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瓦尔登湖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瓦尔登湖赏析范文1
毫无疑问,那是我人生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发现。
大约有几十只,围着指甲大小的一块面包,爬上爬下,忙碌不堪,一会儿推着面包一点点挪动,一会儿又让它翻个跟头,但每次面包挪动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搞来搞去,它们基本都在方圆一厘米的地方打转。
我不知道蚂蚁们是怎么协调合作的,反正几分钟后,那块面包已经歪歪斜斜地挪向蚁窝了。
而在蚁群簇拥着美食离开后,我忽然发现有一只蚂蚁没有走。它待在原地,头朝着同伴们离开的方向,一动不动,仿佛在思考,或者告别,或者嘲笑――实在不好猜出它的心路历程,但我立刻觉得,这真是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
当时书店里正播着那首《想和你去吹吹风》,张学友深情地唱着:想和你再去吹吹风,虽然你是不同时空,还是可以迎着风,随你说说心里的梦……
在这动听的歌声里,那只蚂蚁转过头,慢慢地向与蚁窝相反的方向爬去,在它前面的不远处,是一排花墙,一大排丁香花正香气四溢地盛放。
请允许一个十七岁的文艺少女发挥一下想象力吧,当时的我是这样解读那幅画面的:那也许是只心里有梦的蚂蚁,也许没有别的蚂蚁愿意迎着风听它说说心里的梦,但它想要自己去寻找,所以当所有同伴都一门心思投奔面包时,它选择了去更远的地方。也许它闻到了远方的花香,也许它只是追随心中按捺不住的渴望,也许它途中会饥饿劳累,也许它最后并没有抵达目的地,但无可否认,它是一只伟大的蚂蚁,它的生命比别的蚂蚁更丰满壮阔。
我在心里为那只蚂蚁鼓掌,然后抬起头来,看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那些急匆匆赶路的身影,仿佛都走在抬着面包回家的路上。
我呢?我忽然想。我是和所有人一起去抬面包,还是去更远的地方闻一闻花香呢?
午后温热的阳光照在我身上,也照进了我的心里。我站起来,重新走进书店,把那本《高考古诗文赏析》换成了早就想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时,我那磨磨蹭蹭的舍友也选好了她的书――《瓦尔登湖》。
看到这个书名,我笑了,拍着舍友的肩膀说:“你是一只伟大的蚂蚁!”
我们各自偷偷揣着一本不敢被老师发现的书,像各自偷偷揣着一个不能被理解的伟大梦想,回到学校,回到忙碌辛苦的学习中。在静谧压抑的晚自习上,偷偷钻进梦想的世界,我的麦田,她的瓦尔登湖,在那里,我们快乐不已。
从那时起,我不再把所有时间都捆在数理化习题中,开始允许自己花一点时间去探寻生命中更广泛的乐趣。我读游记,看国际新闻,听西方音乐,研究凡・高的画……到高考后填志愿时,我已经大体明确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要过怎样的人生,所以我放弃了亲友的推荐,选择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时至今日,我越来越庆幸自己那个历史性的选择。
说来好笑,居然是一只蚂蚁指导了我的人生。关于那只蚂蚁的壮举,很可能来自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但无论如何我要谢谢它,是它无意间勾勒出的那幅画面影射到了我心里,启发了我,让我明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
瓦尔登湖赏析范文2
关键词:英语文学课 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北方学院校改项目“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能”(编号JG201644)的最终成果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笔者所在的大学正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并准备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改革的方向是学生在一年半的基础语言学习后可以自主选修不同的英语拓展课程。本文探讨了英语文学课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发现英语文学课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发挥了情感教育功能。
一、文学与语言
伟大的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语言,二者密不可分。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带有语言发展的印记。阅读乔叟让人们知道中古英语,莎士比亚戏剧是了解早期现代英语的好方法,伍尔夫的小说是当代英语的典型例子。可以说,文学是语言表达的一个载体。文学作品能为不同学习者提供精彩的语言学习材料,例如活的方言和口语、纷繁复杂的言语规律、多变的写作技巧甚至刺激有趣的冒险经历(如马克・吐温的成长探险小说《哈克・贝恩历险记》)。
文学,作为文化的有机部分,是语言学习的理想材料。首先,对于西方文学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所在国历史的理解。例如,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和瓦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历史知识。其次,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家作品来提高写作能力。各种文学体裁充分展示着语言的魅力:散文是对美丽事物的颂扬,小说蕴涵了人类对生活的思考,戏剧展现了语言的生动和情节的跌宕,诗歌是情感与想象力的高度结合。例如,英美戏剧就是一种很好的语言训练,舒笑梅认为,“由于戏剧融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特点,开设“英美戏剧”赏析课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书面语言的阅读与视觉、听觉形象并存的学习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训练英语语言技能”(舒笑梅,10)。同时,“场景和人物对白,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和表达能力的素材和场合”(李伟,李春宁,192)。教学之余,笔者也曾指导学生排练和表演戏剧,通过不断熟悉人物的语言、动作特点和揣测其内心情感,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大大激发了,也提高了其语言学习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同时,配合写作和课堂讨论进行的延伸学习,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因此,教师选择合适的文学读本,用来补充课本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文学阅读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文学与文化
文学的学习可以减轻因文化和信仰的差异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愉悦身心并加深学习者对他国文化的了解,从而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大学英语中文学赏析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和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 (钟帆,365)。
