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草原老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草原老舍范文1
主备人
授课班级
六年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好客。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按照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后写产生的感想。)作者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出示课件8】“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出示课件9】
迎接、相见、 款待、联欢、话别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学生自由发言填词,教师点拨指导。在课件上完成填空,依次填上:热情激情盛情尽情深情
(3)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和马相遇的情景,如果你在场,会有什么感受?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认为他们在说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草原老舍范文2
我有一双穿越时空的翅膀,我想到北国的漠河享受冰雪,我想到南国的大理去体会风情,我想到内蒙古的大草原去策马奔驰,感受原生态的乐趣……正是这些让我有了穿越时空的翅膀,寻找世外桃源。
穿越时空的我,来到了内蒙古草原,与老舍一齐访问了陈巴尔虎旗,正如老舍说的那样,草原上是绿的世界,一碧千里,羊儿成群地在草原上行走,想一朵朵白色的花,草原上的男女老少热情好客,蒙古包中香气扑鼻,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等摆上桌来,看得我直流口水,姑娘们在人群中跳起了民族舞,小伙子们一起赛马,蒙汉两家其乐融融,两族人民情深似海。
穿越时空的我,来到了风火山隧道,科技人员面对种种困难,绞尽脑汁,面对恶劣天气和严重缺氧,他们仍以坚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使我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终于,世上无难事,他们历经艰险,终于修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拉萨遥遥在望。
草原老舍范文3
关键词:意蕴;探寻;草原;美
一、在言语的意蕴中浸润色彩美、动感美
景物描写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孩子们自己感悟到的文字背后深藏的内涵,与孩子们进行亲密对话,力求把“美”的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并通过诵读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片段1】
(生默读2~5自然段)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1:我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中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这么多人老远就骑马来迎接客人。
师:的确如此,老远就来迎接,可真够热情的。
生2: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作者把这群疾驰而来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可能是他们穿的衣服颜色鲜艳,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刚才读这句话时,我觉得真美。
师(一愣,然后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请看插图,他们的服饰确实色彩鲜艳,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老舍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迎客队伍写得美不可言,真是太妙了!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读出来吗?
生2动情地读。
生3:老师,刚才他读得太慢了,我认为语速应该快一点。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还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的美。
师(激动地):是动感美!
生3:对,对!
师:你真了不起!读书就应该这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文字表达的意蕴。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3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草原的色彩美与动感美。
【反思】
此片段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感受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时的意外收获。“热情好客”这是很好体会到的,而“美”却不易发现。但我们班的学生却发现了,并且还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服饰的色彩美、骏马的动感美。这确实让我一愣,让我惊喜,让我激动。也许这一发现可能偏离了我最初设计此课时的教学目标:感受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但我毅然决定带着学生畅游在发现“美”的快乐中。而此时服饰色彩的艳美、骏马奔驰的动美在老舍的笔下、在学生的读中、心中都更加的圆润。
二、在言语的意蕴中徜徉静寂美、辽阔美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座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座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座桥梁来了解作者。
【片段2】
师:请同学们继续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4:“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从这一句我体会到草原很静,是一种静寂美。
师:你能把这种静寂带给我们吗?
生4读,其他生闭眼想象。
师:草原这样静寂,是为什么呢?
生5:我知道,这是因为草原太大了。
师:文中是怎么写的呢?
生5:课文里写“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师:这是一种什么美呢?
生6:我觉得这里可以用“辽阔美”来概括。
师出示草原图片。
生6:草原好辽阔呀,我真想到草原上去走一走。
师:好的,那你就带我们去走一走!
