上升。

(四)分离柱

分离柱柱体材料为PEEK(聚醚醚酮)。 分离相由聚乙烯醇颗粒组成,粒径为9?m,表面有季铵基团。这种结构可保证高度的稳定性,并对可穿过内置过滤板的极细颗粒具有很高的容耐性,适用于水分析的日常测试任务。

为保护分离柱不受外来物质侵害(这些物质会对分离效率产生影响),对淋洗液、也对样品作微孔过滤(0.45μm 过滤器),并通过吸液过滤头吸取淋洗液。分离柱堵塞会导致系统压力上升,分离能力变差会导致保留时间波动、样品重复测量平行性差。分离柱接入系统时,需要先冲洗10分钟以上再接检测器,冲洗时出口向上,便于将气泡赶出。

分离柱的保存:短时间不用,可直接将柱子两端盖上塞子,放在盒中保存。阴离子柱长时间不使用(1个月以上),应保存到10mmol/LNa2CO3中。

分离柱的再生:(1)低价亲水性离子的污染:

a)用超纯水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15分钟)

b)用10倍浓的淋洗液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60分钟)

c)用超纯水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15分钟)

d)用淋洗液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60分钟)

(2)高价亲水性离子的污染:

a)用超纯水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15分钟)

b)用5%的乙腈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10分钟)

c)用100%的乙腈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60分钟)

d)用50%的乙腈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10分钟)

e)用超纯水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30分钟)

f)用淋洗液进行冲洗(在0.5ml/min流速下冲洗60分钟)

(五)检测器

所有的离子化合物(有机离子、无机离子、强酸和强碱)以及可被解离的化合物(弱酸和弱碱)的水溶液都能够导电。电导检测器是以离子色谱流动相中电导的变化作为定量依据的。电导检测器测量双铂电极两端间的电导,离子在该双铂电极两端间迁移:阴离子向阳极迁移,阳离子向阴极迁移,从而测量溶液的电阻。电导与电阻成反比。电导检测器具有极好的温度稳定性,这样便可保证测量条件的重现性。

由于离子色谱仪是精密仪器,其日常维护与保养对于仪器的使用寿命及监测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离子色谱仪要经常用淋洗液冲洗色谱柱,防止分离柱堵塞、流动相有气泡的产生,在进行分析前要确保样品已经进行前处理,以保障仪器安全。离子色谱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快速、简便,可同时测定多组分,基于上述优点,离子色谱法已在环境监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了解一些关于仪器日常维护的知识,遇有故障时能够正确地判断并及时排除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日常礼仪范文6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殷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后,要起身相送。

(二)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2)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3)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4)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三)引见时的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房里的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

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四)乘车行路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外出时要注意:

(1)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3)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

(五)递物与接物

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举止。

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递交名片时,双方经介绍相识后,常要互相交换各片。递交名片时,应用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也应恭敬地用双手捧接。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谈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

(六)会议礼仪会议的通用礼仪,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日的。

(2)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开会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通知,以便使参加者有所准备。

(3)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会场不易寻找,应在会场附近安设路标以作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