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宋词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宋词鉴赏

宋词鉴赏范文1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时长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懒妆梳。  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相逢还解有情无。  浣溪沙·午醉西桥夕未醒  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鬓边青。  衣化客尘今古道,柳含春意短长亭,凤楼争见路旁情。六幺令  六幺令·绿阴春尽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纹,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阑角。

六幺令·雪残风信

雪残风信,悠扬春消息。天涯倚楼新恨,杨柳几丝碧。还是南云雁少,锦字无端的。宝钗瑶席,彩弦声里,拚作尊前未归客。  遥想疏梅此际,月底香英白。别后谁绕前溪,手拣繁枝摘。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花时往事,更有多情个人忆。愁倚栏令  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酒东风。  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浪淘沙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诉衷情  长因蕙草忆罗裙,绿腰沉水熏。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  风有韵,月无痕,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破阵子  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  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点绛唇

点绛唇·花信来时

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点绛唇·妆席相逢  妆席相逢,旋匀红泪歌金缕。意中曾许,欲共吹花去。  长爱荷香,柳色殷桥路。留人住,淡烟微雨,好个双栖处。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  南楼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虞美人

虞美人·闲敲玉镫隋堤路

闲敲玉镫隋堤路,一笑开朱户。素云凝澹月婵娟,门外鸭头春水、木兰船。  吹花拾蕊嬉游惯,天与相逢晚。一声长笛倚楼时,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虞美人·飞花自有牵情处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随风飘荡已堪愁,更伴东流流水、遇秦楼。  楼中翠黛含春怨,闲倚阑干遍。自弹双泪惜春红,暗恨玉颜光景、与花同。

宋词鉴赏范文2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加以解析。

2. 你认为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请结合全词分析。

3. 上片写“春意阑珊”有何用意?

4. 请赏析结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8题。

翠楼吟

姜 夔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栏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5. 作者吟咏的对象是“翠楼”,词中写出了“翠楼”怎样的景观?

6. 请从情景角度赏析结句“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7. “此地”指的是哪里?有何用意?

8. “叹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颢诗“芳草萋萋鹦鹉洲”,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2题。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米 芾

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

霭霭春和生海市。鳌戴三山,顷刻随轮至。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

9. 开头一句“千古涟漪清绝地”对全词有何作用?

10. “海岱楼高”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其他写景句有何作用?

11. 词的下片写“玩月”,但首句却不去写月,而是写“海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12. 根据你的理解,请赏析“宝月圆时多异气,夜光一颗千金贵”句的理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6题。

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黄庭坚

其一

翰墨场中老伏波, 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

其六

闭门觅句陈无己, 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 西风吹泪古滕州。

【注】①此组诗作于作者峡州待命期间,此诗,作者的好友秦观已死于贬所滕州,陈师道虽被召回京中,却只是一个“正字”小官。诗中的陈无己即陈师道。②伏波:指汉代将军马援,马援六十二岁时自请出征,并“据鞍顾盼,以示可用”。③未:一作“味”。

13. 对于“近人积水无鸥鹭, 惟见归牛浮鼻过”两句,前人就有“隔岸水牛浮鼻过,傍溪沙鸟点头行”之句。任渊注说:“此本陋句,一经山谷妙手,神采顿异。”请简要赏析。

14. 请从两首诗中概括出诗人的形象。

15. 两首诗共同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 第一首中的“惟见归牛浮鼻过”是化用诗人陈咏的“隔岸水牛浮鼻渡”一句,作者将改“渡”为“过”。你认为哪个字更好?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7~20题。

伯牙绝弦图

郑思肖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注】郑思肖,宋末诗人、画家。宋亡后,他在诗集自序里说:“凡有求皆不作,绝交游,绝著作,绝唱和。”

17. 请你对第三句中的“闲”进行赏析。

18. 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9. 请对末句进行赏析。

20. 诗人借“伯牙子期”的故事表达自己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1~24题。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21. 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2. 试分析一、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宋词鉴赏范文3

[关键词]宋代;瓷器;美学特征;鉴赏

中图分类号:J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4-0341-01

宋代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等全面发展的时代,在技术先进、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宋代实行以文治国,统治者重文轻武,提高了宋代文人的地位,也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宋代改革劳逸制度,减少苛捐杂税,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并且工商业得到大力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商业体系。在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宋代陶瓷业发展迅速,在继承魏晋遗风,形成了独有的造型特征和审美取向,在中国陶瓷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一、宋代瓷器美学特征形成因素

