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肠癌手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肠癌手术范文1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又占直肠癌75%。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采用Miles手术,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高龄患者社交范围较小,遇到恶性肿瘤等重大疾患时,难以正确面对,况且要建立人工,很难接受,因而根治与保留功能成为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争论的焦点。手术治疗既要做到根治肿瘤,又要尽可能地保留,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减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吻合口器的广泛使用,明显地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1 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正确术式
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医疗器械的发展、外科医生操作技巧的娴熟,以及社会的进步,Miles手术己经是外科医生对下段直肠癌治疗方案的最后选择;而保肛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肛手术(sphincter preservation procedure,SPP)是一种切除下段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它保留了括约肌的功能,从而保持了肠道的连续性。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直肠癌前切除术现已成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金标准。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保留了括约肌,从而避免了永久性结肠造瘘,虽然可能造成术后排便功能不良,但相对于永久性结肠造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会提高许多。随着吻合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完成距肛缘3~4 cm以内的结肠肛管吻合,使大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完成保肛手术,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不能完成保肛手术,因为性别、体质量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生的手术技术、骨盆解剖结构、患者局部组织的功能状态、患者全身状态等因素影响着保肛手术的完成。
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1982年Heald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TME),TME技术核心是在直视下沿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锐性分离。Heald等认为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亦常隐藏着癌细胞巢,如采用钝性分离,可使肠系膜的包膜破损和系膜内的癌细胞发生播散并残留在手术创面,这可能就是导致引起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他强调,远侧系膜种植不能在术前或术中发现,甚至在常规组织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因此,直肠系膜的播散比腔内播散危害性更大,提出应常规完全切除直肠系膜,以达到彻底切除直肠癌,将局部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时至今日,直肠系膜全切除已成为直肠癌术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并被公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双器械吻合术使低位、超低位吻合大大简化,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3 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排便功能及盆腔脏器功能的维持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1)保留齿状线上2~3cm直肠的生理意义:保存了肛垫;齿线上方2~3cm处右前、右后、左侧有成“Y”型分布的直肠垫,其闭合可防止粪液的外溢;(2)齿状线上方2 cm处肛垫上皮内感觉神经末梢有Krause终体与Gloom Maszzoni,acinian小体,前者司温觉,后者司张力和压力的变化,具有区别直肠内容物性质,形成排便功能的作用;(3)保留了内括约肌,维持了静态下肛管的压力和张力,保持肛管闭合状态,防止静态大便失禁;(4)保留了耻骨直肠肌,维持了肛管直肠角及排便自制功能;(5)更重要的是全直肠系膜切除能完整保存盆腔内脏神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低位吻合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其原因为保留肛垫、齿状线上2~3cm直肠有极其重要生理意义。齿状线至吻合口距离越小,大便失禁的可能性越大,但多为暂时性的,可渐渐恢复。
4 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疗
对于结直肠癌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已经得到多数专业人员的共识;本组患者术前均行局部化疗,以达到杀伤部分肿瘤细胞、减少微转移、降低切端癌细胞残留等作用[2]。我们对部分切缘距肿瘤下缘较近、分化程度较低、局部病灶较大等患者进行了术后早期辅助治疗;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部不适、排便次数过多、控便功能差等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灌肠、括约肌功能锻炼等处理。
