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资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投资资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资本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1

1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现状

1.1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多年的曲折历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矿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经过较大的发展和变迁,走过了一条政府拨款股市融资多元化并存的发展之路。

(1)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矿业企业仅是政府投资的外壳和载体,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其他途径的来源很少,仅有部分的银行贷款。

(2)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矿业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的政府拨款发展为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融资(如债券、股票)等多种方式;但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矿业企业上市受到很大限制,想从资本市场上长期融到大额资金比较困难,从而导致了矿业企业走向了多元化的融资道路。

(3)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为矿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型矿业资本结构已经形成,以多元化并存的模式进入资本市场。新型资本运营与结构为矿业类公司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证,促进了矿业企业价值链重新组合完善,资本运作与重组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集中度,矿业公司资本或股权结构类型多样化格局已经形成。

1.2我国矿业资本市场还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我国人民风险投资意识的加强,对矿业的投资也已大大加强,2007年我国矿业出现了并购整合资源热潮,新型矿业资本结构已经形成,加速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已迫在眉睫。

(1)在矿业产业整合与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利用资本市场是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矿业集中度低,相对而言只有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较高,有色金属、煤炭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还很低,在全国矿业整合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企业拥有迅速融资的能力,这部分能力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够简单、快捷地解决。

(2)完善我国矿业资本市场的时机已成熟。A股回归新趋势使国内投资者同时分享矿业企业成长的成果、优质资产定向增发募集注入矿业整合与规模经济前景、优质资产境内上市促进国内矿业兴旺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资源注入上市公司改变主营业务方向有利于国家产业调整、探矿权与上市公司跨地域对接组合新格局初现刺激矿业权作为期权交易平台探索路径、境外上市新案例拓展境外资源与资本市场、跨国资源收购与国内产业整合、新型矿业资本结构的形成等都为加速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利时机。

2我国风险投资现状

2.1概述

风险投资又叫创业投资,最早源于美国VentureCapital,指由职业金融家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投入权益资本并参与其管理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这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可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风险投资在我国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才新兴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了提高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体系在我国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2特点

(1)风险投资所追求的是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但其失败率高达70%左右。在美国,风险投资的长期年均回报率可达20%,是股票投资的2倍,是长期债券投资的5倍,成功的风险投资甚至可以获得100倍至1000倍的回报。

(2)投资者与所投资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3)风险资本一般不以企业分红为目的,而是在退出时以资本增值作为回报,退出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企业上市或出售时。

(4)风险投资同时投资多个项目,以某些项目的高额回报补偿另一些失败项目的亏损。人们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投资,其目的都在于获得一定的预期收益,当然,在投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即出现亏损。那么,这些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先决条件就是:进行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超过投资于安全投资所获得的预期收益,并足以补偿其承担的风险。

(5)风险投资属于专业投资。与一般的投资不同,风险投资是利用风险投资家的经验、学识、管理能力帮助创新者创业,只把资金投在风险项目上不能称之为风险投资。

2.3存在的问题[2]

(1)投资主体单一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主要是国家创办的,投资主体单一,风险资本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根据科技部的我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从2004年风险投资的资本结构比例来看,政府、银行和国有独资公司占有46%,外资为21%,个人资金占3%,其余为各类企业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使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

(2)投资运作不成熟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较难,投资方式和投资结构不合理,运作管理过程不规范。

(3)资本退出难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而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由于获得退出的渠道不畅通,成功退出的不到三分之一。

(4)缺乏相应激励和约束机制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基本上沿用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适合风险投资运行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造成风险投资机构自身的人员素质、管理经验都很欠缺,大部分投资公司对投资项目的后期跟踪和辅导跟不上,从而无法与国际上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机构竞争。被投资方与投资方在投资理念方面存在差异,投资效率较低。

(5)法律未给予充分保护在我国现有经济法律法规中,有许多地方与风险投资运作规则相冲突。从总体上讲,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不成体系,仍是政府面临和应解决的现实问题。

3加快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

3.1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矿业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更是整个矿业市场中最核心、最实质的部分,是矿业行业中勘查、开采等主要矿业活动所需资金的融通场所,影响着当前我国地质勘查业和矿业的改革与发展。矿业的特殊行业性质决定了矿业资本市场的特殊性,而我国的矿业资本市场,更是与我国特色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目前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有了新的特点,矿业资本投入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倾斜;短期投机性投资资本活跃,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外商直接投资、股权投资规模扩大。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相比较,我国矿业资本市场尚处于全新的发展时期,上市矿业类公司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矿产勘探与开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资源勘探公司仍然缺乏资金支持,上市仍比较困难,矿业投融资领域中金融工具相对不足,大力建设和发展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是当务之急。

