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审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舞弊审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舞弊审计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1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 审计 对策

放眼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说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大集团公司中的财务报表却并不能如预期准确如实的反应实际情况。为了投资、利益回报,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屡见不鲜。财务报表舞弊会对市场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持续的恶化势必会造成社会信誉危机。在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财务舞弊的审计工作应当被提起重视,重视审计对策,加强审计力度,以期实现相对健康的财务状况表现。针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相关问题,需要我们对于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以及表现做出介绍,从而对症下药,找到相应有利的审计对策。

一、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以及产生的恶性影响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说会计主体,为了运营的需要必须向外界提供反映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的财务报表,专业的财务报表需要包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者是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1]。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就是主观的对于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欺骗性或者是错误的修改,以期实现欺骗报表使用者。在诸多的财务报表舞弊现象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夸大自身资产和收入,在对于自身负债上主观减少虚报等等。

(一)财务报表舞弊出现的原因

首先财务报表体现出的盈利状况不仅能够在资本市场效率方面体现出一个企业集团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且有时这个财务报表的情况还与领导层面的股权分红相关联,很多高级领导职位的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会通过财务报表的虚报,增加个人利益。在实际的财务报表中,如果公司主观有一种战略就是要去满足或者超过预期的盈利状况,这就在无形中会迫使管理人员去虚报财务状况,甚至会得到某种程度上的鼓励去进行舞弊行为。

其次现在上市公司为了在股票市场上得到更多的资金,会导致出现肆意编造财务信息的情况。像这种超额的经济利益驱使也是财务报表舞弊发生的诱因之一,通过财务报表的虚报可以获得更加长期的融资和额外的资本投资;进行股票价值的维持或增加;即便是不好的财务绩效也要通过虚假信息进行舞弊,从表面上解决财务困难[1]。

再次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问题。不管怎么说,财务报表是直接出自财务人员之手,出现舞弊现象,财务会计人员是直接的参与者,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总是不注重自身职业道德,再加上企业不去制定统一的会计职业准则,就会在法律意识薄弱的前提下为了迎合公司利益需求做出违法乱纪的舞弊现象。当然在此其中,也不缺少个人利益的趋势,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

(二)财务报表舞弊造成的恶性影响

财务报表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参考作用,企业管理的决策层是依据财务报表来把握企业过程的成就与企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财务报表的数据预测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因此财务报表舞弊的话,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下,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操作,从长远来看会使得相关决策没有理论依据,并且严重弱化了财务报表本身所具有的职能。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管理当局决策失真。长此以往,企业基础管理与内控机制就会受到威胁,严重制约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除此之外,财务报表还影响三大相关方的决策。如果舞弊失实,就会对于很多相关的决策造成颠覆性的危害。相关方包含潜在的投资者,还有企业员工和政府调控部门。潜在的投资者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表现决定是否要投资该企业,公司内部员工也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看到自己的应有权益是否得以实现并据此与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对比,决定是否符合自己预期目标,而政府部门根据财务报表的情况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把握,从而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2]。如果财务报表舞弊,三方就会做出错误甚至截然相反的决定,这样一来就会五行中破坏了市场秩序和环境,对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背道而驰。

再有就是一种诚信体系建设的问题,财务报表舞弊必然不利于诚信体系建设。在会计行业中,参与者的诚信是本行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假的财务信息或者说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会严重的破坏经济效率和效益,造成市场秩序破坏,出现诚信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阻碍。

二、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审计的相关有力对策

针对财务报表舞弊现象对于审计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程序需要规范

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要加强舞弊迹象的识别。要加强审计参与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准确识别出潜在或者存在的财务报表舞弊迹象。其次要能够准确科学的对于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对于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风险要及时纠正,因为相关数据之间与公司的发展存在着很大关系,影响着决策的准确性。再次对于审计的实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有一个特定的小组,小组的参与人员必须是经验丰富或者是技能出众的人员。审计中的相关程序和不当之处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调整,以适应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2]。最后审计一定要实施才能得到效果,尤其是进行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针对于此必须要对审计的范围进行扩大,甚至修改审计的程序,并且还要对于审计意见与结论进行合理保证。除此之外,要着重强调对于审计方法的优化,要通过专业的辨识进行合理审计。

