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徽因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徽因的诗范文1

说起她的成就,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建筑师、文学家、女诗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和梁思成一起创立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说起她的情感,人们脑海中立马跳出了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陆小曼、张幼仪等等那个时代里大师与名媛的名字。

她是最广为人知的民国女神林徽因,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担任新华社记者,曾与丈夫于杭一起先后在英国、澳大利亚和香港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工作多年,1991年退休。

儿子梁从诫,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创办人、会长。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这位智慧与美貌兼备的才女变为人母后,是如何教养子女的呢?

摆正心态,坦然接受新身份

1929年林徽因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此时她才25岁。1932年,她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从前她在她的“太太的客厅”里与当世的文豪名人高谈阔论妙语连珠,谈人生谈艺术,老朋友金岳霖、费正清经常来看望,李约瑟(世界知名学者,巨著《中国科技史》的作者)也曾造访。成为母亲的她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儿美丽柔弱,树却要遮风挡雨。因为性格独立不羁与婆婆关系紧张,不爱忙家务琐事,但这并不妨碍林徽因成为一位热心的主妇,一位温柔的妈妈。

战乱纷飞,她是坚强勇敢的母亲

1937年日军侵华,他们一家于日本人的炮火中仓促离开北平,辗转长沙、昆明。当时儿子梁从诫5岁,女儿梁再冰8岁。她写起自己在长沙的这段经历时,提到炸弹在近处爆炸,房子开裂,周围的玻璃的门窗、镜框、房顶、天花板全都倒下来,雨点般地落到他们身上,她始终紧紧抱住了儿子,没有让他受伤。

战火纷飞,她和家人住在最偏僻简陋的房子里,她并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所打败。日常生活不是风花雪月,她可以为了丈夫和孩子洗手作羹汤,要“不断缝补丈夫和孩子几乎补不了的小衣和袜子”,她说“这比写整整一章宋、辽、清的建筑发展或者试图描绘宋朝首都还要费劲得多”。为了孩子和家人,她愿意努力付出。

条件艰辛,却不落下对孩子的文学熏陶

在长达九年的颠沛生活中,林徽因仍然给予她两个孩子最好的文学熏陶和教育。她经常朗诵古文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听,她和两个孩子,一起朗诵她旧日的诗文。在战争和疾病交加导致她卧床病榻的时候,她自己读了大量的外文书,并要求儿子和女儿当作功课去读。

在教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她要女儿梁再冰和儿子梁从减一句句地去体味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于英文书《米开朗琪罗传》,两个孩子读不懂,她就朗读并讲解给他们听,详细动情地描述米开朗琪罗为圣彼得教堂穹顶作画时的艰辛。以身作则,不用特权为子女谋私利

林徽因的诗范文2

林徽因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

林徽因是中国的建筑师、诗人和作家,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在文学上,林徽因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

代表作介绍

1、《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

2、《九十九度中》

林徽因的诗范文3

关键词:刑释人员;刑释回归;问题及原因

刑释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历来备受关注,对刑释人员给予必要的帮扶救助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措施之一。学者们也关注刑释人员的回归社会情况,尤其是社会学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采取不同研究方法对刑释人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刑释人员的成功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的刑释人员仍然面临心理、社会保护、社会排斥等方面的问题,这给他们的社会回归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一、心理问题

一般来说,不同的刑释人员因其服刑时间不同而心理各异。长久的监禁生活使得他们的环境、生活习惯、物质条件等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早已与服刑前的人际网络脱离。刑满释放往往会打破他们服刑后期相对情绪稳定的状态,而产生了同释放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反应。服刑人员在释放前都普遍存在对就业的向往、怕受歧视、婚姻恋爱、社会化、形势和环境、重新犯罪六个方面的心理。他们一般都会有发挥自己在服刑期间所学到的一技之长的愿望;害怕受到家人、邻居等众人的冷落和歧视;重返社会后有逐渐学会适应形势和环境、痛改前非、“牢内损失牢外补”的愿望以及重新振作起来、融入社会的决心,力求做一个守法、知法、懂法的公民。