3.2加快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2.1促进市场经济走向成熟

市场经济走向成熟必须要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矿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本市场的风险投资对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环境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3.2.2使商业地质勘查活动更加活跃,加快矿业经济发展

矿业投资本身就属于风险投资,激励风险资本进入矿业领域,为矿业市场带来更多风险资金,加快新矿产地的发现和开发,满足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少资金的矿业权发现与风险资本结合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资本收益。

3.2.3缩短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周期

我国一般中小型勘查公司技术力量强,但缺乏资金积累,可用于勘探的资金很少,导致了即使有很好找矿前景也无法继续深入工作,使得许多矿产资源不能及时勘探、开发。而风险投资的进入为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资金保障,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3.2.4加快我国中小型民营勘查业和矿业企业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已不再是补充部分,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国家财政的支持,社会融资难度大,只有风险资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型民营勘查业和矿业企业的资金难题,促进其迅速成长。

3.2.5加速我国矿产资源的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集团

由于风险投资的不断投入,企业拥有了大量的资金,通过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拥有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矿业企业则迅速壮大。这些企业再通过矿产资源的整合,最终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业集团。4完善和发展我国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对策浅析

4.1发展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3]

4.1.1开放矿业资本市场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开放政府服务性政策,政府真正转变职能,制定有利于资本注入的准入原则、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原则、矿业市场透明度原则以及资本市场的自由度加大等原则,为矿业资本打造自由流通的平台,疏通每一个流通环节,保证资本畅通。二是开放矿业投资。目前我国矿业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的准入规则太高,再加上矿业本身的高风险性,使得很多中小型矿业企业没有办法上市融资。创业板市场是矿业企业难得的历史机遇,创业板市场的准入准则应充分考虑矿业的风险、矿业产品特殊性以及基础资源行业的特点。

4.1.2规范政府行为

我国市场化进程要求规范政府行为,矿业资本市场尤其需要一个政府来规范资本流通体制,从我国大的资本市场范畴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职能错位,行政命令扭曲了市场机制,在矿业中这种问题尤其显得突出。矿业需要政府做出规划,但是很多情况下,政府做出的政策规划却是很多来源于市场的行为,不得已而为之。在我国矿业经济运行中,市场要求与政府决策不相适应,彼此发展步伐不协调,从而加大了矿业的市场风险。对于矿业资本市场来说,政府不应该是投资主体,应是企业、个人和外来投资者。政府的职责是在消除或者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作用,同时要规范矿业市场中的操作行为,维持健康的矿业资本市场,保证市场机制作用正常发挥。矿业资本市场需要一个规范的政府行为来规划和引导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同时促进政府完善决策,这是一个协调性问题,而不是谁领导谁的问题。

4.2完善和发展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

4.2.1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扶持作用

风险投资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在法律方面发挥保障作用。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受法律的保护,而目前我国还存在法律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等方面问题,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对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予以引导和调控。

4.2.2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资金来源

风险投资要真正成为矿业企业的资金支持体系,必须有雄厚的资本。拓宽资金来源,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发展矿业资本风险投资的首要条件。结合矿业企业实际情况,必须广开投资渠道解决其资金短缺难题:获取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用于矿产资源勘查项目,鼓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把资金投资于矿产资源领域,适度放宽对养老基金的投资限制,积极引导外资参与矿业企业风险投资,加大力度吸引民间资金等。

4.2.3培养精通矿产资源和风险投资知识的综合素质人才

是否具有矿产地质和风险投资业务的综合素质人才是决定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成败的关键。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需要大批既精通矿产地质知识,又懂得金融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企业家,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

4.2.4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

矿业资本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这是一种具有巨大风险、投资周期长的行业,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收益。风险投资者正是以最初确定的风险成本来求得更大的收益,国家要使投资者承担这部分投资风险,必须改革税收制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以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鼓励风险投资者投资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投入。

4.2.5建立和发展风险投资的多种退出方式[2]