5 展 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在于改变原来只是单纯追求长期生存,而是要求在不断提高生存率的前提下,尽量使病人在手术康复后有健全的体魄和完整的功能。现在直肠癌的单纯外科治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进一步技术改进来提高治疗效果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如何开展新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现今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直肠癌手术范文2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选择传统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淋巴的清扫数,肠管的切除长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上有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且手术后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值得推荐。
[
关键词 ] 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传统手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37-02
直肠癌这种恶性肿瘤发生为胃肠道中,其中中低位的直肠癌为在锯齿状线的10 cm之内,由腹膜反折的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够对肿瘤进行根治,同时可对和自主神经的功能进行保留[1]。在多年的临床试验中大部分都对患者选择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该种方法虽也可使患者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利于术后的恢复[2]。腹腔镜的设备和技术在近年来得到显著的发展,因此在手术治疗中,更多的患者都会选择腹腔镜的治疗。本次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39例,21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范围:37~80岁,平均年龄为:(54.67±3.86)岁,肿瘤的分化程度:7例患者为低分化,19例患者为中分化,13例患者为高分化。肿瘤与肛缘的距离范围:2~11 cm,平均距离为:(6.14±1.16)cm;Dukes分期:7例为A期,16例为B期,11例为C期,5例为D期。对照组患者32例,20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范围:35~81岁,平均年龄为:(55.73±4.73)岁,肿瘤的分化程度:6例患者为低分化,17例患者为中分化,9例患者为高分化。肿瘤与肛缘的距离范围:3~12 cm,平均距离为:(6.37±1.21)cm;Dukes分期:4例为A期,15例为B期,10例为C期,3例为D期。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患者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并给予气管插管的连续硬膜外和全身麻醉的联合,当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给予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气腹的压力为12~15 mmHg,在脐上10 mm的观察孔中将腹腔镜置入,并在左右脐旁的腹直肌附近给予5 cm的戳孔,给予操作器械的安置,右下腹进行12 mm的戳孔,将其作为主操作孔。并对患者直肠的上动脉或者肠系膜下动脉和伴行静脉进行游离切除,并对静脉根部的淋巴结进行清扫。使用切割的吻合器或者钛夹给予根部的切除,同时对两侧的输尿管给予保护。使用超声刀将骶前间隙分离出来,并对盆腔的筋膜和直肠固有的筋膜进行锐性分离,通过尾骨尖达到部位,将腹膜反折打开,继续沿着会阴筋膜进行向下游离,将骶前的直肠和脂肪组织进行清楚,并注意保护卵巢,精索血管以及输尿管。将两侧直肠的测韧带进行切断,并使远端的直肠系膜进行暴露和切除,并在肿瘤下缘具体5 cm的部位将肠管切断。并在左侧的麦氏点给予戳孔,并给予横向3~5 cm的延长级切开,对切口给予塑料套的保护,拉出与肿瘤接触的近端直肠,在肿瘤上缘的10~15 cm部位的肠管切除并送检。在近端的乙状结肠腔中进行吻合器的放置,并将左下腹的切口进行缝合,对肠管给予腹腔镜下的吻合。将29~33号的吻合器放置到中,并与近端的结肠行端口进行吻合。手术治疗后对创面和伤口采用生理盐水和5-氟嘧啶的冲洗。
1.2.2对照组 该组患者同样使用连续硬膜外和全身麻醉的方法,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将病变部位切除后,给予良好的缝合。并对手术时间、流血量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均得到病情的良好控制,也没有死亡现象的发生。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肿瘤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的侵犯,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转为开腹手术;有4例患者有并发症出现,发生率为10.3%,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出现造口疝。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1%,4例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造口疝。两组患者在淋巴的清扫数,肠管的切除长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上有显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和表2。
3讨论