造成刑释人员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二:其一,与其服刑期间的监狱教育有很大关系。由于受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和注重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监狱教育的三大手段――“教育、监管和改造”中的“教育改造”工作被其他工作削弱,变成“重监管,轻教育”;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缺乏针对性,重视入监教育,轻视出监教育等。其二,刑释人员易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贵州省民族地区,民族民间的传统观念或习俗对刑释人员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社会排斥问题

社会排斥概念最初是在研究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如今社会排斥已经越来越被社会政策研究、贫困问题研究等研究领域所重视,并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社会排斥有两种含义,一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的排斥相关,另一种指某些特定群体社会公民权利的缺失。排斥的危险来自两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二是社会关系和主要的社会网络。吉登斯认为社会排斥也指社会网络的有限和薄弱,这导致了隔离及与他人的联系程度很低。受社会排斥的对象往往会在社会上处于一种不利状态, 他们得不到相对较好的职业和社会的认同。这种现象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背离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目标。

1.就业排斥

刑释人员在劳动力市场遭受着排斥,这种排斥包括绝对就业排斥(无法就业)和相对就业排斥(边缘就业)两种。在通常情况下,多数刑释人员是可以就业的,但他们找到的多为付出多、待遇低的工作岗位,或者为临时性或不稳定的工作。在择业范围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乡规民约对他们也有所限制,一般情况下诸如教育行业,公、检、法系统等的职位都与之无缘,更不用说在族内承担一些与民俗有关的工作了。

2.婚姻和家庭排斥

犯罪给婚姻和家庭带来影响是极大的。犯罪会给其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给亲人带来伤害,导致家人对其不可避免的失望、厌恶或憎恨的情绪或心理。具体表现为:①婚姻关系破裂被解除,或者是夫妻之间没有感情或感情淡漠;②恋爱或结婚受阻;③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关系疏远,甚至有的被家人遗弃。

3.社会交往排斥

刑释人员所面临的社会交往排斥有主动排斥和被动排斥两种情形。主动排斥是指刑释人员怕在熟人面前暴露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出于自卑心理,出狱后自动缩小或完全脱离以前的交往圈。另外,改邪归正的刑释人员也会主动与以往的不良同伴群体脱离关系;被动排斥是指以往的朋友和熟人疏远和排斥刑释人员,同时也有可能被以往不良同伴所排斥。当然,也有一些不思悔过的刑释人员会自我排斥于社会的正常群体而重新回到以前的不良同伴行列。这种情形在族内最为突出,因为在族内其他人眼里,刑释人员是本民族的败类,人们一般不会与他们交往,这就给这些刑释人员重新回到以前的不良同伴行列提供了很大的机会,也增加他们重蹈覆辙、重新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

刑释人员遭受排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法律政策上对刑释人员的限制。有些法律政策直接限定了某些具体职业不能由刑释人员从事,或者是某些具体职业不能由某些类型的刑释人员从事。二是大众思想观念对刑释人员的禁锢。在社会上,犯过罪的人往往会被长时间地贴上“坏人或者危险人物”的标签而受到人们深深的歧视。三是刑释人员自身原因。刑释人员所拥有的资源较少,在社会中很难吸引人并与之互动。从韦伯的“财富、权力、声望”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理论看,在当前这样一个竞争激烈、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的时代,许多刑释人员的经济状况都不是太好、文化程度不高,拥有的声望资本也是少得可怜,因而处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层,更容易受到排斥。