【反思】
草原的“静”、草原的“大”也许是每一个去过草原的人都有的印象,但学生却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唯有借助语言文字来体悟。好的文章常常使人意犹未尽,学生在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同时,我通过深层阅读引导学生尽可能把只能“意”会的内容展开想象、丰富文本,把文中深藏的意蕴、学生内心被触动的情感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与老舍先生情感上的共鸣。这个片段中品读的句子也许会被一些老师忽视,因为2~5自然段重在品“人”,但我个人觉得品“景”是为品“人”做铺垫的。只有在这样“静寂、辽阔”的环境中才会孕育出这样淳朴、豪爽的人。循着“美”的线索解读文本,会让“草原”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美”的回忆,这是一个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在言语的意蕴中沉醉风俗美、人情美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流(或对话)。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好的阅读就是一场精神的对话,一次心灵的旅程。只有挖掘文本,开展深度阅读,与文本作者对话,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更高的境界!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
【片段3】
师出示句子:“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生7读句子,其他生寻找“美”的所在。
生8:我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是一种人情美。
师:主人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引读);干部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引读);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引读)。
生9:我觉得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族的风俗美。他们盘腿而坐,喝奶茶和吃手抓羊肉的风俗真有意思。我最喜欢喝奶茶了,不知道它和超市卖的奶茶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大笑。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蒙古族的风俗?
生10:我知道蒙古族有赛马活动,很激动人心。
生11:还有摔跤、射箭。
师:在蒙古,每年的七八月间会举行“那达慕大会”,它是娱乐、游戏的盛会,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活动在盛会上都可以欣赏到。
生齐读第4自然段。
师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生12:我认为最后一段话也写出了蒙汉人民的友谊美。
师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生想象情景说意思,明白中华大团结。
生13: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师:是呀!草原风景美如画,蒙汉人民友情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感受蒙古族的风俗美,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吧。
【反思】
此片段运用了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感等方法向我们展现了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老舍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在他优美的文笔下,自然美与人情美融合成了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的诗意画。而学生正是因为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才得以使这幅诗意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美的魅力!
参考文献:
草原老舍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变换方式,通过各种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动起来,挖掘他们无穷的潜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死板无趣的课堂,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动起来,你会发现孩子们有无尽的潜力等待老师去帮他们挖掘。
例如,分析《晏子使楚》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我让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幕课本剧。晏子由班上巧言善辩的张同学扮演,楚王由一向不服输的李同学扮演,还有很多同学主动扮演大臣、旁白等。面对“楚王”的百般侮辱,“晏子”不卑不亢,应对自如,旁白恰到好处的“煽风点火”,让楚王和宴子之间的唇枪舌剑不断升级,现场气氛紧张、搞笑。
大臣:(一脸傲慢,说话拿腔作调)来人可是齐国使臣?
晏子:(彬彬有礼)正是。
大臣:(上下打量晏子)齐国使臣要想进城只能从此门通过(手指旁边用课桌代替的五尺高的洞)。
晏子:(看了一眼五尺高的洞,轻捻胡须,微微一笑)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进去。
旁白:无奈之下,楚王只得让晏子走正门进入,此时楚王在与晏子的交锋中已经输了一局,接下来他将如何扳回这一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晏子:挺胸抬头,迈着自信的大步走进城门。
…………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们从表情到动作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发,拿捏准确,语言也做了加工,幽默搞笑又不偏离主题,俨然一部穿越剧。表演结束,台下的同学还要给每个演员打分,对每个人的表演进行评说。如此下来,同学们对整篇课文及课文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及表演能力,最主要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课下揣摩人物性格,研究人物动作,精练人物语言,真正能够做到学中乐、乐中学。
二、让学生唱起来,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写作讲的是真情实感,没有感情的东西写出来也没有人爱看,也不可能得高分,而现在学生的作文恰恰缺的就是这一点,空洞、枯燥,没有灵魂。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激发内心的情感,写出带有灵魂的好文章,我多次使用这样一个妙招,屡试屡成功。
例如,作文课《父母的爱》。显而易见,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出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父母的爱是每时每刻都在,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感受出来吗?他们能意识到吗?已经慢慢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是把父母的爱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正不知该如何摆脱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知父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我觉得应该先让他们接受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然后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感投入写作当中去,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才是有灵魂的好文章。我用一首谭晶的《我的父亲和母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学生们看着屏幕,听着歌曲,“养我长大不容易,历尽万苦和千辛,好饭拨进我的碗,好衣穿在我的身,眼花了背驼了,白发又添几根根……一生操持这个家,一心都为儿女们,盼我成材眼望穿,教我做人操碎心,我长大他变老,老来又送我离家门”,听着听着大家跟着一起唱起来,有的同学眼中还充满了泪花。一首深情的歌曲,充满爱的温暖,顿时让年少的学生,深深浅浅地找回了父母爱的点滴,心中有想说的东西,水到渠成,这时就不愁学生没什么可写了。