文学具有历史反射镜的作用。作家通过文学形式记录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对于外语学习者,阅读文学作品不失为一种了解他国历史的便利途径。同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审视一个历史时期或观察一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为自身成长和发展汲取宝贵经验。文学又是了解与熟悉传统习俗的有效方法。文学阅读就像是一次景观和人文的精神之旅。这种浸入式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了解作品中的风情和民俗、自由地想象和扩展视野。比如,华盛顿・欧文的《睡谷传奇》、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窗口,去领略美国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思想。
三、文学与情感教育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之前的英语学习可能处于语言的初级阶段,即注重技能输入,忽视文化和情感因素。面对大学的多元环境,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基于此,文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和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个人叙事的集合,帮助人们体验事件的变化,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迎难而上、继续前进。在许多情况下,文学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强大的动力。就心理方面而言,学习者在学习文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乐趣,还可以进行角色模拟。透过文学这个媒介,学习者在头脑中架构事件、勾勒人物的面孔,并置身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思并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人物身上的投射。哈姆雷特的苦恼可能是每一个人的痛苦,弗罗斯特对两条道路的难于取舍应该是许多人的心声。夏洛蒂・勃朗蒂的《简・爱》和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主人公的独立人格为读者提供了学习的榜样,传递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并激发人们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和教师应适当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发挥他们的语言潜力。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2016年10月,以“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能”为问卷内容,笔者对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11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8份。对问卷进行的分析中,笔者了解到,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后,作为二年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由于专业对语言的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对于语言学习有较强的渴望。在此基础上,调查问卷中显示以下特点:
首先,大学英语的英语文学教学有其优势的一面,如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较强(62.04%的学生表示,每天的英语学习超过0.5小时),对英美文学教育普遍感兴趣(69.16%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重要或非常重要),希望从英美文学的学习中获得文化知识(71.30%)、学习方法(57.41%)、应用技能(81.48%)及提高情感智能中的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73.15%)。其次,学生又面临英语基础不牢固、英语拓展和选修课程少以及亟待加强英美文学的教学情感支撑功能等难题。这些特点为学校今后如何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找到了着力点和发展方向。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进程,Santoro 认为只有当教师觉得学生所做的是正确的、有道德的,教师才会感到作为教师的回报(Santoro,2)。英语文学课对于教师和学习者来说,都应该成为一段让人兴奋而愉快的经历。
由于文学对于语言教学的情感支撑效果显著,笔者建议通过提供文化导向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文学学习。在大学英语中开展英语文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W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涉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语言感觉,促进他们发现自身的独特之处,改善语言学习的环境。具有可行性和立足长远的文学课程将起到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获得非凡的学习体验的重要作用。此外,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的发现和重视可以说是在全球化的发展形势下中国大学采取的一种培养策略,是适应多元环境的一种积极体现。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选取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挖掘其中蕴含的人类普遍的情感沟通和人文资源, 与学生的日常英语学习互为补充, 协同发展。这样做,有助于跨文化的交际,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 Colarusso,Dana M.“Teaching English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Three Models of Reform”,Canadi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33,No.2 (2010),Language,Identity and Education Policies,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pp. 432-458http:// jstor. org/stable/canajeducrevucan.33.2.432 19-02-2017 06:26 UTC
[2] Santoro,Doris A.“Good Teaching in the Difficult Times: Demoralization in the Pursuit of Good Work”,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Vol.118,No.(Nov.2011),pp.1-23.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http:///stable/10.1086/662010 19-02-2017 02:51 UTC
[3] 程静.论英美文学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的接受[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3):91-93.
[4] 李伟,李春宁.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的价值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9(9):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