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糖化血红蛋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1
【关键词】 糖尿病;血糖;血红蛋白A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近年来,2型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基数不断扩大,并有早龄化的趋势。DM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血糖只能反映短期内糖尿病病情变化,而患者血糖不管控制得好坏都是处于不断波动之中。糖化血红蛋白(GHbAIc)的主要成分是HbAIC,其浓度的升降代表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除此之外,糖化血红蛋白在血中浓度稳定,半衰期短(约14~20 d),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有效地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3],也是DM患者血糖控制的可靠观察指标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本院2008~2009年收治的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男130例,女50例,年龄25~75岁;正常对照180例为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110例,女70例,年龄25~55岁。均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份,1份以EDTA-K2抗凝,1份不抗凝,分别测定HbAIc及FBG。对糖尿病患者住院和住院外观察治疗1~3个月后复查FGB和HbAIc.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BG,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测试方法:酶法。北京科利亚公司的血红蛋白仪,测定HbAIc,试剂由科利亚公司提供。测试方法:金标法。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BG和Hbalc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正常人有三种血红蛋白:HbA1、HbF、HbA2,而成人红细胞中主要含有HbA1,在用层析法分离血红蛋白时,可以洗脱出3种含糖成分;HbA1a、HbA1b、HbA1c,合成为糖化血红蛋白。本文显示,糖尿病治疗前的FBG和HbA1c均明显高行正常对照组(P
综上所述,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指标,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及治疗情况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依此修正相关治疗方案,来更好地控制血糖,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笠,胡晓波.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
[2] 周翔海,纪立农.空服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筛查糖尿病的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0(3):25-26.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2
【关键词】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15-02
糖化血红蛋白(HbAl)反映的是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通常以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来监测糖尿病病情指导治疗,但对血糖波动大的1型糖尿病和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能说明较长一段时间病情的全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弥补了这一不足,故被誉为糖尿病病情监测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每增高1%,则1~2月前的血糖平均水平约增高1.5毫摩尔. HbAlc能更确切的反映血中葡萄糖特别是真糖的真实情况。并且HbAlc的检测避免了每日的血糖值的波动,与病人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本文通过联合检测90例DM患者的HbAlc、空腹血糖(FBG)、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M)早期诊断和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DM组 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均系本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患者,按WHO(1999年)DM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30~85岁,根据实验目的及患者HbAlc实测水平(正常范围4%~6%),将其分为低值组20例(HbAlc≤6%),中值组41例(HbAlc为6.1%~9.0%),高值组29例(HbAlc>9.0%)。
1.1.2 健康对照组 50例,均系本院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0~85岁,平均55岁。血糖及HbAlc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测定方法
1.HbAlc和葡萄糖(Glu)测定 HbAlc采用胶乳凝集反应,Glu采用己糖激酶法,北京万泰试剂公司提供。HbA1C为北京利德曼试剂。所有受试者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
1.2.3 仪器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项目均于2h内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DM组与健康对照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HbAlc测定结果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
表一 DM患者治疗前,后GHBA1C FBG的检测结果
DM治疗前以正常组对照比较P0.05;DM治疗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
2.2 DM组中不同HbAlc水平FBG测定结果比较 (1)HbAlc低值组与健康对照组FBG比较稍有升高,差异无显著性。(2)中、高值HbAlc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着HbAlc水平的升高,FBG也随之升高,二者呈明显正相关。且中、高值组之间3项指标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3
糖尿病因患者尿中有糖排出而得名。这是因为血中含糖过多,“溢”了出来。糖是人体营养物质,为何人们却斤斤计较于血糖的高低,凡高出者必欲除之而后快呢?