宋代,儒、道、佛的思想三合为一,哲学思想在文人价值观升华,追求极简主义,追求自然天成之美,它的美学思想受到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百花齐放影响,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孕育开创精神。

(一)政治

陈桥兵变中,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平定后蜀、南唐、吴越等地,统一南方和中原,并解决了与西夏和辽国的外交关系,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打下基础。宋代采取媾和的形式维持国内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在工艺美术上也有体现。宋代的工艺美术缺乏雄伟的气魄,艺术格调相对清淡平易。与晚唐和五代十国相比,宋代的苛捐杂税比较少,由于租佃关系的盛行,佃户的人身依附减弱,佃户可以自由出租土地,也可以自立门户,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和佃农的社会地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的支持。

(二)经济

宋朝相对稳定,城市经济比较繁荣,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都市商业经济。繁华的都市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从《清明上河图》中能够了解到北宋东京开封的繁华。到了南宋,都市商业进一步发展,作坊和店铺更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地位不断上升,形成了市民文化,对市民的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和活跃,促进了城市文化艺术的发展,影响城市消费的其他各个方面,对陶瓷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1]。陶瓷不再只是贵族的消费产品,也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在造型、纹饰、品种等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宋代官窑和民窑都比较发达,竞争激烈,出现六大瓷窑体系,并且具有各自的风格特征,在瓷器业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瓷器的发展,瓷器外销增多,是对外贸易运输中最多的商品,大力推动了制瓷行业的发展。

(三)文化

古代的科举制度为各个阶层的人才提供了进入仕途的路径,宋代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并且重文轻武,社会普遍重视读书教育,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比前朝高,赏文、作画、吟词成为流行的风气,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词人等。盛唐时期人们感情奔放,自安史之乱后,人们开始更加担忧国家命运。宋朝时期,人们进行了新的反思,重构人生态度、精神世界,更加沉稳、成熟、冷静和超脱,从而影响了造物观和审美观。宋朝建国初期大力提倡道教,宋徽宗时是汝窑的全盛时期,汝窑瓷器反映了道家的无为、清逸。宋代哲学以程朱理学为主,形成新儒学思想体系,文化领域提出了文辞流畅、平淡自如,都影响了当时的工艺美术风格。

(四)工艺技术

宋代工艺技术进一步发展,在制瓷技术上也有很大革新,明确分工。在泥料制备上,首先发明和使用了陶缸设置、大型碾槽粉碎设置等,并且提高了拉胚成型技术和烧制工艺,降低了成本。宋代的窑体结构也有改进,北宋龙泉窑是龙式窑,窑腔庞大,每次可以烧制两万多件瓷器。燃料由木材变为煤炭,烧瓷方式改为倒火焰式,提高了瓷器的质量。

二、宋代瓷器鉴赏

宋代,由于推行文官治国制度,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品质追求渗透到日常生活得方方面面,他们的审美突破唐人的雄壮豪气,呈现出这淡雅、宁静飘逸士大夫之气,现在在瓷器的造型、装饰、釉饰方面略谈宋瓷的鉴赏。

(一)造型美

宋代瓷器形制具有典范美,是陶瓷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反映了陶瓷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如梅瓶,瓶体修长,被称为颈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得名。梅瓶底部小,足部长接近直线,肩部到口下部,处理方法多样,从宋代开始,梅瓶出现比较成熟的样式,到了明清时期,梅瓶有不同的变化[2]。虽然宋代不同瓷窑产出的梅瓶造型各异,但比较接近,成为固定的优秀造型样式。宋代瓷器造型具有仿生意蕴美,模拟自然形态中最优美生动的部分,突破了传统仿生形的局限,将抽象性和形象性完美结合,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

(二)装饰美

宋代瓷器的装饰纹样更加丰富,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植物类有果实、草木、花卉、枝叶等,人物类有戏妆、侍女、婴戏等,动物类有鱼、昆虫、瑞兽等,佛教类有僧人、罗汉、飞天等,道教类有几何纹样、水波、流云等,每种大类别中又有许多小类别,画面生动,寓意丰富,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风格。宋代开始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许多人采用鱼纹,象征读书进取,加官进爵。宋代瓷器的装饰技法多样,包括剔花、帖花、划花、印花、镂空、描金、铁绣花等等[3]。北宋时期的书画艺术达到新的高度,也影响了陶瓷的发展,陶瓷装饰呈现独特的书画意境美,出现了许多瓷艺和绘画艺术俱佳的精品。