目前国际上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兼够、清算,则我国也应建立和发展矿业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的多种退出方式。首先,要加大力度规范现有的主板市场,减少其对非上市的股权转让活动的影响。逐步改革和完善股票上市的流通制度,改变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规定,为风险投资退出渠道通畅提供制度保证和便利条件。其次,在活跃现有主板市场的同时,通过建立二板市场,真正降低矿业企业的上市门槛,吸引境内外资金向矿业企业投资。最后,在我国创业板市场启动之际,考虑到股权转让目标企业和达成转让协议不确定性很大,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我国应当尽快完善有关股权转让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完善矿业权市场和证券市场,规范其市场运行机制,尽可能减少风险投资的退出障碍。要鼓励将风险投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上市公司从而变现的退出方式。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2

风险资本一般在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创业板融资前较早阶段投资,所以面临着较高的管理风险、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市场风险以及高度的信息不对称。在投资新兴产业企业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创新、市场高风险和企业质量、创业团队能力等信息不对称,发达国家风险资本一般会在投资前通过事前的合同治理,事中的增值服务和董事会治理三种投资治理方式构建有效的创业团队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力促进新兴产业创业孵化和技术创新,并最终实现其股权投资的增值。复杂的投资环境使风险资本投资上市前创业板企业的治理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和严峻。北美和欧洲实证研究表明,风险资本能显著的改善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提升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下面主要按照风险资本的三种主要治理机制进行风险投资治理的文献归纳。

1.风险资本的合同治理研究。在风险资本合同治理中有影响的学者主要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研究:有些学者研究分阶段投资在风险资本治理中的效率。认为分阶段投资是风险资本控制投资项目最好的办法。发现分阶段投资对风险资本具有项目质量的学习效应。的研究则发现分阶段投资是解决投资后风险资本被创业团队套牢的有效机制。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发现,相对于事前的一次性投资,分阶段投资能解决事后风险资本被创业团队套牢的道德风险问题。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分阶段投资可能导致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风险资本事后套牢创业团队的问题)。部分学者研究风险资本使用投资工具的投资治理作用。发现美国风险资本大量使用可转换优先股等可转换证券。由于在风险资本投资中,投资合同签订后投资双方付出的努力对风险资本投资的成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少学者发现通过合理的转换比例、转换条件设计,可转换优先股能解决风险资本和创业团队事后投资过程中投入不足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还有部分学者利用规范分析研究投资合同中关键决策控制权分配在风险资本治理中的作用。认为,由于创业团队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在创业中的重要性,赋予风险资本关键决策控制权可以解决风险资本投资后被创业团队套牢的道德风险问题。发现具有控制权的风险资本,在创业团队管理层不能胜任的情况下,能付出最优的努力搜寻职业经理人并用职业经理人替换创业团队管理层。不少学者研究关键控制权在风险资本和创业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调整。如等发现风险资本会拥有对投资企业关键决策(资产处置,项目退出方式,管理层替换)的控制权,尤其是在投资企业经营状况变的比较糟糕的情况下。论证了当创业企业业绩高度相关的指标变差时应该由风险资本控制;在业绩指标中等的情况下,应该由双方共同控制;而在业绩指标非常好时则由创业团队继续控制。

2.风险资本增值服务治理研究。投资后,风险资本一般会通过增值服务提升创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帮助企业获取创业过程中稀缺的人力资源和外部资源———融资、供应商关系、客户等。近年来,学者倾向从企业风险特征、风险资本特征来研究风险资本提供增值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认为影响风险资本提供增值服务的因素主要有项目的风险(创业团队管理水平)、商业风险、项目不确定性以及风险资本管理人的经验。证实德国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偏好与所投企业特征(市场增长率、是否作为沉默合伙人)显著影响风险资本对所投企业咨询类的增值服务(研发咨询、制造决策、销售决策以及融资决策)的选择和频率。等(2008)发现具有商业经验合伙人的风险投资公司会更积极的帮助被投资企业招募管理人员,董事,协助后续融资,并保持与被投资公司积极的联系。同时独立型风险投资公司比附属型风险投资公司更积极支持被投资公司等(2010)发现相对于独立型风险资本,公司型风险资本向创业型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增值服务功能。另一些学者研究风险资本提供增值服务的类型及对其投资企业业绩的影响,主要有如下的研究成果:(1996)研究表明美国,英国,法国以及荷兰等国风险资本比较注重的增值方式是战略咨询、人际往来、以及帮助企业建立与其他公司和专业机构的网络服务。(2002)证实风险资本通过在战略层面(董事会建议,帮助融资,商业建议)、教练服务以及网络服务(合同资源,管理层招募)等增值服务帮助比利时高科技企业提升价值。等(2010)研究表明,相比独立型风险资本,公司型风险资本能显著的提高与母公司战略一致的创业型企业的IPO估值和并购溢价。