(二)在进行审计的同时最终要的一点是需要了解所需要审计客户的经营状况

审计的目的就是对于企业运行状况提出意见和问题,因为要对客户的经济情况做好深入地剖析和探究,参与人员要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客户信息。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所存在外在竞争情况和经济发展程度,而且还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和实际的财务结构。只有深入地对企业进行了解,才能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于财务报表的舞弊迹象进行准确把握。使得参与审计的工作人员能在实施工作当中了解到所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提前找到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加强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质量和水平[1]。

(三)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要做好实地调查,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多邀请业界经验丰富的专家

审计参与人员在进行拓宽范围同时能够提高发现财务报表舞弊的概率。在进行调查工作的时候,审计人员要做好外部和内部的双重调查。作为外部的要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调查,对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作为内部的审计调查,要加强与内部工作人员的调查询问,以此来获得企业详尽并且准确的信息。

三、小结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但是我们需要认清的是中国经济尚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对于财务报表舞弊现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同时也是更深层次道德信念的凸显。因此,对于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相关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问题,需要企业以及投资者还有政府三方做好三位一体的监督和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我们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加强舞弊现象的缩减,才能使市场经济秩序恢复平稳,使中国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季君.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对策[J].商.会计审计.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2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6)12-0146-03

一、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意义

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审计行业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加之上市公司的审计力度依然较为薄弱,导致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防范财务舞弊体系,所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将审计应用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防范中,发挥审计真正的职能作用,同时也从根本上消除滋生财务舞弊现象的生存环境,斩草除根。财务舞弊的防范工作是审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今天,如何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改进完善现有的审计政策和审计方式成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不变话题。治理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现象,意义重大。首先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恶劣影响下,其直接受害者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他们的利益会因财务舞弊现象而受到直接的损害。其次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对财务舞弊现象进行解决,将会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同时对我国金融市场调控下的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造成一定冲击,不利于我国经济实现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二、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内部原因

(一)上市公司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首先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缺失和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交叉点的重要媒介工具,在企业各部门实现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公司实现上行下效统筹兼顾的管理模式中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为公司正常的生产运营保驾护航。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留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出发结合可能导致财务舞弊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其次,董事会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导致了股东的控制权被搁置,而董事会对公司资产的调动权无形中被放大,这种一边倒的治理模式,为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创造了便利条件。第三,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另一原因,就是企业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独立董事会被架空。董事会和管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关系被打破,由企业的管理人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和资金流向进行直接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概率。如何通过完善现有的审计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成为解决当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企业以财务舞弊方式牟取私

部分上市公司为谋取私利,在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以财务舞弊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绩效考核目标,获得融资渠道和注资机会等等。首先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给股东交一份更好的答卷,选择财务舞弊的方式,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在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实现个人的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获得更高的业绩评价。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筹取更多的资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财务舞弊为手段,无疑成为企业打出的一张王牌。通过虚假财务报表真实情况,将企业的利润蛋糕做大,从而哄抬股票价格,并在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投资。这也是上市公司之所以铤而走险,为谋取私利选择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上市无疑为该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前景,也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途径。部分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资金支持,将希望寄托于金融市场。因此,通过财务舞弊粉饰财务报表,获得上市的机会来筹集所需资金,也是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另一原因。