三、社会保护问题

我国的刑释人员保护制度主要对刑释人员采取安置、帮教、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措施和政策,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成功融入社会。在此项制度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服刑人员刑释后保障安置制度落实得不好,导致有些刑释人员的安置不到位,甚至还没有真正把对刑释人员就业安置的问题提到应有的位置,有些诸如对刑释人员的档案管理、归属地跟踪登记等实质性、程序性问题尚未切实解决;部分刑释人员的人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有些出狱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刑释人员的生活存在很大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的认识、相关制度或组织以及刑释人员自身对应能力有关。一是在认识层面上,人们对刑释人员的社会保护的认识存在分歧。社会的管理阶层及与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相关的管理部门、刑释人员及其亲属等认为,对刑释人员进行必要的社会保护能够促使其成功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利于维持社会和治安的稳定;社会成员中有的认为,刑释人员如同妇女、儿童、残疾人一样在整个社会中处于弱势,应当得到社会特殊的保护。有的则存有报应刑罚思想,认为不应当给予刑释人员特殊的社会保护。二是相关法律制度缺失,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我国在对刑释人员社会保护所发出的部分通知、意见等其法律效力明显不能够适应刑释人员社会保护工作的需要;在执行刑释人员保护政策的实践工作中,由于工作重视以及开展程度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实际效果;民间因严重缺少制度方面的引导而导致缺少对于刑释人员社会保护工作的宣传的力量,民众对刑释人员社会保护的原因、目的、途径不了解。三是刑释人员自我适应客观环境的能力较差。刑释人员因自身的调适能力较差,很难在短期内走出以前长期养成的“监狱化”的行为习惯,去调适情感、寻找就业机会、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

刑释人员回归社会、重新适应社会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刑释人员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成为他们步入新的生活的巨大羁绊。成功解决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意义重大。对国家而言,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成功融入社会,不仅对于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刑释人员来说,解决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自身问题,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打开人生新的一页,成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有用的人。另外,我们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做以上探讨,以引起更多人关注这一问题,对刑释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邓建春.刑释人员心理及其社会治疗[J].社会,1991(2).

林徽因的诗范文4

林徽因(1904—1955年),原名林徽音,“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父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为避免与当时一男性作家林微音相混,从1934年改名为林徽因。林徽因出身名门,父亲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等要职。

林徽因幼年随父迁居北京,入培华女中读书,16岁又随父到伦敦。“良好的家庭修养,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滋养,使林徽因的身上有着一种超乎平常人的非凡气质和聪明才智”,“她既具有大家闺秀那种幽娴贞静的传统风韵,又有现代女性那种活泼、大方的气质,言谈举止之间,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可以说,这样的林徽因正是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女子、完美女子!因此,徐志摩自1920年在伦敦结识林徽因便一下子为她所倾倒。他觉得:是林徽因,唤起了他沉睡的激情,让他感到了灵魂的震颤,感到了生命的美好(而这种感觉,此前他在张幼仪身上从来没有体会过)。于是,他把对她的礼赞写成了诗,其中几句是:“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散布着稀世的音乐锦绣。”

在徐志摩来伦敦的半年之前,即1920年春天,时任段琪瑞内阁司法部长的林长民以“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的身份,携女儿林徽因入住伦敦。其时,林长民44岁。林小姐正值16芳龄,书香门第养就了一身高雅气质,既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在爱丁堡大学读书。这年10月,徐志摩来到剑桥大学,才24岁,年轻气盛,倜傥风流,浑身充溢着才子之气。半年以后,在国际联盟协会的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这一天演讲,徐志摩做主席,林长民演讲,以后,林长民与徐志摩便成为莫逆之交。林小姐则是在徐志摩初次与英国作家狄更生的会见中认识徐志摩的。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英俊青年,一个是貌若婵娟、才思飘逸的女孩,两人相见恨晚。

徐志摩向林小姐发起了求爱攻势,而且用情激烈,这些都逃不过林长民的眼睛。幸好,林长民豁达大度,既不责怪徐志摩所为,又没有禁止女儿与他往来。恰在此时,徐志摩的夫人张幼仪从国内来到伦教伴读。这大约是徐父的旨意,徐志摩不敢违抗。张幼仪以夫唱妇随为满足,整天在家里清理房间、买菜烧饭。徐志摩大部分时间泡在学校,回家来,也很少与张幼仪说话。徐志摩每天早上都要急急忙忙赶到附近的理发室整理头发。张幼仪很纳闷:家里用度很多,经济也不很宽裕,完全可以自己把头发梳理一番再到学校去。后来,张幼仪从别人口中得知,徐志摩每天去理发室是因为理发室对面有一间杂货铺,那是他与一位女朋友的联络地址。他们每天都有书信往返,而且信是用英文写的,这位女朋友就是林徽因。徐志摩把林徽因的来信和自己的日记都牢牢地锁在一个箱子里(这个箱子又称八宝箱,在徐志摩身后引出了许多故事)。