3.风险资本董事会治理研究。国外关于风险资本对参股企业董事会的投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部分学者研究风险资本对创业型企业董事会结构———董事会独立性、规模以及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影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风险资本的进入能显著增加被投资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接受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的董事会构成中有更多的具有行业经验的独立董事;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般是分别任命的;接受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董事会。另一方面,在公开上市时,接受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的创业团队持股比例更低,创业团队更可能被替换)。另一部份学者研究影响风险资本董事会治理的关键因素。学者们研究发现,风险资本联合投资、风险资本投资股权比例、风险资本类型(独立型,公司型)以及风险资本声誉(能力)等都是影响风险资本改善董事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主要结论有:联合投资、风险资本声誉以及风险资本股权投资比例与风险资本参股企业的董事会独立性正相关。此外,证实公司型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董事会和薪酬委员会中具有更多的外部董事;同时会出现更高比例的强制性CEO轮换。还有少部分学者研究风险资本董事会治理的效率。证实风险资本能提高其投资企业董事会独立性,并显著的降低公开上市后公司失败率。发现风险资本能力对参股企业上市后董事会独立性以及财务报表的质量有积极影响。

4.国内相关研究介绍。国内关于风险资本对参股企业投资治理的研究大多还处于总结发达国家风险资本的典型合同治理机制,并对之进行规范或定性分析。一些学者通过定性分析或规范分析研究分阶段投资在风险资本投资治理中的作用。劳剑东等(2001)发现分阶段投资情况下,风险资本相当于获得了在后续阶段放弃投资或重新评估企业并继续投资的期权。陈灏康(2006)认为分期注入资金是风险投资家所能运用的重要监控机制。曹国华,潘蓉(2007)认为在分阶段投资下,创业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得企业所需的后续资金,必须按照合同的规定运作企业并投入有效的努力。另一些学者研究投资形式在风险资本投资治理中的作用。唐伟(2005)认为在风险资本家与创业企业管理层的联合努力能提高项目收益,双方的努力程度与投入正相关,且在风险资本投入比例低的条件下,风险资本应该获得普通股。李建军、费方域(2010)发现可转换优先股是风险资本实施事前获得控制权的有效机制。还有一些学者对风险投资治理中的控制权分配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为了减少创业企业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为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风险资本通常会以适当的方式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张晓晴,2006)。李建军,费一文(2008)研究发现,在风险资本和创业企业管理层关于退出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条件控制相对单边控制能更好的解决合同不完全情况下事后退出方式和时机的有效选择问题。总体来说,国内风险资本投资治理研究还处于从国外典型问题出发,总结国外主要研究成果的阶段;还非常缺乏中国转型经济和关系文化特征背景下的风险投资治理问题研究,尤其缺乏中国市场背景下,结合中国风险资本自身禀赋特征、所投资企业风险特征的风险资本投资治理模式和效率的实证研究。

二、现有研究总结

1.目前关于风险资本投资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合同治理、增值服务以及董事会治理的模式与增值服务的作用上,缺乏对风险资本选择的各种投资治理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缺乏风险资本组织结构特征、、风险资本人力资本特征、风险资本投资风格以及所投企业的风险特征等关键因素对风险资本选择合同治理、增值服务治理以及董事会治理等治理方式影响的研究。忽略风险资本投资环境(风险资本禀赋特征,所投企业风险特征),单纯地研究风险资本投资治理机制的作用是不符合管理学中情景管理理论的,这样的研究对风险资本投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2.目前研究缺乏关于风险资本投资治理对企业持续增长影响机理的深入实证研究。风险资本对所投资企业创新能力与长期业绩的提升是风险资本投资成功的关键。关于合同治理的研究缺乏关于包含分阶段投资、投资工具、关键决策分配权(管理层替换权,优先清算权等)以及反稀释条款等合同治理模式对风险资本所投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盈余管理和长期业绩影响的效率分析。增值服务治理效率的分析相对较多,但大多集中在增值服务对风险资本参股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缺乏关于增值服务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影响的深入研究。最后,关于风险资本如何影响被投资企业董事会治理效率的研究就更少。关于风险资本投资治理与绩效之间的研究可能还需要调整研究视角,从一个更完整的治理组合角度研究投资治理的效率(王华、黄之骏,2006;)。