三、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外部原因

(一)现有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存在纰漏

企业自身内部控制结构不够完善,为财务舞弊问题提供了生存的温床。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缺席,在财务舞弊问题上,依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财务舞弊的防范问题上,由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企业的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由于核算方式并不适用于企业该阶段的经营成果或是核算范围和空间,不能真实有效的反应企业该阶段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借此机会利用关联方,实现财务舞弊目的。因此,如何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根据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调整更新,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健全现有财务舞弊控制方式,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重要关卡。第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在逐渐的被建立起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完善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我国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这也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显然现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日益需求。因此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文件的强制手段,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成为新的建设方向。

(二)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方向较为局限

上市公司的企业会计之所以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与社会职能部门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管方向存在一定局限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的各职能监督部门,专业人才的缺失。这就导致了在监管企业财务状况的过程中,职能部门一直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及时的对企业出现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的发现和披露。另外,由于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不足,没有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舞弊防范。加之现有的职能部门的监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得到良好的保障,在利益驱使下被企业内部操纵财务报告的内部人员所收买。第二,目前我国在监管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政策,这就导致了其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加之现有的法律,大部分借鉴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我国,对于会计行业相关法律体系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缺失。因此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现有法律文件中的模糊点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对企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手段,加大惩治力度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法律惩处的行为。第三,我国证监会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且透明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将证监会的制度趋于公开透明,并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中显得至关重要。

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审计对策

(一)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企业内部优秀的会计队伍是杜绝财务舞弊问题频繁发生的基础,为更好的提高会计报告的质量,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从根本上杜绝财务舞弊财务作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意义重大。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保持审计单位较强的独立性,在防范财务作假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要想从根本上对症下药,还是要从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培养入手,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企业方面而言,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可以通过鼓励相对从业人员深造学习,出国交流,参加理论调研等方式,不断的丰富理论经验,丰富工作经验。实现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的目的,使其在企业中更好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由点到面进行凝聚,从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综合水平和综合实力,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营成果。第二,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保障是从根本上拒绝外部诱惑的前提。为从根本上防止企业会计人员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成为协助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财务舞弊行为的助手,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正确的职业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生财务作假的概率。就国家方面而言,要注重对高校人才,会计领域人才,进行专业的会计教育,提高我国会计教育水平,通过高校的教育水平来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为以后企业储备优秀会计人员提供了渠道和途径。

(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从根本上杜绝企业内部财务作假行为,降低财务舞弊问题的发生概率,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指导核心。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把握,及时对企业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和披露。第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打破现有内控制度存在的局限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会计报表假装,是财务问题中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企业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操作来实现在短时间内聚集资金的目的,该方式最为直接也最为便捷。虽然,一经发现财务舞弊问题企业将会面临法律处罚,但在融资渠道拓宽和引流注资的诱惑下,有利于企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丰富产品结构,这是让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完善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打破存在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的瓶颈口的重要举措。保持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有助于对财务报表进行及时的关注和跟踪,及时的发现问题,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披露和解决,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借鉴西方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制度,再根据我国实际的国情,进行相应的改进,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时与该行业经验较为丰富的专业人员请教咨询,缩短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理论研究时间。将构建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应用于现代企业的财务状况管理中,从根本上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概率。

(三)关注审计过程中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该标注出最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的薄弱环节,并对该类交易过程,进行重点跟踪。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的手段来实现粉饰财务报告,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舞弊方式。部分上市公司,为从财务报告数据的成本、资金流向和内部资产转让等多方面,进行虚假数据操作,采用关联交易的方式为企业财务作假打掩护。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审计师加大对该环节的审查力度,完善解决这一问题的审计措施成为重中之重。第二,企业要加强对其他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跟踪。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其他应收款项账户和其他付款账户,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跟踪,而不是将函证作为审计工作单一的衡量标准。虽然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审核问题上具有较高的敏锐性,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企业的内部舞弊行为。因此设置其他收款项和其他付款项作为重点参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规避隐性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