糖、蛋白质、脂肪都能提供能量,但糖为“供能大户”,不但提供能量多,而且供能之后分解为二氧化碳与水,易于经由呼吸及排尿等排出,故糖可喻为“清洁的能源”。但是,人们每天摄入的含糖食物需转化为葡萄糖才能利用,而人体利用葡萄糖又必须要借力于胰岛素,若胰岛素缺乏或失灵,血中的糖虽多而不能利用。人体动力不足,转而向蛋白质、脂肪索取能量,但供能本非此二者“主业”,勉强应付,体内新陈代谢大乱,时间一久,从头到脚、从脑中风到脚坏疽各种并发症油然而生,其始作俑者即是血液中的糖不能被利用。
不过,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利用葡萄糖,只是不能充分利用罢了。人体内血糖高低与饮食关系甚大,虽说检查的是“空腹”血糖,但前一餐的食物如易于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则“升糖指数”高,反之则低。比如前晚食粥,此物“升糖指数”高,则至次日清晨,粥所转化的糖已被利用了不少,检查时血糖自然较低。如果前晚食馕,此物坚实,消化吸收慢,葡萄糖形成则晚(“升糖指数”低),次晨检查血糖则高。采血化验前的体力活动也会影响血糖水平,如步行半小时到医院,所测血糖值低于起床后在家自测的血糖值。可见,糖尿病患者应重视血糖高低,但对血糖数值的些微变化不必过于纠结,如上周所查空腹血糖为5.8毫摩尔/升,本周所查为6.0毫摩尔/升,就不必以为是病情加重了。
那么,有无不受这些“临时因素”影响,能评价血糖高低的指标呢?这便是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执行运送氧功能的蛋白质,此蛋白质在人体内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不断地给合,成为糖化血红蛋白,而其结合之多寡与血中葡萄糖浓度呈正相关,即血糖越高,被“糖化”了的血红蛋白也越多。
正常人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应不超过6.4%,糖尿病患者多在7%以上。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其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梗、中风之类)的概率将增加15%~18%。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糖尿病的“金标准”。对病情较为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关注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比关注血糖的高低更重要。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4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常伴有血糖升高而糖尿病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已形成共识[1]。。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临床作用。笔者意在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鉴别急性脑梗死为应急性血糖升高,还是本身并发糖尿病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__ 年5 月~20__ 年9 月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92 例,其中男56例,女40 例。年龄41~80 岁。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组42 例,急性脑梗死无糖尿病组50 例。所有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及mri证实,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为首发。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1999 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两组均于发病24 h内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空腹血糖测定采用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试剂盒及各种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
1.2.2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结果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梗塞患者空腹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伴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组别n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
aci无糖尿病组507.68±1.088.34±2.13
aci伴糖尿病组425.27±1.028.52±2.29
p值p<0.05p>0.05
p值 p<0.05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人的2~3 倍[2] 。hba1c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经过持续的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物,其含量取决于血糖浓度。由于红细胞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20 天,因此他能反应检测前血液中2~3 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持续的高血糖可以使血红蛋白发生糖基化,继而降低氧与血红蛋白的 解离速度,造成组织缺氧。而且长寿组织蛋白也发生非酶促糖基化,生成糖化终产物(ages)[3]。。大量研究表明[4] [5],体内ages蓄集与动脉硬化之间有密切关系:其在血管壁沉积后可作用于内皮细胞外基质,刺激胶原蛋白发生不可逆的交联导致基质增生,引起血管壁增 厚、管腔狭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从而启动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促进血栓形成。这是糖尿病容易并发脑梗死、冠心病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疾病 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hba1c持续升高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前2~3个月血糖控制差,已处于高血糖状态,发病后脑组织缺血缺氧,无氧酵解增加,而高 血糖状态恰好增加了这种代谢底物的供给,之使酸性代谢产物堆积更加明显,导致神经细胞缺血、水肿、坏死更加严重。所以我们认为,临床上可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作为观察空腹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糖尿病性或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一个敏感、有效的临床检验指标。在急性脑梗塞的诊疗过程中,该指标的检测,应该作为常 规临床检测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范海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__,24(4):134.
[2] 杨兵全,范振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及干预政策[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__,3(2):69-71.