在剑桥,还有一个故事中的故事。徐志摩与林徽因热恋的同时,还与林长民“情书”往返不断。他们俩也在谈情。有一次,这对莫逆之交开玩笑,商定彼此通假情书。徐志摩扮演女的,一个有夫之妇;林长民扮演男的,一个有妇之夫。在各有家庭的境况下,两人谈恋爱,互写情书。徐志摩与林长民谈恋爱是演戏玩的,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却是真的。林小姐是否也出于游戏目的,却永远是个谜。

1921年10月,林长民回国,也把女儿林徽因带回北京。第二年的10月,徐志摩结束在剑桥的学业回国。在回国前夕,徐志摩为表述对剑桥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和在剑桥发生的令他神魂颠倒的故事,写下了《再别康桥》的诗篇。徐志摩在家乡上海稍事盘桓,年底就追到了心仪神往的北京。这时,林家已把女儿林徽因的终身许配给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了。徐志摩也是冲着这件事来的,他打算偕林徽因一起重返伦敦读书。也许林徽因对徐志摩有过这个许诺,因而他才信心十足地写下了“再别康桥!”

回国后,情况迥变。刚到北京,徐志摩就接到了老师梁启超给他的一封长信,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这等于明说了,林徽因已经许配给我家儿子,你就不必再干扰他们的幸福了。然而,徐志摩不把老师的劝诫当回事,反而坚定地回答:“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等于摆出要较量一番的架势。当时,林长民家住景山后街称作“雪池”的院子里,林徽因在培华中学读书,课余,她要到梁思成家去谈情说爱,俩人的恋爱关系已相当稳固了。

梁思成家住在松坡图书馆,因为梁启超时任松坡图书馆馆长。松坡图书馆有两处房子: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7号,一处在北海公园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的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梁思成是馆长之子,关系特殊,当然可以自由出入,这里便也成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幽会的地方。徐志摩竟然找到这里,理由当然是冠冕堂皇的,他是梁启超的学生,又是林长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面子总是该给的吧。但是,徐志摩来的次数多了,梁思成渐渐产生了反感。有一次,梁思成在门上用英文书了一张纸条“情人不愿受干扰”。徐志摩见了,只得悻悻而去。这明晃晃的纸条贴在门上,大概不是背着林徽因写的吧。但是,即使这样,他们彼此的心中还是深深地眷念着对方。

1924年四五月间,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是诗坛中人,自然就一起接待,一起进出会场,还一起演出英文戏剧。这一次次的接触,又点燃了他们昔日的热烈情感。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他们俩又一次会面。林徽因马上要随梁思成到美国留学去了,她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妻子,两人终不能成为眷属已成定局。

5月20日,泰戈尔一行离开北京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到车站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其中。看到林徽因,徐志摩立即赶写一封信给她。可是,车子已经启动了,徐志摩情急之下,跳下车子把尚未写完的信送给林徽因。泰戈尔的秘书思厚之见他太伤感,就一把将信抢过来替他藏起来,没有转交给林徽因,径自带回英国。信中写道:“我不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话,我已经好几次提起笔来想写,但是每次总是写不成篇。这两日我的头脑总是昏沉沉的,睁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凉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让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这真是一份难舍难分的情啊。一年以后,徐志摩还写了一首名为《偶然》的诗送给林徽因,对这件事表示了明确的态度:

我是天空里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讶/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失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故事到这里应该结束了,但是,藕断丝依旧,它还时不时地啮噬彼此的心灵。林徽因到了美国后,反复咀嚼徐志摩对她的一片真情,因而产生了些许歉意。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

自留学回来以后,两人又时有走动,把当初的恋情升华为更高境界里的情愫。1931年,徐志摩在济南上空坠机身亡,林徽因请丈夫梁思成去了济南,从飞机出事地点拾了一块残片,直到去世她都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这是她对徐志摩的真挚的情感表达,也是她胸怀坦荡的表现。