(四)完善上市公司的审计市场结构

随着审计行业逐渐趋于一体化建设,规范审计市场的行业环境势在必行。当下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制度虽然大体流程相似,但细枝末节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规范审计市场结构,促进审计制度逐渐趋同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促进审计市场的结构进行整合,首先可以提高审计市场的的要求。我国的审计领域发展时间较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时间上的差距使得我国的审计工作由于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导致环环相扣的审计行业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引导国内的审计市场走国际标准化路线显得尤为重要,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宏观调控行业竞争合作之间的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目前我的审计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审计市场的集中程度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的集中程度。第三要加强对审计市场的收费进行引导,监管方向同样不能忽略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规范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年报信息进行披露,以此规范审计收费的行为,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针对性披露,督促披露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审计市场趋同规范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屡禁不止,对我国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长远角度而言严重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重视存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问题势在必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基础的理论研究入手,到人才的培养,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和审计市场的规范等方面投入关注,防微杜渐。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折射出企业的运营管理、金融市场的经济变动等诸多问题,因此,防范根除企业中存在的财务舞弊行为,对公司的治理结构的完善、国家经济市场秩序的安定而言意义重大。

[参 考 文 献]

[1]王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审计对策[J].西部财会,2016(2):75-77

[2]陈瑶瑶.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15(10):87-89

[3]林丽.农业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及审计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8):236-238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3

一、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内涵

所谓的财务报告舞弊指的就是企业管理当局蓄谋舞弊的行为,具体是通过虚增负债、资产以及费用或者收入等,从而欺骗投资人以及债权人,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而审计合谋则是指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不正当的关系,通过串通、合作,对公众以及审计委托进行欺骗,从中获利的一种经济现象。现实中观察到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存的审计失败行为时,审计合谋往往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生共存。

二、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原因分析

1.行政干预

出现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一部分的政府对事务所的职业行为的干预行为不正当,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独立性。政府行政干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当地政府或者是主管部门直接出面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直接施加压力,要求一部分内容不能够披露;直接签发无力兑现、也不会兑现的红头文件;指令相关单位或企业全力配合被审计单位,合谋串通。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审计被动合谋,首先是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然后是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在进行注册会计师聘用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由股东大会进行决议之后才能够聘用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股东大会往往无法全面行使权利,注册会计师的聘任与解聘等权利实际上都是由大股东以及一些内部控制人员的手中,而审计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无法施展职能,同时想要保障工作的独立性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1.从企业管理当局角度进行治理

(1)明确企业会计与审计的本质

首先会计的本质是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与运营,而审计的本质则是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靠性、合法性,并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想多复杂一些,包括资源的分配、人事调配等。在明确了两者区别之后再看联系,会计与审计都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也就是都是助力企业的行为,只不过会计监督主要是反映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中,而审计监督则是建立在会计活动的基础上,对会计的再次监督,是弥补会计工作的不足,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保障。

(2)改进公司管理者激励方式

公司越关注短期利益,则其造假收益将越大。若改进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让他们更加注重远期利益,则其造假的动机将减少。即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和奖励指标不仅是从当期会计信息来衡量,还应结合期权、股份等,使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相一致。最好要确定合理的任期,可以连任,重视对经营管理者的非物质的鼓励和待遇。从根本上杜绝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动机。

(3)提高会计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企业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助力,审计与会计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不可放过,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承担者,因此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需要普及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以及审计人员中间开展财经法律、规章制度以及遵纪守法的培训活动,明确工作职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不做假账以及虚假审计报告,以身作则,促进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

2.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角度进行治理

改变现有审计付费方式,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加注重长期利益。委托人费用需要直接交付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改为将需要审计的公司费用预先交付相关的管理部门,之后在对审计进行检测,根据审计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可以交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既坚持了双向选择的原则,同时也保障费用的安全性。由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认定审计报告的质量,应由监管部门先把关,再决定是否付费。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4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事务所轮换;利弊分析;决策建议