三、让学生画起来,展现他们想象的魅力
语文课学生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不断地在讲,学生一味地在听。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也总有让学生感到厌烦的时候,学生爱参与,喜欢热闹,教师要在把握好课堂整体节奏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在参与中学,在学中参与。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给学生安排一项任务,让他们动动画笔,把老舍笔下的大草原画下来。为了不遗漏草原上任何一处美景,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反复阅读课文,了解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添加了自己的想象,虽然画功参差不齐,但是内容都很丰富。老舍是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孩子们是用稚嫩的小手,五颜六色的画笔勾勒出草原的缤纷世界,同样引人入胜。这个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各种活动融入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邸雅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27).
草原老舍范文5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草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制作课件。(教师)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能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揭题,板书课题。
2.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谈感受。
3.介绍作者老舍。
1.生齐读课题。
2.欣赏图片后畅谈感受。
3.交流课前收集的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相关信息。
1.在学生介绍老舍及其作品后,教师要相机补充。
2.对课前搜集信息多且能将搜集到的信息变成自己的内容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出示初读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形近字及难写字的字形。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组织交流: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对照拼音读对生字,努力将课文读流利。
2.相互提醒该注意的生字词。
3.听同学朗读课文,纠正读错之处。概括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风光美、人情美)
1.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蒙古包”中的“蒙”读měnɡ;“衣裳”中的“裳”读轻声。
2.要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书写:“陈”右侧是“东”不是“”;“腐”是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三、分层朗读,品景悟情(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2.逐层推进: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产生了“高歌”与“低吟”的感慨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天与地与众不同的美。
3.引导探究写法:为了表现草原的风光之美,作者灵活运用了哪些匠心独运的描写方法?
从比喻句、拟人句的表达作用去引导学生感受。
4.布置练笔仿写:用上文中的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1)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小组探讨: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体会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描写小丘的句子为例谈一谈。
4.用上“既……又……”写话,然后交流。
1.要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课件出示:
这个句子中作者把(
)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指导学生仿写: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置身于如此美丽迷人的草原,你最想做什么呢?用上“既……又……”写写你的感受。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毯、裳、蹄、腐、涩、微。
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随着教师示范练习书写。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教师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相评议,然后再书写。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3分钟)
1.总结本课的收获。
2.布置背诵作业。
1.回顾本课学习所得,可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方法等各个方面谈。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要求学生把课文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
2.引导背诵第1自然段。
3.提出本课学习目标:细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风俗之美,积累优美语句。
1.回忆作者从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
2.讨论:作者是抓住哪几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蒙汉情深的?
3.结合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等词语。欣赏草原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1)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4.
(1)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2)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融情想象。
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蒙古族同胞,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品析表达方法,畅谈感受,感受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总结回顾,激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
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草原。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1.引导讨论:作者哪些独特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2.简要讲解情景交融法。
3.指导学生仿写。
1.讨论交流文章的写作方法。
2.再次赏读三处直接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
3.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运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法完成仿写,然后交流、修改。
1.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写作方法:情景交融。在抒情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精笔细描”
草原老舍范文6
1、奇丽的近义词:璀璨、瑰丽、俊美、秀丽、艳丽、美艳。
2、奇丽,汉语词汇。拼音:qí lì,释义:奇特而美丽;
3、出处: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老舍)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