1934年11月19日,林徽因偕梁思成去南方考察,路过徐志摩的家乡浙江硖石。车停后,她下了车,在深沉的夜色里,独自站在车门外,凝望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往事,泪水不由自主地溢出来。

正如韩石山先生所言:“生前是非多,死后是非多,五四那一茬文化人里,是非最多的,怕要数徐志摩了,若不是最多的一个,也是最多者之一。”的确,徐志摩去世后的4年中,虽有一些赞美之词,但种种曲解和误解始终没有离开过他。这使他的朋友们——特别是林徽因,非常伤心。为此,1935年11月19日,林徽因又一吐心中的块垒,写下了《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发表于12月8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林徽因在这篇散文中,不仅再次公然情真意切地颂扬了徐志摩的美好人格,而且充分肯定了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林徽因认为,徐志摩作为诗人的一生,处处充满着诗意,他诗意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爱、自由和美是他全部的灵魂,对诗歌的真诚和世界的真诚,是徐志摩作为诗人的基本品格”。到了这一年夏天,林徽因又写了一首诗《别忘掉》来坦诚自己的心声:

别忘掉/为一把过强的势情/同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那真/一样的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林徽因的诗范文5

【关键词】 会阴侧切术 改良 护理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降低产妇痛苦、减少产时副损伤和避免远期并发症,已成为产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传统会阴侧切术的侧切角度与会阴体呈45º,其优点是降低对直肠损伤性延伸的可能性,缺点是产妇失血多,愈合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从2011年我们将部分产妇会阴侧切角度改为25º~30º,经过临床对比研究,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产妇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12月住院自然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初产妇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102例。所有产妇均符合以下条件:初产妇,单胎,头位,无会阴病变,无骨、软产道异常,无特殊妊娠合并症。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7~41+3周,新生儿体重3.15±0.45Kg。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产妇的孕周、年龄、新生儿体重、缝线应用、会阴切口的缝合方式、术者技术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 会阴侧切方法

首先严格掌握侧切指征,即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分娩者[1]。在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均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20ml行双侧神经阻滞麻醉,待胎头着冠、会阴体变薄、皮肤拉紧,估计胎儿5~10min内能自然娩出时行会阴侧切。观察组:术者左手食、中指放在阴道内做指引,右手持侧切剪自会阴最低点会阴后联合中线处向左侧25º~30º切开3cm。对照组:操作同上,侧切角度45º,长4cm。产后切口缝合均是缝合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2/0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缝合完毕用浸有0.5%的碘伏液棉球擦洗2次/d,共5d。

1.3监测指标

胎儿娩出前会阴切口出血量、切口撕裂伤率、平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甲级愈合率。

1.4评定标准

①切口出血量:出血量计算利用称重法和容积法估算出血量。②缝合时间:全部由同一人员操作,以10s为最小计时单位。③切口疼痛分级:参照WHO疼痛评估方法分级:0级:无痛或稍感不适,坐起哺乳时,表情自然安静;1级:轻度疼痛,可忍受,哺乳时需侧坐,无痛苦表情;2级:明显疼痛,不敢坐起哺乳,表情焦虑;3级:剧烈疼痛,不能忍受,要求镇痛[2]。产后3日内由专人每天评估记录疼痛等级。④切口愈合分级:甲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呈一条直线,无硬结,无红、肿、疼痛,无裂开;乙级:表皮对合整齐,外观瘢痕明显,有硬结;丙级:会分或全层裂开,有脓性分泌物渗出。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出血量、撕裂伤率、缝合时间、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术效果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由表1可见,观察组应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