一、相关概念释义

开宗明义,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财务报表的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所谓审计轮换制度(audit rotation system),是从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出发,为了促使注册会计师谨慎执业、保证审计质量而要求严格限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对同一企业审计的年限,到期必须予以更换的制度。

二、当下主签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2002年6月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中,已经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定期轮换审计项目负责人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但目前尚未对轮换的最低期限做出明确规定。现有轮换制度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心态问题

1、事务所合伙人和高级经理在发表独立观点或对管理层工作提出质疑时,容易偏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时候这种偏向性会表象为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即注册会计师会因为长期审计某家企业,在作出职业判断时习惯性的依赖已有的经验,从而降低警惕,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2、事务所倾向于迎合管理层所希望达到的结果,而难以坚持获取适当的印证、支持性证据。

3、事务所为避免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造成不利影响,倾向于顺从被审计单位的意愿,在敏感领域有时难于保持怀疑态度。

尽管事务所着重加强了质量控制,但上述心理状态依然可能会给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带来困扰。

(二)执行问题

现有的轮换制度对独立性的保证更多依赖于事务所本身,通过签字注册会计师轮换来保证独立性看似效果明显,但如何保证后任注册会计师不受前任的影响,独立发表意见呢?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迫使后任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意见,或者后任注册会计师为了维护所在事务所的利益而主动发表不恰当的意见。不论发生其中的任何一种,轮换的意义也就失去了,而监督这种方式的舞弊行为的成本更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做到的。

三、会计师事务所强制定期更换的利弊

(一)利益

1、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制轮换了会计师事务所以后,就不会再有一个事务所长达一个世纪独揽一家公司的情况发生,一刀切断了事务所与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审计时不必面临来源与事务所的压力,也避免了长期合作形成的亲密关系导致的联合作弊发生。

2、加强了同行业检查的力度。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后还能额外增强对审计市场的监管,即引入不同事务所间的同业检查。通常审计人员对老客户的会计系统和对自己使用的审计程序会形成思维定式,从而拒绝接受新的审计方法。当实行了强制轮换事务所后,后任注册会计师在承接业务时需要实行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加大了后任注册会计师发现前任注册会计师错误的概率。当强制轮换会计师事务所这一措施实施后,实际上增加了同业检查的力度。

3、增强投资者信心。签证事务所的轮换让投资者看到了审计行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做出的改进,增强了他们对审计的信赖。

4、保证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行业的公信力。

在事务所轮换制度中,后任事务所在初始接受业务时处于降低审计风险的考虑必定会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甚至在需要时查阅前任的工作底稿。这无形中就在行业内部建立起了前后任事务所之间的监督机制,从而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同时,降低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

(二)弊害

1、轮换初期,审计风险增大。审计属于经验依赖型职业,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建立在对行业和商业模式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因此在愈加复杂的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业务经验的缺乏会降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前任审计团队被后任事务所雇佣。在实施事务所强制轮换的意大利,曾出现前任审计团队被后任事务所雇佣的情况,因此担心事务所强制轮换将流于形式。

四、结论

塞班斯法案对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任期做出了强制规定,期望以此提升审计独立性。在新形式下,注册会计师的轮换似乎满足不了这种需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应运而生。对于事务所的强制轮换,各方意见并不统一,其对独立性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利弊分析,笔者认为,在制度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事务所的强制轮换时一个大胆而有益的尝试,但目前并不适合大范围的在我国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继红.审计研究. 高管会计师事务所关联、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2011年2月.

[2]PCAOB(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Concept Release on Auditor Independence. August 16, 2011.