在最近几年来,各种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腹腔镜也得到快速的发展,且有切割闭合器、超声刀等器械的发展,使腹腔镜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也使更多患者都可选择腹腔镜的治疗[3]。与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手术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都有较大差异,而且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的治疗,因为创伤小,所以并发症较少,也可在手术后身体得到较快较好的恢复[4]。低位直肠癌因为解剖位置深,特别是男性的肥胖患者,因为骨盆较为窄小,若采用开腹手术,会对周围的组织和血管造成损伤[5]。而在腹腔镜下给予手术治疗,可对各层次进行清晰的解剖,防止周围器官造成损伤,并对自主神经给予良好的保留,使病变范围得到更加准确的暴露,使医生在手术中可顺利将组织进行分离,给予直肠的充分提拉和离断,并使患者得到保肛的效果。实验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发生率为10.3%,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8.1%,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4%。有显著的差异。因为开腹手术因为医疗器械和术式的限制,手术时间较长,在操作中一旦出现不良操作,就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误伤,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6]。
但是这两种手术都可是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将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扫,而且在切除肠段的长度上以及与下切缘的距离两组患者都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格外清晰,可锐性分离在直视下进行操作,给予准确切除,从而出血较少。而开腹手术有时由于肿瘤的位置较深,会出现囊木操作,而导致较大损伤[7]。在手术中可较好采用双吻合器,对于在盆腔深部的淋巴结可进行良好的消除,避免超低位和地位吻合过程中痛苦。其中腹腔镜手术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因为在手术中不能对淋巴结和肿瘤进行直接的触摸,因此对于早期的患者在定位上的准确性并不高,因此该种手术还需要进行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进步[8]。总之,在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方法具有更高的优势。因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和身体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不适,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护理,首先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及时对患者的疑惑进行解答,避免深度恐惧的产生[9]。术后针对身体情况提供营养支持,若不能正常进食,要给予流质饮食或者鼻饲进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出现,促进身体得到较快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中采用腹腔镜的方法,可使胃肠功能得到较快的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出血量少,创伤小,使患者在手术后可较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1] 张彦,胡凯,周文,等.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腹部外科,2013,16(12):128-129.
[2] 李世拥,于波,骆成玉.经腹经切除低位直肠癌经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32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10(8):127-128.
[3] 杨星奎,赵龙栓,梁振家,等.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24(22):102-103.
[4] 覃小雄,黄恒艺,岑国浩,等.经腹及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3例[J].结直肠外科,2012,28(27):107-108.
[5] 郁宝铭,李东华,沈耀祥,等.低位直肠癌保留手术的评价[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2(13):112-113.
[6] 汤铜,许中友,吴伟,等.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地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98例报告[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1,20(19):155-156.
[7] 刘书先,许榕生,吴文周,等.盆腔自主神经保留对直肠癌术后排尿及性功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15(110):140-141.
[8] 杨开焰,陈道瑾,吴唯.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对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32(15):163-164.
直肠癌手术范文3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中图分类号] R6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71-02