(三)釉饰美

宋代瓷器的釉色与唐代的艳丽豪华不同,追求幽静的意趣,真正实现釉质的如冰似玉,这一时期的釉色本身的装饰,不依靠任何图案纹饰,效果已经超越了前人的高度。比如均窑釉,釉色变化行云流水,被称为海棠红,是铜红釉在高温窑变下,自然产生的效果,具有变化莫测的魅力。宋瓷是单色釉瓷器的黄金时代,在唐代的基础上,釉下彩绘进一步发展,为之后出现的彩绘瓷打下基础。宋代的磁州窑是釉下彩绘的代表,烧制有绿釉、黑瓷、白瓷、黄釉等,釉下彩绘手法十分豐富。除了釉下彩,磁州窑还烧出釉上彩,开创了中国瓷器釉上彩绘的先河。

总之,宋代瓷器是我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受政治、经济、文化、工艺技术等的影响,宋瓷表现出了独特的美学特征,在造型、装饰、审美上有很大的变化。在宋朝环境下,瓷器形成一种平淡含蓄、沉静典雅的美学风格,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美学价值。

作者:王乐瑶

      参考文献 

[1] 王蓉.宋代瓷器的特征和美学鉴赏[J].作家,2008(12):261-262. 

宋词鉴赏范文4

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非常重视“品味”“、鉴赏”,强调背诵。在“品味”中,通过对唐诗宋词的分析,把语言自觉地内化于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语感和语用能力,享受到语言的美妙魅力。在“鉴赏”中,将自己的视觉感知、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唐诗宋词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实现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外化于行。

要靠唐诗宋词深厚的人文内蕴去吸引和感染学生。不同的时代赋予唐诗宋词不同的意义,但优秀唐诗宋词作品不仅体现着作者积极的思想情感,也是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学生多吟诵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更是对时代的了解。如《送元二使安西》,学生可以欣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也可以品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抒胸臆的言语形式,从而使学生在灵与肉的碰撞中会心地走进王维那有着“最完整的人格”的生命之中,油然生出百读不厌的感受。

二、学习唐诗宋词,丰盈精神世界

面对现代人精神贫困化、文化市井化和语言浅俗化的现象,我们要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就是让学生学习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学习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学习智者“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挥洒自如。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立起精神文化支柱,滋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奠定人生核心价值观根基。在学习中,让学生从“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中,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感受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感受到诗人的人格魅力……学生通过学习唐诗宋词,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带来成长的力量。

宋词鉴赏范文5

例1:《兵车行》是语文必修教材中的篇目,诗人饱含情感地叙事,鲜明而强烈地显示了诗人对穷兵黯武政策的谴责和抨击,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深深同情和关切。教学目标设置可为:鉴赏并积累名句;通过诵读理解作品内容;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诗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诵读为线,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来再现情境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例2:在进行《唐诗宋词选读》时,可选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词为一组进行教学,把属于同一词牌但风格迥异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苏词的风格,进而走入苏轼丰富而充实的内心情感世界,在鉴赏的过程中进行诗词鉴赏方法的梳理。

由此看来,同样是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但必修课的教学与选修课的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两类课尽管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选修课提供给学生的能力培养空间更大,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主要途径。

怎样上好选修课呢?笔者根据我市在开设选修课的做法,以《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在其《训蒙大意》中,曾精辟地论述了古典诗词学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不妨将其作为《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终极目标,即通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而且“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对于此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青岛二中的邹欣老师有过与古人相似的描述“如果经过两个半月唐诗宋词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李白的狂放,杜甫的沉郁,李煜的凄婉,柳永的缠绵,周邦彦的雅致,李清照的清丽;知道沉淀千年的唐诗宋词全是富裕自由的大唐盛世、风雨飘摇的宋代王朝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食粮,从此对古典诗词产生熟稔亲近的感情,不再把学诗、背诗视为畏途,反觉乐在其中:这样也就够了。我们教一首诗或词,根本目的不在于翻译、背诵,而在于熏陶、感染,在于人格的培养和审美趣味的提高。”目前,选修课教学面临的困难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像必修课那样对各种知识教学点进行详细而充分的展开。因此,如果不能对选修课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很可能因时间紧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达成教学要求,更谈不上高效。为了解决好这一困难,提高教学效率,选修课教师可以在进行选修课的教学时,事先选择好每一个单元的切入点,从某一角度入手,把几个文本整合在一起读精研透,品精析透,同时把阅读鉴赏的方法贯穿其中,确保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

二、研究教法,确定怎样教

《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中国文学的精华,教师教着有劲,学生学得也有兴趣。但是相对集中地进行单一文学题材或体裁样式的学习时,很容易让师生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这就要求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教师必须在课型的多样性上下功夫,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爱学,教师爱教。具体如下:

(1)起始课

应向学生说明《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目标,进行学法指导。如诵读、多积累、学习鉴赏的方法、多动笔写等。可以简要地梳理唐代以前的中国诗歌简史,如传统、魏晋五言诗、建安风骨、山水田园诗派等,为后面的诗歌鉴赏储备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每单元教学也要怡当地介绍唐、宋文学史。因为诗与史相联,要想充分地准确地理解唐诗宋词的内涵,教师讲授诗词必须深谙“知人论世”之道,如讲李白的诗歌,如果教师不讲李白的诗风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或讲不清楚,学生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体会就可能理解不到位。不把诗人和作品置入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教师就不能带领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鉴赏诗歌丨如某教师在讲授《将进酒》时,因为没有介绍李白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结果导致学生与诗人的对话、与作品的对话等环节无法深入展开,致使学生对诗句的翻译和感悟只能是脱离文本的是自话自说!

(二)鉴赏课

一要特别重视诗词的诵读。诵读对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审美与想象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要在尊重诗歌、尊重作者的前提下进行鉴赏方法的指导。新课改决不意味着无边无际的盲目散放,要有前提,要尊重古典诗词阅读的规律与本质。学生自我的感悟与生成的前提是与文本、诗人展开对话,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三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学生对诗词的合理理解与对诗词意境的想象。

下面是学生通过扩写的形式对《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理解。

又踏上路途,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花已不再攒动,收拾着残蕾凋瓣,小小的杏子隐现枝头,和着风儿与春天招手。春天?噢,已渐行渐远了吧。枝上的柳绵追赶春天的步伐也不那么清晰了吧。路途茫茫,燕子斜飞,寻找着艳丽的风景,时而失望地盘旋,天涯何处无芳草,待到江南赶上春,再和春天永住。

碧绿的池水绕着人家,墙里传来阵阵少女的欢笑,秋千的忽高忽低引逗着她迷人的笑颜和醉人的银铃,围绕着高墙的周围,企盼着“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_村”,眼前能展现佳人的芳踪。高高的围墙无法攀越,欢乐的笑声如花香般时时飘来,演绎出风情万种,你可知我的情义我的醉迷。

笑声终于渐渐停息,佳人呵,你的芳香将我陶醉,你的相貌在我脑中连缀成优美曲线,你可知我对你的_往深情?

(三)探究成果交流课

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要到位,要让学生动手去搜集材料,组织筛选材料,并能形成较为成型的研究性小论文。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次数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可多可少,但不能不做。教师可以定期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如小论文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如李杜研讨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师生要对此作出评价,并可将此计入学分。在一个学段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的实践中,有的学生写出了诸如《千古明月人间情一浅谈苏轼词中“明月”意象》《刚柔相济的苏词》《水一样的东坡》《李太白与月》《我眼中的李清照》等高质量的小论文。

(四)“小先生”课

这是把过去由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变成让_些诗词功底比较扎实的学生来组织课堂的学习。

具体安排如下:事先教师将要讲诗词分配下去,并提供部分参考资料,而把备课、讲解、检查、反馈等教学环节全部交由学生完成,教师只是及时地查缺补漏,最后予以全面的总结评价,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所学内容。讲课的学生由于从以往听课的学生暂时变成了讲课的老师,课堂身份发生了变化,所以既怕讲不好,又担心讲得不如其他的学生,因此全部准备得都非常认真、充分;而听的学生也听得格外认真,他们不仅要参与课堂的学习,还要评价讲解的情况,主动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三、遵循循序渐进、引而不发、主次分明的教学原则

古典诗词选修课教材因其内容与形式本身的特殊性,既不同于古典诗词必修课的教学,也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教学,前者有充足的课时逐步攻克语言难点,后者则基本没有文史常识障碍,因此,对于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而言,“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书理会-遍,方与讲解,只用俗浅,如闾阎市井说话一般。至于深文奥理,天下国家,童子理会不来,强聒反滋其惑。今之学者,只是虚套相欺,可哀也己。”(明?吕坤《四家翼-养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更是主张“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远者大者”(《朱子语类》)。古人讲授古典诗词之循序渐进之法,即使今日亦有借鉴之必要。