3护理

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适时进行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有益于母婴预后。切开应注意:(1)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1cm时即行双侧阻滞麻醉,可充分松弛会组织,使产道宽敞,降低裂伤程度。(2)准确选择切开时机及操作时间点:如过早切开,组织暴露时间过长易造成感染,组织较厚时切开,失血往往较多;但如等到会阴皮肤高度膨胀显著苍白时再行切开,往往切开后可见阴道粘膜及组织呈舌形撕裂,缝合困难,影响术后切口愈合,所以接产者应把握切开的最佳时机[3]。操作时间点应在宫缩间歇或胎头回缩时,既可避免伤及胎儿,又尽可能的掌握好侧切角度。(3)正确评估会阴扩展性及切口大小:会阴水肿、会阴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胎儿娩出过快等,均易造成会阴撕裂,所以接产前要正确判断。(4)缝合结束后应常规阴道检查,取出阴道内纱布;无论切口有无切口延伸,一定要肛查,确定有无缝线穿透直肠壁,穿过的缝线必须拆除重缝。(5)具体采用哪种术式,还取决于助产人员的助产水平。助产士应熟练掌握会阴保护、会阴切开及切口缝合技术,严格无菌操作,适时运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提升助产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痛苦。

4讨论

4.1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长度小,不仅减少了切口出血量,而且预防肩难产。阴道口原为纵椭圆形,有利于胎头俯屈,由于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较大,大量肌肉被切开,宫缩时与盆底肌协同作用减弱,阴道口的纵椭圆被破坏,3500g以下的胎儿,胎头几乎没有俯屈动作即娩出,容易继发肩难产[4]。而2~3cm的小切口既缓冲了宫缩时盆底肌对胎头的反作用力,减轻了盆底肌对胎头的压迫,有能使胎头充分俯屈,有利于顺应生理上的分娩机制,预防肩难产。

4.2 改良式会阴侧切术切口角度小,不仅损伤肌肉和神经少,而且可预防阴道内撕裂伤。45°会阴侧切时球海绵体肌及肛提肌部分被剪断,侧切口弹性相对较差,内壁组织延伸撕裂程度相对大。而做25º~30º侧切时,是靠近球海绵体肌的肌腱断裂,分娩过程中可增加阴道皱襞的弹性,降低阴道内粘膜肌肉等组织的延伸撕裂率[5]。

4.3改良式会阴侧切术损伤肌肉少,组织薄,张力小,易缝合,可缩短缝合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缝合时疼痛,相对减轻产妇术后伤口牵拉痛,术后切口肿胀程度轻,降低切口感染率。传统会阴侧切术切开各层组织较厚,损伤大,致产妇伤口肿胀、牵拉疼痛明显。疼痛不仅影响着机体局部也影响着整体功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疼痛刺激对机体的伤口愈合及康复不利,也不利于早吸吮和母乳喂养。产妇主观感觉疼痛减轻,不仅减少了痛苦,也有利于各种生理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改良式会阴侧切术临床效果好,侧切口出血量少,撕裂率低,缝合时间短,疼痛程度减轻,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促进和改善了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

[2]徐晓阳,姚珍薇.妇女产后性问题及分娩方式[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3):146-148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178

林徽因的诗范文6

日益上升的通勤痛苦指数

北京、深圳位居前五

阅读IBM公司近两年的“全球通勤痛苦指数调查”,会发现全球一些重要城市的交通状况正持续恶化,城市交通基础建设与经济活动脱节情况并没有显著改变。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往往需要忍受高强度的通勤痛苦。

在全球通勤痛苦最剧烈的城市里,北京在2010年度占据了首位。而2011年通勤痛苦指数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为墨西哥城、深圳、北京、内罗毕和约翰内斯堡。其中墨西哥城的指数是108,深圳和北京的指数都是95。

交通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IBM的年度调查覆盖了全球六大洲20个主要城市里八千多名受访者,调查内容涉及通勤时间、交通耗时、油价、通勤压力、交通状况导致的愤怒情绪、交通状况对工作的影响等十个方面。

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在过去三年中交通状况变差了。其中深圳63%、北京61%的受访者说,鉴于交通状况,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最近的一个月内决定不开车了。

因通勤而产生负面情绪的人数有了明显增长,这些城市的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交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生产力等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认为道路交通增加了个人压力和愤怒,并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其中42%的受访者感到压力的增长,35%的受访者变得易怒了。深圳87%、北京86%、新德里70%、内罗毕61%的受访者都认为交通是他们工作学习的主要抑制因素。在中国和印度,由交通状况引发的呼吸道疾病已经日趋严重。