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好发部位在直肠中下段,约占70%,以往均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由于消化道吻合器的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TME)的发展,直肠癌外科治疗的目标已由单纯的追求手术的彻底性转向根治和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兼顾两大目标。我科自2006~2008年共为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保肛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以下简称保肛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1~73岁。根据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以及肿瘤下缘距缘距离为6~10cm的标准选择病例。Dukes分期:A期1例,B期17例,C期5例。病理分型: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2例,黏液腺癌5例。另以同期行Miles手术的25例患者进行对比(以下简称Miles组),男15例,女10例。Dukes分期:C1期8例,C2期17例。病理分型:中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13例,腺瘤癌变4例,黏液腺癌4例。
1.2 手术方法
Miles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手术。保肛组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同传统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取会阴截石位,作下腹部正中切口,结扎肿瘤近端肠管后,于瘤体段肠腔内注入5-FU 0.5g。先清扫腹腔各站的淋巴结,并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血管,游离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以保证吻合口无张力。以电刀充分游离直肠及其系膜达肛提肌平面,注意保护盆腔神经,距肿瘤远端5cm处横断直肠系膜,在肿瘤下极3cm处置入直线型闭合器离断闭合直肠,用食管钳夹住直肠并切断。用蒸馏水及5-FU冲洗盆腔,并以盐水、碘伏冲洗远端直肠腔,以弯管吻合器完成乙状结肠―直肠吻合。对B、C期患者术后常规化疗或放疗。
2 结果
保肛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平均耗时240min,出血量平均大约150mL。切缘均经病理证实无肿瘤细胞残留,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1 例,尿潴留4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例,均为Dukes C期。术后早期大多数患者排稀便,每日排便次数3~6次。3个月后排便基本正常(大便1次/d~2次/d),获得满意的控便功能。全部患者获随访,23例均存活。Miles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平均耗时290min,出血量平均大约280mL。会阴切口愈合不良4 例,尿潴留9例。随访3年生存率63%,术后肿瘤远处转移8例,肝4例、肺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同时合并局部复发7例,5例为未分化癌,另2例为黏液细胞癌。两组比较见表1。
3 讨论
低位直肠癌手术一直采用Mile’s术式,但大多数青年及部分老年患者难以接受结肠造瘘,而且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己从追求根治的目标转变为“根治癌肿,改善生活”的标准。是否可行保肛手术,关键是必须确保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可以恢复良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20世纪80年代Heald提出TME原则(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大量学者对直肠癌远端浸润范围解剖及临床病理组织学的研究证明,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是向上方扩散,只有在较晚期的直肠癌症患者或恶性程度高的直肠癌症患者因癌灶压迫或阻塞淋巴管时才出现向肿瘤远侧扩散转移,直肠癌向远侧转移的范围极少超过2cm[1]。因此TME要求完整的切除直肠系膜,且远端直肠系膜切除至少距肿瘤5cm,直肠癌远侧肠管切除的安全距离是在无牵拉状态下切除3cm,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另外TME强调锐性分离骶前间隙,保存结构完整的血运和神经支配,不损伤肛提肌、肛管、内外括约肌及齿线上2~3cm直肠,即保留了完整的排便反射区和控便功能区,TME已成为当今直肠癌根治的标准术式。吻合器作为一种先进的手术技术,可帮助外科医生顺利完成以往手法操作难以做到的低位或超低位的结直肠吻合,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和泌尿功能障碍的发生。TME原则和吻合器技术的发展提高,使更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成功。
保肛组与Miles组对比结果非常明显,保肛组的术中出血比较少,耗时短,操作简便,生存率比较高,同时改善了生活质量。
低位直肠癌保留手术适应证是:(1)隆起型状或分化较好、恶性程度较低的腺癌。(2)肿瘤6cm[2]。(5)对直肠息肉恶变的直肠肿瘤可适当放宽保肛手术指征。
手术要点:(1)必须遵循根治切除原则;(2)应尽量作全直肠系膜切除;(3)肿瘤远端肠管切除范围距肿瘤下缘至少在3cm以上;(5)尽可能保护好括约肌或肛管齿线以下的皮肤感觉反射功能,达到正常的排便功能;(6)吻合完成后,应立即检查上下两个切除圈是否完整,如有缺损,可在相应部位加强缝合。
并发症及防治:(1)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与肠吻合位置高低、TNM 分期、术前放化疗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①术前肠道准备欠缺,特别对于肿瘤较大存在梗阻患者,术后肠腔粪便充盈,导致吻合口张力升高及局部血供障碍;②吻合口血供不良;③骶前引流管引流不通畅,骶前间隙积聚血块或渗液,导致吻合口长期浸泡引起吻合口感染;④手术操作及吻合器使用欠熟练。预防吻合口瘘: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肠道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精细的手术操作,选择口径合适的吻合器,保持吻合处肠管良好血运,吻合无张力。(2)局部复发的预防:①术前放疗;②术中要注意无瘤技术;③根治要求:影响复发的是肿瘤分期,因此特别是B、C期病人,在无瘤术同时应做全直肠系膜切除及侧方清扫,盆底吻合口周围的脂肪和淋巴组织也应清除。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万远廉,潘义牛. 低位直肠的保肛术式[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 25(3):184-185.