3.目前的研究缺乏对于风险资本治理机制之间内相互影响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倾向于从治理机制内生关系(替代或互补)的角度研究治理组合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缺乏关于合同治理、增值服务治理以及董事会治理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研究,就很难指导风险资本投资治理组合的选择,也更难以深入分析风险资本治理组合与创业型企业技术创新、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

4.缺乏转型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背景下的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当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等西方发达市场。过去由于风险资本投资数据的缺乏,还缺少对中国风险资本治理微观机制的黑箱进行深入解剖和系统研究,以梳理我国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特征,揭示我国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的形成机理、治理机制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治理机制组合对所投资企业创新能力和长期增长的影响。,将限制风险资金对我国新兴产业的孵化和推动,不利于我国产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三、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和对中国的意义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3

所谓基金“定额定投”指的是投资者在每月固定的时间(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额(如1000元)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相对定投。一次性投资收益可能很高,但风险也很大。”从前年开始进行定投的刘女士认为,“我现在每月投资1000元。留给3岁的女儿做教育基金,所以我更看重稳妥和省心,钱放进去就不用操心了。”由于规避了投资者对进场时机主观判断的影响,定投方式与股票投资或基金单笔投资追高杀跌相比,风险明显降低。―般来说,基金定投有四大优势:一、强制投资,每月按照计划,利用闲置资金“强制”自己投资,为长期作积累;二、聚沙成塔,平日的积攒经过时间的累加,实现“滚雪球”的投资效应;三、投资起点低,最低100元即可投资;四、平均成本。定期定额的纪律性投资。能分散投资时点,“熨平”市场波动。由于基金“定额定投”起点低、方式简单,所以它也被称为“小额投资计划”或“懒人理财”。这种聚沙成塔的投资方式逐渐为普通投资人了解。

基金定投适合的人群非常广泛。首先,适合于有定期固定收入的人。这部分人的固定收入在扣除日常生活开销后,常常有所剩余,但金额并不很大,这时候小额的定期定额投资方式就最为适合。其次,适合于没有时间投资理财的人。定期定额投资只需一次约定,就能长期自动投资,是一种省时省事的投资方式。第三,适合于不太喜欢冒险的人。定期定额投资有摊平投资成本的优点,能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提升获利的机会。第四,适合缺少投资经验的人。这种投资方式不需要投资者判断市场大势、选择最佳的投资时机。第五,适合于在中远期有资金需要的人。在已知未来将有大额资金需要时,提早开始定期定额的小额投资,不但不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还能让每月的小钱在未来变成大钱。

如何在众多的基金中挑选适合自己投资的基金呢?专家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可以考察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累计净值增长越多,则该基金为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其次,可以考察基金分红比率。能实现分红甚至持续分红.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基金较为理想的运作状况。第三,可将基金收益与大盘走势相比较。如果一只基金大多数时间的业绩表现都比同期大盘指数好,那么可以说这只基金的管理是比较有效的,选择这种基金进行定期定额投资,风险和收益都会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匹配状态。第四,可以将基金收益与其他同类型的基金比较。―般来说,风险不同、类别不同的基金应该区别对待,将不同类别基金的业绩直接进行比较的意义不大。

投资者越早开始办理基金定投,就越能在理财成功的道路上领先一步。定投的起点越早。复利效果也越大。时间的价值对于基金定投可谓尤其珍贵,要收获时间的玫瑰唯有坚持如一,除此无它。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4

1.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类别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2、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4]吴立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9.