汽车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

纠结的汽车产业

一方面,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乘用车销售的不俗业绩堪称难得的一个亮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8个月,实现汽车生产和销售1247.03万辆和124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4.1%。这显示了城市化进程产生的经济推动力和中国消费者需求的韧性。

但另一方面,中汽协也不得不承认,经销商的库存呈上升态势。由于中汽协的月度销售数据反映的是面向经销商的销售量,因此看上去很美的强劲增长数据难掩全行业的不景气。汽车生产利润大幅下降,销售明显下滑,库存居高不下,经销商处境困难等等,真实的市场情况远没有统计数据来得乐观。

虽然呼吁汽车消费“政策市”的声音还会时有耳闻,但是今非昔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指望政府再出台鼓励、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相反,继北京的摇号、上海的牌照拍卖之后,广州市政府在7月1日推出每月一万辆的汽车限购政策,西安、南京、杭州、成都等地纷纷酝酿限购政策。但随着社会压力逐渐增大,西安、南京等地限制机动车的态度又忽然转向,让市场和消费者无所适从。

症结:不合理的汽车税收体制

表面上看,问题的症结是日益增多的机动车与有限的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之间的矛盾,让政府左右为难、决策摇摆。其实,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汽车消费税等税收体制的不合理,促使地方政府乐于采用拍牌、摇号和限购等简单办法,来解决汽车与城市空间使用的复杂问题。

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等都是直接上缴中央财政的,地方政府在快速增加的汽车销量中并没有受益,相反却要承担汽车保有量快速膨胀后的交通拥堵成本,地方政府显然很难或不情愿拨出巨款用于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的治堵积极性缺乏内在动力。

限购作为一种短时见效快且不费力的手段当然独具吸引力,而采取拍牌方式的话,还可以为地方政府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利益驱使,使得地方政府一方面为了缓解道路拥堵而采取汽车限购政策,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护本地汽车企业而实施地方补贴,因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于工业项目,当车市下滑影响到本地车企销量的时候,地方政府又会转而补贴汽车消费。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去年两会上,提交了一份题为《如何解决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提案,建议汽车消费税在汽车上牌时由当地政府部门征收留用,让地方政府专款专用于道路建设和停车场建设等。同时,成品油消费税也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留用。这样,汽车保有量、汽车使用率就能和地方财政直接挂钩。这不失为深化分税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关系的一个有启发性的思路。

“汽车社会”准备好了吗?

中国已跨过“汽车社会”的门槛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11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04亿辆。占据了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0%。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低于美国(2010年2.4亿辆)的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国。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100个家庭中有20个拥有汽车,就算进入汽车社会了。在去年8月底,国内千人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0辆左右,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跨过了汽车社会的门槛。

但是,从城市规划、燃料供应、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到管理体制机制、汽车文化、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我们对于汽车社会严重准备不足的问题却也暴露无遗了。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高峰时段出现交通拥堵,机动车排放更是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而工信部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由此带来的燃油供应压力、环境保护压力以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将更加突出。

为“汽车社会”的来临做好准备

从技术角度看,倡导和推广少耗能、更环保、更具可持续性的驱动方式,加强传统燃油车的节能降耗和鼓励车型小型化轻量化,扶持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发展等等,都是推进车辆低碳减排、控制大气污染,并最终促成低排放、低污染汽车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另外,路网建设、智能交通、慢行交通体系开发等等,都离不开技术支持和科技创新。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摇号、拍牌、限购等手段,肯定都是迎接汽车社会的一种过渡性措施。事实上行政手段并不具有可持续性,只有通过市场手段,限制汽车使用频率,增加使用成本,抑制不合理需求,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发展公共交通,并不仅仅是增加刚性通勤的供给,也不仅仅是加大路网建设,而是要增加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同时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质和服务,改造传统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智能交通和交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为解决节能减排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

上一篇英文合同范本

下一篇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