直肠癌手术范文4
[关键词] 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直肠癌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0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open radical resection and laparoscopic rectal radical excision in treatment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64 cases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2 cases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rectal radical excis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adical resection,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solid eating time, indwelling catheter day and lymphonodus cleaning number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120.3±19.6)ml, (2.7±0.3)d, (4.0±0.3)d, (3.1±0.4)d,(13.6±3.0) vs (398.7±37.9)mL,(5.0±6.1)d,(5.3±0.4)d,(5.7±0.7)d and(5.0±3.4)](P
[Key words] Open radical resection; Laparoscopic rectal radical excision; Rectal carcinoma
直肠癌主要是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间的瘤,是消化道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直肠癌的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非常复杂,所以手术彻底治愈的机率较小,术后的复发率较高[1-3]。由于中下段的直肠癌和肛管括约肌比较接近,在进行手术时很难很好的保留和其功能性,因此选择一种高效且损伤小的手术方法尤为关键。临床发现[4-6],采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且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了对比两种直肠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该文方便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的64例直肠癌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肿瘤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4例,将其分成治疗组(n=32)与参照组(n=32)。治疗组有男18例,女14例;年龄从62~74岁,平均年龄(66.2±2.5)岁;TNM 分期:I 期有10例,II 期有12例,III 期有10例。参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从63~75岁,平均年龄(66.5±2.7)岁;TNM 分期:I 期有11例,II 期有14例,III 期有7例。治疗组和参照组直肠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腹腔镜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气管插管全麻。建立CO2气腹,在患者脐部下方约10 mm的位置进行穿刺,置入腹腔镜。在患者肿瘤附近进行其他穿刺,采用腹腔镜来判断病变情况,结扎肿瘤近端的肠管、游离,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操作。关闭CO2气腹,在腹壁行切口,将坏死部位切除掉后缝合,再次建立CO2气腹进行肠道重建。参照组(开腹手术):手术前进行常规肠道准备,全麻。在患者腹部位置行15 cm的切口,开腹腔后在患者肿瘤近端对肠管进行结扎操作,对结扎的肠管进行游离,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进行肠道重建并缝合肠膜,重建消化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清除淋巴数量和术后排气、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导尿管留置天数,并观察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安全性评价。
1.4 统计方法
将两组直肠癌患者资料录入SPSS 20.0y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技术资料采用[n(%)]表示,并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和肿瘤治疗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术中、术后等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P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主要症状为肿瘤狭窄、肿瘤破溃感染以及直肠刺激等,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有较大影响,且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较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人们喜食辛辣、刺激、油腻以及生冷食物,导致临床中直肠癌患者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加之我国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因此老年直肠癌患者数量所占比例更高,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且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因此临床治疗风险更高、难度更大,严重威胁着老年群体的生命安全。积极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直肠癌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不能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因此临床通常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开腹手术,但由于开腹手术中的腹部切口较大,使得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多,且由于老年患者新陈代谢下降,因此术后恢复较慢,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7-9]。腹腔镜手术从上世界90年代便开始在直肠癌治疗中运用,其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微创手术的应用推广,我国也逐渐将该技术运用到临床当中,目前,虽然腹腔镜技术在我国开展仅有十多年,但由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使得推广发展速度较快,已成为了临床中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术方法。但由于直肠处于狭窄的盆腔内,采用腹腔镜技术手术操作空间较小,对医师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尤其是超低位直肠癌的切除,难度更大,以上因素造成了部分医师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望而却步,因此更青睐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实采用腹腔镜技术,可为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帮助术中对肿瘤进行更加彻底的清除;还可有效避免术中对周围邻居组织的损伤,安全性较高;且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此外,还能避免腹腔长时间暴露导致的液体流失。直肠癌手术的治疗关键是要防止复发,对直肠癌进行彻底的根治[10-11],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很好的满足了这一要求。可见只要医师专业水平达到要求,采用腹腔镜技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好的效果。在该文中,腹腔镜手术的淋巴结清除数量要高于开腹手术,这主要是因为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更为清晰,有助于肿瘤的查找和清除,治疗效果较好,且能降低病灶转移率,因此预后较好。但由于直肠处于较为狭窄的盆腔内部,对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由于部分直肠癌的位置较低,导致腹腔镜的操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该手术需由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医师进行。从该文研究结果来看,腹腔镜手术时间为(147.2±15.0)d,略长于开腹手术时间(142.2±16.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为(120.3±19.6)mL,淋巴清除数量较为(13.6±3.0)个,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3.12%,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腹腔镜用于直肠癌老年患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因其微创的特点,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参考文献]
[1] 张成余.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2011,51(43):92-93.