[5]李静.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规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9(3):291.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5

这一经营模式中,在作为出卖人的农户和作为买受人的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投资者)的合同双方主体之间加入了一个交易中介,或者说行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社,它由农户自愿组织起来,虽然至今对其身份性质难以界定,但实践中在农户和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投资者)之间确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替农户与龙头企业签约,大大减少了契约的数量,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农产品交易关系的稳定性,并提高了农产品交易渠道的运行绩效。然而,现有的这三种契约式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经营模式具有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它无法使工商资本真正落户农村,对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无所裨益;无法推动农村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形成,难以实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目的;无法解决因渠道主体权力失衡带来的违约率高的问题⑦。基于此,有人提出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吸引城镇工商资本落户农村的投资组织形式:“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公司法人”经营模式和“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合伙企业”经营模式⑧。此两种有机体式的经营模式是以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工商资本投资者的技术、机器设备、种苗、货币等作为出资,共同组建农产品加工公司法人或合伙企业,农户和工商资本投资者均为公司股东或合伙企业合伙人,不仅解决了前述契约式经营模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自然地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纵向一体化,在农村逐渐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水平。投资项目所涉的农产品领域按照国际上通行惯例,将农产品加工划分为食品、饮料和烟草加工类,纺织、服装和皮革工业类,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类,纸张、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类,橡胶产品加工类等五大类。而我国将农产品加工业分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含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中药材加工和橡胶产品加工等12大类⑨。由于农产品加工领域种类对投资项目风险的影响主要在于产品质量责任风险因素的区别,一般产品质量责任适应《产品质量法》,食品质量责任适应《食品安全法》,而中药材加工质量责任则适应《药品管理法》,因此,为研究方便,本文中将投资项目所涉的农产品领域划分为一般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和中药材加工,投资项目所属领域不同,产品质量责任风险程度不同,对投资项目风险综合评级影响亦有不同。

二、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投资路径不同,各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不一,概括起来,与投资路径选择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自然风险、战略风险、违约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产品责任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自然原因如地震、洪水、泥石流及灾害性天气带来损失的风险⑩。在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中,由于农产品种养受自然原因影响较大,自然风险在其中表现出高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严重性,但基于投资组织形式和所涉农产品领域差异的不同项目之间风险程度差异不大。战略风险主要产生于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从国外对农产品加工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来看,发达国家远优于我国,因而我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虽基础薄弱却前景看好;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党的十报告精神对于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大为有利。因而,工商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在战略决策方面风险较低。违约风险是指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投资项目双方主体(投资者和农户)之间相互违约而导致项目投资目的落空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对其影响较大,现有的三种契约式经营模式,由于渠道主体权力严重失衡,导致主体违约率偏高;而“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公司法人”和“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合伙企业”这两种有机体式的经营模式由于解决了渠道主体权力失衡的问题,并且以出资为纽带将投资者和农户紧密连接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大大降低了主体违约率,违约风险较低。市场风险主要取决于市场对农产品加工品的需求、农产品加工品的价格及供需变化、替代品情况,投资路径中项目所属领域对其影响较大。食品加工原材料均来自农产品,几乎没有替代品风险因素的影响,且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初级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使农产品加工业风险与机会并存。一般农产品加工品和中药材加工品虽有化工替代品风险存在,但由于化工产品固有的缺陷,对一般农产品和中药材加工品市场占有率和价格影响不大,近年来农产品和中药材加工品价格一路攀升即为明证。受投资路径影响的经营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为经营中的财务风险因素,诸如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资金周转率、盈利能力等;二为经营环境风险因素,主要指所在地产业整体规划、人文环境、民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及依法办事水平等。有机体式的投资组织形式由于实现原材料种养和农产品加工纵向一体化,所需制造成本、财务费用、营业费用较少,盈利能力强,财务风险小。而且,项目所属领域如符合当地产业整体规划,政府支持力度大,环境风险因素自然较少。产品责任风险主要受项目所属领域影响,由于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和一般农产品加工适应的法律不同,产品责任轻重程度不同,导致风险因素迥异。由于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风险表现出高不确定性和混沌性,风险因素难以用准确的数据表示,只能通过专家打分法等主观估计方法赋予大致的分值,因此,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BP人工神经网络超强的容错和纠错自适应功能,使其能针对处于高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的混沌状态进行识别、纠偏,找出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发展的规律,以供项目投资者进行正确的风险决策。因此,在确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后,我们可以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的风险评级。

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实证检验

1.农产品加工业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样本因素值的确定及标准化本次研究的样本项目来自于长株潭经济区,共20项,其中食品加工项目10项,一般农产品加工项目7项,中药材加工项目3项。从投资组织形式看,采用“龙头企业+农户”(收购协议)模式的4项,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的5项,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4项,采用“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合伙企业”模式的5项,采用“工商资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资本公司法人”模式的2项。