[3]官月缎,梁盛泰.中华管理评论. 会计师更换与继续经营疑虑审计意见,2011年2月.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5

[关键词]物资采购;审计;风险

一、物资采购的风险

物资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计划,采购询价,选择供应商,直到领用为止的全过程,正是由于风险的存在,决定了审计的必要性和审计方式的确定。只有较好地分析物资采购不同阶段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方法,从而达到防范化解风险,达到以审促管的目的。采购中常见以下几种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计划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报审程序风险,责任风险等。

二、重点采购和非重点采购

企业采购中,重点采购和非重点采购没有绝对区分,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工作性质,企业管理的精细程度等来确定,大型企业一般将以下采购视为重点采购:一是采购金额达到30万元以上;二是企业急需的或突发性的紧急物资,尤其是生产用的原材料;三是采购物资来源单一或具有垄断性的物资。对于重点采购审计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应该更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对处于买方市场且数量金额较大的采购物资,要实行招标、议标方式,投标单位至少有三个以上,投标单位不只仅限于采购部门的要约单位,也含其他部门提供的要约单位。相互监督制约招标过程和招标标准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确定在招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程序;有无私自与供应商串通泄漏招标信息等情况,从而保证物资采购的客观、公正、透明、高效。对企业急需的物资采购审计,一方面在价格上或供货服务方面作出适当让步,另一方面采取派审计人员同采购人员一起去洽谈采购,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对于来源单一的采购物资,要有耐心与供货方洽谈,用相关、类似的产品作参照物,从成本分析法的角度进行审计,尽量使价格趋于合理。

三、区别对待集中采购与非集中采购审计

集中采购是指各使用部门提供使用需求申请,由采购部门统一组织采购,这种采购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法,不仅透明度高,而且责任分工更加详实,防止了个别部门说了算的现象。对这类采购的审计,一是要对经常往来单位作深入的了解,如企业的性质、诚信度、商品质量、工作业绩以及主要货物的来源等;二是抓住数量大的优势谈价,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三是尽可能找货物源头,少一层中间环节,至少可降低5-10%的成本。

非集中采购是指由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这种采购审计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对这类采购的审计,一是防止虚增采购,虚假采购,高档采购以及“化整为零”逃避审计等行为;二是制定合理的送审金额起点,如果审计金额起点过高,即不利于监督,又给逃避审计增加了机会,审计金额起点过低,会导致送审过于频繁,影响正常工作,也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一般以2000-5000元为送审起点(一次或一次结算达到2000-5000元);三是着重加强审计验收,要求购入的物资与送审的品名、货号、数量、质量等严格一致,防止审计与验收脱节的现象;四是非集中采购,涉及面广,商品品牌、种类繁杂,需要多到市场上了解行情,获取相关信息。

以上两种形式的审计,都要防止采购超预算,超标准;防止采购盲目求洋、高档次采购,力争采购物资合理、实用、节约。

四、分别采取多种定价方式,建立价格信息库

物资采购定价难以做到绝对科学、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力取将误差控制在5%左右,常见的定价方式:一是以市场价为依据,求出平均价,再根据采购量大小,是否送货,后期服务等附属条件,略低于或高于所掌握的平均价;二是电话询价,根据商品上的地址、电话,直接与厂家,批发商联系,以采购者的身份询问价格,知道底价后,再酌情定价;三是成本分析定价。有些商品来源单一,询不到价,这就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经双方洽谈定价;四是定价至少有两人,确保价格的合理性,正确性,防止个人的主观行为。

对于周期性重复采购的物资,审计部门应利用微机创建容量丰富的价格信息库,通过市场、网络、报刊、行业公报、供货商及竞争对手等多种价格渠道收集、编制、汇总、整理价格信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更新,实行价格信息动态管理,而且将价格信息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采购报审的参考依据,减少报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矛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

五、统一制定采购报审程序,保存审计资料

审计部门需印制物资采购审计送审表,内容详实,含采购时间、物资的名称、型号、产地、供货单位全称、联系方式、领导审批、初审、复审等栏目。首先,由采购部门填报送审表;其次,采购部门负责人签字;第三,属于预算内的项目,报分管预算的人员签字,属于预算外的项目,报分管领导签字;第四,由审计部门初审、复审人员审计;第五,凡是公司采购的物资,不管数量大小,按不同商家、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分门别类登记台帐,以备核查;第六,采购的商品经审计人员验收合格后签发审计验收清单,财务部门方能凭此付款。防止先采购后报审的现象。