[2] 蔡青,刘军,刘智华等.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26):104,106.
[3] 李永胜,孙保君.对直肠癌老年患者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7):50,52.
[4] 张锦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机体炎症影响的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33-34,36.
[5] 曹正涛,王西墨,张林,等.老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助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0):5043-5045.
[6] 陈建钢,张学利,章勇,等.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老年人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32):344-346.
[7] 江凯,赵辉,刘飞,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远期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26):455-457,479.
[8] 李云涛,刘雁军,侯康,等.老年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6):147-149.
[9] 郝荣.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的短期生命质量比较[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2.
直肠癌手术范文5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并且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及老龄化趋势发展。直肠癌早期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而随着肿瘤的侵蚀,肠粘膜受刺激加剧引发分泌物增多,至结直肠癌中晚期,癌细胞会侵蚀其周围组织器官(膀胱、前列腺等)。结直肠癌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现肝转移,据相关资料显示,结直肠癌有50%患者出现肝转移,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患者生存不超过九个月[1]。我院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份收治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20例采取手术治疗收到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随访患者为1~5年,随访率为100%。治疗组中,1年内存活56例,3年内存活45例,5年内死亡23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58.3%、38.3%,对照组中,1年内存活40例,3年内存活13例,5年内无存活,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1.7%、0%,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由结直肠癌导致死亡的情况较为常见,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并且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遗传、息肉、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影响,其发病导致的死亡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3]。早期直肠癌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直至肿瘤达到1~2cm时,才会使肿瘤侵蚀并刺激肠粘膜引起分泌物增多,此时患者排便时会出现直肠受到刺激的症状,而此症状易被误诊为肠炎,导致治疗受到延误,造成结直肠癌中晚期肿瘤侵蚀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前列腺等[4]。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是同期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患者中,5年内患者生存率可达到26%~50%,然而由于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等原因常常诊断出结直肠癌较晚,能进行肝转移切除手术患者仅为10%~20%,因此,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同期手术一次性切除原发癌和肝转移癌,对结直肠癌转移患者术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优势。有学者认为由于初期的同期肝脏切除手术仅限于小范围肝脏(1~2个肝段)切除,若肝脏切除范围大于3个肝段,应考虑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相关文献表明,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患者其生存率相似,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同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分期手术,由此表明,同期手术是相对安全的[5]。医学界关于同期手术比分期手术治疗患者更具有提高患者生存率优势的言论尚无明确研究证实,因此,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或分期手术治疗主要依据患者身体状况、急诊手术情况以及结直肠癌病期,同时需要结合医生的手术经验综合考虑,若结直肠癌转移患者身体状况差、结直肠癌中晚期、合并急性出血、穿孔、梗阻以及医生手术缺乏肝切除经验,患者采用分期手术治疗;若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结直肠癌早期以及医生手术经验丰富,患者采用同期手术治疗。
我院采用同期手术治疗以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研究表明,采用同期切除手术的治疗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58.3%、38.3%,而采用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姑息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1.7%、0%,且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苏丽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03(02):69-70.
[2]张尚鑫,李永翔.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01):252-255.
[3]张民献.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5(10):88-89.