2.构建项目风险评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由于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为6项,因此宜将BP神经网络输入层单元数设定为6,即表2中6类标准化数据为输入层的单元数。输出神经元数显然为1项,即项目投资风险等级评价值。至于隐含层数不宜多选,宜选一层,因为隐含层越多,误差逆向传播的过程会变得复杂,大大增加训练时间,而且隐含层增加后,导致局部最小误差也会增加。另外,隐含层单元数的选取也是一个技术问题,选取太多,会增加训练时间,且使网络具有过多的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对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处理,导致处理的信息繁杂,影响信息处理效果;选取太少,会降低网络的容错能力,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训练不出理想的结果。在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风险评级问题中,拟选取5。最后,选取初始值对于学习收敛效果意义重大,要求初始权值输入累加时能使每个神经元的状态值接近于零,权值一般取[-1,1]之间的随机数。学习因子取α=0.1。于是,可以构建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评级的BP人工神经网络如图1所示。

3.网络模型的训练及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风险评级借助计算机实验,对第1—10项目的风险评级进行训练,得到训练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由下表3神经网络训练结果数据可见,训练值接近于专家评价期望值,训练可以结束。利用训练获得的权值和阈值,再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第11—20项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评级,结果如下表4所示。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农产品加工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级,为项目投资者进行风险回避、风险接受或风险选择决策提供了前提,也为项目投资者建立农产品投资项目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风险投资资本范文6

关键词: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动因;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118-02

作为投资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策略之一,风险资本联合投资已经成为国外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所谓风险资本联合投资,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风险资本家共同投资同一个创业企业,其在风险投资的初期、中期以及后期都是比较普遍的(Lerner,1994;Wrignt & Lochett,2003;徐宝林,2010)。学者们对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进行的细致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联合投资行为提供了多维的视角。然而,在梳理相关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不仅对于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还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在这些研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一、基于消除风险的动机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是为了分散金融风险进行组合分散化。由于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两个显著的特征,因此,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联合投资改进其资产组合,减少对单个投资项目风险的承担程度,使得风险投资公司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参与更多的项目,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Andy Lockett和Mike Wright(2001)的研究表明,英国的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是为了分散投资风险而采用联合投资策略。

恶意竞争是风险资本面临的另一个风险。而为了避免这种恶意竞争,联合投资似乎是一个可行的策略。通过联合投资,风险投资家能够阻止竞争,并因此显著提高他们对创业家的谈判力(Brander,Amit & Antweiler,2002)。因此,为了防止伤害性竞争,风险资本家应该联合投资并共同分享租金。在这个意义上,联合投资是阻止竞争和收集信息的结果(Casmatta & Haritchabalet,2007)。此外,联合投资也有利于发挥多元化决策的效率性,降低投资风险。相关研究表明,多元化决策组织结构比只需两个评审者其中之一同意项目就可以具体实施的组织结构更有效率,也即多元化决策制度是更有效的。风险投资过程中的联合投资正好体现了这种多元化。由于每个风险资本家都能从其他风险资本家的评估中学到某些东西,因此联合投资有利于集中更多智慧对风险项目进行双重检验。研究表明,联合投资的阶段越早,在选择投资伙伴时就越细心,从而更有助于减少项目质量的不确定性。

二、基于获取收益的动机

获取项目流是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收益的表现之一。项目流是指那些潜在的、很好发展前景的的项目清单,它是风险资本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源。特别是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极少的项目时,项目流对于风险资本家而言就更为重要了。为了获取和竞争更多潜在的项目流,风险资本家不得不加合投资的行列,并努力提高自己在联合投资网络中的地位。通过邀请另一方或接受另一方的邀请,风险资本家们通过联合投资共同分享着投资机会集。因此,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利用其他风险资本家的价值增值服务也是联合投资获取收益的一个途径。作为异质型金融中介,一个风险资本家不可能提供组合企业所需的所有特殊的资源。可能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其他风险资本家联合投资,并将其资源投入到组合企业中。Bygrave (1988)将资源交换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业,并证实了该模型。通过联合投资项目,风险资本家获得了另一风险资本家的支持和承诺,并且通过参与联合投资,特别是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增加了声誉。通过分享资源,所有的合作者都能降低不确定性,同时增加了自信(不论在前期还是在后期)。因此,通过集合金融和非金融资源,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低风险、高质量的项目。