[3] 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__,18(2):119.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5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诊断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月48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50名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HbAlc和GSP异常人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HbAl和GSP异常人数所占比例(85.42%、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0%、48.00%)(P<0.05)。结论 检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HbAlc和GSP水平对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关键词 ]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妊娠糖尿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14.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b)-0001-02
[作者简介] 胡文静(1971-),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主管检验师,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主修免疫学。
妊娠糖尿病(GDM)在妊娠妇女中约占4%[1]。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新生儿畸形率可达4%~12.9%[2]。该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虽然空腹血糖大多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严重危害着胎儿的健康。第三届国际糖尿病会议及美国糖尿病协会均建议,非糖尿病孕妇可做50 g葡萄糖负荷实验(GCT),对于经过GCT实验发现异常者,要做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以便及早诊断GDM。但由于GCT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难以广泛应用。近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逐渐应用于临床妊娠糖尿病的诊断。该文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在该院进行产检的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HbAlc与GSP在GDM筛查中的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0年5月—2014年1月来进行产检的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确诊为GDM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26.4±5.2)岁,平均孕周(23.7±1.3)周;50名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7.1±5.4)岁,平均孕周(24.6±1.5)周。GDM临床诊断依据为[3]:超过2次空腹血糖≥5.8 mmol/L;或者75gOGGT4项值中至少二项达到或大于标准为GDM(空腹≥5.8 mmol/L、l h≥10.6 mmol/L、2 h≥9.2 mmol/L、3 h≥8.1 mmol/L)。两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HbA1c测定, 由罗氏公司生产,并用溶血剂使抗凝的全血溶血后测定释放的血红蛋白(Hb)转化而成的具有特征吸收光谱的其衍生物, 用所得的HbA1c和Hb数值计算得HbA1c%。采用定量检测GSP试剂盒(格雷普GlyPro)测定GSP,测定仪器为Bayer ADV IA 1650。采用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比较两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HbAlc及GSP异常率。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27.73,P<0.05)。见表1。
2.2 两组HbAlc、GSP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HbAlc、GSP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17.38,P<0.05)。见表2。
3 讨论
GDM对母婴均有较大的危害,妊高症发病率是普通孕妇的4~8倍,孕妇常伴有各种并发症,对胎盘血供十分不利[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妊娠糖尿病十分重要。GDM病程复杂,临床症状及体征隐匿,容易误诊和漏诊[5]。最常用的检查糖尿病指标是空腹血糖定量、尿糖及餐后2 h血糖,但都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轻易的将血糖作为诊断疾病的绝对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比较缓慢且不可逆,无酶的参与,存在于细胞整个生命期,含量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主要的成分是HbAlc,可以通过检测HbAlc来反映测定前6~10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体内HbAlc水平与GDM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6]。HbAlc检测准确性高、特异性高、操作方便,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并用于GDM的筛查和早期诊断[7-8]。GSP是血液中葡萄糖通过与白蛋白、其他蛋白质分子N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而形成的酮胺键糖化蛋白,GSP能够反映患者过去2~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干扰。该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分别为(9.34±2.32)%、(362.75±22.51)μmol/L,HbAlc和GSP异常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1例(85.42%)、42例(87.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张俊丽[9]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观察组血清HbAlc和GSP水平分别为(9.87±0.21)%、(386.00±19.5)μmol/L,HbAlc和GSP异常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8例(87.18%)、65例(83.33%),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刘婷芝等[10]将441例孕妇根据血糖检测情况分为娠糖尿病组,糖耐量受损组,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三组GSP、HbAlc、CRP血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P灵敏度82.5%,好于HbAlc的73.4%,HbAlc相对特异度较好,阳性预测值较高,表明GSP、HbAlc、CRP对诊断妊娠糖尿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Yuka等[11]主张在早孕期可以筛查GDM,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检测体内HbAlc与GSP水平可以早期发现GDM,还可以用于围产期的监护,对预防畸形儿、巨大儿、死胎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1] 华红.糖化血清白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8):132.
[2] 余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5):3152-3153.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0.
[4] 李茜晖,张学真,翁廷松.159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广州医药,2010,41(4):31-32.
[5] Xiaohong LI,Xiufang LU.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C- reactive protein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2007(6):382.
[6] 林国新,李素梅,陈金星,等.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9):647-649.
[7] 毕小云,李千音,张莉萍.妊娠糖尿病的糖脂代谢改变特征[J].重庆医学,2012,41(34):3597-3600.
[8] 王生兰.妊娠中、晚期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649-4650.
[9] 张俊丽.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化血清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91-1692.
[10] 刘婷芝,成小英,王陆荣.GSP、HbAlc、CRP在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增刊1):56-58.
糖化血红蛋白范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38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低下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高血糖症。长期高血糖可导致人体多种器官的损害,功能衰竭。单纯检测血糖对糖尿病的诊治是重要的,可评价治疗效果,调节饮食等,以达到最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但无法评价一段时期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它是由血液中的葡萄糖附着在血红蛋白上形成的,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因为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不受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和食物的影响,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是临床了解患者近期的血糖浓度的变化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情况的依据,为评估血糖浓度的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其意义如下。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应小于6.7%,若大于12%时,则说明病人持续性高血糖,应警惕酮症酸中毒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不明的昏迷病人或输注葡萄糖的抢救者,若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昏迷。糖尿病孕妇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预防巨大胎儿、畸形胎儿、死胎的发生。若患者血糖控制较好,而糖化血红蛋白偏高,则应考虑检测血糖不全面(如只测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后血糖或血糖仪检测数据不够准确)。总之,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若晶体被糖化可引起白内障。糖化血红蛋白增高还可引起血脂和血黏度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