直肠癌手术范文6
【关键词】 保肛手术;低位直肠癌
作者单位:451191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70%左右[1]。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低位保肛手术已成为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回顾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9例, 女29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6岁。肿瘤距肛缘距离3~5 cm 26例;5~10 cm 42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48例, 6个月以上者20例。症状以大便次数增多、下坠、脓血便为多见。病理学类型为管状腺癌46例,占676%,黏液腺癌19例,占279%,印戒细胞癌例,占44%;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占58%,Ⅱ期28例,占411%,Ⅲ期46例,占661%。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确诊。
12 治疗方法 ①手术方式:本组患者均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常规结扎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并清扫区域淋巴结,保护好边缘血管弓,肿瘤上5 cm处结扎乙状结肠下端,防止肿瘤细胞脱落种植,剪开侧腹膜,沿骶前筋膜脏壁层之间疏松组织锐性游离至尾骨尖,直肠前间隙沿Denonvilliers 向下分离,紧贴盆壁以电刀断侧韧带,一般不需要钳夹结扎。保证直肠及其周围固有筋膜完整切除,远端达肛提肌平面,距肿瘤远端15~3 cm处用直线闭合器闭合,距肿瘤近端15 cm以上离断乙状结,充分游离乙状结肠侧腹膜,以减小吻合张力,扩肛后,以29 mm吻合器经行端端吻合。常规放置肛管以减低吻合口内压力,骶前吻合口旁放置2根引流管。②术后治疗随访: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5年,术后TNM分期Ⅰ期患者定期检查;Ⅱ期、Ⅲ期患者行进行常规化疗6个月,定期复查。术后1, 3, 5 年生存分别为100%,852%, 675%。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5例(73%,5/68),经引流管冲洗引流后痊愈,吻合口狭窄2例(29%,2/68),经定期扩张后好转;术后出现盆腔神经功能障碍3例(44%,3/68);功能障碍8例(117% 8/68),05~2年后症状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5年生存率675%。
3 讨论
31 低位直肠癌概念及保肛手术理论依据 低位直肠癌目前定义不一致,通常将腹膜返折以下的癌肿称为低位直肠癌,腹膜反折距肛缘约7~10 cm。有按直肠解剖学划分为上、中、下三段,总长度约15 cm,通常将其下1/3 段定义为低位直肠[2]。传统手术方式中,Miles手术为低位直肠癌的金标准。因其永久性造瘘,对患者生活、心理、生理都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低位保肛手术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低位直肠癌在保肛手术中,直肠癌下切缘的安全距离是决定能否保肛的最主要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远端切除距离在2 cm左右。对中低位直肠癌逆向浸润的研究[3]表明,95% 的病例肿瘤的逆向浸润小于2 cm。还有研究[4]表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五年生存率均优于传统的Miles 手术。这些研究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32 低位直肠癌手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不仅仅是保全,更重要的是彻底切除和保留排便功能。笔者体会是:①掌握TME技术,直视下沿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锐性分离,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同时保证其环周切缘阴性,达到彻底根治直肠癌,将局部复发率降至最低。②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盆腔自主神经系统主要支配患者的排尿及生殖功能,本组3例患者出现自主神经损伤,对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术中注意游离直肠后间隙注意保护上腹下神经丛及向下延续的腹下神经干及下腹下丛;直肠前沿Denonviliers筋膜间隙游离。必须对盆腔自主神经的解剖清楚。③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保肛手术应根据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组织学分型、环周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否侵犯邻近的器官、以及患者肥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定。原则是:①不能因保肛手术而影响生存期。②不能因保肛手术使术后复发增加。③术后有较好的控便和排便功能。如有以下情况不能选择保肛:①肿瘤已环形固定者。②低分化腺癌侵犯肠管> 1/2 径,浸润溃疡型。③骨盆狭小,下缘不能分离至正常肠管者。④原控便能力差者。
低位吻合保肛手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所谓的前切除综合征。术后应注意排便功能的训练,锻炼患者肠道的贮存功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吻合口瘘和狭窄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应注意吻合口血运,吻合口有无张力,吻合有无漏口, 骶前引流是否充分。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本组5例出现吻合口瘘后,给予充分引流、冲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瘘口愈合。吻合口狭窄3例,术后2周指诊扩肛治疗,效果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顾晋低位直肠癌外科手术.肿瘤学杂志,2006,12(1):2730.
[2] 张宏,崔明明,丛进春,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相关问题.中国医刊,2007,42(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