另一种提高投资期回报的方法是利用“窗饰效应”。窗饰效应最早被发现在养老金投资中。即基金经理会在季度末通过购入股票升值企业的股份,出售股票贬值的公司的股份来调整它们的投资组合,以向投资者表明他们的投资组合是最优的,尽管这样做有时可能使回报率更低。Lerner(1994)发现,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风险资本投资之中。例如,风险资本家也会参与有潜力企业的晚期投资轮次,即便回报率可能很低,但他们在制作宣传材料时仍可以将自己列为这类有潜力的企业的投资者,以吸引外部投资者的资金。

三、文献述评

应该说,国外关于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相关研究才刚起步不久。相对而言,联合投资的动因是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研究中最为成熟的领域,然而也是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徐宝林,2010)。

首先,联合投资的动因在理论界并未获得共识。当前的研究表明,美国和欧洲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存在差异。在英国,风险分散动机比企业特质资源或项目流互惠要更加重要;而在美国,风险分散和信息(企业特质资源)分享是同等重要的。而即便在欧洲内部的相关实证研究也依然存在差异。Manigart,Lockett,et al.(2004)的研究表明,对包含德国在内的欧洲六国而言,风险分散动机无论对于处于早期或晚期阶段都是最重要的联合投资动因。而Hopp & Rieder(2006)使用德国的数据研究则发现,主要是资源的动机驱动了联合投资。

其次,联合投资的风险分散动机难以有效成立。从理论上来看,对于为何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基金层面关注分散化并不清楚。因为投资在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有限合伙人多是机构投资者,他们仅将一小部分资金投资在风险投资部门,且还会投资几个风险投资基金,似乎没有进一步分散化的金融动机。事实上,即便单个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散和风险控制的手段很多,分段投资也是风险投资基金最常用也是最佳的风险控制手段。相关研究也证实,联合投资并不能实现组合的分散化,相反它强化了风险资本家对于特定产业的专注,并因此增加了其组合企业的总体集中度。

再次,现有文献并未解释为何仍有相当多的风险资本采用单独投资方式。即便在美国仍有近2/5风险投资未采用联合方式。有关统计表明,近年来欧洲的联合投资也有下降的趋势,而这种变化似乎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更没有相关的理论解释。

上述联合投资动因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者大多关注的只是联合风险投资的直接动因,或者说,加合投资期望能带来的好处(徐宝林,2010)。由于不同风险投资家所拥有的资源各异,因此其参与联合投资的直接动机也会各有不同。如前所述,在美国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最大投资者是养老基金,根据相关《ERISA法案》中的“Prudent Man”条款,养老基金投入风险投资基金中资金仅仅占其总资产的5%―6%。在这个意义上,一些联合投资的动因只是部分相关,甚至可能恰恰是联合投资的结果。如果从动态的视角看,特定风险投资企业的知识和经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变化,从而其进行联合投资的直接动机自然也会随之变化。基于此,我们则不难理解上述关于动因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了。

四、结论

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对风险资本联合投资的动因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其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为我们理解联合投资提供了多维的视角。然而,对我国学者而言,该领域则基本上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运用中国的风险资本联合投资数据来检验上述动因就将是我国学者未来努力的一个方向。须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动因均是直接的动因或者说是动机,也就是说,现有的文献其实并未回答联合投资的初始动因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产生并形成网络的。而这些问题正是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因为只有回答了这些更为本质的问题后,我们才能对联合投资的网络资源、战略选择,以及风险投资家的价值增值过程,有更为系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 徐宝林. 风险资本家的风险资本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Brander,J.A.,R.Amit,et al.(2002). Venture-Capital Syndication: Improved Venture Selection vs. The Value-Added Hypothe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11(3): 423-452.

[3] Bygrave,W. D. (1988).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stment networks of venture capital fir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2): 137-157.

[4] Casmatta,C. and C. Haritchabalet (2007). Experience, Screening, and Syndication in Venture Capital Inverstme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16: 368-398.

[5] Hopp,C. and F. Rieder (2006). “What drives Venture Capital Syndication?” EFMA 2005 Milan Meeting Paper.

[6] Lerner,J. (1994). “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Financial Management 23(3): 16-27.

[7] Lockett, A. and M. Wright (2001). “The syndica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Omega 29(5): 375-390.

[8] Manigart, S., A. Lockett, et al. (2006). “Venture capitalists‘ decision to syndicat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0(2): 131-153.