由于学生受自身学识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于蕴含于古典诗词本身深层次的人文问题缺乏应有的自觉,而这怡好也是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使学生健康地迈入古典诗词的人文殿堂。《礼记?学记》上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以小鸣,叩之以大者以大鸣”《孟子?尽心上》所谓“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讲的都是启发、设问的重要性。古典诗词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志,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向知识的广度涉猎,向知识的深度探索,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掌握引而不发的教学平衡,始终使学生处于学习的最佳动力状态。

由于选修课的教材篇目较多,很多语文知识点与必修课重复或接近、相关,因此教师的讲授必须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为了取得“善师者,学逸而功倍”而非“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懂得并能熟练运用“汲汲以教人者,在其不可得而知,而其可得而知者,不详论也”(宋?苏辙《新论下》的教学艺术。

四、鉴赏与写作的结合,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造有的学校将《唐诗宋词选读》的基本教学思路定位

在“铺垫?渗透一诵读?鉴赏一落实?拓展一碰撞?生成”上,并通过诗词写意(或素描)、文学小评论、写颁奖辞、仿写古典诗词等方式来感悟诗人以及其艺术人生。这种鉴赏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较为扎实的诗词鉴赏的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不仅使学生在选修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评价能力,提高了鉴赏水平。

宋词鉴赏范文6

一、开设本校本课程的价值思考

(一)由于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了课程目标。同时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这是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而校本课程应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它更多的是体现在学校层面上的课程开发和设置。

(二)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毋庸置疑,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历史和不可否认的优越性,使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但是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限的语文知识,对处在信息社会的高中学生显然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受课堂时空的限制,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需要,仅限于课堂学习而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显然是难以实现的。相对于课堂教学的这些局限,开设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就具有了不可或缺的价值。

首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广阔天地。其次,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的余地。第三,本校本课程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校本课程的学习和课堂学习相得益彰,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语文能力。

(三)开设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还源于古代诗歌鉴赏是各类大型考试包括高考的重要内容,与之相关联的对联之类的试题也屡屡出现。如前所述,目前语文课本选取的古代诗歌比较少、比较散,学生很难在有限的篇幅和时间里达到对古代诗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局限于课本,很难把握古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大多处在就诗论诗的层面。本校本课程的开设,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更实际解决学生在古代诗歌鉴赏方面的问题。

二、本校本课程的简介

《唐诗宋词选读》选编了唐宋两代诗人的二百首诗歌及其鉴赏资料,资料来源于《唐诗(宋词)鉴赏词典》等此方面通行的权威辞书。因为《唐诗(宋词)鉴赏词典》这些大型工具书内容庞杂繁多,不适合中学生阅读,也脱离当前阅读教学的实践,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中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了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调整、删减,适当补充的资料都依据有据可查和不增加阅读难度的原则。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编的原则有三条:一是回避耳熟能详的名家名篇;二是每位作者一般以选一首作品为限,以题材新颖有特色为特别要素;三是作品体裁以绝句、律诗、小令为主,以能读懂、容易记为依据,也考虑作品风格特点和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选读诗歌接近。

在编选过程中,我们发现《唐诗(宋词)鉴赏词典》等工具书原文也有疏漏,赏析文字也不是每篇都是佳制精华,但不满意之外并没有妄加增删,是为才力所不逮者也,这也是编选的依据之一。

所选每首诗歌设计了六个阅读环节:作者其人、其诗、相关掌故、选讲理由、亮点赏析、高考命题模拟。

其中核心内容是“相关掌故、选讲理由、亮点赏析”三个环节——“相关掌故”一节中所谓的掌故选材不拘一格,目的在于提升阅读兴趣,使阅读者在文学、文化、文史方面得到陶冶;“选讲理由”一节侧重推介题材体裁方面的特色;“亮点赏析”一节则侧重技巧、表现手法、具体内容的赏析。

另外,每首诗后面的“高考命题模拟”部分,设计了1-2道思考题,设计的依据是“相关掌故”“选讲理由”“亮点赏析”三部分的内容,不求和中高考命题接近,但求对读者有所警策。

三、本校本课程的反思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校本课程,为师生提供了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空间。对必修和选修课程是一个很好的充实。但校本课程毕竟是独立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它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本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理论指导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不同在于国家课程都是由专家学者研究和编制的,而校本课程既不是学者专家,也不是学校领导干部说了算,而是由教师说了算。但是作为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教师不能过分独立,不能迷信自己,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要有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减少随意性。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注重实效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促进学生有个性、有创建地成长为宗旨,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课程的开发,必须注重实际效果。从编写的内容上讲,既要考虑面向全体又要考虑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拓展提高;在引入课堂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时时有反思、常常有改进,最终形成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

上一篇小区活动总结

下一篇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