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引起民营企业从高管层到一般采购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应在采购业务中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对请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审核和付款等环节建立标准化的业务处理程序;健全以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验收入库单据为载体的控制系统;加强对请购、采购、验收、付款关键点的控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堵塞采购业务过程中的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相信随着管理层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民营企业一定会沿着各项制度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新. 浅析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J]广西轻工业, 2007,(10) .

财务舞弊审计范文6

关键词:财务会计 内部审计 必要性

一、企业的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间的联系

会计法对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提供有核算和监督的依据。会计法的颁布与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对内部审计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得内部监督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科学尺度。内部审计是内部人员对会计监督再进行监督的过程,是审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准则,充分利用相关的专业的知识对本单位及其本单位的下属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及其是否合规进行真实的审核,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型和合理性,并提出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比会计和内部审计的职能、对象以及相关的原则我们发现,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和反映,会计共工作可以控制企业的各种耗费,同时能够监督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内部审计是对经济活动的一种再监督。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价值活动,内部审计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以及经营管理的效益。会计的任务是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任务是执行审计的监督职能,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统一性、及时性以及明晰性和真实性是企业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而对审计的要求则是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在对以上的会计和审计的比较我们发现:一是会计核算审计都具有监督性,但是会计注重的是过程中的监督,审计的监督主要集中在发生之后的监督,这两种监督方式相辅相成,紧密配合,做好对企业的监督工作;二是会计和审计的目标都相同,就是防止以及预防企业的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从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运营效果;三是,会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的对象和基本原则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的。如果从审计的发展角度分析,审计是从会计之中衍生而来,审计产生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审计产生于会计,而又对监督会计的工作具有监督作用。会计由于本身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进行监督,会计本身就具有监督的职能,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使得会计监督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部审计的存在可以依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二、企业的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必要性

(一)财务会计的必要性

如今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已经成为企业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财务会计是按照统一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即单纯的提供企业经济业务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进行服务的。当前各个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应该设定一个明确而科学的目标。企业的股东、债权人、员工和供应商,与企业发生牵连的相关人员对企业都会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相关联的人员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成员,其在企业中进行了一定的投资,也拥有分享企业的利润和承担企业的风险权利与义务。所以说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市场将各个相互独立的企个体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会计就是记录这种经济活动。企业之间需要相互的交易达到自身的利益,财务会计就是对企业交易的时间、交易的数量以及交易的主体进行计量,所以说财务会计是各个企业之间经济活动的纽带。

(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在规范企业相关各方的债、权、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中重要的制度框架。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内部审计合理的安排企业的决策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之间的角色和相互之间关系。股东大会是一个企业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则是企业的决策机构,也是企业的核心领导和法定的代表。董事会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制定、管理人员的选择和监督以及管理人员薪资的制定,同时还要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的监督机构主要是指企业的监事会,监事会主要有股东和企业的员工共同组成,监事会的成员拥有参加股东大会、监督、审核、交涉等相关的权力;经理层则是企业的执行机构,经理们接受董事会的委托负责管理企业的相关事务,在他们的管理范围内,拥有对企业的管理权和权。所以说内部审计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一方面内部审计可以深入到企业的内部之中,有利于防范企业会计的不正当行为,要知道会计的舞弊行为是一种主观化、个性化的,一旦舞弊者刻意的将舞弊进行隐瞒,那么舞弊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状况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和企业的员工存在着各种联系,通过和员工之间的接触会对各个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了解,在防范舞弊方面,内部审计可能和外部审计人员相比缺乏独立性,但是在防范会计舞弊内部审计还是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并及时的将其纠正,促使企业各个管理者能够及时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的会计披露,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真实合法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